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9日 星期日

反脆弱



前言:
這本書的書單是從副總裁的理財日誌: 反脆弱(antifragile)讀後心得而來的,沒看過黑天鵝效應所先就暫緩閱讀此書的排程,而近日剛好圖書館有這本書,就順道借來看了,很多次都衝動想拿螢光筆畫重點,差點都把此書當自己的書在用了。看完的感覺是,我漏掉很多,因分二個星期的假日看的,中間有落差和身體狀態不同,很明顯的在中間部分我沒筆記,因那時身體狀況很差。這本書要列入收藏清單,之後還會再讀一次,雖然作者真夠囉嗦,但還有很多我沒吸收完全的地方。

隨記:
P.20 黑天鵝(Black Swans)是指後果很大,但無法預測和不規則的重大事件。
P.26 我們很難採取簡單的做法,因為這違背某一種人的精神。他們設法把事情弄得複雜,如此才能合理化自己專業存在的理由。→本書如果看到後面會發現,作者也難逃此陷阱。
P.28 任何脆弱的東西厭惡波動。
P.30 時間的功能和波動類似,時間愈長,發生的事愈多,混亂愈多
P.33 妥協是一種縱容行為,當一個人以毫不妥協的真誠,評斷個世界,以及評斷其他人,他在道上是自由的。
P.41 事物的反脆弱性最多只能承受某個壓力水準
P.73 努力突破上限,其餘的時間休息。→身體強化不是長時間磨練,而是突破臨界值的嘗試。
P.101 我們線性心靈不喜歡細微的差異,並將資訊化為二元的「有害」或者「有助」。
P.105 大自然只有某個限度內擁有反脆弱性,但這個限度相當高。→至少是慧星撞地球的層級,而限度更不是以人類存亡為尺度。
P.105 能在化療法的毒性和放射線攻擊之後存活下來的癌細胞,往往繁殖得更快,並且占據較弱的細胞所留下的真空。
P.107 當你讓自己挨餓,壞蛋白質會先分解,並由你的身體回收,這個過程稱作自體吞噬。→我是傾向不認同此法。我傾向微量超載蛋白質,身體在用不完的資源下,會轉採取加速新陳代謝,當然要搭配運動。
P.109 每一架飛機墜毀,都使我們進一步提高安全性,改善系統,使得下一次飛行更為安全。經濟崩潰並非如此,因為經濟系統以目前的方法建立,不具有反脆弱性。一架飛機墜毀不會波及其他飛機,所以錯誤受到侷限,可是全球經濟系統卻像一個整體那般運作,錯誤會散播出去,而且愈滾愈大。
P.122 簡化失敗的地方,也就是將非線性的東西簡化,用線性來代替,造成的傷害最大。這是最常見的普羅克拉之床
P.137 我們也可以從火雞的故事,看到造成傷害的所有錯誤之母:誤將「沒有傷害證明」當作「證明沒有傷害」。

P.137 想要「不當火雞」,首先要研判真實的穩定性和人造的穩定性兩者之間的差異
P.154 我是基督徒。→作者這點讓我訝異。這種思維怎麼會被宗教所束縛呢?太弔詭了。
P.164 社會經濟生活和人的身體,這兩個地方,我們一向能力低,卻喜歡干預,並且不尊重自發性的運作和痊癒-更別提成長和改善。
P.168 2007年起的經濟危機,主要的來源在於超級脆弱推手葛林斯潘,這絕對是有史以來首屈一指的醫療傷害,試圖消弭「榮枯循環」。
P.170 我寫隨機的致富陷阱一書提出的論點,說我們有低估隨機性在人間事物中所扮演角色的傾向,總結說「比你所想的還隨機」,媒體卻報導成「一切都是隨機」或「一切純靠運氣」。
P.174 極少人了解拖延是我們自然防衛機制,因為這可以讓事情自行發展,發揮它們的反脆弱性;這來自某種生態或自然的智慧,不見得總是壞事。→作者跟我一樣犯背痛問題,但遲遲不看醫生,卻因為到阿爾卑斯山徒步旅行度假,接著上舉重課程,而完全治好背痛的問題。我的背也好的差不多,我只是意識到問題,而作出生活調整(留意疼痛訊號、挺腰、換椅子、作薦骨操),壓根子不去找醫生。初其成效不明顯,約一個月後就感受到身體治癒自己了。如果找醫生一定是開刀,除骨刺。為什麼這般肯定,因家父就動此刀,元氣大傷,動刀後幾年都帶護腰。這也驗證了,我不知道什麼是對的,但我知道前人是怎麼錯的。在同一個問題上選擇不同的決策,勝率自然就提高了。
P.180 有些日子中,報紙應該只有兩行那麼長。→這很有感觸:各位大家好,今天是個平靜的一天。但大概賣不出去吧!但真正大事時,只簡短的說「礙於篇幅…」。
P.187 我們必須研究的是系統和它的脆弱性,而非事件,就像物理學家所說的「滲流理論」要研究的是岩層的隨機性特質,而非岩層單一要素的特質。
P.190 預測不是中性的東西,它肯定會造成醫療傷害。預測會給冒險犯難的人帶來絕對的傷害。→看來最近犯這毛病很明顯,可能人性本愛預測。
P.209 胖子東尼使用的模型相當簡單。他先找到脆弱性,然後賭脆弱單位崩潰。→沒想到反向搜尋,比正向搜尋簡單又有趣。什麼是正向?政治、總經、財報、新聞…,目前來看脆弱很明顯-QE,剩下的只不過是待他爆炸時,放空大賺一筆豐盛的午餐錢,好一個無為而治,這個胖子東西該不會是暗指塔雷伯自己吧!
P.217 心理上調整到「最糟狀況」的這種方法,優點勝過治療,因為我會因此去冒最糟情況十分清楚,下檔損失有限且已知的某種風險。→這心境在危難中真的很管用,當你明確體悟死定了,內心會突然平靜看透事情的面貌,而做出最佳的決策,但不保證你活著出來,反正活下來就是賺到!
P.237 漫遊者見機而作的做法,在生活和商場上很好,但在個人生活和涉及他人的事務上則不然。人際關係中,見機而作的相反是忠誠。這是一種高尚的情操,但需要投資在正確的地方,也就是投資在人際關係和道德承諾上。
P.241 反脆弱性=得多於失=上檔利益多於下檔損失=(有利的)不對稱性=喜歡波動性。
P.249 如果你「有可選擇性」,就不是很需要一般說的智慧、知識、洞見、技能,以及我們的腦細胞中發生的那些複雜事情。因為你不必常做對。你只需要有智慧,不要做出不聰明的事而傷害自己(也就是某些無做為),並在有利的結果出現時,察覺它們的存在就行了(箇中關鍵是你不需要事先評估,等結果出來再評估)。
P.250 即使在子宮內,大自然也知道如何選擇;大約半數的胚胎會自發性流產,這件事比起依照藍圖設計完美的嬰兒,做起來還要容易。大自然只做一件簡單的事,就是留住符合標準的事物,或執行加州式的「要失敗就快」-它有選擇權,而且真的去使用。大自然遠比人類更了解可選擇性。→這讓我很有感觸,到底強留下來的缺陷嬰兒是種慈悲還是虐待行為呢!
P.250 大自然懂得善用可選擇性;它示範了如何以可選擇性替代智慧。
P.252 選擇權=不對稱性+理性,理性的部份在於留下好的捨棄壞的,知道如何獲取利潤
P.252 反脆弱和脆弱差別就在這裡。脆弱沒選擇權,但反脆弱需要選擇最好的,最好的選擇權。
P.252 在商場上,契約標定和安排選擇權時,必須花錢才買得到,所以明確表示的選擇權,購買價格,往往相當昂貴,但由於人心存在領域相依的特質,所以我們在別的地方認不出它來,而在這些地方,選擇權價格往往低估,或者根本沒訂價。→跳脫定型化選擇權(期交所),在某處有商機的地方與人訂契約,一種非對稱式的合約。
P.256 選擇權是反脆弱性的武器
P.281 常識和有組織的教育不是同一回事。→這段落蠻有趣的,文憑頂多是種智力證明文件,但不代表是智慧。
P.285 去知識化→作者發現現實世界偉大的操作者,居然連標的物的國家一點都不瞭解,而且也不是正統的受教育的人,與當今主流的成功路徑完全背道而馳。這意思是說不能證明主流沒用,但證明主流並不是必定有用。
P.286 經濟學家看到的價格與現實根本不是同一回事。
P.288 他們忘了非常簡單的一個事實,也就是所有這些事情和石油無關-根本不是同一回事。→伊拉克戰爭與石油未必有關,在那研究超詳細的兵推反而注意被吸走。問題是你是到股市投機賺錢的,不是去帶兵打仗的。市場與戰場是兩回事。
P.291 你必須以見機而作的方式和利用可選擇性,闖進未來
P.305 我們相當肯定羅馬人是令人讚嘆的工程師,不用數學就開通了渠道。因為數學的一個副作用,是使人過度優化和偷工減料,因而造成脆弱。
P.306 烹飪似乎是依賴可選擇性的絕佳事情。→數學為何無法用在烹飪,味蕾感受就是無法精準量化,世界真面目不也是如此!
P.335 圖書館的書架和學校狹隘的教材之間有很大的差別;所以我覺得學校是個陰謀,用的方法是將他們的知識擠進狹隘的一些作者之中。→我會更露骨的說,學校教育=洗腦教育,教你如何成為高品質奴隸。看到本土化教育,我都笑了。最近還把正規教育最有用的數學刪減,這是愚民化最高招,因為得到下層人民的支持(人性-懶)且直接把下層人民最強的武器拔掉,真是一舉數得。
P.337 我發現自己想要鑽研和機率、稀有事件有關的專業,因為我滿腦子想的都是和機率和隨機性。於是我到書店去,訂購幾乎每一本有機率(probability)或概率(stochastic)字眼的書。→這段說明教授其實教的不足夠,另外知識取得是隨機性,唯一方法是讀遍相關書籍,不管作品的好壞,之前我也在尋找閱讀捷徑,看來並不存在,隨機(選書)漫遊,或許才是正途。
P.338 別人知道的大部分事情,都不值得知道。
P.352 生活中的差別不在於真或假,而是在於冤大頭或非冤大頭。
P.352 報償,也就是發生在你身上的事(利益或者傷害),總是最重的事;事件本身不是最重要的。
P.352 哲學家愛談真與假。真正過生活的人談的是報償、曝險程度和後果(風險與獎酬),因此談的是脆弱與反脆弱。
P.363 一塊大石頭和一千顆小石頭的不同→直覺思考呈現線推演,真實世界呈非線發展

