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這樣吃海鮮,最美味!




前言:
11月份因天氣好,一直向外跑。連四週假日都跑到北海岸走,也因此發現一件重要的事,海鮮原來比牛肉更好,而且不是普通的好。連吃一個月後,我的身體狀態變的非常好,明顯長期缺乏海產的養份。也因為有比較,發現台灣豬肉真的太髒了,已到了不適合大量食用的程度,可能跟豬吃的東西有問題。吃了一個月的海鮮後發現或許我可以自己來料理,圖書館能找到最適合的就這本了,來看看有沒有簡單的來做看看。

隨記:
P.27 價格最便宜的時候,就是最美味的時候。→盛產才可能供給大於需求。之前我還以為是沒人要的…。
P.39 櫻花蝦只有在春季的某一瞬間才會出現。(編按:台灣每年十二月到隔年五月都是櫻花蝦產季)
P.64 生魩仔魚的保鮮時間這麼短。→非常小的魚死了味道就會走掉,只能到海邊立即享用。
P.107 夏末至秋天這段期間,是剛出生的烏賊(花枝、墨魚)盛產季。
P.121 從以前到現在鮭魚通常都不生食,如果到高級的日本料理店,大叫:「請給我一份鮭魚生魚片。「可是會被取笑的,因為即使是在魚河岸,也沒有人會生食屬於鮭科的各種鮭魚。→我真的很愛吃鮭魚生魚片。
P.130 大目鮪(台灣俗稱大目仔)是鮪魚的一種,一般我們在超市看到的冷凍鮪魚,幾乎都是大目鮪。
P.131 生魚片會有筋,是因為錯誤的切魚方法所造成的。→作者表示鮪魚都一定會有筋,不管那一種類的鮪魚。
P.132 靠近魚頭和魚尾這兩部位的肉,不管怎麼切還是會有筋,而且是又厚又硬的筋。
P.140 章魚買回家之後,先摘除墨囊,用鹽巴洗去黏液。→原來要用鹽巴洗…
P.141 要把章魚煮得又軟又嫩,祕訣就在火候不能太強。另外,還有一個專家級的技巧-用汽水來煮。剛開始煮的時候先用汽水代替水。

心得感想:
日本料理都沒見到用味精,而是用味醂。可能是海鮮類鮮度已非常夠,不需要再提高鮮味,而是提高甜味!?
鮪魚的種類非常多,難怪我吃鮪魚生魚片都覺得不怎麼樣,原來給我吃的是沒人要的鮪魚。看來要吃到真正好吃的 大黑鮪魚生魚片要熟門熟路,還要帶上一把小朋友才行。列入記錄,我一定要找機會吃看看什麼叫真正的黑鮪魚生魚片!
可惜我近幾年轉向吃熟肉,盡可能不吃生的。這本書很多都是在說當季的魚產和作生魚片來吃。再找找看料理的書來看。

2014年11月9日 星期日

論點思考



前言:
早上出門前發生下雨事件,此事件觸擊了問題,星期日是我固定上圖書館日,但外面大雨(變動因子)。如果照以往方法去圖書館一定淋濕並讓我有一整天的不爽,所以直覺反射問題點是要不要去圖書館。而當進一步思考才知道真正問題是到圖書館還保持乾爽,知道真正問題後,我只是把步鞋換成拖鞋,問題就解決了。而在看此書才知道原理在這,定義正確的問題,問題已解決一半了,或許換拖鞋不是最好的(這雨是寒流造成,會冷),但解決當初問題的癥結點,或許真正的問題是我太懶、懶的穿雨衣…

隨記:
P.33 最危險的事情並非提出錯誤的答案,而是提出錯誤的問題
P.33 重要的不是追求分析技術的完美,而是釐清與意見對立或判斷有關的問題。需要的不是正確的答案,而是提出正確的問題。
P.34 「真正問題」「應解決的問題」,即稱為「論點」。而「設定論點」這個位於解決問題最上游的步驟,就是「論點思考」。→作者定義「論點」的意思是「真正的問題點」。這與一般習慣的論點即解決問題的策略有些不同,套周星馳說的:你搞得我好煩呀!套用代名詞法,書名本意為(探索)真正問題點思考。
P.62 論點不等於現象→真正問題與顯現出來的表象常常不同。像發燒是表象,不是真正問題,強制退燒只是像關閉警報器,但問題並未處理。除非你知道問題點,不然不該冒然關掉警報器(吃退燒藥)。
P.79 論點並非乍看即知,單純的問題;論點不等於現象,也不等於觀察到的事實。
P.83 論點會變動
  1. 論點因人而異
  2. 論點隨環境而變化
  3. 論點會進化
→在股市待越久能體變動說,進場玩的人一直在流動,每個主力個性、操作都不同,而台灣大環境一直在變,以前的資金榮景已不復見,市場無形的手變的更強更有智慧,尤其是台股黑手,短線上連外資都要讓他三分,就像猛虎壓不過地頭蛇一樣,畢竟黑手背後是政府常常亂放箭,雖然沒個成材的箭,但還是能引發數日混亂「笑」果。簡單說昨日正確的解答,明日可能就是錯誤的答案。

P.93 以大膽推測、看清脈絡好壞,來鎖定論點。→突破原框架看事找出可能的問題,然後再用邏輯推演篩選問題。作者大概是這意思吧。
P.106 首先必須釐清「問題能不能解決?」挑戰無法解決的問題,只是時間、人力、物力的浪費而已,成效不會彰顯。只要知道無法破解就該立刻捨棄該論點,重新進行論點設定。→像我之前一直想改名字,連同姓,但問了區公所不行後,我就該放棄此執著,因為除非改法律,不然行不通。後來體悟或許目標可以修改成網路用自己取的名字就行呀!原本的名字跟身份證一樣,並不代表我自己,而是雙主鍵(資料庫術語)代碼,所以有些問題本質無解,不能在該處鑽牛角尖。我的真正名字叫『羽澈』,身份證一的名字只不過是個代碼。
P.107 捨棄解決機率低的論點
P.111 若能解決可以(容易)實行嗎?→這讓我想到上一份工作,主管總是挑戰沒必要的難題,大家都能跳過防火牆做事,他就堅持不給用,但自己用的很開心吼。對呀可行的方法沒錯,只是我一天只有24小時呀!現在已與前同事斷訊了,不知發展如何,但主管還沒發現下屬90%資源在虛耗,現在該科應該很不樂觀吧。怎麼會失聯,其實跟windows phone有關,手機掛掉後,通訊錄也毀掉,而windows的優點就是有一就有二,連掛二次,通訊錄毀的真徹底!而剛好人生黑暗期,我也喜歡全部打掉重來。而在零的狀態下,讓我誤打誤撞的找到從股市賺錢的方法,能說什麼呢?運氣本質就是如此微妙。如果不懂,請去擲硬幣,連續出現正面的機會,是被連續出現反面的機會所中和掉。好運跟壞運也是如此的運作。也因此我昨天買了張大樂透,我很想知道最近的超級好運發生時是否存在不可思議的漣漪效應!!科學貴在實驗精神,如果真的有好運物質存在,一注就夠!!(註一)

P.117 可以簡單破解,容易實行,只要付諸實現就能在短時間內顯現極大成效的論點,就是「脈絡好」的論點
P.129 建立「論點假設」的三種切入法:
  1. 提問,聆聽對方說明
  2. 拋出假設,觀察對方反應
  3. 實地走訪現場
→雖然對前陳主管有微詞,但他的科學方法我倒是學到不少,尤其是到「現場」看才能找到真正問題,但也因他的純邏輯推論,才深刻體悟到完美的理論是個陷阱,正常人辦不到,關鍵因子是最近才知道,時間成本。說到時間就想到昨天看的「星際效應」(片名一定是個吸毒或同性戀翻譯的…整個弱掉了),但內容倒是很引人入勝,時間如果是第四次元,而第五次元是重力(編劇幻想,反正沒人去過黑洞),看完後我是對時間的定律有所改觀,或許在我們存在的三次元,時間就是我們永恆的主軸,但就更高一階次元可能時間是可以操控,至少快慢操控是沒問題的。我喜歡這種感覺,突破我原框架的感覺。

P.132 反覆提問,才能找對問題。→我平常不需要與人溝通,但反覆自問同一個問題蠻有用的,每次自問,大腦總是會給我不一樣的理由。而真正的理由,一聽就會有靈光一閃的感覺,大概那才是真正的理由、真正的問題點。
P.176 蟲蛀樹-不完美卻很實際
P.207 提高論點思考能力的方法
  1. 隨時抱著問題意識做事→養成習慣對問題質疑,質疑這是真正的問題嗎?
  2. 改變觀點(垂直)→巨觀、微觀,上位、下位等觀點
  3. 思考多個論點(水平)→正、反觀點和旁觀者觀點。

心得感想:
前陣子品書路線有點走偏了,讀的太細,而且常常聯想到政治,讓品書走調,這兩星期也有筆記一些書,我就直接打掉重練,舊的筆記全丟棄。現在換個方式,很隨興的翻閱,有興趣才細讀該章節,這方法感覺順暢多了。
結果本書的精華在書背

註一:
[2014年11月12日 後記]
結果只中一個號碼,機率約為41%。好運只不過是次數*機率的結果,明顯看的出來內心把購買注數縮小(希望是1注,實際上是需13983816注),而把中頭獎機率放大(希望是100%,實上際是0.000007%)。換句話說當下買大樂透覺得必中只是感覺良好…。結論只要存到七億新台幣,下一次大樂透我就必中頭獎了!!

  組合數 機率
總組合 13983816 100.00000000%
完全沒中號 6096454 43.59649755%
中一個號 5775588 41.30194505%
中二個號 1851150 13.23780290%
中三個號 246820 1.76504039%
中四個號 13545 0.09686197%
中五個號 258 0.00184499%
中六個號 1 0.00000715%
Excel的組合公式為=COMBIN(母體總數,取樣數)
科學實驗過後一定要留記錄才有價值。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自由



前言:
前陣子讀完奧修《純真》後,我就對此人感到興趣。看看本書有沒有新的觀點能讓我驚豔一番。

隨記:
P.8 人類渴望感覺到:我是真實,除此之外,沒有什麼能夠滿足你。
P.13 一個求道者需要小心那些現成的答案。這些答案垂手可得:它們從各方蜂擁而來。事實上,你的頭腦早已受到制約,在你還沒提出問題之前,已經有人給你答案
P.28 生命就是如此,你無法事先做任何準備,你也無法充分就緒的。這是生命所具備的美,這是生命所具備的神奇,它總是無預警的發生,它總是驚奇般的出現。→我在操盤時也是,我做了萬全的準備,但總是發生新的未知事件來造成我的損失。像最近一次關鍵時刻,快遞來了,我沒想到我媽跟白痴一樣,一定要我去處理,只因為她擔心商品很重。暗,有電梯又是快遞,不會叫他搬呀。當你遇到馬路三寶之首,你最好別作太多優化的假設。此事主要論述是我沒預測到快遞會早上來,而且一路突破我的假設。經過多次意外事件後,我學會了接受意外事件,並在當下用直覺反射去處理,不帶情感,事後再細思並修正結果。
P.28 戒律這字眼本身就是醜陋的。→其實我已養成本能,有關賺錢「禁止」的告誡,我都很刻意的去嘗試打破看看,並記錄會發生什麼事。
P.28 往前看。那些你走過的路,你已經走過了,它結束了;不要再背負著它。
P.30 脫離你的監獄,不論是印度教、基督教、回教、佛教、共產主義。脫離你所有的監獄,脫離你所有的意識形態,因為意識形態給你現成的答案。→最近我刪掉一個RSS追蹤,那個人一直論北歐萊茵經濟模式,我有看沒有懂,就是不肯說實際的策略,只用一個名詞打翻所有的異論,人民的反動不就是自由經濟的行為嗎?怎麼說沒關。所以我只能論斷對方陷入此類的監獄而無法自拔,我也必須做些更動,不再觀看該人的言論。因為沒給我更好的解答,反而還給我更多的困擾。
P.32 真理發生在個體身上,而不是在群眾身上。→教會是群體出現的地方,所以那只會產生群眾。啊,不小心罵到傳教士、神父、教宗了。
P.98 你被教導過所有事物,但是從來沒有人教導你成為你自己。這是來自於社會裡最為醜陋的一點,因為它讓每個人都感到痛苦。→我一直存有疑問的就是,假日還在參加公司路跑的人,這些人都沒想過做自己嗎?
P.102 靜心不需要任何技巧,不論科學或非科學。靜心只是一種領悟。它與靜坐不靜坐無關;它也和吟誦無關。它純粹是對於頭腦微妙運作的一種領悟。→靜心沒那麼複雜,簡單的走到海邊發呆看著海一段時間後,你就體會靜心是什麼了。對了記得坐在樹陰下,曬太陽只會燥動。
P.186 習慣是機械性的;它們自我重複。你越是重複一件事,你就越是變得有效率,而效率意味著你不再需要意識了
P.187 關於自由,某種努力是需要的。機器不可能犯錯。要犯錯,一個人必須擁有意識。
P.189 當你變得越是富有生命力時,你的重複性就越少。
P.192 如果憤怒出現,覺知它;不論你內在發生了什麼,讓它發生。在這種情況下,保持靜心。漸漸地,你的覺知會變得越來越深,你的行為也會越來越不受影響。你變得自由。→ 憤怒之詞可替換各種情緒,恐懼、忌妒、慾望、…。
P.194 金錢是需要的,但別讓錢成為你的神。當你擁有它的時候,使用它。當你沒有它的時候,也好好運用那個「沒有」的狀態,因為它也有自己的美。→我是覺得奧修在安慰窮人,窮一點也不美好。簡簞說,有錢人能裝窮人,窮人裝不了有錢人。窮並沒有選擇。這時你要努力賺錢,首要目標是脫離貧窮階段,而不是心境感覺良好。
P.198 好人飽受痛苦;壞人位居高位,享樂著。所以很自然地那些神學家必須捏造關於前世信仰、業果、業力等謊言,這些全是偽造、虛構的東西。現實其實很簡單:善良與賺取金錢無關。善良所賺取到的是更有價值的東西;它賺取到的是心靈上的平靜。
P.209 一個人的能量並不多。如果你把能量用來辯論。你可以變成一個辯論的天才,但你浪費你的能量,而這是很大的代價。→同樣的時間、精力,你可以做你更喜歡的事,關於辯論有時我也很著迷,但最近發現在有點過火了。原本想透由辯論激發我的未曾想過的觀點,但結果只是引發我情緒上的反饋。這讓我警覺辯論是個陷阱,看似越辯越明,結果則吵的面紅耳赤,沒有建樹。
P.279 只做你享受的事。如果你不享受某事,你就不做它。→用享受來檢視所有常常做的事,會發現很多事已不再是種享受,而是種慣性。這時要做的是丟棄這件習慣做的事,空下來去嘗試新事物,或其它想做的事。別的不說光閱讀這麼有意義的事,如果做太超過,其實並不愉悅,這時把書放下,去做別的事才是正確的決定,求知是種享受,如果太超過反而是種折磨,適度就好。怎麼拿捏?心中那聲音會告訴你,我此時此刻是渴望品書,或者想去瘋狂玩樂吃喝。順著心中的渴望,效果不止加倍,而是四倍。這就是對的時候做對的事的效果。
P.287 生命是一種奧祕,但不是一個問題。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奧祕是你可以有所體驗,但永遠無法解決的。而靜心就只是去探索這個奧祕,不尋求什麼解釋,也不尋求什麼解答,而是一種探索…慢慢地融入其中,就像漣漪消失在海洋裡一樣;這個消失是我唯一僅知的宗教精神。所有其他的都是胡扯。

心得感想:
讀這本書的感覺像在聽一首流行歌,我的筆記很勉強的抄下副歌,但沒頭沒尾的,根本不知我在記錄什麼。如同奧修說的生命沒有答案,更不可能是對與錯的簡單表述。一句話要完整表述一個道理,真的有辦不太到。一個道理包含非常多的元素,而要表達出完整的道理,就會變成一篇文章、一首歌曲或一幅畫。
人生就像一個廻圈(習慣),每七天循環一次。我是發現這樣有些僵固,所以訂了一個習慣是每個月做一件平常不會做的事。簡單說就是嘗鮮。不是說明天就搭飛機到地球的另一邊這種大改變,而是做些平常不會做的事,最好是莫名奇妙的事,就是讓心境跳出常態,從另一種全新的體驗去看待事物的面貌。別光用想的,去做才能真正體悟另一面的真正感受,唯有真正感受才能觸發更遠的思索。這就像在山腳下想山頂上看的景色一樣。你可以想像,但絕對不完整、也不真實,說不定當站上山頂時才發現原來跟之前想的差真大。也因站在山頂上才能更進一步的看到遠方。當然並非所有傻事都能讓你有所突破,失敗率還蠻高的。但只要一次成功的突破,你會超越現狀到新的層級,也意味者你財富會跟著增加。簡單的像在不瞭解神是什麼時你會懼怕它,但當你瞭解後你會忽視它,但更上一層境界是,當你發現可能利用神來幫你賺錢時,你可以利用它。這說的很容易,但真正內心的突破可不是三兩天。這事從何而來,嗯,從我在對廟堂比中指的那次開始,還有半夜睡不著跑去墓園走走。嗯,我怎麼那麼喜歡莫名奇妙的蠢事呢~~。當此事做多了,也就覺得沒什麼,現在我在想什麼?我在想如何以神之名來引導他人為我做我期望的事。像好心有好報、幫我一次勝過七級浮屠等想法。反正我賣天堂門票應該不犯法吧。至少教宗都這麼幹也沒事,還萬人景仰。
我一直在想殺豬的人心境是如何,但我感覺殺豬的人對生命意義的深度一定超越吃素的人非常多。我第一次親見到殺雞在我眼前發生時是一種震撼,尤其是看著雞的眼神。吃素的應該是被這第一層的衝擊所攝震。而停在該層次,但如果多看幾次就不同了,至少在老家每次節慶都會上演。當越看越多次就跳出那種攝震力,到另一個層次。吃素只是種感覺,其實只是種很膚淺的感覺。所以我可以推測殺豬的在心靈層次會比吃素的更高一層的境界,雖然他們是被迫而得此悟就是了。生命很平凡,一點也不高貴,生命只是種存在,而不是吃素的人,所認為是種神聖性的物質。而這種感覺良好,反而會讓自己迷失在宗教(迷信)世界而不可自拔。
如果宗教要我吃素我會嘲笑對方的愚蠢,美食是種體驗,活著就是來體驗各種不同的滋味,但居然封鎖自我的體驗,這太違反活著的意義了。再說白一點五十億年前地球那來的五十億生物,而產生五十億靈魂?而變出五十億的人,可以在天堂地獄輪迴,一直玩一直玩!?以上說的要再解釋一下,這不代表做壞事是可以的,在良心這關你會飽受煎熬,而這種煎熬與活著的意義是違背的,活著是來享受、體驗,並不是每天都被這種不舒服的感覺糾纏,你今天睡的安穩嗎?這句話應該很容易解答做某事是否可行的準則。
本書有個讓人詬病的地方,他常提到耶穌如何如何,但耶穌從來就沒做過或想過(P.114),全是奧修把耶穌神化才能如何如何。他在創造耶穌神化本身就是問題。
讀這本書會明顯感受到這是比較年輕時的奧修論點,論點還沒成熟。核心觀念一直在變動著。我覺得上一本《純真》寫的比較好。
奧修的核心是體驗新事物、體驗人生。就努力去嘗試所有新奇的事,這對年紀太小的就無法理解,因為所有的事物對他們而言都是新事物,所有事物都充滿未知,但出社會工作穩定後,人生突然變的一成不變。而奧修就是給為這階段的人作解答。雖然我是跳脫出這迴圈並避掉很多傳統文化陷阱,但無可避免的是財力不足的根本問題。我比較困惑的是這種薪資結構,新鮮人為何還是樂的背30年房貸和生小孩。這問題真的很困擾著我,大眾知道信用卡循環利率跟放高利貸沒什麼兩樣,但背房貸卻能感到幸福感,生小孩跟種花一樣,以為撒下種子,他們自己就會長的似的。簡單說,社會新鮮人對十年後的今天是完全沒有概念的。
奧修結論告訴大家他也沒答案,有答案的都是胡扯。這個回答我是不認同也不否定,畢竟我對我的無神論也不能完全肯定(註一),但我會以無神論作為我決策根基。除非神站在我面前,不然我不會聽其他人在鬼扯,尤其是權威人士,像教宗、法師,這類騙子。想到這個就一直很想調侃釋昭慧法師,助紂為虐,還能一派正氣。我不能阻止慈濟人做什麼,只想慈濟人多吃幾碗味全香積麵吧!別老是只躲在佛像背後鬼話。最讓我覺得最扯的是證嚴法師居然得靠下面下的人傳話,自己裝成佛一樣,不親言不親語。這招我一定要學起來,這把神的概念運用到更高一層了。
回歸本書的書名-自由。作者解釋也很平凡,做什麼事都是你的自由,這世界不該有如此多的規定限制,只要記得後果自負。像我決定不要有小孩,這是我的自由,而後果就是老時看別人含飴弄孫,我在旁邊乾瞪眼。
嗯,我願意。

