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1日 星期日

女人為什麼要說謊?


書名:女人為什麼要說謊?
作者:凱文.王
閱讀價值:低
出版年月:2013年03月20日
ISBN:9789576599293
圖:


導讀:
    星期六決定給完全放鬆看場電影,在經過重慶南路,總喜歡到黎明書店尋寶,這家店不大,但總是會放一些大書店不太會放的書在主要展示區。這本書標題有興趣,我就覺得女人怎麼那麼怪。常常直接了當的問,我也照她們回的話去做,但就看對方表情不對,心裡真是有夠悶的…有時我感覺有話中話,但說實在的我並不想猜,我心裡會抗拒,不想把事弄的很複雜。隨機翻了幾頁,當下就買回家看再說,說不定作者能弄出一套簡單邏輯,這樣就值回書價了。另…我也被作者騙了,這本書作者是亞洲人…封面是外國人。我看書偏愛外國並非外國月亮比較圓,而是看同文同種人寫的書,比較無法獲得更大的視野和不同的觀點。

隨記:

第一章 愛把謊言當誓言--騙時代潛伏著的男女本色
    感性是無法度量的,男人習慣性的黑白區分言語。
    女人的承諾說說而已。
    女人比男人更容易頭腦發熱、言語衝動。
    離婚常常是一件小事,像抽煙、吃素都可能。


第二章 愛你在心口難開--每個女人頭上都戴著一個叫「虛榮」的緊箍咒
   女孩子為了擄獲男人心,總有數不清的小心動。
   要女生直接表達愛意,是非常困難的事。  
   女人在向男人傳達有氣質時,是在傳達一種愛的訊息!?
   女人喜說謊話(反話)。尤其是不想怎麼樣…
   聰明的女孩喜歡用借喻,像喜歡你的朋友圈,這是指說對你有好感的借喻。
   經作者說詞,我可能有潔癖,只是不知程度有多少…
   女方第一次說:『我們分手吧。』可能只是 個測試。
   女生說,這是我的第一次…(很多種類,其中的第一次,約會、見面、聊天…)


第三章 其實你真的很好--不要迷戀我,會讓你吃盡苦頭
    當女人跟你談友誼時,基本上表示沒有想與你談戀愛。
    你人真好。→ 這句話代表好球三振
    我們不適合作情人。→ 這句話居然是認真的,不是反話。所以女人很難懂的…  
    給我時間考慮。→作者建議要就死纏爛打,不然直接放手。我?嗯…放手。
   

第四章 看上你可不是因為你的口袋--貪圖男人的錢,更貪圖男人的愛
    愛,用什麼來衡量?→錢
    女人在錢財方面的控制慾望遠遠超出男人的相像。→這點要先未雨綢繆。
    如果有意追對方,千萬別讓女生買單,平分也不要。對方堅持更不可當真。
    女人對服裝的吸引力很難抗拒。→對,就是指名牌服裝。
    女人愛男人,愛的是一種能力,一種社會地位,一種保障感。→這麼直白嗎?
    男人沒錢別談戀愛,窮是可以把一個女人從天使變成惡魔的強制魔法。


第五章 婚姻需要經營,幸福需要對手——會愛的不如會裝的
    不一定要說愛,但一定要有行動。→大腦想是不行的,要行動。
    女生喜歡玩拐彎子?甜言蜜語包裏的是另一個目的。
    結婚後男人沒一個肯抱著老婆睡覺的。→啊,果然那牆後是不一樣的世界。
    當女生說體貼話時,要更留意了。→之後該補的通通不能少,還要算利息。
    幾乎每個女人都有假裝性高潮的經歷,不為別的,只為了安撫男人薄弱的自尊心,成全他的征服感。
    女人需要性,絕對不是只要感情這麼簡單。


第六章 我要生活,不要生氣--今天埋下的地雷,明天就會引爆
    男人要學會察言觀色,謊言並不難識別。尤其是憤怒之情難以遮掩。
    當女人說不要在意她時…→你該花雙倍心思關心她才行。
    作者把婚後的女人說成母夜叉一般…似乎讓我覺得結婚除了生小孩還真不知有什麼價值。難道是性愛對象限定!?
    不要禮物,是女人典型的口是心非。
     女人在你面前「裝」,說明她盯上了你,說明她在乎你!
     一個人說謊時,常會刻意強調自己『不騙人』。
     一個女人在你面前裝病,是想向你索愛。
     女人可接受有婦之夫,但男人很難接受結過婚的女人。→問我嗎?嗯我也是。

第七章 演好家庭和諧這場戲——挖個坑,讓男人跳
    就醬看過,無筆記處…

第八章 危機時代危機的愛——傷不起的永遠是女人心
    女人很難把曖昧與婚姻聯繫起來。她只是要你做她情感的備用者,不是婚姻備用者。
    女人睡的男人越多越貶值,男人睡的女人越多越增值。→我該去夜店挑戰嗎?



心得/感想:
    漸漸抓到女人的感覺,如果一直在稱讚你,通常都只點頭之交,並不想當愛人。但作者眼中的女人似乎都充滿了理性、冷靜、精算…這點讓我很訝異,金錢為基座愛情為裝飾。這真的是女人的思維空間嗎?男人言語喜歡走直線,女人喜歡走大曲線。還是作者設定的女性都是30歲以上!?
    女人蠻怕一件事的,孤單。這點倒是可以參考利用。
    看到第四章,終於抓到作者定義的女性了,本書的對象是半熟女,不是少女。難怪一整個的沒有青春的味道。看來我要找中意的女生,還是得再回校園找了,清純感出社會就不見了。
    買單是凱子,不買單是孫子。追女生本是項投資,一定有血本無歸的打算。當然要花在有中意的女生身上,不是漫天撒錢。
    女人喜歡男人證明多愛她,最好量化的方法就是禮物金額大小。
    愛情與麵包不是固定的百分比關係,隨著年齡的增加,麵包部分會越來越占據大部分。
 
     終於看完了,大部分故事情節似乎是作者的經歷。沒有的都補上一則杜撰的情境。第八章感覺編錯位置,但又不知該放那裡…。本書從戀愛寫到婚後的序列,作者很好心重點就在目錄,讓人知道怎麼找到關鍵句。看完後是對女人的話語有更明瞭的感覺。女人說話不喜歡直說,婉轉是個要素(男人聽不懂)。最簡單辨識是否對妳有好感,其實看銀行存摺就行了。追求遇到的是複雜且暗牌很多的世界,但如果反被追求呢?那才是最佳策略。結婚前的女人一點也不單純也不傻,絕不要被可愛欺騙了。
本書比較深層的體會…我看愛情小說一定會睡著。

總結:為了錢。

2013年3月27日 星期三

國家為什麼會破產


書名:國家為什麼會破產
作者:Hanno Beck、Aloys Prinz
閱讀價值:中
出版年月:2013年03月08日
ISBN:9789862483145
圖:


導讀:
    最近定每週去書店挖新書的習慣養成,今天原本抱著找不到可買的新書的心態去逛誠品,在走一圈感到果然沒有像樣的書準備收工時,突然看到這本,什麼原因吸引我呢?顏色?書名?記得好像是推薦序有人寫到,這根本是台灣未來的縮影,驚嚇。然後再隨意翻內容,嗯…真夠嚇人的,一不作二不休買回家看吧。

隨記:


第一章 小小國家破產史
    國家破產一點也不稀奇,過去兩百年登記有案的共三百二十次。其中不乏大國:美國、西班牙、丹麥、英國、日本、德國…(那台灣破產也不無可能呀)
    國家把錢用在生產力的投資,未來就可透過稅收的方式回收。如果錢花在沒生產力的用途(蓋蚊子館、養超級繁雜的公務員機制、錢坑健保等),這些都不是免費的,國家是出錢,最後都是人民買單。
    國債的可怕是只需付利息,而不用還本金。當最後連利息付不出時,就是宣告國家破產的時候了。
     股市裡最「貴」的字眼,「這次不同」(歷史不會重演)。可惜歷史總是一在重演很少有新鮮事(只要人多,結果總是不會有什麼改變的,貪婪自保是本性)
     過多的財富會把國家帶向破產,飛利浦二世從殖民地搬回無數金銀,但貴重金屬因此重挫,而導致沒有抵押價值。現今的奈及利亞也是同出一轍。
      國家破產前的招數有自動刪減債務金額、降低(債)利息利率、延展償債時限。依據統計,國家破產對國家GDP會造成影響(0.5~2%),但就負債100%GDP來看,不要臉的破產反而是種好選項,三年後又船過水無痕,而且不用還錢。最大影響反而是『信用』交易,會變成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貿易模式。國內銀行會發生倒閉潮。匯率問題牽引出還債更難還,還債率砍到30%,結果匯率跌了100%,其實並沒有減少欠的金額。而該領導的政黨接著就必須下台謝罪,這些政客應該想辦法避免破產,而選擇再窗飾,看誰是下一個倒霉鬼。阿根庭把人民退休基金轉作還債用,這個警訊值得留意,台灣會不會出個政客把人民的血汗錢拿來投入還債和動用央行國外存款來還債,企圖窗飾『一時』的景氣,這時要留意錢不會無中生有,這些錢遲早要還的。而反應就會發生在金融市場。


