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7日 星期三
國家為什麼會破產
書名:國家為什麼會破產
作者:Hanno Beck、Aloys Prinz
閱讀價值:中
出版年月:2013年03月08日
ISBN:9789862483145
圖:
導讀:
最近定每週去書店挖新書的習慣養成,今天原本抱著找不到可買的新書的心態去逛誠品,在走一圈感到果然沒有像樣的書準備收工時,突然看到這本,什麼原因吸引我呢?顏色?書名?記得好像是推薦序有人寫到,這根本是台灣未來的縮影,驚嚇。然後再隨意翻內容,嗯…真夠嚇人的,一不作二不休買回家看吧。
隨記:
第一章 小小國家破產史
國家破產一點也不稀奇,過去兩百年登記有案的共三百二十次。其中不乏大國:美國、西班牙、丹麥、英國、日本、德國…(那台灣破產也不無可能呀)
國家把錢用在生產力的投資,未來就可透過稅收的方式回收。如果錢花在沒生產力的用途(蓋蚊子館、養超級繁雜的公務員機制、錢坑健保等),這些都不是免費的,國家是出錢,最後都是人民買單。
國債的可怕是只需付利息,而不用還本金。當最後連利息付不出時,就是宣告國家破產的時候了。
股市裡最「貴」的字眼,「這次不同」(歷史不會重演)。可惜歷史總是一在重演很少有新鮮事(只要人多,結果總是不會有什麼改變的,貪婪自保是本性)
過多的財富會把國家帶向破產,飛利浦二世從殖民地搬回無數金銀,但貴重金屬因此重挫,而導致沒有抵押價值。現今的奈及利亞也是同出一轍。
國家破產前的招數有自動刪減債務金額、降低(債)利息利率、延展償債時限。依據統計,國家破產對國家GDP會造成影響(0.5~2%),但就負債100%GDP來看,不要臉的破產反而是種好選項,三年後又船過水無痕,而且不用還錢。最大影響反而是『信用』交易,會變成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貿易模式。國內銀行會發生倒閉潮。匯率問題牽引出還債更難還,還債率砍到30%,結果匯率跌了100%,其實並沒有減少欠的金額。而該領導的政黨接著就必須下台謝罪,這些政客應該想辦法避免破產,而選擇再窗飾,看誰是下一個倒霉鬼。阿根庭把人民退休基金轉作還債用,這個警訊值得留意,台灣會不會出個政客把人民的血汗錢拿來投入還債和動用央行國外存款來還債,企圖窗飾『一時』的景氣,這時要留意錢不會無中生有,這些錢遲早要還的。而反應就會發生在金融市場。
第二章 給九頭蛇多一點兒錢
國家支出減少反而能提高經濟成長率,因為錢都留在人民口袋,而減少浪費。國家支出社福系統造成的浪費率極高,更拉高貪污總額。
要衡量一國有沒有能力剷平債務,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檢視它的資產負債率(債務額度÷國內生產毛額)。2006年是27.9%,這數字還蠻漂亮的,但真實是多少呢?少說二倍跑不掉吧…這數字降低的方法有兩種,降低新債務,另一個就是拉高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通常後者比較好灌水,就是再用錢丟下去創造繁榮,如果失敗呢?嗯就是變向的增加更多的負債。
要快速知道國家走向破產的方法,利息支出占GDP的比重,這項費用是完全沒生產力與還債的支出,占越大國家變債奴成份越大。當國家付不出債息時就是最終破產之時。
