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9日 星期三

吃的美德



前言:
本書是在重慶南路的三民書局發現,分類在哲學。別低估實體店面的用處,尤其是三民書局這種超大藏書量的書店,要找黃金屋,大型書店值得一遊。

隨記:
P.6 現代學院的各種制度正逐漸扭轉哲學的本質,由各階段的思想霸權決定哪些研究是好的、壞的,而擁有決定權的,又往往無法真正體會哲思的樂趣,於是整個學界的發展方向便朝向枯燥瑣碎的問題鑽研,深入地底的黑暗世界,已經沒有多少人再被那個世界所吸引。讓人誤以為這就是哲學的原貌。→哲學其實是,因為這問題很有趣,值得深思想想,看看解開後是什麼。
P.8 只要報導指出某類食物對某種健康有害,大家就幾乎不再碰它;相反的,只要報導指出某類食物對某種健康有利,大家就一窩蜂拚命攝取。這都是錯誤的飲食方式。因為大多數的食物都可能在某些方面有害,但在其他方面是不可或缺的。大量攝取或完全不碰,都會導致健康的不良後果。→最近測試蜜蜂,糖類中的極品。結果是拉肚子。心得就是蜜蜂也不怎麼樣呀,報導說蜜蜂有益,但我覺得只是葡萄糖+農藥...。下次我寧可吃砂糖,也不偏好蜂蜜。
P.39 品質第一,在地第二。→之前風迷的在地食材,在這篇提到許多觀念蠻有道理的。台灣不可能適合種值所有植物,咖啡豆就是。我才不喝台灣產的咖啡,純噱頭罷了。而食物里程數概念也有問題,在甲地單位產量是乙產地的2倍,運輸耗能只花2成,試問乙地是要自己生產還是購入甲地產品?
P.43 歷史上最大力鼓吹糧食自給自足的人,往往是最醜陋的民族主義者。→理想是吃在地食物,但現實是就那幾樣可吃,其他食材都不適合生產。台灣只能吃米不能吃麵才是真正在的在地美食。擔仔麵抱歉你用到麵了,魯肉飯抱歉你用到胡椒、茴香等香料了。
P.65 很多人都不相信科學定義的「安全劑量」,一心認為只要有農藥殘留就不好。但這只是一種迷信,源於我們對「汙染深惡痛絕才是人該有的表現,而這在演化上也有充分的理由。然而,理性在這裡不得不說句公道話。生活中有很多自然形成的致癌物質,如茶、咖啡和可可裡的單寧酸,或是煮過的肉裡的雜環胺,但大多數人想必不會迴避這些食物,所以我們也不應該害怕致癌物質更少的蔬菜,因為除非農藥超標才會對人體有害。→非常有道理!只是我怎麼知道到底有沒有超標!?試問現在那個安全標章沒出過事的?
P.77 不殺生這理由根本站不住腳。世界上沒有適用萬物的「生命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則,不然我們也不該殺寄生蟲、散播疾病的昆蟲、細菌或病毒了
P.77 要人類不殺生毫無道理可言。背後的立論基礎是要人類扮演上帝的角色,畫出一條界線,決定何種生命神聖不可侵犯,何種生命為了人類之便可以被剷除。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的一條線,素食者也不例外。→吃素除非是生病,不然吃素的人都只是神經病罷了。即使吃生菜,在你胃中也是把細菌殺死了。那是個生命體呀!!
P.86 乳牛在密集的基因改造下,產量較高的品種光靠吃草已經無法存活。→我很清楚這是什麼感受,我的機體需要很大量的肉類才能支撐腦力消耗,而我家人很奇怪吃的很少,從小到大我基本上很少有充足的養分,這要到長大且財力充足後才有所改善,但已無法彌補成長期的遺憾。所以我很反對窮人生小孩,父母根本沒能力提供足夠養分,讓小孩天生就輸在起跑點。孩子變成殺人犯還舉家落跑,留給大家收爛攤子。對辣,這就眾人所謂的愛~~。
P.94 素食者對動物的尊重甚至比不上很多肉食者。真正的尊重是接受你所尊重的事物的真貌,而不是你想像的樣貌。→濠梁之辯-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魚快不快樂,現在科學已解答了,腦容量太小,根本無思考能,只是本能反應。人就喜歡自作多情。結果莊子和惠子都是輸家。
P.96 食用擁擠籠裡產下的雞蛋跟密集擠乳的牛奶,比食用人道飼育和屠宰的小牛肉更糟糕。
P.96 奶素者最無可辯解的道德標準不一,就是默許酪農拆散母牛與小牛,然後殺掉小牛。所以當你在喝牛奶時,你就是在支持酪農殺掉小牛,這跟吃牠們的肉沒什麼兩樣
P.97 有些天然資源人類不能吃,但動物可以,有些土地不適合種植作物,但適合放牧綿羊、乳牛或山羊。廚餘淘汰的作物和人類不宜食用的副產品,都可以當成和雞的食物。完全不飼養動物會空下大片土地,採收的植物也會浪費掉;而如果不捕魚,就需要更多土地才能飽我們
P.146 我們不該被「原味呈現才是道地」給迷惑。→現在的花生糖是經過改良,現在已很難買到裹著厚厚麥芽糖的花生糖了。如果現在吃原味(以前的味道),只會感到滿口黏膩。時代一直在變,美味的定義也在改變。別執著古早味就是美好的印象。
P.161 餐廳出現膠囊咖啡之所以不太對勁,部分原因是職業人專業而創新的一面跟傻瓜都會操作的機器顯得格格不入,但只要進一步想,這個說法就站不住腳。你的餐桌上可能擺著一瓶酒,等服務生幫你打開,旁邊或許還有剛拿到室溫切塊的起司拼盤。餐廳自己無法做得更好的東西就會外購,咖啡為什麼例外?→我一開始的直覺怎麼可能。「現泡」的優勢是物理上不可擊敗的地方,咖啡冷掉後就會有酸味變得不好喝。但作者真的去做實驗。看他述敘,代表他對咖啡有一定鑑賞力,不是只會喝拿鐵的人。而盲測者也挑愛喝咖啡的人,豆子也有品牌的咖啡豆(薩爾瓦多的錫安山莊園的精品咖啡豆),結果膠囊咖啡贏。或許我該去親自嚐看看膠囊咖啡的味道。因為我被認知所定錨,而忽略科技的威力。雀巢咖啡在我記憶中是臭酸的代名詞,那即溶咖啡真是夠噁心的。因剛出社會時錢不多,只能喝那個東西,還真是個喝不起星巴克的純真年代呀(窮)。
P.198 品格(character,或譯性格)涉及倫理問題,不一定表示它總是帶有清楚的道德色彩。倫理包含一切跟生活有關的事,而道德(關乎如何對待他人及對他人的責任)只不過是倫理的一個項目。→終於知道作者的道德定義,但什麼是倫理?
P.258 人做出的判斷有部分是期望所產生的作用。→像最近迷上粄條,但我喜歡的是粉嫩口感的粄條,當吃到美濃粄條整個感覺就不對,美濃粄條不美味嗎?沒有,只是與我期望落差太大,所以難吃。咖啡也是,藍山咖啡我怎麼喝都覺得噁心,因為我不喜歡咖啡有酸味。
P.265 一旦明白期待和信念對食物偏好的影響,我們更有理由進一步確認這些期待和信念是否合理。→乳瑪琳曾經是健康食品,現今沒幾個人想吃了吧。反式脂肪,嚇。
P.277 少了好食物的人生,就像少了好藝術的人生。→這是個藝術氾濫的年代。
P.317 把握當下的享樂主義,似乎行不通,因為它未能將人類心靈足以跨越時間的完整性考慮在內。追求永恆也行不通,因為忽略了肉體把我們困在限時裡的事實。→所以何時即時行樂?答案就是死前!!我最近在看《PRISON BREAK》主角他哥要執行死刑,我就在想如果我明天就要死,我今天要做什麼好?把錢花光,最好還額外跟銀行借錢來花。再想想都要死了,沒時間借,直接搶銀行才對!心念一轉,我才3X歲,這事還很久,久到現在想還真是浪費人生,還是想想十年後我要變成怎麼樣,再推回到現在要做什麼。嗯~現在要努力賺錢,十年後的理想人生很花錢!

心得感想:
第六章作者莫名的跳出現實進入道德論。用公平貿易來抵制剝削。這論點非常不務實,農夫沒得選擇是因為競爭力輸給其他地方的農夫,也就是可替代性問題,作者舉咖啡豆農夫總是被剝削,無議價空間。作者就說需從消費端提高支出購買公平市場認證的咖啡豆。而不是從生產端進行改善(競爭力)。如果咖啡豆品質與收成上升,農民才是真正的受益,而非靠著扭曲市場價格來受益,這跟施捨並沒兩樣,那天不施捨,這群農民又加倍痛苦,因為並不知道原來自己生產的咖啡豆的真實市場價格並沒有那麼高。這就是道德的海市蜃樓。
第八章在說食物的標準化毀了美味。美味沒有一定比例,難怪台灣常出美食天才,原由是天生就不喜歡照規定來,這陰錯陽差下,剛好達到美味的關鍵,大致上抓到份量、火候就行了,剩下靠經驗而非標準作業流程。民族性呀!我們民族在烹飪具有先天優勢,差不多就行,所以日本人料理就完全不行,只能追求食材的極鮮,所以他們只有生魚片。
第十章化科學恐懼症為科技的實踐智慧,這在說人們該務實的運用電機設備,不該因改變而認為美味會走調。我小時候還用過石頭做的石磨,現在果汁機打一打就好了。我能說我煮的很有古早味,但方法很現代。但值得一提的超市、一般早餐店買到的豆漿真的很難喝。淡如水,不然就加了增稠劑(來來)。後面作者把科技延伸到基改作物時,我覺得要還是小心一點。科技取代勞動力絕對是好事,但把科技放到胃裡消化,最好先讓白老鼠先上。如果基改是對的,為何底百姓還是多處在不健康狀態?嘿嘿,請保重。
作者常常在推論中提到道德,但我的邏輯倒是把道德丟進垃圾桶,不在決策核心群中。我覺得道德在推理中是種多餘的情感元素,會指出膠囊咖啡是不環保所以不道德,但他本人仍不反對膠囊咖啡。所以作者只是為符合大眾的口味,把多餘的價值觀,加入本書來調味吧!我還是覺得很奇怪,為何大家這麼愛討論道德,即使是公平交易,幫助農民取得合理收入,但我並不認為那是道德,因為低於生活的薪資,那所產出的產品可能低於你的期望,因為連衛生紙都買不起的農夫,對衛生標準自然低於你的期望,那所生產的農作物可能從源頭就不宜食用。例:用工廠排出的廢水灌溉,農夫才不在乎。所以公平交易目的是讓你的食物生產是在合理收入下產出,確保品質不會低劣到超乎你的想像。那關乎道德什麼事?顧客這麼做動機是自利,比較複雜的自利而已。
第14、15章作者在說減肥經,我是沒這問題,所以就隨興翻過,只是連減肥的挫折感都能體會謙卑,我也只能抱著同情看待胖子的因境,減肥已很難,減完後要維持就是難上加難。我覺得作者的問題是用錯誤的方法下,只能用意志力苦撐。我原本也沒減肥的計劃因為我並不胖,但最近在實驗去小麥飲食下,我的腰只花了不到一個月,就又縮了一圈。我的腹肌居然重現江湖,天呀!這是打從當兵後就消失的腹肌紋路耶,居然在10多年後重現!而最讓想不到的是替代食物天然乳酪,原本以為含脂量驚人(40%+)而增胖,結果沒有,不止減肥還能每天喝咖啡(20克咖啡豆)而不會薦骨痛。我只能說真理總是背離知識。方法對了,事半功倍,而你不可能知道做錯什麼(如果知道錯早就改正了),除非你一再嘗試,直到撞到意外,然後成功。
有些章節真的沒什麼營養,像16章說禁食可鍛鍊自主力,有時作者會過度的詮釋某些行為,禁食也能扯出美德,扯太遠了吧!有時我會跳過正餐不吃不是習俗,只是胃不舒服不想吃,我也不勉強吃,而這反而讓胃不舒服的情況很快就改善。而勉強吃常常搞出胃炎看醫生。所以只是方法對了,其實跟美德無關。
後面真的越寫越走味,連吃個飯都要感恩禱告。我很無言,難道就不能好好吃個飯享受嗎?一定要弄些有的沒有的儀式,菜都涼了辣,傻瓜。作者到後面跟美食主義者沒兩樣,追求一種極致,美感。如果遇到他,我會說我有一個方法增加你的美感,吃飯前記得盛裝打扮再吃,這才會讓你更有那個感覺。(菜不止涼了還引來蒼蠅了)

[2016年7月2日 疑問]
這本書把哲學的盲點放大了,作者說農藥的傷害並沒有想像的大,而自然食物中也含有天然毒物,光咖啡天天喝都是有害身體健康,而人們並不會反對咖啡。哲學在此就出現無力感,到底量是多少?作者省略了證明,只說出推理。哲學只能做到推理而無法證明,這真的哲學非常大的弱點。哲學是想事情很好的起點,但真正要做對事情還是要找方法驗證。如果看不懂,當讀到他的減肥故事時就知道,他擁有這麼強大的哲理,理當不會是個不健康的胖子。但為何他會變成一個胖子?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的哲學無法發現問題,因為過程全部推論合理。但他從沒懷疑過澱粉有可能是他變胖的可能性,因為不合理!!邏輯很難在本身認定合理的事物中找出問題,除非另外有人提出他認知上的不合理。所以聽別人怎麼說或許是個關鍵計巧。

2016年6月26日 星期日

思辨賽局



前言:
最近才吃到一個三輸的賽局,讓我不得不重新檢視我到底遺漏了什麼,才導致失算。

隨記:
P.10 策略思維是對戰勝對手的藝術,請牢記你的對手也正在做同樣的算計來對付你
P.10 策略思維也是合作途徑的藝術,即使他受利己之心而不是仁慈之心的驅動。這是說服別人,也說服你自己按照你所說的去做的藝術。策略思維是設身於對方的立場,以便推測和影響他人行動的藝術。
P.26 在人際關係中,不願付出愛的人,不會得到愛,不願做別人朋友的人,最終一個朋友也沒有。戴高樂拒絕建立友誼,最後受傷的還是法國。→或許我該找戴高樂傳記來看,感覺我跟他人格潔癖很像。我不在乎友誼,尤其是三教九流之友,但如果因此少掉很多跟心儀女孩認識的機會,我覺得我損失太大了。問題根源在那?理論上你有多少價值就能得到相對應水準女孩的喜好,但實務上是女孩並不知道你的價值,而是吹牛吹最大而沒有在結婚前爆掉的男人,娶走女孩。問題就在1.現實是資訊不對稱的世界。2.因台灣是騙子國,所以女生已習慣把所有男人說的話打對折,變成說實話的先天就未戰先輸一半。
P.32 在「給貓掛鈴鐺」的童話故事中,老鼠意識到:假如可以在貓的脖子上掛個鈴鐺,那麼,大家的小命就大有保障。問題在於,誰會願意冒賠掉小命的風險去給貓掛上鈴鐺呢?→這就是微妙之處,第一個行動的叫先前烈士,第N個行動成功的叫下任市長。嗯,前些日子才上演。學生法院見。
P.33 當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利益來行動時,結果對群體來說卻是災難性的。→或許這可以解答瑞士和瑞典為何會發展成為齊頭式社會文化。
P.38 即使你在拍賣場中贏了,你也應該為此感到擔憂。因為,你是最高的出價者,這一事實意味著其他人覺得這件物品不值你出的那個價錢
P.40 我們不能忽略自尊和非理性這兩個因素。→大多數人自認為知識量充足,但實際只是資訊,新聞報導、八卦文章、電影討論,全都只是資訊不是知識。所以基本上很多人無法擁有知識來面對問題,也就無法理性分析問題,因為所知太少(選項自然也少),最後就流於直覺來決定一切,直覺就是感情+自尊。
P.41 在賽局理論中有一個關鍵啟示:你需要了解對方的想法。你需要思考他們知道些什麼,是什麼在驅動著他們,甚至他們是怎麼看你的
P.41 在策略性思考時,你必須竭盡全力去了解賽局中所有參與者的想法及其相互影響,包括那些可能保持沉默的參與者在內
P.41 你可能以為自己是參與一場賽局,但不過是更大賽局中的一部分。更大的賽局總是存在。→贏了戰役,輸了戰爭。眼界要放在事件之外的更大格局作進一步推算。
P.59 人們似乎透過觀察別人玩賽局,比自己玩賽局學更快;也許這是因為作為一個觀察者比當參賽勢更容易觀照全局,並冷靜地進行推理
P.54 賽局樹→原來可以如此複雜。

P.61 沿著賽局樹倒後推理,是分析和求解逐步行動賽局的正確方法。既非出於自覺、也無法靠直覺這樣做的人,實際上是在降低自己的成功機會。→當你知道所有可能的後果,你就能倒推回現在該做什麼。如果你抓到這竅門,你的行為在別人眼中應該就是荒謬的表現。例:你沉默寡言,別人以為你不合群,其實只是不想說謊,謊言說多了,最後連自我那個是真的都分不清楚。所以權衡之下就變得盡可能不說話。
P.71 要真正做到向前預測、倒後推理,你必須預測對方實際採取什麼行動,而不是你站在他們的立場將會採取什麼行動。問題在於,當你嘗試站在對方的立場時,要忘掉自己的立場,這雖然不是不可能,但仍然非常困難。你太清楚自己下一步的行動計劃,而且當你從對方的角度看這場賽局時,你也很難將自己的意圖抹掉。的確,這解釋了為什麼人們不自己和自己下棋(或玩撲克牌)。你不可能對自己虛張聲勢,然後再出其不意地攻擊自己。
P.81 囚徒困境是一種更特別的賽局-不是只有一個參與者,而是兩個(或者所有)參與者都有優勢策略。→這時用賽局樹在分析就會顯得無力,需改用報酬矩陣會比較好用。

P.83 達成合作的另一個方式就是避免背叛。透過給參與者一些適當的獎勵,將可以激勵參與者選擇合作而不是選擇最初的優勢策略「背叛」;或者,透過製造一種適當的可能懲罰,也可以嚇阻參與者選擇背叛。
P.85 以牙還牙法則體現了任何一個有效策略應符合的四個原則:清晰、善意、報復和寬容。再也沒有什麼字眼比「以牙還牙」更加清晰而簡單,對手不必對你將要採取的行動費力思考推敲;這個法則不會引發欺騙,所以是善意的。它有報復性,也就是說,它永遠不會讓騙子逍遙法外;它是寬容的,因為它不會長期懷恨在心,而願意恢復合作。
P.87 以牙還牙策略缺少的是一個宣布「到此為止」的方法。它實在太容易被激發,而且不會輕易被原諒。→中東就是現實中的以牙還牙的困境,沒有平衡點。
P.105 因境永遠不會徹底消失,即使在最佳的運作機制中…監督和制裁無論如何也無法將誘惑降到零。不要只想著如何克服或征服公共財悲劇,有效的管理機制比什麼都管用。→最後一句話插死台灣問題,法條有但警察、法官倒喜歡當和事佬,而不是依法處理,在好人吃虧下,結果就是更亂的世界,警察就更疲於奔命,因為有接不完的報案和查不完的案子,誰守法誰就是呆子!
P.134 賽局中的參與者有不同的偏好或評價,其不同於經濟學所假設的純自利行為。→讓我想到《DJANGO》中,牙醫可以認賠損失金錢,但再進一步的威迫就改變決策。或許在我們眼中只是一點點差異,但對本人卻是一個底線。

