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8日 星期二

無所不在的咖啡因



前言:


隨記:
P.6 白色粉末,甲基化的黃嘌呤(Xanthine),咖啡因→咖啡因沒有咖啡味也不是咖啡色。
P.9 超過5克的咖啡因→致死量,有人試過(2010年4月9日,Michael Bedford),兩匙咖啡因粉末拌著能量食料喝下去,很快地,他開始口語不清,接著嘔吐,然後不支倒地,死亡。法醫認定咖啡因的「心毒性」為死因。這種死法蠻不舒服,還是死亡筆記本寫下名字才是最痛快的走法。
P.26 一條夏芬伯(Scharffen Berger)的82%極黑巧克力棒,一公克裡大約有一毫克→純可可粉約0.12%咖啡因,市售黑巧克力約同0.1%咖啡因含量,要吃到5公克咖啡因需要同時吃下5公斤的黑巧克力。所以吃巧克力很安全,胃會先撐到受不了,而且商人成本考量,根本不純。
P.27 從含有咖啡因的液體流進你的胃開始算起,你大概有二十分鐘後會感覺有股緩和的雜訊衝到腦部。咖啡因會以不常的方式遊走體內,這個小小的分子可以穿過血腦障壁。該分子會在我們腦內的神經突觸間阻斷腺核苷(adenosine)這個神經傳導物質的再吸收。腺核苷會告訴大腦我們累了,但咖啡因會阻斷它向大腦傳遞這個訊號
P.28 咖啡因能刺激你的中樞神經系統。你的警覺性會提升,反應時間因此縮短。它也可以增進你的專注力。你的血壓也會些許地升高,心跳可能會加快(但對於長期使用的人來說,反而會降低心率)。對腦部的影響,除了增加心智的敏感度外,腦部血流也會增加。(腦部血流增加會使微血管擴張,而咖啡因成癮者突然戒除時帶來的反彈效應-頭痛。→難怪盤中我比較冷靜,咖啡因讓我清醒但脈搏又下降。但第二杯喝下就心跳就奮起了,狂跳。
P.28 一旦咖啡因被鎖在這些腺核苷的受器上,生理和心理會達甜蜜點(sweet spot),但這個範圍很窄,一不小心就會過量。咖啡因能做的不只是阻斷腺核苷而已,它對於人體和心理能帶來不同的影響。高一點的劑量可以改變你的心跳速率。再過量就可能突然漏跳一下。以暗非你的飲食可能有過多的咖啡因。
P.47 一包立頓茶包三分鐘後會釋出38毫克咖啡因。
P.164 天然生成且不含化學成分的咖啡因,永遠不應求。→天然原料:咖啡豆、茶葉、瓜納果或可樂果。目前占產生很少,大多為合成。
P.179 合成咖啡因,大多為結合尿素跟一氯乙酸,產生一個稱為尿嘧啶的中間化合物。再用尿嘧啶來生成茶鹼。茶鹼加上氯甲烷來完成甲基化。即為純合成咖啡因→最大問題是合成過程中一定會有雜質。這些就不一定可食用的物質。呃,基本上看到尿素應該也沒人想碰才對。最明顯的就是合成的會發出藍色螢光染色,所以又要再經過洗去工法,會用上亞硝酸鈉、乙酸、碳酸氫鈉及三氯甲烷。正常人看到應該不會想吃吧。但市售的飲料通常都用合成咖啡因做的,因為便宜。即使能量飲這單價貴的商品也是。
P.222 我再也無法離開可口可樂,因為它可以讓我保持清醒,卻又不會給我刺激後讓我筋疲力竭→寫程式時黑咖啡真的不給力,可樂提供的續航力真的比較足夠。該不因此喝壞了身子的吧!?
P.353 要得到五克咖啡因,需要一次狂灌16杯16盎司的星巴克咖啡或喝下100杯茶。→換算一下星巴克一杯約使用30公克咖啡豆。
P.375 美粒果元氣果汁(Minute Maid Enhanced Juice),每罐含有37~43毫克的天然咖啡因。→連果汁都能加咖啡因,外食真的要看清成分標籤。

心得感想:
咖啡到底成量多少呢?一磅約453公克,約4.5公克咖啡因。所以我每天使用20克咖啡豆,約0.2克,200毫克的咖啡因,而使用超過30克咖啡豆我就會心跳過快而不舒服,也就是說每日上限是300毫克咖啡因,最佳為100毫克。
咖啡因可以化學製成代表可以用合成咖啡因加化學香料和色素調出咖啡,假茶好像已做出來了,外面低價手搖茶品喝過的都知道,那香氣和味覺都是一等一高檔貨的味道,但上等好茶都沒那麼濃烈清香和口感,代表著化學茶真的可行,外面看不到製作過程的食物真是恐怖。如果都知道怎麼做的,可能沒有一樣能吃吧。就連燒仙草也是,前陣子很迷,所以吃了很多家,發現大多都有問題。真正天然古法的氣味很淡且沒什麼濃稠感,反而會讓人誤以為偷工減料。