註一:
這種模糊概念可能會讓人困惑,無神論怎麼可以懷疑呢?如果要以眾人的標準,那我肯定的回答「世界上沒有神」。但我習慣保留對任何事一絲絲的彈性(可能性)。套我最愛的統計學來說是99.9%的肯定,和0.1%彈性空間。

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

水是最好的藥



前言:
繼續補強喝水知識

隨記:
P.7 水是人體內主要的溶劑。
P.8 人體內液體(水)的流失佔體重的1~2%,則稱為「慢性輕微脫水」即會影響人體健康
P.9 水中殘留之氯在加熱過程易形成三氯甲烷之致癌物。
P.10 人體所需的水並不是一般所稱之蒸餾水,即無任何礦物質之純水,亦不是市面上所流傳之逆滲透水或電解水。應該來自純淨山區經礦物層所過濾並含有人體所需礦物質之天然水才是人體所需之水質
P.11 人體所需的水是較一般水具更小分子團之水
P.30 腦,50%也是水
P.66 尿色過黃也可能是肝臟不好之兆。→我一直以為那是解毒完成時的成果。
P.66 如果攝取過多含有有害物質的水,腎臟及肝臟會過度勞動,因而很快地疲倦。→我身體似乎有週期性爆發疲倦潮的狀況。懷疑身體累積一定毒素後的關係。這時做什麼事都提不勁,只能踏青、補眠、發呆等方式慢慢解除此狀態。
P.108 養成早晨空腹飲水的習慣:早上空飲常溫白開水、礦泉水或淨化水300~400cc左右,利用晨起空腹時水液的重力下垂作用,可達到洗滌腸胃,清除腸胃有毒物質。
P.109 不喝冰水和過燙的水。→這點小時候壓根子不理,而且排斥溫水,現在吃到苦果了,胃虛到補不回來。
P.122 並不是因為癌症而導致水紊亂,是由水分子紊亂,才形成癌症。→我一直相信很多癌症是可「自」癒,而不是吃藥。但目前主流方法都是治果,而不去治病因,這點是讓我覺得很奇怪的地方。感覺醫生角色變了,從治病變成賣藥的。醫生治療與藥店不分離,這問題似乎都沒有解,畢竟都存在誘因。或者說醫生薪水太低,低到想出賣自己醫德的水準了。
P.149 身體的礦物質成份必須與海水相近。
P.150 天然的地下水帶有強烈的磁氣,這與滲透的地層構造有關。→非常質疑,先記著。

心得感想:
水占身體75%的比重,光這點就值得留意,喝好水不就意味著先保住75%的部份!!只是對好水的來源真的太令人煩惱了。這本書也裝傻不直接說好水來源。
看來要更健康的身體可能要戒掉茶和咖啡,但這樣人生又有何意義呢?取捨呀!還是繼續喝,但或許清晨起來先灌個300cc的白開水會發揮很大作用,先試試看吧。
本書讓我失望有二點,第一沒有紮實的科學論述,其二沒給我最大問題的解答,台灣好水要從那取得。只好繼續再找相關書來看了。


別喝瓶裝水!?


前言:
一直對喝自來水還是喝瓶裝水感到困惑,看這本書能否給個答案。

隨記:
[隨興翻閱]

P.大多數的瓶裝水寶特瓶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醴(PET)製造。這是一種提煉自石油的聚合物,再加進數種其他元素以增強彈性和強度,或變化顏色。
P.169 增加瓶子彈性的物質稱為酸酯,會破壞人體的內分泌系統,尤其影響與生長及發展有關的荷爾蒙。PET製成的寶特瓶和瓶蓋都不含酸醴,但高密度聚乙烯(HDPE)製造的寶特瓶含有酸酯,而市售瓶裝水大部分使用高密度聚乙烯製造的寶特瓶。→說半天就是說市售寶特瓶都有可以溶出有害物質。
P.170 銻是增加寶特瓶透明度的元素。人體吸收小量銻會導致暈眩和憂鬱,吸收大量銻會導致噁心感或嘔吐和死亡。
P.170 戴奧辛在華氏七百度以上才會釋出。→原來我擔心的物質並不會融出來,那怕太陽直射也一樣。
P.171 PET製造的塑膠產品發生化學變化,均在安全標準。→這是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的說法,並非保證不會有任何危險物質滲入。
P.172 硬式聚碳酸酯瓶會釋出微量雙酚A(BPA)。→蒸餾水瓶,奶瓶,自來水管都是硬式代表。所以說我用了許久的水壺再見了!!被你那「合格」兩字給騙了,合格不代表沒有毒物。說到合格就想到天仁,檢驗合格,但有天仁高山茶有11支殘留農藥被檢測出來。去你的天仁茗茶,跟頂新魏家一樣是吧。我還特地跑去找今周刊931期來看,才看得到,另外立頓茗閒情也是超多支農藥殘留。

P.192 只要把水放在沒有蓋子的水壺數個鐘頭,氯氣就自行揮發掉了

心得感想:
原本是想喝口純淨的水,沒想到瓶子本身就會溶出很多微量有害物質,而放越久的瓶裝水,溶出量更是多。也就是說如果要買來飲用,挑出廠日期越近的傷害越低。
看了本書瓶裝水可能不錯,如果水的來源是天然礦泉水的話,但最大問題是載體-保特瓶。
瞄完後,此書並沒有給我該喝自來水還是瓶裝水。喝那一種好的解答。就目前資料來看台北市還是可以喝自來水的地區,南部可能要買瓶裝水會比較安全。水,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但看完還是沒有答案。或者關鍵不是喝那邊來的水,而是要多喝水,反正有害物質都屬「微量」那就用「大量」的水去沖淡,那不小心吸收後的量。結果居然是-多喝水,而不是糾結在那邊自己得喝什麼水才行。
再繼續找相關書來研究分析吧,此書無法解答我的問題。

2014年10月13日 星期一

政府正在監控你



前言:
最近有感我看的書性質太單一化了,造成我讀起來都沒有驚奇感,或許該考慮讀些以前不怎麼感興趣的書類。換句話說,我的口味越來越重了!!

隨記:
P.14 拜史諾登的勇敢,以及複製數位資訊相對容易之助,我們得以第一手窺見偵監系統實際運作的詳情。→我也覺得史諾登很猛,如果是我,我高度懷疑我會不會做這件事!執行內心那個聲音。我也常常遇到這種情境,誰來做正義的事!每每都是,此時此刻你就站在那個位置,你後面沒有人了,只有你、只剩你能決定做與不做。
P.27 國家安全官員不喜歡見光,他們只在自認安全下,也就是黑暗之中才會胡作妄為。我們發現,保密反而助長濫權,透明才是唯一的解藥
P.36 稜鏡計劃(PRISM),國安局利用它從全世界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包括臉書、谷歌、雅虎和skype搜集私人通訊。→PRISM則是從上述美國服務提供商的『伺服器直接進行收集』
P.37 (史諾登)我希望點燃全世界關於隱私權、網路自由以及國家監聽安全的討論。我不怕自己遭遇到什麼,我已經認清,我這麼做的話,那我這輩子恐怕完了。我可以平靜接受後果。我知道這是該做的事。
P.37 我做了這些事之後只怕一件事,那就是人們看到這些文件後,聳聳肩說:「本來就會這樣嘛!沒什麼好介意的。」我僅擔心我白白犧牲。→時間拉長,人民又健忘此事了。但當時真的引發關注,比較有用的還是其他國家開始作反制,至少史諾登行為還是造成效果。
P.54 公民首要的責任在於監督自己的政府-愛德華.約瑟夫.史諾登(Edward Joseph Snowden)
P.63 美國政府現在有能力遙控啟動手機,把它們轉化為監聽器。
P.67 整個情報界已轉變成極為龐大的體系對精嫻科技的員工求才若渴,要找到適當人才非常不易,因此,各個情報機關必須到非傳統的人才庫去求才。擁有高深電腦技術的人往往年紀不大,有時候還與社會格格不入。→史諾登中學中輟。這是電腦時代,教育早已崩壞。如果你自認資質過人,其實大可不必走文憑這條遶遠路又花錢的方法,高段電腦程式能力者在這市場隨你叫價。每每在圖書館在桌上放本課本,然後手機從早滑到晚,真為他們惋惜,也咒罵著現行教育體系真是「毀」人無數。
P.68 史諾登:由於身為技術專家,接觸到電腦系統。我看到很多機密,許多事相當惡劣。我開始了解到我的政府實際上對世界的作為,和我一向被告知的,大不相同。這份認知反過來引導我,開始重新評估看待事情的角度,也對事物抱持質疑的態度。→當你知道的越多,越不可能安守本份!這世界就像非常多層的衛生紙,傳統、民族文化、政治、教育、媒體…,共同織出的強力封鎖層,讓絕大部分人從未看透,連我也是,我也只看到疑問而從沒看清真相,就以香港占中事件,我一直保持不言,就在於我不是香港人,連最基本的當地人文邏輯根基都沒有,只能接收到被媒體篩過的資訊,這樣的條件妄想論斷是非?太難了。我只知道我不懂,所以保持沉默才是自知。
P.69 可是事情後來更明顯,歐巴馬不僅繼續這些濫權行為,有時甚至還變本加厲,擴張濫權行為。→歐巴馬越來越黑了,或許從來就沒白過…。
P.73 他(史諾登)不是第一個表示世界觀深受電玩影響的人。→我好像也是?電玩英雄都很純真、直率,沒那麼多人情事故要背,都嘛一刀劈下去。但我似乎也受此影響很深,我對現世總是格格不入,尤其是應酬話。我到現在還是搞不懂那邏輯…。
P.74 對史諾登而言,網路的獨特性是無可比擬的可貴,應不惜一切代價去維護
P.83 《紐約時報》和其他主流媒體曾在政府要求下扣住重大新聞。
P.221 世界各國政府都極力企圖勸服公民摒棄本身的隱私權。→我一直對電子發票很感冒,為什麼一定要綁定人名?還有商店辦會員證時,要核對身份證?
P.222 你的私生活,叫臉書資料。它的執行長的私生活,則是請勿干擾。→別在臉書等網站留真實資料,尤其是本名。他的條文說:限用真實姓名,最好把它當成笑話。
P.234 偵監不僅鼓勵服從的精神,也會滋生互不信任和焦慮。將人民置於偵監之下的政府,製造出一種氣氛,讓人民覺得受 到脅迫,而非實質受鼓勵去和當局合作。→中國人民這方面表現的很明顯,自私的行為,背後的邏輯意涵就是對政府的反動。政府價值觀是為自己的政權不為人民,那人民也很直率的表現出只為自己。台灣就不想提了,政府擺明就是出賣人民身體換金錢養政權。
P.260 替偵監喝采的人基本上只有一個辯說詞:大規模偵監作業是為了制止恐怖主義、確保人民安全。→重點是「大規模」這個概念有問題,目前的爭議是偵監不是特定目標,而是全面性側錄。連我的網誌他們也錄,我具有潛在攻擊美國的威脅嗎?明顯有害性是零!這個是作實驗得知的。之前發表的文章中有說美國被再攻擊的機率論述,而很妙的,該篇美國流量異常突出,而且很即時,google搜尋功能要一星期後才查得到我的文章,所以看到我文章的就不是美國的人,而是機器刻意搜尋的流量結果。我寫中國壞處的文章也是一週後才有中國流量明顯增加,可見中國監偵能力落後美國非常多,或者說目前中國根本沒建制全球偵搜系統,他們目前還停在用google作搜尋,而且限制特定人士可使用。一般人只能用中國製的搜尋網站。
P.365 鉅細無遺的偵監不僅沒有效率,成本也特別高…。大部分恐怖事件還是由第一線人民警覺而被破壞中止,而政府想用大數據預測結果事倍功半。教育人民的警覺性,還比較有效果,而且成本最小。人人都是反恐分子。
P.266 針對美國五十件「伊斯蘭恐怖分子陰謀」來分析,得到的結論竟是「實際上,所有歹徒都『無能、無效率、無智慧、愚蠢、無知、沒組識、缺代指導、胡塗業餘、遲鈍、不實際、低能、不理性、』」。→恐怖分子的能力遠遜於大家所期待的程度。電影上演的重大災難從未發生,因為技術難度太高了。如果能達成不如拿去商業賺錢,也就是真實世界不會發生的結果。總歸沒有辦法的人才會做壞事,一無所有才會拿命去賭。這觸發到我一個很有趣的想法,我不該反對政府壓榨百姓,而要順著政府壓榨百姓,這對我是雙利的邏輯,首先我因順從當權者得到資源而賺取金錢,順勢的讓底層人民更加一無所有,最終激起這些人走頭無路,此時這些人才能醒悟,做出震驚全台的事,改革才會成功。現在這種拒買味全產品一點意義也沒有,官員不痛不癢。或許正確做法是讓政府的感覺繼續良好下去,直到政客有人掉性命才能被重視,誰是極品奉獻者呢?真令人期待。上次陳水扁,這次不知馬英九能否注意到。如果他不問罪頂新魏家,或許人民會拿他開刀。
P.267 問題在於有太多利益團體可以從害怕恐怖主義中得到好處。
P.269國家操作大規模祕密偵監系統所構成的危險比歷史上任何時候,此刻顯得更為不祥。當政府透過偵監越來越清楚公民在幹什麼,而者百姓卻因為有一堵祕密高牆擋著,越來越不清楚政府在幹什麼。→沒想到人類好不容易脫離極權統制,但現在倒是一步步靠回去了。
P.329 史諾登設法保住自由,躲在美國勢力抓不到他的地方;而且他拒絕躲躲藏藏,驕傲地挺身承認好漢做事好漢擔。→很奇妙吧!多麼違背直覺的決策。但卻是最有效的。恐怖分子真是太傻了,想用黑暗對暗黑。結果政府才是黑暗世界最強的高手,只有光明才能讓黑暗害怕,黑道、白道每個都是見光死的物種,並非大家想的,只有黑道怕光。人民要做的事不難,讓政府把所有事攤在陽光下並做好記錄(尤其是簽名蓋章),不必立即發現,只要有資料事後追查即可,事情爆發回溯清算就是不錯的方法,只要爆發一次大事並徹查失職者,政府機制就不會走偏太多,而導致突破臨界點的不可逆性發生(菲律賓的民主就是突破臨界點的悲劇),國家就不會因此走向極權,確保民主性。或許我們現在什麼都做不到,但我們能保留一切證據。在下次民意洪流時能給予充足的彈藥(證據)。像正義油的員工,當時能把證據保留下來,現在就不是被資遣,而是光榮退休,魏家就不能以營運不順惡意解散,而是以董事長授意之名,作高額賠償金為代價。別私下和解,私下只會被黑吃黑。畢竟對手是玩陰的高手,就別掉入該陷阱。

心得感想:
本書的開場我很驚訝!我現在才明瞭大眾對資安知識是如此薄弱,作者格倫在安裝加密軟體花了2個小時,還是史諾登一步一步教才裝的起來。連個記者(使用電腦頻率很高的職業)對此都完全無法理解,就知道其他大眾,更是慘不忍睹。難怪手機災情這麼嚴重,看來八成的手機都中木馬而不自知。我手機一定有中木馬,我都不在手機上使用真實資料。連google帳號都是額外弄一個手機專用的。
在看到P.108頁時感到臨界點,當突破臨界點,時勢的洪流就與你同行。千辛萬苦的打穿一個洞,剩下就是讓洪流撞開。
本書在說一個重要的概念,盡可能的使用加密管道,如果有價值的資料一定要使用加密,而且要高階的加密,一般加密程式很容易被破解。
權力真是一件腐化人心最強的東西,這些科在造福人類是多麼好的(大數據),但他們卻拿去做私事,這些設備、資料、人力集結出來的超級人工智慧,卻只是拿去監聽,這些社會精英有比社會底層的人好嗎?似乎答案很明顯,而且傷害程度是加倍放大。也發現這是種警訊,思想鉗制的前奏是監聽,下一步將會更令人無法接受與不易發現,搜尋資料莫名的被過濾而不自知。最近對google的搜尋能力已明顯感受到不再強大、不再立即,似乎增加了澸鏡功能似的,希望只是我的錯覺!
美國衰弱真的不是沒原因,他們的路越走越偏,越走越極端,這次的頁岩氣或許能救他們一回,但下次就不再那麼幸運了。
本書有說到一個要點,主要的媒體都被政府所控制(因為有實核制),那可想而知台灣媒體一定在某種程度上也受到政府控制。如果要找真相,目前網路尚可取得比較真實的且第一手的資料。但PTT最近站長(不是板主而是最高權限者)帳號染政治被收買,可想而知PTT不再是個好的道。
當你是平凡人會認為監聽對你無害,但當你成功為名人後,你將裸露全部。這是說你要設定自己永遠不要成功才行,一輩子的幫人打工。這只是近期期盼,長遠後你發現到重要時,已為時太晚,你的一舉一動都被注視到,只要你有一絲反抗,都可能立即的在政府注意目標。
本書可以發現美國民主也可能是一場騙局,歐巴馬並沒有人民想的那麼正派,也就是說,美國不管選誰當總統,都是經過設計的,因為早在候選名單就被權貴所篩選過了。誰當選結果都一樣。
當讀過此書大概會跟我一樣對新聞失去信任,主流媒體報導可信度性剩下幾成?當在看新聞和網路資訊對比下,發現新聞總是避重就輕,主流媒體也從新聞專業淪為影劇版了。
西方政府主流控制方法-以反恐之名可以隨意抓任何人,這招在西方屢試不爽。

2014年10月12日 星期日

給未來總統的能源課



前言:
這本是《給未來總統的物理課》的第二部作品,大概是因為熱賣所以出續集,但內容重複處很多。如果沒看第一集而來看本書會覺得內容充實。

隨記:
P.7 美國缺的不是化石燃料,而是運輸燃料。→美國富含天然氣,但目前運輸主要是吃汽油。
P.8 氫經濟沒有未來。其他那些富有想像力的替代能源,包括地熱、潮汐和波浪能未來都不可能出現大規模應用。→我原本對氫寄以厚望的…,但有現成的天然氣。氫要大放異彩大概要等太空時代吧。
P.23 絕137衰變為一半所需的時間是30年。→福島的食品這輩子都別碰。另最近聽說要進口日本豬油,如果來是福島,那將又是另一個黑心油事件了。
P.45 要拼湊出事實到底為是件極為困難的事,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報紙只報導極端的觀點,並且以大辯論而非科學討論的方式,來呈現這個議題。→看電視辯論對幫助瞭解真相是有害的,辯論方都只說對自己有利的,有害的從來不提,有時還裝傻。最近有印象的是圖坦卡門詛咒,很早就被破解了,全因當時記者戲劇效果而搞出來的,但至今還是有節目拿來愚弄觀眾。
P.46 二氧化碳之所以受到關注,是因為這種氣體會捕捉熱輻射。→只占大氣0.4%
P.46 二氧化碳不是唯一一種會捕捉熱的氣體。水蒸氣捕捉的熱更多
P.56 過去250年來的暖化趨勢似乎完全是因人為的影響所造成的。在2050年之前,全球和陸地的溫度將再增加1.1度與1.6度。
P.65 羅爾德.阿蒙森和6名船員曾經在1903年到1906年,乘坐一艘名叫約爾號的小船,從加拿大北部的西北水道(Northwest Passage)通過北極海。這艘重75噸的帆船只配備了一具13匹馬力馬達,很顯然算不上什麼破冰船。