P.141 如果你有一個優勢策略,就那麼做。如果你沒有優勢策略,但你的對手有,那麼鑒於他們選擇優勢策略,你就選擇你相對應最佳回應
P.141 如果各方都沒有優勢策略,那麼看看各方有沒有劣勢策略,不論對手如何選擇,總是有一個劣於其餘策略的策略。如果運用法則3:剔除劣勢策略,不予以考慮,持續進行剔除步驟。如果在這過程中,出現了任何優勢策略,那麼就應該連續選擇它。如果這個過程最終得出了唯一結論,表示你已經到了回應參與者行動的方法,以及賽局的結果
P.142 既然沒有優勢策略,也沒有劣勢策略,那麼運用法則4:尋找均衡-每個參與者的行動都是對方行動的最佳回應時的一組策略
P.145 當有人提議與你打賭或交易時,你應該思考:「他們知道一些我不知道的事嗎?」→或許對方兩邊下注,不管你選那邊都是他贏,不合理吧!但選擇權就是兩邊下注才會贏,所以最有錢的人不是玩家是莊家(sell side)。
P.152 法則5:在完全衡突(零和賽局)下,如果讓你的對手事先看清你的真實選擇對你不利,那麼你可以透過隨機選擇自己備選的單純策略而獲益。你的混合比例應該是:不管對手採取任何-單純策略,都不可能利用你的選擇,即當以混合策略對付他的混合策略中任-單純策略時,你得到的平均報酬都相等。
P.160 你應該盡量留出時間思考各種可能的方案,直到最後一刻才透過一種不可預測,從而也無從偵察的方法,做出你的選擇。→這在說多算多勝,但雙方都會計算時,會變成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情況,這就是空城計,司馬懿的被反算。最優決常會被對手反過來利用,所以有時要採取隨機策略,才能讓對手不可能「合理」推算出你的決定,沒人能合理推算出擲硬幣是正面還是反面,那是隨機。但這是要算出所有策略後才可運用的方法。如果一開始就隨機,你根本沒優勢。只有在高手對弈下才有奇兵之用,讓對方無法預測,才存在使用隨機策略的優勢。說白了,對武將用優勢策略,對文將用混合策略(優勢+隨機)
P.188 如果某個人不聽話就趕盡殺絕,這是沒用的;因為當處境越來越糟,這個人反而做不出對雙方皆有利的選擇,只能往死胡同鑽。故「威脅」的強度只能到對方可接受的程度,如果對方可以做出可信的保證,那雙方都會得到好的結果。→當你勝利的時候,給失敗者一些甜頭,最起碼的口惠但不一定實至。至少要讓對方別動用玉石俱焚的行動,以保最大獲利。
P.194 理解邊緣策略的關鍵在於,必須意識到邊緣不是一座險酸的懸崖,而是一道平滑的、越來越陡峭的斜坡。(古巴危機)甘迺迪讓全世界沿著斜坡下滑,赫魯雪夫不敢冒險再往下走,於是雙方達成協議,合力將世界拉回到安全的平地上。
P.194 邊緣策略的本質在於故意製造風險。這個風險應該大到讓對手難以承受,從而迫使他遵從你的意願,以化解風險。→實際上甘迺迪也有釋出善意從土耳其撒掉美國導彈並非一般認知中,赫魯雪夫是小雞的印象。
P.200 口頭約定還比不上記錄它的那張紙值錢。→目前我製作過兩份合約,讓我佔了許多優勢,但最終都算毀滅人際的導火線,因白紙黑字實在太強效了。但我不會因毀滅性而停止使用契約,契約在台灣社會讓人感到非常不友善,台灣人喜歡講人情,而人情有好處也有壞處,通常會變成失約者最有利約定方式,因為可以信口開河。所別嫌麻煩,簡單寫個契約,尤其關於錢的事。家人也不例外,長輩可是愛吹牛不負責的佼佼者,但從上次吃了我一記契約,現在再也沒在我面前吹牛了。我無法忍受善意的謊言這東西,我會當真!
P.205 大部分合約都會指定第三方來負責合約的強制執行。合約能不能被遵守,並不牽涉第三方的利益。→法院是合適的第三方,不管誰獲利,對法官來說都得不到好處。當然我指的是一般民事,對方與你力量均等的才找法院。如果對方財力雄厚者就可能要換方法,他請的起好律師。你跟保險公司訂契約前最好想清楚,簽下去你已立於必敗之地。
P.232 如果你想從別人那打探資訊,你應該設計一種環境,讓他發現在某種資訊下採取某個行動是最好的,而在另一種資訊下採取另一個行動是最好的;這樣,行動(或不行動)就洩露了資訊。→通常騙子會偽裝,識破的方法要讓對方進入你設的情境,但與目的不相干,讓對方無從判定你的意圖,而他在此情境下做的行為可以知道其心思,進而得知對方真正意圖。
P.249 要使訊號有效,代價差異的大小是非常關鍵。→例泡水車當然能清理到與沒泡水過一樣的程度,但代價絕對不划算。
P.251 當某人說出真相的目的是為了讓別人不相信時,就是最高明的謊言。→第一次騙對方,第二次說真話。一切都是佈第二次的邏輯推論(不會再上當),這個就變成一種可預測的行為反應,反被對方利用。
P.335 在傳統的罷工中,工人拿不到工資、顧主則損失利潤,而在虛擬罷工中,工人會無薪工作雇主也會放棄所有利潤。
P.33 為什麼工人會同意無薪工作?與現在工人罷工的原因相同:為了給資方帶來痛苦,以證明他們等待成本較低。確實,在虛擬罷工期間,我們可以預質工人會更努力工作,因為每額外銷售一件產品,就代表給資方增加額外的痛苦。→這筆收益是雙方都放棄,給予第三方(國庫或慈善)
P.380 這份工資的目的是讓員工全力以赴,工作更有效率,所以稱為效率工資。而高於平均薪資行情的超額部分,則稱為效率溢價
P.380 效率工資背後的基本原理出現在日常生活的許多方面。比如,如果你經常找同一個汽車維修師為你修車,那麼你最好向他支付高於該工作最低工資的報酬,對穩定的額外收益的期待,能有效阻嚇這名修理員工欺騙你。在這個例子中,你其實是對他支付了一筆溢價,目的不是提升效率,而是對你誠實。→最近裝一台新冷氣,對方是比我年紀大的人,我直覺就是對方會偷懶,果不其然,機架的螺絲裝歪了,我善意的說出來,回說拿尺量過,我沉默著,沒多久外頭下起大雨,我就借由說工作難度提高,我額外給予獎金,接下來,這人積極度明顯上升,以致於弄好時他精疲力盡。結論,別小看小費的力量!底層勞工很單純,有額外的獎金,他們就會奮力把事做到超出獎金的價值。當然切記要在辦事前先說明會給小費和最高金額,這才能激發該人的極限!如果事後才給個驚喜,期望值絕對為負。給了額外錢但完全沒發揮效益。他拿的心虛,你給的不痛快。
P.394 向前預測、倒後推理。→錢多多益善(向前推理)。世界首富不在乎錢(倒後推理)。就得到一個推論,有錢到某個金額後變得不重要,所以錢並非擁有無限價值。那再推論-愛呢?嘿嘿!沒遇過媽寶算你運氣好。
P.396 在賽局中,搶占先機,率先行動並不總是好事。→赤壁之戰,單就兵力而言,曹操遠超出孫劉聯軍,曹操搶占先機出手進攻,但錯誤的集中兵力於一點,而對手就可使用最小機率最大報酬的賭法下注。結果賭對了,直接翻盤。後來曹操學乖了,先讓對弱者出牌,再跟著打相同的牌,慢慢的消耗對方手上所有資源,最後贏的很輕鬆。弱者不是絕對沒有機會,唯有引對方進入孤注一擲才有勝算,多回合的消耗戰絕對是強者的優勢策略。
P.404 在維克里拍賣中:得標者只須支付次高價。→這意味著只要你的真實估價出價,你永遠不會錯過有利可圖的機會,但賣家可能不喜歡,因為溢價賣出的機會變小了,最高拍賣價居然只能以第二高價作成交價。
P.407 對士兵誓死戰鬥的激勵卻往往是非物質的:勇敢戰鬥者將得到勳章、名譽及榮耀,無論他們在戰爭中是生是死;倖存者則能在往後的有生之年,不斷誇耀自己的豐功偉績。→難怪將軍們總是把自己當成掛布,外人覺得可笑,但本人覺得是驕傲。物質很俗氣,但金牌掛滿身。這邏輯真是妙。

心得感想:
本書翻譯品質不是很理想,偶爾給你跳針一下,感覺讀起來就是不順暢不痛快。例:P.99 「這種邏輯是完全不合邏輯的。」讀起來就有種不順的語感,比較中文的說法應該是「這是完全不合邏輯的推論。」這就是譯者的困境,總是分不清語意和二次創作的差別。什麼叫二創?把駱駝翻成笑點滴。這譯者自己覺得高明,旁人覺得很冷。衷於原意是觀眾要的,要創作請自己拍電影。我們要的是比google translate更好的翻譯品質,什麼叫好,把語意翻出來不是照字翻。還真的如同在之前網路讀的一篇文章說的,好的譯者很貴滴。
本書的作者超愛看電影,舉了很多我沒看過的電影情節在分析賽局,想想也合理,因電影通常沒真實世界複雜,很簡潔的兩方對弈,而現實中多到數不完的第三方介入改變賽局。
賽局中去複雜度(揣摩對方)有個最單純的做法是「我切你選」。一塊蛋糕主動權在你,你只要切出兩塊對你是均等價值的兩塊,就以處在不敗的地位,而不敗就是常勝的另種說法。
本書的特色是導入數學計算,一般賽局書籍不會教人如何作計算,因為必須用到代數。但代數在算邊際效益的曲線非常好用。本書算是集案例之大成的故事書,也因敘事體,把精要沖散,精華句子非常凌散,這印證了賽局中的不可能兩全其美,要精華又要完整,這是不存在的結果。如同要食物美味又不流失任何營養,不可能,只能你自己衡量得失,並作出決定。而通常選擇太多,你會變得無從計算得失,這時用倒推法,什麼是最不想要的結果,刪去後答案差不多就呼之欲出了。

[2016年7月3日 後勁]
本書讀完後通常是一片混沌,因為太多東西一下灌入大腦,已不知所云,需要點時間讓大腦自動聯結。剛好在星期六、日閒著沒事,就在思考交易問題,紀律是什麼?在一連串自問答後,發現紀律本質居然是停損。當發現紀律的本質後觸發了許多交易的邏輯重組。接著再套到現在的操作策略,我看到了另一種面貌。以前只是死死的定好計劃毫無彈性,但用賽局樹來分析就出現最佳結果、次佳、次壞、最壞等路徑。當我刪掉最壞結果,我的僵固紀律被刪掉了!!我只能說賽局的向前推論、倒後推理實在是非常恐怖的技巧。紀律是鐵則,但紀律可以定義的更精確(停損),而不是死條文(制式操作)。我得提醒這不是我說的那麼單純,不想公開我的完整想法(太多條件式沒說,胡亂照做死了…怪我囉!?)。只是發現賽局理論真的比想像的還要實用,這是種務實的策略工具。如果你有在交易,接下來的發現你會覺得驚奇,紀律的確會讓人不死但常常痛的要死,當你發現這問題時,你或許同時找到一扇門,通往更高層的入口。但這只是第一步,你問對問題,接下來就是動動腦思考,邏輯上是否有著力點讓紀律保護你不死,且避開痛的要死的時候?嘿嘿,最近才悟到這東西,給些暗示吧!時間。

[2017年3月1日 雪球-被放棄的“機率權” 這是什麼意思?]
這篇寫有趣,值得記錄。
關鍵思維:每一步都是獨立點、且依據最優決作行動。意思是當每一個決策點都當作是獨立事件,而與之前無關,尤其是已投入的成本。在此條件下服從最優決,不帶入一絲感情(例:求一個快感)。
參考理論:
1.期望值→報酬x機率
2.前景理論→正常人的傻瓜心態,例如賺10元就獲利了結,賠20元後當長期投資。
3.被放棄的機率權→選擇舒適的小機率,去補貼成功者。例如選擇權價外buy side。
4.為什麼聰明人無法贏得賭局?→運氣是種不理性,所以運氣只有瘋子才碰得到。(與作者見解不同,作者主要在表達:反直覺、反人性、反舒適。三反論述正確,但詮釋地方錯誤。)

人生就一直在選擇,但懂選擇權要義與執行的人只有20%。例如晚餐你可以選擇吃路邊攤,或買菜回家自己煮。這就是一個簡單的選擇權,但效果可能要十年後明顯感受其差異。

[2017年6月28日 《Miss Sloane》]
這部電影是最近看到最具有賽局論的超限戰作品,專對均衡賽局論作出破解的故事。
洞察先機、預測對手招數,然後設計對策。贏家永遠比對手快一步,當對手掀出底牌,就亮出王牌。要確定給對方一個驚喜,而對方無法反擊


2016年6月23日 星期四

交易的藝術



前言:
未看先表態,我是來踢館的,因為有個徒弟說,這個老師很強!而且還是個說中文的老師。

隨記:
P.22 人生偶爾可以短線操作,但不能永遠做短線→最近年中結算日子又到了,這是操作短線的好機會,但不可能天天都是年中、年底作帳行情。所以天天做短線是不可行的,一年就一個最高點和一個最低點。
P.29 老天爺給我這種疏離感,意思是叫我要利用更多的獨處時間,去做更有意義的事。→終於找到那個徒弟這麼迷佛經的由來了,原來是這師父教的。迷信…。明明就是你的決定何必推給虛無,多此一舉。疏離是因為知道與人接觸會被影響,尤其是有利益衝突。營業員要疏離是因他的利益是手續費,而不是你的獲利,除非營業員收益是你賺錢抽傭,不然現行抽傭方式是與你利益是有很大不同。[校稿時的疑問]想想作者怎麼提這段,這不就是科斯托蘭尼的言論。抄很大哦。
P.35 我不相信自己理智系統,卻相信了自己的感覺(感情)。→這是說紀衝操作者不會因遵守紀律在賠錢感到懊悔,但對直覺下單後賠錢會充滿懊悔。我也常發這情況。但我並不會跟作者一樣用克制,而是採用疏導。我會用一小口或一口選擇權去滿足我那直覺慾望。[校稿時的疑問]為什麼作者沒想到大禹的故事?
P.35 不理性的感情可以產生虛假的理智。→盤中你以為你很理性,其實早被波動牽著起舞而不自知。而最讓你堅持不住的是收盤前五分鐘,你看著跳動,一直在呼喚著你,再不出手就要收盤囉~收盤就沒得買喔~。所以收盤價格重不重要?當然,一天最重要的價格就是收盤價,但是不是交易的最好時機?值得三思。
P.54 在心理修行的境界中,會發生很多「看似無感」的狀況,但是一定要將那種無感或冷感當成表相來處理,不可以把無感當成是一種高級心理境界去追求,否則我的認知領域會變成一種「封閉系統 」。→記錄這句話是因為與我所知背道而馳。這只是佛學中毒現象。這就像錢乃身外之物,所以接下來要怎麼分析錢的價值?不要重要,還是重要?答案是錢是生活的基石,不是表象,有錢才能到更高層次。所以作者在這裡就悖離真實。純理性(作者稱為無感,類似感情)是必要的階段,而且是比一般更高一階的心理層,而非表象。這道理我花了十年才領悟,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作者還在見山不是山的地方打轉吧!這太惱人了,說白的就是愛情與麵包那個重要?結果只是先後順序的問題。先有大麵包才有好愛情。[校稿時的疑問]作者不是大師不然就是路人甲,但我品的出老科的智語,但品不出作者的智慧。呃…太可疑了。
P.56 知識,沒有範圍。→這章大有問題,作者並沒推算自己的壽命問題,人生有限而且很短,知識無限而且很廣。那現實就是對你有用的知識才是知識。作者提出這非理性的文章大概就是受過情感衝突(打擊)而寫的吧。不然就會把那些對方不瞭解的內容備註出來讓大家檢視,何謂作者知道,而對方不了解的東西。[校稿時的疑問]理由才是重點,但總是沒有寫出理由,只有結論,可疑的%數繼續上升。更何況黃國華的故事都寫出來了,沒理由不寫出這個故事內容。
P.68 整個股市書籍的出版市場是由非散戶的出版商所掌握著,他們所散布的觀點,對散戶非常不利。→原來是這道理,我倒沒想到。這樣說來巴菲特說法對我是垃圾東西,因為我是散戶不是法人。人家買蘋果可以抱10年,而且看錯還賺錢,因為還有其他股票平衡。我抱個1年就受不了,而且光買蘋果就用光所有資金了。
P.142 台灣的股市之所以迷人,在於台灣主力工於心計,會把股價的線路「處理」得非常符合心理學。→心有戚戚焉,但我的論點是,因市場小,超級外資很少更動持股,而這個空間就讓政府可以上下齊手拿尺畫線在做台股,噁心死了!為什麼我說是政府?現在政府把操作委外,金主是政府呀!用你的錢在玩你(散戶)。
P.177 不看盤的藝術→怎麼會用到藝術這詞,與內容不符,在說操作到了一個階段後,不會去玩短線了(好奇心早被賠錢金額所磨光),進入中長期操作,這時就發生一個大問題,盤中時間要如何打發?不看盤(盯盤),不代表你可以到深山裡遊玩,只是在說你還是在報價軟體附近,不能走太遠,遠到收不到訊號。扯太遠了,總之就是到一個階段後盤中無聊時間一下子暴增。這時要如何消磨呢?打電動, 很容易入迷而錯過訊號,睡覺總是會睡飽,吃東西,要每天吃五個小時很撐。最後發現是閱讀+古典樂。呃~這關藝術什麼事?這只是簡單的技巧吧,不需要什麼藝術。
P.186 金融市場純淨無比→不知作者對這兩年政府對股市的上下齊手有何感想?不能因為賺錢就說金融市場純淨無比,根本髒死了。莫忘四行倉庫呀!
P.193 到底是賺錢重要?還是隨心所欲重要?→這章讀到差點噴飯(抱歉,我在邊吃午餐邊讀這本書),作者說都重要,還引述康德的話-「這世界有兩樣東西值得我深深景仰,一個是我頭頂上的燦爛星空,另一個是我們內心的崇高道德法則。我讀到無言。目的和爽度也在比較,而且還說一樣重要。這會害死很多新手的。來股市是來賺錢,不是來玩的。只要心存來玩的、來求爽度的,這是來賠錢的徵兆。不知作者把科斯托蘭尼的話放那了。「賺的是痛苦的錢!」然後才去高級餐廳享受魚子醬(爽)。我越來越想看作者的對帳單了。這樣謬誤為何可以賺到大錢?
P.204 如果獲利……,則要感謝上蒼賜給我的大好運。→我連完整的話都不想謄錄,因為結語是錯誤。→賠錢算自己,賺錢算上帝。這邏輯到底怎麼建構的?連廣告都比你有說服力:投資理財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P.213 在台指期貨的領域中,無敵操作法確實存在,但先決條件是資金要「夠」。多少才算夠:我也不知道,總之要很多。→天呀!作者真的有在玩期貨嗎?計算機拿出來敲兩下就知道了。無敵操作法:現在點位✖200+維持保證金+每月轉倉成本+滑價=所需金額。估算一下250萬操作一口多單台指,就是妥妥的無敵操作法所需的金額。但我偷偷的告訴你沒有高手會在現在價位8千5這麼做,因為蠻蠢的,原因期貨是用來玩槓桿,去掉槓桿直接玩現貨就好了。
P.265 我認為主角是K線,麻煩的是:我很難用數學,或邏輯、或幾何去「計算」K線。→作者真是奇葩!數學解K線真的很好處理,但作者數學非強項,扭曲原理從人文觀點在理解K線,也讓我終於解出他進步速度很慢的根本因子,原本以為他浪費時間教人,但想想不對,他教人受益的是他,讓他發現自己的錯誤。而這段話點出進化慢的原因-數學非他優勢,我知道數學優勢是怎麼樣和瓶頸,數學+邏輯(不需幾何,作者猜錯了)。可以計算出機率,而很精確,可到小數,目前我的核心是架構在風險、機率、期望值下的操作邏輯,作者說他的系統建構在14大項之下而且還是2007年,在後來追加更多項,我無言。我也不好評判作者。因為並沒例出細項讓我檢視。至於數學的瓶頸是對無法量化的東西無解。邏輯的瓶頸是對非理性問題很難處理。[校稿時的疑問]每每遇到關鍵就閃避,太詭異了。人文預測是什麼?沒下文了。


心得感想:
我原本以為王力群是PTT那個test520,但看過本書才知道不同一個人,王力群是玩期指,test520主玩現貨。話說我已很少去PTT了,因為看畢業文並不會讓自己變強,反而會讓人墮落下沉。戒掉PTT成績至少60分!
本書作者身為人師,所以用詞都帶著權威,明明預測是不精確的東西,但用詞上表達著十分肯定,這將會誤導新手。老師很強勝率很高,但並不代表強到可以準確預測未來,有也是事後諸葛。還好我不是老師不用裝的像超人。[校稿時的疑問]不合理的邏輯,明知不可測,卻表明自己可以預測。
本書許多章節我都瞄過去,沒細讀。真理本身很簡單,但人類總是無法接受簡單而一定要畫蛇添足。操作心理跟宗教完全無關,作者死命的一定要把這兩件事糾結在一起以顯其奧祕。其實本書把佛學論拆出後會發現並不影響作者論點。由此就知,作者的執迷是沒必要的,或許如同大眾,內心就是有個洞必須靠宗教來填滿。我是沒這個洞所以無法理解常人的這個奇怪需求,真的非常難理解!!
作者真的不適合當作家,在P.180舉說牛排也能用筷子吃…。我突然被冷到了,心裡O.S.想,牛排不切怎麼吃?或許是服務生幫忙切的吧!那結果還是有人用刀叉幫你切牛排呀。(好冷,我的蛋...)