P.365 對脆弱的東西來說,小震撼所造成的累積影響,低於等量的單一-大震撼所造成的單一影響。
P.428 一種技術活愈久,可以預期它會存在愈久。
P.452 非自然的東西才需要自己證明它的利益。→香煙必須證明自己有益,而不是別人證明它是有害。
P.456 對於幾乎健康的人,我們不應該冒險;但對於處在危險中的人,則應該冒高出很多的風險。
P.507 如果你不承受風險,那就沒辦法做任何事情,使自己偉大。
P.508 有些人會犧牲別人,而擁有選擇權或可選擇性。而其他人並不知道這件事。→舉凡代理性者,很多具有此特質,政客、公務員、新聞人、推銷員。
P.511 「知識世界」導致「知」和「做」分離,(不是同一個人既知道又動手做)使得社會呈現脆弱性。
P.511 負起責任的人才享有特權。→這句完全插到政客心臟,現今對政客太寬容了,做錯事不用負責,貪污6千萬居然不用判無期徒刑。雖然我傾向判死刑,但看在死刑是不可逆的行為,就算了。當然貪污的人是有宗教信仰就必須槍殺掉,反正上帝會補償他微乎其微的冤死機率。疑!!我破解了帕斯卡的賭注。直接給帕斯卡頭上一槍就行了!!詭辯最怕的就是真的去做。
P.512 想要打仗,那就先上戰場。→凱撒、亞歷山大、華盛頓、拿破崙都親上第一線,但雷根、小布希以打電動方式,威脅其他人的生命。→這真是個現代社會的大盲點,權力與風險是分離的,決策者不用承擔個人(生命/財產)風險。
P.516 你不可以坐在那邊,抱怨整個世界,你需要設法出人頭地。去看實際的戰利品,例如銀行帳戶的報表。
P.516 凱撒不惜花費成本,將辛格托里克斯帶到羅馬遊行示眾,看不見的勝利沒有價值
P.521 不要問醫生你應該怎麼做。問他如果置身於和你相同情況,他會怎麼做。兩者的差異會令你大吃一驚。
P.521 脆弱的情況中,一個人只能賺很少,卻會賠很多錢;在反脆弱的情況中,則會賺大錢,但賠小錢。所以反脆弱可以賠很長的時間,但損傷不大,只要後來做對那一次;對脆弱來說,單單一次損失就會讓人一蹶不振。
P.522 冤大頭試著贏得爭論,非冤大頭則試著贏。再用不同的話來說:輸掉爭論是相當好的一件事。
P.522 對大自然來說,意見和預測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生存
P.525 羅馬人,透過稱作十殺其一(decimation)的方法,消除士兵當懦夫和傷害別人的誘因。如果一個軍團打敗仗,而懷疑是懦弱造成的,那麼會有10%的士兵和指揮官被處死,方法通常是採隨機抽籤的方式。處死10%以上的人會損傷軍隊戰力;太少的話,懦弱便會居於主宰地位的策略。
P.540 凡是正在行銷的東西必然差勁,否則就不需要做廣告。→第一個想到的居然是髮絲紋的手機,醜爆了。
P.542 如果你必須在黑道大哥的承諾和公務員的承諾間做一選擇,那聽信黑道大哥的話,任何時候都是這樣,機構沒有榮譽感,個人才有
P.543 絕對不要信任並不自由的人所說的話。→舉凡代理者都是不自由的。
P.553 法令規定愈複雜,整個網絡愈官僚,懂得門道和漏洞的主管官員,日後受益愈大。
P.556 人應該根據信念,採取行動,而不是視他們的行動,選用信念。
P.569 Triad(三元組):指反脆弱(Antifragility)、強固(Robustness)、脆弱(Fragility)
P.569 Fundamental Asymmetry(基礎不對稱):上檔利益(upside)多於下檔損失(downside),他便具有反脆弱性,而通常會因下列因素而受益:(a)波動性、(b)隨機性、(c)錯誤、(d)不確定、(e)壓迫因子、(f)時間,反之亦然。
P.570 Barbell Strategy(槓鈴策略):由兩個極端做法(一個安全、一個投機)組合而成的雙管齊下策略。→這給了我很大靈感!!主力放在趨勢,奇兵放在逆趨勢價外。
P.571 Thalesian versus Aristotelian(泰勒斯法相對亞里士多法):泰勒斯法的注意焦點放在暴露程度,從決定而得報償上;亞里士多法的注意焦點放在邏輯,真或假的分辨上。
P.572 Hormesis(毒物興奮效應):一點點有害物質或壓迫因子,劑量正確或強度正確,會刺激有機體,使它變得更好、更強、更健康,為下次暴露在更強的劑量中做好準備。
P.575 Subtractive Knowledge(減法知識):你知道什麼是錯的,比起你知道其他任何事情更為確定。
P.589 生物非線性/醫療傷害