[2017年4月19日 我的應對法]
剛出社會時每天都早上一杯下午一杯,現在身體早已承受不起了。但也不可能戒掉咖啡因,畢竟沒咖啡因我會像白痴。這點我很納悶的是為什麼有人堅持不碰咖啡因,我無法想像低能狀態的腦力能做出什麼大事。隨便做是吧!?話說回來目前怎麼做呢?不能喝太多也不能天天喝。就變成
星期日:紅茶12克
星期一:咖啡20克
星期二:紅茶12克
星期三:咖啡20克
星期四:紅茶12克
星期五:咖啡20克
星期六:不碰咖啡因
這樣交替著喝是我身體能承受的限度,星期六是最特別之處,早上運動完後下午頭就會開始頭痛(戒斷症),此時痛快的睡上一個長長的午覺讓身體歸零狀態。即使這麼低量的咖啡因其實我還是有點承受不起,薦骨痛一不留意就發作,腎也常常感到腫脹酸麻感。真的以前把身體搞壞了。認真上班真的是在燃燒健康。在一直更換食補後發現紅肉火龍果、紫米、紅豆這三樣每週吃可以抵消掉傷害。其實原本是要補充花青素,結果效果顯著的是在抵抗咖啡因的負面效果。說到花青素,就讓我覺得廣告狂打葉黃素著實好笑,葉黃素大家都不缺,因為太容易吃含有葉黃素的食材了。真正缺的是花青素,藍莓一盒75克就見效。但只要一週沒吃馬上就感受到視力退化。外面能量飲一罐至少50元,我也能調出那種效果,材料很簡單:咖啡+牛磺酸+CoQ10+巧克力(甜食),第一次使用會覺得智力增加50%,一切事物會變的很清晰、外界變得很緩慢。但我大概已吃到免疫,現在食用後只有一點點提升的感覺了。

[2017年4月21日 可口可樂的咖啡因含量]
剛喝了一罐可樂提神,看了一下咖啡因含量,20mg/100ml。哇賽!!還蠻嚇人的含量。迷你罐235c.c.就有47毫克的咖啡因。
單位補充:1磅=16盎司=453克

[2017年4月28日 身體缺水訊號]
喝咖啡和茶常常導致身體流失大量水而不自知,而我的身體給我的訊號很特別。是耳栓、耳鳴發作,這時要趕緊喝杯白開水。不然過幾分鐘後身體懶的跟我反應問題,但後果自負。

2017年4月17日 星期一

與趨勢共舞



前言:
壓力最近如影隨行,半夜都突然醒來看看Reuters是不是有什麼新事件發生。其實這時候並不適合讀有關操作的書。應該完全放鬆和去花錢買爽才是上策。可惜了一本好書,在不對的時候品讀。他的分析方法該認真研究模仿,並測試看看,而我都取巧帶過,有機會記得再讀一次。

隨記:
P.11 我們重複做什麼,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所以,卓越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
P.20 指標基本上有四種型態:差值、比率、百分率與累計值。差值是最常見的計算型態,應該針對時間做獨立調整,當處理項目隨著時間經過而增加時,刻度必須擴增,過去適用的門檻也需要跟著調整。處理方式之一,是把指標做常能化,使其數值永遠落在0與100之間
P.23 常用指標與概念
.絕對值(Absolute value,||)
.累計加總(Accumulated /summed,Σ)
.α(Alpha):代表調整後風險衡量基準。
.耗損(Drawdonw):是從最高點開始衡量的下跌百分率,本書強調真正的風險在於此。

.背離(Divergence):指價格與技術指標彼此之間沒有相互確認的現象。例價格創新高,技術指標未創新高。
…→蠻多項,有空再回來複習
P.36 造成大麻煩的,不是我們不知道的東西,而是我們自以為知道,但實際上不知道的東西。→風險標準差一直是我們知道的東西,但實際上根本不知道。
P.38 容易讓人相信的投資錯誤訊息:
.想在股票市場獲致成功,「買進-持有」是唯一的有效策略。→時間點盲點
.分散投資可有效防範空頭行情。→系統性風險問題
.複利是世界第八奇景→負複利就是第九奇景了,而且更恐怖。虧損50%需要獲利100%才能打平。或者每年都獲利100%,只要有一年複利-100%就歸零了。
.機率和風險是相同概念→機率如果是刀傷、風險就是一刀插到心臟。前者可承受後者無法承受。
.經濟學家擅長預測市場行情→沒有人知道明天會怎麼樣
P.40 分析與評估風險:不要在意那些每天發生的雜訊,務必要瞭解「可據以行動」與「可觀察到」的資訊之間的差別。→不懂,先記下。
P.42 避開表現最差行情的重要性,顯然超過掌握表現最佳行情。→這點有趣,證明只要活下來報酬並未如想像的差勁(賠錢),篩子中應存在放棄機會的參數。這是一種不賠的概念,不賠之後,結果只剩打平、小賺、大賺,期望值為正,大概篩網的運作原理就是指這個吧。

