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6日 星期一

操盤快思X投資慢想



前言:
這本書對新手是大補帖,對老手是故地重遊。
所以速刷,懷舊是種眷戀讓人裹足不前。

隨記:
P.16 我們身處的社會顯然偏好專才而非通才。而融會貫通才是智慧的真諦。→很多有宗教信仰的科學家就是這句的註解。科學家具有某一領域的專業,但一旦跨領域就變成笨蛋。
P.28 先建立多元思維模型框架,然後學會跨越不同的學科領域進行聯結式的思考。→別用單一專業知識推論其他領域,這跟用陽光推論水流一樣。兩者邏輯結構是不同。
P.29 普世智慧多半是非常、非常簡單的。當中只有相對少數的學科與極少數真正的大概念(big idea)。發掘它們,總是帶來極大樂趣。而且樂趣永不終止。還有,裡頭有無數財富。我(查理.蒙格)以我的經驗作證。→專注交易知識最多把戰技層發揮的淋漓盡致,最多就成為士官長。而博學才能進入戰略層,隨便都是掛少尉,吊打士官長。
P.73 這是個複雜且持續調適和演化的世界→股市變化不是靜態,而是動態的一再演化。因敵而制勝,是依環境的改變,策略也要跟著演進。但不是說天天在變,時脈沒那麼快。一年調整一次是我實證中最佳間距。
P.80 當邏輯與情緒處在適當的平衡狀態,則市場的運作相對有效率
P.96 Complexity(複雜性)一詞源自拉丁文plexus,即相互交織的意思。
P.96 個體行為在極大的程度上,會被集體中的人際互動所影響。→最近衛生紙漲價前的搶購潮,為了省一點點錢甘願花掉一個假日去排隊,不理性充斥在群體之間。比較打趣的是,執政黨因衛生紙漲價而下台的可能性,這可能成為歷史趣聞吧。但細想問題可能比想像的嚴重,代表人民普遍性的貧窮,代表著中產階級的消滅殆盡,社會人們其實是處在貧窮階段,並沒有因景氣上升而獲得改善。這是警訊!物價已讓民眾很有感,這並不是繁榮的訊號。經濟前景是乏力,人民沒有錢(連衛生紙漲價都能造成這麼大的社會回盪)。那股市這麼高代表的是資產泡沫,而非實質繁榮。
P.97 自我組織(self-organization):系統在沒有任何中央權力,也沒有任何組成部分有能力事先計畫及施加意志的情況下,自行在系統中形成結構。→熵漸漸形成漩渦、人群漸漸形成聚落、單細胞演化成人體結構。
P.107 在恰當的情況之下,群眾會顯露非比尋常的智慧,而且往往比其中最聰明的人更聰明。→在說試誤的疊加性,在同一個時間線度下,天才再快或許能超越萬人的能量(思考與行動),但百萬人聚集百萬種想法、百萬次的嘗試行動,而這種暴力(數量)破解法,是超越少數天才的總能量。所以群眾並沒有智慧,只是像猴子打字,總有一隻會打出沙士比亞全集。
P.137 網際網路為投資領域帶來改變,讓投資者錯覺自己已取得知識與控制力。當人們得到更多資訊作為他們預測或評估的基礎,對預測準確度的信心,往往比準確度本身提升得更快。資訊超載可導致知識錯覺(illusion of knowledge)→你以為你全都知道,其實只是最後一知道的人。
P.138 如今投資者每六十秒檢查一次投資組合,短視損失規避將發揮極大的破壞效應。→股票最佳檢查時脈為一年一次,才能讓過往股價波動率化為無感,而跳脫「短視損失規避」(myopic loss aversion)
P.146 迷信來自於我們對模式的虛假鑑定,我們的腦袋是個信仰引擎。會本能地尋找模式(規律變化)並賦予意義。毫不意外地,我們尋找的是那些鞏固原有信仰的訊息,與信仰有所抵觸的則被忽略。→眼見為憑,但經過大腦時會是,符合預期才進入大腦,不符者當作沒看到。所以對教徒不是跟他說說理,而是把他們的一切掠奪,直到他們打從內心醒悟,救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把對方打成狗。
P.201 新訊息,但未必是新洞見。讀報累積的是更多的數據,但對於相關課題的理解力卻通常不怎麼提升。→資訊與知識是不同的東西。
P.233 寧要大概的正確,也不要精確的錯誤。→抓大放小,別讓小數點的事吸走你的專注意。具體的說法就是那一點最貴。
P.248 凱利公式有兩大限制:無限的資金和無限的時間跨度

心得感想:
自己的操作系統不可能永遠有效,而是要與時俱進。也就是隨著時代的更迭而調整策略,但又不能天天跟著變。一年作一次歲修是恰當的時脈。統計學的有效性是要百筆後才會顯現。每次都變那叫賭博,連機率都稱不上。
我總覺得第七章文學實在跟交易能力沒有什麼關係,這章很雞肋。應該用歷史作為替換。作者認為文學可能找到新思維,但大多數文學都過於陳舊聊無新意。不如去看當代的電影,現在一部好的電影裡面包含的創新與富豐度遠超過文學。就以老人與海來說,現今來看,元素含量低的可憐。莎士比亞賣的人性在心理學就能讀到。福爾摩斯能學到洞察,似乎是蠻牽強的說法。全都是作者挖洞給你跳的認知錯覺的驚奇,我不認為能對現實有什麼關聯。而且又是很久以前沒手機的年代的故事,有參考性?歷史與文學不同不同之處,在於曾經真實發生,在貝氏定理中就可以得證再發生的機會是有而且暴增。文學是天馬行空和歷史真實發生是不同的格局。而第一章就是本書的核心論:多元思維模型,從物理學、生物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數學…等各種學科知識匯集而成。

[2018年2月27日 賣座不等於有價值的電影]
最近《黑豹》打破許多賣座記錄,但我看完心中只有一個爛字。沒什麼創意元素,只是賣個黑人的自我感覺良好、賣個非洲文化,就只是賣個情感罷了。所以黑豹並不是我說的好電影。同樣是漫威電影,有許多具有創意的電影,像《奇異博士》,科學面對未知時的手足無措、用魔法元素創立一個新宇宙觀、對時間的各種觀點…等。

[2018年3月3日 對於情緒要用紀律,對於未知要用智慧]
系統開發是建構於邏輯,邏輯來自於知識+經驗(智慧)。開發完成後就是依系統指示而行,稱之為紀律操作,簡稱紀律。紀律操作的優勢是統計學加理性行為(避開情緒反應),在正常情況下將會運作良好。而系統不可能完美,總是有一堆意外發生。這些意外通常伴隨著極端事件,所以發生時通常只有五分鐘的反應時間(或者更短)。此時你無法用邏輯推論去估算最有利的對策,因為此時面對的是未知狀態。你只能依靠智慧,來為這生死一瞬間作決定。所以在平日是依計而行,但當遇上未知且極端狀態時必須放掉紀律,只能靠智慧來處置。這並不表示智慧可以解決問題,但勝算會遠遠超過紀律。因為紀律無法處理未知這狀況。所以從上可得知,紀律來自智慧,未知的優勢對策是智慧。博覽群書(知識)和實戰(經驗)是智慧的最佳來源。

[2018年3月4日 心]
早上在看電視,突然看到有節目說如何讓你無痛收心上班,心裡覺得大眾真悲哀。為何會覺得工作是件苦事呢?代表著你痛恨這工作,那不如早點換了吧。如果把交易當打卡工作,最好早點離開,因為無心在此。

[2018年3月4日交易面的問題是什麼?]
想想凡人面對的問題是工作的挑戰,那交易者面的的問題又是什麼呢?生與死的問題。交易失敗不是歸零這麼簡單,而通常是負債,而該負債通常是一輩子也還不了的水準。也就是即使你宣告破產,負債人生是走不出來。因為債權人不會那麼簡單放過你,也就是說當重新站起來後,原債權人還是會想盡辦法來追討你,就這樣周而復始的負向循環,死亡成為唯的的出口。或許這就是我最近一直思索不出那奇怪感受的由來吧。我面對的未來是超乎想像的沉重。我現在很好,不代表明天跟今天的一樣陽光。可以一天從光明掉進黑暗。此題無解。