P.80 全球暖化的威脅的確存在。→作者要表達的是威脅與立即毀滅有很大的差異,而此差異放的進經濟問題,沒必要立即變成零產出溫室氣體,而是知道這件事,並朝這方向走。地球不會因上升2度就有很大的災難,但馬上雷厲風行做滅碳,反而先毀了經濟,經濟毀了,只會回到更原始,並沒有進步。
P.95 天然氣未來幾年,或許幾十年將會是我們(美國)主要的「替代燃料」。→天然氣目前發現的新藏量暴增。
P.103 海域甲烷在海洋深處,蘊藏著遠比頁岩氣豐富的天然氣。這些富含甲烷類似冰晶的沉積物分布於大陸棚。
P.105 開採這些蘊藏在海底的水合物最大的危險可能造成全球暖化。並非來自燃燒甲烷所產生的二氧化碳,而是開採過程中的外洩的甲烷,甲烷的溫室長體潛勢是二氧化碳的23倍。
P.120 政府能推動節能的有:
  • 房屋隔熱層(P.122)→似乎沒怎麼聽到台灣政府有這項優惠。
  • 省電燈泡(P.124)→覺得這類產品很傷眼,在家我還是選用改良後的白熾燈。
  • 漲電價(P.126)→這個最有效,尤其是工、商用電。
  • 涼屋頂(cool roofs)→偏橘色系的塗料對反射熱源最有效。
  • 更有效率的汽車(P.129)
  • 高效能冰箱(P.132)
P.135 在擁擠的都會區,大眾運輸可以省下可觀的能源,但諷刺的是,如果用在郊區或是鄉下,大眾運輸其實會浪費能源。→公車只有滿載才有省到能源。
P.142 一般民眾面對的最大風險來自於抽菸、過重、不良的飲食習慣、浴室的意外,車禍、戰爭和傳染等。即使擔心電磁波的人是對的,其它這些威的重要性也是電磁波的幾千倍。
P.149 每千瓦小時發電成本:天然氣(0.063美元),燃煤(0.095美元)、核能(0.124美元)。→這讓我蠻驚訝的,之前才看過核能是最便宜,但這邊卻是最貴的。作者的論點是建造成本很高要攤平,另外美國自產天然氣所以價格特別便宜。台灣好像是因為核電廠都是超齡運用,讓成本攤的很低。
P.156 太陽能電池,有時又稱太陽能光電或是光伏電池,是可以吸收陽光,並且直接生產電力的薄晶圓。→當初取名電池真是有問題,太陽能電池又不儲電,而是產生電的媒介。
P.174 鉛酸電池並不是個好選擇,再強力的鈉硫電池才是。
P.174 鋰離子電池絕不會被用在大規模的能量儲存上,因為太昂貴了
P.175 為何我們的手機和平板電腦不使用這種鈉硫電池呢?這種(鈉硫)電池美中不足的地方是需要液態鈉,因此只能在高溫下作用(350度)。→好東西能用的話,市場上早用了,不能用一定有其限制或難處。
P.176 充電電池的一個老問題是返回的離子會傾向形成長長的手指狀結構,這種叫枝狀結晶,如果這些枝狀結晶的每個充電週期都成長一點點的話,最後就會造成電池無法使用。一般的充電電池在幾百次充放電之後就會壞掉。而鈉硫電池吸引人的部分原因就在於可以充放電幾千次都不會損壞。
P.199 鈽:半衰期為2萬4千年。事實上,由於鈽的半衰期那麼長,反而不是核廢料中主要貢獻放射性的材料。另一個重要的事實是,鈽很難溶於水中,就算從核廢料的儲存地點外洩,也只有非常微量的鈽會溶進地下水裡。鈽真正可怕的地方在於直接吸入
P.203 運送1噸的濃縮鈾,你可以省下運送56萬噸煤的麻煩。
P.214 那為何不用離子束來產生能量呢?最根本的問題還是效率,離子束融合中,真正產生,核合的原子核太少了,所以輸出量小於輸出量。→科學技術已能製造核融合了!
P.220 自我懷疑的精神正是科學方法最重要的內涵。
P.223 真正的科學發現(比如X光或高溫超導),通常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得到證實。→作者要表明的是很多科技喊了一百年還是沒突破,像低溫超導體。
P.225 生物可分解材質和資源回收的作用被誇大了;純粹以減緩全球暖化的觀點來看(先不管美學上的觀點),你甚至可以說,做這些事是有害的。→新紙還曾經吸收二氧化碳和製氧氣,但再生紙製造過程只有排更多的二氧化碳。
P.229 垃圾掩埋場中易腐爛的垃圾可以被厭氧菌轉換成甲烷。→甲烷的溫室氣體潛勢是二氧化碳的23倍。燒掉比掩埋更具對抗全球暖化。問題和方法總是充滿變數,看要解決什麼問題,才能知用什麼方法。不是用一種方法解決所有問題。
P.266 電池的挑戰
  • 每磅重量儲存的能量只有汽油的1/25
  • 每英里的成本是汽油的4到9倍
  • 電池體積是汽箱10倍大
  • 充電時間不是以分來計算
  • 最開始電池價格就高達數萬美元
P.267 電動車目前使用的電力主要還是來自於化石燃料(燃煤電廠)。→除非無碳發電,不然電動車並不具備減碳效果。
P.316 真正達到永續性,就必須有利可圖。
P.316 省下1加侖的油,就可以少進口1加侖的油。
P.281 因為鄰近燃煤電產所造成的酸雨,而受破壞的森林。→這把我的觀點打破了,原本想說電廠開在森林中間不就一舉兩得,結果居然是毀了森林。

心得感想:
新技術最大的問題都是成本,而目前美國新能源科技面臨最大的敵人是天然氣,因為實在太便宜了。
看完第十四章說的,地球沒有能源危機,只有價格高低。如果一桶原油一百美元,那到處都有油田可開採。和各種替代能源可研發問世,能源的最大問題只是價格,不是供及有限。
電動車是種迷人的東西,尤其是數學上的表現。廠商算的是充一次電花費多少,科學家是把電池可充次數加下去,結果貴到讓人受不了,除非充電次數能再擴充10倍,不然,電動車無前景可言。
科技的發展有一個特性,原料決定科技,而不是科技決定生產,如果地球不是因為矽多到到處都有,電腦可能就不是矽製造的,如果白銀能多到隨處都有,那電力或許一開始就是潔淨產物,而不是污染物。(白銀是電解最好的觸媒體)
這本書主要以美國作論述的,台灣不產天然氣,所以照著書上做只會撞到牆,倒是很多已標示死路的方法就別試了,拿這筆錢改善教育還比較有意義。目前已知的新技術都有瓶頸,不然早就被使用了,最有效的方法剩下:如何讓一度電發揮出二度電的效果(省電),像隔熱建材補貼,省電家電免稅,等比較立即又有效的變向增加能源供給。電力不足就先取消工業用電補貼才能有效去除沒效率的耗能產業,以解決目前燃眉之急。今年居然沒停電!這太令人佩服台電人員了,也覺懷疑台電有偷留一手,不然照歷史經驗低於10%的備載,跳電是必然發生。真好奇到底原因是技術提升還是有個停役的發電機被強開使用…。總之2014年安然渡過用電高峰了。
節能不是降低生活品質,而是用對方法。

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

胡立陽股票投資百寶箱



前言:
這算是我的第一個股市老師,也是我最後一個。當我悟出所學後就不再崇拜任何老師了。原本不想作筆記此書,但他教我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就是任何一本書都可以一張A4作筆記,這點與股市無關,但我用此方法加以改良後,讓我知識累積速度加倍。或許對新手來說這個老師是不錯的「開始」。

隨記:
[隨興翻閱]

P.3 黃金不是不好,問題反而是因為它實在是太好了,而且早已炙手可熱。想想看,當它好到能上轎的、想上轎的、敢上轎的,全都擠在轎上了,這麼重的轎子,要靠誰來抬呢?
P.23 一年平均只會出現兩次可輕鬆賺錢的漲升段。選時段重於選股。
P.38 QE退場四部曲→為什麼是全跌,與原本股市與債市是相對的不一樣呢?因為那些錢本來就不存在。
P.174 為什麼會把短線玩成了長線呢?
  1. 總是以長線投資的思維,來進行短線選設。→這條是散戶最執迷不悟的地方
  2. 買進的是弱勢股。
  3. 只會買不會賣。

心得感想:
胡老師說的都很有道理,我當初也為此著迷。但當你突破一個層次後就發現,他說的都是表象,不是核心。再更明白說法的就是他給的是現成的技巧,不是原理。如果你瞭解原理就發現不需要那麼多守則,就只要一個重要觀念就能創造無限守則。一切守則源於:期望值為正。


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神奇的醋



前言:


隨記:
[隨興翻閱]

P.8 醋的起源:糖分>>酒精>>醋酸
P.10 所有的醋都是源於酒的酸化
P.22 白醋是直接由純工業酒精或純淨的工業酒精得來的,不含葡萄酒、也不含蘋果酒或其他水果,白醋是醋的家族中最後一個降生的,也是運用最廣的。→心涼涼的,難怪白醋便宜到不行,行家都拿來當清潔劑!
P.44 米醋→看來我是對米醋、白醋沒分清楚,一般家用醋是米醋,而不是白醋。
P.59 鏡子和玻璃窗是白醋最擅長處理的材料,具體方法:把酒精、醋和水作1:1:1比例混合,放入噴霧器中。
P.83 去味:醋是一個優秀的除臭能手,它既不會留下污跡也不會造成污染。一開始,醋的氣味會覆蓋臭味,在幾分鐘到一小時後,醋本身的氣味也會消散。→原來關鍵是醋的異味具有揮發性。
P.91 保護容易褪色的衣服。→與直覺相反,酸性東西是破壞物質的概念。
P.113 儘管醋和檸檬的來源、外表、味道都不相同:檸檬所含的檬酸有除臭、去污等功用。→原來用處大同小異,我一直以為這兩種物質在清潔上有很大的不同用法。

心得感想:
在吃的用法外可以用來殺菌、去污、除臭等功用,本書詳述了很多用法,還有複合配方,像除銅綠要白醋和氨水作1:1比例混合,對我而言就太遠了。我只需要記得要除污、殺菌、去味時,醋是廚房就有的現成材料即可。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前言:
之前一直聽到的棉花糖、棉花糖的,這次剛好看到,就來瞧瞧到底在說什麼。

隨記:
[隨興翻閱]
P.0 成功與失敗的差別,並不光是努力或聰明。關鍵在於擁有「別人沒有的本事」
P.164 棉花糖守則

  1. 要預測一個人的未來成不成功,能不能延遲享樂是很重要的指標。
  2. 成功的人說話算話
  3. 不要一開始就把棉花糖吃掉,等待對的時機,這樣可以吃到更多棉花糖。
  4. 凡事從長遠想。一塊錢的倍數累積三十天,會超過五億。
  5. 要從別人身上得到你想要的,一定要讓別人幫助你,並且信任你。要讓別人按照你的話去做,最好的辦法就是說服他們。
  6. 成功的不是你的過去或現在。當你願意開始去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就是成功的開始。
  7. 目標+熱情+行動=平靜。→這啥?我居然想不起來…
  8. 最後要記住:今天你所做選擇,會在明天帶給你大大的收獲-只要你別那麼急著…吃掉棉花糖


心得感想:
原來棉花糖是借喻,指近利。而先別急著吃棉花糖指的就是把眼光放遠。就像每天早上求個爽度買星巴克一樣。一個月下來就爽掉120*25=3000元。這對22k來說是傷到骨子裡的。但當月薪220k呢?反而是正確的選擇,自己泡所浪費的「時間」已超出120的代價,也就是說這本書是給理財新手看的。說的是理財啟智階段的觀念,特色是運用生活故事引導。

2014年9月28日 星期日

烏合之眾



前言:
本書出版於1895年,作者述說當代群體掘起的進行式。19世紀群體剛獲得權力,但教育程度上的不足,將會造成什麼?就像幼童拿到一把槍,他可能打到小強,但更有可能打到爸媽(畢竟物件比較大)。隨著小孩長大,當今不可同日而語,打中小強的機會比誤擊父母的機會要大上許多。當然什麼都打不中還是占大多數。(想想我們抗議似乎從來沒得到我們要的,大部分事都被權貴搓掉了)

隨記:
[速讀]

P.56 如果群體中的個體僅把他們共有的一般品質集中在一起,那麼只會產生明顯的平庸,而非我們實際上想像的-會創造新的特點。
P.63 群體在行事前絕不可能做出任何計劃。他們可以被前後完全矛盾的觀點激發,但又總是受到此刻刺激的影響。→資訊不對稱造成的,現在科技應該不會一日三變了,而且目前看來很多群體運動都有計劃性。所以群眾運動是持續進化。
P.64 群體總是在期待中關注某事,因此很容易被暗示。
P.67 一旦少數個體聚成群體,他們會立刻呈現在其專業之外,屬於群體的所有特徵,即使他們一個個學富五車,其獨立個體時所具有的觀察力,批判精神也會立即消失。
P.69 第一個目擊者本身就是幻覺的犧牲品,他的斷言足以影響其他目擊者的判斷
P.73 群體只會被極端感情所打動。
P.73 (群體)他們無法對事物做出細緻的區分,只從事情的整體上觀察,而忽視中間的發展過程。任何情感態度的表露,通過暗示和相互傳染迅速傳播開來,從而強化群體誇張的情感。→群體領導的要訣,運用感情而不是理性分析。這也說明演員雷根當上總統是有原理的,換句話說選舉不是選才,而是選最會演戲的。
P.77 群體和原始人類一樣有著堅不可摧的保守本能,他們對傳統有絕對神聖的尊崇,對一切有可能改變其生活狀態的新事物,內心卻深藏著無意識的恐懼。
P.79 群體為了自己了解甚少的信仰、思想和隻言片語,便於直面死亡,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最近比較出名的是黑幫打死警察,當下一定是抱著為了血盟,事後進警察局才發現被盟友各種出賣。
P.82 無論給群體提供何種觀念,只有當這些觀念十分絕對、堅定而且簡單時,才能產生效力。
P.86 群體的推理模式類似愛斯基摩人的處理方式,他們憑經驗認知事物,比如知道冰是一種透明物體,而且放在嘴裡可融化後,便認為相同的透明物體的玻璃放在嘴裡也可以融化。
P.86 在閱讀某些演說詞時,往往會發現很多讓人吃驚的破綻,但即便如此,其對聽眾依舊有很大的影響力。因為這些演說是用來說服群體,而不是給哲學家閱讀。經過深思熟慮的二十篇高談闊論的長篇演講,往往抵不上能夠說服大腦的幾句有號召力的話。
P.91 偏執與狂熱是群體信仰的孿生兄弟。
P.94 群體不管需要什麼,首先需要的是神。→只要塑造領導者是全能的,就能產生群眾盲從效果。
P.95 只有深刻了解群體信仰長期採取的宗教形式後,我們才能理解某些重大歷史事件。→這點打破我的觀點!我以為只要人民走進無神論的境界,人就會開悟,但最終可能只是換湯不換藥。他們只會把神像毀了,聖經燒掉,然後換一尊英雄像和該人的語錄,然後繼續膜拜!這是基本需求問題,而不是對錯問題。大眾心中就是有個坑,一定要有個蘿蔔插進去,他們才會感有安全感。更進一步想,其實我們跟螞蟻然是同樣的世界觀,群眾的奴性是刻印在基因的,而且樂在其中。螞蟻並不覺得不妥,除非它能從人的視野才能懂。同樣群體並不覺得不妥,除非跳脫才能看出端倪。
P.99 傳統(控制我們內心最深處自我的無形主人)
P.101 時間→革命可能一夜之間改朝換代,但深值人心的傳統只有時間一點一滴的洗滌,才能轉化。像燒香拜拜,都民國一百年了,連台北市還有一堆廟就知道傳統是多麼深植人心。至少要等到郭台銘那一輩的都進墓園。連他都在拜…,雖然我懷疑他是假拜,拜給員工看的,意指我要的是忠義員工。
P.105 教育(使民族走個衰落的劊子手)。→作者的推論在現今來看是錯的離譜,因低層的人知道太多,不願像奴隸一樣死命工作,導致社會的不穩定。可惜暴動是過程不是結果。現今教育普及的國家生活水準遠高過不識字的國家,但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制度的好壞會造成加乘效果。看我們教改就體會很深。新一代的年輕人,感覺被玩壞掉了。也可想而知未來總統要練一練躲避球,以後一定不是被丟書這麼簡單,雞蛋、石頭,然後還要學基努李維一樣閃子彈。
P.105 制度不是深刻影響群體特徵的因素。如美國,在民主制度下取得了高度繁榮,然原屬西班牙的那些位在美洲的共合國,雖然有極其相似的制度,卻仍然生活在卑劣、混亂的狀態中。因此我們應該承認制度與一個國家的興衰無關。→對於此論點非常質疑,但先筆記起來,不能完全否認有此可能。
P.109 生活中取得成功的條件是判斷力、經驗、主動性和性格,這些不能從課本中獲得的。書籍像字典,可以用來查閱,但把它們大量儲存於腦中卻毫無用處
P.112 (教育)他們採用了十分糟的辦法,即透過非自然,反社會的管理體制,過分推遲了實踐時間,實行學校寄宿制度,人為的訓練和填鴨式教育。→細思教育是為了什麼?但目前的教育似乎完全背離現實生活。教育變成培養考試機器的地方。
P.113 學校非但不能培養年輕人具備達到自己明確的目標所應具備的素質,反而讓他們失去了實現目標的能力。→我深表共嗚,求學階段是一部黑暗史,培育的不是個人長才,只是考驗忍耐力強度,走了一圈我學到什麼?暗,連橫家族愛台一百年,鴉片是好東西。我笑翻了。(在此要表示,這並不是說另一黨比較好,不管選誰人民都是最大輸家。)
P.119 詞語的力量十分強大,大到足以使最令人討厭的事物個換適當的名詞後,可以再次被群體接受。→小強!!這把萬惡的蟑螂變成了一種讚美。
P.123 經驗幾乎是唯一能夠使群體確立堅定的真理,消滅危險的幻想有效方法。要想達到這個目的,經驗必須在非常大的範圍內不斷重複發生。通常,一代人的經驗對後代起不了任何作用。這就是史實作為證據達不到目的的原因。它唯一的作用就是證明:經驗只有在一定範圍內一代代的重複發生才能產生作用,意即撼動群體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傳統正確嗎?肯定爛的跟破布一樣,擁抱傳統只是落得跟群體一樣的層次。現在科技日新月異,傳統完全跟不上世界的步伐。
P.126 激發人類走上文明之路的不是理性,而是充滿激情與膽量的幻想。→歷史的創造都是極度熱情,從沒有極度理性的創造的。表面上好像是如此,但似乎太表象了。總感覺理性不該在文明演進上是如此沒份量。或許作者的文明,已不是現在說的文明吧。革命?
P.127 群體領袖(貪圖個人利益的巧言者)。→只會站在台上暗示群眾你們該怎麼做,不肯站在第一線帶頭衝,這時就要提高警覺。
P.128 我們所謂的領袖,常常是實踐家而非思想家。他們沒有遠見卓識,他們也不會如此,因為這會使他們對事物產生懷疑而變得無所作為。→歷史重大轉折都是奇蹟事件。
P.166 我們聽從的暗示由於群體所以顯得更為強大。行兇者認為自己的行為非常值得稱讚,他的這種行為在法律上屬於犯罪,但從心理上看來卻不是犯罪。→在和平抗議遊行中,當你發現群眾失控時,你得快速離開,在你尚未受到感染前。當他們動手傷人時才離開為時已晚,你將成為共犯。
P.207 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由野蠻狀態發展到文明狀態,當理想破滅後,走向衰落和死亡,這就是一個民族生命迴圈過程。

心得感想:
或許要保持清醒但又不接觸人群的方法是看、聽,但勿言,才能保持最重要的理性,只要參與就會喪失理性。一交流互動,情感就會深入思維中而不自知。
群體運動的核心驅動力是情感,而不是理性。
本書錯誤很好分辨,畢竟已經過百年驗證,去掉錯誤,可以發現很多論點歷久不衰,這本書的價值就在這些觀點。
從本書集結群眾特色,從這觀察得知。只要維持他們的最基本生存條件,他們就不會暴動。他們不會為過的更好而團結抗爭,能夠忍受更差的生活條件,只要能維持活著。這種落差空間似乎充滿著利益。反正改變不了人民的奴性,我該怎麼從中獲利呢?這大空隙給財團吃光,不如我也來分杯羹吧。群眾也不在乎,群體苟安的代價還真大!更令我驚訝的是年輕世代並不認為低薪是很奇怪的事。學校教育不成功嗎?不,從統治階級來看,這是大成功!!成功的讓這些人不會思考,只會背考題。你今天考100分了嗎?
我懷疑這類書讀多了,我大腦會短路。一種無限迴圈的感覺,起點不過是上一個終點的開始,終點不過是起點的前導…

2014年9月22日 星期一

中國發展大戰略



前言:
來看看中國天朝人到底在想什麼。

隨記:
[速讀]

P.238 胡錦濤在論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時,把「民主法治」放在第一位,是極其重要。→看來中共已重新定義核心思想了,從黨為主轉移到人民為主,雖然我肯定胡綿濤說的民主法治與我所認知有段不小的距離,但至少起了個頭,這真是好消息。
P.319 中華民族最講究的就是氣節,絕不做賣國賊,也絕不會為維護外國的利益背叛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歷史上最後正義,永遠站在能夠維護民族氣節的一方。→抱歉,我忍不住要吐槽,文天祥>亡國,吳三桂>亡國,中國高級知識份子>大量移民。還不懂的話,看毛澤東當年在大後方搞沒節操的事就該明瞭了。請作者在端正風氣時,也別吹牛吹過頭,務實才能取信於民。中華民族是出了名沒節操,但也因此長存不滅,何必說謊呢?
P.326 告慰我們列祖列宗,不負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看來中國主流思想還真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滿腦子的八股、滿腦子的包袱。作者是1932年出生,代表著那時代的主流思維大致不偏離這思維。希望中國新一代會有重大突破吧。