P.56 鐘鈴狀曲線不能解釋自然界與金融市場所觀察到的肥厚尾部現象。
P.57 我個人認為,現代金融理論的根本問題,並不是高斯分配無法解釋尾部事件,因為只要調整峰態系數,就能讓準鐘鈴狀分布配用於任何實際資料。→高斯曲線本質是合理,只是參數設定錯誤罷了。
P.57 以每天的價格變動來說,基本上屬隨機漫步,而長期而言,市場價格並不呈現隨機漫步行為,如果市場價格真的具備隨機漫步性質,則平均報酬應該接近於0,而且左右對稱,分配形狀類似鐘鈴狀或帕雷托(尾部相對肥厚)。實際上是偏正報酬的機率高於隨機的50%→隨機漫步與不可測原理差別就在此,長期不呈現隨機,但你也不可能知道向上還是向下。作者的論點是你不知未來的方向,但會出現一個趨勢並從這價差中獲利。

P.70 風險不是波動率(volatility),而是資本耗損(drawdown, loss of capital)
P.70 價格波動不只衡量風險,也衡量市場獲利
P.80 長期平均數對許多投資人來說未必適用。→1.人類平均約80歲壽命,2.股市至今不到1千年,宇宙有146億年,未知太多,標準差根本失真。
P.81 平均數的欺瞞→例海平面平均海拔為0公尺,但為何會溺死?因為會漲潮呀!
P.88 你不能預測,但可以準備→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常常複習正確觀念,最後變成一種自然、一種習慣、一種直覺反射力。
P.100 愈是不懂數學的人,愈是盲目認同數學的重要性。→所以聽到有人在系統用到微積分時就要提高警覺了,對方正把你導向你不懂的東西,接著就等領便當吧。
P.106 行為偏差→這邊在解說人性上的謬誤(定錨、確認偏差、處置效應、光環效應、群居效應、後見之明的偏差、嫌惡虧損、過分自信、新近偏差、選擇性思考、反應不足…等),有空時再回來多讀幾回,以免時間一久又犯了一堆人性上的老毛病。其實有一個根基思維,只要把這次行動當作如果執行100次的期望值為何?和每次碰到都一樣會照做嗎?用這兩點作評估就行了,大多數行為偏差都是忽略掉這兩點所造成的結果。當然前題是你要有充足知識,才可以化繁為簡。不然無知狀態下根本無法判斷,因為知識不足!!因為我身邊的人在投資上都一直犯行為偏差錯誤,我知道他們根本問題就是知識力不足夠作判斷,只剩感覺和迷信。順從你的渴望,只會掏光你的口袋
P.134 空頭市期間提領資金可能造成嚴重傷害→年老者的投資陷阱,沒有時間熬過空頭和沒有新的資金可投入市場。所以年老者要麻不投資,不然就直接下重注,贏了環遊世界,輸了早點死。這樣看來反而是年輕人反而要謹慎些!?中年人呢?完蛋了這是被市場吃的死死的一群,老闆算準你怎麼操你都不會走人,還真是名符其實的中堅份子。聰明的老闆一定會給生育津貼鼓勵生小孩,生完後。就是完全賣命的時候,此時被小孩燒錢的速度綁定,故能任勞任怨的操。體貼員工的好老闆心機才重呀。

P.141 投資人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向外插補-假定最近的過去會持續延伸到未來。→連漲三天散戶不請自來,常常就是住總統套房。
P.143 長期市場循環(secular market cycles)屬於長期的循環,過去112年來平均週期約為25年。在這段期間內,長期空頭市場平均長度約為11.25年。
P.145 長期股票市場循環是由基本面因素所驅動的循環。所謂基本面因素,我指經濟與通貨膨脹因素導致循環發生
P.145 長期循環二因素:現金流量。通貨緊縮導致盈餘與股利的名目現金流量預質數值還是會下降,造成市場現值跟著下降。
P.146 長期趨勢期間並非隨機的→是循環,或者我是我理解的迴歸現象。這有趣!景氣循環原理可能跟擲骰子並沒有什麼差別,最終都會出現背離和迴歸現象。而骰子之所以很對稱可能只是沒有通貨膨脹的關係,但大格局是一樣,股市存在很多的意識綜合結果,但可能在極大量的意識交錯後與無意識行為一致。那市場跟我們假想的世界是不同的,市場是很有意識與無意識並存的狀態,也就是量子論中的死活貓,也就是回顧歷史走勢清晰明瞭,但看向明日卻又混沌不清。所以明天執勢必屬隨機漫步,別猜了。只有長期走勢可運用不可測原理中的「常數」機率作評估,但永遠沒有精準可言。預測在操作上無意義。精神力不該消耗在此。言下之意,我不該把時間浪費在預測未來,有心(我)算無心(市場),結果只是滿足內心那個渴望,我料事如神的幻覺。難怪每次嘗試走感知(預測)操作,那種精力空轉的感受極大,源自於這條路本身就是錯誤路徑。只因為我是人,認為意識極為重要,但市場根本不在乎我的意識,我以為跟市場有交流(共嗚),其實只是巧合。市場在極大量有意識行為後,會成為無意識狀態
P.145 當這一切變成常態,雖然預測者認為行情還會走高上檔還有很大空間,但實際上長期多頭市場很有可能即將結束。→這是個悲劇,但就在我身邊。股市漲了一年多了,我媽也一直被這上漲現象所強化、一再強化,腦中早已被洗的極為徹底,股市只有創新高沒有絕沒有創新低的這可能。
P.163 類股輪替圖→拿來當後驗參考,看作者論點對嗎?下一波就是原物料行情了。

