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0日 星期日

美元,不得已的避險天堂



前言:
原本預定本周閱讀的是《野心時代》,但讀沒幾篇,果斷學林毅夫逃離台灣,哦!不是辣,是逃離此書,因為《野》是由眾多中國人民小故事來描繪中國,本人我對沒有粹化的書不感興趣,果斷換本。話說悲劇從來都不是一件衰事所造就的,而是一連串的衰事。品讀本書似乎是另一件衰事…。

隨記:
P.31 美國在全球金融市場中顯得如此特別的原因不只在它的經濟規模,也在於它培養出一套民主政府、公共機構、金融市場、法律框架的機制,這個機制雖有缺點,卻仍是世界的標竿。
P.31 可進行公司債與公債交易的美國債券市場,無論是深度(可供交易的證券數量),還是流動性(證券的交易或轉手數量)依然無可匹敵。→台股無量是交易死穴。
P.112 已開發經濟體挖了一個很深的債務大洞,難以自拔,五年後的財政前景更為暗淡。→問題在於人口替代率下滑(新鮮的肝變少,老人變多),所以扭轉關鍵-機器人研發速度是否趕得上生育率下降。



P.133 全球黃金總產量只有2400噸,中國不可能買到足夠的黃金準備。
P.156 新興市最關切的問題是資金流入導致貨幣升值。出口顯然攸關經濟成長,但重要性往往言過其實。→美元何時才會信用破產呢?一定會發生,但可能不是我這輩子看得到的。用最簡單的對稱時間軸來算。美國建國1776年到極盛波灣戰爭1990年,相距214年,1990+214=2104年,我想我應該看不到這個美妙的超星星爆炸。
P.281 中央銀行發行的大部分貨幣通常在國內流通,因此通貨膨脹稅是由當地居民承擔,然而就準備貨幣來說,通貨膨脹稅有一部分是由外國居民承擔。→只要外國人持有美元就一定受貨幣通膨影響。
P.281 2013年3月,美國有約1兆1千8百億美元的貨幣流通,其中1兆1千3百億美元是紙幣,其餘是硬幣。據估美國境外約有三分之二的美元紙幣(價值約7千5百億美元)。以通貨膨率2%計算,這意味著其他國家每年支付美國約150億美元的通貨膨脹稅。
P.308 這些(中國)官員明確表示,如果台灣試圖脫離大陸,中國只能武力干預。→ 中國底線其實是台灣最有利的籌碼。爹地我要吃糖,不給糖我要去抱山姆大叔的毛毛腿!可惜台灣民粹會毀了這盤好棋。
P.312 美國顯然不認為中國持有美國公債是種威脅,讓中國在雙邊談判中當成籌碼。
P.320 正如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告訴我們的,沒有一國能夠逃脫美國崩解所帶來的負面後果。→這實在充滿價差,美元被高估,未來只會越來越高。
P.324 美元的流動性無可匹敵
P.326 未來十年,已開發經濟體面對債務和金融危機仍顯脆弱,可能限制它們已經相當疲軟的成長前景。