第二章 給九頭蛇多一點兒錢
    國家支出減少反而能提高經濟成長率,因為錢都留在人民口袋,而減少浪費。國家支出社福系統造成的浪費率極高,更拉高貪污總額。
    要衡量一國有沒有能力剷平債務,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檢視它的資產負債率(債務額度÷國內生產毛額)。2006年是27.9%,這數字還蠻漂亮的,但真實是多少呢?少說二倍跑不掉吧…這數字降低的方法有兩種,降低新債務,另一個就是拉高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通常後者比較好灌水,就是再用錢丟下去創造繁榮,如果失敗呢?嗯就是變向的增加更多的負債。
     要快速知道國家走向破產的方法,利息支出占GDP的比重,這項費用是完全沒生產力與還債的支出,占越大國家變債奴成份越大。當國家付不出債息時就是最終破產之時。
     Bernd Raffelhuschen教授說:「目前來看,至少有一半以上公務員,是沒有必要存在的。」公務員吃掉國家很大的資源,但不存在於國債中。公務員可怕的是退休金,這些金額不會在當年度財報反應,而是要等他退休後才逐漸發酵。如果照鐵達尼冰山效應來說,看得到的只有1/10,這推測真正的國債應該蠻適用的。也就是說國家負債率是27.9%,那實際上台灣負債可能就是279%…,但別太悲觀,德國比這數字還要大許多。

第三章 脫掉凱子的外衣
    古代戰爭可以占領,而取得報酬。現在戰爭只會增加負債。
     國家最好賣的商品就是『愛國』債券,以愛國家之名發行,但一切都是為了拿到錢來花用。台灣現在也正在流行,愛國商品。似乎愛國這兩個字永遠好用,尤其是戰爭時。
     歷史告訴我們戰爭三件事:很花錢、讓國債激增、世界上沒有比把錢丟到戰爭更爛的用途
     國家獲利,主要來自經濟成長
     社會福利支出不是投資,因為無法創造資產價值,屬於消費。也屬於跟子孫借錢來花的一種。你納的稅有一部分流到需要幫助的人手上,但大部分流到政客或不需要幫助的人手上。

第四章 好債與壞債,繼續舉債的好理由與壞理由
   如果花錢是為了毀滅一些有價值的財產,或是為了一些根本沒有用處的地方,那長期下來只會降低人民福祉。作者舉2009年德國推行9年以上車報廢可補貼2500購新車獎勵。
   凱恩斯完整正確版-經濟危機時舉債度過,景氣欣欣向榮時趕緊償債與儲存本錢。好像台灣從來沒有在景氣好時作還債,反而還一直借錢來花。

第五章 我們訂貨,你們買單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德國的龐茲臨界值約落在債務金額占國內生產毛額的155%才會發生大引爆點,目前是81%,還有74%的轉圜空間。但意大利與日本已無空間了,只要再一個財政上的錯誤動作,或多個非理性支出,就會發生雪崩了。沒想到希臘居然還有38%空間,我對這個數據開始產生懷疑呀…美國74%,英國91%。作者認為四個未爆彈是希臘、義大利、日本、葡萄牙。
     作者舉了公務員花錢不當錢的一些證據,我還以為台灣公務員才那麼缺乏職業道德,錢不是我的,隨便花,國外考察旅遊、建蚊子館、精華區辦公地點等。
     利息排擠效應,人民有錢想把錢那去投資,在同樣金額下,政府把錢都借光了,民間反而借不到低利率的錢來投資,而導致負向效應。不斷攀升的國債金額,會排擠經濟成長。民主制度是造成舉債無節制的根本問題之一,因選票的關係,只要砍某一類的預算,就會引起該類人的暴動,直接把選票投給反對黨,這就是個迷思,做對的事情,但回報是負面的。

第六章∕破碎的夢想
    國家破產是由於債主是外國人而不是本國人,如果是本國人透過徵稅就能不破產,但如果是外國人無法徵稅,只能減債(破產)。
    國家舉債不一定是壞事,端看用到什麼地方,投資或消費,兩者是不同的。
     信評機構是國家倒閉的幫兇,因為把國家列入負向,那會漸漸產生共識加成漩渦,最後變成超級大游渦。

第七章 步調更一致的歐洲
    希臘問題:臃腫到爆表的公務員、逃稅是公認合理的事。資產負債率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率超過90%就已是瀕臨爆發點。經常項目逆差占國內生產毛額的5%以上,政府就已失衡要倒了。希望資產負債率130%,加上逆差15%。這個警訊應該是響很久了。當問題出現實你可以選擇放棄這個機會,而不必跟他賭反轉。
    為了加入歐盟,很多國家都作弊才能進去的,很多國家把未來的債金,全用今年當收入,讓整個財報極美(法國),還有預付稅金(西班牙)…一堆花招。原來歐洲人也是很奸詐的呀…國家財報都能造假,我想民間企業的財報更好不到那去吧。只是希臘和義大利做的太超過了,所以後面一個金融海嘯才變成真正的爆點。這裡讓我體會到巴菲特說的那句名言了,只有退潮才知道誰在裸泳。財報真的沒可信度,只有災難才知道那家公司是真材實料。
    其實歐盟規章有作二大防火牆(歐盟不為各國擔保債務、申請進入者財政赤字低於GDP3%以下且資產負債率占GDP60%以下),但全部都沒效。因為沒罰則且沒人認真把關。而誰先犯規呢?德國、法國…,連老大都帶頭不守法,下面的小弟更不用說了。
    歐元並非第一次出現的貨幣聯盟,早在1872年(瑞典、丹麥、挪威)就聯盟過,但也同樣是發生金融危機後解散,另一次1908年出現拉丁貨幣聯盟,希臘也在其中,但最終被其他會員國踢出去。看來希臘在歐洲信用是很差勁的國家。總結來看,這類的結盟最後都會被爛國家出賣掉(銀行危機、金融風暴、某國不遵守遊戲規則、各國經濟發展差異過大)。為什麼還不踢出希臘呢?大家最怕骨牌效應,然後歐盟瓦解。
     看到數據終於知道德、法為什麼不敢把希臘怎麼樣了,因為這兩個銀行借了1620億美元。如果我是總理,第一個想法當然是,要救…至少要先救回我的錢,才能放手讓他自我了斷。希臘脫離歐盟,會讓本國人先把錢轉成歐元存到外國,債務會直接跳增二倍以上,因自己的貨幣一定會瘋狂的貶值,直到等值為止。這裡附帶一提國家破產沒有像世界末日,通常只會苦三年,然後就又重新站起來,像南韓一樣。現在南韓還不就在活蹦亂跳的,真折煞了我們台灣人呀。也發現無債的國家真的很可怕,輕輕一跳就飛過聖母峰一樣。
    政治真可怕,希臘該倒,但不給他倒,全是銀行為了救自己的錢,而讓納稅人的錢(歐盟)去當墊背,好救回自己的資金。這次救希臘的後續效應還在發酵,其他豬豬發現原來爛到底,還是能被救活,而冰島自己救自己是件很蠢的事,另外窮國(斯洛伐克)省吃儉用變模範生,結果還要貼錢救比自己有錢的希臘。整個價值觀都很奇怪。

第八章∕給歐洲一個新家?
    歐盟運作條約
    第125條:歐洲聯不為任何會員國的中央政府、區域或地方政權、其他公法法人組織、公法設施或公有企業的債務做擔保,也不同意參與任何相關形式的支付義務。
    第122條:會員國因遭遇天然災難或非常狀況,導致國內情勢失控、處境困難時,議會可根據委員會建議做出決議;在特定條件的前提下,由歐盟提供該會員國財務支援。
    法條都白紙黑字,但解譯倒可以千奇百怪,經過政治角力,白馬也能說成黑馬。再好的機制,沒有強力的執行力,這個制度也經不起考驗,歐盟制度訂的人設想的已很完備了,只是沒有一個強而有力的公正執行者,一切都是枉然。
     1948~1997年間,各國退出各種貨幣聯盟事件,總計發生130次。而最大的限度就是聯盟崩解,各國發行自己貨幣。但日子還不都一樣過過來了。
 

第九章∕膽小鬼之路
    通膨什麼最保值呢?現金、房地產、廠房、公司?其實是貴重金屬黃金。股票、房地產如果在惡性通膨,會先創歷史新高,然後大崩盤。
    二十世紀總計發生29次惡性通貨膨脹,每次都以超大的國家赤寁作為開端,造成惡性通膨羅魁禍首。
     在通貨膨脹的年代,債權人是輸家,但債務人卻是贏家。
      錢怎麼變出來的?政府發行公債,中央銀行承接公債,並把錢印出來給政府。這紙上交換遊戲,就額外變出一筆錢,錢再流通到市面,當市面上流通更多的錢,錢的價值就會下降,就這樣產生通貨膨脹,無限制發行公債,也就是1923年德國發生的惡性通膨,黑麥麭包要2億馬克才買的起。這很好笑吧,但美國『正在』幹同類的事,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
     『一個獨立超然的中央銀行,不但不會因政府施壓而改變立場,也不會隨著政府需求加印鈔票,而引發通貨膨脹,更不會為了協助政府,而透過餵食熱騰騰新鈔的方式,來解決債務問題。』這段話是在說德意志聯邦銀行,但台灣央行也遵照這方式在執行的樣子。彭總如果下任,還真不知會出什麼亂子。到時政客肯定想插手進來…
    通膨只能使用一次的技倆,因第二次時債主會要求提高利率或同步通膨率的回報。


第十章∕餓死猛獸
    社福支出每降1%(GDP),就業率會提高1.3%。有勇氣減支的國家(5%以上),就能帶來較高的經濟成長。這與一般人想的不同,以為減支就會造成經濟蕭條。推測減的是消費項目(社福、公務員、國防),而不是投資項目(重大公共建設、教育)。
     再好的制度缺乏可信度與可落實的制裁方式,等於沒用。人類已擁有了經濟學基本知識,但抵不過政客的嘴。
     Barnum effect :指一個人總是習慣使用籠統又普遍的說詞,對別人陳述某些現象,如此一來多少可以說中聽者的情況。要點,話要多才能觸發應驗其中一兩件事,再用裝業術話包裝,讓乏善可陳的預言變得讓人印象深刻,另外說詞要讓人心生恐懼才有效果。
     抗通膨資產分析:
     股票,資產公司就具有抗通膨效益,但日本這二十年足讓人警愓。
     債券,國家破產時,其實並沒有比較安全,三折、五折輕鬆砍。
     房地產,當國家窮時,房地產一定會被開刀的,要有心裡準備。
     黃金,這是絕對抗通膨,但絕對不會額外增值的資產,另保管需額外要付錢。
     當國家缺錢時,會找各種課稅來吸血,所以要小心稅制的改變。