[2018年3月8日 資訊是什麼?]
我覺得最有趣的比喻是,猴子與按鈕的實驗。這顆按鈕與觸電是互為獨立的事件,但猴子還是一直去按那個按鈕認為能掌控被電擊。其實資訊與操作是互為獨立的事情。

2018年2月25日 星期日

直視全貌



前言:
大多已在《規模的規律和祕密》中讀過了

隨記:
P.17 期粉我們創造只發揮正面功效的複雜系統本身就是一種妄想。→核電、股市都存在失靈風險,但整體上效益良好。
P.23 化約論(reductionism,或稱還原論)之所以失敗,理由在於就算你對構成系統各部位的零件無所不知,但當這些零件形成整體時,彼此如何相互作用,我們幾乎一無所知
P.28 相互作用網絡,則是複雜系統中的必要元素之一。
P.28 回饋、異質性、雜訊和網絡等核心原則,可以用來認識複雜性的種種新層次。
P.29 相互作用的其中一個關鍵是回饋(feedback)→放大作用
P.36 比例定律(scaling law)→規模加十倍與耗損遞減的關係
P.39 自組織臨界性(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最後一片雪,引發雪崩。
P.232 表現競爭性能稍微改善處境,表現合作性則能大幅增進處境。→我也知道合作優勢,但不知為何,我就不喜歡跟男人一起共事。可能是我太容易吸引到gay吧,而最近的事件讓我越來越對gay反感。同志有小孩,這真是神邏輯。
P.251一起事件可能影響下一起事件發生機率,這項概念可追溯至1900年代早期的俄羅斯數學家安德雷.馬可夫(Andrey Addreyevich Markov)。稱馬可夫鏈(Markov chains)。梅特羅波利斯和同事的1953年論文使用部分馬可夫的觀點,創造出一類新式演算法,稱為馬可夫鏈蒙地卡羅法(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倘若支配一種狀態是否變遷為另一種狀態的機率,也能應用到所有狀態轉變成其他所有狀態的可能(不過不見得一步就到位),這種馬可夫錄便稱為遍歷(ergotic)或不可約(irreducible)。倘若這種變遷在n步或更多步驟之後,始終有可能成真。馬可夫鏈稱為正規(regular)。使用馬可夫鏈蒙地卡羅演算法,可以輕鬆為下一種(能保證所生成馬可夫錄必為正規)組態選出一種建議分布。也就是說,倘若我們讓馬可夫錄蒙地卡羅演算法運轉夠久,系統就會開始依循某種可預測的方式出現各種狀態,例如天氣預測。→貝氏統計準度可由馬可夫鏈蒙地卡羅法取得高品質的機率分布。但其盲點在於非線性擴張,當事件發生到一定程度,時間會產生收斂性(其他因子的反制)。所以此預測金融毀滅可能變成另一種線性思考。混純效應可以瞬間產生龍捲風,但無法毀滅地表,最多只有摧毀地上建物。黑洞具有無限破壞力,但無法大到吞噬整個宇宙,在一個維度內是無限,但在更高一階它只是有限。

心得感想:
複雜理論的關鍵是互動,而平衡是依賽局的競合(遞回)達到均衡點,在均衡點後直到新事件打破均衡再遞回尋求新的均衡(動態概念)。似乎回歸分析可以有效預測新均衡點大致位置。意指複雜系統具有一定程度的發展的可預測性。
沙堆理論有一個趣味處,社會建構如同沙堆一直從上面投入細沙,一直堆積下連早會發生崩潰。意指任何系統最終一定會面崩潰,沒有為什麼。只是單純的到達「複雜度」的臨界點。法律、制度、國家遲早都會崩潰重組。這種必然性是違反直覺,作為交易者必須保持心智的中立性就在於此。金沙沒有真理,只不過是倖存者偏見。隨機理論不正確但卻是最靠近中立性的論點。
災難發生在回饋效應加乘性,只要中斷(暫時性),就可以重啟系統回歸正常。核電廠的鈾棒押出就中斷回饋,市場暫停交易五秒就中斷程式交易的回饋,也就是說面對指數級問題,只要中斷回饋就能回復正常。所以解決颶風只需要在外圍製造瞬間真空就能瓦解回旋力。

[2018年3月13日 太監與gay]
太監在古代是高官,現在的意思就是下賤的代名詞,剁下面。太監不知為何總是希望有後,跟gay一樣。這種是超出正常人慾望,起因於本質是無法達到,所以會產生極度的不滿感。最後演變出幻想,太監變成收義子滿足那無後的空虛感。gay也一樣,想在法律上以公平的名義搞一下,滿足那可笑的慾望感。問題就在於兩隻公雞就是不會生出蛋,但偏想要有顆蛋。真是有病。小孩怎可是這些人渣的滿足慾望的玩具呢。他們最堅強的論點是,如果同性戀是病,那早就消失了。但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也很穩定的在人類中的延續著。同性戀是人類不喜歡的東西,如同上述的疾病。天才與智障,人類喜歡天才並不喜歡智障,但我們包容智障,因為同情,並不是因為他們優秀。gay類似於智障(對比於天才),存在人類不喜歡的心智殘缺。這個殘缺讓他們對世界少了一個邏輯結構,進入變成一種神經病。最後變成狂戰士。後面就可想而知,人生就是一場悲劇。別再安慰同性戀了,給他們用力的一擊,讓他們清醒才是幫助,甜言蜜語只會讓他們越走越偏,害他們自以為是,一生都處在幻想和在現實生活中的極大反差感、挫折感。

[2018年3月13日 潮流]
大多數的潮流是沒營養的東西,像褲子在膝蓋弄兩個大洞。當下很潮,但十年後會知道很蠢、二十年後看到時下年輕人又在割破自己的牛仔褲自認為很新潮。同樣的黑人神化、女權主義、同性戀正當性,這都是媒體搞出來的潮流。全都不稀奇也不是第一次發生,但黑人還是一樣社會地位低落、女人收入就是比男人低、同性戀本來就不正確,全指向事實與潮流常常是相違,因為潮流大多經不起社會驗證。黑人需要的是提升能力而不是看《黑豹》求自慰,女人目光怎麼只落在薪水,而沒算進小孩養育??同性戀不值一提。新鮮人用時間換經驗,潮流這東西早點免疫吧。大多數流行只是個渣想法,媒體跟商人一樣,總想把沒營養的東西當高檔貨在推銷。生肖、星座、塔羅牌全都不花成本,所以在媒體上是歷久不衰的渣話題。