心得感想:
作者創造的反脆弱是一種文字尚未明確定義的東西,類似中國以前沒有零這個東西。但大家知道零的存在,但很模糊且無法運用的很好。而今日零的運用已達完美,但反脆弱還處在朦矓階段。反脆弱是脆弱的反義,但不及完全相反的強固程度,也就是介於強固與脆弱的模糊空間的東西,彈性或許是個不錯的註解。
脆弱不是如同字義,一無事處,脆弱指的是某個方面的極致表現,而捨棄全部彈性能力。以鳥為例,是種脆弱的極致-飛行。捨棄了陸行動物的力量、耐力等生存彈性,只要子彈穿透身體都是致命。
毒物興奮效應我有類似的體驗,是關於酒,之前很愛喝紅酒,但喝多了身體難受,所以近年來都不怎麼碰酒,但最近身體好了,在一次不小心喝了瓶啤酒解熱,次日起來感到活力湧現。當下是不了解。現在經作者一說,這應算是毒物興奮效應,輕微的毒物對身體有益。而這種東西和壓力一樣。要來的快又急才有益處,如果長期嗜酒反成有害。酒精雖然不會一定會傷身,但會傷腦,喝酒前我寫出的字跡和在喝酒後的字跡有明顯的差異,我花了兩週才回復同水準。這部分再多做幾次試驗,才能排除其他因子(睡眠、壓力、飲食)的干擾。
為何活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反而愈是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因為連十萬八千里外的一條狗被撞你都收得到新聞,這種雜訊漫天蓋地的充斥資訊管道,變成99.5%的雜訊,淹蓋掉0.5%的資訊。
人教鳥如何飛,這大家一定覺得很可笑,但把鳥換成人呢?(P.268)所以很多事由教授教的不一定是對的,理論上和實務上是不同的次元。教授大部分來自研究所,而不是來自真實世界。
看這本書時,剛好摻著[小即是美]的書一起看,沒想到這兩本書的味道很搭配,兩者對規模都有不約而同的見解,越大的東西越有害或者說越脆弱。越精確的東西容錯率越低,這是數學的美,也是數學的脆弱性。
一直在想如何用不對稱性來賺錢,我所知道不對稱性最有價差的就屬迷信(或宗教、神鬼論),但我一直找不到很好的利用方式,從此不對稱性上賺錢,明明看得到,但為什麼就是想不出策略呢?宗教有說殺人會下地獄,這是絕對性不對稱報酬(無本生意),但我到現在就無法轉化此想法賺錢。這方面倒是被宗教用的很完美,捐錢可以上天堂。啊~~好惱人呀!!難道說我得去讀聖經,才能從這些偉大的奸商手中學得更好的啟示!?
作者教人試錯法,但自己又躲回中古世紀的生活,讓人著時暈眩不已,書看古籍,吃照古人。塔雷伯似乎走進一個迷宮似的,通常出書者是處於教導別人的角色,但這本書很怪(中間部分),像似一個迷路的人在路邊呢喃,有時說的很有道理,有時又像胡言亂語。
書中有提到一個對新事物的看法,通常越新的東西生命週期越短、越新的奇法經不起時間的洗鍊。這是說明創新十之八九會變成失敗收場。如果這樣來看需有的套過濾方法,把大部份的資訊濾除,不要浪費時間去研究。但我不想跟塔雷伯走同一條路,一條回頭路去尋幽尊古。未知領域才是真正存在非對稱性報酬的地方,只是比古董更難發現,畢竟是沒想到的東西。
本書有點像警世文一樣,在說明當代主流-國際化的問題,作者不說國際化所帶來的優點,畢竟主流能成為主流其中一定有其價值,但不能否認的任何的改變有其優亦必有其缺,端看從何角度來看,從個人立場來看受害可能大於受益,但從全人類的角度或許受益大於受害,為何受害呢?最簡單的就是薪資,較深層的是各類組織將巨大化,變成怪獸,南韓三星就是經典,國家反成他的工具,但整體來看是益的,至少以前台灣人把南韓踩在腳底下,現在反而望塵莫及。
非對稱性投機(註一),本書關於投資的重要概念,投機本質是承受風險(裸買/裸賣),在平時大多是對稱性報酬,也就是期望值等於零。而這種投機一點都不吸引不了作者,作者喜歡等待,待一個大事件發生,等待冤大頭事件,等待黑天鵝機會,而在暴發前下注,期待非對稱性的報酬。所以要自問。如果要運用此法,自己是否有耐心和眼光(看出眾人的盲點)呢?
作者在宗教上已走火入魔了,因太接近古籍,所衍生出的副作用,心智已被神學入侵,這點讓我很困惑,作者點出古籍有其知識價值,但他倒沒注意到也被古代沒落的思維所感染。這方面我很早就佈好防線,當鬼片、神蹟故事出現,我反射性避開,神鬼並不可怕,但只要給這些思緒穿透心智,到達潛意識著根。這會像HIV一樣潛伏著。之後基本上你已被操控而不自知。關於閱讀古籍,目前很茫然,該如何濾掉不該接收的那部份呢?我意識可以擋掉,但潛意識卻承受不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滲透。
想想我這筆記是種斷章取義的做法,可能對作者是種污蔑的行為,作者表達的概念屬模糊空間,不是黑也不是白,這區塊沒有明確字詞可以一句帶過。而本書像是本舊世紀的遊記,把古籍中的蘊含的智慧引領出來。雖然同時作者也因此受到此毒害,但整體來說本書益處大於微害。這本書不能速讀,除非慢慢品嘗,不然是有害的。

塔雷伯三部曲,我終於看完了
第一部曲:隨機騙局(隨機的致富陷阱)
第二部曲:黑天鵝效應→這本是經典,三部中我最中意的。
第三部曲:反脆弱
有機會再重讀這系列,應該還能再獲益不少。

[2015年5月7日 補充]
註一:對稱性v.s.非對稱性
對稱性損益範例:選擇權 Sell Call+Sell Pull

非對稱損益性範例:選擇權Buy Pull

當然就圖型來看非對稱性具有極佳的期望值,只是機率相對的很小。所以非對稱性極需要的是等待最好的時機,這等待非常的漫長,至少量化寬鬆到從2007年開始至今有8年了,股市還沒暴跌,就知道這機率是多麼的小了,但只要抓對那報酬絕對是對稱性所無法比擬的,圖表已無法呈現暴跌時的損益了。

[2015年5月7日 重讀]
有些書是經不起時間的流逝,有些書是時間越久越能突顯價值。本書原本只給閱讀價值中,但當淡化「反脆弱」這彆扭的字後,會發現這是一種很棒的概念。尤其最近搭配臨界值的元素後,整合出的是本書最精華的投機哲學(P.209)「找到脆弱性,然後賭脆弱單位崩潰。」也因此,我決定提升本書的閱讀價值至:高。

2014年6月23日 星期一

請你跟我這樣過4



前言:


隨記:
隨興翻閱

P.23 買好米就挑「CNS」一等米
P.30 吉園圃的名稱是由英文GAP音譯而來「GAP」是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優良農作操作)
P.86 農藥可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兩種,前者用小蘇打泡,後者用清水沖,一般來說,大部蔬菜使用的是水溶性農藥,清洗方式以「大量流動清水沖洗」。