心得感想:
作者論述美國世界第一強權,理論蠻有趣的,美國是第一強權,但不是「唯一」強權。這句話點明,美國無法隻手遮天。再提到俄國,雖然沒落,但不是戰敗,這有本質上的不同,沒落只是不如人,但未傷筋骨。戰敗才是真正傷到骨子裡,所以俄國尚有足夠的力量對抗美國。這種微妙情勢會有根本上的差異,美國無法為所欲為。
從本書感受到作者屬於承先啟後的溫和派,也因此推論不會走極端路線,對台灣算是相對安全的,不會像以前動不動就玩導彈的蠢行為,相信那種玩法,只是把台灣人死命推向獨立路線。當然中共也有很多沒腦袋的人,最近比較出名的是台灣該由全中國人決定。我只能說蠢絕對不是一天造成的。再次把台灣人推向獨立路線。只能希望中共有腦袋的告訴那些沒腦袋的,看一下電視,看看英國怎麼玩蘇格蘭。不阻止,只要講道理、說明白,優勝劣敗,蘇格蘭人民不是傻子。不費一兵一卒就避免分裂又得美名,成本呢?一些福利和自治權。想想中國在香港處理的亂七八糟,真為中國天朝官感到擔心。有那麼困難嗎?出門到世界走一遭就懂的事,何必閉門造車。民間山寨能,政府不能?更何況政治智慧並沒有智產權呀!話說台灣天龍國的官也好不到那去。食安搞不定、交通很黑暗、黑道擺不平,看的我驚心動魄。以前還會作個樣下台,羞辱一下部長尊嚴。現在連作樣子都省了。檢驗是合格、因百姓貪小便宜、查無不法,總結都是人民的錯。這不是選後,而是選前半年內的放話,執政黨從未有過如此的放肆。由此再推論,台灣並沒脫離惡性循環,因政治的惡性循環,經濟很快的會跟著沉淪。目前看的跡象都不樂觀,舉凡人口、民心、政治、國際,都出現警訊,股市會不會上萬點我不知道,但我的風險警報器一直在狂叫。
本書內文偏向官話(文謅謅)表述,抽開官話可以發現中共目前鴿派占主導地位,也就是文人政治,也可以推論中國傾向經濟發展的主軸。那台灣要怎麼應對呢?很明顯的迎合他們的經濟發展,對我們是最有利的,畢竟經濟在我們的環境,是耳濡目染很生活化的知識和經驗,這種優勢不是共產主義轉資本主義能一下子懂的,目前中共無心擴張軍國主義,台灣就別傻傻的去捅馬蜂窩才是上策。選對方法是乘法,選錯方法是除法。
本書在述說著中國是如何像摸石過河般的歷程,因不知怎麼做才正確,就東摸摸、西摸摸,被水嗆到再退回上一步。因此常常出錯,但都沒受重傷。或許這次房地產可能會大病一場,但治好了又是生龍活虎。合理推算中國在未來2~30年可能是中國人民最滿意的時期,因為收入年年增加,然後才會進入台灣目前的成長高原期,薪水成長跟不上物價。(幸福是比較級,不是有多少。)
本書看到了一個問題,中國在思想上離開放還非常遙遠,他們論述一定要引前領導人說的話作背書,然後以非常微小的差異表述自己的想法,不像西方直接用跳躍式思考,這點中國在思想進化上還真的有段漫長的路要走,滿身的枷鎖,不知何時才能解除完。也可想而知中國目前躍進的動能,被思想禁錮著,他們無法做真正的自己,用自己的話來說明,只能透由前人的說再轉述自己的想法,這一來一往,想表達的,不是被扭曲,不然就是詞不達意,導致效果不彰。
作者在P.304~P.311論述台灣由對立到對話,看來作者眼界比中國大多數人高上許多,他也不沾統獨問題,看的是合作的可行。在語言上的優勢,台灣不用真的太對不起自己了。這對台灣是個轉折點,一個想法就完全把日韓打趴在地,只要懂得語言相通是何等優勢。而政治是權貴的工具,人民沒必要跟著起舞。這些政客只把人民當籌碼在用,以換取自己的最大利益而已。




2014年9月21日 星期日

精準預測



前言:
預測真是個充滿魅力的活動,來看看作者到底用了什麼方法讓他就是猜的比別人準。

隨記:
[速讀]

P.20 只要我們對資訊的理解程度比不上資訊的成長速度,我們就會臨危險。
P.22 數字沒辦法為自己講話。是我們在為它們說話,我們賦予它們意義。
P.25 巨量資料一定會造成進步。→但其中會不會退化就要看大家,舉最易懂的PTT八卦板,那裡充滿著資訊與雜訊,而雜訊總是渲染的比資訊快,結果一件事原本是進步的,常常經一連串的雜訊,結果是退步的。當然事情最終不管對或錯,最終結果將會導向正確的方向,只是所費不貲。
P.26 人類大腦相當卓越,可以儲存三TB的資訊。然而據IBM所說,這只是現在全世界每天所產生資訊量的百萬分之一。→這也告訴你,現在的知識不能用背的,背不完。最多只記的下索引,或找資料的方法,大腦只用來組裝創意,而不是存放所有資料。從此推論,未來記憶力高的人種會沒落,而思考型的會占相對優勢。當然前提是沒被現行教育所毒害而走偏。想想入黑幫的應該有不少人,因教育失敗而造成的…。
P.27 資訊量每天都增加兩百五十萬兆位元組,有用的資訊量卻幾乎沒有增加。→看來新聞不用理會外,連網路資訊都要避免,幾乎都是雜訊。
P.24 未知而不自知(unknown unknown)→這概念很重要,其實你看到資訊,但你因為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而錯過。簡單的像小時常常誤闖紅燈,為啥?因為小時壓根子無法理解紅燈代表的是什麼。
P.37 沒有人想到事情會發生。當你沒辦法表述自己是無辜的時候,就宣告你的無知吧!→我想到的是百年老店,用了黑心豬油。我看到的是連豬油本味都分不出來,那還有「能力」做出美食。不管有意或無心,結果只有不再去買才是合理的決定。同理阿基師舌尖也讓人起疑,畢竟他專長項目中包括味蕾。
P.51 如果你在市場裡,有人賣你一些你不懂的東西,你就應該認定他們賣給你的東西有問題。
P.74 強烈、大膽、刺蝟般的預測,比較可能讓你上電視。→名嘴追求的不是正確,而是能否上電視。
P.80 預測模型三原則:
  • 原則一:用機率思考
  • 原則二:今天的預測就是你餘生的第一個預測
  • 原則三:尋求共識
P.115 只要牽涉到人為判斷,也就引進偏見的可能。
P.124 盡可能多收集資訊,但分析的時候要盡可能嚴格而有紀律。→資訊要量化才有意義,也就是先用量化篩選然後才是用感覺和經驗作第二輪確認。反過來是錯誤順序,因為你的感覺可能直接封殺掉最有潛力的選項。
P.144 混沌理論可以運用到這兩個特性的系統
  • 系統是動態的,這表示系統某個時間點的行為表現會影響其未來的行為表現。
  • 系統是非線性的,這表示它們遵守的是等比級數的關係,而非等差的關系。
P.233 如果你想找經濟預測,最好找平均的或集體的預測,而不是單一經濟學家做的預測。→本書的核心概念之一,預測要用行家間的平均值。而不是只相信某一個偶像說的話。這概念是,統計學的信賴區間,要的是95%的準度,而不是捨本逐末,去抓5%的極端結果。
P.284 貝氏定理:這個定理會告訴我們如果某些事發生之後,某個理論或假設為真的機率有多少。→公式:XY/[XY+Z(1-X)]

P.290 貝氏定理處理的是認識論上(epistemological)的不確定-我們知識的限制。
P.293 我們連著手實驗都沒有,就必須先講明我們覺得某件事有多可能發生。→貝氏定理的先天盲點。先驗機率常常是感覺而評量出的機率。
P.300 我們的信念永遠得不到完美的客觀、理性或準確。但我們可以努力不要那麼主觀,不要那麼不理性、不要那麼錯。
P.330 我們思考的盲點通常是我們自己造成的,而隨著我們年齡增長還會增加。→當一個盲點刻印在大腦時,該盲點就會與其他判斷融合出偏差論點,然後一直擴散,直到失敗的那一刻才會回頭檢視,問題的根源。或許一輩子都沒發現真正錯在那,因為根源太核心了。
P.330 電腦(深藍)讓(棋王)卡斯帕洛夫震驚了,但原因只是因為一個設計上的瑕疵。→這推翻電腦絕不會錯的定理(對非資訊相關科系的而言),因為程式是人寫的,但卡斯帕洛假設電腦不會出錯,導致他對電腦行為感到困惑,無法理解。這動搖了棋王的心智。這似乎無解…,人性的盲點,當原本深信的事,突然起疑,大腦會呈現當機狀態,因為沒根基無從作決策,直到理解並確認後才能重新思考,而這段時間思考力和意志力是最脆弱的。看來最佳的做法是,撒退,直到大腦理解後才能繼續。該比賽是五天,而這不足以讓大腦沉澱,而且人在局中是看不清真相的。運用到股市就是立即出場,然後至少一星期不進場操作。
P.357 預測的帕雷多原理→如果想做預測,不該花100%時間,因為20%的時間就有80%的準度,也就超越專家了,也就是說為了剩下20%你將投入近乎無限的資源(時間、金錢),尤其是預接近100%時呈現的是直線上升的資源投入。也造成,報酬遞減的狀況。我在專職操作股市時對此很有感覺,也因此對80/20法則深感共嗚,越專注看盤賺的錢越少。這扯出一個眾人的盲點,在沒意義時段花費精力,而當關鍵時刻,精力早已耗盡。因為你是人,但不自知。

P.360 競爭環境中的帕雷多原理→水平線。這就套在投資學就是損益兩平點。所以努力投入在此邏輯下,在40~60%程度時的投報率最高,超過80%後效益明顯遞減嚴重,不如最後20%的時間拿去吃喝玩樂睡都還比較有意義。
P.370 根據一項對線上撲克玩家的研究顯示,百分之五十二的玩家有學土的學位,這是美國整體人口比例的兩倍,跟買樂透的人比起來則是四倍。大多數的撲克玩家都夠聰明。→股市也是,其實你的對手大部分學歷、才智、經驗都比你高,賺到錢別自嗚得意,常常太高興了,接下來一個閃神錢就噴回去,還倒貼。
P.372 我現在明白是什麼引發我亂打。最大的起因是志得意滿的感覺。→的確我有時也會莫名的亂打(無意義的進出股市),我也真的不知為什麼,在經過多次亂打後我有養成一個習慣,不是克制亂打,反而是放任那種感覺(經作者說才知道那叫志得意滿),但我會用最小的單位去亂打,反正就是給那感覺一個出口。就目前亂打交易記錄來看,今年已累積賠了二萬元了。說好的第六感操作,跟渣一樣弱。
P.374 正在進行的事,我們很常沒辦法正確看清。有時退出來比堅持到底更有智慧,尤其關於錢的賺賠。歷史故事只記載奇蹟事件(特別值得一提的事件),但墓園裡躺著無數運氣普通的人。一個人無法創造奇蹟,一萬個人倒是可以創造萬中選一的奇蹟。
P.443 任何預測模型的目標都在於捕捉到的訊號要盡量的多,雜訊要盡量的少。→如果無法辨識,寧可忽略該筆資料,因為雜訊會如混純效應在資訊中產生反饋加乘效應。這也就是簡單模型常常勝過複雜模型的原因,只抓重點。而複雜模組常因小變數在經混純效應而變成錯誤資訊,導致比簡單模組還差的結果。
P.475 在事情過後再從不相關的訊號中整理出相關的訊號,就簡單多了。事情過後,訊號當然總是極其清晰,但事情之前,訊號卻很模糊,充滿各種相互衝突的意義。→事前像夜晚,看過去一片模糊不清。事後像戴上熱感應器,所有訊號都呈現有跡可尋,並都指向會發生事情。換句話說別事後諸葛,也別太為過去事太過懊惱,錯誤一定會發生,然後才能知道。
P.477 某種可能性對我們來說不熟悉的時候,我們甚至連思考都不會。→作者舉珍珠港事前,根本不會預測任何可能性。沒人想過,事後才從以前的訊號記錄解出資訊,來證明早就該知道。這是不合理的。
P.486 事實上,只要時間夠久,就必然出現。→只要機率大於零,剩下次數(時間)的問題。像台灣會不會被海水淹沒?這不是會不會,這是一定會,只是要多少次災難衝擊的問題。


心得感想:
酒後不開車(P.61),我突然覺得這是邏輯陷阱,酒後一定會開車才是合理。喝酒後就會喪失判斷力,那在喪失判斷力,怎麼還能做選擇?開車與坐計程車可是個選擇!所以解決的方法是根本不能開車去喝酒的地方。
最近留意到一件事,就是名詞定義,每個人對名詞的定義落差不小,例:宗教、科學、神、素食…等。每個人定義都不完全相同。以神為例,一般來說是具有外在的神祕力量,但也有人解釋為內在心靈…,這真的是很困擾,原來大家彼此都在雞同鴨講。語言文字具有精確性但又充滿多義性。看來要等能用心靈感應,這個困擾才能徹底根除。這應該是個夢想吧。也是終極翻譯工具,直接讓大腦作交流不必透過聲帶作媒介。現在想想那個世界才是人腦大數據時代,現在資訊吸收假如是電話撥接(56k),那心電感應應該就是光纖(100M)。大學教育可能只要四天就完成了。
品書品久了,讀幾頁大概就能知道該書是否有閱讀價值,一本好書很容易引人入勝,會有驚奇或有系統的感覺,而不好的書通常是寫了一堆字,但就是抓不到感覺,像作者說的雜訊,而本書讀了200多頁,我還是只看到雜訊。作者是屬於有能力,但表達不出來的人。
看完第9章發現電腦不是用來對抗,而是與人最完美的搭配工具,人擁有電腦沒有的創意和思考力,而電腦擁有完美的運算和記憶力。人與電腦的組合根本是超完美互補。
用作者提出的貝氏定理預測美國被攻擊的機率,從珍珠港事件前的近乎0,到珍珠港事件後的38%,到雙子星大樓後99.99%的後驗機率(套用P.289邏輯),可想而知,美國一定會在將來再被攻擊。
本書在第13章論述蠻有趣的,如何預防恐怖分子的攻擊,結果跟一般人想的不同(加強查察),而反過來想唯有極端傷害才會動搖國本,也就是核彈。其他自殺炸彈最多200條人命,跟核彈20萬起跳來說,不足為懼。判斷恐怖分子何時何地在大賣場放自殺炸彈,是事倍功半,而是該花大部分心力去解除核彈被盜的可能性,關鍵就在什麼事發生可彌補,什麼事發生是毀滅。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謝明哲博士的保健食品全事典



前言:


隨記:
[速讀]

P.0 以前天天喝1000c.c.養生果汁,持續保持好習慣。
P.28 中壯年期:這個階段新陳代謝開始往下降。蛋白質具有保護身體的作用,最好動、植物性蛋白質都要多元攝取。
P.52 關節炎:(關鍵營養)葡萄糖胺、軟骨素、鈣,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P.53 老化:(關鍵營養)卵磷脂、維生素B群、綜合抗氧化劑、鈣、鎂及維生素D、輔酶Q10。
P.61 眼睛疲勞乾澀:(關鍵營養)維生素A、類胡蘿蔔素、山桑子
P.103 胺基酸(Amino Acids):是構成蛋白質最基本物質,任何形式的蛋白質進入體內後都會分解為胺基酸或短胜肽後,被人體吸收。人體需要蛋白質是由22種胺基酸組合而成,其中14種可由人體自行製造,其餘8種必需由飲食中攝取,被稱必需胺基酸。動物性食物:肉、蛋、魚貝、奶類。植物性食物:大豆、全殼類。
P.108 菸鹼素(Niacin)英文與香菸所含的Nicotine(尼古丁)類似,但兩者毫無關係。
P.129 人體可合成膠原蛋白,多攝取維生素C可幫助膠原蛋合成
P.137 雙歧桿菌的營養來源是膳食纖維、寡醣等醣類物質。
P.142 乳酸菌需持續食用,才能仰制腸道有害菌孳生、繁殖作用。→這可能是條不歸路。上次有段時間沒天天喝優酪乳,又吃到外面的生菜沙拉,結果腸病毒肆虐,雖然沒嚴重到需要看醫生,但也虛弱了二週。
P.173 蜆精:保護肝臟。→目前對肝腎有些懷疑,但不知問題是那個器官,不如買一箱蜆精來測試好了。
P.193 軟骨素:(關鍵營養)木耳、海帶。→怪了,我常吃,看來慢跑膝蓋不適,問題不在此。
P.192 要維持關節健康,可以補充含有軟骨素及膠原蛋白的食物,如豬腳,雞腳、雞翅、魚皮、海參,並搭配葡萄胺保健食品補充。→看來問題是葡萄胺,肉類我不吃碰壁部位,要我吃豬腳,免談。
P.198 服用輔酶Q10時,可與維生素B群、C共同攝取,有助維持體內輔酶Q10的濃度和作用。→Q10是脂溶性的
P.234 理論上多種保健食品一起服用並不會產生相剋的問題
P.238 更換品牌可分散風險,也能避免身體產生抗藥性,因此可每隔2~3個月換吃不同廠牌,以獲得更好的保健效果。
P.249 保健食品是依循序漸的方式改善體質,經常需要1~2個月才能看出明顯效果

心得感想:
這本書前半部採用以病症當索引,這方法真的不錯。而且也糾正了,生什麼病吃什麼樂的錯誤解決方法。生什麼病反而要去想缺什麼養分,只要補充合適的養分,身體就會自我治癒了。當然這只是一部分,外部環境、壓力、飲食…等都有關係。
黃豆是大豆的代表種類。
現今雖然吃的好,但越來越走向單一性,一週七天可能吃來吃去都沒什麼變化。由此看來我有必要加入輕劑量的綜合維生素。
這本書比較像字典,有機會買本回家放著,隨時能查閱。

多喝健康好水:富氫水



前言:
書皮很新就順手拿來看看。

隨記:
[隨興翻閱]

P.7 氫分子是最小分子量的物質,具備良好的活性和滲透性,可以快速的進入細胞、組織、腦內。氫分子是極佳的還原劑,且無毒、無害處與副作用;即使攝取過多,氫氣也很容易排出體外。
P.7 氫分子進入水中就成為-具有抗發炎和抗氫化壓力的機能水。
P.16氧(O)+2個氫(H)=水(H2O)。
P.41 氫是目前世界發現的最強的抗氧化劑
P.52 「自由基」的定義是帶有一個或是更多個不配對電子的分子。
P.56 慢性氧化壓力的一項重要內生性原因,就是發炎。→看一個人的眼白最明顯,布滿血絲就是身體處在發炎狀態。
P.144 富氫水可能具有對抗腎炎和腎症候群的潛力。

心得感想:
現在文明病很多的問題來自飲食與空氣污染,導致自由基超量,作者提出的是用氫作還原物質,中和掉過多的氧。
我是從每日三顆檸檬原汁體會到,還原是真的存在的,皺紋明顯淡化。所以對氫還原理論不排斥,或許有用也說不定,我是蠻有興趣作這實驗,反正氫害處不大,如果誤打誤撞讓我更年輕還真是非常值得的賭注,最多就花點時間和金錢。
本書給了一個想法,如果能找到天然好泉當飲用水來源,可能會大幅改善身體虛弱感,或許我身體一直無法處在最佳狀況,根本原因是飲水有問題!