心得感想:
台灣人喜歡儲蓄,從小耳濡目染的教導,已深深刻印在腦海中,但央行看準了這個盲點,從中獲取高額利潤,你存錢,政府一直貶值,讓你們像狗一樣的瞎忙,但完全不知道為什麼越忙越窮,因為正規教育絕對不可能違背國家級的祕密,更有可能是助紂為虐,宣揚儲蓄是種美德。你看不到因帳戶的錢從未減少,但你隱約感受得到。像我昨天買菜被菜價嚇到,原本想說股災造成的是需求量減小,菜價會下跌,結果是因為股災造成套牢的菜籃族,蛋白質買不下手,全轉向買菜,變成菜類需求大增!供需曲線在貧窮區會出現扭曲現象。昨日買土雞肉的CP值突然暴增。這世界越來越吊詭了,常態天天被打破,一日股災在未來會成為新常態,因資訊傳遞擴散速度越來越及時,第一手和最後一手已同一天傳送完成。真心建議別邊上班邊玩股票,其一:一心二用絕對是偷雞不著蝕把米。其二:平常看海無風無浪,就覺得自己征服大海,只要一次瞬間海嘯時,你剛好在忙。帳面利潤瞬間變成負債,如果動用桿槓,可能直接斷頭。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你半調子理財,財會玩死你。這就跟騎馬一樣,你是否能駕御馬,騎兩圈馬很快就知道你是高手還是菜鳥。如果你是高手馬會聽你指揮。但如果是菜鳥,馬兒一定會把你抖下來,因為你不配。所以別考驗錢的智商。怎麼訓練呢?先管好一塊錢開始吧。很多人連零錢都無法掌控,放在那堆成小山,出門絕不用零錢,只用鈔票。一個微不足道的習慣引發的連鎖效應是很可觀的。能管好一元才可能管好一萬元,因為基本原理是一樣的。話說現在我的單位是一萬元,說實在的我比較不會對小錢作記帳了(時間效益和抓大放小)。這存在一個變數因子,但沒錢時別跳級,因為傷不起也駕御不住。
美元正在玩一種富人與窮人的遊戲,遊戲很簡單,富人給窮人兩個選擇,其一:大家互桶一刀,看誰先死。另一個是窮人繼續當奴隸。結果很明顯,窮人很保守,選擇繼續當奴隸。奇妙吧!明明一無所有,也只敢選已知是輸家的門,永遠不敢選未知的門。
本書很囉嗦感覺像本剪報收集冊,一堆文字沒精煉過,所以很多章節我直接用翻閱式的帶過,回頭來看只有前三章和最後兩章是本書特色外,其他讀起來像嚼蠟般無味,應該可以直接當附件資料,根本不該當正文。美元會不會沉沒的關鍵是債務,而債務的引爆點在於兩個因子:中國和脆弱的美國公債市場(詳參第十四章),而作者結論是脆弱反而帶來穩定,因其他國貨幣更脆弱,所以眾星拱月,讓美元別崩,才不會變成樹倒猢孫散的全球崩潰效應。


2015年8月24日 星期一

再見平庸世代



前言:
呃,這篇我好像廢話很多,想想可能真的被昨天(8月24日)電到有點神經錯亂,開始出現的失控症狀…

隨記:
P.20 電腦的能力正日益取代勞工的智慧。→可以邏輯化的技術,已不是專業能力,會計可以邏輯化(可取代),作假帳無法邏輯化(不可取代)。但要能做假帳(創新),就必須透悉會計。要麻你頂尖的,不然只能當打雜的,沒有什麼中間份子的空間了。
P.27 人類好單純,行為好容易預測。→群眾看似有無限選擇,但實際上根本是沒得選。光看選舉就知道,明知兩黨都尚黑,但去掉兩黨你也選不下去,因為跟投廢票的意思差不多,就不會當選呀。所以又剩兩黨中選一個人較不討厭的候選人。人類好單純,根本沒得選。
P.36 電腦的出現,並不會讓所有人都失業。因為電腦摧毀傳統工作的同時也創造了新的工作機會。
P.37 數理分析能力強的人,了解電腦運作的人,善於運用電腦。→我終於知道為什麼我表現的超出平均值,因為我懂電腦(當初誤打誤撞的選資訊系),運用電腦的收集資訊能力和運算力彌補了先天的天資問題,方法對了,槓桿力絕對超出蠻力,且以倍數來計算。以實例來說吧,懂得Excel工具,這一點就是多麼恐怖的武器,試問老一輩的強項在那?經驗!但他們的工具最多是紙本加台計算機,而我運用電腦量化資料於一瞬間,我完全不用浪費人肉腦力運算、統計、分析,而把腦力花在創意思考,只要有新的想法,馬上交由電腦運算出是否可行,這一來一往,已造成天壤之別的差異。
P.131 放棄我們對直覺的過度依善,贏率就會上升→在看這本時插入了到期書《機率陷阱》來看,兩本書對機率論點很不一致,機率陷阱在說機率的盲點,而本書中的機率則是單純的機率優勢。這兩方力讓我想起最近的感想,至剛至柔誰才是對的?極陽極陰誰才是有利的?推論結果是調合,而最佳比例更是微妙,看時機。也就是極致本身是種唯美,但只適合當幻想,不適合現實,現實世界最佳的方法是調合,而調合比例是變動值,取決於時機,純邏輯和純直覺都是毀滅。生死一瞬間最好靠一分邏輯九分直覺會比較有救(條件:時間緊迫最好有空翻標準作業程序辣)。平常批次事務還是靠九分邏輯一分直覺會比較適合。(原本是舉股市操作,但8/24的震撼-9%,我把原本例子刪掉了...)。這兩種極端例子是表述調和比較隨著事件而改變,並沒有一定。即使同一任務,時間點不同比例也不同,昨天極端事件,我到後面直接改用直覺和經驗法來操作,標準作業程序(行話:紀律操作)根本來不及反應,10秒跳150 tick,差點沒暈倒。
P.194 工作外包(給國外)的威脅愈大,我們愈需要移民來幫我們維持競爭力,並且留住其他相關工作。→這在台灣蠻有感的,之前勞工不足,造成產業西進,而今大陸工資差不多追上台灣了,但產業一去不復回,因為產業聚落在台灣早已空洞化,一個人回來只是送死(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上下游全不見了),鎖國美在前幾年特別爽,之後全部死光光。
P.195 高學歷的人,愈喜歡住在學歷高的城市。→我覺得高學歷的語意是指素質。因為當我財富上升一階,我也越來越要求生活品質。我已開始幻想搬到日本住了,台北市的水準已讓我有點不滿了。從此推導未來極可能出現極端城市,窮人城市和富人城市。當我越有錢越無法忍受低素質,但窮人不管是被迫還是樂在其中,總之能接受劣質的環境。對了,別妄想拯救窮人,他們很享受無盡的苦難,除非他們真心覺得自己窮是真的有問題,不然絕不要出手拯救。否則出手只會變本加厲的反抗。
P.226 要培養自己單打獨鬥的能力→以前很吃人脈,多一條人脈多一個知識庫,而今所有知識都能在網路上找到(還未成熟就是了),你會靈活操控電腦不就擁有無限的方法,只要你找得到關鍵字,時代又變了。圖書館可以把書架上那些人際學(像:我不是教你使詐、黑厚學、冷讀術、FBI什麼小的…),拿去當碳封存原料吧。有康莊大道不走(問電腦),學什麼雞嗚狗盜(假面人生)。做自己都很難了,還要假裝,假裝到後來你都不知你自己是誰了。