P.190 技術分析可以排除破壞性的情緒:恐懼、期待與貪婪。
P.191 技術分析能提供的最重要功能,就是提供紀律。
P.191 紀律都是爭取成功的要素之一。→軍人說的紀律跟這個不同,軍中的紀律是無能的長官的官話,別當真。紀律是由內而外不是外加的東西,主要是理性掌控全局,不是任由感覺而行。還是那句:順從你的渴望,掏光你的口袋。
P.193 金融學和經濟學被視為社會科學,這實在錯得離譜。→美其名是藝術,但本質是四不像。精確沒有,美感不在。還是定義為偽科學吧!!
P.204 對於沒有提供交易的東西,就不適合進行技術分析。→例BDI
P.205 除非不是共線性的技術指標,才對於分析有所幫助。技術指標如果彼此具有共線性,投資人感受到的確認就不是真實,而是非常危險。資訊愈多,並不代表資訊愈可靠。
P.209 市場趨勢主要源自短期的供、需失衡,以及嚴重的人類情緒。買進股票時,你必須知道有人把股票賣給你。
P.212 我偏好採頭勢操作(trade following)做為我的市場分析方法。有時候,這套方法應稱為趨勢持續(trade continuation)。趨勢分析是建立在相對徹底的研究概念之上:趨勢一旦確認,持續發展的機率很高。
P.214 股票市場大多數情況下都呈現趨勢,只要採取一套實用的法則,運用恰當的停損策略,通常能贏得長期成功。→順勢與迴歸是兩個完全對立的思考邏輯,很少人能同時運作良好,也就是說專注於順勢操作是最簡單最自然的投機方式,不要耍花招,妄想賺到波段中的每個轉折,趨勢與回歸同時操作的難度將會是只做趨勢的四倍。大腦會一直處在衝突狀態,除非你完全孤獨沒朋友,不然很快大腦就會當機了。人際關係真他媽的傷腦浪費大量寶貴的腦力。大部分人怎麼可能忍受孤獨!?不可能,所以建議直接放棄此路吧。投機寶典第一句:欲練此功,先刪好友名單。手機上只會有營業員電話。簡單說,賺錢已很困難,何必搞的太複雜。賺簡單的錢就好。
P.278 金融界普遍相信風險是藉由價何波動(標準差)來衡量,但卻認為,資本虧損才是風險,而不是價格波動。
P.289 極大耗損(maximum drawdown)只是過去發生的單一事件→有時要把極端值去除,不然統計的平均值會嚴重扭曲,而造成不具參考價值。極端值是告訴我們有此可能,要作防備,但不是天天都防備。夏天可能會下雪,但不代表每個夏天都要把厚外套拿出來。一定會有些現象發生才需要提防。
P.314 我清楚知道,適用某人的東西未必適用於另一人。→我不喜歡與人同樂,但我喜歡看別人哀嚎。嗯,我適合作空優於作多。
P.314 「好」不必「完美」→完美的代價你付不起,而且你是來賺錢,而不是來花錢。
P.324 技術指標有數百或數千種,它們都採用相同的價格資訊。→言下之意,其實訊號只是快慢,所以不能用MACD作KD的確認訊號,沒有意義,因為他們本質是一樣,參考相同指數。
P.324 當技術指標只運用價格資訊時,千萬不要再過度分析或過度最佳化,否則你看到的,都是相同的東西。→這個我體驗過,我有一套隨機漫步系統就這樣被我優化到極脆弱化後,最後走向死亡(終止該系統運作)。你不能在統計後形成的資料,再作一次統計優化,這雙重統計形成脆化,最後經不起任何突波或盤整
P.331 如果想找到應該迴避的區域最佳化是很好的程序,但如果想實際決定參數值,最佳化程度絕對不可靠。
P.331 最佳化程序不僅錯誤,而且非常危險。→最佳化就是脆化,脆化將無法承受一絲絲的雜訊跳動和錯失機會。
P.334 短期價格5~21天,屬警訊作用。
P.334 中期價格3~4週→主體
P.334 長期價格4~8週→確認作用。
P.342 騰落線→這不是參考指數所製作成的,而是漲跌家數,所以可作為確認訊號。
P.351 股票市場如果要維持上升趨勢,小型股參與很重要,因為小型股代表投機,而投機乃是維持上升趨勢的必要條件。→看來要另開個視窗來監看店頭櫃買市場的跳動。這一波9980小股幾乎沒什麼上升。我是沒注意,但聽到我媽的「恥」股不漲,大概就知道小型股都沒漲到,也就產生了明顯背離現象,代表台灣本質很差,小企業沒有獲得收益。
P.415 一套健全的模型包含三個主要成份:
1.市場走勢的證據效力衡量。→篩網
2.顯示如何根據證據效力進行交易法則和參考準則。→操作策略
3.秉持嚴格紀律有信心地遵循程序。→嚴格停損
→看來混沌系統要找方法回測是否有充足證據可行。概念或許沒問題,但具現化可能存在問題。例如混沌系統是一個超大格局,但我只給300萬是否根本支持不起最小單位操作量?chaos本質源於自然現象,自然現象又不存有思維,如果因資金太小隨時都會觸發風險意識進而更改了chaos的自然發展,結果不言而喻。該賺的沒賺到,但該賠的一定賠到。風控是個很讓人愛恨交織的東西。如果不希望常常觸發風控死線,只有拉高一口資金上限。
P.422 證據效力:所有指標如果都「啟動」,代表上升趨勢強勁,而且經過證據效力指標數量上的確認,所以趨勢是經過確認的。相對強度關系很強勁,市場投機氣氛濃厚,足以協助價格走高,投資人氣樂觀。→這招妙,勝率60%的7組訊號,疊加後耖生的交疊勝率可能超過95%。有效交叉指標:騰落線+價格創新高(低)+交易量+寬度組合+兩個市場指數。
P.435 停損的真實功能,在於降低風險。→其實停損的期望值為負,本質是不該使用停損。別妄想用停損機制來增加獲利,那是錯誤思維。停損代表你做錯這筆,市場給你的只會是懲罰而不是獎勵。
P.436 停損一旦遭到引發,就必須執行。→別看我,我不止一次賣在最低買在最高,習慣就好。
P.459 虧損愈小,愈容易恢復。大多數人重視行情上升的賺錢能力,但投資關鍵實際上在避免虧損
P.464 金融界的很多東西都是虛構,存在嚴重的瑕疵。
P.465 (作者本書論證)金融市場是不可測的,而且順勢操作方法確實能夠降低風險,讓投資人更容易取得長期成功
P.465 以法則為基礎的模型,配合嚴格的交易紀律,就可以協助排除人性主觀判斷的成份,以及一般人擁有的可怕情緒。
P.467 成功投資人需要具備:
1.投資程序
2.瞭解機率理論,懂得實用的統計學。
3.確實清楚金融史
4.控制情緒的嚴格紀律,能夠在各種情況下九甚至面臨資本主義的世界末日,都要忠實執行計畫之中的策略
→我該多找些金融史的書來品讀了,從上面看到作者的核心就是統析分析。但他並不是用回測資料作統計分析。這點微小差異可能就是關鍵。呃!!他有哲學論呀,他就是趨勢論者。所以他是用此概念作核心,然後建構篩網系統(證據效力)
P.468 普遍性的動能是難以抵擋的。當動能侷限於少數股票,那就要小心了。
P.469 空頭市場有三個階段-暴跌、反彈,以及持續性的基本面下降趨勢。
P.469 信用擴張不能讓壞投資變好,但可以讓好投資變壞
P.469 信用擴張會限制續航力
P.470 關掉電視,不要上網尋找投資建議(避開雜訊)→嘿嘿,你在看我的文章嗎?小心一點。
P.470 不要把幸運與技巧弄混淆了。→新手通常前幾筆都賺,那稱為幸運沒有技巧。老手常常賠錢最後結算賺,那是技巧外加一點幸運。