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純真



前言:
會看這本書是個巧合,原本翻一翻就要放回去的,但看到他的照片,我覺得老頑童原來真存在的…,跟書名太合了。覺得蠻有趣的巧就借來看。


隨記:
P.17 一個學習的頭腦是一個仔細傾聽的頭腦,其中沒有來自於過去的介入;它就只是保持敝開,像鏡子一樣反映著所有的一切。如果你開始學習的話,你會開始知道,而知道會幫助你了解到一點:那就是你什麼都不知道。一個知道事實的人會開始覺得知道自己的無知-他知道自己的不知道。在這種知道當中,無知就是一種革命,突變與變化。
P.19 你越是充滿知識,你所感受到的驚奇也越少。
P.21 當生命是一場奧祕時,宗教才能夠存在,知識讓生命與存在變得不再奧祕。→這裡的宗教不是我定義的宗教,到讀到後面才知道是另一種定義。比較像信仰、信念,但不是絕對沒有神蹟。
P.25 和尚錯失的是這個世界所有的美,關係所具有的美,人們所具有的美。和尚是貧瘠的,靈性上的貧瘠的,因為他錯失了在生命、愛、友誼、敵意、憤怒、慈悲裡所擁有的豐盛經驗;他錯過了所有這些能夠讓靈魂變得更為豐盛的多樣性。→原本我的註解是批鬥作者對宗教的排它性。但後面解說的境界是另一個層次,我也因此發現我被自己定義的「文字」所侷限了,宗教、靈魂、神等在作者全作了全新的定義。
P.28 人們無法就只是單純的玩牌,他們必須加入金錢。→這點出競爭的習慣已刻蝕在人心,如果想讓心靈感到真正的自在,有時要很刻意的釋放追求第一,讓紀律放手,讓心境整個放下。此時才能真真的享受歡樂。這的確是我現在需要的東西。昨天作夢還想到開盤要怎麼操作。如果有經驗的就知道,連作夢時還能夢到看盤,這一定是倉位高到有點睡不安穩的程度(註:中秋連假)。所以如果能完全釋放這種壓力感,對我是種解脫。正如科斯托蘭尼說的,賺的是痛苦錢。
P.30 當你脫離過去時你也自動脫離了未來,因為過去和未來是同一個銅板的兩面;它們是一起的,它們是密不可分的。→這點我一直不認同,過去很多事都是包袱,活越久包袱越多,一堆失敗讓人裹足不前,如果不敢大刀一揮,怒斬三千絲,根本無法前進,或許大刀闊斧有時會傷及無辜,但與躍進後相比,其實微不足道。所以過去跟未來,其實沒作者說的那麼密不可分。
P.30 天真是那道門,透過天真你進入了美。你越天真,存在就越美好。你越是變得飽富學識;存在就越是變得醜陋,因為你會開始根據結論來行動,你會開始根據知識來行動。→作者真正核心概念沒那麼二分法,本書採用的是漸進式。至少在前四章我原本的註解都是批鬥作者,在匯整時其實都是重新整理過的。
P.42 生命不是什麼邏輯推論,而是一首歌。→這詮釋真棒,只有音樂才能展現高低起伏的感受。
P.67 因此我不會給你任何答案我在這裡試著指出這個解答。→作者真的是高段的老師,引導和告訴你某些路線終對是死路,但絕對不直接告訴你答案。體悟不單是開花結果,也包含蘊育成長的過程經驗。而拜錯老師是會事倍功半,之後換老師還會受之前的觀念所影響,在擇師時需要點智慧和一些好運。
P.82 生命是多面向的。你不可能顧及各個面向而在各個面向上都成為第一。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存在並不是這樣運作的。→愛因斯坦可以教你物理、化學,但絕不適合教你談戀愛。對偉人的崇拜可以某項,但不可能是全項。
P.89 我把《吉踏經》放在他的面前,然後告訴他:「把你的手放在《吉踏經》上,然後告訴我你是否曾見過神?」這太過分了,如果我沒有拿出《吉踏經》的話,他可能說謊,但是把手放在《吉踏經》上然後說謊的話,那表示他拿到一張直接通往地獄的車票。→作者小時候就這麼機靈,他的智商恐怕已超過一般人很多。這已用到以其矛攻其盾,矛盾證辯。作者比我更狠,連對方死前都要搞到對方說出從未見過神(P.91)。到底是作者太無理,還是我又被禮俗的框架所自我設限呢?似乎我思維還不夠好,被世俗的價值觀所困。
P.95 面對物質,科學家是完全正確的,但當科學家開始思考關於主觀事物以及內在領域時,他就遇到了障礙,因為理性在那裡無法運作。→最簡單的利益最大化,理論是個人所追求的,但人就這麼奇怪,總是會出現不理性的人,而別人問他為什麼做傻事,他回答就只是:這樣做很爽。我很能體會,我也常做些蠢事,就單純的想知道那感覺是什麼,或者單純的追求一個痛快的感受。
P.124 真理是一個經驗,它是如此地深奧,以致於它無法被表達;它是如此地廣闊,以致於沒有任何文字能夠含括它。→這段話引發我對真理的定義疑惑的起因,發現我從未明確的定義過真理是什麼。直覺上是永恆不變的道理,但事後想想根本不是這樣。(文後詳述真理)
P.126 你是對的,所有的文字都是謊言,因為當你有所經驗時,你沒辦法把它訴諸文字。→想當初打保齡球時,我可是認真找書來看,就照著書在操作,結果是一直洗溝。這段話詮釋了這段話,寫保齡球的教練是對的,但文字都是有問題的,因為手感是無法用言語作完美的表達,直到你打出strike才能領悟教練文字中說的是什麼。
P.136 徹底(全然)的一個謊言,甚至連傻子都遲早會發現它是一個謊言。但一半對的真實是危險的,甚至連聰明人都可能迷失其中。
P.137 關於如此一個超越二元性的經驗,沒有任何一個字眼會是正確。→黑白之間是灰,但這個字亦對亦錯,灰不像黑白只有一階,灰階是無限層。
P.141 科學的方法論是針對物質的,然而神卻是你主觀事物,神是你內在最深的存在,你的內在。→這裡的神,奧修定義的是你(內在)而不是外物體(例:耶穌他爸)
P.180 什麼是真理?它是無可定義的。→作者是這麼認為,但我不這麼認為。
P.180 你問「什麼是神」?(奧修)這是真理的另一個名字。→作者對神的創新個人定義,跟大眾所指的上帝不同。但奧修一定要這樣搞嗎?雞同鴨講。這感覺像是大家說太陽就是指白天那超級發光體,但奧修重新定義太陽是月亮一樣。搞到最後大家分不出對方說的是太陽還是月亮。或許換另一個推論,神等於真理,所以原本神所指的上帝就等於不存在,結果作者想表達的是,我乃無神論,只是不敢明講,只能拐彎抹角的說了一堆廢話。
P.185 耶穌死在十字架上,然後他在那三天之後復活了。這是詩,這不是歷史。這不是事實,而是真理。→作者意思是說肉體被消滅但精神常存於世界。這是他認為的真理。我忍不住的嗞笑了出來。關於耶穌的問題太多了(參革命分子耶穌)。奧修定義的真理根本不是真理,他指的真理其實是奉獻(P.180),而最上等奉獻是要你去死(P.185)。這不是我認同的真理,真理沒那麼片面才對,奉獻只是真理表現的方式的其中一種,但不該是本質。套實物來看,真理如果是麵粉,奉獻只是麵包。只是真理的衍生物。
P.194 開悟無法透過努力而發生,放鬆才是開悟得以發生的原因。→想知道那感覺,就是放下手上所有東西,簡裝入高山、漫步在雲端,你會體會到那種感覺。當體悟後回到大城市才有辦法辨識自己放鬆是否真的放鬆。當此條件達成後,在處理問題時會帶來莫大幫助。也就是心靜的境界。很多重大事情我都是透過心靜層才看透問題並找到解答。玄嗎?一點也不,只是能否真正的放鬆,而不是自己以為放鬆。真正的心靜時,感受不到任何感覺,尤其是任何一絲絲的不舒服或焦慮,連時間感覺上都像靜止,即使外在吵雜你內在是寧靜的。套電影特效,外在呈現超級慢動作,思緒已轉千百回。
P.222 宗教試著提出關於神的假設,它說神創造了這個世界。這真是可憐又可笑,這跟真正的宗教精神沒有任何關係,這是一種幼稚的努力試圖忘記自己的無知。→作者此時才明確點出他定義的宗教不是一般人定義的宗教。文字真是惱人,每個人定義都不同,在我看來作者表達的是信仰而不是宗教。宗教對大多數人定義是有個外在的上帝存在。
P.225 這個需求就是:安全。知道神創造了這個世界,這讓你安心。
P.234 不安與不知。如果你能夠放鬆在這兩者之中,你是一個聖人,你就甦醒。→我是不會用甦醒這詞,這比較像透悟。
P.246 祈禱是二元性:你和神,沒有神的話你無法祈禱,你需要對方。這是一種依賴。→這裡的神又從內在(心靈)改為外在的神。
P.259 知識來自於資訊;智慧來自於經驗
P.275 我們需要協助孩子變得更具有發明與創造的能力,而不是像現在的教育一樣只強調重複與背誦我們整個教育系統的方式就是重複。→考高分只能證明記憶力好,不代表聰明。記憶力超好會造成無法思考,這似乎存在物理性。
P.283 你每天一都需要做動態靜心。它讓你每天都有一個機會能夠分期付款式的發瘋一下,然後你接下來一整天就會神智清晰,而它可維持二十四小時。→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我是打魔獸戰場,瘋狂殺人,真的有效,尤其是當日要面對很難操作的盤時。但也不能瘋太久,反而會產生更嚴重的怒氣。
P.307 知識是一種障礙。→常識常常是錯誤的知識。從植物油到動物油。這兩年的食安風暴一再打破你的常識!如何破解,用味覺加身體去感受,其實你的感觀有告訴你,只是你沒留意和傾聽。吃到錯的食物,身體會有微微的不舒服,這個微弱的訊號只要用心就能感應得出來。
P.313 不要執著於文字,不要執著於理論,概念與哲學。這些全都是垃圾。→這在飽讀詩書的人身上常常可能發現,連我都不例外。因為相信知識,會產生不自覺得過度堅持。但所得到的資訊,常常是錯誤的,而這種錯誤的資訊導致錯誤的推論,而造成加倍的傷害。

心得感想:
為什麼福音故事是如此的迷人?為什麼喇嘛經文是如此的惱人?兩者都是宗教,理論上都具有魔力,可以魅惑人心,差別在那?原來是我聽不懂看不懂梵文而不受任何影響,也就解釋看財經頻道,弄靜音為什麼人會變的比較理性。視覺+聽覺+可識性(知道對方說什麼),所造成的加乘效果不是1+1這種方式影響大腦,而是倍數成長,也就是視覺+聽覺+可識性,2的三次方,8倍效果。只要抽掉任何一個都是打對折的減免。
作者提出重複的閱讀單一宗教經文的問題,洗腦,不管是吠陀經、聖經、可蘭經等,在日積月累後,你將變成一個錄音機(P.77),在那之後不再是一個真正的人類。
其實作者跟我理念蠻像的,屬革命家,但別差別是,我是徹底消滅宗教而作者是再造一個新宗教(P.79)。
奧修的智慧太令人激賞了,只差一點點我就會崇拜他。可惜呀!他的目的是創造新宗教,與我最核心的無宗教世界是全然的抵觸。
沙惕亞亢(Satyakam Jabal)的故事(P.121),結局太詭異了,這種感覺就像把一個人的情緒(情感)完全抽離後的純理性,但奧修覺得這是真正的純真!太令人匪夷所思了。在原本奧修追求的腦心融合才是永恒,又到那去了?我好像掉進某個神祕無盡迴圈了。
宗教都有一個很有趣的地方,當他辯不過你時,最後常常使出殺手「賤」會跟你說,神就在你心中。真夠矛盾的神學。即然神在我心中,我就是神在引導我想什麼、做什麼,這樣殺了對方也是神的指引。殺了傳教士只是剛好而已。(還是提醒讀者,這是法律所不允許的行為,可以思考辯證,但不可以做。想想我的文章好像該列入18+)
我在看此書時,感覺奧修的文筆之好,在看一下簡介才發現譯者是奧修的學徒,難怪在中文翻譯還能如此的通順達意,翻譯也是需要夠專業,才能翻出作真正的意涵,這本書不得不為譯者Serita喝采。這種思想類的書要翻的好,還真的要先看透作者,才能翻的出作者的意境。
作者論證聖經(各宗教)皆可棄之,他論點很棒。果然宗教對打才能刀刀見骨、入木三分,大家都是專家,什麼罩門不用看想都知道,像《吠陀經》(P.154)到目前已經存在至少五千年了;它們所反映的東西已有五千年之久。也就是說以前打獵找食物,現在正常人不會為了食物而去打獵,所以書中的情境早已不符現代。再舉比較易懂的,在夜空中看到的星光,絕大多數都是萬年以前的光,說不定原本的星球早已毀滅了,你看到的不是本體只是影子。
撇開神學,本書寫的真棒,但他每段哲理的話,最終都是引導你到神學。根本是種陷阱。每當作者妙筆生輝引人入勝時,總是在最後高潮進廣告(來信我的教),惱人呀!我太欣賞奧修的智慧,但也對他的宗教感到反感。心境真是高低劇烈振盪,一種糾結油然而生。
書讀至此我突然被一件原以為再熟悉不過的單字所困惑了-「真理」是什麼?作者給我的答案是讓我有些疑惑,我所知的真理不該是如此的單一性-愛別人,類似宗教的奉獻,我一直對這事很作噁。那是種感覺,對詐欺技倆的反射,所以大腦呈現混亂!剛好吃飯時間,就出門去了,一路上也在想,吃飯也在想,然後一路騎上山,在山間奔馳,思緒也跟著跳躍,我感到大腦是在一直重組資訊、知識,並作很多次的串聯。結果並沒有馬上有感覺,下山 後突然想看電影,也沒中意的就看露西吧!我之前對此片也沒感覺,也不期待,剛出片時就看IMDb的評分不高,也大概猜出又是台灣自爽片而已。但巧合的事,這部片剛好跟目前遇到的疑問有關聯性。故事在探討100%大腦被開化是怎麼樣的境界。雖然我沒有方法能提高腦力,但我有提高1%的方法(註一)。看完後得到2個思考元素:時間、理性。看完當下還是沒感覺。是睡覺時發生了真正的閃靈(突然想通)。真理就是全理性對事物不會有任何情感,連對希特勒殺百萬人也不會有情緒上的反應,你看到的事不再是表象(如善惡),而是抽象。全理性不足以詮釋真理,全理性是一種判斷式,而且是為目的而作用,沒有目的判斷是沒意義的,那目的是什麼?你內心的最終夢想,你追求的是什麼!!真理完整的意涵出來了!追求夢想,在過程是透過完全理性作判斷準則。所以作者的夢是愛人,其方法就是透由創立新教來達成。難怪我不認同他定義的真理和神的定義,那只是他對真理的投射(這詞是他創的,詳參本書),而非真理本質。思考真有趣,當下碰到問題時,根本不可能當下就解決,時間的醞釀非常重要,靈光一閃前,都是費盡心思在漫野間不停的的打轉,而答案是如骰牌連鎖效應般一瞬間躍然而生。
整理一下上述真理定義:真心願+純理性+全知識。所以完美真理是永遠無法達成的,就衍生出,像相對論一樣的兩種型態定義,廣義真理和狹義真理。廣義真理=真心願+純理性+全知識。狹義真理=真心願+個人最大化理性+目前擁有的知識。所以真理是永遠沒有辦法達成的,因為那早已超出人類的能力。
這本書寫法是漸層式的,不像一般西方的書籍,劈頭就說核心論點。也因此每一章節對作者觀感都不同,讀到第五章才明確的抓到作者的意涵。
作者的不知論因本書漸層式書寫,導致中間出現嚴重的矛盾,雖然事後有再解譯,但多少看的很不順暢。這種論述讓我有些微詞。他的不知從開頭的棄知識到最後的詮譯是先有最大知識,才能棄知識。類似水杯滿了,要倒掉的感覺類似。或者說知不該有框架,文字讓知限制在框架中,作者要說的就是在知後要除去框架此書的問題就在一般人知並未到達一定的水準,直接教人硬跳「不知」,很容易走火入魔
從作者介紹,他享年約59歲(1931~1990),這感覺令我感到吃驚。心眼開了,生命不該如此短才對,他應該做錯什麼才把生命減短很多(質疑、待查)。人類身體正常使用下75歲會是比較合理的長度。
閱讀本書方法:如果你已有信教從第一章開始看,如果沒有信教從第五章開始看。為什麼,因為跟蘇格拉底的加倍辛勞故事蠻像的(註二)。要先讓你忘記,才能教你。
有機會要再看一次,作者不是一次把最高境界說出來,如同露西一樣,從25%到100%慢慢升級。或許下次再讀時會看到更深層的意涵。另外在上網查才發現,奧修是出一系列的書,這只是其中一篇「純真」,還有其他六本書,愛、情緒、改變、神、名望,財富與野心、自由。蠻開心的,代表我又有好書清單了。雖然不能全然認同,但覺得獲益良多。

註一
一杯熱綠茶(限定自己買茶葉泡的),再加一顆500mg的牛磺酸,就能讓大腦在一小時候有被開啟的感覺,你的感官會突然敏銳、你的思緒會特別清澈。嗯,歡迎來到新境界。微弱的1%有什麼用?1.01的365次方是37.8倍。

註二
*加倍辛勞(參考由來:蘇格拉底說)
 有個青年到蘇格拉底門下學演講術。他說明自 己來意以後,就滔滔不絕地講了許多話。蘇格 拉底答應收他做學生,但是要他付兩倍的學費 。
 青年問:「為什麼要收雙倍學費?」
 蘇格拉底說:「因為我一面教你如何演講,一 面還要教你如何保持緘默。」


乳酸菌,你們還活著嗎?



前言:
書名引起我的興趣,但內容根本不是這麼回事,騙很大。

隨記:
P.147 用水沖可洗掉綠葉上的沙粒,若有細菌的話,這也是壞菌最可能的藏身之處。水其實無法將它們殺死,不過蔬果清潔劑也拿細菌沒輒。若能殺菌的話,那就有可能在食物上殘留毒性(對人類而言)物質。除此之外,如宣稱具有殺死微生物的效力,就必須經過人體安全測試並且在美國環保局(EPA)證記為殺蟲劑(真諷刺)!因此蔬果清潔劑只能清潔(而非消毒劑)的名義銷售給零售消費者,它們特別厲害的地方是清空你的口袋。
P.203 (食用油)比較常用製法是把已烷(hexane)當成溶劑(萃取液),將食用油從磨碎的種子萃取出,接著將該食用油加熱至攝氏100度。已烷為一種可溶解食用油的揮發性碳氫化合物液體,由於它在攝氏69度時就會沸騰,食用油成品理應不會殘存任何已烷。→原來細節真不少,關於任何精製化的東西,別只挑便宜的,覺得沒差別。其實背後的化學步驟只要一個沒處理好,都是傷身。
P.277 膳食纖維(dietary fiber)指的不是實際的食物結構,而是植物之中無法被人體的消化酵分解的物質。→跟大家想的膳食纖維就像椰子殼是不一樣的。

心得感想:
對台灣的出版社真的只能嘆氣,嘩眾取寵式的書名讓人根本抓不到作者的本意。上一本[上帝粒子]也是,科學家根本不會這樣稱呼,只有奸商為了好賣才會這樣惡搞。可惜了本書,連帶的被爛書名而拖累。本書說的是有關食物的生物、化學反應的集錦。作者文筆風趣,還教人作菜。
那書名的問題呢?只是本書其中的一個問答題,只占三頁。而且跟封面的圖是兩回事。這裡指的活著是還活在瓶子內嗎?而不是活到腸道。而檢測方法是看包裝上是否有標示是否有活菌(單位要百萬起跳),很多只是風味(乳酸菌的屍體+便便)而已。

2014年9月14日 星期日

誰在操縱你的選擇



前言:
我被封面的甜甜圈吸引了…

隨記:
P.77 你的看法決定了你怎麼詮釋這個世界,進而影響你對世界的期待,以及你期待人生如何發展。
P.110 很多研究都顯示無論談什麼能力,只有少數人願意坦承自己的程度是中下,90%的人都覺得自己在整體智慧與能力高居前10%。
P.210 當選項超過七樣,判斷出錯的機率變高。→超過七項的選擇時,要果斷大刀一揮,刪掉大多的選項。就我經驗七個還太多,我都是快篩留三個作比較,但依我的個性,三個選項才是頭疼的開始。
P.242 為選項分門別類,也可以減輕選擇的重擔
P.243 當我們想做困難的決定時,尋求建議和分類是兩種實用的方法,讓我們藉助專家或群眾的智慧,使做決定變得較容易。
P.244 我們應該先把焦點放在最容易挑選的選擇,讓那些選項指引我們挑選較難的選擇
P.312 每天提醒自己要把重心放在重要的選擇上

心得感想:
本書作者散發者印度婦女的傳統思維,那種被動式、父權式的接受指引,美其名是前人的智慧幫你過濾掉很多陷阱,像婚姻,讓父母幫你找到另一半,是有好處,但我感受不到我活的意義與目的。或許我感觀太敏感了,但我就是不喜歡作者的核心價值觀。我比較認同的是,當今的選擇太多了,讓人感到困惑,車子、房子、科技產品、食物,樣樣充斥高度近似的商品,這真是個困擾。現代人連喝個瓶裝水都在思考,這個品牌是否符合或抬高我的身價,這已超出喝水的本質-生理需求。作者舉盲測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的差別(P.189)結果受試者呈現是分不出來。我體會的出來,之前我也是可口可樂的狂熱者,只喝可口可樂,拒絕百事可樂,現在明瞭其實就是喝一種感覺,電視廣告給我的感覺,喝了會後會一整個歡樂(可見童年多麼不快樂,哈),而最近一次到超商買來喝時,我居然感到很難喝。我也分不出是廣告效應失效了,還是可口可樂又偷改配方,又或者是如尖味蕾已不再敏銳了…。總之,可口可樂的魅力對我已徹底失效了。
想到這我就想到清心福泉,一開始他們的茶之香,但現在喝就感受不到了。這真令人匪夷所思,到底之前是不惜成本,還是又給我加香精,但一杯25元的茶,連有一斤千元茶葉都達不到的香氣…,唉~我比較擔心我的肝、腎。
本書看在封面,打著「選擇專家」才拿來看,但內容結構有種說不出的離散和沒有系統性。總之,書名很有趣,封面設整整體感覺比內容更顯張力。