端粒酶革命



前言:
原本想速刷,沒想到這本超乎預期的充滿新觀點。深入細節探究,充滿著轉折與驚奇。

隨記:
P.14 1938年 赫曼.穆勒(Hermann Muller) 發現端粒是位於染色體末端的結構。
P.15 1999年 端粒縮短不僅與細胞老化相關,細胞老化就是源自於端粒縮短,而使端粒增長可反轉細胞老化。
P.15 2000年 基龍公司利用黃耆皂苷(astragalosides)作為端粒酶活化子(activators)→黃耆這帖中藥,值得研究。
P.21 抽象思維和想像力等能力,是我們創造力的基礎。→這能力並不明顯,尤其在這依智商在評量人的時代。當知識水準越高,智力的效益就會遞減。漸漸智慧優勢超越智力,最後還是壓倒性勝利。學校問題就是只是單純的依智力在評斷人,其實毀人無數的就是學校,也就是現行的教育制度。如果電腦是學生,在學校考試一定拿第一。會背會算不代表具有優異的抽象思維和想像力,這是人類優勢。即使電腦也相形見絀。
P.33 基因表現(表觀遺傳)比基因本身更重要。我們把焦點狹隘地放在基因上,因此受到蒙蔽,看不見整體的重要性。人們身體每一部分的基因都完全相同的。造成不同的細胞型態差異不是基因,而是基因表現的外遺傳模式。在每個已知細胞或組織中,都可以找到一種獨特的基因表現圖譜。(腳趾和鼻子)都具有相同的基因,但基因表現圖譜則不同。六歲的細胞和六十歲的細胞間差異,不是在遺傳,而是在表觀遺傳。因此,追尋「老化基因」只是徒勞。
P.39 老化的端粒理論表示,細胞老化受到端粒的控制,最後造成整個生物體的老化。可稱為細胞老化理論(cell senescence theory of aging))或老化的表觀遺傳理論(epigenetic theory of aging) 更加貼切。
P.41 細胞株經過固定數量的分裂次數後,會一致地老化,最後不再繼續進行任何分裂。→實驗中培養液一定是充足且環境安定,所以細胞分裂是有一定次數是肯定的事實。這就是海弗克極限(Hayflick Limit)的概念,大多數人類細胞約40~60次。
P.41 細胞不是因時間過去而老化,是細胞分裂導致細胞老化。細胞核是細胞老化的關鍵組成部分,控制著所謂的細胞「時鐘」。→所以推翻心跳總次數理論,心跳次數是表徵,不是老化本質。
P.42 每個物種或不同類型細胞的海弗烈克極限並不相同。→老鼠的壽命3年,15次細胞分裂。加拉巴哥象龜的壽命200年,110次細胞分裂。
P.42 老化是發生在細胞內,而不是細胞與細胞之間→意指老化不是營養、自由基、荷爾蒙…等外部因素,而是細胞本身的老化,才是主因。
P.43 改善老化的潛力,存在於一種稱為端粒酶(telomerase)的酶,端粒酶會影響端粒的縮短。
P.44 端粒源自希臘文的telos(端)及meros(片段)。功能為「在多細胞生物的某些細胞保護染色體未端」。
P.45 端粒是我們所染色體未端最後幾千個鹼基對(核苷酸)所組成。因為這些序列並不帶有蛋白質密碼,所以常被認為是垃圾DNA(junk DNA),這使我們誤解了端粒所具有的重要功能。
P.45 細胞使用一種稱為DNA聚合酶的酶來複製DNA,構成染色體。複製開始的時候,這些酶複製的基因會「滯留」在原染色體上,因為它開始複製的基因,使DNA聚合酶不能直接複製「滯留下方」的部分染色體。→就是指端粒未端在複製時會被犧牲一小段,這也就是端粒在分裂為何一定會變短的原因,必要的耗損。
P.46 端粒可能有1萬5千個鹼基對。等到細胞的分裂能力走到盡題,端粒可能就只剩8千個鹼基對。→這邊就到達了有用DNA段,可能因此禁止再分裂的功能會被觸發,因為再分裂就危及DNA完整性,而被強制中止再分裂。即使再分裂也會被身體視為有殘缺的DNA而予以強制回收。
P.46 有些細胞永遠不會變老,包括單細胞生物、生殖細胞,以及大部分的癌細胞。對於這些細胞以及類似的細胞,一定有某種方法讓它們能夠「恢復」,讓這些細胞染色體末端缺少的部分可以複製回來,使端粒重新延長的酶,稱端粒酶。端粒酶可以讓特定種類的細胞端粒重置,恢復原本長度,使這些細胞可以繼續自我修復,無限分裂。
P.49 癌細胞會產生端粒酶,因此可以無限制分裂→實證:1951年取得一婦女的子宮頸癌細胞,這些稱作「海拉(HeLa)的細胞,幾十年來都被使用在許多科學研究中,參考:海拉細胞不死傳奇(The Immortal Life of Henrietta Lacks)
P.50 幹細胞分裂為二時,其中一個仍然是幹細胞,另一個則成為體細胞。然而,由於過程通常不會完美,就算是幹細胞,也會有端粒漸漸受損
P.51 DNA分子是建造其他分子最重要也是唯一的分子模板,可說是我們身體裡的藍圖。DNA分子不斷被檢查、修復,然後又再度被檢查、修復、被檢查,不會放過任何一點損傷,監控和修復DNA的過程複雜,會耗費大量能量,但卻是必要。如果細胞發現損傷,就會修理好問題,否則將停止進行細胞分裂,避免錯誤訊息被子細胞傳遞下去。有時這種安全機制會失效,受損的DNA進入子細胞,這些細胞往往都會變成癌細胞。
P.52 問題在於回收替換率減緩,導致累積損壞越來越多。
P.52 損耗發生無關老化,所有細胞都有。唯有修復修率不彰時,才會產生問題。
P.54 細胞分裂,端立縮短,基因表現改變,細胞修復與再循環減慢,錯誤慢慢累積,最後細胞終於死亡或失去功能。
P.55 端粒「長度」根本與老化無關;端粒長度的「縮短」,才是細胞老化的關鍵→老鼠端粒很長。
P.57 人們的染色體都會保持不錯的對狀態,即使活到120歲。→端粒不會瓦解只是變短,而其含有密碼的DNA段一直都保持完整。
P.66 老化演化的重要關鍵問題。如果一個物種具有較長的生命週期,牠的適應能力比不上生命週期較短的物種。→演化是依物種延續的觀點在運作,而非個體。
P.112 骨質疏鬆症是由於缺乏支架蛋白所引起,健康的骨骼需要支架蛋白以結合鈣和磷等礦物質。→直覺是缺鈣,但問題通常沒那麼單純,畢竟從小就這麼吃,怎麼老了會缺鈣是很不合理。
P.160 在實驗至中,重置端粒長度已被證明可扭轉人類內皮細胞和組織老化相關的變化。→老化真的與認知相差很遠,其存多變數的互相作用與干擾,所以很難用單線的邏輯判斷找出來 。這是個複合問題。
P.167 微膠細胞會老化,並且是造成神經元死亡極為重要的主角。→阿茲海默症問題可能不是當今主流的乙型類澱粉蛋白和tau蛋白缺乏。而是微膠細胞老化,造成供及中斷。所以這題就很好玩,大腦的確是缺乙型類澱粉蛋白和tau蛋白,但問題是送不過去,而非製造不足。

P.178 想要優化健康、減緩老化疾病發生,飲食和運動仍然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P.178 不幸的是,人們比較喜歡刺激性的建議,最好是神奇食物或嶄新的運動方式。事實上沒有一樣食物、運動、營養補充品,或靜坐冥想等方式可以停止老化。→前陣子的奇異果,到最近的磷蝦油。一個比一個超級,一個比一個瞎。還不如到傳統市場把每樣新鮮食材買一輪天天吃。有機好不好?很好但很難買到新鮮且多樣的產品。
P.179 醋可以防止頭皮屑,但醋不能一瓶賣1千元。→找到方法,花費很少
P.190 付錢給農夫,不要付錢給廠商
P.190 買食物,不要買食品。→加工過的食物即為食品。
P.192 你的飲食還是我的飲食?→你不住地中海,地中海飲食不適合你。你的血脈能存活至今是對在地區域的食物作最佳化了。你身體根本對紅酒不熟,裝什麼熟呀。
P.193 不吃蔬菜的人往往葉酸攝取不足→水果不是蔬菜。
P.194 據個人體質和實際狀況,尋找正確的飲食需求。飲食不是宗教、政治、哲學或教條。→穆斯林教條蠻蠢,身體細胞壓根子沒在信阿拉。健康跟宗教扯在一起,找虐。素食主義者可稱為自慰主義,吃菜就不叫殺生,這是那種邏輯?如果你心臟也可以搞週休二日這套,我就信阿拉和改吃素。要健康還是早點放下意識形態。
P.196 沒有證據顯示運動可以延緩老化,但很有可能幫助我們避免老化相關疾病。運動是必要,但必須有理性。→過度只會加劇耗損。
P.197 關節中的軟骨細胞並沒有血液直接供應,必須靠運動才能保持健康。→靠擴散作用。