心得/感想:
    我突然驚覺一件事,『新』台幣是怎麼來的!?不會吧,其實台灣也破產過呀…。關於國家走向破產,我改變不了,畢竟台灣充滿無知但又自大的人占絕多數,不然財富不會只在極少部份的人手上。在此情況下我能做什麼呢?我覺得什麼也做不了,但我可以順著趨勢為自己留點什麼。
    國債看得到,但公務員的退休金,是隱藏的,這個更需要注意,那是前人玩的債留子孫的惡毒把戲,前人也是人,並不會比較好心。
    民主的問題呀,也跟共產一樣的問題,人性是貪婪的。人不想付出只想回報。就像現在台灣,什麼都要求減稅,不要額外支出,政府又不敢動公務員。最終有人要買單,而誰買單呢?當然是現在最弱勢的…喔不,『現在』已不夠用了,已欺負未生出的嬰兒生上了,反正他們不會抗議就吃定他們了。生小孩是幸福指標,但小孩幸不幸福呢?我反認為小孩是種悲劇指標,因為出世就是為了還前人的債。
   看到第七章,我發現希臘真的太賤了吧…說謊是人性,但說謊到如此程度讓我真開了眼界,重點是這國家還不是初犯…是累犯,早在1908年就發生過了。所以我決定對希臘人都先定義成騙子,除非他能證明他不是騙子。
    阿根廷破產後所有的行為充分展現了,我就是無懶就抵死不還錢的方式處理這問題。個人與國家終究是兩回事。有些人幹不出來的事,國家是幹的出來的。而且還理直氣壯。


    這本書其實可以刪除一大半,因為後半部大部分在說歐盟的事,與報上看的其實相差不會太多,資訊大致上相同。所以後面著實用跳著看。重點在那呢?其實還蠻散的,都是一些片斷的觀念。
    這本書提出一些與常識認定相反的事。
    債分兩種,好債(投資)與壞債(消費)。
    國家減少支出並不會造成教育與生活的降低,估計減少5%是合理的,其中減最多的屬於消費類的社福支出,其中很多支出是非必要的,像老人年金,有錢的老人領這筆錢是沒必要的救助。
    凱恩斯理論沒有問題,有問題是政客的解釋(瘋狂的舉債才能救經濟)。
    債不會消失,只會延後。
    通膨是減債的殺手級方法。
    通膨只能用一次,第二次使用人民會發現並作出反應,利息提高等負面效果。
    通膨會引爆股市創新高,然後崩盤。
    國家破產並不稀奇,且破產沒想像中可怕。約三年後又恢復惜日信用水準。
    貨幣聯盟並不少見,但幾乎都沒有好的結果,歐盟是否成為例外呢?
     

2013年3月25日 星期一

大科學:解析群眾行為、金融風暴、流行病毒、戰爭衝突背後的共通脈絡


書名:大科學:解析群眾行為、金融風暴、流行病毒、戰爭衝突背後的共通脈絡大
作者:Neil Johnson
閱讀價值:低
出版年月:2011年06月24日
ISBN:9789862167663
圖:


導讀:
這本書的標題又離題了,為啥翻譯書總是喜歡搞創意,而且很不符合作者的取的書名呢?原名『Simply Complexity: a clear guide to complexity theory』,本書是想說明複雜性的交互影響,在科學世界所有因子都是互相影響的,但每個因子影響的程度不同,如果你從單一事件來看,全都符合物理性,但所有因子共同運動,那就是複雜性的問題了,就目前科技成熟度來看,這些變數反成隨機性了,因為不可能全部因子都考慮進來。

隨記:

第1章:兩人成伴,三人成亂
    只要挑對成員,沒有協調員反而更好。(少一個變數,多一分簡單度)
    複雜性在對生命體來說,會參照過往經驗而作修改,像連三天同路段塞車,下一回你會選擇別條替代道路作嘗試,而隨著時間流逝,你過幾回可能又重回原本道路作嘗試,畢竟那條路是最快的路線。
    股市中是個非常好的複雜性代表,因為那裡充滿了生命體的互相影響。大崩盤,通常並沒有『看不見的手』或中央控制器在操控,只是個人反回饋的極大化共嗚。
    複雜學所想找出的是,從複雜的影響,以統計的概念,把最有可能的算過推算出來。畢竟,因子隨雖交互影響,但能產出的共嗚結果,不約不出其某個方向。

第2章:失序才是常態
    失序這理指的不是大崩盤等突發狀況,反而是指平常生活的形態,像蛋塔熱這反而是作者指的局部性秩序,因為生命體共同對某事作同方向思考。所以平常遇到的事都是很平均的隨機性,因為每個人想法很少是一致的。而這裡就有一個有趣的現像,如果發生了局部性的秩序,你或許可以把握那個可預測的機會。
     打亂秩序很簡單、但恢復秩序,不論在時間或精力上,可都是一大考驗。(作者要表達的意思。)就像書桌整齊是秩序,書桌雜亂才是非秩序,也就是經過整理排序的稱之為秩序。隨著時間過去,從有序走向失序是很自下的現象。(書桌最終還是變亂了,而且不需要特別心思去動作)
     如果你要維持秩序就需要能量(食物),而食物的最終極來源是太陽,所以太陽就是秩序源頭。
     為了維持秩序,所花的能量,反而更擾亂秩序。因為你花力氣維持書桌整齊,而打掃、用腦,因此額外產生熱能,和空氣流動,反而因為了維持某一項秩序,而破壞了更多的秩序。所以你個人企圖讓世界都秩序化,你將會造就另一個加乘後的失序。

第3章:混沌和爵士樂
    系統如果存在某一種一致性或記憶,就能夠預見可能的結果,這一切看起來也就不那麼混沌。複雜性具有時間排序性,因為各種反射後都會產生新的果又變成因。而再專注的人,也會出現精神不佳時,這也會影響秩序的品質,而醉漢雖然很醉但也會趨向某一方向前進,但不是那麼明顯的可預測。這就形成世界處在秩序與混亂中移走,而不會出現完全的秩序與混亂。所以『完全狀態』是不存在世界當中。

第4章:暴民心態
    雖然每個人不同,但遇到同一件事在群體狀態下,得到的行為確是大致上一樣的。世界股市崩盤、塞車。這是很微妙的,在複雜的世界居然出現可預測性。也就是說大群體對事件反應的可預測性是存在的。關鍵因素:競爭有限的資源
    文中提到一個很特別的觀念,如果暴民現象發生,其實不一定要使用全面性鎮壓,有時只要給顆糖,就能化解掉整個暴動,因小小的因子改變瓦解整個一致性,就會自動產生相互反射,恢復到混沌常態。

第5章:緊緊相連
    資源不多的時候,讓其中的個體稍有連結,會拉大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差距,並降低平均成功率,相反的,如果總體資源較多,加入少量的連結後,則會提高平均成功率,讓多數個體都獲得成功。複雜系統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幫助,就能自己在這兩個極端之間移動。其中最四鍵的因素就是反饋。
第6章:預測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資產大家最在意的資訊是價格。人們研究又以歷史價格為基礎。
   重大變動前會出現秩序。

第7章:從交通網路問題,到企業溝通機制
    沒特別的創意,看真菌絲找最快到達的路徑。這章節看的霧霧的…重點是啥?
第8章:尋找真命天子天女
    怎麼連兩篇都是說一堆,但就是沒重點…沒有另一半的繼續加油,就這樣。
第9章:應付衝突
    看到這裡才知道7、8、9章在表達什麼,沒有創意只是想利用三種情境,作出各類狀況人類的反回饋是否類似,但已沒有新的啟發了,感覺像在把整本書變厚。
第10章:如何控制超級流感與癌擴散
    羊、狗、狼的三角關係,怎麼配置才能讓狼吃不到羊呢?狗與羊拉到1比1?或是多放一條狼,造成狼群內的窩裡反效果?
第11章:複雜現象之母:奈米尺度的量子世界
    世界是由量子粒構成的。
第12章:飛向無窮,超越無限
    複雜(Complexity)學,前景無窮。看到這才知這是一門新欣的科學門派,因為現今社會越來越複雜,但如何從複雜中簡化出核心呢?這大概就是複雜學研究的目標。畢竟真正引導發展方向的只有幾個要素。最後作者結語:複雜學,確實是一切科學的科學。


心得/感想:
   人類的反射造成連鎖波動,這種心理很值得思考。套在金融市場,大家樂觀你要小心,大家恐懼你要勇敢。因為連鎖完最後一定是高估或低估價值,那時放空與買進就是最大贏家,但微妙就在你怎麼知道波動結束?大家開始回歸理智呢?
    這本書是我第一次接觸複雜學這門科學,很茫然,不太明確了解他想要表達什麼,如果就初步來看,應該是無限的複雜度,用統計的方式歸納出簡單的推演。就像人類很複雜,但當數量夠大,對事情的反應,就會朝某一個方向推演。2個人也很單純,3個人就會混亂,但N個人之後呢?結果居然變的很明確,這大概是複雜學要追求的東西吧,群體的反饋會隨著時間推演交錯,最變成一種可預測性。雖不百分之百符合預測,但不會偏離太多。用最小的力做最大的事。連複雜學的核心都符合這概念,如何在最低限度的資源下來完成任務(生物的養分傳遞、塞車問題、金融波動等)