心得感想:
記錄看過此書

上一次文明



前言:
地球將近五十億年了,但文明只有五千年,這有點奇特。

隨記:
P.44 最遠可追溯到28億年前的幾百個精巧的金屬球。
P.44 人類的文明也遵循著,出生-發展-滅亡。
P.98 地球生命歷史過程並非是殘酷的爭鬥,而應是共演。在十億年的自然過程中,互助共存是通則,互鬥而亡才是特例。
P.113 據考證,挪亞方舟的故事至今約四千三百年。根據目前所知,一般估計夏朝建立於距今約四千年略早一些(意指大禹治水)。
P.126 其實最早的長城像現代的提防,可以行車作為通道的。
P.128 龍應該是上一次文明的家畜。
P.134 北迴歸線有逐年南移的現象,每年南移14公尺。→待查,作者參考的是台灣,地震帶。
P.140 推斷出如下的結論
  1. 大洪水的規模是全求性的
  2. 這場大洪水是突發的
  3. 這場大洪水在時間上很長久
  4. 人們所記錄的多是大洪水發生後的事
  5. 大洪水發生以前的事基本上成了盲區,即或有也被錯誤認為是「神話」了。
心得感想:
本書比較像穿鑿附會的故事,書中寫的多半沒有科學性的證據,所以我對此內容是保留高度存疑,或許說對一些,但可能很多都猜錯。而書中帶給我的一些突發奇想倒是值得參考。地球智慧生物只有人類而且只有五千年?其中最驚悚的算是基因改造。如果上一世代存在豬人、牛頭人、半人馬、魚人的高智能生物同時並存,這就很令人玩味了。怎麼智能生物都有半身是人形態?那該不會是有一個更高階的智能體在玩基因實驗吧?現今地球人只是外星人拿來做實驗的最後殘存智能物種!?
如果照文明是一種循環,但願這次人類文明能在毀滅前研發出足以存活的科技。我唯一感到幸運的是,我到死也碰不到世界未日,至少目前萬里無「磒」。

2014年6月19日 星期四

悖論



前言:
這本書將探討作者個人最鍾愛且著名的科學難題和謎題。這本書一直在我的預讀書單中,只是一直沒機會品讀。剛好圖書館碰到,就借來看了。這本書當初沒買的原因是非我專業科目,我得捨棄。誰叫資金有限,和我房間小,小到我書架早滿出來…。但一半書居然是程式語言類的書,哈,這人生轉折,往事休矣,真的該找時間清一清這些書籍了。

隨記:
P.12 真悖論指的是自相矛盾或循環論證的陳述或某種邏輯上不可能發生的情況。
P.59 地球與太陽之間距離15億5千萬公里,「光」走完這段距離所需時間約8分鐘。
P.72 我們隔鄰的仙女座星系正朝著我們撞過來!以每秒3百公里的速率接近我們!(距離地球大約250萬光年)

P.75 太空中傳播的大部分光子並非來自星星,而是遠在恆星或星系形成前就已存在,充斥於宇宙間的遠在之光。
P.76 由於宇宙年齡將近有140億歲,200億光年外的另一個星系不在我們觀測範圍內,它發出的光,仍在前來地球的途中,我們在太空中最遠只能看到宇宙年齡所允許的範圍。
P.98 熵衡量的其實是一個系統的隨機性(randomness),而非亂度(disorder)
P.119 讀者可以在不超過光速的前提下,任意快的速度在任意短的時間內跨越整個宇宙,但別以為你回到地球之後,還找得到任何健在的家人或朋友。→在你的角度可能只花兩天,但對他們而言可能是一百年。
P.119 當讀者乘著光遨遊宇宙,不論你的航程多遠,即便是橫跨整個宇宙距離都會縮減成零。
P.184 根據波姆的理論,量子世界的不可預測性並非真正的隨機性,而是由於某些我們無法獲取的資訊。

心得感想:
本書見證了一件重要的事,現代人並未比二千年前人增長多少智力,古希臘哲學家季諾(Zeno)已在思索時間與空間的相對問題。現代人不該認為自己比古代人優秀,我們只比古代人擁有更多的3C產品和放在圖書館被蟲蛀的書籍,但並沒有更多的智商,二千年的演化還不足構成智商基因再突變進化的要件。經過數千年的雜交,照理來說大家智商差異不大,但世界怎麼還是如此的病態兩極化?再推論下去,就發現這世界是如此的不公平,社會地位上層擁有極度優勢扼殺社會下層的掘起,而社會下層只能用人數乘上微乎其微機率(奇蹟),脫離下層。
這會不會是種悖論,上層都是高智商,下層都是低智商。其實根本大家智商都差不多,上層只不過是外在資源多,並非本質優秀。(我絕對不是說連勝文,絕對、絕對!)
從熵的概念發現,只要再過足夠的年數,地球將不會再發生戰爭,由來為文明化的結果,當只有極少數知道戰爭原理的人,是無法阻擋戰爭爆發,到全民皆知這是個人為目的的政治手段,人民大部份不會支持戰爭進行。所產生的熵不可逆現象,發散。如果推論正確,戰爭頻率和規模將是呈非線性的減少,只要不出現文明大毀滅的事件,可以想見未來有一天是個臨界點,過了之後,戰爭將在地球成為歷史名詞,宗教、貧窮也同時滅絕。看到貧窮會消失,我為之莞爾,此生必定看不到。←本節待思考,似乎漏了什麼。
本書是漸層深入,在光學還勉強看得懂,當看到量子階段時,基本上我已是鴨子聽雷,但也發現物理學進展的比大腦研究進展快速。看來可以多找物理學新書來看,應該能學到很多新概念,雖然後半段看的一知半解,但感覺到大腦的視野又被提升到更高一階的廣度,我喜歡這種感覺,告訴我自己是如何的無知與渺小。一個人最多是通才,但無法成為樣樣專才,知識總和已超出人類生命長度(學習知識所費的時間加總)。可想而知,人類要再大躍進勢必是再加大壽命的極限,可能最基本滿足點是一千歲,極限值應該是當事人覺得活膩為止。
回頭看一下筆記…跟九大悖論都沒啥關係,但光前面幾個基本問題,就很值得喜愛邏輯和機率論者品讀,正向邏輯的機率並不一定是真正的機率。悖論可能不是問題本身,而是外在條件的影響。這本書給的兩個重要的啟發就在於此,而此非三言兩語就能說明這兩個狀況,還是找本書來品讀吧。

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

超譯尼采 II



前言:
第一集太成功了,來看看第二集是否也能讓人感到文字的能量。

隨記:
P.005 你可能因此退縮,也可能做的過火,但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每一件必然的無奈,誠懇面對。→迫於現實,你絕對無法百分之百發揮自己的能力。無奈對我來說是家常便飯。看著老母寧可把錢賠光也不願投資在我身上…。當然從上一世代來看,這是合理的。畢竟他們也是從無到有,邏輯早定錨在那個基準了。但到當代世界來看,這是行不通。現今是用錢堆出來的成功。沒有充足的資源,成功已變成微乎其微,因犯錯空間變的非常窄。原因很簡單,社會進化,以前大家都赤手空拳。現在有錢人幫小孩買一堆炮彈,你怎麼打?我只能跟你說絕對不能正面對打,你穩輸。
P.031 接受必然會發生的事。
P.089 不要口出惡言,陳述事實更有殺傷力
P.143 生活中的一切來自實際的行為,沒必要受到規範、道德、常識的過度束縛,只要真心面對自己想做的事,自然就能摒除那些無謂的干擾。
P.153 國家是以保全國家自身為最高目的,國家利益說穿了就是保全國家。國家為了達到這個最高目的,理所當然地神聖化骯髒的手段、非人的手段。問題是,所謂的最高目的根本毫無根據可言,充其量只是一群窩居國家體制下的人們為了明哲保身而使的小手段。所以不必為這樣的國家捨棄自己的理想,也不必改變自己的價值觀。反倒要告訴自己,為了達成自我理想,犧牲國家利益也無所謂。
P.164 你有多強,你的敵人就有多強
P.191 正正當當做人,不需要任何理由
P.199 鮮少人在追求自己的真理,都在信奉別人的。
P.200 無論哪種判斷都帶有偏見:沒有真正公平、正確的判斷,無論任何判斷都不可能真的兼持透明、無色的立場。
P.201 你的價值觀會改變,別人的更不用說了。
P.202 道德應該發自內心,而自發性的道德就是「我想做些什麼」了。
P.203 你不需要讓每個人都能理解你。只有拉低自己的水準,才能得到眾人的理解。→我是不敬重老人的!!這對大眾來說太荒謬了。如果我拉低自己的水準,只說我尊重賢者,大眾會覺得很舒服,畢竟這是個老人化的社會。而兩個本來就不相干,但眾人無法理解。
P.211 懂得捨棄,才能飛得更高更遠。→活越久包袱越多,適時的刪去不必要的包袱。
P.∞ 尼采說:在這世界上,有著一條除了你以外,別人無法走的路。