心得感想:
本書讓我見識到為何西方人可以,以一擋百,他們知識技能完備,且資料齊全,我最多用簡易統計分析台股指數,作者一次統包全球指數作分析,且運用進階的統計分析法。根本不用對戰,我直接領便當比較快。看來操作還是以台股為主,出國比賽我會輸,台股操作還有地利時間等優勢,尚可一戰。代表著S&P應該此生不會碰,除非我有綠卡搬過去住。
這本書並不適合散戶和初學者閱讀,用的技巧已很進階。

其操作方式也是法人才能運用,也就是資金要夠大。但也讓我一窺法人如何設計系統的概念,大量的數據分析和複合式指標,且多重市場操作。是一種集團式的概念。這是「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的邏輯。當總兵力可以建構出所有軍種後,那威力會壓迫其他單兵作戰者,也就是成了大錢吃小錢,非關勝率與能力,莊家格局,我不怕你贏十次,但只要輸一次,桌上的籌碼一次收回。
本書到後半部在實證理論的解說時,我已很吃力,之後研究技術指標時再詳讀。概念很特別,投影概念,把所有圖重疊後,會出現疊加機率現象。讓出手時機會偏移至較高的勝算和較低的風險。作者稱之為證據效力。
關於風險是很有趣的現象,無風險報酬約1%(定存),但5%風險呢?依我經驗是25%報酬,這非對稱式報酬很耐人尋味。如果再加入通膨率2%,就又更令人莞爾。風險溢價曲線很恐怖,存有在極大暴利。
他純粹就科學分析法,代表我現在進行的混沌系統開發是否本身就是個盲點??這點要再找方法驗證。我不能證明目前方法對或錯,但我也不該放棄這個新的機會。唯一解答只有,倉位限縮別放大。維持在測試階段的小口數,直到證明可行提醒自己測試系統不是拿來賺大錢,而是建構出可行的系統。可長期運作的系統,別在乎這一年是否少賺。如果成功就是可以賺十年。如果是個失敗系統我也就避開了死亡。
在回測驗證時要把極端值剔除,極端不常發生,但摻在統計資料中會大幅扭曲平均值。但極端現象又很重要,故要抽離放在風控系統中

