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4日 星期一

機率陷阱



前言:
恢復品書習慣的第一本書,嗯,大腦還是卡卡、空空的。

隨記:
P.10 解讀機率時候,一定要拉出百分比的分母所代表的意義。→大多統計都是「條件」機率,在某條件下所做的統計,政府最會用這種騙術,基本面良好,失業率下降。當攤開統計條件,會發現各種欺瞞。基本面良好,條件:用半年前資料作統計。失業率下降,我失業,但不算在失業名單,因為我是自願離職,但我很久沒工作了呀!
P.11 絕對風險與相對風險→報章雜誌喜愛用相對風險,像絕對風險從萬分之一升高到萬分之二時,相對風險稱之為上升百分之百,嚇死人了!
P.18 可怕風險:最可怕的是,因恐懼所採取的不理智行為。→停建核四就是最佳證明,理性在群眾恐懼的面前,根本是紙糊的。
P.33 從十七世紀的「機率革命」開始,人類開始利用統計思考對付「命運」,但是這種技能其實只能處理最簡單的「未知」,也就是「已知風險」,這其實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風險」。
P.34 邏輯和統計思考→適用「已知風險」,例如:骰子、麻將、橋牌…。
P.34 直覺和經驗法則→適用「未知風險」,例如:黑天鵝事件,台指從未發生的-9%。


P.34 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透過機率來算出風險→大多的事夾雜著已知風險和未知風險。
P.45 複雜的問題,反而需要簡單的方法
P.56 風險不等於未知→未知是完全不知道的事,風險機率從未納入的因子,因為無從計算。像黑洞突然出現在地球旁,這種未知怎麼計算?假設你想得到加入風險,結果黑洞∞值把整個期望值完全反轉。這統計也變的沒有意義了。
P.60 風險趨避(risk aversion)的現象,跟我們不想犯錯的心理息息相關→突然覺得我選擇權策略一直賠錢原因可能在此。我作選擇權的出發點就是趨避風險,結果越避越賠錢。看來選擇權的核心概念要改掉。換成純期望值為正的策略,而不是為了拯救其他系統的損失而建立的模組。系統要各自獨立各自賺錢,而不是用互補式連動。
P.126 智慧就是善用資訊,並藉此做大膽推測。→這句有點語意不清,舉股市為例。這一波2000點大跌,如果沒跑的人大多受到資訊的干擾,然後越套越兇。每天早上我都有看工商時報的習慣,這一波(八月),工商時報頭版死命推播股市大利多(圖一),除了8月19日頭版最公允中立(圖二)。等跌到很多人想跳樓時(圖三),才出現珊珊來遲的「資訊」。我訂的工商時報拿來包便當說不定還比較實用,但可惜我訂的是電子報...。而58台的當家節目-錢線百分百呢?呵,我媽可是忠誠的收看戶,但績效年年賠錢。回歸本文比較精確的說法是什麼呢?智慧就是善用「知識」,知識與資訊看似一樣其實本質差很大,資訊只是一種即時的訊息,知識是種結晶(例:本書),資訊充滿雜質(欺詐),知識是粹化的東西(統計學、心理學、醫學、法律…)比較穩固。
圖一:沒照順序的頭版標題

圖二:因為全版廣告

圖三:8月23日才出現第一則負向資訊

P.197 「夠好」法則:一設定你的期望值。二選擇可以滿足你期望值的第一選項。接著就不再尋找下去。→這有趣,改天來試試。
P.192 如果你覺得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有困難的話,有一個更快速的方法,那就是乾脆直接去銅板。當銅板正在旋轉時,你可能會覺得某一面不應該出現,這就是你內心的聲音。→身為隨機漫步者帶個硬幣是很合理的。我的第三套系統是用硬幣作多空決定,但最近的一次我擲出正面,可是內心卻很抗拒,所以擲了兩次,但還是正面,而此正面(作多)讓我多損失250點。很妙的感覺,難道直覺早知台股大難臨頭!但願只是純屬巧哈…。
P.290 媒體愈是報導愈沒必要害怕→論點很簡單,恐懼過度漫延,造成過度反應。過度反應就會產生過度預防,那不就處在過度安全的條件。就舉自來水例子,蘇迪勒造成大台北自來水十年難得一見的渾濁,接著天鵝颱風跟著進來。結果報導是賣場出現買水人潮,並要人民加緊儲水。我心想最好連兩個十年一次的颱風搞亂自來水。我沒儲水也沒買水。理由很簡單,這次大家都有防備了(尤其是公務員),自來水不太會出事。還有大賣場鐵定會過份備貨,如果水真的變黃,大賣場一定買得到水。