心得感想:
這本讀下來我感到蠻失望的,雖然有些還不錯,但整體上細膩度與第一集相差太多了。第一集能感受到作者在文字上的推敲置啄很用心,像是燉了十個小時的大骨湯,但這本像是雞湯塊速成品,味蕾上有明顯的差異。就以P.219 來說,你所憎惡的對象,往往是與你條件差不多的人。這句我想半天總覺得很怪。我憎惡葉匡時,所以我應該是交通部長。我討厭巴菲特,所以我是世界首富(註一)。
看來接下來我可以找尼采的原著來看。

註一:
葉匡時被討厭大家應該都沒什麼疑問題。巴菲特呢!?我的觀點是他已證明他是世界超級有錢人,且很多年了。對於成就來說早已過了滿足點,那問題是他擁有那麼多錢但不會用錢,還更貪婪的想吸納更多的錢。這就產生兩個問題,第一:超人沒做超人該做的事。第二:利用個人已建構的帝國優勢,扼殺了許多新生代的成功機會。

2014年6月17日 星期二

點子都是偷來的




前言:
這本書在讀之前,想到另一本書-極簡思考,但極簡思考內容並不中意。

隨記:
P.5 找到值得偷學習的東西

P.7 凡事皆非憑空而來。所有創意工作都是延續前人的足跡,沒有完全原創的東西。
P.19 自我教育:不管有沒有上學,我都會唸書。
P.21 不管去哪裡都要帶筆記本和筆。要養成習慣,拿出筆記本,記下自己的想法和觀察,抄錄書中你喜歡的段落。
P.30 弄假到成真:先當A貨才能變真貨
P.33 開始模仿你喜歡的東西。就是抄、抄、抄、抄、抄、抄。抄到後來你就會找到自己。
P.33 模仿是一種練習,不是抄襲。抄襲是要把別人的成果佔為己有,模仿則是還原工程,好比技師拆了一台車是為了瞭解箇中原理。
P.72 擁有嗜好非常重要,嗜好是專屬於你的創意。你不會想拿嗜好賺錢或出名,只是圖個開心,嗜好是付出,但不求回報,不要拋棄任何一部份的自己
P.78 人們並非殘忍或惡毒,只是太忙。
P.83 創作的生命歷程

P.117 要耐無聊(只有這樣才能把事做好)
P.121 要留住金錢,關鍵在於向消費文化說不。別叫外賣,別喝一杯120元的拿鐵咖啡,若舊電腦還堪用,就別急著換新。→一個觀念省的不是120元,而是每月一大堆消費開銷。
P.135 創意是一種減法:懂得取捨。

心得感想:
不要只想當乖寶寶,如果你想要超越平凡的話。
這本書名違反常理,受教育越深的越無法接受偷的概念。但文明是像堆積木,人類平均壽命不超過100歲,面對5千年文明演進來說,要完全原創這是極為不合理的事。很明顯世界文明不是橫空出世,創意也不是突然閃現,而是學習前人已堆出的成果,然後再從中重組、融合和加一點改變而來。書名的本意是學習他人,偷只是個商業行銷用語。

選擇權賣方交易總覽




前言:
最近世足賽比較吸引我,但也看到什麼叫江山代有才人出,C羅和梅西都變弱了。我有點忘記這本書的書單從那來,但發現這本跳脫一般選擇權書的框架,去掉技術策略部份,專注在說明基本觀念,因此特別突顯本書的閱讀價值。

隨記:
P.13 為何賣出選擇權?
  • 勝算站在你這邊
  • 獲利了結的程序變得更單純
  • 時間站在你這邊
  • 大致判斷正確就好了
  • 明確的風險控制
P.13 多數選擇權最終只能落入過期而沒有價值的結局
P.13 所有選擇權部位大約有60%會在到期之前沖銷,大約只有10%會被執行。
P.13 選擇權是一種消耗性資產,其價值會隨著時間經過而耗損
P.14 Futures於2003年發表一篇文章,談論選擇權到期時,有多少百分率的契約變的毫無價值。這篇文章考慮五種主要期貨晱約;S&P指數那司達克、歐洲美元、日圓和活牛。由1997~1999年
  • 平均有四分之三的選擇權到期時毫無價值(實際數據是76.5%)
  • 到期沒有價值的選擇權之中,Call和Put所佔的比例,則取決於當時市場的主要趨勢方向。
  • 即使所賣出的選擇權的空頭部位和當時的市場趨勢相反,賣方仍然獲利。
P.15 Darid Caplan-The New Options Advantage(選擇權新優勢)→列入書單
P.27 賣出選擇權的缺失
  • 無限風險
  • 獲利潛能受到限制
P.56 選擇權價值是時間價值(time value)、內含價值(intrinsic value)和價格波動率(volatility)構成
P.83 成功的選擇權賣方,沒有必要整天坐在報價燭幕前面,往往只會每天或每星期查閱一次價格。
P.88 短期而言,我們相信行情執勢多少具備隨機性質。可是根據長期基本面因素判斷行情趨勢,這幾乎是專門為選擇權賣方設計的方法。這也是為什麼你賣出的選擇權契約期間至少必須2個月的理由。這種長度的契約期間價外程度深的選擇權才能提供值得賺取的權利金,而且最終結果比較不易受到短期因素影響。
P.96 當投機散戶因為行情發展或媒體報導而追逐行情,盲目買進他們買得起的任何Call(Put),根本不理會履約價格或權利金是否合理。→但此時也是最容易發生意外,故作者說,最多用三成水位。
P.98 原則上,不要跟媒體報導跑,更不要跟著群眾追逐流行。如果晚間新聞裡看到咖啡供給短缺,隔天必定有很多人買進咖啡Call ,但你千萬不要成為其中之一,當新聞報導時,相關因素通常早就反映在價格上了。
P.100 根據選擇權未平倉量判斷行情方向。→buy call >buy put 數倍,代表散戶看多,這時sell call 才是有利的。
P.107 原則上,對於所賣出的選擇權,我們希望delta值小於20,權利金介於$400到200之間,保證金淨額不超過權利金收入的兩倍。→原來我一直搞錯,賣方要挑權利金夠大的才有機可圖。不該賺10元、5元的權利金,因保證金很貴,用2萬賺500元太不划算了,且一個大浪打來就賠翻了。
P.107 賺取權利金的程序太過緩慢、無趣,每個單位通常要持有2~6個月
P.110 選擇權策略幾乎無限多種,但只有很少部分適合一般散戶投資人運用。
P.111 對一般散戶來說,單是這些複雜價差交易的交易成本,就是一種幾乎無法克服的障礙。→何況對手專業和設滿精良。
P.174 風險管理的第一個要點是挑選delta值小而價外程度深的選擇權
P.193 風險控制策略起始於挑選出對象,目標不是選出贏家,而是避開輸家。只要避開輸家,贏家和獲利會自然產生。
P.193 成功的關鍵在相關市場的經濟基本面知識
P.197 基本因素將協助交易者決定適合賣出價外選擇權的市況。至於技術分析,其主要功能在於決定進場時效。換言之,基本分析決定交易對象,技術分析決定賣出時機。
P.204 基本面分析需要具備背景知識,基礎學習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其運用需要經驗累積和獨立判斷能力。
P.204 長期而言,市場價格最終是由基本經濟面決定的。所以,對你打算進行交易的市場,至少應該大致瞭解主要經濟基本面狀況。
P.205 基本經濟資料:愈少愈好。對於黃豆、無鉛汽油、咖啡等實體商品,影響價格走勢的最重要基本面因素通常只有3~5個,至於金融期貨,影響走勢的因子比較多,也比較難以精確預測(譬如說,政府決策或投票結果)。所以,對實體商品的交易,技術分析比較容易發揮功能。對債券、外匯之類的金融期貨,乃至於黃金(也是為金融商品),交易者可能更要仰賴技術分析,因為基本分析通常都缺乏明確的結論。
P.205 對於賣出選擇權來說,我們之所以強調基本分析,這涉及另一個重要理由。技術分析通常是用來預測價格走勢發動的時間和位置。這方面預測並沒有談到價格「不」會到哪裡,對選擇權賣方來說,這才是我們最需要知道的。→選擇權賣方只關心,不會觸及的價格
P.209 多數情況下,技術指標顯示的買進與賣出訊號並不是很清楚,至少在相關走勢明朗化之前是如此。
P.224 越南主要生產羅巴塔咖啡(在倫敦進行交易),而巴西主要生產阿拉比卡咖啡,也就是紐約ICE契約交割的咖啡。→別喝即溶、罐裝咖啡,主要原料居然是越南來的。
P.300 這是投資,不是遊戲或運動。換言之,程序應該緩慢,講究穩健。我們管理的很多投資組合,每個月往往只交易2~4次。唯有等到所有條件,基本面、履約價格、權利金水準、市況…等相互配合時,才應該進行交易。
P.304 新手常犯的錯誤