心得感想:
老化和健康是兩個議題。不健康會讓人早死,但死因不是老死,而是病死。所以飲食上就別執著與老化無關就任性的亂吃加工美食。話說這次過年我也是狂吃外食,結果感冒上身。很久沒感冒了,沒想到這麼不舒服。
看來自然界存在細胞無限複製的能力,只是演化讓這功能被淘汰。直白的意思就是:無限複製(永生)在理論上是可行,而且證據就在每個人身上(生殖細胞)。那一滴精十滴血是合理的論點,我們的機體無法維持永生所需的能量。精子為了達到無限複製功能而耗損的能量就是體細胞十倍的資源。這代表著如果要永生,我們的消化系統無法負擔。需要十倍力的消化系統。如果再參照比例 一次射精量是5cc,一次捐血是500cc。所以合理推估需要的是正常營養量的百倍資源,才足夠支撐的起永生。疑問或許會說小孩長大也只不過是成人兩倍營養量,何來百倍?這個從都更就知道其問題,拆舊建新永遠比新建還困難,因為要檢核DNA、拆解細胞是新製造成本的數倍耗損。所以就自然觀點,新生和延壽,新生成本明顯極具優勢。推論到此就可得到一個結果:我們這一代不可能達到永生,地球不足供養75億另一個百倍資源,即使找到永生方法也供應不起。永生普及只會發生在星際擴張時代。
如果想延續生命,目前只有一個簡單的方法:生小孩。所以還是及早放棄追求永生,這個目前達不到的夢想,這不是我們這一代能達到的科技。這科技根本是集結所有人類的極限智慧結晶才能辦得到,可能比曲速太空飛行還難的事。還是想著如何維持好健康,在活的時候還能維持高品質的身體狀態,才是合理的追求。
新陳代謝率提高只會加速端粒的縮短,在無法解決端粒問題前,靠藥物提高新陳代謝率只是加速老化。目前最佳做法還是維持健康水準。
這本書會打破很多疾病的治療原理,如果正確,藥劑學大部分會需要重寫,也就是目前絕大多數用藥只是修飾性質,嚴格來說只是安慰劑,阿茲海默、青光眼、高血壓、心臟病、消化系統問題、骨質疏鬆、皺紋、癌症、愛滋病…等,全都沒抓到病因,只是瘋狂的治標而已。永遠治不好是其最佳證據。


2018年2月21日 星期三

防彈飲食



前言:
惱人的火星文用語,速讀,免得被荼毒。

隨記:
P.75 抗性澱粉(resistant starch):源自於這種澱粉對「被消化有抗性」。例太白粉。
P.76 酪酸對腸道和大腦的健康都不可或缺→奶油富含酪酸,但我自體實驗並沒有感受到奶油的優異性。自製豬油還完勝作者的草飼奶油(安佳)。
P.84 很多植物油在製作過程中使用了有毒溶劑。要把油從玉米這種原料中榨出來並不容易→我也覺得很神奇,黃豆居然榨的出油,我自己作豆漿時從未擠出油來。要瓦解結構並不容易呀。
P.86 我注意到吃了麩質的隔日沒事,但兩三天後,我會變得脾氣暴躁、頭腦遲鈍。原因可能是體內發炎的影響要花點時間才會到達大腦
P.87 許多動物會將玉米的毒素濃縮儲存在脂肪裡→美牛大多為穀物飼養
P.88 奶油比原料的牛奶要來得更健康,因為奶油中已經去除大量有害乳蛋白
P.90 超過40%的傳統起司中都找得到黴菌毒素。起司中的酪蛋白也會濃縮牛隻吃下肚的黴菌毒素。低溫殺菌的程序,造成酪蛋白變性,不易消化。
P.94 長期的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會對睡眠有不良影響。因為大腦需要一些葡萄糖,才能在睡眠期間有效運作。
P.99 使用金屬濾器沖泡咖啡,像法式壓濾機、義式咖啡機,可以在沖泡時保留咖啡白醇(kahweol)和咖啡醇(cafestol)的咖啡油脂。
P.111 把碳水化合物放在晚上吃。身體會用澱粉和糖製造血清素,這是幫你放鬆和促進睡眠的神經傳導物質。吃下碳水化合物所產生的額外血糖,也能讓大腦在睡眠期間有燃料能正常運作。同時也讓你的身體能製造適量酮類,並提供形成淚液和黏液的原料。眼淚及黏液是由碳水化合物製造而成。→早餐最好不要碰碳水化合物,我做過實驗。吃一份煙燻鮭魚生菜沙拉配黑咖啡,我身心狀態極佳,適合工作。但再來一份黑巧克力蛋糕後…,那早上就報銷了。精力不知為何,不到半小時就瓦解掉。
P.120 你越健康,需要的睡眠就越少。→睡眠時間的長短不是固定,健康程度占一定份量。
P.124 磷蝦油讓我睡得最好→或許該嘗試這東西看看
P.137 人體形成的正電荷會在我們接觸大地時被消除,而地球本身帶有負電荷的電子,可以平衡我們沒接觸地面所累積的正電荷,沒有接觸到是因為我們幾乎總是與地表絕緣。→搭飛機那感覺特別強烈,易感到疲倦、引起發炎。
P.157 「更貴的營養素放很少量」,這是大部分綜合維他命製造商的慣常作法。另一個問題就是內含的營養素品質通常很低。→廉價的綜合維他命,雜質多、填充劑多、不需要的營養素多,你身體真正欠缺的微量營養素少的可憐且品質欠佳。
P.229 花生最常帶有黃麴毒素的作物之一,而且花生裡的凝集素無法用加熱去除。→看來想吃花生時,只能買帶殼的。
P.233 幾乎全世界的玉米都受到污染,因為玉米會和一種已知會形成毒素的黴菌「鐮菌屬」(fusarium)一起生長。→只能選有機的來食用。
P.240 冷凍藍苺很少有不發霉的。食品公司會把新鮮的藍苺立刻賣掉,再把過熟且發霉的藍莓冷凍起來。→只能選有機。話說我常吃costco的冷凍藍莓,感覺發霉的比冷藏的少很多呀。作者幻想!?
P.241 蘋果最大的問題是農藥殘留:美國環境工作小組在2014年列出12個污染最嚴重的蔬果之中,蘋果排名第一。→看來把蘋果改成檸檬汁好了。
P.242 奇異果的營養很豐富,但組織胺和果糖的含量都比很多水果要高。
P.247 果乾因乾燥過程會產生更多的黴菌毒素→不要吃葡萄乾
P.256 黑胡椒通常含有的黴菌毒素特別高
P.279 食物微波後都會完全變性


心得感想:
本書最引我注意的觀點是黴菌污染問題,各種堅果類食物很容易受到感染。而我發現身體不適常發生在食用堅果類食物,咖啡、可可粉、花生等。假如每次吃都不舒服就是過敏,但問題就不是每次吃都有事,而是很隨機,尤其是放越久的中獎機率越高。所以食物本身沒問題,但看不見的微生物卻是問題所在。因為常喝咖啡,所以對咖啡豆觀察比較深刻。從咖啡豆的氣味就能知道有無發霉,只要有霉味的咖啡豆,一喝就感到很不舒服。冷藏也無法放到保存期限,最多比放在室溫延長一倍。一開封後冷藏大概只能保存一個月,就會開始出現霉味了。星巴克也不推薦,光想到豆子坐船就超過七天。早就走味了。所以真的要認真追求健康,很容易搞毛人滴。
作者對黃豆極為反感,這點讓我感到不解。因為豆腐、豆漿我常吃也沒事。我覺得是血統問題。亞洲人對黃豆似乎具有消化的能力,但對酒大多不怎麼行。只能說作者是以自己的身體為主寫這本書,而且他的目的是減肥,但我不需要減肥呀。