2013年3月21日 星期四

塔木德-猶太人的致富聖經


書名:塔木德-猶太人的致富聖經
作者:佛蘭克.赫爾
閱讀價值:高
出版年月:2004年07月08日
ISBN:9572960911
圖:


導讀:
    這本書第一次看是在圖書館借的,但因為難得找到共鳴的聖經,所以特地的又去書店買下來。塔木德分Mishnah(口傳律法)、Gemara(口傳律法註釋)、Midrash(聖經註釋)三部分。共二十卷,約一萬二千多面,二百五十多萬字。但這本書只有300頁,所以猜大概又是取小部分有關商業的內容吧。但我上網找完整的塔木德中文書本沒有找到,等有機會挖到完整的再給他買下去,供在家裡。

隨記:
     本書全以故事形式作內容,但能引導你找到每個思考問題的關鍵,正面、反面…還有中性面,沒有什麼叫標準答案。以下只以取其中線索作自己的記錄。

第一章
沒錢?健康、智慧、良心,這是無形資產,價值連城。
賺錢是美德-身體依靠心而生存,心則依靠錢包而生存。
看一件事,至少要有三個解釋才能正最後判斷(正、反、天外奇想)
錢不是罪惡,也不是詛咒,它是給予人們的一種祝福。
金錢是現實生活的上帝。
錢是中性,可為善也可為惡,端看使用的人心態。
向銀行借貸1塊錢,抵押50萬。先訂目標,再找方法。
金錢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平等的,它沒有高低貴賤的差別。
金錢不神聖,不是高不可攀的聖物。
在用錢賺錢時,錢是一個很普通的東西(像石頭、紙張),絕不認為是個貴重物。
吝嗇有時候和節儉一樣,是一種優秀的品德。(錢賺錢與花錢玩是不同概念)
為求高利潤而喪失本金的投資事業,是愚蠢的冒險。(先求不敗再求勝的機會)
上帝把錢當禮物送給我們,目的在讓我們購買這世間的快樂,而不是摳起來還他。
花錢有時能給你賺更多錢的動力。
借是一種槓桿力,拉有錢有力的人,設計共同利益,然後綁在一起,讓對方的力幫助你跳躍式的獲利。
借錢給朋友,將以失去友情當作利息。

第二章
薄利多銷是往自己的脖子上套枷鎖,厚利才能永盛不衰
用利益讓對方為自己著想(人會為自己的利益付出最大努力,不用催自己就會動)
男女付錢,兩人都付是朋友、男人付是情人,女人付是夫妻。
女人的錢好賺,關鍵就是抓住女人的心理。
聰明的人要求別人做事時,必須像女人一樣的溫柔。
思考時請感情離開,因為,你需要的是理知。
熱情分兩種,感情所煽起的熱情 / 理智所支援的熱情
如果一個人算不清帳,他的帳就會找他算帳。
幽默的人,才是擁有智慧的人。(再艱苦都能幽自己,大腦才可能靈活轉動)
風險往往和收獲是成正比的。(大好機會來時,要有放手一搏的勇氣)

第三章
逆境是好事,證明這條路放棄的人很多,只要挺過就是一片新天地。
人生是要犯錯誤的,不犯任何錯誤的人,注定是一無所成的人。
光明與黑暗,缺一不可(沒有黑暗怎麼知道光明是什麼)
10個煩惱比1個煩惱好,因為多到讓你懂得忘記煩惱。
鯰魚效應-在沙丁魚池中放一條鯰魚,能讓沙丁魚存活的更久。
生命的意義在於不停的前進,而不是保持第一的位置。
人生最可憐的是無所事事,最愉快的是為生活(夢想)而忙碌。
我們無法左右命運,但也不要被命運所左右。
超越別人的人不能算真正的成功;超越自己,才是真正的成功。

第四章 智慧搶不走的財富
想變得富有,你就必須向富人學習。那怕是站在富人堆一會兒也能沾染到些氣息。
在窮人堆你只學得到節儉,其他也學不到。(賺錢的頭腦、賺錢的思維)
鈔票有的是,只是你口袋太小。(成就最多只會到達夢想的極限,無法超越)
智慧是別人搶不走的財富。
人們可以有各種仇恨和恩怨,然而知識是沒有邊界的,他是屬於全人類的,不能因為我們的偏見,而影響智慧和真理的存在。
知識是一切財富的來源,唯一可以永久打開財富之門的金鑰匙。
知識融會貫通才能變成智慧。
做事愈少,賺錢愈多。(善於思考)
博學是成功的基礎,懂的越多越能交織出成功的機率。
看事情要想出三個不同的觀點才能正確判斷。
P.197 只會埋頭工作的人,往往看不清市場的真相目,甚至被市場所愚弄。
P.200 猶太人連神都能懷疑,這才能擁有看透真相的基礎。
P.202 成功沒有捷徑可走,但卻可以有很多條路徑可以選擇。(方法是可以改變的)

第五章 要發財,從改變自己開始
P.211 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懂的擠壓,時間就會多出一些來。
P.211 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不像金錢,丟了還可以賺回來。
P.215 浪費了時間,就等於浪費了金錢。
P.216 用金錢買時間,用智慧換效率。
P.218 抓住好機會,無論它多麼微不足道;伸手把它抓住,不要讓它溜掉。
P.219 利潤是上帝對冒險的勇士最高的嘉獎。
P.220 運氣屬於有勇氣的人。
P.224 掌握資訊就是掌握金錢,羅斯查爾德之滑鐵爐典故。
P.235 冷靜思考,比行動還重要。
P.236 時間就是生命。→36歲時突然對句話很有感觸了。
P.238 吃的好,身體自然也健康。→別對食物的錢太省,只要不要太過就行。
P.238 身體健康最要需要的就是休息。
P.250 當你拯救朋友,使其脫離泥淖時,絕不可害怕自己沾上骯髒的泥巴。
P.259 商場上的關鍵問題,不在於道不道德,而在於合不合法。

第六章 契約可以創造財富
P.254 對別人總是仁慈的讓步,就是對自己的殘忍。(尊重契約內容)
P.277 法律很多漏洞,這之間存在很多灰色地帶,其中存在很多金礦脈。
P.284 假如所有人都向同一個方向行走,這世界必將傾覆。(讓年輕人先發言)
P.290 一個人的價值,絕不低於所有任何人的價值。(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P.296 不要模仿,如果你要成功,你該朝新的道路前進,不要跟隨被踩爛的路
P.302 只要能談得上生意,賺錢是不分敵友。(不合理,但合法)
P.304 在別人走投無路時,要挾別人屈從自己的條件。(這就是商場,這是利潤)


心得/感想:
猶太人的強,並不在於人口多,而是質的精化,他們非常重視知識,而像其他大國偏重宗教(迷信)。知識信仰是讓這民族出眾的地方
錢不會無中生有,但可以借出來,或者利用可用資金的週轉率,造就比別人更靈活的資金運用,別人一年只能轉二次,但你能用同一筆錢轉四次,你就比別人更具優勢。
抓住機會,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裡,不費太多力氣獲得成功,而失去機會,注定徒勞無功。
不會休息的人,是愚蠢的人。這句話說在台灣人還蠻恰當。看看上班族們個個在比看人忙,日日加班,為的只是混口飯吃…窮瞎忙。大腦是用來思考的,不是用來操不停的。
這一本書,每次看都欲罷不能…真的每回看都會被吸引深讀。很少書是讓我能看兩次還是如此想再細讀的書,這本書真有此魅力。這與東方思維完全不同的邏輯,也是讓我完全信服的論點。他們不會聽從神諭,而是你可以站出來跟神辯論。契約是一個很重要一環,我也曾利用契約為自己爭取了一個絕佳優勢,對此事我總是念念不忘,原來契約在這世上是如此的好用。以前我一直很注重健康,認為他的重要性遠超過錢,現在我發現第二順位不再是錢而是看不見的『時間』。如此排列我的重要性將會是:健康>時間>金錢,所以如果有必要,用錢買時間買健康絕對物超所值。如果失火只能救出一本書,問我會選那本?不多說就是這本。這本書集結了勵志、信仰、智慧於一身。


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贏家聖經:獵豹財務長超越景氣的必勝祕笈


書名:贏家聖經:獵豹財務長超越景氣的必勝祕笈
作者:郭恭克/薛兆亨
閱讀價值:低
出版年月:2011年12月
ISBN:978-986-272-087-5
圖:




導讀:
在查書本資料時發現,這本書已是已10.5初版再刷,但怎麼會有0.5??但重點是這本書似乎很熱賣,可以再刷10版以上。一開始很排斥這作者,因為『獵豹』這兩個字感覺不對味,但因黃國華推薦還大力推薦(雖然我覺得怪怪的,這是賣人情推薦嗎?)但基於好奇,買了『給投資新手的第一堂課』這本書來看(還沒看完,圖書館借的贏家聖經有時限優先先看),感覺還不錯,文字說明很白話,不會玩文字遊戲,我認為知識應該是很清晰的才是真知識,而越是說的語意不清的我越認定是個草包。所以我挑書都挑300頁以內的,像之前有出鬼神之說的書,滿滿的快千頁,我就連看都不看,這一定是找不到證據在拉讀者在迷宮裡迷失方向。好辣,書也借了就開始啃書了。

隨記:

第一篇       金融市場與投資本質

  第一章  金融市場與投資思考邏輯

      成本:任何資金投入都是成本,放在銀行都有利息。
      風險:放在銀行的風險小於放在股市,如果把錢丟入股市,追求的利潤一定是要遠高過無風險。像每年股市只賺1%,那不如放在無風的銀行。


  第二章  金融市場基本架構
      無風險利率與景氣是正相關,景氣越好,利率越高反之亦然。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與標準普爾500指數圖走勢幾乎是亦步亦趨。無風險利率大約著在1~2%間。