  • 持有部位過多
  • 交易帳戶資本不足
  • 沒有交易計劃,進場之前沒有考慮如何出場
  • 試圖猜測行情頭部和底部
  • 對於某部位或市場發生特殊感情

P.330 作者公司:www.optionsellers.com



心得感想:
作者收集三份不同單位,Future、芝加哥商業交易所、自己,得到76%、74%、82%的統計數據,顯示約有四分之三的到期選擇權是沒有價值的。
期貨的勝率大輸選擇權賣方,因期貨只有三分之一勝率(多、空、盤整),而選擇權之賣方不止賺到,多或空,還有盤整這塊占三分之一的機率財。
對於buy有無限報酬的論點,在看台股史後發現,明顯是「沒有」那期望值,得重新計算,找出一個合理的範圍。像台股有18天跌停記錄,但沒有連3天漲停記錄。所以Sell方也不能稱為無限風險,也從此得知台灣作Sell Call是比較容易的一方,文中作者點明一個重點,散戶不該去作價差,而比較適合作長線趨勢。
1988年9月29日,郭婉容證所稅事件

作者提出一套對散戶來說較容易賺錢的念,其中不要作價差的策略(蝶式、兀式…等雙向策略)因與專業操盤者相較沒有優勢,因為那需要很精確的計算和大量交易,而這兩點都是散戶的致命弱點,反過來簡單的單邊Sell和最小交易次數才能取得優勢,賺三個月後的保證金,散戶才有極大優勢。





[二讀]
[2016年7月28日]
看看二年後的我,有何改變。


隨記:
P.18 選擇權權利金就像在豔陽下的冰塊。隨著時間經過,冰塊會一點一點的溶化,直到完全化為烏有為止。
P.19 圖1.1時間耗損圖解

P.25 即使碰到修正行情,選擇權價格波動程度也會遠低於根本期貨。→待驗證
P.59 價格波動率愈高,市況愈有利於選擇權賣方,因為選擇權的權利金愈高。價格波動率愈低,市況愈有利選擇權買方,因為他們只需要支付較少的權利金就可以取得選擇權。
P.80 隨機賣出選擇權,勝算雖然有80%,但剩餘20%失敗部位可能導致嚴重虧損。→要設法篩選機會,不然長期的期望值可能是嚴重虧損。
P.83 身為選擇權賣方,你的工作也和保險公司經營者相同。我們知道多數駕駛者不會發生意外;同樣地,你所賣出的選擇權也多數不會被執行。可是,如同車輛保險的情況,少數意外事件可能造成嚴重影響。所以,保險公司會透過嚴格的篩選程序,查核各種因素,儘量減少意外發生的可能性。
P.84 設法控制風險→避開高風險因子的機會。就是把25%被執行的隨機機率再用篩選的方式篩掉最危險的機會。目標篩掉黑天鵝。這跟期貨策略完全相反。
P.93 Sell 價平或接近價平的選擇權,其風險會遠超過價外選擇權
P.96 行情創新高未必是Sell Call 的好機會,市場大跌往往是Sell Call 的較好機會。→現貨一定是多方,因為只有漲大家都會賺錢,但只要崩盤大家只想逃出火場,多殺多現象。
P.112 選擇權價差交易:經紀人偏愛的策略→一個策略用越多op,對券商越有利,手續費+有限損失(券商被倒帳的機會下降)。通常營業員會推薦你在價外之外再做一個保險,保障你的虧損有限,但通常效用非常低。為了十年發生一次在每次下單都作這種保險,期望值為負。(1年假設下200次策佃,每次買5點作保險。10年就是10000點的耗損)
P.113 價差交易賺的機會不大(尤其是扣掉高額的佣金之後)。→多一個op就多一個成本。只為了規避無限虧損的風險。但實際上最好的規避就是停損,而非加倉位來控制風險。因為你已看錯行情了。
P.114 對於每單位價差交易,客戶不是支付1、2口選擇權的交易佣金,而是支付3~6口選擇權的佣金。→以賺錢目的的op倉位通常只有1個,但為了架出安全保障所支付的就是額外多出來的2個,總共花了3個op,長期下來成本極大。不如裸賣1個op。
P.116 如果你害怕賠錢,通常就會賠錢。→錢滾錢原理就是,把錢當籌碼在看待,籌碼是個耗材,期望耗損用盡前賺取報酬。出手就是花錢,是買一個機會。但如果怕花錢,就不可能會賺錢,因為看到錢的消失是恐懼的根本,引發你的膽卻而變成小賺大賠的結果。賺錢需要承擔受的起的損失,也果斷的停損那承受不起的損失。只要留著本金,就有機會把錢再賺回來。
P.118 如果你害怕失敗而需要特別強調有限風險,這將讓你付出嚴重的代價,結果會損及長期成功的機會。→純選擇權唯一長期會賺錢的策略是裡賣(sell side),而不使用價外buyside作風險控制,只有認賠停損的裸賣單平倉。
P.140 彈性和流動性→有些策略很具有戰略性,但有價無市,根本沒有對手可交易。台灣遠期無流動性問題嚴重。
6個月後的選擇權契約

P.161 Sell Options的時候,我們堅決反對採用市價單。→確保所收到的權利金符合預期。
P.161 採市價單,可能造成可怕的滑移價差。→期貨我曾在2015年8月24日吃過100多點的滑價,當時30萬就瞬間不見。真的別小看滑價問題,會讓你痛到一種想吐。
P.175 備妥交易計畫,按計畫進行交易。→有地圖(計畫)才能進迷宮(選擇權)玩。隨興進入不死也只剩半條命。
P.176 最單純的辦法,往往就是最好的辦法。→這是一場長期對戰,不是只玩一兩次,簡單才能重複且是速無誤的執行。
P.178 當選擇權價何增加到當初收取權利金的二倍,這是設定「停損」的好位置
P.179 認賠水準,必須決定於建立部位之前。→進場前就先問停損點在那!
P.193 成功關鍵在於相關市場的經濟基本面知識。→預測不用精準,但起碼要比隨機好,才可能賺錢。選擇權似乎而要一些簡單預估行情方向的能力。
P.204 除了採用技術指標之外,你還保留自行思考的能力。→終於找到選擇權上的優勢。我的思考力有展現的機會了。
P.212 3~5個重要的基本面因素需要持續追蹤、觀察。