[2018年2月23日 健康快篩]
當上了年紀,身體的問題一直冒出來。其實大腦已記不住那麼多事了。多到連筆記都能寫成書了。最近發現圖表化後,在找問題時能即時有效。

嗯,我這機體真是難操作呀…

2018年2月7日 星期三

下一波全球金融危機


前言:
連我都不知在筆記什麼…,太多論點是一連串推導而成,我這樣斷章取義後變得不知所云了。

隨記:
P.15 如果一個無關緊要的事就能刺激政治緊張達到準點,那無可避免會發生的較大事件勢必導致戰爭爆發。
P.17 科學牽涉知識和方法;健全的方法是獲得知識的方式;這種方法是透過歸納而達成,基本上是直覺的方法,或者透過演繹,即從資料做推論。歸納或演繹的方法都可用來形成假設假說就是一個嚴格的揣測。假說藉由實驗和觀察的測試,從中取得資料。假說可以用資料來證實,這時假說變得更廣為接受;或者假說被資料推翻,這時假說就被排斥,並由新假說取代。當假說經過反覆測試和觀察後,它可以變成理論,也就是條件式的真理。
P.19 凱因斯以實用主義者著稱→今日凱因斯信徒只會背教條,而不是凱因斯的解析問題的本質,從中找到對策。
P.21 信仰系統令人很安尉,它們在不確定的世界提供確定。對人類來說,確定即使是假的也有其價值。虛假可能帶來長遠的影響,而安慰只幫助你度過一天
P.25 在金融工具箱中,三種最重要的新工具是:行為心理學、複雜理論及因果推論(causal inference)。
P.23 市場上的人類行為是非理性且無效率
P.26 主流風險模式的失敗是因為複雜系統以完全不同於均衡體系的方式進行。→主流風控是依波動率,而複雜系統是幾何式發展。目前現行的訂價模式採用的是均衡概念、零和、期望值均衡。而實務操作就發現訂價理論只是理想,無法依此賺到錢。即使你當sell side也是一樣,光交易成本就讓你失血嚴重。當莊家當然是開睹場的人才會賺,因為成本近乎零。
P.27 貝氏機率假定某些事有路徑依賴(path dependent)性。這表示一些未來事件並不像隨機丟銅板那樣獨立,它們受到之前情況的影響
P.28 亞當斯密、李嘉圖、穆勤和邊沁等古典派經濟學家吸引人,部分原因是他們都沒有博士學位,他們是深入思考國家和社會經濟法則的律師、作家和哲學家。他們缺少現代的電腦工具,但對人性卻充滿深刻洞見。→專業學識越高深,思維越僵固。訓練有素的代價。
P.33 當每個人都想拿回自己的錢時,政策制訂者有兩種對策:印鈔和凍結。2008年是使用印鈔,而更大災難的下次呢?1929年事件再現。
P.43 賽普勤斯的模式被稱為「內部紓困」(bail-in)把存款充公,以償銀行虧損。這種事情在當今發生,未來可能再發生機率會大幅提升。而接著2009年希腦也發生類似事件。那美國不會可能發生(錢從銀行消失了)?
P.47 儲蓄者必須被強迫進入一個數位系統,才能開始實施負利率。→把錢領出來就享有負利率下的好處。但政府可能在你領出前就先補一刀,因為錢在數位中計價,只要動個參數你的錢就可以在法律上消失。所以黃金似乎是保值的不二選項,但保管黃金不是小老百姓能擔的起的事,建置成本可能就比黃金還有貴。而且現在黃金已採實名制,到時一道行政命令私藏黃金得坐牢就瞎忙一場。所以買黃金似乎只能在黑市中購買無名黃金,但風險又太高。沒幾個人分辨的出真假黃金。為了保護資產價值真的一點也不容易。
P.60 1933年4月5日,第6102號行政命令要求,美國公民持有的所有黃金必須交給美國財政部,違反命令者將受監禁懲罰。直到1974年12月31日福特總統發布11825號行政命令撒銷為止。→小心實名制買黃金,只是幫國家保管黃金而已。這陷阱倒是可以反利用,時間差。戰爭不馬上爆發,而是逐漸升溫。而歷史來看黃金會在第一時間取代貨幣,而政府過陣子才會發現(其實是為了保護菁英藏黃金)。所以在管制之前要運用黃金做交易,買房地產。此時房價會大崩,一來一往絕對暴利。災難不管會不會成真,房價就重跌。從賽局論倒推,你因這場災難死了,也無損失。但如果沒發生戰爭,你就平白得到地契。這是暴利。
P.63 只要通貨膨脹和利率差一個百分點,債務的實質價值20年下來就減少30%
P.65 貨幣幻覺(money illusion):印鈔(貨觷寬鬆)解決金融危機,1982年拉丁美洲債務危機,1994年墨西哥披索危機、1988年亞洲-俄羅斯金融危機、2007年~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不同以往(一、二次世界大戰)的是,這些危機都未牽涉廣泛的銀行違約或關閉。沒有金本位後,現在貨幣變得很有彈性。
P.70 (央行)已準備要攫取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銀行、凍結貨幣市場基金、關閉交易所、美制現金和下令基金經理人暫停客戶贖回。→QE神器用的很順是歷史經驗,那下一道防線-金融管制也會用的如魚得水。央行早就有一套計畫。如同屠宰場一樣的標準作業流程,進去後是逃不掉。除非早知道,在事前作防備,而菁英們都已做好準備把傷害控制在最小程度,讓全民平均分擔。
P.73 美國人對政府、銀行和媒體的信任度跌到歷史最低點→美國也可能發生民變,而非配合政策。M型化世界,就是沒有中堅份子,只剩1%與99%的對立。中產階級的天敵是菁英,但可以平穩底層貧民的暴動。而菁英的天敵是貧民,因為數量差距太大且不講理。現在菁英為了利益把中產階級消滅了,最終只有自食惡果,直接與爛命一條的貧民對接。
P.81 (菁英)目標:世界貨幣、世界稅和世界秩序。→這圈內意識形態的歧異會被擺在一旁。而且認為自己所做的努力是為人類好,順便讓口袋更飽滿。但本質其實是追求暴利順便賺取功名。偽善充斥的菁英世界圈。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明瞭,如果財富不是前1%是進不了菁英聚會,身價是門票而且必要。
P.82 世界貨幣是黃金。菁英的目標是儲藏黃金,並以特別提款權取代之,做為世界貿易和金融貨幣。→黃金交易暗藏很多阻礙就已證明央行多麼懼怕其對貨幣管控力的威脅。如果黃金沒用處,各國就不會儲藏黃金。
P.82 土地是自古以來另一種形式的財富,不過土地不是貨幣,因為不像黃金,它無法輕易交易,且沒有一致的等級
P.95 美國擁有8千公噸黃金,歐元區有超過1萬公噸,而IMF有近3千公噸,中國至少4千公噸。
P.97 在高稅負的已開發 國家和低稅負天堂國家的分權體系下,全球性的大企業可以輕易找到避稅的方法。標準的技巧包括專利和軟體等智慧財產到避稅天堂。一旦轉移到那裡,智慧財產所賺的權利金就可不必在新登記國繳稅。
P.106 秩序的相反就是混亂。秩序很少包含自由或正義。秩序主要是為了終結脫序,以及減少暴力,這是秩序達成正當性的方法。→法律的目的是維護秩序,而非正義。
P.110 競爭已愈來愈在數位領域進行→網戰只會越來越頻繁。
P.111 最具威脅性的是在股票交易作業系統深處植入的睡人攻擊病毒(sleeper attack viruses)→2011年那斯達克作業系統內發現,代表還有許多未發現的病毒還存在各大交易系統中。
P.112 氣候變遷是一個絕佳平台,用以執行世界貨幣和世界稅制的隱藏目標。→文明把詭計推升到極度深層。愛、慈善、正義、道德…等,現在連秩序、環保、潔淨的意識型態都融入了。唯獨不見對前1%的財富課資產累進稅。
P.115 你絕不希望浪費一個嚴重的危機→唯有此時當權者可使用急命令權,而不需經過國會認可。你認為美國小羅斯福是救星、好人?那可能沒看清楚動機了。危機才能取得平常拿不到的絕對權力。
P.116 虛擬財富可以追蹤、課稅;並可根據全球菁英定義的遵循規定而切斷。→那各國放任比特幣成長,是一種極度深層的放長線釣大魚。區塊鍊本身就是最完整的追蹤系統,而此資訊是公開。
P.120 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是美國17個專門進行最先進研究與發展的國家實驗試之一。→曼哈頓計畫現場之一。
P.122 在賽局理論中,參與者根據其他參與者的預期反應採取行動,而其他參與者反過來也根據初始行為者的預期反應採取行動。如此遞迴直到達成行為的平衡。→如果知道對手的所有牌組,就可用倒推法、刪去法,算出最佳化對策。
P.124 現代複雜理論始於1960年麻省理工學院羅倫茲(Edward Lorenz)的研究,羅倫茲嘗試建立大氣流動的模型時,發現初始情況的微小變動會導致流動大幅度的不同。
P.124 兩個差異細微的形態最後可能演化變成兩個極為不同的形態。要想對遙遠未來的形態做可接受的預測,將不可能辦到。只要目前精確度不為100%,未來推論會放大那不精確之處,最後成為不可測。人體、地球、宇宙皆在混純理論下運作。
P.124 特定的市場恐慌無法及早預測,並不表示無法預見恐慌的規模和頻率。→在股市多待一天就是增加風險系數一個單位。明天常常發生超出預期。
P.125 複雜性和混純理論是更廣泛的非線性數學和臨界狀態(critical state)系統分析的兩個分支。
P.125 以數學方式描述水流的紊動,是迄今已知最困難的動力系統問題
P.127 核子武器是在超級電腦裡引爆的→先進國家沒核子試爆是因為早有技術從實體轉成虛擬運算。→北韓真的落後非常多