2014年9月2日 星期二

腐女子使用說明書



前言:
看太多嚴肅的書,來看看次文化的書也是不錯的。

隨記:
[隨興翻閱]

P.2 儘管有很多人常誤以為「宅女=腐女」,但正確來說腐女專指喜歡BL(Boy's Love,男男戀)的女性。
內容編排大致如下



心得感想:
本書說明一個腐女的生命週期,這比較像一段體驗,對某事感到一股熱情,從一開始的好奇到迷戀,到最後喪失興趣的脫離。雖然對男男戀從未有興趣去研究,但小時我的各種怪癖也不少,但隨著年齡增長,也漸漸對大部分次文化的事不感興趣了,就是新奇而已,玩久就會膩了。所以腐女只是某一群人在青春期的一種經歷,如同宅男也是一種過渡,當各種外在條件和環境的改變,也就會自動脫離了。說的比較易懂的,像cosplay也是一種年紀小時在各方面都不成熟下才會對此著迷,當到了一定社會經歷後就會脫離,從這歷程會發現很多事的體驗不是偶然,而是必經之路。當然如果中年大叔還打扮成cosplay,那就是悲劇了。因為他在一個臨界點前無法轉化,然後就永久變成重度習慣。這時就像老煙槍,要戒就難。



2014年9月1日 星期一

革命分子耶穌



前言:
宗教這個最弔詭東西,上帝從來沒親口跟你說何真何假,必須靠代言人。而歷史來看代言人混蛋多如過江之鯽。但神也奈何不了他們,看來神不是很弱不然就是不存在。既然這麼弱還相信這就是很不合理的事,簡單說,人類很多都是「神」經病,因為神經病太多,反而無神論者在眾多的神經病眼中的神經病。這就是真實世界,真理並不是對的,對的並不一定是合乎眾人價值觀。總結你知道越多你越無法融入這個世界,本書請小心服用。

隨記:
地圖:西元一世紀的巴勒斯坦

P.10 耶穌步上羞辱的十字架道路。→每次想到上帝之子上十字架,我就覺得宗教很可笑,居然能把無能的上帝拗成全能的上帝。基督教的窗飾能力太讓人激賞,死的都能說成活的。我非常痛恨謊言,對我而言比殺人還更顯其惡毒,但在法律上居然是最輕的罪,時常還無罪。想想這追溯起來真是一絕。從一個人的成長中,會發現戀愛課,根本是欺騙訓練課,除非層次差太多不需要使用外,基本上中意的都是你的水準之上,這就導致正面進攻是行不通的,只能用奇兵欺敵。沒想到小時候的第一堂社會課-戀愛,本質就是欺騙實戰。想當正人君子,只會落得好人卡、宅男封號,這世界真的很病態。
P.22 聖經也充滿了極為明確的謬誤與矛盾-我因此陷入混亂,精神上完全失去了依靠。→看來完全相信聖經的一定是瘋子,這需要多強烈的自我催眠,才能讓大腦硬生生的的把所聖經內容連結轉化成合理。
P.23 諷刺的是我愈瞭解耶穌的真實生平愈瞭解他身處的動盪世界,以及他對羅馬的反抗,我愈被他吸引,事實上,耶穌以猶太農民與革命之姿挑戰世界有史以來最強帝國,而失敗的形貌在我心中又比教會塑造的超然絕塵形象更為真實。→這本書為分水嶺,人類在2014年才能突破宗教的勢力,正大光明的出版拆教會台柱的書,可見人類的演進不是同步的,工業革命(1769年)至今約250年了。這時間差值得留意,科技跳躍只需要一個世代(約30年),就能轉換,但核心的人文架構居然需要十個世代才能有較有顯性的轉換。
P.25 我們能得知拿撒勒人耶穌的生平,這本身就是一件奇蹟。這名巡遊各地的傳道者,從這一村走到那一村,高聲宣揚末日將近,後頭跟著衣衫襤褸的追隨者,這樣的景象在耶穌的時代極為常見-事實上,由於太常見,因此在羅馬菁英眼中,這樣景象宛如一種諷刺畫。
P.26 要將拿撒勒人耶穌明確歸類於當時已知的宗教政治派別並不容易。耶穌充滿深刻的矛盾。
P.27 想詳介歷史上的耶穌,我們遭遇的問題是,這位改變人類歷史的人物,除了《新約》之外並未留下任何蛛絲馬跡。→看來文獻已被基督教抹消的很徹底。
P.31 關於拿撒勒人耶穌,我們只握有兩件確然不移的歷史事實:首先耶穌是猶太人,西元一世紀初,他在巴勒斯坦領導廣受支持的猶太運動;其次,羅馬因他領導猶太運動而處死他。
P.45 與鄰近的異教徒不同,猶太人並未在各地廣設廟宇。他們只有一個崇拜中心,一個獨一無二的神明臨在之所。→耶路撒冷的聖殿不像媽祖這麼多分身,多到還有黑臉品種…,真是扯。
P.50 入侵與占領耶路撒冷來說是司空見慣,儘管在猶太人心中,耶路撒冷擁有崇高的地位,但對歷朝各代的帝王來說,耶路撒冷只不過是他們追求更大野心之餘,順道掠奪與破壞的蕞爾小地。
P.53 羅馬人對外邦的宗教普遍抱持寬容的態度,對猶太人以及他們的一神信仰更是寬大。猶太人最令羅馬人不解的,不是他們的奇異儀式或對律法的嚴格遵守,而是猶太人帶有一種深不可測的優越感
P.54 上帝對以色烈人說,「其中凡有氣息的,一個不可存留。只要照耶和華,你神所吩咐的,將這赫人、亞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都滅絕淨盡」(申命記20:16-17)。→哇塞,原來以色烈人比納粹更早使用種族淨化!
P.58 彌賽亞的意思是「受膏者」。這個頭銜是指獲得聖職的人,身上傾倒或塗抹油。
P.65 拿撒勒這個小山村,地處偏遠,人煙稀少,西元前三世界前,拿撒勒未出現在任何猶太古代史料上。簡單來說,拿撒勒是個無關緊要容易被人遺忘的地方。→難怪說拿撒勒耶穌一定指的就是耶穌。地點太小、人口也少。
P.74 傳統上還是認為耶穌的職業是:tekton,指木工或建築工。在整部《新約》中,只有一句話提到耶穌是木工(馬可福意6:3)。tekton是羅馬人的俚語,指沒讀過書或不識字的農民,而耶穌很可能就是這兩者。
P.76 儘管天主教的教義認為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一直保有處女之身,但耶穌「有」兄弟是不爭的事實。
P.77 「這不是馬利亞的兒子麼?」(馬可福意6:3)這是一句令人吃驚的話,不可等閒視之。在巴勒斯坦,用母親的名字來稱呼首生的兒子-亦即稱呼耶穌馬利亞的兒子耶穌,而非約瑟的兒子耶穌。不只不尋常,而且令人震驚。至少這句話帶有詆毀的意思。→哇塞,歷史真的很有趣!古人比現在人還淫亂。現在有DNA技術和針孔攝影技術,根本不敢玩太大。看到第六章歷史本文,才發現資訊不對稱性多麼嚴重,猶太人在西元66年不小心占領了耶路撒冷,那種喜上眉梢的狂喜完全脫離了現實。羅馬因內部問題(尼祿自殺),遲到西元70年才攻下耶路撒冷,而且有計劃性的圍城之戰,讓難民全移往耶路撒冷聚集,然後一次性的殲滅殺光。猶太人天生擁有極度優越感不是沒有道理的,要活下來不瘋掉,必須先變成瘋子才能對現實的逆境產生免疫。想想南韓為什麼總愛吹牛,大概脫離不了這種歷史淵源吧!台灣也逐漸有這種傾向,好在算與中國語文相近,轉型倒也不難,但韓國註定像猶太人一樣,在這世界載浮載沉。和平時代,還可過的不錯,動盪年代一定又是被各種霸凌。如果有小孩(目前打算中止這基因序,不生),我會立家訓找好時機轉入中國並同化。什麼國家的,讀了那麼多歷史早沒那堅持了。那是有權有勢人的玩具,我閃邊站,要我愛國可以,中華民國權貴子弟走第一線。連服兵役這群人都能各種閃避,各種爽缺。我看到都笑了。總結讓我拿槍其實蠻危險的事,因為瞭解太多,越有可能是革命分子的成員,好在目前是和平的年代。
P.111 據說一個名叫馬可的猶太人拿起羽毛筆,寫下第一部福音的第一句話。他提到一個彌賽亞,名叫拿撒勒人耶穌。他使用的不是上帝的語言希伯來文,也不是耶穌的語言亞拉姆文,而是希臘文,異教徒的語言。不純粹的語言。勝利者的語言。也是耶穌基督福音的開始。→西元70年羅馬刻意要抹殺掉整個猶太人和耶路撒冷。
P.125 施洗約翰大約在西元28到30年左右被祕密處死。→耶穌接收他的信徒。
P.126 猶太人尊崇水,因為水具有一種閾限的性質,能把人或物品從其個狀態運送到另一個狀態:從不潔到潔淨、從褻瀆到神聖。
P.131 真正的事實是,無論施洗約翰是誰,無論他來自何方,無論他施洗是為了什麼,耶穌很可能一開始是以施洗的約翰弟子身份從事傳教活動。
P.143 (耶穌)「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馬太福意4:17)→真有趣沒想到末日論並非創新,早在耶穌就在玩這套。之前在電線桿上常看到,想說是那個王八說的,沒想到居然是耶穌,這些蠢教友真會幫倒忙,讓耶穌轉型成垃圾製造代言人。
P.144 從福音書可以明顯看出,耶穌的大敵既非深居羅馬宮廷的皇帝,也非派駐猶太的異教官員,而是大祭司該亞法,該亞法認為耶穌威脅了聖殿當局。因此設下陰謀處死耶穌(馬可福音14:1-2;馬太福音26:57-66;約翰福音11:49-50)。
P.148 對迦百農的民眾來說,耶穌為什麼具有神奇的醫治能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醫治的價錢。→哇塞!2000年前就懂得搞價格破壞,真是下足了猛藥。如同現在收驚行情價500元(加些雜支可能要1500元),但耶穌跟你說免費!
P.167 沒有證據顯示耶穌公開支持暴力,但顯然不是和平主義者。「你們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馬太福音10:34;路加福音12:51)。
P.175 耶穌的活動重心不是在北部地區的富裕大城,而是一些窮鄉僻壤。→欺騙有一個要領,一定要找比較笨的人才可能輕易騙得到,當騙到足夠多的人才能轉進大城市,然後運用劣幣驅良幣的方法兼併。
P.183 早期教會面臨的問題在於,耶穌並不符《希伯來聖經記載的彌賽亞典範,也不符合彌賽亞的任何一個條件。耶穌談到末日,但末日並未實現,即使羅馬摧毀了耶路撒冷與玷汙了上帝聖殿,末日也未到來。耶穌承諾上帝會解放猶太人脫離束縛,但實際上上帝什麼也沒做。耶穌誓言以色烈十二支派將會重建而猶太人將會復興;但實上恰恰相反,羅馬人併吞了應許之地,屠殺居民,並流放倖存的民眾。耶穌預言的上帝國度從來沒降臨;他描述的新世界秩序從未實現。→其實當時羅馬就知道他是在鬼扯也不在意,主要的原因就像現代跑到大甲鎮瀾宮拆顏清標場子,當然引起廟祝們的憤怒,叫警察抓他。結果就穿幫,什麼神蹟就莫名的失效,被釘在十字架上死了。
P.184 最初的福音書提供的證據顯示,不管基於什麼理由,拿撒勒人耶穌從未公開說自己是彌賽亞。耶穌也未曾說自己是「神的兒子」這似乎是別人給他的另一個頭銜。
P.205 羅馬時代,釘十字架成為固定的國家刑罰,程序變得統一,尤其規定要將手與腳釘在十字架的橫柱上。對民眾來說,「十字架」(crux)成了流行的粗話,等於罵人「去死」。
P.209 這座光禿禿的山嶺就這樣立滿了十字架,數百名垂死的罪在他題上急切地盤旋,等待他斷氣的那一刻,這個名拿撒勒人耶穌的彌賽亞,將與他之前或之後的每個彌賽亞一樣,遭遇同樣羞辱的結局,唯一不同的是,這名彌賽亞將被世人遺忘。→千百個彌賽亞總會出現一個代表留傳後世。我想到的是文天祥,當代應該不少同樣的人,但大家只會記得最有特色的那一位。
P.220 有關拿撒勒人耶穌的所有文字記載,包括四福音書的故事,全由從未實際接觸過耶穌的人寫的。→想想如果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改名為三國福音,應該能熱銷歐美,畢竟本質是一樣的。都是道聽塗說,然後經作者的文筆渲染而成。主角換成孔明,其實就更像了。孔明也能死後復活,司馬懿嚇呆了。
P.225 最早的復活故事直到西元90年代中後期才寫成,在Q資料或《馬可福音》中都沒有復活的內容,前者編纂於西元50年左右,後者是西元70年之後才完成。→神話需要時間差才能蘊釀,如果在同時代寫出來一定馬上被打搶而穿幫,必須在前人都死光了,來個死無對證才能順利掰劇情。
P.226 保羅在同一封信裡向哥林多人表示:「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就是徒然」(哥林多前書15:17)。→現今已不信復活這套了,看來二千年的人類大騙局,終將淡出文明世界,但基督教已斂財近二千年了,要消滅還真不容易,這就是大到能左右人類主流意識。在想要怎麼拆掉宗教所斂的財富呢?嗯…目前大腦沒有頭緒,再想想。
P.226 被掛(亦即,被十字架)的人是在神面前受詛咒的」(申命記21:23)。→原來當代是這樣定義的。時空轉換是很奇妙的,文字隨著時間意義可從反變正,十字架在當代是低賤的象徵,而現代居然代表聖潔。也就是說耶穌才是被神詛咒的人,拜他不就…。
P.237 保羅不認為自己是第十三名使徒。他認為自己是「第一名」使徒。→玩過魔獸世界的應該很有感觸,這就是成就系統,弄了半天,他不是自己打敗英雄模式的Boss取得稱號,而是靠作弊,由工作室(他的學徒路加)幫這個躺屍(死後)金主(保羅)拿到偽稱號。
P.240 保羅說他直承自耶穌,但恐怕耶穌也無法理解他的教義。→套中國史就像朱元彰承自小明王的正統一樣,但小明王死法也很妙,搭船時不小心沉了…。人還是朱元彰派去護衛的。就這樣好巧的朱元彰剛好可以打著正統到處招搖撞騙,最後還真給他撞成皇帝了。
P.256 到了西元三世紀與四世紀,基督教逐漸從異質而教派分歧的猶太運動,轉變成制度化與恪守正統的羅馬官方宗教。→基督教跟耶穌追求的已是兩回事,套成現今的說法,借殼上市。例如胖達人的母公司-基因國際生醫公司,之前名稱叫達鈺半導體(老闆:耶穌),但做太爛了,被徐洵平(保羅)收購,並透過借殼方式上櫃,將達鈺更名為「基因國際生醫股份有限公司」(耶穌基督),然後在市場上能公開發行股票套利(羅馬官方認證,並受保護)。所以從古至今都是在商言商…。戲法千萬種,本質都是一樣的。
P.258 (雅各)他就像他的兄長耶穌與絕大多數使徒一樣,是不識字的農民,沒有受過正式教育。→12使徒大多數是文盲,看來一開始就註定此路不通。
P.271 兩千年後,保羅創造的基叔已完全吞沒歷史的耶穌。→大家都是就地取材在變戲法。耶穌拿的是施洗者約翰,而保羅也得此精髓,拿走耶穌的肖象權來傳播自己創的教派。也就是說現代的耶穌基督,本質上應該叫保羅基督才符合意含,正統的耶穌隨著文盲使徒走入歷史而悶不吭聲。

心得感想:
原來耶穌、雅各在當時是菜市場名(P.27)需要加注此資訊才能分辨誰是誰,當時通常是地名+人名,像拿撒勒人耶穌。
耶穌生於約公元前7年,死於公元後30年,猶太暴動占領耶路撒冷於西元66年,西元70年羅馬收復耶路撒冷。毀城殺人,由於聖城毀壞得太過徹底,約瑟夫斯因此寫道,我們找不到任何痕跡可以證明耶路撒冷曾住過人。西元二世紀的拉比因此刻意將猶太教與激進彌賽亞民族主逐漸區分開來,因為後者引發與羅馬的戰爭,使猶太人遭此劫難,此後《摩西五經》取代聖殿成為猶太人生活的重心,而拉比猶太教也開始興起(P.33)。
原來耶穌是文盲(P.75),他只會說方言。以在地來說,他會是住在窮鄉僻野的小村落,口操台語,不識字。整天說世界末日。這樣為什麼能吸引信徒?看來合理的解釋是那是個大笨蛋的時代,不然就是其實把他當瘋子。但瘋子有時也能走運,變成民代,over my dead body,居然有人信了,天呀!21世紀並沒有比1世紀高明到那去呀!
這本書真的太精彩了!如果看過福音戰士,更是高度共鳴,残酷な天使音樂一定在腦中響起。各種冷血一集接著一集上演,猶太人的優越感,在羅馬面前根本是泥做的。很奇妙的中國諺語並不適用耶路撒冷的人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問題這水對羅馬方舟來說微不足道。這種感覺為何有些恐懼呢?2600萬的怒吼(嚴格來說是609萬吧)可以逆大江大海多久?值得觀察。
耶穌受約翰洗禮後回家鄉傳教,結果最後被趕出去(P.139)真的有夠寫實,看著你長大,難道不知道你原本是什麼料?!欺騙必須建構在資訊不對稱上,傳教的先知必定是外來的才能騙倒人。
我懷疑耶穌可能是二千年前的金城武,到處賣臉(個人魅力)。
最近火熱的第一殯儀館問題,我也在想為啥像我這無神論的也不喜歡呢?墓園也不常去呢?理論上墓園應該是我中意的地方,很少人會去那,而且那裡空曠、安靜。近日倒廚餘時突然領悟,就是感覺不爽!並不是恐懼,只是眼鼻真是難受。感覺是直覺性的反射,當大腦找原因時,會靠向不經思索的反射弄出答案。而真正的原理,常常被原本的快思框架所忽略而不自知。看不到的東西,其實就確實的看到。(一堆墓碑,亂不順眼的。例,除了阿拉蕾,基本上盯著大便是件很不舒服的事。)
關於耶穌復活的部份,眾人都對此無解,但謊言最怕的就是,叫耶穌出來面對(他復活了且永生)。這種荒唐不是聽者要證明,而是瞎掰者要證明。跳進去證明反而中了對方文字遊戲的陷阱。套法律說法,舉證之所在,乃敗訴之所在。
神學真的很有趣也很惡毒,本書中不時透出基督教故事和教義,光這些洩出的文字我內心多少有些被激起的澎湃感,這跟聽高吭音樂時感覺很像,如果不是先理性和知識先進入我的核心邏輯,恐怕我也早被遭此荼毒了。難怪宗教會先在偏遠地區建立勢力,偏遠地區教育比宗教更晚進入心靈核心邏輯,只要先在小時植入木馬,這就達成傳教者的目的。
最近似乎偏愛末日論的書,似乎感覺我可以漸漸走向狂熱者的思路,這與原本該堅持的冷靜的旁觀者有些偏移,可能需要留心,我一點也不想為理想世界而搞到上刑場。我是商人,我要冷眼旁觀,見機而動。
本書的特色是跳脫經文中找證據,而是從正規歷史記載中建構當代大眾們心中的常規邏輯,再從經文中找出蛛絲馬跡作佐證,這方法能比較有效閃掉經文中的陷阱,畢竟這些經文早被千鍾百鍊,該出現的質疑早被窗飾的近乎完美,在經文的框架找證據是死路,如果放大到更大的框架(歷史當時現狀),模擬就能找到經文中無盡的漏洞,作者花了二十年的領悟,讓後人只要花二個小時就能看透這創世紀(聖經群書)騙術,知識的美妙就在於此。

[2014年9月10日 後記]
晨間在夢中醒來,如同從歷史中找到解答。但我得到什麼?我得到更多的知識,但也發現知識好平凡。未如電影演的,當心境開通時,夢想立即成真。但我醒來,我還是在同一個地方,過著再一般不過的人生,並沒有美夢成真。由此看來知識如同是獵人手上的弓、士兵手上的武器、人民手中的鈔票。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述說著,知識是個輔助、是個工具、是個媒介,但知識不是終點。無法使用的知識如同石頭。只有對你有用的知識才是寶石,才有價值。或許這是個啟示,我該到更上一階了,閱讀不該漫無目的,而是為了達成目的而尋找有可能的路徑、方法。知識是美妙的,但當瞭解知識後發現,並未如想像中的那麼完美。比較像是你想建座橋,但知識只提供能設計圖、告訴你橋樑原理,而材料、勞力、時間,你得靠自己。而我早上醒來就是這種落差感,感覺我得到知識後睡一覺醒來,橋就建好了…。
滴噠、滴噠、滴噠,時間繼續流逝,一去不復返。