讀這本書我突然頓悟到一件事操作會賺錢,不需要全部正確,只需要對的多於錯的就行了。為何會如此見解,本書謬誤不少,跟五弦劍法有異曲同工之妙。但作者年年都賺錢,這就出現悖離。錯誤不一定會致命,股市操作的容錯度比你預期的還要大。[校稿時的疑問]或許作者並沒有年年賺錢,我的假設本身就錯。我受權威月暈效應影響,造成我一開始預期作者年年都賺錢,但我從來都沒看過他的對帳單。
作者讓我思考許多沒想過的事,像文中一再提出他有關讀書的證據,但台灣人文的草根性(奴性)似乎不能經由閱讀獲得完全根治。這太令我驚訝了!原來知識無法完全弭平原始的草根性問題。而是像疊床架屋式的把新知建構在草根性上。這太勁爆了。我對人類吸收知識的方式徹底改觀![校稿時的疑問]或許作者根本沒讀很多書,或者根本讀了沒思考只是記下別人怎麼說。所以並不代表草根性不能打掉重練。因為我也是從這國家長大,理論上我的草根性還存在,但實事上我真的打掉重練,整個價值觀跟小時候是不同的架構。我很確信這點。不然我國中時,老師不會對我特別有好感,那是個純真的年代,我勤奮、努力、認真。現在…咳!!

本書最詭異的地方是,作者無法表述完整的論點,似乎是說明表達能力不足,但不表示能力有問題。但他又開課當老師,代表他表述能力沒有問題。那就出現一個悖離問題,有表達能力但說不清楚,身為同行,我嗅出一股怪味。而他文中最有說服力的言論是從別的大師那,重新排序而成,這不代表是他的能力表現。假設我是錯的,作者佛心來也,普渡眾生。那沒理由在書中最關鍵的預測操作解說時,突然的轉向去說人生,真的讓我感覺是別有居心。我真的越來越懷疑作者了。如何驗證呢?我覺得2013年6月是作者故意改變整個操作策略,為的是圓一個謊。賠錢的事實!為什麼賠錢,這推論就是作者一開始說的很奇怪的論點,過程比結果更重要。這事我一直邏輯接不起來。因為作者說真實是很重要,結果就是一個真實,過程只是個理論。唯有透過結果才知道理論正不正確。但當作者運氣用完了,在2013年賠錢,賠的應該很重,連親朋好友都知道。才需製造一種臨界點的突破說法,來圓賠錢這個謊。這推論有盲點,但我覺得作者並非這麼坦白,其中必有虛偽。改天碰到元芳我再問問他怎麼看。

[2016年6月24日 今天盤實在有梗]
英國脫歐公投實在太戲劇了,台股也很戲劇。但如果有經驗的看到的是不同的東西。這次政府操盤手不同一批人了。因為之前的非常老練,這次控盤顯示其非常的急燥。開盤的小開紅,接著急殺。這時操盤手出手急拉回平盤(全部火力一次送出),非常的急燥像要證明什麼,一小時內完成。完全不打太極。如果常看政府操盤手就會知道,他們非常的會扭曲操作(正奇牌混編在出牌),但今天完全是爆衝。如果發現這微小的差異的話,就知道目前的政府指揮官,被陣前換將過,來了個紙上談兵的趙括,亂指揮。這代表著商機呀!!

[2016年6月25日 CNN]
昨天因英國脫歐,把很久沒開的電視app打開,非凡新聞連個公投比例都沒有即時訊息,轉到陰森財金台才看到即時公投比例訊息。後來轉到CNN台,感覺比較好,就鎖定在這台看。只是今天早上打開時,覺得不對勁,我的警報器大作。怎麼一直在播人哭、有人受苦、天災四起的新聞…。果斷關掉再把電視app封掉。這讓我想到本書作者引以為傲的心理層,理性不是高級的論點,暗示著作者的人文(感情)才是。感知會受感情影響,這本書把感情帶入操作世界,這是很明顯的錯誤,這樣為何能賺錢?我非常質疑,我現在不止對作者的對帳單好奇,也好奇他教出來的學生的對帳單。為什麼逆著一堆操作鐵則還能賺錢?台灣不到3千萬人口,要出一個股市奇才真的需要非常點極端值的運氣,國外這麼多年才有一個靠絕佳第六感賺錢的天才-李佛摩。他還破產數次。作者正在幻想進入這層次(感知操作),會不會妄想了?讓我想到前幾天翻的一本書《想要翻身做期貨就對了》,裡面有在介紹操作的境界,六層還是七層我忘了。那時在誠品隨興翻看,最後一層神人,一年只進一次,眼光精準、絕不停損,每次出手都必賺少則千萬多則上億元。我翻到這就馬上放下,鬼扯。而本書的作者也進入這層神人階段,鬼扯。這本書讓你以為是在教你交易,其實都在鬼扯,與交易無關。我知道很多作者說的論點極正確,但那些論點都不是他自己發現的,是從別的經典之作轉成自己的話而已。而他自己的論點就非常有問題:例:賺錢和隨心所欲一樣重要(違背目的)、理性不是上一階的層次(違背心理分析)。
如果想從本書找有關人生如何在錯中學習的經驗,這本書可以買來當故事看。如果你是想來學操作,這本書請放下。或許作者是對的,但對新手絕對是錯的。隨心所欲操作法,能用出這招的世上沒幾個人,武俠小說中也只有張三豐,而且要從年少修練到白髮蒼蒼的晚年才悟出。新手就使用隨心所欲,找死。良心建議,多看看國外的經典作品吧。那老手,根本不用看這本,都知道的基本知識,和一堆吃多有害的甘味劑(本土味)。

[2016年7月1日 收斂,關門放狗]
年中作帳結束了,接下來呢?作者覺得幾何學很有用,那我就假裝一下是幾何也通(反正數學原理一樣),來畫線作股一下。這是日線,非常可怕的型態出現了,收斂三角形,新手安全區,老手死亡區。今天資金行情應該會告竭,該作假帳的都做完了,錢也燒的差不多了。下檔有限主因是大意外剛經過(英脫歐、美自殺客-川普小丑當選機率上揚),通常要連續發生的機率不太高。上有套牢賣壓,萬點一路套下來且第三季通常不會有業績,要也是作在年底,下有政府+QE資金無恥護盤。那…就這麼黏著吧。等著最讓人喜歡的聖誕節時的海邊退潮秀,原來大家都在裸泳(無業績)。

[2016年7月13日 臉腫了吼]
我真的很喜歡預測未來,預測是很迷人的一件事,尤其是猜對的時候。而猜錯的機率超出你想像,是70%(錯邊+盤整),這次預測就被打臉了,而且只花了5個交易日。這值得記錄,以告誡未來的我在看到這裡時提醒自己-股市不可測。呃…不對,才五天,這是更低階的隨機漫步理論,還沒用到股市不可測原理。
[2016年7月16日 土耳其政變]
早上起來看美股期指,盤後怒跌0.5%覺得很奇特。就把CNN打開看,哇賽!!軍事政變耶~。黑天鵝引發漣漪反應。這值得思考,單一超大意外事件(英脫歐),可能可怕的不是本身事件,而是連鎖反應。我並沒把漣漪效應納入我的系統思考。這事件得警戒,有人開了第一炮,後面會接二連三(義大利銀行倒帳、法國卡車恐攻、土耳其軍事政變)的人會跟著開槍。看能不能變出幸運的奇蹟事件。


[2016年7月17日 理性凌駕感性之原理]
本書實在謬誤太多且非常核心,讓我從中挖到許多的寶。今天晚飯後在慢步中思索著感知的問題。恐懼是什麼?從感官一直分析下去,直到是種未知的警訊(潛意識無法用言語表達,只能發出訊號)。恐懼是種感知的一種,而感知是人類特有的能力。機器人無法有感知的能力,因為沒有情緒反應。所以機器人不會思考!?這個裡就出現一個分歧點。為什麼機器人一定不會思考,因為沒有人類的情緒反應,所以不可以擁有思考能力?明顯是錯誤。再推論下去就很可怕了,思考能力與情緒反應是可分離的兩件事物,電腦終將獲得思考能力。人類因感知而熱情,進而創造出電腦,而電腦因擁有純理性邏輯而超越人類思考極限。股票市場人類終將輸給電腦,因為股市是一個純粹邏輯運算者的優勢戰場。理性是非常可怕的能力,全世界沒有人能純理性思考,但只要擁有比平常人更多的理性思維,你已站在相對高點。90%的理性絕對是更高一層的境界。因為你是人不可能達到100%,記住你是血肉之軀!!不懂嗎?我舉光為例吧,除非你只是能量沒有質量,不然無法以光速飛行。也就是說除非你只有心智沒有肉體,不然你無法純理性判斷。人類擁有純理性能力可能嗎?抱歉,不可能,邏輯不符。
[2016年7月17日 結案]
原本閱讀價值是低。評語:大人,此事必有蹊蹺。
原本打算幽默作者一下,但三大謬誤「宗教」、「感知」、「預測未來」。這三大核心錯誤會導致槓桿操作者嚴重的倍化效果。故在多次的作深度思考後,覺得該給更嚴謹的評價-劣。評語:核心的錯誤在槓桿下是倍化的致命加成效果。



2016年6月22日 星期三

是邏輯,還是鬼扯?



前言:
本書花了三個早上才讀完,算是進階書籍,許多章節的份量,在今日出版品的水準來說,其實可以獨立成一本著作。能把邏輯解構再建構,作者的功力實在可怕,最好是與他為友而不是與他為敵。

隨記:
P.17 現實是存在的,因為現實存在,我們必須以現實角度處理現實事物。→純邏輯存在盲點,對現實的盲點,尤其是非理性。
P.20 沒有簡單的答案這回事→除非事情很緊急,不然直覺或第一個想法通常都不是最優的選項。主因是目前已非原始狀態,所以並不存在簡單的問題,所以別妄想有簡單的答案,。投機很簡單買低賣高,但這是原則不是完整解答。
P.24 大多數人不知道如何思考。而那些知道如何思考的人卻往往不思考。因為思考太費神了,更重要的是,那些思考的人不一定心情愉快,因為他們當中有不少人不是被關進牢裡,就是遭到公開羞辱。→最近才被兩個人用民主方式羞辱,所以我還是默默的賺我的錢,別管他人死活,即使是家人也一樣,好心通常被雷劈。
P.34 概括知識是暫定的,因為它立基於對經驗的概括。原則上,下一個經驗很可能出乎你意料之外,使你(與我們每個人)不得不對先前得出的概括結論感到懷疑。→比較白話點就是,我們常以概念在行事,但概念並不完備,每次遇到新事件都會修改一次,所以保持思考上的彈性會比較適合現實。
P.35 所有正確的概括知識,都以現實為基礎。
P.47 聯想不足以理解複雜的人類處境。深入的考量與清楚的思考,常常能完全理解現實與真理。→因為大氣含碳量太高,所以聯想到封存碳。但這無法解決問題,因為有可能是太陽週期使地球變熱,把海底和兩極的碳釋放出來。所以反射式的聯想是無法解決問題。問題複雜度總是超出常理。
P.50 科學傾向於套套邏輯或循環推論來解釋它不瞭解的事物,這使得科學表面上看來比實際更聰明。→善用科學方法,對推理很有益。但要對科學結論存疑。尤其是用科學名義幫頂新證明無害。嗯,還是那句經典的話:大便煮熟,絕對符合國家生菌數標準。
P.56 當交易員在電話中冷靜地告訴你,他推薦的股票下禮拜絕對可以漲四成時,你可以「絕對」確定他的陳述為偽。→因為未來並不存在絕對,不然就不會有意外。
P.56 安撫人心的說法,絕大多數都是假的。→明天會更好。因為只有活下來的人才能再接著說,明天會更好。
P.59 未來是偶然的,而非已確定的。因此,未來無法預測,精確預測當然更不可能
P.59 提防任何對未來事件所做的絕對預測。→正確的做法不是篤信預測,而是對最壞的情況做好預防。
P.62 非黑即白的思考是錯的,因為它過度簡化複雜的處境。
P.69 在某個領域擁有聲望,不代表在別的領域擁有權威。
P.84 通則不容許例外,否則就不是真正的通則。
P.94 定義重要,而且通常很重要→酒駕隨機撞死七個人不會判死刑,但持刀隨機殺七個人是死刑。如果你想隨機殺人,但又想活著。那該清楚,定義很重要!唔,這例子爛透了!但可悲的是,我說的是實話!
P.111 每個陳述都有兩個意義-公開的意義與隱含的意義。→我養小狗,這句話公開的意思是我很隨和,但隱含的意義可能是我孤單、我寂寞而且很自私。
P.114 虛張聲勢的字詞,讓我們認清說話都並未說出完整的事實→例:理所當然、無疑、明顯、如你所預期、說真的、不令人意外、大家都知道。
P.115 你也要格外留意下面這些字詞:順便一提、說句題外話、我差點忘了、既然說到這裡、插一下話。乍聽之下,接在這些詞後面的陳述不是重點,然而事實上正好相反。
P.116 凡是說「做不到」的人,他們通常做得到。他們試圖勸阻你,要求他們能給你的東西。→我幫不了你,因為我很忙。
P.120 當你聽到的定義不符合你知道的定義,要小心。有時候,這些陳述不實定義的人通常別有居心。→白馬非馬。
P.123 當人們言行不一時,行動的真實性總是比較高些。
P.162 人類與機器的類比通常是錯的。→車要油,人吃飯,合理。電腦關機再開機,人一關機就死了。
P.172 魔鬼就在細節中。在民主國家為了得到充分資訊,我們必須知道細節,以瞭解政策是否合理。如果人們願意謹慎思考,他們將會發現,讓他們接受某個命題的錯誤類比,也可以用來支持相反的結論。→非核家園,多麼美麗的幻象,但現實是目前綠色能源供不起電力需求,去掉核電只剩火力,結果得到的是惡劣的空質品質。非核類比核彈,引爆恐懼,事實不會核爆。而且替換到的是高污染的火力發電,最後就是變成相反的結果!用最貴的方法生產最髒的能源,最貴之處在於2020年美國碳稅生效,輸往美國商品會檢核製造過程的碳排量。
P.187 根深抵固的情感需要,可能阻礙對真理的認知。
P.187 當反應超過刺激,或是出現詭異-未經說明或無法說明的理由,注意是否有情感因素摻雜其中。→情緒上身時,就要留意這個可能。
P.187 情感因素往往使我們揀喜歡的證據,忽視不喜歡的證據。這種情感為依據的片面揀選,不僅使我們無法看清現實,也是一種思考錯誤。→眾人推崇高EQ的人是好人,而高EQ本質是虛偽,但很少人願意思考這真相-EQ指數只是騙子指數的另一種說法。
P.189 合理化,也就是提出錯誤的理由,是常見的錯誤。→吃不到所以葡萄是酸的
P.191 本能與欲望的挫折,是心靈衝突最常見的原因。→為什麼窮人總是非常容易狂暴?挫折、挫折、無盡的人生挫折,所以別惹窮人,他們一無所有只剩自尊!隨時都可以拿命來捍衛他們最後資產-自尊心!
P.196 怪胎、怪人以及其他難以融入社會的人,也許是演化篩選的結果,他們的用處是協助大多數人改正錯誤思考,或藉由提出古怪的觀念破壞社會的同質,好保護人類免於絕種。→這邏輯有問題,作者沒發現…。是因為發現常人邏輯充滿著謬誤,才不願跟錯誤的群眾同在一條船上,而不是因為演化篩選。
P.201 反覆唱著相同曲調的群眾,是一群失去控制的人,群眾信念越強,合理的程度越低。
P.207 不好的論證很容易察覺,特別當它們牽涉到金錢、個人利益與權力時。→沒人會多費口舌,除非有利可圖。啊有個妖尼姑又出書了。不理俗事,但又很愛辯解,證明自己的不俗。根本是司馬昭之心...
P.212 暴力往往是最後手段,而且是孤注一擲。
P.212 幽默往往是證明他人不足取信的方式。→在使用暴力前先用幽默點出問題,如果一切都不可行,再使用終極方法-暴力也不遲。
P.213 輿論與一般抱持的信念,不是贊成或反對的理由。不應盲目接受既有想法,應檢視證據,依此而行。→我們愛台灣所以要xx。愛台灣不是證據,所以要忽視對方任何要求。
P.213 有紀律的思考要求我們無懼事實公正無私地檢視所有證據,而非部分證據,不要因為證據不方便或令人不快而拒絕它,也不要因為證據符合既有意見就接受它。既得利益往往會妨礙有紀律的思考。我們必須有意識地防止自己片面揀選自己喜歡的證據,而拒絕自己不喜歡的證據。
P.256 如果我們要正確知覺與理解現實,必須正確詮釋可得的證據。→意思是我們不是全知,只有一些證據,如果論點連這些證據都無法合理的解釋,那結論必然錯誤。例光明與黑暗是對立的,但無法解釋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而黑暗中什麼也沒有,所以正確的是只有光明才是種存在,黑暗是什麼都沒有。所以光明與黑暗並非對立。
P.258 把焦點放在理由而非權威,對於帶有偏見、不符資格或匿名的權威,不用太認真,因為他們並不相關。
P.263 諂媚或任何形式的讚美無法合理取代證據。
P.274 證據不僅必須與結論相關,還必須有充分的數量,種類與重要性來支持結論
P.274 相關的證據是必要的,但它們不足以達成有關現實與真理的結論。
P.274 如果某件事需要另一件事物才能發生,則所需事物是「必要的」。如果某件事物只需要這事物就能發生,則原本所需事物是「必要的」也是「充分的」。如果某件事物還需要別的事物才能發生,則原本所需事物是「必要的」卻非「充分的」。→植物要水才能活,但只有水沒陽光也活不了,所以水是必要但不充分。
P.278 (賭徒謬誤)已發生的隨機事件,並不會改變未來該事件發生的機率。→其實我也不想記這條,但作者說本書最重要重要的地方。但…抱歉我也是賭徒,這是真理沒錯,但對賭徒來說是基本知識。作者還是專注本業吧。

心得感想:
本書作者本業是醫生,但在寫邏輯的書,最扯的是他還分享股市操作經驗!完全不存在關聯的三件事。但這一切的起源於醫學系所教的演繹與歸納的科學技巧,所以醫學專精有辦法跨到邏輯,而因本業是精神科,所以很容易聽出對方說的話是真還是假,每天聽一堆神經病說話,不成精才怪。所以這項優勢在聽公司法說時,非常有效。立馬知道公司經營者說的話的真偽。但一般人聽不出來,不然安隆事件就不會搞的如此嚴重。
作者也存有偏見的謬誤而不自知,常常引用聖經的例子,可見他常讀聖經,在長期耳濡目染下,早就是信徒而不自知,還認為自己說的是邏輯而不是鬼扯。例P.196 ,引述聖經明言女人生產必多受苦楚,他提出創世記並沒有說生產兒女,必受「痛苦」,而是必受「苦楚」。這種玩弄文字遊戲在幫聖經緩頰。但根本就沒必要理聖經說什麼,被聖經所愚弄而不自知,還沾沾自喜。所以慎選讀物,世界印最多的書代表眾人認同,而群眾代表的是謬誤的綜合體。愛能拯救一切,一堆老人正在加護病房插滿管子,生不如死,大唉呀~
有機會買本放在家,這本書讀一遍是無法吸收進大腦。其實也無法有效筆記,作者的確有把重點標出來,但要看解說才知道重點是什麼。例如:三段論法(P.84)、套套邏輯、詐騙六元素(P.226),都很難簡單筆記,是一連串的拆解和解說才能理解。嗯,晚上九點二十分了!!超過我上床時間了,改天有空再補充吧。