心得感想:
本書開頭就點出電腦的重要性。如同工業革命成功者大多懂得運用或駕御機械動力取代動物力,而今日更進化了,運用或駕御電腦來取代智力(運算力、記憶力),這差異非常巨大,就像你擁有數百員工在幫你做事,以前宣傳要請百來個發傳單小弟(我做過...),現在只要想個有趣的契子傳上網,客人就會點進網站看你葫蘆裡賣什麼藥,效果可能抵千萬個工讀生發的傳單量效果(如果全世界都來看的話)。別把電腦想的太難,像我是程式設計背景,但我已沒在寫程式了,只是用現成的軟體,就能達到我期望的效果,不夠細膩但已滿足我的基本要求。關鍵只是找到並會用現成軟體工具(像keep,記性不佳嗎?電腦幫你記!)。想想這真是出乎意料的發展,我是資訊系畢業主修程式語言,副修管理學科(會計、統計、數學…等),結果最後演變成統計為主,電腦為輔!然這種改變居然是條致富之路!電腦不神,電腦只是當今達成目標最強的幫手,成功的要訣還是好的創意。
本書比我預期的有內容,我原本以為只是平庸之作,但蠻多不同於我見解的觀點,像P.270未來我們會更老,也會更保守:論點是窮人更怕損失,所以更保守,而不是嘗試改變。又例P.273很多人不滿現況,不等於就會掀起大革命,論點在於只是嫉妒,但不是真的走投無路的絕境。

機率陷阱



前言:
恢復品書習慣的第一本書,嗯,大腦還是卡卡、空空的。

隨記:
P.10 解讀機率時候,一定要拉出百分比的分母所代表的意義。→大多統計都是「條件」機率,在某條件下所做的統計,政府最會用這種騙術,基本面良好,失業率下降。當攤開統計條件,會發現各種欺瞞。基本面良好,條件:用半年前資料作統計。失業率下降,我失業,但不算在失業名單,因為我是自願離職,但我很久沒工作了呀!
P.11 絕對風險與相對風險→報章雜誌喜愛用相對風險,像絕對風險從萬分之一升高到萬分之二時,相對風險稱之為上升百分之百,嚇死人了!
P.18 可怕風險:最可怕的是,因恐懼所採取的不理智行為。→停建核四就是最佳證明,理性在群眾恐懼的面前,根本是紙糊的。
P.33 從十七世紀的「機率革命」開始,人類開始利用統計思考對付「命運」,但是這種技能其實只能處理最簡單的「未知」,也就是「已知風險」,這其實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風險」。
P.34 邏輯和統計思考→適用「已知風險」,例如:骰子、麻將、橋牌…。
P.34 直覺和經驗法則→適用「未知風險」,例如:黑天鵝事件,台指從未發生的-9%。