Bernd Raffelhuschen教授說:「目前來看,至少有一半以上公務員,是沒有必要存在的。」公務員吃掉國家很大的資源,但不存在於國債中。公務員可怕的是退休金,這些金額不會在當年度財報反應,而是要等他退休後才逐漸發酵。如果照鐵達尼冰山效應來說,看得到的只有1/10,這推測真正的國債應該蠻適用的。也就是說國家負債率是27.9%,那實際上台灣負債可能就是279%…,但別太悲觀,德國比這數字還要大許多。
第三章 脫掉凱子的外衣
古代戰爭可以占領,而取得報酬。現在戰爭只會增加負債。
國家最好賣的商品就是『愛國』債券,以愛國家之名發行,但一切都是為了拿到錢來花用。台灣現在也正在流行,愛國商品。似乎愛國這兩個字永遠好用,尤其是戰爭時。
歷史告訴我們戰爭三件事:很花錢、讓國債激增、世界上沒有比把錢丟到戰爭更爛的用途。
國家獲利,主要來自經濟成長。
社會福利支出不是投資,因為無法創造資產價值,屬於消費。也屬於跟子孫借錢來花的一種。你納的稅有一部分流到需要幫助的人手上,但大部分流到政客或不需要幫助的人手上。
第四章 好債與壞債,繼續舉債的好理由與壞理由
如果花錢是為了毀滅一些有價值的財產,或是為了一些根本沒有用處的地方,那長期下來只會降低人民福祉。作者舉2009年德國推行9年以上車報廢可補貼2500購新車獎勵。
凱恩斯完整正確版-經濟危機時舉債度過,景氣欣欣向榮時趕緊償債與儲存本錢。好像台灣從來沒有在景氣好時作還債,反而還一直借錢來花。
第五章 我們訂貨,你們買單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德國的龐茲臨界值約落在債務金額占國內生產毛額的155%才會發生大引爆點,目前是81%,還有74%的轉圜空間。但意大利與日本已無空間了,只要再一個財政上的錯誤動作,或多個非理性支出,就會發生雪崩了。沒想到希臘居然還有38%空間,我對這個數據開始產生懷疑呀…美國74%,英國91%。作者認為四個未爆彈是希臘、義大利、日本、葡萄牙。
作者舉了公務員花錢不當錢的一些證據,我還以為台灣公務員才那麼缺乏職業道德,錢不是我的,隨便花,國外考察旅遊、建蚊子館、精華區辦公地點等。
利息排擠效應,人民有錢想把錢那去投資,在同樣金額下,政府把錢都借光了,民間反而借不到低利率的錢來投資,而導致負向效應。不斷攀升的國債金額,會排擠經濟成長。民主制度是造成舉債無節制的根本問題之一,因選票的關係,只要砍某一類的預算,就會引起該類人的暴動,直接把選票投給反對黨,這就是個迷思,做對的事情,但回報是負面的。
第六章∕破碎的夢想
國家破產是由於債主是外國人而不是本國人,如果是本國人透過徵稅就能不破產,但如果是外國人無法徵稅,只能減債(破產)。
國家舉債不一定是壞事,端看用到什麼地方,投資或消費,兩者是不同的。
信評機構是國家倒閉的幫兇,因為把國家列入負向,那會漸漸產生共識加成漩渦,最後變成超級大游渦。
第七章 步調更一致的歐洲
希臘問題:臃腫到爆表的公務員、逃稅是公認合理的事。資產負債率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率超過90%就已是瀕臨爆發點。經常項目逆差占國內生產毛額的5%以上,政府就已失衡要倒了。希望資產負債率130%,加上逆差15%。這個警訊應該是響很久了。當問題出現實你可以選擇放棄這個機會,而不必跟他賭反轉。
為了加入歐盟,很多國家都作弊才能進去的,很多國家把未來的債金,全用今年當收入,讓整個財報極美(法國),還有預付稅金(西班牙)…一堆花招。原來歐洲人也是很奸詐的呀…國家財報都能造假,我想民間企業的財報更好不到那去吧。只是希臘和義大利做的太超過了,所以後面一個金融海嘯才變成真正的爆點。這裡讓我體會到巴菲特說的那句名言了,只有退潮才知道誰在裸泳。財報真的沒可信度,只有災難才知道那家公司是真材實料。