心得感想:
本書很多內容都從別的作品來,因為太多似曾相識,對我來說新奇感很少,算是種彙總作品。
在第四章說明恐懼的由來,先天基因恐懼(蛇、黑暗處…),和後天的社會模仿(像神鬼奇航中提到巫女要呸呸呸轉圈圈去恐懼感)。
在讀完第五章有種說不出的怪異感,封面說本書亞馬遜4.7顆星,但內容卻很平凡,在這章更突顯乏味,自己在股市打轉,對這些論點感到像似隔靴搔癢,嗯,作者肯定沒在股市翻滾,這章寫的很勉強。
本書一直運用一個概念:少即多,意思是用簡單的方法處理複雜的問題。這點跟最近的領悟很相近,我目前有點走火入魔,用了五套策略在操作股市,原本預期會出現綜效力,結果一團亂,在前些日子到屋頂看天空的雲看出神時,潔白至極的雲給我靈光一閃,為什麼不簡潔單純就好,簡簡單單的白色不就是就最美,搞到七彩還夾雜烏雲真的很亂。題外話,有空看看天空雲彩,視線焦距夠遠心才可能真正的平靜下來。


我一直對本書提不起興趣,嚴格來說我是熱愛機率,但對精算、複雜的理論又感到興趣缺缺。本書提到許多細膩的論點,像陽性反應的偽陽性計算。說實在的我通常都跳過沒細讀,原因是這對我的操作沒什麼幫助!股市並不適用精確度極高的統計,而是概率。尤其像我這種個體戶。概率最美的地方是一口保證金會拉的很高,因為虧損計算不精確,所以會拉很高很高。
作者提出大量醫學統計的故事,合理推估作者專長偏向醫學統計,也因此發現統計學不是那麼單一的知識,只有統計沒有相關應用學科知識(工程、醫學、金融…),統計可能是種誤導,因看到作者在論股市時,那種不著邊際和在論醫學的深度對比下,發現作者在股市上運用的統計非常膚淺。而在醫學的統計運用深度高到讓我消化不良,可見統計不能完全獨立出來,需要該領域的專業知識才能把統計效果發揮出來。單單把醫學統計概念套到股市應該會賠很大。那用股市概念套到醫學統計,可能會折磨死很多人,因為賭的是一種奇蹟事件發生。



書籍資料:
書名:機率陷阱:從購物、保險到用藥,如何做出最萬無一失的選擇?
原名:Risk Savvy: How to Make Good Decisions
作者: 捷爾德.蓋格瑞澤
原文作者:Gerd Gigerenzer
譯者:廖育琳,陳雅莉,陳松筠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5/02/11
閱讀價值:中,很多都看過,算是集結之前作家們的言論之作
ISBN:9789862727409
目錄:
第一部 不了解最危險的風險心理學
第一章 從成為落湯雞,到發生血栓的風險
第二章 我最確定的就是,其實我不確定
第三章 為了自保,放棄最理想的選擇
第四章 我們都害怕不太可能發生的事

第二部 提高風險智商的練習
第五章 財經專家的「神預測」
第六章 直覺,決定領導人的卓越
第七章 怎麼賭都贏的交易
第八章 浪漫愛情背後的不浪漫公式
第九章 確定得病,或是虛驚一場?
第十章 關於早期發現的驚人發現
第十一章 與狂牛症一樣瘋狂的恐懼

第三部 想別犯錯要趁早!
第十二章 學習面對未知的校園革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