  第三章  投資股票市場基本概念
      作者舉例 服飾店,資本1000萬,每年賺100萬,ROE是10%,請問你會用多少錢收購呢?如果用500萬買到,ROE就是20%(用5毛買1塊),如果用2000萬買ROE就只剩5%(用1塊買5毛)。其中隱藏的因素-風險,你得很重視,5%的報酬似乎不足以吸引人進入投資的誘因,但人們確會在股市中追著高價股上沖下洗…這很值得玩味的事。
      股價越高買入,股東權益報酬率越低。    
      股市贏家是等待時機,買暴跌而富含價值的股票。而平時就是收集那些是好公司,等待用5毛買1塊的機會來到。
      預期報酬率K=k1(無風險)+k2(風險溢價)
      股東權益報酬率(ROE,Return of Shareholder's Equity)
      外部股東實質報酬率=股東權益報酬率✖每股淨值÷股價
      盈餘成長率是風險溢價的另一個關鍵因素
   
  第四章  股權評價原理
      股票的評價方式有四種。股利折現模型、市場比較法(本益比、淨值比、股價營收比)、現金流折現法(巴菲特選股法)、股東權益報酬率與股價淨值比綜合分折(作者設計的評量模型)
     
  第五章  債券投資策略
      說明債券與股市是有連動性的,簡單說就是錢不是流到債券不然就流到股市,那邊有資料流入,就會推高,反之亦然。利率升債券(價值)跌、利率漲債券(價值)升。外匯要先排出在外,錢跑到外國,管你債券、股市還是現金,通通下跌…。

  第六章  股權資產與債權性資產雙向策略操作
      運用債券低風險來分散股票高風險的方法,簡單說每年結算一次,當股市賺大錢時,把多賺的錢再配置到債市,讓風險永遠控制在安全可接受的範圍。例如手上有100萬,拆成的60萬入股市/40萬入債市,當一年後變成80:40時,就要重新配置成72:48,讓風險比例保持一致。
第二篇       股票投資與三大財務分析
  第一章  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表:呈現一家企業所擁有的經濟資源(資產)、經濟負擔(負債)、業主剩餘請求權(業主權益)三者相互間關係與結構。公式:資產-負債=業主權益
      34號公報,未來國際會計準則(IFRS)實施後對金融資產價格變動要當期股東權益作變動,不能再實現後才計算。(這條對投資者有利呀)文章提到注意短期應收帳款是否一直增加,增加太多容易形成呆帳,和業外投資比重是否過高,過高資金都不在本業,這是很邏輯性的問題,本業不做搞副業,不太對吧。
     股東權益需要注意的在於是否發行很多可轉債、員工認股權證,這在將來會造成稀釋作用(坑殺散戶的合法之邪惡招術)
      只有總資產報酬率大於借款利率時,借錢擴充資產才是理性的。不然把多的錢退給股東存銀行就好了。

  第二章  損益表
      損益表:意指企業體在「某會計期間」內經營成果的財務報表,其說明企業體各項收入及費用或成本支出之去處,是動態流量的財報務報表。
      如果看不懂該公司的損益表,最好就不要碰,要不然看經營者的人格,因為博達案是在這張表作假帳,只要虛作一張傳票,借記一筆應收帳款就能造出營業收入。
      關鍵指標:營業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稅前純益、稅後純益、股東權益報酬率。
       業外收入,除了穩定、長期、資訊透明、現金確實流入者之外,一切都視為不列入計算長期EPS,像一次性的業外收益。
  第三章  現金流量表
      現金流量表記錄企業在會計期間之現金流入與流出狀況,是檢驗會計盈餘品質一個很重要的報表。
      三大活動重點:營業、投資、融資之活動現金流
第三篇       股票投資的品質管理
     
  第一章  五大盈餘指標檢視企業盈餘品質
      存貨、應收帳款、銷貨毛利、銷管費用、應付帳款。
      作者用了一些公式把不必要的因子相除掉,剩下比率,讓人一目瞭然而非數字。

  第二章  現金轉換循環看企業營運榮枯
       存貨周轉率、平均銷貨天期
       應收帳款週轉率、平均應收帳款收現天數
       應付帳款周轉率與平均應付帳款付款天數
       這些指標是要作出一個週期三統計後,看是否週轉率有無異常。

  第三章  股票投資綜合分析與評價
       銷售利潤率=稅後淨利÷營業收入淨額→獲利能力
       總資產周轉率=營業收入淨額÷資產總額→管狂能力
       股東權益乘數=資產總額÷股東權益總額→財務穩健度。

第四篇       從總體經濟看景氣循環與資產配置
  第一章  經濟學基本供需原理
        投資股票的最重要兩個選擇,選時、選股。
        介紹供需的角力關係,原料、勞力、資金。其中需求越大,原料會跟著水漲船高,到一定界線後,就會抬高售價,最後消費者支付不起而崩盤(庫存壓力)。

  第二章  造成經濟景氣循環之邏輯思考
        在解說經濟循環,可能之前看過很多這方面介紹,沒特別想記的。

  第三章  國內生產毛額結構與政府政策
        國內生產毛額(GDP)=民間消費+民間與政府部門的投資支出+政付支出+出口-進口。
        行政院主計處→首頁 > 政府統計 > 主計總處統計專區 > 國民所得及經濟成長>統計表>歷年各季國民生產毛額依支出分

  第四章  國際收支與資金動能
       這篇感覺拉出太遠,在說明2007年的貿易逆差與資金流出的事,但就現在回頭看又覺得是歷史事件,時空背景已脫離久遠,不具參考價值。當初投給馬英九(包括我),怎麼想得到他這麼的…嘆。

  第五章  跟著景氣循環做資產配置
       決定跳過,內容似曾相識

第五篇       全球經濟景氣全覽
  第一章    全球經濟景氣現況與展望
       高度氾濫的低利率資金,將成為金融市場最大的依靠。

  第二章  常見之經濟指標在投資思考上之時序
       M1、M1A、M1B、M2
       M1B與M2交叉,並不與台股反轉一致,同步只發生於2003、2008。作者有提出一張圖,從2003年追蹤至2011年。發現2008年還真是個異相。大部分時間M1b/M2是一直交叉穿越的,無參考性。
       利率對股市是落後指標,當股市到達最高點後經過半年利率才到達最高。

  第三章  美國經濟指標實務分析
       翻過

  第四章  中國經濟指標實務分析
       翻過


心得/感想:
    本書把很多資料『量化』可供比較,這點把數字優勢突顯出來的方法,值得借鏡,成本、風險溢價高低、股價、ROE、每股淨值等因素能描繪出一張利潤曲線,圖,讓人一目瞭然知道此時此刻進場是否有利可圖。財報分析的妙處就是把很多因子合成一幅圖,讓你發現真正價值,而不是價格(股價)。
    作者在文中一直用到一個假設:預期報酬率。這個變數深深牽動所有他寫出來的計算公式。
    書中有很多計算公式,像現金殖利率(Divident Yield)就是現金股息÷股價,而數字越大沒越投資價值,因為公司賺錢後,沒辦法把這些錢再去賺錢,所以還給股東。有人會認為得住,數字越低越好,但真正要的不是死背,而是了解那個為什麼,而理解,不要死背。
     看完第一篇內心由然而升一種感覺,這麼巨大的財報代表什麼呢?突然一個靈感閃過我的大腦,未來需求才是關鍵,有需求才會有商機,而財報只是檢視作用,而不是主要依據。
     看完第三篇,我覺得該找時間買一本回家放才對。裡面很多計算真實價值的公式,要筆記下來,差不多就把那幾章節都照文打出來,重點是裡面還有解說和範例。重點是其實要算出真實價值真的很簡單,就基本的加減乘除,當然還需要一點耐心。
     以為看完第三篇來到第四篇很有趣,結果找不到感興趣的部份。可能看過另一本大作,內容相比下感覺這本說的太精簡了。(透析經濟 聰明投資)

     前三篇是本書的精華,第四篇與第五篇我看的很意興闌珊。下次購書如有餘額,這本書還是要買回家放著,那些公式有其價值,如果我要進軍現貨,勢必要用堆積木般,把整個公司真實價值弄清楚才購買,當然我覺得要先抓到未來需求趨勢才是第一步。


2013年3月19日 星期二

讀懂莊子,真的很容易


書名:讀懂莊子,真的很容易
作者:張子維
閱讀價值:低
出版年月:2011年01月
ISBN:9789866276569
圖:


導讀:
    這本書是怎麼來的呢?圖書館真是好朋友,有些書是不會買的,因為只想讀一遍…  各篇都是以原文、注釋、譯文、解讀心得、經典事例作分段。其中解讀心得我大部分都跳過,總是喜歡自己去解讀。當然沒那種閒情看原文,直接看譯文,然後接經典事例,跳跳跳,我看書還真喜歡跳著看。

隨記:
     還是自己看吧,這本書是莊子之書,包含內篇(莊子自著)、外篇(大部分自著,部分後學所編纂)、雜篇(門待後學所推衍)三部組成的,也是我第一次接觸莊子的書,我著實分還在迷霧中,分不清這本是莊子的什麼,不像孫子兵法,看了很多本,一看就品出感覺。