心得感想:
期貨核心在期望值,選擇權核心是時間價值。
系統策略之間的互補性,不是說相關作用(因果:因A系統觸發B系統)。而各自為獨立策略、各自期望值為正之下的互補作用。而各系統的策略規劃存在不同思考論點。期貨優勢在突破,選擇權優勢是在賺黏盤的時間價值流逝。這就是各自獨立又具有互補性的概念。
情緒是操作的天敵,只能用紀律克服,而這是指你在場內所以受到情緒的影響,才需要紀律。如果你在場外,紀律變成一種包袱,反而損失更多。場外的心智是冷靜的,所以不該用紀律紀死。紀律是個框架,阻礙了思考。場內紀律是一切,場外用人類的優勢-思考。或許我該假設我的對手是機器,對他們而言交易越多次賺得越多,所以必須每天交易,而我在此絕對處在劣勢。我該等待大好機會然後出重手,我的優勢是時間和營運成本近乎零的優勢。
選擇權操作需要用到一些預測走勢的能力,但不需要精準。目的是找到在結算日時不可能達到的價位,並Sell它。像預估三個月後低於8600點是微乎其微,這是作Sell Pull 8600。
你不用精準知道三個月後點位是多少,你只需要知道不可能到的價位即可(8600以下),你就能賺進高額的權利金(104點)。
選擇權只有在處理緊急狀況時會使用「市價單」,一般都是像下圍棋一樣,掛著期望的價格等待成交。另外市價單會碰上流動性問題,價外選擇權常常跳檔很嚴重,只要一次錯誤就可能吃到極大的損失。養成好習慣,即使是策略下單也調成限價單
波動率太低時,主力會想辦法製造波動,以讓選擇權的Sell Side能有比較高的價格。也就是說能抓到這個時間點在劇烈波動收縮時,做Sell Side是與莊家同一邊。而在長時間黏盤時,就要轉做Buy Side,因為莊家需要造市,把權利金的價格大幅超越其價值。總之莊家也不喜歡長期的低波動率,會導致權利金收入變小,風險變大。不如自己製造波動一舉兩得。
行情判斷正確和不會發生什麼走勢,兩者的機率天差地遠
價差交易的困難:1.成本問題、2.複雜度相對裸賣是倍增、3.從單邊變成腹背受敵,獲利空間變的非常窄,而且離中心越遠獲利遞減嚴重。
價差策略-蝶式

裸賣的控制風險的唯一簡單方法-停損,而非再投入新op降低風險。
什麼價格在未來到期日不可能到達,就是選擇權裸賣的核心。(超過3個月的遠期和價外)
問題:期貨和選擇權的核心概念真的差很多,這可能不是好事,你這樣可能出現錯亂。如果真的進入選擇權,你真的能在大腦中開出兩個獨立的房間嗎?一個是期貨邏輯和另一個選擇權邏輯?一個是賺1%無限報酬的黑天鵝,另一個是賺75%有限報酬的時間價值流逝。這值得我深思的議題。我真的有能力或者說有這天賦嗎?因為我知道很多事我表現的很平凡。但我還是得親自嘗試看看,我當初進期貨市場時也不相信我能。理由是蠻奇怪就是了,期貨這名詞聽起來很遜。呃…總之,故事的發展總是一連串的意外,我不該設限自己。嘗試新東西,期望值很高。對了,人類強大之處是發明了紙筆!我把兩個核心分別寫到兩個world檔獨建構自發展不就行了!!
第七章沒細讀,之後訂策略時重讀,在說散戶有利的策略。
選擇權核心:不求快速交易,而是在有利的點位預先佈好掛單等成交,與期貨到價觸單的邏輯不同。主要是選擇權價格跳動率是現貨減半,故下單速度不是獲利要件。
我(羽澈)想做選擇權的第一目的是賺錢,第二想要的是平衡期貨的損益波動率,所以期望是一種與期貨策略對做的概念去發展,因選擇權擁有黏盤也能賺的特性。這點就能抵銷部分期貨的弱點。而系統性風險似乎是沒有策略可以有效規避。開盤跳崩10%,這個真的無解。在思索是否要用反射理論在這十年一次的死崩。只要期望值是負的,或許系統性風險唯一解法,不進場。只能說最近才閃過一次10%(2015年8月24日),理論上近期幾年不會再發生。希望在這間隔內賺飽然後退出股市。



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

坐骨神經痛



前言:
我的腰痛一直處在無法根治的階段,只要一個不留意,腰痛又回來了。來看看此書還有什麼沒注意到的。

隨記:
P.10 坐骨神經痛不是一個病名,而是多種症狀的總稱。
P.11 大部分的坐骨神經痛只要平日生活中隨時保持良好姿勢,並依照症狀做伸展運動和體操就能顯著改善症狀。
P.37 坐骨神經痛的種類分類法

  • 狹窄型:上半身向後仰時,疼痛與發麻情況會加劇。
  • 突出型:上半身向前傾時,疼痛與發麻情況會加劇。
  • 合併型:不論向前傾或後仰,疼痛都會加劇。


P.42 狹窄型:多見於50歲以上,不能後仰是最基本的要求,不可長時間步行、不可久站。
P.48 突出型:一般來說鍛鍊腹肌和背股能治療與預防腰痛,但這卻不包括椎間盤突出的急性期,若在急性質內從事腹肌運動只會增加對椎間盤的壓迫,使症狀更加惡化。→留意劇痛時停止做這類運動。
P.48 發生突出型的坐骨神經痛時,以下事情不可以做
  • 身體向前傾
  • 坐在柔軟的沙發上→看來這是真正的問題,我得換掉這張超軟椅子。
  • 盤腿坐
  • 在膝蓋直立的狀態洗臉
  • 用力打噴嚏
P.48 突出型坐骨神經痛的自主管理
  • 推牆體操:弓字步推牆10次為標準
  • 趴姿後彎
  • 曲背運動
  • 放被髖關節的伸展操


P.58 椎間盤內壓力的變化→原來坐著向前傾的壓力指數超高。 

P.121 坐椅子時多利用斜坐墊
P.151 用膝蓋支持的坐姿。→我只會跪姿,原來還有單腳式。


心得感想:
看來問題是椅子,先用硬質木椅替掉這張【亞梭】CI全記憶釋壓電腦椅,當初逛HOLA看到的,沒有研究下就買了,現在發現此椅問題很大。這張是小孩子成長用的,當時店員也不跟我說。雖然當時有試坐,是極度舒適,但回家坐久了才發現,下腰處沒支撐(超級敗筆),頭墊也不夠高,而且坐墊區更是怪異,太長了,即使是小孩最好大腿那麼長,上半身那麼短。才驚覺問題大了,買工學椅真的要做點功課,別急著出手。

[2014年8月16日 後記]
一次又一次的復發,我整個人都快抓狂了,無法根治。所以決定來解決椅子的問題。
網路上查了三張椅子,Dxracer 賽車椅Ergohuman 111Herman Miller-Aeron
文章參考:逸品分享‧ergohuman-111單桿版-人體工學椅Herman Miller 超越氣派,真正專業的電腦椅 Aeron Chair
當下看到賽車椅心動的想下單就買了,但看到有篇文章說這又不是車子內,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接著看到Ergohuman很心動,別人稱之為逸品…。在經驗來看,還是實際去坐坐看才知道。台北之大,要間椅子試坐居然還真不好找,最後跑到景美。進去店家就直接說我要試坐Ergohuman111,坐下去不到三秒我就跳起來了…。這種垃圾東西,離逸品還差的遠。我的腰瞬間感應到,完全沒有支撐力,這種椅子坐久了一定會腰痛。接著店員推薦DUOREST Alpha,坐下去真的很神奇,整個背浮起來了!!這種感覺非常的好,我心動了。接著我直接問有那張四萬塊,A什麼的椅子嗎?店員也直接反應出Aeron!!就這樣走到最後一排。不坐還真的不知道,什麼叫真正專業的電腦椅…。完貼合我的腰痛處,並作出恰到好處的支撐力。最後我在DUOREST和Herman Miller間作取捨,就價格來看DUOREST非常具有CP值,2萬3千元就有極佳的支撐力,但就是少那0.1的薦骨支撐力,而Herman Miller則是完美支撐力和背部散熱設計。最後我願意為那0.1的支撐力多付出1萬3千元的代價(加頭墊送腳墊共3萬8千元)。當然店員表情有點驚訝,我不可能選Aeron才對。嗯,我也覺得我不合理,但腰痛到我已失去理性,不惜代價也要給腰最好的。
心得:
1.Yahoo賣的比較貴,實體店居然比較便宜。
2.要親自試坐才知道,什麼椅子適合你。而且要坐久一點,太軟的椅子一開始極度舒服,但坐久了就知道沒支撐力,那椅子就有問題。