[2017年4月18日 壓力問題]
這是種人類特有的感覺,即使我操作都是系統操作,理論上並不會感受到強烈的壓力。平時真的沒什麼感覺,但當虧損出現後我還是會有感覺。倉位小的時候真的沒感受其威力,但當倉位來到重倉水準時,我真的感受到那壓迫感是每分每秒。比較讓我想記錄的是,壓力累積也不是線性發展,而是非線性發展,虧損金額✖倉位水準✖時間長度=壓力程度。這一次操作耗損我蠻大的精力的,而且越到後期身心越來越不健康,處在負向回饋狀態。如果之前沒有把身體養的很健康,到後期操作一定會狂出錯誤。因為健康程度已劣化到不足以操作的水準。代表著平時就是努力保養身體與心理的健康水準,為的就是因應長期交戰時的消耗戰,這時再怎麼努力,身心都處於耗損,最多只能減緩其崩解速度。吃再好也因睡眠品質下降而效果打折。這次的經驗實在太奇特了,因為計算錯誤,不止是滿倉而是破表,只能說僥倖沒出事。新系統需要的資金比我想像的大一倍以上,因為有很多未知我未曾想過,直到踩到才發現。

[2017年4月17日 後壓力症狀]
作息整個會亂掉,紀律也會出現崩解情況,還有最嚴重的震盪效應。大約需要花一週時間回恢常態,方法是散步,把那沉重感覺散逸出去。作息要盡快恢復正常,大約三天後睡眠會補足,接著是紀律問題。要把年初寫好的操作計畫書拿出來複習一遍。大致上花一週就能調整回來。如果此時收尾是大賺錢,是幸也是不幸。這時不會想檢討,因為你結果正確,檢討在邏輯上不合理。如果虧損就要好好把握這個時機,這時你一定會真心想改進自己,動機極強烈。如果沒有,請到券商那申請銷戶。並跟營業員說:謝謝,不用再聯絡。
你無心在此。

[2017年6月20日 關於投影的運用]
每天早上處理完所有前置後就進入了今日沙推,主要是概念是「多算勝、少算不勝」,這裡就發現原來算還有另一層意義,預先算好每一個怎麼走。而不是靠臨場反應。而這表格是從作者說的投影法概念而來,發現用久了非常好用。把所有策略預先在紙上排練一次,讓心中有個底。我只是給個勾勒圖,剩下空白處會補上許多操作資料,如同作戰圖一般。

2017年4月9日 星期日

賭客信條



前言:
呃…,我應該是借錯,我不喜歡看同文同種人寫的書。算了,既來之則翻之。

隨記:
[快速跳閱]
P.64 地王多是用來拉高房價的,根本不是拿來蓋房子賣的。→同理大立光買的是笨蛋,但為什麼有人買?主力不太像笨蛋,所以他們買來賠錢,但整個股市會上漲才是他們大賺錢的地方,買大立光算是廣告支出成本。
P.69 職業賭徒常用的風險控制手法是右口袋是本金,左口袋是只進不出(贏的利潤)。當右口袋空時,左口袋至少還有一筆錢。→物理性的風險控制法。
P.72 高收入者消費謹慎,低收入者反而花錢豪氣。→另外我觀察到的是,窮人對小錢真的很小氣,不然菜市場不會出現攤商退零頭的行為。但花上萬塊真的很霸氣,但通常都買一些沒必要的東西,純綷在展現,老子(娘)有錢。蠢到不行,豬哥一隻。
P.85 利文摩爾→作者論點很膚淺的直指自大,罰你再讀八遍。死了八次早看透人生了,破產八次,看透投機,想從這迴路跳開。自傲的論點不成立,因為他在盤中有人測過他的脈搏,靜的嚇人,這已進入了一種極度理性的狀態才有的情境。自大是一種情緒會引動血脈噴張。所以作者真的看的太淺了。
P.92 賭客相信運氣,莊家依靠統計。
P.150 遠見太遠,也是一種貪婪
P.174 愚人做蠢事並不稀奇,聰明人做蠢事才叫人笑破肚皮;因為他會使用渾身解數,來證明自己是個笨蛋。→記錄這個是時時提醒自己勿自滿,偶爾潑自己一盆冷水清醒一下。
P.192 甲說:有錢買不到幸福。乙回:那是你不會買。→賺錢是門學問,花錢也是。
P.208 在神聖的生命面前,人類智力應有適度的謙恭。→作者在反對自殺論,我真懷疑寫本賭徒為名的書是在做啥!?神聖都用上了,你根本是假睹客,骨子裡不是理性思維。那本書不就滿滿的打臉,終就是臣服於感覺。再用你的刀補你一刀,「遠見太遠,也是一種貪婪」。
P.250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我該找道德經研究一番了!!
P.258 長期趨勢來得太遲,即便均值回歸原理發揮作用,也無法拯救我們了。→正常人在股市大約有二十年可投資的時間,而大空頭可能也能長達二十年,日本已經三十年了。
P.271 數學不會錯,但數學會被錯用
P.277 道可道,非常道。→我怎麼感覺到,作者根本不知道。名言佳句不是這樣亂引用。我強烈感受到,作者根本沒下海賭過,空談。

心得感想:
本書主要是說明心理上的偏見,所造成的機率和期望值的偏移至負向。主要是本能反應所造成。本能反應是天生性質,人類從古存活下來的直覺能力。現今文明世界反而因進化不及變化,造成很多不適合的反射動作(含直覺反應)。而大多數人都是如此。所以簡單說,必須關閉直覺反射的功能,而展現出來的狀態會是冷酷無情,當然有高手能再進行偽裝,但真的沒幾個人辦得到。不如簡單專注在理性思考上,而不是外在演戲上。光這樣就能超越80%的人了,應該感到滿足了。人生已經夠複雜了,別再追求極致美感(擠出笑容),小心神經錯亂先身上。
看似言之鑿鑿,但感覺虛無縹緲。這種熟悉的感受…,暗又是一個打字高手,根本沒上過賭桌。趙括紙上,從未輸過!!