心得/感想:
     每篇都像在說一段故事、一段記憶、一段對話,很少有直接莊子怎麼說的內容,有也是像魚快不快樂這種對話文,所以越看越覺得這本書跟莊子好像無關,但前言有說這本書是莊子自著的。所以推測莊子喜歡用故事來解說他的道理,藉別人的對話來解說一切自然的道理。但他藉用的角色有時都是鬼神之物,讓我反覺得怪怪的,雖然莊子沒有明言信鬼神,但可以肯定他不排斥鬼神之說。其中桓公見鬼篇還用鬼來玩弄人,可見他並非沉迷鬼神。莊子要人們無爭,凡事要隱藏自己。官不當、事不做的那種感覺。我是覺得有點超過,無法取得平衡點。與人接觸怎可能沒競爭?怎可能不想要變的更好?這方面我是無法認同的。動不動就放手,完全是處於被動狀態。可能那時是戰亂的年代,凡事求個活著是最好的選擇的關係吧。
     這本書比較適合給不得志而內心充滿憤怒的人來閱讀,書中舉很多例子,爭到最後都是什麼都得不到,不如無爭來的省時省力,還能給自己一片天地,自由自在。而書中常常舉孔子的故事,平常聽不到的。其中在雜篇有一篇太特別了,平常就覺得孔家邏輯很不合理,這篇故事把孔子反擊的茫然,三天不知為何然,篇名是『盜蹠駁孔子』。話說孔子又想教導人為善,以為自己能導正盜蹠,結果一辯論,面如死灰,半天說不出話來。我也難得看到如此一針見血的批孔子欺世盜名的文章。
    有幾篇讀完會讓人耳目一新,順其自然大概就是莊子對人生的核心價值觀吧,是好是壞可能並不適合每個人,順其自然太消極了,在當今這世上,你的沉默只會讓你過個超級平凡人的生活,但你肯嗎?是我絕對不肯,只要有機會我就想要把握。其他大部分太多鬼神之說(河伯、海神占了許多篇,我都不喜歡)。覺得孔學讓你覺得很不舒服的人,這本書可找到一些共鳴文章。


2013年3月11日 星期一

效率工作人的表格式思考術--未完成

書名:效率工作人的表格式思考術
作者:西村克己
閱讀價值:中
出版年月:2013年1月
ISBN:978-986-177-648-4
圖:


導讀:
         話說每次我遇到問題只會用心智圖來處理問題,雖說很夠用,但總覺得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止一種才對,這本書是在逛誠品時看到的,覺得是近期寫的最棒的。平常就有在注意這方面的書,只是這一本突然讓我心動買了下去,感覺就像終於找到我要的書了,但願看完如我感覺一樣呀。

隨記:
序章
        所謂的邏輯思考,就是在『既無遺漏、也無重複(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條理下思考。簡單說就是思考一件事時,要分類,並涵蓋完整,像以年齡來分[未滿18、18~30、31~50、50~65、66以上],距集不一定要一樣,但要函蓋整體。分類最佳是二到六項。然後再透過樹狀圖把所細節都包進思考,直到一切都能掌握。
樹狀圖範例



第一章、整理大腦、提高行動力的邏輯架構

1.從巨觀到微觀:
      先把要點抓出來,細項之後再慢慢推敲出來。
2.外部、內部:
      二分法有時從反面看事情反而看的更透澈。
3.+因素、-因素:
     其實就是優點、缺點清單,像有兩個產品很難選時使用。
4.質、量:
      這是在製定最佳售價的方法,把多種價格x預期銷售量,推出最大化策略。
5.硬體、軟體:
      其實就是產品+服務(=商品),像蘋果賣的一定不是機子,還有一堆用不完的線上服務。
6.過去、現在、未來:
      最常發生的就是規劃未來某一日要達成的目標,然後一步一步回推現在要做什麼,和手上擁有資源(過去)
7.PDCA循環:
      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核)→Action(修正),然後再循環改進。這對未知情況時蠻好用的,先做再改良。可更精簡成計劃→執行→修正。

第二章、提高分析力的邏輯架構
      在共識上的基礎上討論議題,言下之意這是跨部門討論的策略分析工具。而本書推薦以三年後會如何發展,作改善評估計劃。

9.PEST(Politics-政治、Economics-經濟、Society-社會、Technology-技術)
      對外部世界的評估法,宏觀視野。(再搭配 機會、威脅製成表格會顯其效益)
10.五力分析(同業、新進者、買家(顧客)、供應商(賣家)、替代品):
      定議五種競爭力的邏輯架構
11.行銷4C(對客戶而言的價值、顧客負擔的成本、取得的容易性、溝通):
     價值(Customer Value)→商品在客戶心中的價值
     成本(Cost to the Customer)→有形、無形的買入費用和維護費用
     便利性(Convenience)→購買的便利性
     溝通(Communication)→資訊的交流、廣告和客戶意見回覆
12.麥肯錫7S(硬體3S、軟體4S):
      硬體:組織(Structure)、策略(Strategy)、系統(System)
      軟體:人才(Staff)、技能(Skill)、風格(Style)、價值觀(Shared Value)
      分析業業經營狀況和改革經營方式時使用的分析工具。
      麥肯錫當時在想什麼,硬是弄出七個S開頭的字…
      猜那時網路不發達無法即時上網查,所以弄出好背的字,但很扭的意。
      System指的是資訊傳遞機制、Style指的是企業文化,Shared Value指的是公司與員工共享的願景。
13.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針對財務分析所製作的工具。
   


第三章、改變觀點,催生新事業的邏輯架構


心得/感想:
       書名有點誤導,本書的核心是『完整的邏輯思考之商業應用(工具)』。是與我想找的書有些差異,我是想找的是關於碰到問題時,有那些方法可以讓我選擇,並從中選一個最有效的方法,但我面對的是『個人』,而非『企業』問題。但多多少少給我一些思考問題的新想法,像時間流的思考法。
      本書主要導入一個觀念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即無遺漏、也無重複的思考。而書中就是以這個概成下,所收集的各類邏輯分類方法。針對不同問題而提出最有效的分析問題方法。


待補,未看完。

圖解孫子兵法


書名:圖解孫子兵法
作者:馬俊英
閱讀價值:中
出版年月:2012年10月
ISBN:978-986-178-253-9



導讀:
難得台北市的圖書館有新書讓我借到…因為回家時翻開第一頁時,發現居然沒有摺痕,我就好心的用力把書攤開壓下去,蠻有成就感的,本書是我第一個使用。

隨記:
之前就讀過不下三本孫子兵法,所以這本書幾乎是跳著看完,並沒在心中留特別值得筆記之處。

心得/感想:
原本我就有一本孫子兵法了,當初是花99元買的,出版社是典藏閣。其實孫子兵法內容本來不多,人家教的是精要,而不是大部皆兵法書喜歡參人的感受進去(曹操兵法,動不動就加了很多個人感情在內,所以才厚厚的。話說回來本書與一般的孫子兵法書有什麼不同呢?答案就是加了很多圖和歷史故事,我個人感覺是太多餘了,反而把主要的兵法內文變成不重要的,我反而覺得看懂原文,才是欣賞孫子兵法最有趣的地方,言簡意賅。太多的文字解說反而失去那個精髓之感。例如:[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短短的11個字把整個打勝仗的基本核心點說個明白。
本書的每一個故事其實都可再作寫出一本書,他舉了很多戰爭,例如:田單復齊、淝水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很多重大戰,但說實在的因為書只有285頁,把39個經典故事塞進這本書,著實看的很痛苦。其中我覺得本書做的最好的是在重大戰役,他會把『地圖』畫出來,這是其他書比較缺少的,也見到作者是有用心在寫這本書。
本書精緻,但不合我的胃口…


2013年3月10日 星期日

別鬧了,費曼先生


書名:別鬧了,費曼先生
作者:費曼(Richard P.Feynman)
閱讀價值:中
出版年月:2003年
ISBN:986-417-115-1

導讀:
奇才是怎麼來的呢?從小時候磨練出來的,他是個怪咖,當然在身邊也常常有類似的人,只是喜歡的不是偉大的東西,而是很偏門的專精知識。而費曼是剛好在熱門的領域闖出天地,當然會出名是他文筆夠逗趣。本書看完第一小節就會想繼續看下去的慾望。從年份來看,這本…又是從圖書館借的,免錢就是好。

隨記:

第一話-興趣vs課業
            為什麼他會成功呢?從故事開始他是小孩時就養成了一個習慣,對破解事物有絕對的堅持,像收音機壞了,他的好奇心讓他堅持要把爛到不行的收音機修到好為止,到後來附近人,家中收音機壞了都要找他修,價格便宜又能修好,費曼也賺到了經驗。

第二話-什麼要記住vs什麼又不該記住
            求學階段,他就是大家眼中的怪咖,不懂社交、不懂運動、不懂女人,只懂知識。博學是他這階段的代表,他的熱情連很冷門的東西都花時間下去,像猜謎這種旁門學問,他覺得想知道一切謎題,他就跳下去把所有能收集到的謎題都找來猜完,他舉一個猜謎比賽,有人只說了幾個字,他就把答案說出來,對方生氣了,因為她也是高猜謎高手。大概是被一山比一山高而怒吧。還有他無聊到記錄作夢,並到最後有能力去操控夢境…,這大概正常人不會這樣搞自己的睡眠吧。記錄完後還能推論人腦有一個解析圖像的地方,這地方是睡眠也不休息的地方,所以會產生作夢,圖從那來?大概是白天看到的殘像或舊畫面攪在一起的圖像。覺得有幾分可能性。

第三話-原理vs公式
            研究東西的重點是什麼呢?他閒閒跑去修別系的課程,其中他挑到生物學,而他發現,生物學的學生為什麼是很庸呢?因為死背很多東西,而這些東西都是書上查得到的,根本沒背的必要。另外又修了哲學,也發現另一個人們學犯的錯誤,大部分人著重於表象的東西,而不深入了解根本的內涵,原理不是用背的,而是要知道為什麼。這樣在做研發時才能穩穩的堆出正確的系統,如果只用公式套,十之八九是拼湊出怪物結論。