[2016年7月4日 思考的時間]
思考並沒有大家想像的快速,光把把事情解構這行為就絕對會花費很多時間,我碰到需要思考的事,通常要花三天才能做出比較完整的解構,有時更長。接著才進行推理、最後才是整合出最佳想法,通常一整個流程需要一星期才能完成。當然這事必須對我很重要,很多與我自身利益無關的事我很少花時間思考。智商高或許思考速度很快,但也不可能達到秒解。總結,思考這行為是要在飽暖後才可進行的活動,如果每天忙到睡眠不足,你無從思考。直到你找到如何讓自己很閒的生活方法。這就點出一個天大的祕密,勤勞是思考的天敵,你所知道的常識只是窮人的習慣。再說個更讓人沮喪的現實。思考很吃生活品質,在這種夏天如果不在有空調的環境你無法有效率的思考。那學生在沒空調的環境學習代表著的是?刻苦耐勞,還是用錯方法?呵,時代變了,以前天氣沒這麼熱,但教育部還是停留在三十年前的思維,就是不給學生弄空調,沒省多少錢,但學生學習大打折扣,對未來造成深遠的影響。台灣獨步全球邏輯:省小錢賠大錢。

2016年6月19日 星期日

料理的科學



前言:
封面設計不錯,嗯,我想不到我該說些什麼~.~

隨記:
P.17 專業人士喜歡秤重勝過測量容量。→終於解答我的疑惑了。每次看到節目說一茶匙,我總是很困惑,到底是多少呀?如果說5公克,我就感覺肯定多了。
P.21 由於豬、羊、牛肉經煮熟後再靜置,肉塊裡的溫度仍會持續上升,這種效應稱為「餘熱加溫」。
P.24 糖加越多,凝固點就越低。→可以想見,冰淇淋加的糖必須非常多,才能在冰點還能綿密的口感。
P.26 加糖會大幅淡化辣椒的辛辣感。→這只是化學感知,實際上辣並未被中和,只是甜味的感知蓋掉辛辣感而已。
P.26 如果加入太多鹽巴、糖、或辣椒,已經覆水難收了。不過如果味道還不太強烈,通常可以利用「味覺光譜」另一端的調味料來掩蓋。→太苦加鹽,太辣加糖。可以稍微騙過味蕾,算是補救的技巧。
P.26 食物冷了,味道也會淡掉,所以必須大膽調味。→也就是說冷食必須加重調味料的份量才能跟熱食有相同的感受。
P.40 用文火料理可減少食物中的水分流失。→大火煎牛排常常外乾內不熟,用文火才可以內外兼顧。言下之意,不是火大就能搞定一切料理滴。
P.44 (快炒)用大一點的鍋子→食物堆疊會阻礙褐變反應。
P.44 我們比較喜歡不沾鍋,只需要一點油,可避免熱炒的菜餚變得太油膩。→外食的問題就在此,廚師目的只有一個美味,至於健不健康從不在考慮範圍,除非上報。
P.46 把冷凍庫當成脫水機。→如果食材水份含量過高,可利用這招。
P.52 想要肉質保留最多肉汁,「靜置」是不可或缺的技巧。→剛烤好的牛排不要馬上切開,血水會狂流。如果等待一下,血水會回流到肉內,吃起來才會有汁多味美的感受。
P.51 瘦肉因含水量高,絕大部份75%是水,通常比較軟。→也就是說到菜市場買菜記得摸看看,硬硬的,通常放很久了。
P.61 餘熱加溫會發生在大塊的豬排、牛排、羊排,但不會發生在全雞和魚上。→雞、魚有體腔,會讓熱散掉。
P.66 大火煮出味道,文火保留水分。
P.67 「高溫香煎和水分流失一點關係都沒有」。實際上,肉汁多寡幾乎是由「肉排的脂肪含量」與「烹煮完成時內部溫度」這兩項要素決定。脂肪會讓肉吃起來更多汁,而肉的內部溫度非常高要,它和肌蛋白縮水、釋放水分程度,都有著直接的比例關係。
P.76 慢火加熱,使肉軟嫩。→細胞自溶酵素在50度時最佳。
P.80 較硬的肉,必須熟上加熟→大概是指牛筋這類膠原蛋白含量高的食材,因膠原蛋白的溶點很高,一般瘦肉在71度就熟,但膠質要到82度以上。
P.118 浸泡鹽水,讓瘦肉變得多汁→因密度擴散的原理,鹽水是高密度擴散進細包內,讓細胞內含水量流失減緩。
P.177 神奇的162度油溫炸出完全酥脆的薯條→破百溫度我基本上不吃。
P.186 油脂讓雞蛋變得滑嫩→看到圖片我驚呼連連!


P.233 存放起士的好方法,要將起士以雙層法存放,可以用蠟紙或是烤盤紙先包第一層,之後再包一層鋁箔紙。→妙,我用保鮮膜包,沒兩天乳酪就出現發霉現象。
P.238 加鹽蔬菜可有效去除水分。→水被鹽巴吸出來了。
P.320 辣椒的辛辣風味都藏在白髓和辣椒籽裡。→我喜歡吃辣椒,但怕辣,看來只要去籽和把白白的地方,全去除只留紅皮,基本上就不太會辣了。
P.497 大部分的細菌都存活在4度至60度之間。在這危險區間裡,細菌每20分鐘會以倍數成長,很快就達到危健康的程度。以一般規定來說,食物不該處於危險溫度區間超過2個小時,若室溫超過32度,則不可超過1小時。
P.497 解凍一定要在冰箱不是在料理檯上。→溫度太高細菌孳生太快。
P.497 重新加熱時,應盡快讓食物溫度離開危險區間(4~60度)


心得感想:
這本書內容非常豐富,但全是西式料理。主要是給做西餐的主廚看,非一般小老百姓,更別說是中式料理。比較有關聯的是他們對味精這神奇的東西驚呼連連!

2016年6月18日 星期六

買到一個好枕頭



前言:
這本書有個不錯的方法,可能最棒的枕頭就在你家而沒發現。

隨記:
P.51 羽毛枕在睡的時候會慢慢地壓陷,讓頭部愈來愈究下沉。
P.63 不翻身就無法恢復疲勞→所以睡覺中翻雲覆雨是必要的…,我是說翻身。
P.99 睡姿有兩種狀態。身體靜朝上或朝側邊的靜態姿勢,以及翻身時的動態姿勢。→翻身如果很困難,那睡眠中的身體需要花很大力氣才能完成,那代表著睡不舒服。另外正睡和側睡頭部高低差也要考量。
P.143 E先生的辦公室,配備有最新型的高科技座椅,然而E先生在那樣昂貴的椅子上,居然是以單腳盤腿似地坐在椅子上。這樣會有肩膀痠痛及腰痛也是當然的。→還有雙腳的著地高度,懸空是無法給腰部著力點,很傷。腳踏墊我是不推薦,因為不能移動。不如買雙高底拖鞋比較實用。如果找不到就買雙木屐,絕對比買千元的腳踏墊便宜又好用。
P.196 仙貝座墊枕的作法→我試過了,一開始心喜若狂的覺得發現終極枕頭。但睡了三天我落枕,原因還是太硬了。高度對了,拿尺一量5公分左右的高度。但材質錯了,不該用布而是要用棉毛巾。


心得感想:
我用過五種枕頭,從高價到免費的都用過。羽毛枕是最喜歡的,但要每天在睡前拍打讓整個枕頭膨鬆起來,不然就會扁扁的,然後就準備睡到落枕。棉花枕頭的麻煩是一開始很膨(太高),睡了二年後才會到我想要的高度,但正當好睡時枕頭也該換時候候了,因為棉質的非常容易發霉和長蟎。人造絲不適合拿來當枕頭躺一次就變抱枕。溫感泡棉這是睡起來最服貼且有一定支撐力的枕頭,只是最大問題在於找不到亞洲人的高度。高檔的都是國外進口,那種高度會讓頸部壓迫性很大。最後就是作者的仙貝座墊枕,太硬是最大缺陷。總結來說,本書給了一個免費又可行的方法,值得一試。雖然我第一次製作失敗,但可能真正問題是選錯材質,下次換純棉毛巾來試試!

[2016年8月31日 更換枕頭]
Tempur經典舒適枕塌的比想像的快,我實在無言。因為我不知道該換什麼好。花大錢得不到效果,我覺得得換個方法。從以前中覺得睡得香的試試吧。Simmons純棉枕頭是我記憶中最中意的,所以殺去最近的賣場。一眼就看到純棉的「舒柔枕」,直接買了1999元。回家才發現嚴重的錯誤,內層填充物是「聚酯纖維」!暗,被耍了。只有表布是純棉。我當然感到被炸到!我怎麼會犯如此蠢的錯誤。花近2千元買顆人造絲!但我不想回去退貨。所以當晚就硬睡看看,結果這顆枕頭比人體工學枕適合我。人體工學枕設計就是服貼後腦勺作弧形設計,但我後腦是扁平的,所有人體工學枕都不適合我,全部都壓迫到我的後頸。連Lasova這種台灣人體形特製化的也一樣。總之,這次稱得上是錯錯得正,也能說我誤解人造纖維並不一定差,只要特殊處理運用得當也能營造很棒的枕頭。但我很肯定大多睡雜牌的聚酯纖維做出來的非常難睡,因為我有很多顆,尤其是大賣場的。
[2016年12月2日 Simmons舒柔枕的淪陷]
最近開始要常常拍打枕頭才變得比較膨鬆,不然又壓迫到我的頸部了。我原本打算是一年換一顆,沒想到三個月就保不住半邊江山。再把上下顛倒算進來,也才六個月。也就是一年在枕頭上的成本是要花四千元才能保持在最佳狀態。再找機會嘗試看看吧。但目前沒這心思,暫時先擱著。
[2016年12月14日 兩個枕頭輪班]
最近把Smmons睡扁了,改回Tempur躺看看。不試則已一試感動的眼淚都快掉出來了。居然會回恢復成原來好睡的彈性與高度!!原來還有這招,兩個枕頭要輪班。仙貝式自製枕我就沒再嘗試了,覺得專門做的枕頭真的有他的專業存在,這不是隨便舖幾層就能輕易取代。應該視為最後手段。但我的後腦勺頭型又很特殊,需要柔軟且有支撐性。不然壓力全集中在一點上,真的很不舒服。另外在想Tempur的問題是價格太貴了,貴到不值那合理區間內。或許該在costco找看看,如果價格壓到3千元我覺得枕頭問題就會解決了。兩顆枕頭輪流睡,二年後更換。每年費用只要3千元!!
[2017年9月1日 肌筋膜徵候群]
這是讀到《老是睡不好、醒來肩頸酸又痛?復健科醫師:別再錯怪枕頭,是「肌筋膜」出問題了!》時看到的病名,先記錄起來。下次再睡不好就改由這方向解決,現在已用到7千多的枕頭了。我想應該算是頂級枕。文中有提到一點值得我省思,為何小時睡什麼床和枕頭都沒關係,我一樣睡的好。現在用最高級的枕頭一樣還是有微詞呢!?

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

未來產業



前言:
最近吃太多脂肪(乳酪),腦力大爆發, 就把這本書給刷完吧。

隨記:
P.5 2016年,全世界有將近160億個裝置透過網路相連。~~~到了2020年,這個數字還會進一步成長到400億。→如果把手機電腦看成是一個客戶端,那物連網就是很明顯的戰略要點。
P.6 土地是農業時代的原料,鐵是工業時代的原料,數據則是資訊時代的原料
P.37 全世界大約有七成機器人都銷售到日本、中國、美國、南韓和德國,五個國家,形成機器人領域的「五大」。日美德三國在工業和醫療用的高價機器人領域引領風騷,南韓和中國則是較廉價的消費者導向機器人主要生產國。
P.39 機器人連結上雲端後,便能接觸龐大數據。→雲端可有無限運算力,機器人空間有限裝不下超級電腦和電力。如此分工,代表著超級電腦擁有了行動能力!?
P.47  每年有將近130萬人因車禍而喪命→如果覺得無人車不可靠,看看現行的手控車。或許就不會反對了。無人車在同樣意外只會出錯一次的學習力,更別說不會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出車禍也將不是會是你的問題,那最大受害者應該是保險公司,因為不需要投保!
P.47 機器人駕駛會比目前的人類駕駛更安全,車禍肇事原因有四:分心、愛睏、酒醉、以及駕駛失誤。→看的出來機器人只會出現駕駛失誤,代表著極有可能把車禍發生率減少75%。
P.49 未來Uber 車隊根本不需要有人駕駛。根據最新的估計,積極參與Uber車隊的司機共有162,037人,未來他們都可能淘汰出局。→全職計程車司機才是第一批陣亡的吧!Uber通常是兼職賺點外快。
P.56 使用機器人需預先支付很高的資本成本,但營運成本很低,因機器人不支薪。
P.58 美國有六成勞動人口的主要功能在於蒐集和應用資訊。→這類會被大數據取代,那助理工作剩買咖啡?或根本不需要!
P.65 上波兆元產業乃根植於0與1的編碼,下一波兆元產業則根植於我們自己的遺傳碼
P.92 像華大基因這類公司及研究中心是中國策略核心重點,他們遊走於公營和私營之間的灰色地帶,名義上是私營機構,卻握有龐大資金,並受中央政府鼎力支持。→想想馬雲真的強嗎?可能背後的政府才是強大之處。中國目前都不屬自由市場。如果馬雲寫書給年輕人,還是跳過吧,一切都是政令宣導,勞勤認真努力當好人…,或許根本原因是靠爸(中國政府)。
P.111 阿里巴巴的支付系統支付寶(Alipay)每分鐘進行285萬次交易,營運規模超越PayPal或Square。→我該嘗試用Alipay或PayPal來做一次體驗,看看會不會比現行的網路消費更便利,目前的信用卡網路交易實在不安全,怎麼會要我交出末三碼?實在太詭異了。另外網路轉帳太麻煩感到十分落後。
P.123 可預期Uber也不會放過當日及次日交件的龐大快遞生意。→這個應該先做吧,快遞費用還是太高了,如果再砍一半,那產地直銷就能做起來,中間商可以去申請失業救濟了。每次看到那菜價實在有點暈,到底大中小盤商耗損多少成本?
P.124 個人與個人的交易成為新趨勢,市場也日益分散。但另一方面,正因為市場分散,促使個人開始透過總部設於美國加州或中國的少數科技平台進行交易,市場又因此集中起來。
P.127 我預測隨著分享式經濟日益成長,你將可以在網路上的P2P市集找到你需要的任何人力,從頂尖工程師到清潔工,都在線上銷售自己的服務,獵才公司和臨時工作介紹所將逐漸淘汰出局。→我剛好是委外興起年代的受害者,委外公司抽太兇了。造成委外人員薪資很糟。如果有個平台是企業主直接委外,那才是雙方利益最大化的策略。這在軟體開發是非常棒的運用,程式開發初期需要大量程式設計師,而上線後只需要少數的維運工程師,所以程式委外開發是必然需求,而委外人員就像傭兵,在最短時間內賺最最大報酬,而程式開發階段的報酬是最高,而維運就沒什麼利潤。另外分享式經濟這名稱實在取太糟了,一點也沒分享,本質是P2P的應用而已,減少中間人抽成問題。
P.135 儘管許多和比特幣相連的輔助架構都曾遭駭客入侵,區塊鏈技術本身卻從未被破壞
P.135 在嚴謹的比特幣系統中,除非某人的私鑰被偷,否則不可能發生詐騙,而且即使私鑰失竊,也很容易找到竊賊。
P.148 比特幣用戶採用化名,而不是匿名。而且比特幣網路中每一筆交易都會被追蹤和記錄在區塊鏈中,或成為永久記錄,所有人都看得到。結果對執法機關而言,比特幣比現金、黃金或鑽石還容易追蹤。→也就是說比特幣的意義是消除中間人的抽成問題,但不代表可以匿蹤交易。
P.191 「網路安全」這個產業正飛速成長。這方面需求始終存在、不斷成長,而且需才孔急,符合資格的人才卻十分短缺
P.191 政府和大企業付出昂貴成本來取得網路安全防護,一般市井小民或小公司根本負擔不起。→所以兩家競爭公司,這時代比的可能不是服務而是駭客能力。只要讓對方公司的使用者個資外洩,直接插死對方公司,根本不用動用服務品質和降價的血海戰術。
P.200 今日我只要掏出手機,把英文輸入谷歌翻譯功能Google Translate,只要網路連線夠快,就會迅速得到90種語言的翻譯。→或許我真的不該把英文學習列入重點,自動翻譯功能進化非常快速。在大數據時代越多人用翻譯軟體,翻譯的精準度就會越佳,也就是說電腦學習翻釋的速度是我的70億倍(如果全球人都用google translate的話),那推論,我該把所有精力花在專業領域(投機)的知識學習與操作。強化我的優勢,賺了大錢,google translat功能也成熟了,我的出國自由行就萬事俱備,這才叫分工,優勢策略!
P.212 審理貸款和管理帳戶等銀行基本功能,其背後的系統「已經非常、非常老舊。」→已到疊床架屋的巨大怪獸,各系統無法整合,造成帳戶清算無法「立即」產出,如果有像加密電子貨幣的統一性,即可立即的算出客戶的淨值是多少,也就不會發生CDO的災難,因為沒人去每天計算房地產價值變化對映出客戶的淨值,因為要跟太多古代系統打交道,只要跨系統就無法自動運算。這就是銀行為何開始注意比特幣的區塊鏈功能,因現行的架構已無法因應現代的交易速度。這存在極大商機,因為銀行的系統需要大規模的重新設計整合,重點銀行真的很有錢。
P.229 即使大數據如此厲害,仍然有些事情做不好,或可預見的將來不太可能改善。過去我們總認為機器擅於做人類覺得困難的工作(例如24小時連續工作,或快速破解複雜的數學問題),而人類則擅於處理機器做不好的事情(例如發揮創意或理解社會和人文脈絡。)→這是個思考大於記性和運算的時代,你不需要記太多東西和計算太複雜的東西,你只要懂得把這些占用大腦空間和高耗損精力的事,拆給電腦儲存和運算,代表著你大腦真的空下來,能專注一件事-思考。創意才能在最大化的思考運作中產生。這用到三件成功要訣:方法、分工、簡單。這代表著你用8倍速在跟一般人競爭,如果跟認知錯誤者,你擁有64倍速在跟他們對打,這也就是你一個人可以打64個,比葉問強6.4倍。
P.231 大數據會把我們輕輕推往某個方向,而我們其實不知其所以然。→讓我想到,地球人平均有一個乳房和一顆睪丸!小心運用大數據吧。
P.303 程式語言會教你如何抽象思考,把問題分解成小的部分後逐一解決,還教你理解系統,看到系統如何相互連結。