P.127 貝氏定理對於資料稀少或問題模糊,無法經得起牽涉迴歸與共變異數(covariance),需要大數據的主流統計方法檢驗的問題,最為有用。
P.127 貝氏定理允許從擬訂一個(或幾個)假說開始,然後一面進行、一面填空。貝氏定理正式名稱為逆機率(inverse probability),因為它用新資料逆向運作,以更新既存的結論。
P.127 貝氏定理以簡化的現代數學形式表示為:
   P(A|B)=P(B|A)P(A) / P(B)
   P(A)是觀察事件A機率,不考慮B
   P(B)是觀察事件B機率,不考慮A
   P(A|B)是事件B為真時觀察A條條機率
   P(B|A)是事件A為真時觀察B條條機率
P.128 貝氏定理的精義是,一個連鎖的事件有其記憶。一個新事件並不會像擲骰子那樣與前面的事件沒有關係;它是以前面的事件為條件
P.128 華爾街和央行的模式仰賴不連結的事件。每次丟銅板或擲骰子都有獨立的機率,與之前丟擲無關,這是丟銅板運作的方式,但不是真實世界運作的方式。→真實世界像水波,不一定會馬上,但遲早會引起反應。
P.132 二元結果→人腦的捷思方式,但太多事都存在非黑即白的結果和謀略。正義與邪惡是標準的非黑即白,但自私卻是選項之外的答案,而常被人所忽略。最近F1賽車協會,取消賽車女郎。理由是平權主義,看似有理,事實是大部分女人沒有姿體優勢,所以多數決否決美女的優勢。這世界太虛偽了。從另一個觀點來看,今日世界其實是女人制定、男人實現的結構。問錢重不重要,女人會說愛才是。而現實世界運作卻是嫁入豪門才是女人的願望。男人賺錢只是為了取稅心上人罷了。順帶一切附加價值(名利)。所以麵包與愛情是順序不是選擇。
P.135 貝氏技術本身不是科學,而是一種應用數學工具,有強力的預測效用。
P.143 隨機漫步模式和群眾-反群眾模式應該會產生完全不同的1與0模式。因為隨機漫步沒有記憶,而群眾有記憶。→市場呈現出隨機漫步,而深層的是複雜的反饋。跟地震一樣,發生是隨機,而本質是深層的融岩流,在複雜的反饋的結果。
P.147 市場傾向回升→不然就消失,例台北市總有基本買盤價,除非台北市變成湖。大概是這種概念。而股市也是一樣。
P.153 下一場災難的規模比前兩次以級數性擴張,下一次世界將無法恢復原狀→1998年LTCM、2008年金融海嘯、2018年??
P.180 加倍衍生性金融商品總名目價值,風險不是加倍,而是十倍或百倍資本市場複雜性的基礎法則是:衍生性金融商品風險隨著總名目價值規模尺度的函數而呈現級數性的增加
P.189 交換合約可憑空創造,加入風險的總名目值,並擴大系統的規模和複雜性→其實就是槓桿加大,而加大槓桿就是加大風險,不可能用槓桿消風險。
P.196 現金,我們團隊發展的能力,允許情報圈根據恐怖分子外圍的內線交易來預測恐怖攻擊。
P.209 將投資組合的風險因素加總起來,找出互相抵銷的風險。剩下的才為「淨」風險,然後在歷史模式下考量。該模鋨預測有99%的機率投資機構不可能虧損超過特定數量的錢。不過潛伏在這種模式後面的是巨大錯誤概念:以為風險是隨機分布,且每個事件在順序上與下個事件無關…這個系統被以鐘形曲線呈現,顯示出我們近來看到的事件類別在統計上機率如此小,以至於不可能發生。→熵是隨機,但最終會形成漩渦,而生成時幾乎是瞬間發展進入狂暴狀態。熵會引起骰牌效應、漣漪共振。LTCM就被自己的賣壓再反壓到自己身上,結果連鎖反應形成崩盤。
P.224 一個經濟體幾乎像一座核子反應爐,而非溫度控制器,反應爈也可調整上下,但這個程序既非線性也不可逆。當一個超級臨界狀態達到後,反應爐核心會熔毀。不管如何調整也無法逆轉熔毀。→現行景氣認知如溫控室,可自由調控。這是錯覺罷了。
P.237 美元短缺:聯準會在2008年~2015年間創造了3兆3千億美元的新貨幣。同時市場創造60兆美元的新債務和數百兆美元的新衛生性金融商品→當發生違約就是50倍槓桿的連動違約,再引爆其它合約提早解約,連鎖反應。美元發生擠兌,金融槓桿虧損金額遠遠大過美金總量。
P.241 整個世界是個壞帳等著爆發成全面美元流動性危機的地雷,問題只是哪一個地雷先爆開罷了。
P.241 從2009年到2015年有超過5兆4千億美元的能源相關債務產生,大多數是在裂解業。這些債務能否延續是以油價每桶70美元以上為前提。→呃不是說每桶30元就有利潤?誰說的才是正確呀?參《能源大騙局》提到開採技術成熟費用大降。
P.241 新興市場美元計算的公司債,瑞士國際清算銀行估計超過9兆美元。
P.242 從2009年到2016年,超過10兆美元的中國投資被浪費在大而無當的基礎設施、鬼城和貪瀆上。
P.254 總均衡的根本假設是理性行為→但現實並不理性,尤其大難當頭各自飛。
P.254 經濟系統不是均衡的,它們是複雜、動態,並且可能處於臨界混純和崩潰的狀態。
P.259 浮動匯率讓貨幣交易商和投資客獲利,但對商務和阻止資金流動增添成本。
P.259 自由貿易理論另一個缺陷是生產因素的流動性。美國有較具效率的資本,中國具勞動力,結果美國資金流動到中國,而中國勞力無法流動到美國,結果中國得到流動性優勢,拿到便宜的資金和本土勞動力。這就是全球化、效率市場存在許多盲點,避稅天堂可是全球化的產物。
P.260 比較優勢理論最大的缺陷是,除非每個國家照遊戲規則來,否則它將失靈。
P.273 印鈔可能無法製造價格通膨,而是資產通膨,形成新泡沫,並爆破和摧毀兩個世代。
P.282 熊彼得了不起的直覺是,企業並非彼此競爭,而是與未來競爭;摧毀獨占的是未來無法預見的企業,而非現今的競爭或反托拉斯執行。讓壟斷事業無法高枕無憂的不是競爭,而是未來。
P.287 民主不是一種實現人的意志意識形態,而是菁英競逐領導角色的程序。一旦選舉結束,選民即被忽視,而勝選的菁英則執行早已想好的計畫。
P.289 社會主義已相當程度取代了資本主義。→救濟金、健何、低收入津貼、老人年金…。
P.308 法西斯政權可能各不相同,有些像希特勒和史達林的政權殺人無數;有些像墨索里尼和佛朗哥是獨裁政權;有些在民主架構下運作,例如威爾遜和小羅斯福的政權。他們的共通點是:國家是人類活動的唯一仲裁者,而且為達目的可不擇手段。總統可以自由地做任何他能做的事,在法律和良心兩方面上都是如此。他的能力就是限制。
P.312 一旦資本凍結,資本主義本身就已結束。一個薪資與價格管制、生產目標、共有壟斷、保證所得和政府工作構成的計畫經濟,將成為資本主義自然的繼承者。
P.313 社會主義像上了糖衣、做善事的特洛伊木馬,讓法西斯主義可以騎著邁向權力。
P.316 大企業是一個共有壟斷體,對新創企業設置障礙,並靠政府補貼獲利。當像Uber這樣的新創業者冒出頭,展現熊彼得的創造性破壞時,政府幾乎立即就設置新規範。私人財產有其空間,但僅限於政府允許的範圍,而且絕不允許阻礙國家的權力。→你不是我們的人。
P.317 法西斯主義者因行動而茁壯,從不浪費任何危機。推進法西斯主義者進程的最佳關鍵點是戰爭和金融恐慌。911-愛國者法案(Patriot Act),2008年金融危機-陶德-法蘭克法案。
P.317 下一次金融危機將涵蓋多種全球規模的資產類別,將出現自1970年以來未曾見過的通貨膨脹、1930年代以來未曾見過的破產潮,以及自1914年來沒見過的交易所關閉;國家力量將應號召來壓制恐慌,資本主義的信譽將永久破產。
P.320 處於臨界狀態的複雜系統是脆弱的架構,有無數由無法測量的小原因觸發的失敗。這個動力導致系統必然失敗的原因。實驗顯示,複雜系統以比例增長,最糟的事件大小則呈現指數性的擴大。大規模的不利事件頻率也增加。我們就是無法預知事件發生的確切時間
P.321 流動性就是斷層線→當資金調度出問題時,不是你多有錢,而是被時間差攻擊,救不回來的坑,然後大家的坑堆疊乘積,整個金融死檔。國安基金萬點救援本身是拿國力去賭這些政客的未來罷了。反正全民買單,贏了算我(政客)的,輸了算你(全民)的。真不是蓋的。
P.329 複雜理論教導我們,重要的不是崩潰的近因,而是密度、交互作用和系統規模使崩潰變得無可避免
P.329 最大的危險來自複雜理論家所稱的連結複雜性(linked complexity)。這發生在當一個臨界狀態體系統潰,且此崩潰波及另一個系統,導致它進入臨界狀態並且也崩潰
P.330 (福島地震)引起的連鎖崩潰。從結構板塊、海國、反應爈核心,到股市、匯市,這些臨界狀態系統引發鏈鎖反應,在鏈子的每個環結造成接近歷來最大紀錄的災難。有趣的是,其中兩個系統-結構板塊和海嘯-屬於大自然,而其他三者-反應爐核心、股市、匯市-則屬人為。這顯示了自然和人造的複雜系統,在各代理(agents)處於臨界狀態時,會如何緊密地交互作用。
P.331 不連貫:貨幣世界無基準→常常發生貨幣跳空,例英脫歐,英鎊在兩小時內從1.5美元暴跌至1.3美元。
P.333 (全球菁英計畫)藉通貨膨脹摧毀債務(2018~2025)。→本書在推導書背的四個關聯,前三者是已發生事件,目前正要面對第四個問題。問題一直都沒解決,一直都用錯誤的暴力破解法解決問題,結果問題只會變的更大,一次比一次更嚴重。導致最後已超出總國力數十倍的反饋力,如果政府出面擋就是貨幣崩潰,所以只能用最下賤的方式,凍結所有交易,包括銀行帳戶。