P.34 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透過機率來算出風險→大多的事夾雜著已知風險和未知風險。
P.45 複雜的問題,反而需要簡單的方法
P.56 風險不等於未知→未知是完全不知道的事,風險機率從未納入的因子,因為無從計算。像黑洞突然出現在地球旁,這種未知怎麼計算?假設你想得到加入風險,結果黑洞∞值把整個期望值完全反轉。這統計也變的沒有意義了。
P.60 風險趨避(risk aversion)的現象,跟我們不想犯錯的心理息息相關→突然覺得我選擇權策略一直賠錢原因可能在此。我作選擇權的出發點就是趨避風險,結果越避越賠錢。看來選擇權的核心概念要改掉。換成純期望值為正的策略,而不是為了拯救其他系統的損失而建立的模組。系統要各自獨立各自賺錢,而不是用互補式連動。
P.126 智慧就是善用資訊,並藉此做大膽推測。→這句有點語意不清,舉股市為例。這一波2000點大跌,如果沒跑的人大多受到資訊的干擾,然後越套越兇。每天早上我都有看工商時報的習慣,這一波(八月),工商時報頭版死命推播股市大利多(圖一),除了8月19日頭版最公允中立(圖二)。等跌到很多人想跳樓時(圖三),才出現珊珊來遲的「資訊」。我訂的工商時報拿來包便當說不定還比較實用,但可惜我訂的是電子報...。而58台的當家節目-錢線百分百呢?呵,我媽可是忠誠的收看戶,但績效年年賠錢。回歸本文比較精確的說法是什麼呢?智慧就是善用「知識」,知識與資訊看似一樣其實本質差很大,資訊只是一種即時的訊息,知識是種結晶(例:本書),資訊充滿雜質(欺詐),知識是粹化的東西(統計學、心理學、醫學、法律…)比較穩固。
圖一:沒照順序的頭版標題

圖二:因為全版廣告

圖三:8月23日才出現第一則負向資訊

P.197 「夠好」法則:一設定你的期望值。二選擇可以滿足你期望值的第一選項。接著就不再尋找下去。→這有趣,改天來試試。
P.192 如果你覺得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有困難的話,有一個更快速的方法,那就是乾脆直接去銅板。當銅板正在旋轉時,你可能會覺得某一面不應該出現,這就是你內心的聲音。→身為隨機漫步者帶個硬幣是很合理的。我的第三套系統是用硬幣作多空決定,但最近的一次我擲出正面,可是內心卻很抗拒,所以擲了兩次,但還是正面,而此正面(作多)讓我多損失250點。很妙的感覺,難道直覺早知台股大難臨頭!但願只是純屬巧哈…。
P.290 媒體愈是報導愈沒必要害怕→論點很簡單,恐懼過度漫延,造成過度反應。過度反應就會產生過度預防,那不就處在過度安全的條件。就舉自來水例子,蘇迪勒造成大台北自來水十年難得一見的渾濁,接著天鵝颱風跟著進來。結果報導是賣場出現買水人潮,並要人民加緊儲水。我心想最好連兩個十年一次的颱風搞亂自來水。我沒儲水也沒買水。理由很簡單,這次大家都有防備了(尤其是公務員),自來水不太會出事。還有大賣場鐵定會過份備貨,如果水真的變黃,大賣場一定買得到水。