心得感想:
當機器人取代人力,第一個被血洗的是沒經驗的社會新鮮人。想想最近在誠品看到的一本書《沒經驗,是你最大優勢》,看到書名我都笑出來了,這書我連翻都懶的翻,最基本的邏輯都不通,直接跳過。只是從銷售排名就知道又有一群社會新鮮人信了!錯誤的知識不會死亡,但會過的更辛苦。我媽就是很生動的例子,常說工作時多累多辛苦,同事很多得癌去世。我是沒說出心底的話,心想:用錯方法當然做的像牛像馬一般。我媽連機車都不會騎,說明了根本不願去學習使用工具,只想用原始的方法做事。這就是沒用對方法的結果,除了累還是累。讀錯書只會讓你越來越累!那這裡就有個有趣的問題,支持環保所以騎腳踏車通勤。嗯!台北市政府正在推動這蠢事。為了省一點能源賠上生產效益。能源不足就是建電廠而不是叫人民節省。騎腳踏車是休閒不是生產,上班這行為是生產不是休閒,講的是效率。用一分能源賺十分利,不是用一分力省一分能源。說到數學可能有人會頭暈,簡單說就是別從機械時代回到人力時代。
觀看政府的政策就該清楚瞭解,保護底層(大多不願改變的貪懶之人),是國家方針。因為他們比較閒(不努力做正事),所以是抗議與投票的主力。這樣就出現一種悖離。世界在向前,但有一批貪懶之人不願改變,這之間的距離會越拉越開,最後是斷裂,貪懶之人結果就是被現實所拋棄,最近的例子就是高速公路的收費員,他們不願接受現實,反向的選擇抗爭,結果時代的巨變,他們根本無立足點,國家人民也不在乎他們的處境。的確他們是場悲劇被財團吞噬的一群可憐人,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為何早看到電子收費的事實,但不願在第一時間改變自己,最後坐以待斃的被財團吃乾抹淨?再看看計程車一直喊漲和抗爭Uber新科技的現狀。這種行為在股市中有句不錯的說法,留到最後的人洗碗。這些都只為推導出商機的存在,存在於逆著國家規定必存大商機。國家禁Uber,那Uber必定有其破壞力,破壞廣大的既得利益者的收入。如果早於別人一步,事半功倍,而最後才因反抗無效被迫認清現況的就是事倍功半。一來一往相差四倍。這也就是成功之人常常鄙視失敗者的原理,當失敗者貪懶時,他們努力向前,但當收成時貪懶之人卻哭天喊地的抗議,試圖拉所人下水、一起陪葬。階級對立由此而生,政府其實是加害者,不在一開始就說真話,只說些貪懶之人愛聽的話,誤導並強化這些貪懶之人的想法,直到水到渠成,最後多數變少數,少數就放生給他們死。政府的話你信嗎?這裡是台灣不是瑞士。
看到網路駭客(參P.162),最強的就是木馬和發動分散式阻斷服務(DDoS),而把網路流量搞掛是物理死穴,但從網路節點來看,只要各未端節點的主機阻擋DDoS封包,就不可能癱瘓主幹網路。所以不解之處在於為何要在個人電腦裝防毒軟體,而不是在匯集節點-路由主機伺服器裝?這就有趣了,問題是誰?誰的問題?直覺會認為是使用者的問題,但一個匯集點可掌控十台至萬台終端用戶的流量。所以就整體效率來看這是網路公司的問題,那網路癱掉時,網路公司只會推說是使用者問題,但其實是網路公司為了省錢罷了,根本是只想收錢,不提升網路品質。
大數據淘金夢,讓我想到美國的西部淘金夢,真正賺錢的是賣牛仔褲的人,如果是這樣,那賣電力和賣電子設備的人才是真正妥妥賺進大把鈔票的人,如果再加個品牌就是暴利了。可預見未來很多人失業,但也代表著電力的消耗速度會呈幾何式的上升,這時該做的是蓋電廠,政府要做的就這事!但明顯是不會做,所以呢…,未來缺電是必然,而且非常嚴重。策略有:1.在暑假用電高峰時,放空台股。張忠謀說不缺電,所以大膽放空就對了。2.加碼能源相關股,賭的就是政府肯定是最無能的做為(宣導騎腳踏車發電,但就是死不去解問題核心,蓋核電廠)。想到這我最近讀到一篇文章說,別低估群眾的智慧。我真的無言,譁眾取寵討好鄉民的文字工作者罷了,他的論點是這群人中有很多是高學歷者,但問題又不是有多少智者,而是木桶理論,做最大的木桶看的是最短的木板有多長,不好意思,群眾中不乏笨蛋,那群眾的最大智慧上限就是由這群笨蛋(最短的木板)來決定的。再多的智慧能量也是溢出。所以群眾不存在智慧。
本書有提到一個現況,落後國家通常一無所有,連基礎建設都不足,換句話就是可以跳時代的建設。原本通訊從類比轉數位,但落後國家直接從數位網路建設,不需經過類比時代。這也就是說當今的下層的孩子也可以這樣做。我們的教育是落後的,大多課本是廢物知識,根本沒有學習的必要性,那這就有個絕對釜底抽薪的做法。數學+程式語言為主的學習,國文退居次要,聽讀說寫可以溝通寫文章就行了,吟詩作對讀古文就省省吧。英文也不再是主力,因未來不出10年翻譯功能差不多成熟,有支手機就行了。只要懂幾個單字和基本句型。至於其他雜魚:歷史、地理、公民與道德就不值得一提了,本土教育這雜魚中的廢渣絕對不要讓它浪費你的時間。數學重要是關乎邏輯和運算方法,程式語言是未來20~30年熱門的賺錢技能,學會不怕失業,雖然軟體更新快速,但核心結構未曾改變,if條件、for迴圈不會消失,頂多語法有些變化。這樣下層的小孩立馬就有社會基本競爭力,而不是像現在,畢業等於失業。為什麼?政府政策-維持現狀,所以政府的本質並非做對的事,如果誤以為政府做的是對的事,那就等著被打入比現在層級還低的層級吧。這叫惡性循環。當然不是說不信政府,而信社會,政府只是社會大眾的期許。社會大學並非你想的好,本名該叫失敗大學,不然成功就不會如此可珍貴。當然社會大學有其有用的用方,用對方法失敗也能變成功。即然名曰失敗大學,代表著裡面充滿著各種失敗的前人,所以最大價值在於讓你知道他們走的路全是錯的,只要利用刪去法,就能增加你的成功率,避開所有錯誤,剩下的就是…!!!(咳,太過簡化了,請小心使用)
總結來看,這本書是集眾多的層面在介紹未來世界趨勢,但如果都有閱讀習慣的人根本覺得了無新意,幾乎都讀過類似的內容且更深入。這就是花錢買書最痛的地方,總是買到重複的知識。不開心、不開心

2016年6月12日 星期日

你睡對覺了嗎?



前言:
當人越有錢就越怕死,沒想到我從無畏者變成一個愛惜並追求健康之膽小者。只是睡眠問題一直是我的痛處,總是無法有效改善。到底問題在那??

隨記:
P.27 每個人的最適睡眠時間不同→別再勉強一定睡7小時整。這是平均值,睡到自然醒是比較合理的睡眠時數,醒來就別懶床,一懶就進入負向回饋,越睡越累。
P.54 10點前沒讓孩子上床睡覺,孩子基本上就會睡眠不足。→因次日得在7點前出門上班上課,推算回來不在10點睡覺,小孩的睡眠時間就不足。
P.64 每個人易於入睡的時間是很固定的。
P.64 人的生理時鐘又受到基因所掌控,而且掌控得非常牢。這種調節生理時鐘的基因,主要就有十多個,又稱時鐘基因。
P.67 25小時是二十世紀的說法。根據現代的細膩手法精確測量,可得知生理時鐘一天的平均週期落在24小時11分。→重點:平均,每個人是不相同,但生理時鐘為25小時者的機率很小,所以還是早點睡吧,晚一個小時才入睡,鐵定搞亂生理時鐘。
P.74 一般家庭的天花板光源,只要不直視,只有三百到六百勒克斯左右,如果沒有別的因素存在,對生理時鐘影響理當有限。→螢幕1千、超商燈光1千5,白天8千,晴天10萬起跳。
P.74 光線調節生理時鐘→陽光可以把人類24小時又11分對生理時鐘調回24小時的地球自轉時鐘。所以晚上在太亮的環境會打亂生理時鐘校正功能。
P.109 睡眠有兩種,一種是降低腦代謝,讓腦子冷卻與休息的非快速動眼期;另一種是讓肌肉鬆弛、減少體力消耗、讓身體休養的快速動眼期。→也就是說我們誤解驚醒時覺得異常累是熟睡狀態,其實那是快速動眼期的淺眠,此時是肉體在休息,突然這時驚醒,首當其衝的就是肌肉乏力感極重。
P.109 在非快速動眼期睡眠中,特別能夠讓大腦休息的深層睡眠。
P.111 老人家沒必要睡太長 →因睡滿四小時後幾乎都是淺眠。
P.125 只要午睡維持在適當的長度,具體來說不要超過半小時的話,既能讓血壓下降,也能提升下午的專注力與精神,又不會對晚上的主睡眠造成太多影響。
P.125 疲勞或生病可以多睡覺。→有時我早上8點感到對任何事都提不起勁,跑去睡一覺效果不錯。但午覺可能就跳過了,因為睡夠了。
P.130 明明不需要那麼多睡眠,卻長時間躺在床上,導致失眠惡化。→在說睡過頭反而引來不舒服,但以為是沒睡飽,其實不是!所以睡到自然醒,不必管是否到達睡滿8小時。直接起來會比較好。
P.136 假如躺下10分鐘還沒睡著,不但要離開床,而且一定要離開臥室。→身體不想睡,就不要誘發身體去睡覺,而是起身做些事,直到身體真的渴望睡覺時,才立即上床。我的身體會打哈欠來表達,所以晚上大約九點左右我都在等這訊號出來,然後去睡,通常一躺下就睡著了。如果溫度在23度,根本是立即失去意識。28度真的很難入睡,省小錢賠大錢,國家政策誤國傷民。這些官最好鞭之數十驅之綠島。

心得感想:
看來半夜醒來是正常現象,我不該視為警訊。我晚上九點睡覺,五點起床,真是朝五晚九的人生呀。只是有時常常二、三點醒來,讓我很困惑。本書有說人隨著年紀越大就越容易半夜醒來,感覺這解答了一半疑問,但我醒來時還是覺得沒睡飽呀!看來除了年紀問題外,應該還有別的問題。似乎不是生理問題,而是外在問題。空氣不夠森林味?常常半夜被那悶味所嗆醒,住在都市這問題似乎無解。枕頭?這有可能,買了個六千塊的枕頭還是讓我覺得頸部不適。這點蠻有趣的,在逛日本商店時發現日本人的枕頭平均高度明顯比我這顆美國Tempur低許多,至於3M的枕頭,喔不!根本石頭不該叫枕頭,或許我根本找錯枕頭了…。
本書有提到睡前不要喝酒,這點也有點困擾,因為最近在測試每天睡前小酌50cc的紅酒,看是否對身體有益,但顯著的半夜二、三點醒來機率增加,雖說對次日無影響,但喝酒真的會影響睡眠應該是真的,或許改在午睡前喝!?


2016年6月11日 星期六

蘋果橘子創意百科



前言:
早上原本打算先讀《這才是數學》,但翻沒兩下我就無力感上身。怪事,我覺得數學是最合我個性,理論上愛邏輯的人對數學特別有親切感,但讀起來又像天書一般。所以翻完整本後就換這本了,索性不筆記,反正全部都沒進到我的腦子裡。

隨記:
P.96 地區性的航空公司,例如飛水牛城的科爾根航空,把業務外包給開價最低的機師,該航空公司曾經發生過墜機事件,機上四十九人全部罹難。這不怪誰,這不是誰的錯,而是體制的錯。一切都和錢有關,一切都和利潤有關。→廉價航空,每個都掛保證安全,符合標準。你信,我才不信。一分錢一分貨,我的命不該由沒經驗的機師和最低標的地勤來把關。如同去百元理髮和專業理髮店一樣,便宜代價換來是一個月的奇怪髮型。嗯,這只是醜一點,死不了。搭飛機是種不是生就是死的賭盤。話說我還是會去百元理髮店就是了,飛機我絕對拒搭廉價航空,管你說什麼說詞。
P.128 有一艘運送四十七名老人的觀光船,沉進紐約市北方的喬治湖,造成二十人喪命。依據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的報告,這艘船之所以會沉,是因為嚴重超載。船公司在判斷能否安全運送乘客時,用的是過時的體重標準,船隻並未載送超過人數上限的乘客,但遠遠超過重量上限,結果當乘客全部跑到船的同一側看風景時,災難降臨。→美國體重問題真很有夠誇張的。
P.139 人們應該害怕的「熟人」,但人們不怕;嚇到其他人的「陌生人」,其實完全不可怕。→我們熟悉身邊的人,但對外地人就會莫名的起防禦之心。但真正會對你發動重要傷害的通常會是身邊的人,因為他們熟悉你的一切。
P.229 如果各位想要知道搶銀行的最佳時機,答案似乎是…沒有這種時機。→統計結果星期一到日並沒有顯著的搶銀行成功比較高的機率。這論點說明,正面對幹搶匪占不到優勢,內神通外鬼才具有優勢,而且在台灣更具有優勢,因為偷跟搶的刑罰差很大。再論下去偷還不是最好的策略,因為偷跟騙,在台灣對騙子的包容度極高。真是在地化特色。
P.267 我覺得性工作理應合法。如果有兩個人共度晚餐,喝了一瓶酒,然後上床,我們說那叫約會。如果他們共度晚餐,喝了一瓶酒,然後上床,但櫃子上多了一個裝錢的信封,我們卻說那是違法行為。我知道有些女性做這一行,因為她們覺得自己別無選擇。這些女性和我處於這個產業的不同階層,很多都有吸毒、物質濫用等問題。我認為,與其把時間和有限的資源,用在逮補與宣布這些女人有罪,我們應該把資源用在確保這些女人能夠獲得其他機會,以及尋求協助的地方。不想當妓女的女人就不該被迫當妓女,社會理應提供她們需要的協助;至於想做的,就讓她們有權利做。→你情我願,不知警察為何這麼熱衷抓妓女,而不去抓真正危害社會的壞人,像電話詐騙千萬種理由抓不到,真是神奇。
P.275 牙膏根本是騙人的東西,所有號稱可以防蛀牙和美白牙齒的牙膏,通通都是假的。他告訴我,牙膏如果要有那些功效,必須加入某些成分,而美國食品藥品監管理局,並不允許。→每次看到廣告狂打,最多牙醫師推薦的「牙膏」,心想那不推薦「用」牙膏的到底占幾成?八成是吧。我已不用牙膏了,只用牙刷和牙線。結果效果比用牙膏好非常多,最妙的是牙齦出血機率顯著下降。
P.295 醫師和女婿討論這種無法醫治的情況,決定在安寧醫生的協助下,進行舒緩照護。我女兒終於拿到冰片,打了嗎啡,大約四小時過後,她平靜地進入昏迷。→接著就死亡。疑,美國已可以進行加工死亡了,不知台灣這方面進度如何。世界法律進步速度比我想的還快。

心得感想:
本系列的內容真的劣化很嚴重,第一次接觸是看《超爆蘋果橘子》,《超》的內容讓人覺得有趣又有其推理,而到這本變成一種隨便。不再像之前對單一主題作深入的推論,變成每日一篇的隨筆記錄,真的水準差太多了。

2016年6月7日 星期二

小麥完全真相



前言:
讀這篇筆記前最好先讀過《無麩質飲食,讓你不生病!》,因為很多重複。但我先讀了《無》所以這邊筆記省了很多。如果早知道我會先讀這本,因為本書才詳細解說原理。

隨記:
P.26 小麥是唯一能夠迅速轉換成血糖的一種。→本書提到小麥的升糖指數是72,比蔗糖59還要高分。但很納悶的是我去找別的書,別的書上寫白土司只40,白米居然有80。
P.40 侏儒和半侏儒小麥目前已占全球所有種植小麥的99%以上。
P.41 研究人員在後代品種裡找到14種麩質蛋白,是它們的父母小麥品種都沒有的
P.50 從血糖的角度來看,加工程度多寡,並不會產生太大差別→全麥、高纖、低纖只是行銷術語,同樣都會造成高血糖。
P.51 葡萄糖與胰島素的關係密不可分,胰島素讓葡萄糖得以進入人體細胞,並將葡萄糖轉化成脂肪。吃下食物之後,血糖愈高,胰島素的濃度愈高,儲存的脂肪也愈多,這就是為什麼吃三顆雞蛋做成的煎蛋捲,不會引起血糖上升,也不會增加身體脂肪,但吃了兩片全麥麵包,血糖會節節升高,導致胰島素增加,從而增加脂肪,特別是腹部和內臟脂肪。
P.63 我曾親眼見識數以百計的人回報,在戒除小麥後頭幾天到星期,他們出現極度疲勞、意識模糊、煩躁不安,無法正常上班或上學,甚至憂鬱症等症狀。
P.65 雖然攝取小麥不太可能是造成自閉症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初始原因,但是和精神分裂的情況一樣,小麥顯然與症狀的惡化有關。
P.72 小麥其實是一種食慾興奮劑,它會讓你想要吃更多。
P.80 非糖尿病患之所以能輕易體驗到高血糖,最主要是原因,就是小麥製的食品很容易轉換為糖。
P.89 禁食小麥是一種快速、有效的減重良方,對消除內臟脂肪尤其有效。
P.90 許多無麩質食物是玉米澱粉、米澱粉、馬鈴薯澱粉或木薯澱粉製成。→這些澱粉還是會引發「莆萄糖-胰島素」反應,導致體重增加。
P.90 禁食小麥,不只是戒除麩質,也戒除小麥的A型支鏈澱粉,因為這種複合式碳水化合物比蔗糖或糖果棒,更容易使血糖升高
P.104 麥膠蛋白引發解連蛋白分泌,造成腸壁細胞的緊密連接瓦解,讓麥膠蛋白和其他小麥蛋白質片段等有害的蛋白進入血液。接著,諸如T細胞等會引發免疫反應的淋巴細胞被啟動,展開對抗「自體」蛋白質的發炎過程,因此導致小麥麩質和麥膠蛋白誘發的一些病症如乳糜瀉、甲狀腺、關節疾病,以及氣喘等。小麥麥膠蛋白,宛如一把能打開任何一扇門的萬能鎖,可讓有害物質隨意入侵不應出現的地方。
P.110 攝取小麥真的會導致癌症,而且是「經常」導致癌症,不用懷疑。→長期重複的發炎最後就是得癌。
P.127 你那可憐脆弱的胰臟β細胞,也會在「脂肪中毒」的過程中遭到破壞也就是不斷攝取碳水化合物,造成三酸甘油酯和脂肪酸增加,以致β細胞受損。
→糖尿病是因缺胰島素,而原因在於製造胰島素的細胞死光了,由來是惡性循所造成的結果。
P.136 如果體內仍有足夠的胰臟β細胞,而且沒被長期的葡萄糖毒性、脂肪中毒和發炎破壞殆盡,有部分甚至大多數的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完全有可能被徹底治癒。
P.142 儘管動物來源的蛋白質,有產生酸的這種特性,但最終的影響是,有益骨骼健康
P.142 多吃蔬果,可以中和來自動物類食品對身體造成的酸性負擔
P.143 食用過多的酸性食物,容易誘發酸毒症。經年累月,酸毒症會破壞你的骨質。
P.143 大約在18歲之前,我們都在儲存骨本,然後在接下來的人生,骨本就慢慢流失,流失的過程由身體酸鹼值調控。
P.143 體液酸鹼值偏酸,身體就會從骨骼提取碳酸鈣和磷酸鈣,好讓身體酸鹼值維持在7.4。酸性環境也會刺激骨骼內的蝕骨細胞加速溶解骨組織,釋出珍貴的鈣質。
P.145 小麥是最強而有力的硫酸來源之一,每公克小麥經消化代謝產出的硫酸勝過任何肉類,只低於燕麥。→炸,吃燕麥=吃硫酸。
P.159 葡萄糖到那裡,糖化終產物就跟到哪裡,而葡萄糖幾乎全身到處都有。血糖愈高,糖化終產物就堆積愈多,然後衰老的速度會愈快
P.162 小麥含有的複合式碳水化合物,是一種獨特的支鏈澱粉-A型支鏈澱粉,結構迥異於黑豆、香蕉等其他碳水化合物的支鏈澱粉。小麥的支鏈澱粉是最容易被澱粉酶消化的一種,從而解釋小麥產品具有使血糖飆升的特性
P.164 糖化終產物傷害眼睛組織,從水晶體(白內障)、視網膜(視網膜病變),至淚腺(乾眼症)。→乾眼症也有可能是血糖過高所引起的!這點我倒要實驗看看了,因為我的乾眼症一直好不了!我已吃了很多護眼物品了,還是一樣(玉米、紅蘿蔔、南瓜、葉黃素)。如果問題是血糖一直太高,那這還真精彩的人生故事。因為我很少吃甜食!
P.165 有一項簡單的抽血檢查可以用來檢測目前糖化終產物形成的速度,那就是糖化血色素(HbAlc)
P.166 糖化血色素值顯示為5%以下,代表你的老化速度正常;超過5%代表你老得比較快。→血糖跟氧一樣是雙面刃,不能沒有。缺血糖的身體反應在《TomorrowLand》有精彩演出。