其實歐盟規章有作二大防火牆(歐盟不為各國擔保債務、申請進入者財政赤字低於GDP3%以下且資產負債率占GDP60%以下),但全部都沒效。因為沒罰則且沒人認真把關。而誰先犯規呢?德國、法國…,連老大都帶頭不守法,下面的小弟更不用說了。
歐元並非第一次出現的貨幣聯盟,早在1872年(瑞典、丹麥、挪威)就聯盟過,但也同樣是發生金融危機後解散,另一次1908年出現拉丁貨幣聯盟,希臘也在其中,但最終被其他會員國踢出去。看來希臘在歐洲信用是很差勁的國家。總結來看,這類的結盟最後都會被爛國家出賣掉(銀行危機、金融風暴、某國不遵守遊戲規則、各國經濟發展差異過大)。為什麼還不踢出希臘呢?大家最怕骨牌效應,然後歐盟瓦解。
看到數據終於知道德、法為什麼不敢把希臘怎麼樣了,因為這兩個銀行借了1620億美元。如果我是總理,第一個想法當然是,要救…至少要先救回我的錢,才能放手讓他自我了斷。希臘脫離歐盟,會讓本國人先把錢轉成歐元存到外國,債務會直接跳增二倍以上,因自己的貨幣一定會瘋狂的貶值,直到等值為止。這裡附帶一提國家破產沒有像世界末日,通常只會苦三年,然後就又重新站起來,像南韓一樣。現在南韓還不就在活蹦亂跳的,真折煞了我們台灣人呀。也發現無債的國家真的很可怕,輕輕一跳就飛過聖母峰一樣。
政治真可怕,希臘該倒,但不給他倒,全是銀行為了救自己的錢,而讓納稅人的錢(歐盟)去當墊背,好救回自己的資金。這次救希臘的後續效應還在發酵,其他豬豬發現原來爛到底,還是能被救活,而冰島自己救自己是件很蠢的事,另外窮國(斯洛伐克)省吃儉用變模範生,結果還要貼錢救比自己有錢的希臘。整個價值觀都很奇怪。
第八章∕給歐洲一個新家?
歐盟運作條約
第125條:歐洲聯不為任何會員國的中央政府、區域或地方政權、其他公法法人組織、公法設施或公有企業的債務做擔保,也不同意參與任何相關形式的支付義務。
第122條:會員國因遭遇天然災難或非常狀況,導致國內情勢失控、處境困難時,議會可根據委員會建議做出決議;在特定條件的前提下,由歐盟提供該會員國財務支援。
法條都白紙黑字,但解譯倒可以千奇百怪,經過政治角力,白馬也能說成黑馬。再好的機制,沒有強力的執行力,這個制度也經不起考驗,歐盟制度訂的人設想的已很完備了,只是沒有一個強而有力的公正執行者,一切都是枉然。
1948~1997年間,各國退出各種貨幣聯盟事件,總計發生130次。而最大的限度就是聯盟崩解,各國發行自己貨幣。但日子還不都一樣過過來了。
第九章∕膽小鬼之路
通膨什麼最保值呢?現金、房地產、廠房、公司?其實是貴重金屬黃金。股票、房地產如果在惡性通膨,會先創歷史新高,然後大崩盤。
二十世紀總計發生29次惡性通貨膨脹,每次都以超大的國家赤寁作為開端,造成惡性通膨羅魁禍首。
在通貨膨脹的年代,債權人是輸家,但債務人卻是贏家。
錢怎麼變出來的?政府發行公債,中央銀行承接公債,並把錢印出來給政府。這紙上交換遊戲,就額外變出一筆錢,錢再流通到市面,當市面上流通更多的錢,錢的價值就會下降,就這樣產生通貨膨脹,無限制發行公債,也就是1923年德國發生的惡性通膨,黑麥麭包要2億馬克才買的起。這很好笑吧,但美國『正在』幹同類的事,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
『一個獨立超然的中央銀行,不但不會因政府施壓而改變立場,也不會隨著政府需求加印鈔票,而引發通貨膨脹,更不會為了協助政府,而透過餵食熱騰騰新鈔的方式,來解決債務問題。』這段話是在說德意志聯邦銀行,但台灣央行也遵照這方式在執行的樣子。彭總如果下任,還真不知會出什麼亂子。到時政客肯定想插手進來…