心得感想:
本書很多內容都從別的作品來,因為太多似曾相識,對我來說新奇感很少,算是種彙總作品。
在第四章說明恐懼的由來,先天基因恐懼(蛇、黑暗處…),和後天的社會模仿(像神鬼奇航中提到巫女要呸呸呸轉圈圈去恐懼感)。
在讀完第五章有種說不出的怪異感,封面說本書亞馬遜4.7顆星,但內容卻很平凡,在這章更突顯乏味,自己在股市打轉,對這些論點感到像似隔靴搔癢,嗯,作者肯定沒在股市翻滾,這章寫的很勉強。
本書一直運用一個概念:少即多,意思是用簡單的方法處理複雜的問題。這點跟最近的領悟很相近,我目前有點走火入魔,用了五套策略在操作股市,原本預期會出現綜效力,結果一團亂,在前些日子到屋頂看天空的雲看出神時,潔白至極的雲給我靈光一閃,為什麼不簡潔單純就好,簡簡單單的白色不就是就最美,搞到七彩還夾雜烏雲真的很亂。題外話,有空看看天空雲彩,視線焦距夠遠心才可能真正的平靜下來。


我一直對本書提不起興趣,嚴格來說我是熱愛機率,但對精算、複雜的理論又感到興趣缺缺。本書提到許多細膩的論點,像陽性反應的偽陽性計算。說實在的我通常都跳過沒細讀,原因是這對我的操作沒什麼幫助!股市並不適用精確度極高的統計,而是概率。尤其像我這種個體戶。概率最美的地方是一口保證金會拉的很高,因為虧損計算不精確,所以會拉很高很高。
作者提出大量醫學統計的故事,合理推估作者專長偏向醫學統計,也因此發現統計學不是那麼單一的知識,只有統計沒有相關應用學科知識(工程、醫學、金融…),統計可能是種誤導,因看到作者在論股市時,那種不著邊際和在論醫學的深度對比下,發現作者在股市上運用的統計非常膚淺。而在醫學的統計運用深度高到讓我消化不良,可見統計不能完全獨立出來,需要該領域的專業知識才能把統計效果發揮出來。單單把醫學統計概念套到股市應該會賠很大。那用股市概念套到醫學統計,可能會折磨死很多人,因為賭的是一種奇蹟事件發生。

2015年8月16日 星期日

倚天屠龍記


博客來|誠品

前言:
有時身心俱疲時,我採取的方法是放手,把杯中水全部倒光,把所有的知識再次拋開,所有的框架全部打破。這一個月來就專心做這事,殘留的筆記全丟到垃圾桶,因為心倦了,在這段時間不看點文字書還是覺得怪怪的,但又禁止自己讀太過需動腦的書,所以來回味一下武俠小說吧!看來看去還是只有金庸的三步曲值得讓人再回味一下。天龍八部的郭靖太正氣了,跟目前的我氣味不相投。神鵰俠侶一整個骰運很差的情侶不忍再看,還是來回味一下張無忌的故事吧。

隨記:
小說我也不知要筆記什麼,一切都是幻覺,紮紮實實的幻覺呀。

心得感想:
看完後好多忘記的情節都回來,前陣子深受電影版(李連杰)的影響,對滅絕師太印象極差,但原著中,滅絕師太居然才是最張顯武林正氣的人物,真讓人懷疑這是種嘲諷,臭男人每都個滿口仁義道德,但實際上都在比下流。周芷若跟電影版相差甚多,畢竟要在那麼短時間把所有愛恨情愁和峰迴路轉心境的呈現出來,著實困難。本書最後是大和局,死人(蛛兒)都能復活,還有不可能的呢?但也透出幾分與真實的類似困境,最愛永遠得不到,小昭如果不被作者設定要離開,張無忌必定首選小昭當妻子,雖然作者故意的,但與真實世界最為貼近,你永遠得不到最愛的人。
看完後覺得我的人性又回來了一些,這點是有點令人訝異。也發現之前的純理性思考,會引導我到一個異世界,純理性是個很微妙的境界,沒有情緒就沒有人性。再延伸下去我發現我無法詮釋了…。沒人性->無我->空->(無盡的思緒迷宮)->?。先跳過不想了,只覺得我努力走向純理性之路,後果可能是錯誤的路,帶有幾分人性會比較好(感覺是這麼告訴我的),結論,偶爾看看有血有肉的愛情小說是不錯選擇,用來跳脫某種無窮迴圈的一種方法。
最後,張無忌得到趙敏,雖然不是最完美,但已是最佳的選擇。人生呀!
最近看了電影-腦筋急轉彎,對開頭曲(LAVA)蠻有感覺,也順便記錄一下吧。找不到完整動畫,就來聽聽音樂回味一下在電影院時的感動。當心靈空空如也,音樂真是種美妙的心靈珍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