第四話-原子彈外傳
            這一系列的故事感覺很乏味,說了第一次上台緊張如何克服,就是專注在自己的事上,只是把要說的表達出來,忽視觀眾,那怕台下坐著是愛因斯坦。和保密防諜之戰,還有引信彈(剛好與前一本瓜島戰有關,說明引信炸彈的由來),然後說一些鎖碎的原子彈製造的故事,我是覺得沒趣味,就一眼帶過沒細看了。對了阿琳也在這段中離開了,費曼本人說沒特別感覺,但這一話,從一開始就覺得缺少樂趣,大概嘴上不說,心裡還是有感覺的。

第五話-開鎖x教授
            費曼真的是個非常人…一般人怎麼會有興趣研究一些與本行無關的事呢?開鎖也能開出心得來,真是夠了。其中覺得他在發現開鎖的方法很有一套推論,像數字鎖如果密碼是59時,58、60是否行的通,這還真是跳出常理,但他還是測出57、58、60、61都可以,所以一組100號的數字鎖只需要20組就能解出來。後來碰到真正無解的超級鎖,被一名鎖將解開來,他還真費神去慢慢拉關係,然後熟識。最後才問他,怎麼只花二分鐘破解那超級鎖的!!!鎖將說,其實我也不會,只是該類鎖出廠時都有一組預設密碼,我只是拿那組試而已。這回答真令人玩味呀。後來他任教於康乃爾大學,這時他漸漸發現,沒有動力了,像江郎才盡般,盡管還是有很多有名企業想挖他,但他都拒絕了,原因別人看我像個神,但我自覺自己像個鬼。與常人一樣。後來他因學生玩飛盤的小事激起他對物理的熱情(果然不是正常人),這開啟他拿諾貝爾的起因→『因為有趣』

第六話-凱子、概數、巴西、兩堆草中的驢子
        凱子是說他有段時間迷上酒吧,一開始被當凱子一直請別人喝酒,到最後酒吧師傅教他怎麼反擊(不在乎與不當紳士),結果不止把妹子帶回家,還把南方姑娘也帶上床…這種實驗精神,已證明習慣的養成是很難改的。後來他又在研究算數,他算的都是很複雜的,就概念來說就是用已知的明確數字,去推測,像7.5的平方是多少,就拿8的平方+7的平方除以2,來推大概數。雖不中意不遠的取巧法。而他到巴西教書發現學生的問題,根本都是講光抄,無法理解原理,這點跟台灣應該是一樣的…但他很驚訝的是巴西是這樣教學生的,依我推理出歐美國家的『教育』才是真的在教東西,而不是背東西。唉呀呀,台灣的教育該改成『背育』。知識的價值在於了解原理而不是文字敘述。後來他一直被各界挖角,兩所大學都在拼出價,這時他形容自己像一隻驢子站在兩堆草的中間很難選,當向左走時右邊草又長多出來。之後他還是來到加州大學教書(原在康乃爾大學),之後芝加哥也派人來遊說,出到現在的四倍加錢請他去,但他回信著實幽默…錢太多會包二奶,所以忍痛割愛不去。

第七話-日本行、物理迷
        費曼真的是博學派的人,什都有趣的事物都想摸索看看,這次他去日本,居然也學起日文,真我覺得費曼腦力是用不完嗎?為什麼他可以分出那麼多腦力去處理非本業的事呢?像我每天專注用腦二個小時後,當天幾乎就廢掉了,無法再專注做需要大量腦力的事情了。而他後來因一個物理問題開始廢寢忘食,連朋友都可不要,就專注在計算物理上。這讓我再次見識到『樂在其中』的威力,你什麼都可捨,只想追求那個『賓果』。後來他研究中發現之前參照的定理有些有誤,讓他決定費一翻功夫,把用到的定律全抓來一個一個親自檢定,把金字塔迷底,一個個確牢牢的確立,最後堆成真正的金字塔定律。這點值得人深思的,成功絕不偶然。          

第八話-藝術家、教育家
        果然最後搞博學的一定會跟藝術沾上邊…這回開始學畫畫了,最後還能開個人畫展。美國人的美國時間真的超出我能理解的,他的本業都不忙嗎...?誰能解譯一下呀。後來又當上教課書審核委員,從來評論來看,其實廠商編出來的教課書大有問題,太多無意義的東西,讓學生學不到東西。也透落露出評審機制的一堆問題,越看越覺得台灣參考書商一堆,這不就是當年他所遇到的問題嗎!?商人花錢買通評審…而我們的小孩就是讀這些沒營養的書長大,當然就什麼東西進去就會產生什麼的結果,天呀難怪一代不如一代是教育制度的潰敗…

第九話-...
        後面我都跳著看,並沒留神在看(從實招來)

心得/筆記/感想:

      我記得我小時候做啥事都不起勁,總是沒什麼事覺得要花全力以付的感覺,一切以課業為重,但課業反而更用不上心,所以還真是浪費輕春,該專注在自己覺得有趣的事物上,即使那是個沒前途的事也好過對死課本硬吃有用多了。
      從他的習性來看,他非常重視邏輯性,不符合邏輯推論的事物,他都很容易動怒,尤其在人際上(官僚場上特別明顯),可能跟他是物理學家有關,物理學很少會出現灰色地帶的東西,但人類社交上倒是非常著重灰色空間的運用。他成功的關鍵在於興趣、對原理了解的執著,另外他非常喜歡-實例。他能從實例中抓到任何理論的關鍵,而抓出推論的偏差處。另外博學到底是否也是他成功的因素呢?我是無法下定論,但能藉由對興趣的執著,而養成的『習慣』是成功要素。我這方面就差很多,當我著迷一件事時,每每都是半途而廢,因為內心會有一個力道拉我出來,告訴我適合而止。而這個習慣有時對我是好事,但大部分來說是壞事,因為我無法執著一件事到最後,而真正成功的人,常常都是因為對一件不起眼的事,超出常人的執著,最後讓他變成與眾不同的人物。

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

記憶人人hold得住

書名:記憶人人hold得住
作者:喬許 佛爾(Joshua Foer)
閱讀價值:中
出版年月:2012年3月
ISBN:978-986-6409-33-2



導讀:
    無意間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書,當時覺得這書名取的真爛,有點不想借來看。但回家看過第一章就覺得這本書有趣,跟一般教人記東西的書不一樣。可惜就是書名不知在hold個鬼…(原名: Moonwalking with Einstein: The Art and Science of Remembering Everything)

隨記:
第一話,把所有事圖像化+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然後按順序放置在你印像深刻的建築物中。或者把所要記的東西放在一條熟悉的道路上也行,所以你需要有很多的記憶宮殿存放類記憶。而圖像化有個要訣,人類對性和笑話最容易記住,可善用這聯想法。

第二話,一串數字如何變成記憶呢?看到書中寫的,我心是涼了一半,因為變很很扭曲。這是一種代數…把00~99的數字各變成一張圖,像00->宇宙大爆炸 13->死神 88->揮手再見,然後組成一張連續或合併成一張圖,更高段就是0~999999各製作一張圖表示,用這方法排列在之前作出的記憶宮殿。這著實的脫離了我認定增加記憶方法,難怪人家說過目不忘常常無法思考文字內含的意義,根本是本末倒置,把原意變成不毫無關聯的圖像,存放在記憶中。而這記憶已脫離了我對記憶的本義,而變成為記住而記的行為,剛好印證為什麼很會背東西的人叫書呆子。所以這邊我覺得取其基本需求就好,反正我目的不是去比賽,只要『必要』時記住東西才用這方法記,像手邊沒紙筆要記一串數字時才運用。

第三話,博贊的出現,心智圖記憶法。這方法是我原本用來思考分析事情用的,沒想到原來用途也能用在記憶,只是把各節點圖像化。(當然你要知 道如何正確的作畫出心智圖)根據統計,能增進10%的記憶能力,雖然不多,但符合實用原則,而不像第二課那樣扭曲的記憶方法

心智圖,樣式:

第四話,先天型天才與後天型天才,金匹克v.s.丹尼爾。金是頭腦異於常人的先天型記憶天才,而丹尼爾是能背出圓周率後二萬個數字的記憶天才。這段是作者在論證,如果你不是先天的天才,而是凡人也能達到過目不忘的記憶嗎?作者的結論是,真要有心人人都可能得到神乎其技的記憶力。

第五話,比賽吧。當然作者贏得比賽,本書高潮也在此,看著作者九分記憶力和一分好運拿下了冠軍,最後也加入了KL7。但真的變成記憶之神了嗎?作者很坦白的說,他還是會犯健忘,像搭完電車回家才發現,今天有開車出門…等正常人還是會犯的問題。而且記憶仍受限於每個人都難逃的神奇數字。任何資訊只要無法順利轉化成畫面、放入記憶宮殿,就幾乎記不住。

心得:
這本書寫作法是我喜歡的方法,故事性,而不是論文式,讀起來有高低起伏。
重點只有一句話,把想記的東西圖像化,放進一個空的記憶宮殿。
方法就這麼簡單,但要達到高水準,還是要不斷的練習、再練習。