通膨只能使用一次的技倆,因第二次時債主會要求提高利率或同步通膨率的回報。
第十章∕餓死猛獸
社福支出每降1%(GDP),就業率會提高1.3%。有勇氣減支的國家(5%以上),就能帶來較高的經濟成長。這與一般人想的不同,以為減支就會造成經濟蕭條。推測減的是消費項目(社福、公務員、國防),而不是投資項目(重大公共建設、教育)。
再好的制度缺乏可信度與可落實的制裁方式,等於沒用。人類已擁有了經濟學基本知識,但抵不過政客的嘴。
Barnum effect :指一個人總是習慣使用籠統又普遍的說詞,對別人陳述某些現象,如此一來多少可以說中聽者的情況。要點,話要多才能觸發應驗其中一兩件事,再用裝業術話包裝,讓乏善可陳的預言變得讓人印象深刻,另外說詞要讓人心生恐懼才有效果。
抗通膨資產分析:
股票,資產公司就具有抗通膨效益,但日本這二十年足讓人警愓。
債券,國家破產時,其實並沒有比較安全,三折、五折輕鬆砍。
房地產,當國家窮時,房地產一定會被開刀的,要有心裡準備。
黃金,這是絕對抗通膨,但絕對不會額外增值的資產,另保管需額外要付錢。
當國家缺錢時,會找各種課稅來吸血,所以要小心稅制的改變。
心得/感想:
我突然驚覺一件事,『新』台幣是怎麼來的!?不會吧,其實台灣也破產過呀…。關於國家走向破產,我改變不了,畢竟台灣充滿無知但又自大的人占絕多數,不然財富不會只在極少部份的人手上。在此情況下我能做什麼呢?我覺得什麼也做不了,但我可以順著趨勢為自己留點什麼。
國債看得到,但公務員的退休金,是隱藏的,這個更需要注意,那是前人玩的債留子孫的惡毒把戲,前人也是人,並不會比較好心。
民主的問題呀,也跟共產一樣的問題,人性是貪婪的。人不想付出只想回報。就像現在台灣,什麼都要求減稅,不要額外支出,政府又不敢動公務員。最終有人要買單,而誰買單呢?當然是現在最弱勢的…喔不,『現在』已不夠用了,已欺負未生出的嬰兒生上了,反正他們不會抗議就吃定他們了。生小孩是幸福指標,但小孩幸不幸福呢?我反認為小孩是種悲劇指標,因為出世就是為了還前人的債。
看到第七章,我發現希臘真的太賤了吧…說謊是人性,但說謊到如此程度讓我真開了眼界,重點是這國家還不是初犯…是累犯,早在1908年就發生過了。所以我決定對希臘人都先定義成騙子,除非他能證明他不是騙子。
阿根廷破產後所有的行為充分展現了,我就是無懶就抵死不還錢的方式處理這問題。個人與國家終究是兩回事。有些人幹不出來的事,國家是幹的出來的。而且還理直氣壯。
這本書其實可以刪除一大半,因為後半部大部分在說歐盟的事,與報上看的其實相差不會太多,資訊大致上相同。所以後面著實用跳著看。重點在那呢?其實還蠻散的,都是一些片斷的觀念。
這本書提出一些與常識認定相反的事。
債分兩種,好債(投資)與壞債(消費)。
國家減少支出並不會造成教育與生活的降低,估計減少5%是合理的,其中減最多的屬於消費類的社福支出,其中很多支出是非必要的,像老人年金,有錢的老人領這筆錢是沒必要的救助。
凱恩斯理論沒有問題,有問題是政客的解釋(瘋狂的舉債才能救經濟)。
債不會消失,只會延後。
通膨是減債的殺手級方法。
通膨只能用一次,第二次使用人民會發現並作出反應,利息提高等負面效果。
通膨會引爆股市創新高,然後崩盤。
國家破產並不稀奇,且破產沒想像中可怕。約三年後又恢復惜日信用水準。
貨幣聯盟並不少見,但幾乎都沒有好的結果,歐盟是否成為例外呢?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