P.167 (果糖)這種食糖在體內形成的糖化終產物,比葡萄糖高出數百倍
P.167 蔗糖含有50%的果糖,50%的葡萄糖。
P.168 肉類和動物產品經高溫烹煮,如燒烤和油炸,會使糖化終產物含量增加超過一千倍。→肉類是消化過程產生糖化終產物。唉,原本想用脆皮燒鴨取代比薩,結果是越換越糟。我傻眼了,之後週六爬山後吃什麼好?外食全是地雷。
P.168 飽和脂肪有害心臟健康的說法,其實是錯怪飽和脂肪,因為它經常和真正的罪魁禍首-「糖化終產物」一起出現。培根、香腸、義大利臘、熱狗等醃製品,含有異常豐富的糖化終產物。→炸!看來我鮭魚不能再用煎的把魚油裂解出來,方法錯誤!對腦有益,但對全身有害…
P.215 食用小麥會造成圓禿,是因為皮膚出現類似乳糜瀉病狀的發炎。毛囊發炎導致對髮根的抓握力減弱,造成落髮。→我也因掉髮嚴重而煩惱過,但現在髮量明顯回升,我不知那個才是問題的關鍵,所以全列出來吧!食物營養要充足(尤其肉、菜),洗髮精用落建才洗的乾淨,洗完要吹乾不然會長濕疹,睡眠要超過8小時,每天慢跑半小時。感覺健康是環環相扣,不是單一問題。
P.221 小麥製品的角色如果能以蔬菜、堅果、肉類、蛋、酪梨、橄欖、醇酪等,這些「真正的」食物。
P.222 如果你用來取代小麥製品的食物是玉米片,能量棒和果汁,那麼你只是用一堆糟糕的食物來取代另一堆糟糕的食物,不會有多大益處。→發現了嗎?價格,真正食物的價格並不便宜。
P.237 堅果只要是「生的」吃再多也沒關係。「生」代表沒有經過氫化油的烹調,沒有經過「蜜汁燒考」。
P.237 避免使用多元不飽和油脂,如葵花油、紅花油、玉米油、蔬菜油(這會引發氧化與發炎反應)
P.238 烹調時儘量降低溫度,絕對不要油炸,因為油炸造成的極度氧化作用,會催出糖化終產物和其他有害物
P.238 好好享受種類繁多的乳酪。→本書有解說造成血管問題不是膽固醇,而是糖化的超低密度脂蛋白粒(參P.174)。因化學反應太複雜,我也沒筆記,只要記得觸發條件是高血糖所引發的連鎖反應就好。所以只要拆開油脂與糖,基本就很安全,而澱粉可轉化成醣類,小麥更是其中強者。
P.242 啤酒的主要原料是小麥。→看來我真的對小麥有微過敏,因為喝紅酒不會頭痛,但啤酒不止頭痛還會全身酸痛。再推導下去普林值不是真正的問題,因為我幾乎天天喝豆漿、吃肉,但沒有像喝啤酒這樣反應劇烈的痛感。
P.259 農業其實是一種妥協,人類犧牲健康以換取便利、社會演化與充足的食物。

心得感想:
這種新知到底是否正確呢?我不知道,因為我嘗試過減少吃小麥類食物,但發現並沒有非常明顯改善我的健康。當然我測試前就很健康。或者原本吃的小麥量就已經不多了。算一算,一週真正吃到小麥的量就1條土司、3個麵包和6吋瑪格麗特比薩,這量相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非常少的。如果再加上我對小麥沒過敏,或許就能解釋為何感受不明顯。過不過敏對我來說感受很強烈的,因為我有乳糖不適症,一喝鮮奶就拉肚子。如果小麥對有威脅,我應該感受很強烈。但不能否認過量澱類真的會堆出脂肪,之前在工作時,全吃外食。外食大多都是澱粉類食物,稀少的肉類和蔬菜。那是段奇異的感受,我每天運動,慢跑半小時,至今也未改變。但腰圍倒是變化極大。那時以為是過了25歲,新陳代謝率下降導致腰圍上升,升到最高35吋的腰,平均約在33吋。但離職後在家開始改變飲食,主要是肉類+蔬果為主,超過35歲了,現在腰圍是30吋,算是有腰身的體型。之間的變話真的不能不讓人聯想 到澱粉的攝取量直接對我的體脂肪有關係。活到現在知道盡可能不要走極端,而完全無麩質飲食,明顯就是個極端。小麥中應還有其營養價值,適量是個邏輯觀念,但我應該會減少吃小麥的份量吧。
本書真是精采,我覺得懸疑小說都沒這本寫的入木三分,因為太真實了。那是一種親臨感受,真實上演的常識錯誤。我以為我知道健康飲食是什麼,但其實我一點也不知道。看看下圖,這是常識、還被美國官方掛保證,但照著做會讓你糖尿病上身的錯誤知識。

到底真正是如何呢?我當然不能掛保證。這麼重要的事,我要親自做個實驗看看。減少小麥攝取,看是否能讓我感到更健康,最明顯的就是我眼睛是否能再回到年輕時一樣透白中泛著藍光!!

[2016年5月24日 補充]
澱粉我覺得還蠻重要的,我只要三天不吃白飯就感到有一種虛弱感。但外面的白飯也有問題,加油和用劣質米吃完後感到的並不是舒服,而是帶有點不適感。所以我的澱粉主要來源是白米,目前覺得吃起來不錯的大概只有池上、關山(有標章)的米,很多聲稱台東米,感覺都有問題。台灣真是騙子國,連買個米都要研究才買得到好米。
[2016年6月10日 健康記錄]
連續假日迫使我更改了每日的飲食,外食了兩天,肚子也肥了一小圈。這兩天我迷上魯肉飯,連吃了兩天不同家的魯肉飯。嗯,但作者沒說一件很重要的事,重油脂的食物比澱粉食物更容易變胖!心臟也負擔變重,因是重鹹,鹽分過量。真的沒想到會變成這樣,顧此失彼。走了糖尿病的誘發可能,來了個高血壓的誘發問題。再繼續修改吧。下次來試試乳酪,但願不會荷爾蒙失調…(12公升的鮮奶只才做出1公升的乳酪,而現今乳牛大多狂打荷爾蒙才能不斷產奶)。深覺得,這方法有問題。盲測真的太沒效率了,我該想辦法去認識一個專業營養師才對,付費也行,但那裡有專業的營養師呢?(暈)
[2016年6月15日健康記錄]
我停掉早餐吃土司、麵包的習慣,改用天然乳酪取代(瑞士葛瑞爾)測試。連吃三天後。體力和腦力有明顯的提升,對比之前吃土司的狀態。最特殊的是對腰痛的改善。以前只要喝咖啡次日就薦骨刺痛。但第二天起床我就發現這差異,所以我連喝了四天咖啡,非常驚人的發現!乳酪非常有效的解決咖啡所引發的薦骨痛!!我一直有在注意補充鈣鐵,所以每天早上起床有在喝芝麻粉(額外加薏仁粉、杏仁粉),我以為補充足。結果可能是無效!!無效的推論是因為植物性鈣質無法被人體有效運用??或根本就不是鈣質問題,而是乳酪有別的物質對咖啡的傷害有特殊抵消功能。總之乳酪意外的解決我喝咖啡所引發的薦骨痛,真是意外。實驗總是如此,目的與應用常常出現不同結果。但乳酪卻引發另一個問題,我發現我的牙齦出血率上升,代表我血液酸化比之前高出許多,我得在每週多補充二顆檸檬(原本已四顆分兩天喝)。還有乳酪真很鹹,心臟負擔比之前高,每天不作三溫暖排汗真的會吃不消。總結來看,早餐最好的主食應該不是乳酪,稀飯是我想到最佳方案,但這方案目前無法執行。所以先暫時維持吃乳酪,或許先找款低鹽的天然乳酪來試試看。
[2016年6月20日健康記錄]
我已刪除小麥類主食,改由乳酪、米來替代。偶爾還是會吃到麵粉製品(小籠包)。今早加入番薯當早餐,主因是乳酪太鹹和價格我無法長期承受,天然乳酪最便宜的切達,600元/公斤。這可以但這是最劣等的天然乳酪。品質到達標準的大約1200元/公斤。如果早餐要吃到飽大約需要50克,換算成標準品質的,每一頓早餐要投入60元,一個月需要花在乳酪的錢是1800元。我覺得效益不划算,故乳酪減半加入一顆番薯。今天開始施行。就說上星期吃到滿足點的乳酪量來說,大腦狀況明顯提升,但心臟卻負擔加重,主因是太鹹造成血壓上升。而我常常發生的四肢末梢常常發生麻麻的症狀明顯改善。看來小麥製品真的與糖尿病有非常大的關聯性,吃多會誘發糖尿病。但我本身沒有嚴重的麩質過敏,所以我覺得我其實沒必要那麼擔心小麥對我的影響,只要不要過量。而不是完全拒絕。或許我一星期還是能去吃一餐比薩是沒問題的。(2016/11/10)關於乳酪實驗心得低價乳酪效果極差,在測試台灣大多能吃的乳酪後發現只有葛瑞爾Gruyere(同名康提Comete)的製成品是最佳。但真台灣賣的價格實在是讓人荷包有點痛,300元/百克。
[2016年6月25日 健康記錄]
夏天我通常會增肥,因熱量消耗比冬天少。但這兩週改變飲食,居然變瘦了。那瘦不是不健康的連肌肉都減,而是非常集中在腹部的贅肉明顯消除。我覺得這點實在太特別了。我只是去掉小麥類食物而已,我還是會吃白米。主要吃小麥食物只有早餐(土司、麵包)和週六的比薩大餐。只是單純的去除,早餐改由天然乳酪替代,別小看一小條,吃下去飽足感很夠,應該是油脂的關係。這邊就出現一個非常奇特的反常識,為何我吃乳酪居然會瘦?而吃麵包會肥?我並沒有完全禁吃小麥類東西,只是把量減到最低,星期天早餐我還是會吃小麥類東西(小籠包、燒餅…等),也就是說把每天吃改成只會有一天吃。另一個發現是便便的問題,以前一天上兩次,現在一天只上一次,這很奇特的現象,可能引出來的問題就讓人非常吃驚。我以前是天天拉肚子而不知,根本消化不完全,造成吸收總是不良。我不得不承認,小麥似乎有顯著性的影響。另外與小麥無關的是發現乳酪這神奇食物,自從吃了乳酪後,我喝咖啡就不再薦骨痛了,之前只要喝過量(一星期超過一杯20克咖啡粉的咖啡),我的薦骨就會隱隱作痛。但自從早餐把麵包改成天然乳酪後,我一星期可以喝四天黑咖啡而不會有薦骨痛的問題!!為什麼只喝四天,我必須讓大腦休息,每天喝,大腦根本無法得到深層睡眠。其他天我以茶或可可粉替代,星期六是完全不碰咖啡因和跑山,讓我在星期六晚上能得到最深度的睡眠。總之,這嘗試實在太讓人驚豔了,真的超出我的想像。
[2016年7月29日 記錄]
經過一個多月下來,發現並沒什麼特殊性。也就是說小麥就是個澱粉食物,是一種填充物,跟米是沒什麼差異性。只是經過減少澱粉攝取量(三餐中只有午餐有攝取米飯),我的血糖問題似乎獲得明顯的改善,不再會四肢末端麻麻的感覺。而相對的因為要補澱粉空缺,改食用乳酪,進而發現身體原來需要的是這種東西,富含動物性脂肪的食物。乳酪不止讓大腦有充足的脂質,而也能中和咖啡帶來的壞處傷骨質。或許真正的問題是,現代人的澱類攝取量過多,而非小麥的問題。但我目前還是減少食物小麥類食物就是了,因為麥膠蛋白似乎作用不明顯,但可能是慢性病因。
[2016年8月9日 乳酪差異]
前陣子改吃便宜的乳酪,結果我的肥肉又回來了。這很奇特的事。那種便宜的乳酪與麥當勞吃到的起司很類似。軟中帶Q。(英國切達、美國傑克),這類速成乳酪似乎不適合食用。但天然熟成的乳酪價格又很貴。我算過大約是4倍價格落差。切達約60元/100公克。天然乳酪約240/100克。天然乳酪吃起來就是乾硬感很明顯,不像速成乳酪軟爛感。或許我推論有問題,可能是因為便宜的乳酪太便宜所以當切塊時我就很豪邁的切大塊來吃…!?再繼續實驗看看吧。
[2016年8月21日 偷吃麵包]
今天想嘗試看看定見之外會是怎麼樣,結果吃完薦骨刺痛的狀況非常強烈。我發現極可能造成薦骨痛是咖啡+小麥製品!!而非一開始覺得單純的是咖啡引起的。這發現還真是意外。但近期我並不打算多嘗試幾回,驗證。因為,薦骨痛真得很難受。有過痛風的人最清楚那種感覺,隱隱的刺痛…
[2016年9月13日 再測試麵包]
昨晚身體狀況在不錯的程度,且我很想吃小麥製品。就在晚餐後跑去聖瑪莉麵包店(意思是要表示非大賣場麵包,取比較良好的實驗標的物),買了芋頭麵包、起司蛋糕、蛋塔來吃(知道我多想吃了吧,哈)。結果晚上回家後…,拉肚子。可能是一次吃三個造成的過量反應。拉肚子非我預期的結果。我主要是觀察我的薦骨反應。晚上睡眠算正常。原先身體感覺都沒什麼。但醒來後慢慢的神經開始甦醒運作,漸漸感到薦骨真的變得比較不舒適,出現輕微的酸刺感和坐骨神經的抽麻感。大致上已蠻肯定了。小麥會攻擊我身體(很輕微的傷害),而身體最脆弱的地方會是最快反應受攻擊的訊號,因防護力最薄弱。這就是小麥之所以讓人無從發現的有害之處,傷害極度輕微,但因小麥具有長期且大量食用特徵,可能累積到後來會造成無法恢復的傷害。總結:小麥製品是可以食用,但盡量少吃。因為小麥製品吃起來真的有幸福的感覺(專治情緒低落),但吃多身體就無法處理,而導致(物理性)生病。以上是我的個體實驗記錄,不代表全人類都是如此。舉凡可疑者,最好找方法測試再下定論。每個人體質絕對大不相同。像我吃辣就會拉肚子,但有人不吃辣會生病。
[2016年10月9日 麵包與麵條 part 1]
這兩個看似完全一樣的東西,但今天觀察下卻否定我的感覺。因假日外食所以注意店家工作人員的身材。理論基礎,因為工作人員能取得店內食物的成本應該近乎零。以此想法下觀察店家工作人員的身材狀態。聖瑪莉麵包店員全部胖胖,尤其麵包師父的肚子超級凸。故麵包致胖率應該是最高的,無人倖免。再到網路找麵包名人吳寶春,留意腹部,是凸的。雖然沒有聖瑪莉那麵包師父誇張,但身材比例稱不上良好。
再來牛肉刀削麵店,這直接否定麵食必然與肥胖正相關,店員全部是瘦子,還有腰身。這讓我覺得很驚訝!!接著是麥當當,正職人員(穿制服者)衣服不知為什麼都呈現撐撐的狀態,但點餐人員倒是不胖,推估打工人員不易取得店內食物。但領班級的應該能證明麥當當的食物屬於不健康為真。最後路過鍋貼店,出現巨無霸級的大肚男(店長),這個超出太多應視為例外-重病。結論:否定我的假設,麵包與麵條可能是不同的東西。或許我該把麵條類的食物獨立出來作測試。至於麵包應該不用再測試了。不止我覺得不適合食用,連店員和麵包師父全部用身材佐證。應該禁食不為過,除非憂鬱症發作才適合適用,吃完實在讓人充滿幸福的感覺!!麵包與麵條都屬高筋麵粉製品,唯一最大差別是糖。頭有點暈了,我的實驗似乎越測越複雜。先到這有心情再作麵條實驗。
[2016年10月10日 麵包與麵條 part 2]
中午就跑去那個全部都是瘦子的刀削麵店吃刀削麵,近距離觀察店員肚子。暗,原來胖子在裡面,另外有腰身是假象,近看才知道是錯覺,純粹是圍裙所製造出來的錯覺。。吃完後再去逛一圈附近的店家,發現只要是餐廳店員都有大肚子的明顯特徵,連池上便當也是。比較不胖者大多是年紀輕的人,那應該是新陳代謝率的關係。所以這次的測試一點意義也沒有,食物吃多本來就會胖,而胖也不代表食物有問題,可能只是單純的進大於出的正常現象。所以麵包與麵條實驗失敗。
[2016年10月10日晚上 麵條的心死]
我一直懷疑只是麵包,想為麵條平反。結果很讓人傷心。晚餐後我有散步的習慣,我頭腦變得非常沉重無法思考,卡卡卡。我在今早已確認過身體狀態處於佳的等級。而這等級在晚上散步時會展現出靈感湧現的狀態,思緒一直奔放。但今晚根本是變白痴狀態,只差沒流口水。今天唯一吃的與平常不同的就是中午吃的那碗炸醬刀削麵。嗯,這場實驗真是峰迴路轉、吊人胃口。沒想到如此生活的食物居然是讓人駑鈍且讓身體到處發炎的微毒物質,誰想得到??跟鮮奶一樣,誰會懷疑到??即使知道有此疑慮,又有多少人辦得到不吃?
健康代價非常高,不止燒錢還得克制口腹之慾
[2016年10月13日 不科學]
頭痛至今還沒消除,可能是天氣突然變涼的關係。因如果是麵條也影響太久了吧。太多變動因子干擾我的測試,我無法明確的知到麵類的正確影響性。說實在的問題難在假如麵食是有害的 不吃是上策。但假如我的測試結果是偏誤的,我將會有一半的食物不能吃。這樣的損失過大,以至於我要小心驗證。不然我將損失太多美味的食物了。麵包、批薩、麵條…。
[2016年10月19日 小結]
近日都沒再碰小麥製品,身體又恢復健康水位。但嚴格來說還是有吃到微量麵粉。像沾一點點粉的牛蒡酥,發現微量是不會有什麼影響,完全杜絕麩質其實現實生活中太難施行,且中秋節我一定要吃廣式紅豆泥超大月餅才行!!另外最近發現我吃的很好,但不夠雜化。尤其每一餐就一菜一肉蠻不理想的,但一個人煮就是有其限制,目前只能每個月挑一天去那種吃到飽的餐廳均衡一下身體缺乏的物質。什麼物質??目前不清楚,唯有去吃過後的次日感到活力充足,知道我飲食營養足量但不夠均。比較特殊的應該是那生鮮沙拉吧,值得再研究看看。但與本篇已完全無關了。大致就這樣了。

[2017年3月26日 測試許允量]
到底摻多少麵粉量是我能承受的呢?作完實驗,我非常吃驚。非常微量都會引發我感受到身體不健康。什麼叫不健康呢?我無法很隨心欲的集中專注力和感到疲倦。最近迷戀肉鬆,而這家是台北有名的肉鬆店,品質不在話。測試方式,一週內吃完。結果只到2/3時我就崩潰了,不再測試下去。也知道我身體能忍受的量非常小。而且也知道另一件事。身體要完全淨化需要一週時間,才能回復正常。唯一讓我質疑的是身理周期的問題,我每次測試都是挑身體最佳狀態下,是否剛好因最佳狀態下,身體會進行某些優化行動(耗損資原),而變得虛弱??這件事我從沒想過,但也不能排除有這可能。只是很巧的兩次都是碰到麵粉後不健康,我還是認為麵粉對我有害的可能性極大。暗,我還是不死心,死要為小麥辯解。看大家大啖麵包和麵條,我心理是很…!@#$%^&。
另一個就是吃肉鬆時我感受到好療癒的感覺,也就是有醫學上說的好吃的食物可增讓心情變好,進而影響身理最終引發正向效果。我的測試的結果是否定。肉鬆就不是好東西,即使心境上感到極樂,但遠遠不及身體上的反應,吃到有害物質身體就會反應在健康上,幻想是無法補救。當然不是吃唯豐而是義美純肉鬆(更早之前的實驗)。那個吃了不會頭疼,但我能感受到身體變的不是處在最佳狀態。這現象我不再稱之為療癒系食物,而稱之為美味的代價。

[2017年4月28日 《大腦營養學全書》]
今天路過誠品時剛好看到這本,就翻了一下《大》。看到相關議題,就書中的資料是說大約200人有1人會對麥膠蛋白過敏,搞了半天原來只有我過敏...。好吧,我的疑問解除了,為什麼其他人吃小麥沒事就我有事,就真的只有我有事。因為那種大腦不清醒是很嚴重的事,所以當初假設是其他人應該智能很低才對,結果並不明顯。才讓我一直測試、質疑小麥不是問題原點。好吧,我已99%肯定,我對小麥過敏了。而這本書也說如果吃小麥過敏,約需要三週才能自然解除症狀,這倒是件好消息。代表我可以滿足口慾,代價是三週變白痴狀態。或者噁心一點,咀嚼後吐出來....