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

貨幣戰爭5



前言:
買這本書才想到一個問題,為什麼財經類的書銷售比較好,關鍵不是主流而是有時效性,像本書其實我猜已不如以往的精彩度,但我還是下手買,原因無他,一年後圖書館見到也沒什麼價值了,何況這比交易手續費還便宜。

隨記:
P.3 面對舖天蓋地而來的資訊和五花八門的觀點,人的思維能力往往會陷入癱瘓。關鍵資料被噪音資料所淹沒,重要關鍵被枝微末節所混淆,深層病因被表面病症所迷惑,核心推理被瑣碎邏輯所牽絆,分析喪失方向,判斷走入迷途。最終,幻覺置換了真相。→我曾嘗試看四台報價軟體,來作觀盤方法。但最終被無盡的雜訊所擊敗。開盤一小時或許可能轉的過來,但越接近收盤時,大腦會因腦力耗盡而變的痴呆化。而最需要留意的就是收盤。所以後來經過一次的嘗試簡化後,突然對眼前的格局有說不出的透澈感。
P.4 金融市場的非常繁榮,全賴量化寬鬆政策所形成的超低利率環境
P.5 退出量化寬鬆將會觸發利率火山,而繼續量化寬鬆將迎頭撞上回購冰山。→太棒了,我喜歡這個死定的論述,只要作長空,遲早會碰到金融風暴。
P.26 「亂世藏金」對中國人而言,是幾千年歷史慘痛教訓中反覆驗證的終極經驗。而對美國人來說,他們並沒有經驗過完整的的大國興衰。→好狠的論點,中國存在5000年,美國只存在不到500年,很明顯美國還沒經歷十倍的國難是什麼的滋味。
P.44 這世界沒有所謂的「巧合」
P.44 有實力的人,不會刻意表現實力;刻意表現的人,一定缺乏實力。→重點是刻意,意思接近行事很作作。笑的很用力,哭的很詭異。
P.48 如果COMEX的黃金市場沒了現貨,美國將喪失對黃金的定價權,從而威脅到對匯率市場的定價權,最終是美元霸主地位的動搖。
P.49 黃金在歷史上就是所有法定貨幣的天敵,貨幣憑藉爆力,黃金依靠人心。→但1千7價位可能超出目前人民心中的價值很多。
P.76 交易所居然將自己資料中心的機房位置當成生財之道,允許高頻交易公司將伺服器集群安置在旁邊。作為回報,高頻交易公司將自己海量的訂單流導入交易所。→我原以為美國至少是公平遊戲,但骨子裡也真夠壞。同樣價格就比時間序,高頻交易主機就緊臨交易主機。一般人還在送單途中的七毫秒,高頻交易主機程式不知跑了多少回了。
P.87 股市的上漲並非基於企業真實盈利水平的提高,而是「會計技術革命」。→買回自家股讓分母變小,即其一的方法。
P.96 缺乏資本性支出就會導致公司資產「老齡化」的問題,這正是歐美日經濟陷泥潭的重要原因。→目前主流拉升EPS的方法為裁員、買回庫藏股、砍研發經費、刪設備經費,沒一個是長期目的策略。
P.101 美國的債券市場的容量高達三十八兆美元,大約是股票市場的兩倍。
P.118 資產價格就像噴射機,如果燃油耗盡,它不可能在高空滑翔,而只會一頭裁下來
P.156 (影子銀行)簡單說,就是不受傳統銀行的監管制約,又具備創造影子貨幣的能力,而且彼此接受影子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體系。
P.168 經濟繁榮的本質就是生產率的提高和生產成本的大幅下降。→而非通縮,所以不能用此理由否決用黃金作為商品交換時的比價兌換功能。
P.171 在一有關經濟和金融的資料中,恐怕沒一個比十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更為重要的了,它是利率火山爆發前最後一個逃生的信號燈,當它開始劇烈閃爍之時,你所剩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P.171 在人類歷史上,我們從來沒有過各國將利率壓在如此低的水平上,而維持了如此之久。罕見的超低利率溫床,滋生出一個罕見的資產泡沫的猛獸。
P.171 量化寬鬆與資產泡沫正在走向終點,各國央行壓制利率的努力將失敗。
P.171 當歐洲央行和美聯儲的新掌門開始越來越頻繁地談論「負利率」時,你需要立刻警覺起來,這說明即便是零利率都已經不足以支撐資產價格的繼續上漲。負利率絕對是一個瘋狂的想法。
P.171 最終利率火山的爆發就是這輪泡沫的審判日→光P.171頁我就覺得本書花的值得。作者專長是資訊,嚴格來說不該太認真看待他的經濟論,但看了五本他的書深知他早讀大量經濟史的書,就我經驗來說單一科目讀超過百本就有足夠的架構和理解力,雖然不中亦不遠矣。光這句世界從未利率如此低又如此長,就知道世界金融一定會產生巨大異變,因人類從未實際嘗試過,就機率來說這是非常非常罕見的事件,而罕見事件伴隨而來的一定是巨大能量。如果不爆則沒事,爆起來世界經濟會受到極重打擊,那期望值就算出來了。放空是一本萬利,但此時大腦又響起警報,真正的災難是人類無法預料的事,才可能發生。大家如此關注通常都不會有大災難。所以再推論下去,升息的那段時間世界不會發生真正的崩盤,因為大家早知道,但問題還是存在!就人類心理學來看,下個金融海嘯的引爆點可能是一個平淡無奇的日子,或者一個世界級的天災(地震、火山爆發)等引起的連鎖效應。假如2015年6月升息,那最平淡無奇的日子應該就是12月24日。大家都在歡樂前的最後一天,肯定戒心最低。
P.173 葉倫對寬鬆貨幣的極端信仰,甚至讓伯南搭看來來更像鷹派。→伯南克原本就是鴿派教主。
P.180 控制國際清算銀行的極少數人就是世界真正的主人。→找到世界首富的根據地了,如果能查出關連人物,就能知道真正有錢人是誰了,巴菲特只是明星不是真正的老闆。
P.191 為什麼美國痛恨黃金價格上漲?因為金價代表著全世界對未來通膨的預期,金價飆升將改變市場對資金成本的評估,放貸人會要求更高的利息來彌補通膨的損失。→如果這樣那中國搞美國直接買黃金,何必買美債。最近軍事上明顯鬧的僵,直接買黃金拉升對方通膨不就能讓美國安靜下來,但為何不動作呢?太令人不解。
P.205 Libor不是一個真實的市場價格。而是18個銀行坐在一起「想像」出來的價格。即然是比想像力,每一家參與的銀行都有說謊的強烈動機。→18個報價去除最高最低各4個,剩下平均值即當日拆借利率。非真實行情價,而是期望價。
P.210 低利率推升了所有金融資產的價格,而銀行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P.218 貨幣量化寬鬆即將走到歷史的盡頭,而量化寬鬆卻不存在任何安全退出的可能性!→讚我就想知道貨幣寬鬆的安全下莊方法,成來認為經濟景氣上升能蓋掉寬鬆問題,或是靠貶值消化寬鬆,但作者如此肯定,QE完蛋了。心中有說不出的爽。下次的金融危機政府已沒有任何武器和彈藥填補人性貪婪的無底洞。
P.265 租金抵押證券化。→美國的商人真的是天才,什麼東西都能證券化。連收租都能證券化。請問這證券化,包租公婆還會花心思在保養房屋品質嗎?可能是能不修則不修吧,反正都轉成證券賣給別人了。
P.269 2008年危機中,中產階級用自己的血汗錢救了華爾街,而華爾街轉頭就用他們的錢來奪走本屬於他們的房產,進而迫使他們成為「租客帝國」的租戶,繼續用血汗錢來供養華爾街,這無異於將中產階級搶了三次。→超完美的,一般人根本不知道怎麼了,只感覺物價貴的沒道理,房價更是莫名其妙。實際上就是吐錢還要付租金。政府在做什麼?好在我已不繳所得稅,不然一定會抓狂。終於理解什麼才叫幸福,它的名字叫無知,越無知的越感到自己很幸福。那些叛亂份子就是因為知道太多事,所以才會造反。別笑那群人是傻子,而是自己太蠢了,不知真實世界原來這麼不公平。台灣沒有美國壞,但光最近的保險公司倒了,全民買單就該體會,並沒有好到那去,這些人有錢買高殖利率的保單,但出事時,卻是你幫他們買單。這些老人真是不知廉恥,抓起來就地正法也不為過。對於買房變租房,這就像以前自耕農,後來不得已變成佃農的原理一樣。而當佃農變成主流時,社會就會開始動亂,最後接著都是亡國。那同理當大部份人民都變成租客時,動亂時間點也不遠了。理論上不會我死前發生,所以我應該不用擔心有生之年會是處在戰亂時代。
P.306 美國總統是世界上名氣最大的領袖,同時又是實權最小的國家元首之一,它只是權力的象徵,而不是權力本身。
P.312 2013年10月6日,世界重量級的石油大老殼牌公司,不得不宣布在頁岩革命中認賭服輸。→頁岩氣似乎是假象,過幾年就如乙醇燃料革命般消失在炒作題材之列。頁岩氣是屬高污染、高成本、採收期只有短短的三年。
P.319 真正使美國經濟徹底擺脫困境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由於戰爭的力量使上千萬美國勞動力轉向戰爭機器,從根本上解決失業問題。→難怪失業問題、緹經濟問題的核心。沒失業就沒暴動。最好的統治居然是讓人窮忙。忙到沒力氣去抗爭。
P.319 戰爭永遠是一種強制性的財富重新分配的機制,它迫使政府進行大規模的轉移支付,將富人集團的收入流向參加戰爭的窮人子弟進行平移。無論是戰時軍人的工資還是戰後復原軍人上大學的學費和軍人醫療福利,都為90%的窮人子弟提供了財富補貼,以及更加平等的發展機會。→很令人質疑的論點。之前作者都說有錢人利用戰爭來套現,那理論上國家只會因此更虛弱,資源兼併更顯突出。
P.327 難怪美國人常說所謂的「非營利」(No-Profit)的本質就是「非納稅」(Non-Taxation)。→看到辜仲諒說死後錢會損出來,我當下噗嗞的笑了出來。我非常肯定他一定會說到做到,只是錢是捐給誰,他可沒明說呀,『辜家』(慈善?)基金會也是有可能的。噗嗞。
P.381 北宋的經濟規模四倍於盛唐。城市數量多遠一千八百多個,城市化率接近二%
P.395 在貨幣經濟時代,只有玩轉貨幣的人才能玩轉市場。→把某商品從甲地變到乙地的人,吃光利潤。
P.404 人民夢想破碎之日,也就是國家走向衰敗之時。
P.425 北宋的政權不是亡於軍事,而是亡於民心;北宋的國力不是崩潰於財政,而是崩潰於貪婪。→貪婪讓聰明的有錢人也毀於此。
P.433 歐巴馬引以為傲的醫療法案,無非是強制五千萬沒有醫療保險的窮人向保險公司納貢。→對於健保我也心有戚戚焉。為什麼我沒權利拒絕?我付錢幫這群不愛惜健康的人買單!每月750元拿去買有機食品都比看醫生有用。
P.441 如果10%的富人階層席捲國民收入超過50%的臨界點,他們的勢力將強大到足以阻撓任何改革的程度,制度糾錯機制將會失靈,國家的命運將處於興盛和衰亡的拐點附近。
P.444 影響價格的決定性因素是市場心理,媒體影響心理的重要工具,突然而劇烈的集中拋售可形成排山倒海的價格壓力,最終用極少的交易量獲得極大的價格影響向。
P.446 貪婪乃是人之本性,可疏而不可堵。
P.460 很多事情你以為想清楚了,結果一說才發現有問題;當你說明白了,一寫才知道有漏洞。想是跳躍的思維火花,說是即興的邏輯片段,寫才是澱的思想體系。

心得感想:
本書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述說時的日期只有月份,常常猜不出何年。第二個是作者取的圖真讓人看的難受,圖是讓人一眼就看懂,而不是要讀者花更多的精神去解析。

如果你用錢的角度看所有定律,會發現到錢是備極度高階的東西,在法律上享有非常好的對待,感覺就像法律是為你量身制定的,在人際上更是引領風騷。在賺錢上,錢生錢相對勞力賺錢,更是絕對優勢,而這些還只是基本優勢,最奇妙的是稅金,錢賺錢所支付的稅金微乎其微。
資訊的傳遞沒想像的快,先知們早在一年半載前得到資訊,而常讀新書會比一般人早發現約1~2個月,而民眾是最後從電視上接受到資訊的人,並且是正在發生的事。而傳播是件很有趣的事,事情都發生前都會有些細微徵兆,只要多用點心就能知道有事將會發生,而有充足的時間作補救或準備,當事情發生的那一刻是又急又猛。這就是金融資訊傳播的可怕地方,呈現病毒式的擴散模式,瞬間的骰牌效應。
每回作者都說,金融市場背後有絕對的暗黑勢力在掌控,但為何能眼睜睜看著金融市場一爆再爆?只要爆一次他們資產就銳減,難道這就是他們想要的嗎?我是非常懷疑作者這個論點,我反而認為熵的概念比較合理,根本沒有人能掌握這世界。這世界是隨機的集合體,每個人都是為自己利益最大化作為行事準則。和平時代是講同盟合作的,戰亂時代為了求生,各種出賣接連上演。
突然有靈感,為何中國不對美國出手。這的確是城府很深的中國文化才有的原理,想做的事絕對不表露真跡,中國刻意的只把問題放在南洋和東海,這著實的是聲東擊西。大陸壓根希望美國在亞洲開戰,主場優勢,也是越戰韓戰,美國吃敗仗的原理。光時差就是勝敗關鍵,帶種美國總統、三軍將領也變夜貓子,我想不可能(上了年紀就知道老人家要準時上床睡覺)。再看這次的世足更是明顯,巴西與亞洲時差剛好顛倒,亞洲隊全軍覆沒,但願美國主力部隊全是特種兵,不用睡覺的。而這招一定會被美國看破,再深層的是大陸在後面當金主,給中東好戰份子錢去搞亂,這才是大陸目前最有可能做的事,而最終的武器大陸壓根還沒使出來,金融戰力。這也就解釋為什麼中國還不用黃金和美債作武器的原因,中國建築的是以防禦為主的攻擊模式,這種是很老辣的思維,專門對付年輕氣盛的人,看來這次美國可能要啞巴吃黃蓮了。美國在金融有經驗優勢,但論國戰就像小孩子有勇無謀,雖然目前看美國在各大戰役都顯示出絕對優勢,但五百年的戰爭史,要超越五千年戰爭史的古國,真的是小巫見大巫。光一個上兵伐謀,美到現在還是學不會,一直停在其下攻城。這層次真的差太多了。中國什麼不強史學甚稱獨步全球,戰爭史更是清楚記錄,各種戰略、戰術早使用千百回。而今日中國只要翻翻古籍就有的知識,非美國還在用理論創造戰爭經驗的時期。
房地產在以前別名是不動產。主要擁有者是中產階級的家庭,但近幾年的資產證券化,本質已有所改變。主要擁有者變成財團,而居民成了租客。而這會造成社會不安定的要素,當一個人不再為自己家作出全力奮鬥時,就不足以在社會中建築穩定力,進而民心不穩,社會安定力靠的就是中產階級的穩定性,而現在正在瓦解,不止美國連台灣也是如此,試問年輕這代能買房的有多少?沒有自己的家就不可能生根為了個家作奮戰,任何風吹草動都是恐懼的號角聲,只想趕快逃走(搬家)。只要住的不穩定,工作一定也會不穩定。為什麼?這是我的經驗,我沒有房貸,只有租金,那搬到任何地方都行,沒房貸也沒有每月付款的壓力,那工作隨時都可換,沒任何不可排除的限制困擾著我的離職。這一切的社會不穩定,起源於沒有合理的房價,一個年輕人能負擔的起的房價。
沒想到在這本書找到羅馬亡國遊記。看來美國要倒下,至少沒有個二百年是倒不下的。國力的消耗是一點一滴慢慢減弱,而不像金融說倒就倒,但不可否認美國人也走向貧窮。很奇妙的是全球都是這樣的現象,如果富人如此這般下去,全球貧民暴動是指日可待,只是很令人好奇這次富人能躲過殺身之禍嗎?世界之大他們能搬到那去避難?貪婪是人性,貪起來不要命。富人的終極迴圈。
作者推估的美國亡國論比我還激進,約30年後(P.441),他的概念是臨界值,當10%富人掌控50%國民收入時,富人會把持政府,進而轉入不可逆的負向循環,而當進入此循環後呈現的是墜崖式的骰牌效應,所推導30年就能亡國的概念。看來美國夢將要破碎,至少不太可能回到波灣戰爭前的世界唯一強權。而我推論是1776(建國)年至1990(波灣戰爭),約200年,從建國到頂盛與頂盛到亡國應該呈現對稱性。我反而認為現在的美國政府至少可撐200年,才會被人民或外族推翻。
從第一集的華麗、戲劇性的文筆,至這本老練平鋪直敘的寫作,對一般人來說是越讀越感索然無味,但真實論述就是如此淡然的看著歷史一再上演,也因淡然的看事才能看透。作者層次是更上一階了,但銷售量,應該會不增反減。

2014年8月26日 星期二

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



前言:
這本書是在《富足》這本書找到的書單。

隨記:
P.25 一件事價值所在的真正衡量方式,就是需要花多少時間才能獲得
P.27 福特(Henry Ford)靠著讓汽車價格便宜而累積自己的財富。
P.36 提高生活水準的方式之一,就是降低別人的生活水準:買一個奴隸。這是數千年來人們的致富之道。→現今也一樣,老闆與員工,尤其是最底層的員工,但比較奇怪的是,現代人是自願當奴隸並樂在其中。
P.41 高生活水準的標準定義:多元化的消耗,簡化的生產。
P.44 自給自足就是貧窮。→這指的是什麼東西都自己生產,食、衣、住、行,樣樣自己來。
P.49 專業分工與發明的轉移,「創造」出時間
P.64 在人類歷史上,男性與女性各自分工然後分享食物。→在和平時代,男人並沒有性別上的工作優勢。造成現今男人真沒用的感覺。
P.75 文化特性的垂直傳播大都不被注意,但水平傳播就可能引發懷疑甚至憤怒。文化似乎喜歡射殺傳遞。→在取得不同文化時要低調,原屬國人民無法馬上接受太大衝擊,即使你是對的,當面對絕對多數錯的人,你也只能投降。如果無法理解上PTT就感受得到,鄉民只會喊天佑台灣。如果你敢打破他們的美夢,我想你會被人肉搜索。
P.78 一件事你做得愈多就愈熟練。→省下的時間也就愈多,時間的多寡決定一個人的財富。
P.98 在這個網站(eBay)上的所有交易中,只有不到0.01%意圖欺騙。→大家恐懼陌生人,但實際上絕大部份的陌生人都是公平交易者。當然美國法律比較完善或許也是個關鍵。
P.99 即使經常有挫敗,但信任仍逐漸持續成長,在人類的歷史中擴散與深化,原因就在於交換,交換產生信任
P.102 塔文恩(Tarerne):古典教導你去鄙視且防止你去獲得財富。→我們的教育不止落後還退化成更封閉。
P.106 沙皇與總書記發現要支配一群專制下的農民比起命令一群布爾喬亞消費者容易得太多。→太聰明的人民很難控管。
P.111 創新無論是以新科技的形式出現,或以新方法來組織,這個世界都是既能創造也能毀滅。→我支持創新取代舊產業,比較讓我側目的是惡性倒閉在台灣有點誇張。
P.113 公司是人們短暫的聚合,協助他們進行生產,進而有助於其他人的消費。→公司不再是養一生的地方,預留跳船備案是現代員工必備的能力,別落得只剩資遺後的長抗爭之路。
P.114 讓這個世界更美好的創新其實是制度,而不是科技
P.114 南韓每人的富足程度是北韓的15倍,兩者的差異只在於制度及統治的方式。
P.122 在變化多端的氣候裡難以務農。→人類早在1萬3千年前就有農業,但後來退化回牧業(氣候變冷),直到1萬1千5百年才重回農業,只要糧物少一半,人類文明就會大倒退,回到前一階的生活狀態。
P.173 中國最佳的動能來自分裂之時,而不是統一。→春秋、戰國、三國,等時代人才輩出,此時專權最弱。
P.181 對印度鄉村的年輕人來說,到孟買的嚮往不僅是金錢,也包括自由。
P.188 瘟疫可能是開啟文藝復興的鎖鑰之一,因缺工,農民薪資上升。
P.195 由上而下的強制措施不只是毫無效果,而且沒有必要。亞洲的出生率在1970年代早已自動快速減少,不須強制也會下降,並且持續下降得又快又急。→這很有趣,當少數人知道未來會發生的事而改變行為時,模仿的傳播將迅速傳遞到各處。所以強制沒有用,只要非常理性告訴大眾就行了。只要有利大家就會蜂擁而至
P.206 工業革命的祕密在於,以儲存的太陽能取代目前的太能陽。→煤炭、石化都是古代太陽轉換能儲存的形態。
P.249 製造出一輛最棒的腳踏車,可以擁有很好的利潤,但想出有關腳踏車點子卻不會有回報,因為很快會被抄襲。
P.251 只有很少證據顯示,專業是驅使發明者努力發明的重要原因。大部分的發明都未申請專利。
P.255 驅動現代經濟的永續創新機器之所以存在,主要不是因科學,而是因為金錢,不是因為專利,也不是由於政府,這一點都不屬於由上而下的過程。交換,正是持續增長的想法交換,導致現代世界的創新持續加快步伐。→只要科技破除語言隔閡,創新將會呈現幾何式爆發,在一個聚集全世界的人,一同聊天說閒話,世界的創新就能源源不絕,這是多麼美妙又簡單的方法,只要處理掉語言問題,一個簡單的概念,但又複雜的難題,誰解決這問題,將是歷史上人類文明的里程碑者。目前google有能力辦到,只是不知為什麼不做,關鍵卡在語音辨識還不到位?目前google並未完全把大數據運用到最佳化,連文字翻譯上都還算不上精準。
P.265 真正的危險來自改變的速度減緩。→目前科技處在污染期,這區段不能停滯太久,如果不奮力向前,才會如悲觀的環保份子所期望的,世界會因污染走向毀滅。這個太有感了,10年前台北空氣非常髒,出門回來臉上必是黑色的,但現在明顯減少,但台北人口還是在增加。意思是事情發展不會無限惡化,地球不會毒化到不能住人,當發生嚴重情況時,人類會作出反應,並予以改善。簡單說二氧化碳一定不會是問題,因為人類已經注意到這個可能性。