2013年3月3日 星期日

浴血地獄 瓜遠康納爾戰役

書名:浴血地獄 瓜遠康納爾戰役
作者:胡燁
閱讀價值:低
出版年月:2011年3月
出版地:台北市


導讀:
   前些日跑到圖書管發現此書,抱著隨便看的心態在看(後來看的時候也是如此)
此戰發生於1942年8月至1943年2月的瓜島戰役,
隨記:
    一個小島,兩國心情大不同。日軍一開始是占有瓜島,但無防護力,一下就被攻戰,把優勢讓給美軍,後來日軍才發現這是軍事要地(有機場),必須取回,才發動攻勢。
日軍
   一開始並不放重心在此,因陸軍根本不知此處有建機場(讓航空區增大),而變成一個軍事要地。但還是輕敵,見微不知著。當然日軍有人是清醒的,只是官階是參謀而不是戰場指揮官,而大本部指揮官又被下面報上的誇大的戰報而看不清楚。
美軍
  其實一開始並沒有決心占下這個島,但有遠見的還是有的歐尼斯特.金上將。這時就發現良將即使在大家反對情況下,還是執著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戰爭初期
天時:
       來看對美軍太友善了,日軍偵察完全因天候無法偵察到美軍動向和總戰力。
地利:
       戰爭很少正面戰,就像打牌一樣,優秀的指揮根本都是以大吃小在打戰場。
人和:
       從歷史來看,美軍與日軍內部都充滿了混亂與不協調,但日本這方面特別嚴重,美軍是怕損傷而不增援,而日本是喜歡功勞自己全吃,不想要協助。
資源:
       日本、美軍對後線支援其實都很不足,日本問題在於船鑑少一台就沒一台,美軍是補及品跟不上,和造鑑運度還未開發出來。

雙方加重籌碼之一:日本派精兵強襲
日軍
       陸軍在不情願下投入額外戰力在此區,原本有機會認賠殺出的,但海軍每每在最絕望時生出一個希望,其中最重要的應屬把美軍航母『黃鋒』號炸沉了。大本部因此加碼…
美軍
       在掌握了機場後,開始建立防線,這時占了地利優勢,讓日本派出精英部隊慘遭打擊。
血嶺之戰
       日本真的很倒霉,如果川口支隊軍備沒在整裝時被美軍先搓掉補及品的話,整個局勢是對日本有利,因為日本太變態了,每都不怕死。(畢竟是精英團)可惜在強的軍隊缺糧缺彈下和致命的斷訊,剩下的就只有意志力,美軍這方面其實很弱,美靠火炮優勢才擋的住那不要命的衝鋒突擊。

雙方加重籌碼之二:日本海軍搬出重型艦隊
日軍
       山本大將終於要出場了,決用動用海軍主力進入戰局。陸軍補及非常吃力與不足,只能勉強弄出一個總攻擊的資源與兵力。
美軍
      占有機場優勢,把物資人力拉到非常高的水位,兵力到遠2萬多人。
日軍是進攻方,翻山越嶺的去打機場,而很多部隊都因地形的關係無法配合,美軍守株待兔。這個其實不用打就知道結果了,資源、兵力、地利,全倒向美方。結果陸上總攻擊大敗。而日本海軍反因陸軍給『錯誤』情報取得大功,把大黃蜂航母炸沉了,和企業號被打殘了,但也把航空軍幾乎賠光了,至少半年日本航空軍是廢了,精英在此戰役死的差不多了。
賭徒-日本
日本大本部真死要面子,強要下面的陸、海軍全力拿回瓜島。這根本變成是一種單方面的屠殺了,沒有什麼戰略與戰術了。純粹是賭徒的行為,當每次大敗後,上天總是給你一點點勝利,然後你再把那一點點賭金,再壓下去,型成無盡的惡性循環,直到破產。為了再弄出個『總攻擊』,日本這次把南海大部分物資投進去,但幾乎都沉沒在海中…能登上岸的只夠四天足糧,士兵吃都吃不飽,就更別說打勝仗了。陸上沒看頭,剩下海軍撐大樑,但也把精英艦隊消耗的差不多了。

其實有一點寫不下去了,因為接下來戰事,根本是美軍已是絕對優勢了,日本的陸海空,精英全被吃的差不多了。

撒退…
分三次撒退,細節就沒什麼好說的,護航的護航,追擊的追擊…

總結
日本
   陸軍投入3萬人,死亡2萬人,1萬5死於生病。聯合艦隊損失1空母、2戰艦、3重巡、2輕巡、14驅逐、9潛艇、商船16艘。航空損失,載機323架,基地機550架。
美軍
   陸軍投入5萬人,死亡1692人。艦隊損失2空母、9巡洋、14驅逐、1潛艇。空軍無統計。

心得:
每次看戰爭片都覺得二小時就結束了(電影時間),但光這小島就能打半年…
日本敗在自大:因為原本是有優勢的,而小看美軍。用1打10的心態去打美國,美國很膽小,用10個打1個的心態去打,而且很怕損失人,但炸彈像不用錢似的無限制轟炸日本陣地。日本從原本占有優勢的,一直犯錯,最後把資源都耗盡了,還是有人想硬撐,直到有人想到如何給大家台階下…這真的是很致命的『面子』問題了。
美國靠科技才能用如此小的損失打敗日本:其中美國海軍已研發出雷達系統,讓日本最自豪的夜戰反變成弱點。而地對空在戰事末期更研發出更精良的引信彈,讓日本空軍死的莫明奇妙,還不知為什麼。
騷擾是很好的戰術:只需要用一架飛機就能搞的對方機場人員每夜難眠。
作戰最基本的是讓士兵吃飽:日本這方面真的很慘從戰事中期後幾乎都是挨餓作戰。
作戰是要陸海空三方配合:如果要作出一次完美的攻擊,要三方同時在約定的時間到位,日本這方面設計的比較完整,但很無奈的氣候與地形讓日本一直都沒辦法結成一氣,而造成單兵作戰的情況。

勢力線:這是我對這本書特別體會的部分,陣地是一口一口的吃,與想像中一路過關斬將是不同的,而且壓力線是個接近平滑的曲線,太過突出的地方都很容易被對手吃掉。而很少有錯一次就定生死的情況。制空、海權都是一樣的,而且往往有相關,如果有空權才有海權,有海權才有陸上優勢(補充、包圍、炮擊等重裝部隊)。

我是沒認真看,但有抓到那分兩軍對決的感覺,我是看到雙方的所有資料而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決定,而當時雙方肯定都是在資訊不明情況下作決定,是否能成為先見之明呢?當事件成為歷史教材時,才能知道了。



2013年3月1日 星期五

導讀

讀的書那麼多,但都如流水般的流逝不著痕跡。
感覺有點失落,畢竟我愛讀書,讀我感興趣的書。
我並沒有把讀書當成很專業的知識在研究,只是一種打發時間的興趣。
無聊時特別喜歡讀書,但熱衷某事時,又把讀書丟一旁的習性。
玩膩某些新事物後,又回來品書,這大概變成一種習慣了。
書讀完後,總覺得該留點什麼。
而本站就是由此而來,其實不是寫給別人看的,而是給自己回味和筆記用的。
文中充滿了偏激,我並非針對性,而是我就想寫出那份感覺,以供未來反芻時能更能體會當時的思維,進而萃化知識讓我成長。

[2015年12月9日 用詞解釋]
關於神、鬼、天堂、地獄…等,這些並不存在,我有時會用到這些詞彙,是因很有感官上渲染力,且代表「極」的感覺。像神乎其技(技高很多籌)、鬼扯(吹牛不打草稿)、天堂世界(極爽的地方)、地獄深淵(常被用在無盡的虧損)。我是科學信仰,有怪事就來做實驗,而且還要多做幾次。
[2015年12月16日 關於錯字與字句不順]
這點我得說聲抱歉了,年少輕狂時不懂得愛惜視力,現在看螢幕很吃力。無法理解的話,代表你還年輕,好好保護視力吧。
[2016年6月22日 筆記越來越離散]
知識層次是堆砌而成,所以當我讀越多書,我的筆記就越跳躍,也就越艱澀、越費解。像核電、無神論、道德…等論點,我不可能一再重新推論、再解說一遍。所以越新的文章越難理解,因為已跳出一般常識的許多階到我目前已建構出的架構。所以看不懂時,請停止閱讀我的筆記,因為省略太多知識元素,這時再繼續一知半解的讀下去是很危險的。例:對德國而言,梅克爾讓難民進德國是負向,希特勒殺猶太人是正向。為什麼?情商高並不代表有高智慧!嗯...什麼意思?。猶太人的中心思想是病毒策略,對國家而言是害大於利。呃...為什麼?太多知識元素需要解構才發現其道理。當然還有一件事最重要,其實我沒告訴你,我是無知的人。
[2017年6月23日 關於交易]
本站不會教你任何交易的方法,只是巧合有時我會提到交易相關想法和偏好寫勸退文。我很刻意的避開我的核心操作策略,所以別浪費時間在我隨記中尋找。交易成功方法沒有捷徑,紮實的讀完百本以上的國外經典作品和經驗累積,預估需花五年和百萬學費練兵。而要錢的好老師在邏輯上是不存在。如果老師真的會賺錢,就不必下海靠賺收費過活。因為他根本無法在股市賺錢。就連巴菲特說的話都要質疑,因為你進股市就是他的牌友。而且你並不知道牌桌上誰是笨蛋。


[2017年1月30日更訂]
閱讀價值定義
高:含金量高、內容富豐、創新、傑作、稀有的真實人生經驗、極樂點。
中:含金量普通、有內容、有參考價值、一般或中上水準。
低:含金量低、可讀性過低、過時的資訊、太過深奧、或含有少量錯誤知識。
劣:碳封存原料、大量錯誤知識、沒內容、極度不滿意。

假如每年讀2百本書,活1百歲,人一生最多精讀2萬本書,慎選書單…。
讀第1本書,會發現知識的力量!!(需要點運氣,讀到好書)
讀第10本書,會發現自己是天才,什麼都懂!!
讀第100本書,會發現自己原來什麼都不懂…
讀第1000本書,會有抽象的能力,融會貫通和觸類旁通的感覺。
讀第10000本書,這肯定會成為智者。(我努力中)
讀第100000本書,這是書呆子…。(讀那麼多本書那來時間思考)
-------------------書評格式[2017年1月13日更訂]-------------------

圖:(待補)

前言:


隨記:
P.頁數  截錄文字(取意不取原句)→想到什麼就寫什麼。

心得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