[2017年5月22日 記憶力果然不準]
在買回《大腦營養學全書》細讀後才發現,記憶不正確。是每四人中就有一人帶有乳糜瀉基因,對麩質敏感。而每二百人中就一人會出嚴重的乳糜瀉過敏反應(參P.122)。換個說法,麩質敏感的中獎機率很高!!

[2017年6月19日 《恐怖的自體免疫疾病療癒聖經》]
詳細的介紹有關腸漏症,當腸道損傷後引爆的全身性的發炎和各種意想不到的疼痛。

[2107年8月1日 關於腦霧的另一個可能]
在讀《缺碘大危機》中讀到,現今麵包加入了添加劑溴化鉀,此導致碘的流失。而碘缺乏可能出現腦霧現象。所以吃麵粉可能要與腦霧分開來測試。但即便如此,我還是對小麥敏感的事實不變。只是我可以享受無溴麵食作試試看(流口水)。畢竟我不吃小麥最大的主因是腦霧現象。

[2017年8月14日 醬油]
最近一次在弄滷牛肚時,因色澤不夠美且鹹度不足。就倒了很多大豆醬油下去。吃的時候是美味,但接下來幾天我就接連出狀況了。腦霧最先反應,接著是腸胃炎,至現在的全身酸痛牙齦出血。我知道一般醬油中有加小麥,但我不知道容許量少的嚇人。可能是因為醬油是全面性的嵌入牛肚,代表吃下去是百分之百的觸發腸道。這代表吃一小塊麵包和一大盤的滷牛肚,可能吃進去的過敏份量是一樣,但接觸面積是大不同。而接觸面積所引發的過敏反應造成了我這次病情異常嚴重的關鍵。

[2017年8月25日 《食療聖經》]
今天在逛誠品時在暢銷書中看到這本《食療聖經》,書中有約略提到麩質過敏的問題。但非常非常的簡單帶過,看的我一頭霧水。他說只有1%的人有過敏,大多數是因心理作用。如果是1%的話,我的中獎率也太高了吧,我就是那百中選一的過敏者??不太合理,他的資料指的1%是最嚴重的乳糜瀉患者。而我是過敏者。也就是說《食》的作者並沒有深入研究,草草看過。但有機會我還是來測試是否是心理問題好了,這是蠻有啟發性的。可能問題根本不是小麥,只是當我吃小麥時常常是縱慾亂吃食物的時候(作者有提到可能就是其他垃圾食物中某種物質所引發的,而非小麥)。這意指我只能在健康的時候單純的吃自己煮麵才能排除其他因子。但我已不抱太大希望就是了,哈。另一點《食》在推廣素食,從這點就讓我非常的質疑。因為人是雜食動物,單純吃素…。那用樣一句話回作者:「吃素,只是心理作用,自我感覺良好。」。唉,真是各學派大亂鬥,誰能信呢?似乎只有相信自己生理反應,作為主要依據。

[2017年8月27日 雜食主義]
這個是我相信的飲食學派,如果我真的相信那我就在邏輯上與這主義相衝突。代表我得強迫自己吃小麥製品。這點我就很困惑了,到底該如何??雜食學的主要論點就是均衡,每樣都吃一樣,每樣都不過量。那我完全排斥小麥就是拆掉一小塊結構,這是不合邏輯。但實驗那麼多次又很明確的實證,小麥給我的衝擊就是那麼強烈。主要來自戒斷症非恐怖,那是咖啡戒斷症的數倍之強烈。咖啡戒症是輕微頭疼,而小麥戒斷症是頭痛欲裂的感覺,近乎無法思考的那種程度,外加消化道發炎很明顯。這議題先註記起來,等之後很閒的時候再作自製純麵粉測試。目前...我的人生到處失火,我得先去處理。智齒的問題、壓力的問題,哈。運氣對我很一般,總是一直給出難題。

[2017年9月2日 雜食的執行]
開始在飲食中加入小許的小麥類食物,不超過5%且不得單獨食用。這是嘗試我覺得必須作這種不同以往的嘗試。論點:沒有任何食物是單純有害與有益,即使我知道我對小麥會有明顯的過敏反應。辣椒就是明顯的例子,我吃一點點是可承受,但過量我就會腸胃炎。而且不止這個,連鮮奶也是。這讓我很困惑,怎麼我的過敏的食物如此多?這太不合理了。但辣椒、牛奶都具有不可取代性的某些營養,所以微量是必要。這樣再推回小麥,微量是必要。身體不知為何已對小麥產生很大的反應,但我想信只要控制在小於5%下應該不會造成足夠的刺激反應(免疫系統啟動)。而可能從這空間下我能取得我需要的某些營養。實證:吃到飽測試數次(免不了吃到小量的麵粉),但身體並沒有明顯反應。同時間攝取夠雜且少量可能避開過敏反應。至於單獨吃會很明顯出現問題,這之後再獨立測試。有一種說法是可能不是小麥問題,而是剛好吃小麥時都會吃到某種填加物,而問題是填加物所引起,例溴化合物。但搞的太複雜了,先嘗試長期雜食理論。

[2017年9月10日 爆痛]
這兩天我每天吃了一顆超讚的月餅,我說過我一定要吃月餅,至死方休(誤)。既然都吃了,我就順道吃了一個烤餅。所以這二天我吃了三份的麵粉製品。原本認為不會有什麼感覺,但早上吃過早餐後,發作了。先從後腦開始出現障礙感,我說不太上來就是頓頓、卡卡的感覺,不會痛只是不順暢。接著就蔓延到整個頭部。話說前幾天我就開始少量攝取麵粉(巧克力球、加工肉製品…等),原本以為是咖啡因的問題。但結果並不如想像,因為我停了咖啡因三天了,今早的大腦暴動讓我知道。不是咖啡因,是小麥。真的是…,我的雜食論是有問題,我就是對小麥過敏,而過敏是真的存在。別跟我說什麼心理作用,我真的在頭痛。如果這感覺都是假的,我很樂意拿根鐵鎚打《食療聖經》作者的頭,然後跟他說這痛感是你心理作用。

[2017年9月13日 複合性過敏]
身體真的太複雜了,最近測試出另一個過敏。奶,牛奶、鮮奶。奶類是急性過敏,會在半天內就發作。而小麥是屬慢性過敏,不會馬上發作。這還有另一個時間問題,小時喝奶補腦,長大喝奶傷腦。真是奇妙。頭好痛,看來小麥影響要發作了。前四天我共吃了三顆大月餅加一個燒餅,想說沒事。但到第五天早上(現在),頭痛發作了。如果說還有什麼原因,我想就屬糖了。但我現在無法思考了,頭痛。大概要痛三週了。先註記起來:小麥、奶、糖,三個要項

[2017年9月20日 量的問題]
07:00人類飲食出現單一化現象越來越嚴重,我想這是一個問題。當身體對某一樣物質出現過量時會出現反制現象,最明顯的就是虛弱與生病。因為我昨晚嘴饞,在晚餐(牛排+綠花椰+豌豆)後,偷吃了一個麵包。但早上沒有很明顯的感覺,這點讓我很訝異。原本過敏物為何在經過一年刻意避開後,居然就不再有那麼強烈的過敏反應??免疫系統跟記憶一樣,過一陣子就會忘掉某些反應!?目前比較合邏輯推論可能是,過量才會導致過敏反應。而這個量是會變化,與身的存量有關。跟茶、咖啡一樣,過量身體就會難過不舒服。但過一陣子清乾淨,一喝又感到很幸福。食物真是一門大學問。
11:30
開始感到大腦兩側出現頭痛現象,但不影響思考和判斷力(前額)。只是感覺一點點暈感。比較特殊的是我的專注力今天明顯不錯,因為我早上能重整文件。蠻有趣的變化。

[2017年9月29日 壓力問題]
最近頭痛已成常態,似乎源自於長期壓力。我的思維是沒什麼感覺,因為每年都會遇到逆境。只是身體倒是很有感覺,無形的壓力是會堆積。此時是比較級的問題,如果吃麵製品能讓人覺得快樂些是否會與現實妥協,吃些麵製品讓壓力消散些??嗯,我是妥協了。反正原本就頭痛,再加一些痛感,真的比較不出差異。追求健康是樣樣都做對才能完全健康,只要有一個環節失落,都是某區痛感發作。所以健康或許只是個大概就好,老化根本無解。或許看開點,生老病死就是答案。用全觀的角度來看,身心的渴望就去滿足吧。當然吃多了身心也會跟你說,它不想吃了,就停止吧。不信可學我的大絕,連三天吃掉四顆大月餅。第四天後我就不想再碰了,一點都不想。明年中秋再說。目前覺得最好的論點是「均衡」,不要過量也不要拒食。另外一個奇特發現是,中醫學提到的「濕」,我偏好火鍋方式的飲食。造成身體嚴重的潮濕,而消化系統一直虛弱。這不是靠排汗能解決,根本之道是湯水要從正餐中分離。


[2017年11月8日 心理因素]
如果知道心理因素會影響身理變化,那我知道這個未知可能。所以我能用思考去觀照這個因子。然後來做測試。昨晚身體大腦處在「佳」的狀態,而嘴饞跑去買了一個法軟麵包來吃。真是好吃(淚)!!當下無不良反應,但今早還是發現大腦出現脹脹感、從兩側向頭頂漫延開來。但沒有以前恐懼小麥時那麼強烈,但依然是不舒坦。但如果我很認真的去「專注」那個感覺,我會感到大腦處在一個緊箍罩中,突然感受被瞬間放大了,且會產生共鳴效果,視力變不清。由此推論,心理作用是真的存在。但我對小麥不適才是真正原點。心理作用只是放大效果,不是問題根源。真正的問題依然存在是個事實。那這樣的話,正念是很糟的醫學理論。欺騙自己沒問題,其實是有問題,而不思改善。一直騙、一直騙,最後身體給予正念者的結果是癌症。因為身體最後一定擋不住傷害。

[2017年11月11日 循環概念]
均衡是指營養全面性,那循環是指沒有完美的食物,有好處也有壞處。像最近排入每週必吃的豬肝,是屬於很髒的肉類。但在適當的處置能減少其有毒性後,變得微害大好的補品。尤其是解咖啡因這種東西。咖啡因是我必需要的醒腦物質,但也很傷身。結果就出現了豬肝剋咖啡因,那豬肝的毒物呢?目前不知道什麼在抵消,但就目前吃的充足營養下運作良好。結論是說明,每個食物有益也有害。至少小麥製品對體能、活動力提升效果很明顯,代價是頭痛加消化系統發炎。對我來說是損大於益,但偶爾吃吃是可行。尤其是心情極差時,放縱的好選擇,便宜、有效果、可控性高。
[2017年11月28日 過敏的猜想]
過敏可能是過量的生理反應,這想法來自於當我停了非常一大段時間後。最近嘗試吃麵製品(自製,確保無雜質),並沒有嚴重出現頭痛。或許是工作壓力大到已感受不到(可能性之一)。所以我猜想是之前工作吃了超負載量的麵粉(或內摻的其他澱粉),所導致身體發出警訊不能再承受,直到身體內累積的有害物質(由麵食而來)被漸漸清到低於警戒線。此時吃麵食不超線就不會觸發過敏反應。總之,人體真是有夠複雜,沒有簡單的答(吃與不吃)。
[2017年12月2日 麵包的愉悅感來自智能障礙]
看過智障總是很快樂,應該就能理解低智能會營造良好的自我感覺。麵包也是這效果,能讓大腦部分功能暫時失去作用,進而降低煩惱感覺。這個有可能嗎?在上週五發生速盤時我才知道其存在性。原本想說麵包不過就是麵包不會影響到交易,所以週四吃了自製的酥皮麵包。次日,早上發生速盤,我也進入一級戰鬥階段,全心照顧操作。當下發現我思考力頓到有點離譜,很卡。就是開始使用大腦運算力時,卡住。是的,你是清醒且狀況很好,但思考力無法全力運轉,一提升就轉不動。你會感覺怎麼是空白,邏輯思考力聯結不起來。輕忽呀。以為不會有影響,但需要腦力時才發現其嚴重性。為時已晚,也就是說除非我不再交易,不然小麥別碰,尤其是次日有開盤的時候。
[2018年5月30日 脂肪與澱粉]
最近因太瘦了,啟動了增肥行動。加大了澱粉類、糖類的攝取。平常一週只會吃到兩碗飯,但最近增加到六碗。甜食我也大啖起來。而隨之而來的是頭痛一直消除不掉。這事很奇怪,因為我盡量克制自己不碰小麥了,但頭痛還是發生,屬長時間。真的不得不懷疑只要碰大量的澱類頭痛就會發作。但其中還是有程度性的差異,小麥吃下去不止是頭痛,還伴隨著腦霧現象,腦霧是無法進行深度思考。所以我推論是大腦需要大量優質脂肪(豬油、魚油,動物性油脂特別有良好反應。大腦對橄欖油並沒有特別反應,可能效用是心血管方面有用),而澱粉反而是對大腦的一種阻力物質。意思是澱粉對體力有幫助,對大腦有傷害。這論點蠻符合大自然運作原理,沒有完美的食物。
[2018年7月20日 口腔問題]
這問題跟腸漏症相同的後果,就是引發全身性發炎。非常容易忽視的問題點,因為最近貪嘴,吃了一個法軟當晚餐後的甜點。想說會出問題,但次日沒事。這事讓我感到非常驚訝。因為之前凡吃完麵食後就會引發明顯的頭痛,但這次沒事?這代表問題可能不是麵粉,除非那法軟用麵粉與一般麵粉不同,但這推論不合理,因為法軟才賣45元,不可能用極為稀有的麵粉來製作。所以先暫時排除這可能性。那再思索最近的共變因子,最近因牙周病惡化。我注意此事,然後每次吃完東西就刷牙,並配上睡前使用潄口水。代表我把口腔問題完全解決了,而吃麵粉而沒引發頭痛。這意外事件才發現另一個可能,問題是麩質具有強力的黏性且含澱粉量極高,是牙菌最棒的食物來源。所以麵粉對我可能不是原本假設的麩質過敏,而是麩質特性-黏性含澱粉。這代表我可能有機會吃麵粉是沒事,只要吃完後刷呀。當然還有一個量的問題沒考慮,麩質具有黏性,那在腸道也會存在同樣問題。總之這發現真是意外。
[2018年7月29日 自製酥皮測試]
昨天迫不及待的嘗試麵食!!太想吃了…
結果很不理想,拉肚子。原因不確定,可能是吃過量(估計200克+的高筋麵粉),和100克的無鹽奶油。但最有可能是吃了一顆西瓜導致的腹瀉。先撇除腹瀉問題,我發現吃完後的那晚上,大腦還是出現最讓我不喜歡的「腦霧」現象。就是無法思考,當你在思索事情時,大腦一片空白,必須很用力的思索,才能集中一點點的腦力作思考和判斷。只是沒發生頭痛的問題就是了。看來問題蠻複雜,不單純是牙齒卡麵粉那麼單一。再找時間測試,下次改作麵條測試,自裝的純麥麵條試試。最壞的情況大概就是有過敏,但容許一週吃一餐麵食。至少上次吃法軟沒事讓我很興奮,發現一個容許值空間的存在。話說那個法軟並不是空腹時吃就是了,是吃飽後,因想獎賞我做對某事而特地去買來吃。




[2018年8月5日 自製麵測試]
手上有高筋麵粉(成分標注是純小麥),就拿來做個麵條來吃看看。結果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壞。拉肚子、頭疼輕微、大腦靈感空白,但未達腦霧的程度。這結果有點糟,因為無法證明任何事,反而讓得退回幾步。
可能原因:
1.量不足:身體處於極健康,所以這份量沒觸發發病的臨界點。
2.共變因子干擾:週六暫停咖啡因的習慣,這可能造成頭痛的原因。
3.拉肚子:身體可能發現不好的食物,所以來不及吸收就出去了。
4.糖:麵條不加糖,所以加乘傷害效果沒出來。而上次酥皮加大量的糖,而腦霧明顯。
5.餐後都刷牙:這是最近保持的習慣,就研究方法論來看,這個可能才是可驗證事情(其他都屬隨機性,只有刷牙是固定不變)。
結論:無法證明小麥的影響,但餐後刷牙的效果極為顯著,和睡前使用潄口水。關於潄口水最好保持懷疑就是了,可能要獨立測試是否有效用。

[2018年8月31日 早餐千層酥皮+黑咖啡]
目前健康狀況極佳,尤其是未知的牙周病被我發現並治癒。所以假設問題是牙周病所造成的頭痛,那今天早餐就來大吃麵粉,而且全程是自製,酥皮成分(高筋麵粉*2、無鹽奶油*1、少量的糖)。外加一杯久久沒喝的咖啡(一份25克,自製且新買的星巴克派克市場)。在經過二小時後,頭痛發作了...。多麼令人沮喪的事呀,我還刻意減糖了。我知道糖會有補刀效果,所以把這因子盡量降低。如果單純是麵粉,上次吃的自製麵條卻沒這麼強烈的痛感。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因為這次痛是絕對明確的訊號。目前戰犯只可能是:麵粉、奶油、咖啡。糖的份量極少,如果催化效果應該不會那麼強大(故先暫時忽略)。這事勾起我另一個想法,共伴效應:或許三樣拆開造成的傷害都很輕微,但組合起來卻會創造極大的破壞力。還是先暫停麵粉,先來測試咖啡豆好了。看是否又是咖啡豆的黴菌在作怪,因為我的薦骨又開始隱隱作痛了,每次喝咖啡都會有的代價。但咖啡的美味又讓人無法割捨。生活到底是追求健康還是享樂,真是很難作平衝。
[2018年9月11日 咖啡排除]
在近兩次獨單喝咖啡後完全沒有腦霧現象,只有薦骨痛發作。但主要目的是測腦霧所以忽視薦骨痛這個老問題。而且發現咖啡根本是大腦覺醒的必須品,我因戒咖啡有一段時間,那種大腦無法進入完全靈活狀態感到困惑不已。我原本以為是年紀增加的關係,但因這次測試發現是沒喝咖啡根本不可能進入大腦完全清醒狀況。那種層次感覺就是你不管想什麼都不費力且主動,很多想法靈感會一直跳出來。這事茶無法辦到的程度。所以我只能忍受輕微的薦骨痛發作,每週也要喝個兩杯。在最重要的時候喝。
[2018年9月23日 中秋節吃月餅]
因為連續三天假,所以昨天就解禁狂吃平常覺得不好的食物,涼麵、羹湯、油炸臭豆腐、餅乾麵、波樂洋芋波、鹹酥雞攤、啤酒、可樂、奶茶、月餅(吃的好撐),然後沒忘記刷牙。次日感覺呢??沒發生預期的大腦暴痛感覺,跟我假定的符合。牙周病是關鍵問題,另一個是我刻意避開的奶製品。雖然目前頭是在痛,但沒有痛苦無法思考的程度。從這些中發現了什麼??麩質不是真正關鍵點,而是眾多因子的一個健康是個複雜問題,不是簡單問題。比如澱粉類的食物都會引起大腦倦感,但不吃會引發強烈的飢餓感和體力不足現象,尤其半夜腳冷是其徵兆之一。身體的承受量,糖對身體來說是好東西,但承受量很低,過量會轉變成有害。牛奶對嬰兒是好東西,但成年後卻不能當主食。尤其是乳糖不耐症者(又是我,幹!!)。另一個發現更讓我覺得不可思議,自由基不足將導致身體失衡不健康。這點我還在測試,因為我吃的太健康!!這很玩味吧,太健康的生活可能導致不健康,因為失衡。身體因缺乏自由基導致新陳代謝率不足(我猜的)。或許我該忍受對小麥那種微頭痛,但相對能給我幸福的感覺和其營養價值(優質的熱能,至少會比吃糖好。且不該由脂肪轉化而來,形成酮中毒現象)。均衝、雜食是面對「不確定性」、「複雜性」真相的最佳對策,且簡單有效。如果質疑這一點,請到buffet餐廳(選好一點的餐廳和最貴的時段)吃看看,記得什麼都吃一點且吃到飽吃到撐。次日你將明顯感受,雜食是如此的簡單有效。為何要最貴的時段,因為該時段的食材是最佳且最豐富。無奸不成商呀。
[2018年9月28日 自體實驗心得]
花費了二年的時間在測試小麥問題,但至今還是無法完全確認。我覺得我一開始就使用錯誤方法在測試,我以為這個測試非常容易,只要去除小麥就能測出來。但實事上複雜度遠超出想像,尤其是共變數太多(咖啡、糖、玉米、牛奶、黴菌...等各種食物、身體狀況、環境因素[空污、水、陽光、氣溫]...等),還有相關性與因果性非常的難以辨識(牙周病、腸漏症...等)。所以得到的任何測試都不能肯定。如果早知道,我會直接去醫院作麩質過敏檢測,和聽聽看醫生的意見,畢竟他們是正規教育下的專家。專家不一定正確,但你可以詢問、質疑,再作定論。專業醫生的知識和新知肯定不會輸給你(這點很容易被嚴重低估),不然他們進不了大醫院並存活下來,而是走偏鋒作網紅,寫些沒科學證據的推論來賺錢。標新立異或許有時能歪打正著,但絕大多數都是錯誤。至少我看了很多各種新式的健康方法,至今幾乎都死一輪了,新想法又如野草般,春風吹又生。