心得感想:
我們都是拿時間去換錢,而本質是時間而不是錢。所以花錢去換時間才是最有智慧的人。而該死的「勤簡是美德」,這汙腐的想法是窮人為自己的辯詞。這樣才能為自己的無能找出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我想到另一件事,就是生在窮人家的小孩,在面對問題時該不該問父母。因父母一定是一生的失敗才會窮,那找失敗者求解答不就是從原本一半一半的機率,直升百分之百的失敗?想來又是一個悲劇性的經驗。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我居然參照我媽的話去做決定。真是無盡的悔意,相信窮父母是導致失敗的關鍵因子。我媽學歷不高、工作也做不到管理階級且提早退休、股市投資更是失敗三十年。當初會參考她的話應是受到定錨+權威者效應,父母是為你好,父母總是對的。放屁!!所以我的體悟是,他們失敗經驗可以聽,但他們的建議要當放屁。刪除失敗的選項,剩下的是自己思考判斷,絕不要聽信失敗者的話,失敗者一定是充滿錯誤的邏輯才會失敗的。
我一直在想一件事,台灣是在進化還是在退化?從薪資來看退化的很嚴重,從電視節目來看,簡直是被磒石打過似的,連我覺得最後的淨土(卡通)都充斥著台語和海綿寶寶水準的內容與國小畫畫水準。好在有網路,連接到世界。從這來看要脫離台灣集體意識災難還是有管道的。只是正常管道都是死亡陷阱。這樣的環境能出人頭地,不是天才就是瘋子,正常人全陣亡在大馬路上(主流資訊管道)。看著一車車的台灣人在車箱內歡唱我系呆丸郎,直衝懸崖,我是笑不出來,但也知道自己的斤兩,不會擋在車前。當他們墜崖後,倖存者的哀嚎,我也無法表示同情。
測不準是很有趣的概念,一個熱門的末日預言者,只要夠多人知道,他的預測就註定無法達成,除非發生連預測者都意料之外的意外。人類真的很微妙,對於可預測的問題,大部分都會被削除,或有效減緩,而預測中的大多是默默無聞的人,事後才被人追捧。這就產生一個現象,越多人觀注的經濟毀滅,越不可能發生。只有在接二連三的意外,才會真的變成大意外。
本書沒有激起我的興趣,大部分有趣的地方已在之前讀的書都有提到。如同書名,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應該更精準的說,沒有媒體報導的那麼糟,問題就在於我們接收的資訊來源大有問題,尤其是新聞頻道,好在我已轉往網路直播,近乎沒有廣告,這感覺真是美極了。

2014年8月24日 星期日

思考的藝術



前言:
前子迷科學,跑去讀相關書籍,結果像撞到牆一樣的感覺。難怪科學書不好賣,因為稍微談深入一點細節,基本上一般人就有看沒有懂。我也因此打住,停止刻意探索科學知識。因為那裡已到瓶頸,要再上一階,要學習很多基本物理、化學等知識,先切回比較熟悉的領域閱讀。

隨記:
P.40 人類其實很難抵擋虧欠感。→留心愛心活動。第一次跟你募款募不到,並對你說祝福並附上小禮物,在下次遇到時,你會感到虧欠而讚助。最簡單的反應是,在第一次就明確拒絕。對方如果祝福你也反饋回去。下回有人在超市請你品嚐美食時,你應該就會明白為何你最好婉拒。
P.44 確認偏誤是所有思考錯誤之母。這是一種將新資訊解釋成合乎既有理論、世界觀或信念的傾向。換句話說,凡是抵觸既有觀點的新資訊,我們會自動地將它過濾掉,但事實不會僅因它們被忽略就不會續存。
P.45 強迫自己必須在三十分鐘內,將那些與他的理論相互矛盾的新觀察記錄下來。→時間超過後大腦會主動把異常作合理化處理。高雄氣爆,如果在發現異常(瓦斯味),當下能思索問題,就能遠離問題區,但超過三十分鐘後就習慣異常,大腦會為這事拗出合理的理由,像天氣熱地下沼氣多一點,沒什麼好奇怪的想法,接著等著被炸飛。
P.48 占星師與經濟專家也秉持同樣原則。他們總是盡可能含糊不清。→所以我從不在乎聯準會說了什麼,等他們真動手做了再判斷都來的及。
P.48 由於哲學與宗教信仰的內容經常含糊不清,這兩個領域也十分容易成為確認偏誤的溫床。
P.50 不管是關於信仰、投資、婚姻、養生、瘦身或事業規劃都好,然後試著找出這些信念的否證證明。要幹掉自己鐘愛的理論確實是一件艱鉅的任務;可是一旦你的心靈真的開了竅,確認偏誤就不會一直跑來跟你糾纏。
P.52 在面對權威時,我們的獨立思考就會不由自主地矮一截。
P.54 領帶其實沒什麼功能,只是一種象徵而已。
P.61 我們的大腦是根據「戲劇性原則」在思考,不是根據「量化原則」。→抽煙死的比飛機事故死的多很多。但飛機失事是一瞬間的戲劇性呈現,所以讓人感受特別突顯、鮮明。
P.66 當有人對你說在情況好轉之前會先惡化時,你最好對這樣的建議多點戒心。→通常對方沒有辦法,只能以拖待變。尤其是指預言家,這種詭辯很好用。
P.78 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明瞭「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懂的人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在那,而非專長的項目知道自己跟白痴一樣。當面對不熟領域懂得知道沉默,而非把專業科目的邏輯套到不熟領域。
P.81 我們相信我們可以控制或影響某事物;但事實上,我們根本無能為力。→1個人對一件事可以控制。10個人對一件事或許可以控制,10億個人對一件事,毫無疑問完全沒辦法控制。而今日有人試圖控制經濟問題。而我很樂意為此下注,賭他(FED)會失敗。
P.102 在這樣一個選項無涯的時代裡,顯然應該倒過來才對:『夠好』就是最好了!→隨手買個滿意的產品,遠勝花十天半個月找最好的產品。反正滿足需求就已達到目的。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手機,產品多到不知怎麼選才對,不如換個方法,看起來順眼就下手了。別管性價比、功能等細微差異。
P.106 好感顯然比賄賂來得更有用。→業務員為何這麼健談,他們從話題中找到你的喜好,然後聊你的喜好建立好感。
P.114 那些所謂不可能的巧合,雖然極為罕見,但絕對是可能發生的事,它們的發生並不令人意外;相反地,若是它們自始自終從來都未發生,那才真的叫人意外!→當發生奇蹟,要反著想,完全不發生的機率是如何,像飛機失事倖存者。如果飛機失事從來沒倖存者,才叫真正的奇蹟。相較之下倖存是機率,當然這無法說服大多數的人,如果再深入分析死掉的好人,跟活下來的壞人比例,並沒有明顯差異。我還真喜歡否定刪除法。我不需要證明,只要找到一樣否定事實,就能否定該項的邏輯。想想邏輯學真的是人類重大的創舉,無限選項可以透過邏輯推論,刪去大量的不成立,讓無限選項變成有限的選項。
P.116 一個由一堆聰明人組成的團體,因為每個成員都刻意迎合被信以為真的共識,最終這個團體便會出一些愚蠢的決定。→在大公司蠻常見的,同等級的單位開會是吵架會議,但老闆主持的會議變成讚美大會,誰敢提出異議,群起而攻之。
P.121 我們會對期望發生的事之規模有所反應至於它的發生機率,我們則近乎無感。→這很能體會,當發生重大死傷事件,我選擇關掉新聞一星期以上,真佩服大眾承受力,天天被重複的事轟炸,而樂此不疲。在電視機前精神上的關心並不會改變什麼,只是變相耗損精力。由此推估重大事件耗損的GDP比事件發生造成的損失更超出萬倍,舉國人民注意力都在此空轉。
P.124 當情勢愈嚴酸或問題趨情緒化(例:輻射災害),降低風險的安撫效果也會跟著打折。只有零風險可以治好我們莫名的恐懼。我們總像飛蛾撲火那般,為了將微小的殘存風險徹底斬除,多付出了心力與金錢。→我蠻喜歡風險這東西,它讓我在正反之間的模糊地帶賺取眾人的財富,算是賣一個安全感。人們需要零風險,但零風險的代價極為昂貴。人們不願接受1%的人被炸死,但願意接受99%的人餓的半死。這是我無法理解的,但世界就是如此的運作和有機可圖。
P.146 一個反例就足以推翻一個經過上千次證明的理論。→別把計算設定在臨界值,多留些彈性上。
P.160 一場拍賣會裡的贏家,事實上往往是真正的輸家。最好的辦法,不要參加。得標輸子,不得標輸面子。
P.170 關聯性並非因果關係。
P.171 月暈效應。→看到金城武的心慢篇。我只能說月暈效應威力無比。能把世界級慢的網路變成一種高尚的形象。
P.180 約翰高伯瑞(John Kenneth Galbraith):只有兩種人會預言未來:一種是一無所知的人,另一種則是不曉得自己其實一無所知的人。→說實在我也很愛預測,我也發現大部分都不準,但猜對時的歡樂感,讓我對預測樂此不疲。
P.181 這些專家根本不用為他們的錯誤預測付出什麼代價,不論是金錢方面還是名譽方面。→作者提到預言基金,這讓我蠻好奇,如果算命改採算對給1萬算錯賠5千。不知算命職業還存不存在。換句話說,如果我執政,我會下令各廟求福的香油錢,採這種方式-年結算。如果信徒求福成功再捐十倍。如果信徒許願沒成功,退香油錢,並另賠一半,我不用燒廟,廟沒幾年就破產倒光了。
P.186 當有意識的思考還在暖車時,直觀的思考早已飆過了終點。→衝動就是放任直覺的狂奔。
P.186 直觀的思考有一項缺點,它無法抗拒合情合理的故事。→在路上看到穿制服的警察會直觀認定他的言行代表正義,但這警察可能入世不深,無從解決糾紛的社會新鮮人。或者他只是個cosplay。主要是說對任何事保持些懷疑是好的。
P.194 當我們遇上情況不明的場面時,內心便會泛起一股採取行動的衝動。→最簡單的事件就是地震。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向外跑,但冷靜想想,房子倒了,裡外都不安全。如果沒倒,外面比裡面更不安全!各種殺人的日常用品從天而降。
P.206 對女性而言,豐胸可以促進較長時間的快樂。→雖然我偏愛飛機場,因為比較不會有贅肉,但我在看視頻發現男人很明顯向聖母峰頻道靠攏。也就是說豐胸女得到關愛比較多,多到成為一種優勢,那女生看男人呢?我覺得還真的是看財力和能力,至少我沒看過肌肉男可以吸引很多觀眾,倒是看到技術很好的宅男,視頻收視人數比較高。
P.229 思想本身並非完美無瑕;相反地,思想本身其實十分拙於抵抗錯誤。→除非對方是惡意批評,不然適度看看不同論點是有益的。
P.233 我們經常會先直觀地做出決定事後再去為我們的選擇補上一些理由。→值得警惕,下次做重大事件前先寫下理由,再與事後比對看看。
P.234 大部份的思考錯誤就如同粽子一般,根本就串成了一大串。→這解釋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因為根本的錯所串出一連串的錯誤,可憐只是最終的結果。我不否認有極少數可憐人是真的超級倒霉,但大體上適用。至少對可憐人要保持懷疑。

心得感想:
這本書與前幾本閱讀的書有些差別,也因這小差別讓我在閱讀上感受不同,直式編排。直式比橫式的編排上比較適合閱讀,就是那種讀起來有順暢感。
人根本無法獨立(P.166),如果獨立,人就不會結婚生子,也就從基因庫消失。所以要成為就非凡根本是違反人類學。
回想世足賽,我總感到不協調的感覺,有些球隊輸的很沒道理,有些贏的莫名其妙。當看過整年的西甲,特別有感,一場球賽定生死,比的不是實力而是運氣。
原本抱持著世界頂級運動員是最棒的人種,集結擁有強健的體魄和靈活的大腦,但看完人類大腦演進(P.231)覺得要再修正這想法,運動員的大腦偏重的是反射性思考能力,簡稱直覺。但現今這世界要活的比別人好,直覺並無益處(或明顯優勢),很多時候還有害,因為群眾對事情有一致性的反應,而真正得利的是另一群少數理性思考者。
作者最後也表示,無法避免所有思考錯誤的發生,只要留心別讓重大錯誤發生,就是最佳目標。身體不會因喝一罐可口可樂就病倒,除非沒看清楚罐子已開封痕跡,而且喝起來像農藥。只要留一絲懷疑並作確認就能免除災難。

2014年8月7日 星期四

選擇權安心賺



前言:
學習選擇權我陷入一個瓶頸,應該說是一種發散性的問題,我抓不到選擇權賺錢的核心。而本書借了也放許久,直到發現要過期還書時,隨手翻一翻才發現本書似乎很適合現在位階的我。

隨記:
[隨手翻閱]

P.130 波克夏公司歷年績效圖(1965~2010年):獲利高達4909倍→奇點發生在1995年,距1965年是30年後。根本沒有一夜致富,真正成功的是運用複利慢慢來的。

P.132 『選擇權ABC』主要的概念,就是類似共同基金定期定額的方式,分散投資風險,並追求長期穩定的獲利報酬。
P.136 選擇權BBC(Bull Buy Call),每月投入資金7%。→這個蠻有啟發的,只作買方且作多。簡單才好用。


心得感想:
作者似乎保留了核心技術(P.132),只透露資金運用比,但這對我已足夠了。作者操作概念很間單,是與買大樂透同樣技巧,只是大樂透的中獎機率太低了。而在選擇權上反而有利可圖,因為中獎率有10%以上且報酬可能出現10倍以上的報酬。方法更是有趣,每個月固定投入3%或7%的資金,反正最大損就3%或7%資金。
大部份新手都被華麗、複雜的58台錢線百分百所誤導。一般人要賺錢不可能像法人機構那樣有那麼多人才和那麼多精良設備,更不用說最新情報。如果用同樣方式跟這些法人競爭,簡直就是以卵擊石。作者作是從散戶的觀點出發,這才是正確的起點,知道自己是散戶,知道自己很弱,但還是有一些優勢可以賺點小錢。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這一瓢(借來指價差)也足夠成為有錢人之列了。

2014年8月3日 星期日

Dr.新谷醫師「腸活」瘦身法



前言:
回看前兩週筆記,真有點糟,發現比較語無倫次。身體只要稍微不健康就會影響整個思考能力。封面設計美編抓到小蠻腰的魅力,可能也因此造成我選書一點也不隨機,而是有點…

隨記:
P.27 去除碳水化合物的瘦身法會使「腸相惡化」。→最近有聽到這個方法並嘗試,效果還蠻明顯的,但沒想到是個錯誤的方法,因身體需要能量,轉而分解脂肪和增加肉類攝取,導致身體呈偏酸性,短期會瘦身,但長期下來是有害的。
P.36 只鍛鍊肌肉是無法變瘦的。實施激烈運動反而會造成反效果,因為人體會因為愈進行嚴酷的運動來消耗卡路里,就會呈現比例愈來愈渴求高熱量的蛋白質與脂肪。結果攝取更多的動物性食物,造成腸額外負擔,運動過量氧化加劇。任何事情都過猶不及。
P.42 腸道的健康是由「酵素」所決定的。→酵素的原料是成千上萬的蛋白質,而我們身體內據說有5千種以上的酵素存在其中。
P.47 抑制酵素的損損是非常重要的。→解酒需要用到大量酵素。
P.47 消耗體內酵素的主要因素有:1.消化、2.解毒、3.壓力
P.49 如果攝取僅微少食物酵素的飲食,體內的消化酵素就會大量損耗。→舉凡加工食品都是微少酵素食材。
P.59 酵素的活動在攝氏37度前後最為活潑。→夏季明顯感覺新陳代謝加速非常多,所以重建健康,利用夏天會比冬天事半功倍。
P.67 持續飲用牛奶者,其道上有著斑塊。→最近為實驗喝了一大杯鮮奶,接著數日便便氣味其糟無比,雖然能量有明顯提升,但懷疑是假象,只是身體在提高能量反抗有害物質。
P.69 從40年前開始,作者就在紐約擔任內視鏡醫生,我不斷重複發現他們的腸子健康狀態都非常糟糕。當時美國人每天都會理所當然地攝取,以大份量牛排為代表的油類與牛奶起司,優格等乳製品,以及含有大量食品添加物的速食,但蔬菜的攝取量卻是驚人地稀少。→看來關鍵不是攝取過多的肉,而是蔬菜類過於缺乏。
P.70 大多數人的情況,生病的原因都是來自於飲食的內容,每天所攝取的食物左右腸子的健康狀態,當腸相越是惡化,產生疾病的可能性隨之提高。
P.74 大量攝取生鮮食品讓腸道輕鬆舒適。→原本擔心生食蔬菜有很高的風險,看來只要新鮮和清洗足夠,生食蔬菜會比熟食好。改天來嘗試看看這想法是否正確。
P.75 酵素的一大缺點就是無法耐熱,當溫度達48度時就會開始產生破壞,超過70度後便會全部消滅。
P.76 特別是木瓜,鳳梨、草莓、奇異果以及完全熟的香蕉等水果都含有許多食物酵素。→目前新證,熟到快爛的香蕉對人體有害。醫學報告總是一變再變,真讓人難適從。抽出本質來看,新鮮食材才是重點,不新鮮就直接篩去會比較好的健康策略。
P.80 動物們牙齒的構成排列與飲食均衡之間有著深切的關連性。→看來越來越多證據人類根本不適合純吃草。看到吃全素的我都很納悶。馬吃草,虎吃肉,如果虎吃草,馬吃肉,是不是有病呢?同理,人類雜食性動物,但硬要成改成純草食性動物,是不是也是種病呢!
P.89 由工廠所生產的鹽,一般都稱為食鹽或是餐桌鹽。此鹽只是化學性萃取出「氯化鈉」這種鹽的成分與所謂的天然鹽根本是截然不同的東西。→天然鹽含有礦物質。
P.91 檸檬酸最後可以取出氫,而且這種氫與氧結合成水的過程就會製造能量。TCA迴路又稱檸檬酸迴路。→看來每天三顆檸檬原汁是對的,另外檸檬對皺紋有一定效果,雖然沒辦法回到20歲狀態,但有效減少生成。大約要連吃一個月才會有感覺其效果。
P.166 一天至少要有一次保持肚子空腹到咕嚕咕嚕叫。→為了讓吃的充分消化與吸收。


心得感想:
其實我不需要瘦身,只是對那一丁點的小腹有點微詞。看這本書主要是針對腸相感興趣。
本書說身體製造酵素總量說(P.46),我是抱持懷疑,我傾向製造酵素很耗能,如同能在消化時利用外部酵素可有效減少資源花費。壓力耗損酵素無法理解,覺得睡眠不足會額外造成巨大能量耗損,比較合理。
沒想到天然食材有特殊性,原本認定的天然鹽是種噱頭,但經理解,細節還真不少,精製化的物質,濾掉太多微量元素。雖然不會影響主要身體機能,但缺少了身體就無法達到最佳狀態。而這種0.1%的差異,將可能造成人生的大不同。靈感湧現就是要處在身體最佳狀態下才會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