P.338 10%的黃金配置→或許會覺得不在股市就沒問題了吧,但這是連鎖反應,一定會讓貨幣極端的的貶值到達新均衡點。舊台幣換新台幣是4萬元換1元,所以貨幣貶值是很常發生,並不是不稀有事件。也不是百年前的事,而是1948年發生。
P.340 土地、藝術品和黃金→各具抗通膨優勢。
P.345 投資人尤其應該研讀歷史。→歷史一再重演,新把戲其實並不多。
P.354 文明不是線性,而是週期性→文明進入極高度後會混亂瓦解,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宋朝的繁華亡於蒙古鐵蹄,但文明沒有消滅而是轉入下一個週期。如果看得懂,就知道我們現今的文明是可被摧毀然後再重新來過,知識與智慧會保留下來在新時代進行跳躍發展。歸零後馬上跳回100,接著很快超越直升1000。日本戰後就是這樣的模式。
P.354 文明的複雜性是它自身崩潰的原因。在一個階層化的社會,菁英要求更多輸入以維持他們的特權地位。
P.355 所有因素都是原因,因為它們緊密連結成一個網絡。→所以不管那個地方出問題,都可能產生連鎖反應的瓦解。所以崩盤時不用找問題,因為已到達臨界點。不然第一次世界大戰區區一個奧匈帝國皇儲費迪南被殺而發動?而是全部都到達極限了,費迪南被殺只是最後一片雪,所引起的雪崩。巴菲特現在被自己的雪球給壓的無法動彈,帝業無法守成,因為大到沒有對手可承接,最後被自己的體重給壓跨。


心得感想:
我常常思索是否該放手一博,但這似乎不是很好的想法。因為我必須放手一博十次才能成功達到超出目標的報酬,但只要十次中有一次失足就會破產。明顯不是好策略。也就是先天就落後富二代非常多,妄想靠我這一代完成別人累世家業,是不理性的期望,而且也沒必要。錢到達一定數字後一生就夠花用,而這個數字是一人所能辦得到的事。又不是創帝業,何必追求第一名!渴望超群出眾是資產總額的競賽,而追求安穩的投報酬才是長存之道。而投報率的前題是總資產不能太少,太少複利是無效果的。1萬本金和1千萬本金兩者滾出的效果天壤之別。前者連生活費都支付不起,後者扣除生活開支,還可以有餘錢(抵消實質通膨率),再加碼形成錢滾錢。定存不叫投資,最多叫減傷(微幅抵消實質負利率)。
黃金(參p.229)現在已被指數所取代,每盎斯約1千4百美元,而這暗藏著實體黃金供給不足的問題,不然紐約黃金結算必須執行實物黃金交割,而現行只能用美金交割。如果採實物交割將讓黃金不足的問題給掀開蓋子,而發生擠兌。
美元貶值的原因可能是菁英們發現救不了,竭力把美元交換成實體資產。
這次筆記剛好遇上超級大波動,一邊盯盤一邊讀這本書,心裡真是七上八下,簡直到了神經錯亂。看著指數狂跳,再切回來看書中的大崩壞的發展。我只能說我不確定我在書中還是在現實。或許過陣子等一切平靜沉澱後再思索書中的資訊,現在我得專注操作才行。一個閃失都可能是畢業日。