[2019年1月18日 結案]
關於小麥麩質自體實驗,我想應該作個結束了。
如果懷疑對小麥麩質過敏,直接到大醫院作過敏原檢查,別浪費時間自己測試,共變數太多,你測不出問題點。交給專業的來。
簡單說,我的問題不是小麥,是牙周病所引起的頭痛。因為小麥澱粉黏性特強,所以卡在牙縫時間最長,比飯還久。所以引發牙齦發炎更長的時間。當我餐餐飯後都刷牙(特別針對智齒區)後,頭痛問題就沒再發生了。所以共變因子非常難發現。
目前我已把土司、麵食、饅頭加入我的菜單中,吃的很爽也沒有再發生頭痛。
如果要提醒什麼,我想多吃點油脂吧,豬油、奶油、魚油都不錯,牛油我不知道為什麼吃了都會心跳加速。美國牛到底打了多少生長激素?
從此我又過著幸福快樂的麵食人生了。
關於過敏,我身體很虛弱,所以我對很多食物都會過敏。
牛奶過敏,最後發現是胃酸過多造成的。當吃了足夠油脂護胃後,鮮奶真是好東西。
麩質過敏,最後發現是牙周病所引起的頭痛。即使是腸漏症,起因也不是麩質。
人造纖維過敏,最後發現是住的地方濕氣重,搬家後才知道。
如果你有很多過敏,有極大的可能不是對引起你過敏食物過敏,而其他原因
食物無罪。
對我而言,節儉可能是我一堆過敏的真正問題根源,健康很燒錢。
一個月食材底線約一萬元,別妄想一個月四千能吃的健康。

2016年6月5日 星期日

一個全職交易人的投資告白



前言:
我很少讀國內作品,理由是大家住在一起想的東西相差無幾,不如讀外國人寫的比較有差異性。那為什麼會讀本書呢?一來我也在台股玩,二來有時我會強迫自己讀些認知上不中意的書,看能否發現意想不到的事。

隨記:
P.65 我讀台灣本土投資書籍超過三百本,自恃看書不少,殊不知國外經典層次遠高於國內。→我真是歪打正著,少浪費三百本的時間。
P.61 交易頻率的增加便等同手續費和交易的稅的提高。這在交易系統還不能產生穩定報酬的狀況下,無異於慢性自殺。→我的更深層體會是多一次交易就是多一次風險,交易次數越多代表在場內時間越長,吃到次日反向跳空的機會也越大。通常次日大跳空(10%滿損)都是大意外、大災難,而持有的部位絕大機率是錯誤的一方。
P.67 我沒有任何宗教信仰,缺乏支撐交易的心法。→這點是大多數失敗者會找的藉口,宗教與信仰是兩回事。操作的信仰來自於你對系統架構的信心。如果正確的組成系統架構,你的信仰非常堅實,宗教力量只是幻象,如果搞混,走入迷信,最終只是滅亡。作者在這點犯錯,不知他能在股市活多久。這錯誤邏輯,非常容易造成越陷越深的負向回饋效應。如同鴕鳥,當危險來時把頭插入土裡以為沒事,久了就以為各種災難來時,只要閉上眼,忍一下就過去了,通常都可行,但最後一次就等著大禍臨頭吧。正確的方法是堅持系統原理在操作,但每年會重新檢視今年碰到的問題,並做出一個普遍性、一致性的應對。例如下次遭受到多少虧損時必需作融斷點出場、停止交易等。記住是一年一次的修改,不是隨時隨地的亂改。何謂原理?黑天鵝效應、混沌效應、反射理論、股市不可測…,這都是非常核心的原理,從此原理你可以架構出系統。這才是真正的信仰!在超級股市風暴中讓你安然渡過的海上燈塔。感覺說太細反而更讓人不解,先到這吧,領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通的。
P.68 「參數」不能幾年不換,交易市場的變化速度顯然比電腦資訊產品的起落更迭還來得快…。
P.85 詳作交易記錄→能活下來的都必定有作交易記錄的習慣,記錄不是給今天看的,而是未來重新檢視時參考用的。
P.86 一共是四項記錄:「交易人電子試算表」、「淨值曲線」、「交易日記」和「交易計劃」。→名稱與我取的不同,但大同小異。
P.98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我已經把艾爾德老師的原文書(《走進我的交易室》)讀了個爛熟→這就是作者的優勢,能讀原文書,享受第一手的內容和能讀最新的書籍。
P.166 做股票也是如此,不要亂貼多空標籤。在股市裡,我貼了超過十年,下場就是一個字慘。→蔡英文當選總統,空!結果這一波把空軍軋到天上去了。我喜歡貼多空標籤,但從沒有照感覺在操作。
P.173 對一般工作興趣缺缺不等於全職交易有興趣。→這句話蠻玩味的,作者與我都工作過最後敵不過工作的種種,才轉戰股市另尋出路。這種微妙感,只有過來人知道箇中味。
P.173 人的心智越成熟在交易上肯定越有利。所以何必急著下場跟一群「老奸巨滑」的對手較量呢?→好問題,今年的目標已達成,其實我可以選擇出場,去日本度假。度假這事一直盤旋在我心頭!我想吃帝王蟹、我想吃新鮮的帝王蟹、我想吃新鮮又能吃到飽的帝王蟹~~~
P.181 紀律問題→再好的系統不照計劃操作就是紀律問題,或許能偷吃到一兩次的甜頭,但終會付出超乎想像的代價。
P.187 您善於獨處嗎?→這根本是我的絕對優勢!我超不喜歡與人交流,連路上打招呼的人我都很惱怒,每每打斷我的沉思。暗,這些路人甲這麼缺存在感,一定要找別人打個招呼刷個存在感是嗎!超煩人的。
P.187 你知道全職交易的成功率嗎?→我不清楚,但RSS追蹤的股市操作者沒幾個月就陣亡一批(停止更新),我已刪除RSS聯結刪到手軟了。能殘存真的不多。大多都陣亡了。副總裁的理財日誌,這活的超久的。但好像沒有操作自己的錢,而是操作別人的錢。或許這才是長存之道…(悟)

心得感想:
總結來看作者不是全然對也不是錯很大,宗教就是錯誤的核心點,信仰不該依歸虛假,而是理論。理論的根源來自風險、機率、期望值。這建構出來的邏輯架構才是紮紮實實信仰的根據。這是我的優勢,而作者的優勢在於英文能力、認識到好老師。慶幸的是沒有一個交易員都沒有錯誤,所以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交易人,遊戲才能繼續玩下去。

大鴻溝



前言:
噁心、噁心、噁心。

隨記:
P.9 愈來愈多富豪關注不公平問題,因為他們意識到,他們的財富有賴於經濟持續成長,而當絕大多數人所得停滯,經濟無法持續成長。→要馬跑不能不給馬吃草。這是頂層1%的事,我們一般人還是盡管努力賺錢為上吧。別把自己想得很有錢,其實還是要省吃儉用才能過好日子的水準而已。而窮人別以為比你有錢就叫有錢人,絕大多數只是一般水準。
P.11 估計到2016年時,頂層1%的財富會和其餘99%的總財富一樣多。→所以仇富一直是有爭議的,大多數看似有錢,其實根本是有錢人的零頭。
P.29 不公平會削弱總合需求和經濟表現。美國的不公平加劇把財富從金字塔底層移往頂層,因為頂層的人支出占所得比低於底層,整體經濟需求因此減弱
P.34 政府並未積極投資,而是替有錢人減稅,並增加富有企業的福利。政府並未以適當的法規穩定經濟與保護民眾,而是解除管制,導致經濟穩定,令許多人成為銀行業者的掠奪目標。→看新政府說一切皆可討論,本人不預設立場,說明了,本人根本沒本事,不知該做什麼也沒擔當。草包都可以做官,就別妄想經濟會變好。政府需要對國家投資,但投資並非對企業減稅和給銀行注資(近乎零的利率)。反而該給銀行課高營業稅,一來銀行有錢(每年EPS比科技業 還賺),二來他們跑不掉,這錢都是人民存款。再看看他們出國比賽世界杯,每都個都搞的灰頭土臉,可見國內他們占盡優勢,其中必定有蹊蹺(政府給這些財團極大優勢)。
P.41 當局以優惠得多的條件為銀行提供資金,而且利率條件遠低於於民間投資人,送給銀行一份厚禮。這麼做是將一般民眾可分享的財富轉給富有的銀行業者。如果政府向銀行收取它應付的費用,美國的公共債務將會降低,政府也有更多資金投資在教育、科技和基礎設施上,這種投資可帶給我們較強健的經濟和更多全民共享的繁榮。
P.70 「葛拉斯-史提格蘭法案」長期以來分隔商業銀行(主要業務為放款)和投資金銀(主要業務為安排債券和股票發行的業務),這法案在大蕭條時制定。→在1999年11月,美國國會廢除,接著不良債在2008年搞爆美國金融。
P.70 如果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沒分隔,某個投資銀行大力支持安排股票發行的公司如果陷入財務困難,那同集團的商業銀行就有壓力放款給這家公司,儘管這麼做很不明智。這種情況可能導致越陷越深的錯誤判斷。
P.110 問題不僅在於常業率很高,制度不公平是更重要的原因。
P.115 住在郊區的有錢人花在子女教育上的錢顯住的超過窮人,藉由教育將經濟優勢傳給下一代。→古代有富不過三代,但隨著教育的成熟,現代要富過三代實在太容易了。而窮人只靠國家提供的基礎教育,已近乎望塵莫及。基礎教育教的不是人才,而是奴材。別懷疑,基礎教育沒有專業知識的成分,而沒有專業知識的人,就只能做勞力工作,現在已進入機器人時代,只會更雪上加霜。
P.117 浮濫的貨幣卻推高美股和全球資產的價格。這個情況下,理應刺激經濟的貨幣政策很大程度上變成資產價格泡沫。例如推高土地的價格。
P.117 在固定資產價格上升(房地產泡沫)衛生的非理性榮景中,實質資本的投資,也是經濟維持運作和成長所仰賴的廠房和設備投資,確實有萎縮的危險。這種過度重視土地的情況,可以解答稍早提到的難題:因為實質資本(相對於勞動力的供給)萎縮並未明顯增加,難怪資本報酬率沒下跌,平均薪資沒增加。資產價格泡沫可以持續很長的時間,雖然這種泡沫終將破滅,屆時資產價格將回落,但即使資產價格回落,它們仍然可能太高,而且新的資產價格泡沫可以輕易形成。→房產泡沫爆掉,但美國人還是買不起房子,這不是很奇怪嗎?因為還是很貴,超出薪資可負擔的價格,去因在於貨幣寬鬆政策。
P.121 偽資本主義:獲利私有、虧損由社會集體承受
P.125 有太多才幹出眾的年輕人因為被異常豐厚的薪酬吸引而加入金融,而他們本來可以從事更有生產力,讓經濟更加強健的領域。→這點我自己很清楚,寫程式是我的本業和強項,但跟玩金融投機相比,寫程式的工作很蠢,投報率相差十倍以上,這就是台薪資結構。大部份的成果被企業吃盡,轉成EPS分給股東,而員工拿的薪水跟工讀生並沒有什麼差別,不公平的程度實在非常嚴重。
P.125 現代經濟體需要「集體行動」,也就是需要政府投資在基礎設施、教育和科技上。→ 想想我們的網路頻寬和費用,真是傷心。網路跟馬路一樣,但費率卻高的嚇人。連我都還在用3G,手機費每月215元。這價格才算合理。理論上應該近乎免費,除了高速公路外應該沒有在收費的馬路吧!網路也該如此。而這就是基礎設施,結果基礎設施變成私人企業生財工具。馬路私有化?如果不能接受,為何能接受網路收費?固中道理真是邪惡呀!
P.147 很多分配問題主要不是在我們花多少錢,而是在我們把錢花在誰身上。→買房子可以抵稅?同樣的錢為何不能強化教育費用?資源有限,但國家法規才是問題的癥結,錢花錯地方。更詭異的地方是買保險可以節稅,這實在是太超過了。
P.148 財富高度集中在頂層的一個好處是只要稍微提高頂層的稅率,就能增加許多稅收
P.167 世上沒有「純粹的」資本主義體制。我們向來採取混合式經濟體制,我們教育、科技和基礎設施仰賴政府的投資。
P.183 嚴重不公平是資本主義的正常狀態
P.184 下滲式經濟學認為政府可以無為而治,如果有錢人愈有錢,並運用他們的才能和資源創造就業,所有人都將受惠。→結果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貨幣寬鬆就是例子,對銀行注資,結果經濟毫無起色,反而薪資停滯、物價上揚。如果覺得物價沒上升,代表你觀察力有問題,我每週都會買差不多量的菜,上次颱風後的菜價上升後,現在已永遠回不去了。小吃店的壓力越來越大,只是還沒發現而已,當油價跟上來,就會出現猛暴式通膨。
P.247 當前的全球稅制是無法管理,不公平和扭曲的,這個稅制是導致多數已開發國家愈來愈不公平的一個關鍵因素
P.253 許多底層的人變得非常仰賴政府,但他們之所以困在底層,往往與政府在某些方面失靈有關。政府未來提供他們富生產力的技能,以致於他們無法謀生;政府未能阻止銀行藉由掠奪式放款或離譜的信用卡作業剝削他們;政府未能阻止旨在賺錢的學校利用他們借助教育、力求上速的抱負。
P.256 我的書《不公平的代價》主旨是不公平會削弱我們的經濟、損害我們的民主,分裂我們的社會「大鴻溝」系列文章則細述不公平的各方面。→暗,買錯本了。浪費我的時間與金錢,這本書叫註解,也就是廢話而不是精要。
P.317 正義已變成一種商品,只有少數人負擔的起。華爾街高層利用高價聘用的律師,確保自己不必為2008年危機充分暴露惡行負責。
P.354 不公平與其說是經濟學的技術問題,不如說是政治實務問題。確保頂層承擔公平的稅負,終止投機客、企業和有錢人特權,這是既務實又公平的做法。
P.427 我們可以拯救銀行,但不救銀行經營者、股東和債券持有人
P.440 中產階級弱化,撐不起消費內需。→真正支撐國家的是中產階級而非頂級或窮人,而中產階級的弱化(薪資停滯)連帶的經濟就如死水。
P.458 我們必須反省經濟成長的根源。如果經濟成長的基礎不是房地產或金融投機,那就應該讓資本利得稅至少與一般所得稅率一樣。→這點我並不喜歡,我靠投機在賺錢,風險自負。問題是頂層1%的事,但牽連到我,實在不公平。就以股市來說富人稅很可笑,可笑的原因是真正有錢人早鑽法律漏洞變身假外資,而這新稅制竟成了富人護城和幫兇,變成一種成本優勢,變成一種新不平等。真正有效的方法就是鎖定1%富人開幹,99%的人立馬享惠,這才是民主,一人一票。而非現行的一元一票,黑金政治。
P.471 極度富裕的人並沒有利用他們的財富去承擔風險、促進創新。我們清楚看到,他們常見的做法是利用他們財富努力「尋租」,藉此取得好處。當一小群人擁有不成比例的巨大財富時,他們會利用自身勢力,尋求政府賦予他們特別待遇。

心得感想:
有錢人指的是前1%的人,而他們應該承受較高的稅率,而現行對這群頂層人所提供的減稅政策過多。所以別覺得自己有個房子、車子就是有錢人,只是中產階級。有錢人有的不叫房子叫土地,有錢人的代步工具不叫車子叫飛機,而擁有者大多藏身在(慈善)基金會下,所以直接對法人課重稅才有效,而非自然人(百姓)。
加重土地稅和營業稅才是稅改的關鍵,而薪資應該免稅因重複課稅(營業稅)。當然以上是不會成功的,1%的人早掌控國會了。理性來說,想辦法脫離上班族才是正途。不然永遠在那裡被剝皮、無止盡的剝皮拔羊毛。
本書很令人失望,作者把之前報紙發表的文章集結成冊,並自豪的說不加以刪減,結果就是在看一本剪貼本,東拼西湊的大雜燴。讀起來超噁心,散亂、重複、陳舊,各種五味雜陳充斥腦中。簡單一句話,是該讓頂級1%人負擔不公平的時候到了。因為不負擔就是一種損失,99%無力當認真又勤奮的德國人,而轉向當希臘人。最後損失最大的還是1%頂級的有錢人。這還是最佳狀態,最壞的就是引發暴動,把這1%的人全趕出國內,什麼也沒了。
本書在說美國問題,論說政府用錯方法救經濟,使用貨幣寬鬆,注資救銀行。問題這場災難始於銀行,結果作惡者銀行不但沒事,反而得到免利息的資金拿來放貸,變成無本生意,而這些利息錢全民買單,不可能無中生有。有效的方法是同樣的費用拿來投資基礎建設、科技和教育。最簡單的就是擴編圖書管經費!每次上圖書館總感覺像到資源回收中心,什麼爛書都找得到,值得閱讀的書,架上根本很難發現。圖書館是窮人翻身最後根據地了,但國家依然令嗇的不給資源,感覺就是要下層的人自生自滅。看看下圖,科學類的書,充斥陳舊,難道要這些窮人用二、三十年前的新知來引發創新?這跟放生沒什麼兩樣。對了,這還是台北市的圖書館,鄉下的圖書館,我已不敢想像了。

科技比較像中研院的事,但最近院長也不務正業,在玩股票,想想真夠諷刺的事。拿國家資源在為頂級富豪服務。至於基礎建設,看看桃園機場,每年不丟一次臉就好像對不起中華民國人民一樣,到底國家的錢花在那裡,怎麼下個雨也能搞成這樣。不公平已比比皆是。不公平引來的是犯罪,而不是會是和平。社會更加動盪,社會的不安全正從底層向上漫涎,最終頂層1%的人也會受到影響。如果頂層的人發現這場賽局的結果是兩敗俱傷,或許會考慮幫員工加薪和多繳點稅金,而非現在的各種吃乾抹淨。而政府請看清楚再開槍,該打的是那1%的富人,我只是中產階級,打死我這類小康之人,只會引發更大的動盪,因為國家的穩定靠的是中產階級,富人條款,放屁!那個是中產階級條款。什麼是富人,請依蔡、辜、吳三姓家人作範本吧!那才叫富人。
.
..
...
....
.....
疑!總統也姓蔡,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