2017年4月6日 星期四

理性選民的神話



前言:


隨記:
P.63 所謂景氣循環,只是大家難以了解的美元價值變化的副作用。大家看到通貨緊縮或通貨膨脹,誤以為這種情形是商品實質價格上漲或下跌,因而間歇性又不連貫的調整自己的支出與借貸,造成經濟景氣起伏。
P.89 沒有兩個波浪完美相同。
P.89 因為我們希望在經濟資料中看到規律的波浪,因此我們就看到了。→小心大腦自動聯結能力,可以把各種不合理的現象全合理化。
P.109「大家根本不看我的書,他們看我的論文」。經濟學與財務學的學術發展已經到了極為進步的階段。→我似乎錯過超先進的知識寶庫-論文
P.127 撞球員寫不出擊球選擇背後的物理公式,行動時卻好像深深了解這種公式一樣。→經過上萬小時的學習,那個感覺才有價值、才有意義,才是真正的有效的感覺
P.140 根據夏普模型,要擁有股票根本沒有方法把風險降為零→原理:利潤來自風險溢酬。
P.147 實現利潤的人會生存下來,承受虧損的人會消失。→紙上富貴問題,和虧損過大會斷頭,只有利潤放進口袋才是真實獲利。
P.240 打撞球時,得到的回饋立即而有用,而投資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受到統計雜音包圍。→投資很奇特的地方就在於,這筆賺錢但可能想法錯誤,而這筆賠錢卻是想法正確。正確與否無法立即反饋,通常會出現遞延現象。
P.258 各種錯誤的不理性行為根本不重要,是整個市場把事情處理得妥妥當當,不是市場個別參與者。大家可以依靠冷靜的專業投資人,利用金融市場中的任何異常-也就是「套利機會」-使異常消失。這就是市場這麼偉大的地方。在民主制度中,不理性的大多數可能取得主導權;在少數一定會佔上風。→金融市場最終會反應真實情況,因為錢很務實,而人群可以自欺欺人很久,久到數百年之久(工業革命至今),迷信上帝(泛指所有的鬼神),至今還有人信而且為數不少。
P.300 要把金融市場的風險量化,遠比估計火災、竊盜,或死亡的可能性困難多了。金融市場不是自然現象,是人為現象,由負責預測不確定與具有風險未來的人造現象。管理這種環境中的風險的行為,會改變這種環境,產生絕對不穩定的回饋廻路
P.308 金融模型的數學可以精確地應用,但把模型用在複雜的現實世界時,卻一點也不精確。→這就是純數學派在操作股市的盲點,數學可行,但現實不可行。例流動性風險問題,這是導致LTCM直接死亡的原因,即使想要也無法停損(沒有對手可交易)。
P.376 股價或許可以預測,但不是能十分精確地預測
P.376 市場上有泡沫,但想要從中賺錢的確很難。→我怎麼會記錄這句!?看似有意義,但細想又沒有意義。
P.378 最持續一貫特形是過度自信,過度自信促使投資人認為,自己比實際上更了解股票價值。→這兩年的上漲,已很多人忘記什麼叫下跌了。套我媽說的,我一再(透過市場)驗證、再驗證,只漲不跌,買來當定存。我無法反駁,只好靜靜看著什麼叫賠了三十年的經驗法則。
P.378 在效率市場中,很多互相競爭參與者的行為,應該會造成證券的實際價格,依據內含價值,隨機波動。波動可能造成證券價格連續多年背離內含價值。
P.379 精明套利客可以化解資訊錯誤投資人造成的一部份傷害,卻不能化解全部的傷害。→股價是信心問題,無關對錯。直到口袋錢全進股市和絕望的發生。
P.379 隨著時間的過去,資訊豐富投資人的抵消行為,通常不足以消除錯誤信念對價格造成的影響。如果價格向理性價值靠近,資訊不足投資人的信念必須向資訊豐富投資人攏,因此,最後大家會完全同意舊消息。→群眾的信念是一種極巨大的能量,即使是錯誤,也是可以錯個數年和數千點。只是眾人不明瞭為何如此吃力、痛苦、折磨人,因為事倍功半呀!!
P.395 不管原因是什麼最後累積結果是不理性的市場,是房價一停止上漲就會崩潰的市場。→這點有趣,房價不再上漲時,一定會崩盤。不太會有什麼叫持平發展,因為每個月要付房貸是很痛的事。尤其今日的房價建構於未來一定上漲的設定,不然這麼貴只有智障才會買。