[2018年2月9日 腥風血雨的交戰]
過程就不說了,市場的對手真的很難纏。尤其到了第三天新手全死光後,剩下的對手都有一定水準,佔不到便宜。但總之這週過完了,今天收盤午覺也睡不著。就跑去看電影《Molly's Game》,完全沒放鬆到,因主題跟賭博有關。常常會讓我出神跑去聯想交易的事。而此時放映廳常暴出笑聲(因為在說笑點)。當出了電影院時,看著人們攘往熙來。這讓我想到另一個問題,如果世界正逢金融風暴的話,怎麼人們還這麼悠閒呢?下一次的金融風暴如果發生,是會進行金融管制。這事很有意思,只有未知事件會對人類造成極端毀滅。但眾所皆知的事,就不會成真。人類只要知道問題就會找到對策。那股市並沒馬上發生連鎖反應,造成流動性死結。也就不會馬上反應這問題,至少不一次反應。市場走法可能不如書中說的暴烈,直接掉到谷底。如果要向下可能是緩步向下。畢竟多方一定還有銀彈沒打光,手上還有牌可打,且政府勢必會有所抵抗。也就是說很可能發生拉鋸戰,至少數週。走出戶外看看人們的行為舉止,或許才能看到第一手情報,他們還有心情享樂,並非天要塌下來的樣子呀。

[2018年2月11日 系統面對的是情緒還未知?]
在操作上是依紀律操作,什麼是紀律呢?就是照你定的策略在執行,不得有個人意見。所以情緒上的各種反應你都要釐清出來,到底下一筆的進出是為什麼。尤其是渴望平倉的衝動感極為強烈。區分點在於目前的系統面對的是情緒還是未知,如果是情緒你必須強制要求自己遵從紀律。直到風控系統要求你認賠為止,風控背後意含就是資金管理。那如果遇到的是未知?紀律已失效,因為你沒思索過這個未知如何處置。此時就是智慧(知識與經驗)接手了,在當下直接設定新規則當臨時運作方式。而此時就是系統進化最佳時機,而且讓人感到振奮。因為發現系統中的未知。這次千點大亂鬥,我發現最新研發的Q系統完全無法處理,直接認賠且中止該策略。而舊系統中也因此發現了許多未知,而進行修正。尤其是獲利條件的修改與總倉管制計算概念。也就是邊操作邊修改,我倒蠻樂在其中。雖然因此損失不少獲利,但這在未來操作上的獲利是微不足道的金額。只要沒被災難打敗,且本金還在。我就會變得更難纏的對手,只要新手繼續進入市場,我就可以向他們收取學費。

[2018年2月12日原來我死於2月6日]
昨天看網路文章提到2月6日08:55的瞬殺事件,雙暴(call pull)。不管任何點位(8800~11200),不管倉位(call/pull),幾乎是千點招待。看完新聞回頭去研究「風險指標」的計算方式,查到:
風險指標=(權益數+選擇權買方市值-選擇權賣方市值) / (原始保證金+選擇權買方市值-選擇權賣方市值)
然後再套入我當時手上的倉位,結果跳出來是負值。早低於100%且低於25%。暗!!原來我真的已死過一次,現在才知道。為何當時沒被清倉?這真的只能說運氣好,早上問了營業員這問題。她回說,低於25%採人工砍倉。而其他期貨商大多採程式砍單。所以我才活著!!當時早上我也有考慮到pull權利金會大增,也匯足了保證金因應。但我沒算到call暴倉的問題。因為大跌關sell call什麼事,完全沒想到。所以我的入金只算好單邊並沒算雙邊。關於選擇權我還是玩小一點才行,因為太多未知領域是我沒踩過。這次靠運氣,下次就不會那麼好運了。

[2018年2月13日 追根究抵]
在2/6我真的是好運嗎?因為這太不合理了,券商系統如果觸發帳戶斷頭指令。執行應該是遲早的事,而不會因為馬上的市場回穩就中止(我不認為執行人員能做自我判斷,畢竟那是工作,不依規定<25%強制斷頭,這在公司是屬重大違紀是會丟飯碗的事)。所以這事一直在我心中打轉,接著我把倉位全展開。一筆一筆的去追查。發現應該是我用錯價格在計算了,當天是跳空開10643點。雖然跳了2百多點,但我的重倉區是佈在10900附近,而在那附近的價位call並沒有異常嚴重,除非超出價平區500點之外的價外區才會出現爆衝到破千元的價位,例如c11100(800元)、p8800(1090元)。也就是真正雙爆(call,pull)是發生在價外500點之外的點位,約在11100和10100。所以我大部分倉位只受到pull倉位的千點壓力。所以我並沒有在2/6陣亡,但非常靠近斷頭線(25%)就是了,下次一定不會玩弄貼著風險指數低空飛越。寧可多放一倍也別讓自己陷入這種危機。我一直不肯放大量資金到期貨帳戶是曾經被自己肥手指給害過,但從這次經驗來看又該再細分。機不是天天有,所以這幾天多放一倍資金是可接受的風險(肥手指)
接著另一個問題比較有趣:有人在2/6 8:45帳戶上還有500萬,但到了8:55分帳戶 -4700萬。以1口賠1000點來看,要賠到5000萬需要1000口才辦得到。1口保證金是2萬5千元。1000口需要2500萬保證金,那500萬的權益總值怎麼可能擁有1000口put??或許他用了span可能減半,但保證金還是要1250萬才能做到千口選擇權。所以覺得網路流傳的截圖很可疑。合理推論這是誘導人群注意力,讓人覺得自己賠的微不足道。其實是整個算計的一環。

但1千倍的賠率在選擇權的可能性是無庸置疑,而且輕鬆達標(下圖為3千3百倍)

[2018年2月22日 實力與運氣]
我一直覺得實力與運氣之間充滿很有趣的關係。實力需要努力,運氣不用。運氣具有決定性,而實力是唯一能掌控的部分。這非對稱性很令人玩味,明明運氣只占1%,但卻能改變一切。如果要再細分的話就是。實力如學測檢定,只是個入場許可證。進場後大家的能力都很相差,差距不遠。此時決定勝敗的因子就只有運氣。所以別懷疑逐鹿中原,戰到最後幾位領導者的能力。是不相差不大,如果相差太大只是因最後贏家在惡意中傷,讓自己成為正統說詞罷了。所以推論在股市,失敗者(能賠大錢的人)其實是運氣太差,不是實力問題。再推論,自認有實力堅強,所以能悠遊股海?極可能是錯覺。遲早會死在運氣這刀下。如果有幸因運氣賺到一生花不盡的錢,退出股市是上策。

[2018年2月24日 風險指標為負?]
今天花點時間來研究一下風險指標發現奇怪的現象。當選擇權賣方
原始保證金=22000元(約440點)
權益總值 = (權益數+選擇權買方市值–選擇權賣方市值 + 依加收保證金指標所加收之保證金)
風險指標  權益總值  /(原始保證金+選擇權買方市值–選擇權賣方市值 + 依加收保證金指標所加收之保證金)
只玩選擇權賣方的話 風險指標可簡化= (權益數-選擇權賣方市值 ) /(原始保證金-選擇權賣方市值)
有趣的事發生了,當天11100的call跳到800元,直接吃掉原始保證金的440點,那公式就成負數。假設當時有益權數有10萬,約2000點
風險指標=      (2000-800 )   /    (440-800) =   -333%

很奇怪的事發生了,帳戶上錢明明還夠,但被斷頭??所以我當時的疑問是合理,因為原始保證金直接被打爆,導致風險指標不管帳上錢再多都是負數。真讓人困惑的計算公式。
換個想法吧,安全的資金水位=原始保證金+最大市值、最低資金水位 =(原始保證金*0.25)+最大市值。如果以原始保證金440點=22000元、最大市值1090點=54500元。
那一口選擇權 的安全資金= 76500元/口,最低=60000元/口。也就是說操作100口,在2/6 開盤前放足600萬是低標,尤其是作價外sellside,最不可思議的還是順勢cell倉,因為進貨價可能只有20點加上原始保證金440點,根本檔不住市值1090點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