心得感想:
股市必定上漲的原理是通膨,代價是時間作為成本。如果把通膨當成利率,那買指數就成了另一種定存概念。所以股市必定上漲的死穴是無通膨的發生,但通膨決定於貨幣價值,貨幣是國家發行(人為)故必定會發生通膨。只是這概念只適用無限生命體,時間一直是散戶的弱點,除非變長到200歲,或許買股放三十年是可行的策略。
成功一直是巧合,剛好在對的時間和對地方,撞到對的方法。所以關鍵是如何製造各種巧合發生的條件,勇於嘗試!!
每個理論都有其優點與弱點,沒有一個理論是完美無缺。不然早就有人百戰百勝。例如國泰金抱30年,一定笑不出來,買來當定存神話不攻自破。不說個股,說大盤在1990年抱到現在,股市還沒破12682點。

而我支持的股市不可測也是如此。不可測源自於二點:1.個人能力之極限(知識、體力、設備...等)。2.意外(天災人禍)。而其限制在於倉位超出市場載量後就會失效。總結來說依目前狀態找出最合適的自己的理論組合才是正確的方法。所有理論都有優缺,即使光速也會在障礙物下輸給水流
理性只有在一個時期有其絕對優勢,就是大多數人都不理性,只有你理性時。而如果大多數都呈現理性,那可能會因過度一致性,而產生大災難。市場只要出現一致性,那價格一定會偏離本質,而形成背離,向上背離叫泡沫,向下背離叫股災。所以理性市場的神話在說明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即使那是對的也是一樣。當發生意外時,沒有足夠的交易對手可賣出。
本書讓我想到碎形的運用,知識就是建立,然後局部打掉重建立,而形成一種一直重複性的發展,通常都是呈現更細膩的建構,到最後思想結構成為一種展開,但又不失細緻狀態。
本書讀起來著實痛苦,片段的文字(美其名為各書的精華),外加翻譯品質真的不怎麼好,句話常常卡住不懂在說什麼。可能作者和譯者都沒有足夠的交易經驗根本說不出理論的道理,只能隔靴搔癢,怎麼都是扣不到癢點。到後面就越讀越隨便了。查一下資料有新譯版《理性選民的神話》譯者擴增到四人,或許有機會再找來看看吧。或許吧,近日內完全不想碰這本,膚淺的歷史回顧,可能是有害的知識。

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

女媧的指紋



前言:
封面設計讓人有想翻的欲望。就隨興翻看看。

隨記:
P.66 三皇五帝是中國在夏朝之前出現在傳說中的「帝王」。大致上,三皇時代距今久遠或在四、五千年至七、八千年以前乃至更為久遠,時間跨度亦可能很大。而五帝時代則距夏朝不遠,在四千年前。
P.66 現在看來,他們都是部落的首領。
P.66 關於「三皇」的七種說法分別是:燧人、伏羲紙、神農《尚書大傳》;伏羲、女媧、神農《春秋運斗樞》;伏羲、祝融、神農《神號諡記》;伏羲、神農、共工《通鑑外紀》;伏羲、神農、黃帝《古微書》;天皇、地皇、泰皇《史記》;天皇、地皇、人皇(民間傳說)。
P.67 關於「五帝」的五說法分別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大戴禮記》;宓羲(伏羲)、神農、堯、舜《戰國策》;太昊(伏羲)、炎帝、玉帝、少昊、顓頊《呂氏春秋》;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通鑑外紀》;少昊、瑞頁頊、帝嚳、堯、舜《尚書.序》。目前普遍說法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心得感想:
三皇大多是發明對文明有重大貢獻的部落,伏羲代表著男性的智慧、女媧代表女性的智慧、神農代表著草藥學、燧人(祝融)發明了火使用。至於女媧補天變成了一種傳說,古代沒有人能對磒石攻擊能有什麼辦法,最多是就是帶領族人往高處,而這一支線應該就是女媧走對方向的結果(人往高處爬)。本書也沒有明確證據解說女媧由來,只能推演出在早期三皇時代是母系社會,後來才逐漸被父系所取代,而即使取代還是崇拜女性之神。中國在遠古開始都不是單一序列發展,而是多元性的同時發展,只是被記錄者少之又少(考古學倒是發現多樣性,古籍沒提到的族群),只是一種時代的代表而已。像長城之北也是發源地之一,歷史給了我們一個假象,城北就不屬文明區,其實只是為了擋住北方民族而建的,並不是文化分界。黃河、長江也各自有文明的發展,所以並沒有像夏商周所開啟的帝國時代的主軸的概念,所以歷史本文(誤),只是剛好有史官才成為正統而已。
本書也找到很多證據是五、六千年前發生過隕石攻擊,造成許多的文明被摧毀(且停滯或倒退)。夏禹只算是後期時代,應該算是時代的寵兒,剛好在最壞的末期、新時代的初期。所以大禹治水似乎不能說他是正確,而是時代的正確。真讓我覺得巴菲特真是運氣破表的時勢造出的英雄人物。
總結:我真的對考古沒興趣。我最不解的就是,為什麼有人對死人這麼感興趣,但又不稱之為神經病(戀屍癖、戀舊癖),而稱為考古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