[2014年9月28日 心得]
在坐了快一個月後,也發現並沒有完美到讓我無可挑剔。椅子在卡到最正位(挺直腰)的位置,會有一個小小的空檔(靠背會有向空彈仰的空間),無法絕對固定。這讓一直讓我有微詞。這點蠻奇特的,為什麼當初做的時候沒發現?但至少我現在在作腰部運動時,不再有腰骨咔啦咔啦的感覺了。
另外一個關於食物的問題,可能也是造成我腰痛的關鍵,吃大量牛肉和湯汁然後再喝高純度的豆漿,可能會引發急性背痛(應該稱為痛風,只是每次發作都是腰椎)。我是最近才發現的可能性。只是剛好同時修正,我也不知主因誰,或者兩者都是主因(椅子、飲食)。
目前腰痛狀況已獲得非常顯著的效果,睡覺不再會被腰痛痛醒。沙發也不會覺得腰很難過(當然只是為了測試,還是盡可能避免坐過軟的椅子)。或許過陣子我又能騎公路自行車了。
總結三個可能的腰痛因子:椅子問題、食物問題(牛肉配豆漿)、葡萄糖胺補充(這不是主因,但似乎有所幫助)。
[2015年2月10日 補充]
問題總是撲朔迷離,就跟甄環傳一樣,有點扯,怎麼個扯法呢?甄環流產是各種補刀,我的腰痛是集結各種問題。話說經過各種調養後,腰痛越來越少了,只是有時還是莫名的痛。一直重組飲食和健腰操(拉單槓擺盪效果最突出),近日才有重大突破。沒想到居然是咖啡引發這莫名腰痛。這個發現真是石破天驚。我喝了快二十年的東西…,十年前隨便我喝都沒事,現在一杯30公克咖啡豆研磨咖啡,(12小時後)都會引發明顯的薦骨+膝蓋痛。別說咖啡豆有問題,因為我買的是星巴克派克市場。其實我很早就對咖啡豆起戒心,覺得買沒品牌的咖啡豆農藥殘留風險太高,所以已改用星巴克的豆子了。
[2015年12月14日 關於配件-頭墊]
這是台灣人自製的,非原廠配件。原廠並沒生產頭墊。今天終於把頭墊拆掉,這東西設計不良,導致坐姿一直無法貼服椅子,造成腰痛的原因之一。拆掉後才感到完完全全的貼背,唉~坐了一年半才發現,真是有點遲頓。
[2016年1月21日 咖啡就想喝]
口腹之慾,我就是無沒戒掉咖啡和茶,但我找到一個方法能舒緩。就是早上醒來先喝一杯黑芝麻粉+薏仁粉泡出來的熱飲。可有效減低咖啡因造成的腰痛衝擊。推估是黑芝麻含有大量的鈣質,而咖啡因會大量消耗鈣質,算是抵消作用。但還是喝咖啡還是會腰痛,只是變的很輕微。從刺痛變成微痛,輕微到要注意腰才會感受有痛的程度。
[2016年6月15日乳酪的意外效果]
最近在測試無麩質飲食時。發現一個神奇食物。基本上在喝咖啡前吃50克的「天然乳酪」,非常有效的抵銷咖啡對薦骨的影響!!真的太神奇了。我不確原因,推測乳酪中有物質能中和咖啡中對薦骨的傷害。比芝麻粉還顯著。
[2016年12月14日 拖鞋]
這是最近才發現的因子,要有一雙厚底的拖鞋。主要是因為桌子和椅子通常是依外國人體型設計,所以桌面偏高,椅子就需跟著調高,而此時出現一個落差,腳沒辦法施展著力點,變成有點浮空。而一開始感覺不出差異,但隨著長天期後薦骨痛就會出現了。至於高底拖鞋我找了許久,沒有合適。最後發現把兩雙藍色塑膠拖鞋疊起來高度剛好。成本只要50元有找。

[2018年10月3日 睡地板]
一般床大多都會出現凹陷問題,即使新床睡沒幾個月也會開始凹陷。雖然對正常人來說沒有影響,但對薦骨痛的人卻感受明顯。讓人不好睡。所以午睡時直接睡地板具有顯著效果。一來可校正薦骨,二來不會讓人睡太沉。大約半小時就能見效。
[2018年10月3日 拉單槓]
這是最有效的復健(保健),單槓不是吊在那就好,是要上下拉動,因為這樣薦骨才會活動舒展開來。拉上時腳會自然縮上,下墜時會因重力加速度作用而自然鬆開。這兩點有效的讓薦骨得到自然校正。最後才是掛在單槓上,讓身體自然擺盪作收尾。這不止是復健要做的事,而是常常要做的事,即使薦骨康復了也是需要保持此活動,以平衡天天坐椅子辦工的累積性壓力。說白了就是除非你不再天天長時間坐在椅子上,不然拉單槓也不該中止。
[2018年11月24日 鮮奶中和效果佳]
單純喝黑咖啡馬上會出現薦骨痛的反應,但加入鮮奶變成拿鐵後。薦骨就不會痛了,很奇特的發現。之所以這麼才發現是因為我是黑咖啡愛好者。只是鮮奶可能會引發消化系統不適的可能。


90%的病自己會好



前言:
書名太符合我目前的健康概念,來看看我還不知道什麼。

隨記:
P.16 醫學是門機率的科學。
P.40 假如一位醫生一天要看超過50位病患,在此我要不客氣地說,這根本稱不上「診療」,比較像是「判斷」。
P.75 當你接受健康檢查之後,被醫生診斷出有高血壓,請先去購買家用血壓器,通常在家測量血壓數值會出奇的低。
P.85 膽固醇在220~280 mg/dl的人,是最長壽。→不是膽固醇越低越好。
P.98 便祕是萬病之源。→那拉肚子呢?萬瘦之王…,以前不注意食安問題,身體狀況還真是糟。
P.112 腰病是因為腰部缺乏力量,交感神經過於緊張等原因造成的。
P.116 日積月累的壓力往往是造成病症日益嚴重的最大原因,這一點,不光是針對過敏,對其他慢性疾病也是。
P.136 中醫的宗旨在提高人體自癒力。→可惜的是現在中藥材真的太毒了,農藥太多。像我很需要枸杞和小菊花來護眼。但發現越吃身體越差,這兩樣農藥殘留真的很嚴重。
P.153 吃藥是最後的選擇
P.164 生病是因為你忍耐討厭的事。→像忍耐骯髒的環境、忍耐垃圾食物的不舒服感、忍耐壓力的累積…等。
P.172 提高自癒力的習慣
  1. 別再把身體向前傾。→保持抬頭挺胸
  2. 偶爾緩慢地深呼吸:用腹式呼吸,最好養成一日30次。
  3. 堅持食材,善用基礎營養補充食品。→一般人每日能吃到的食物種類太少,連最基本的維生素低標都不到。
P.207 設法交到醫生朋友,因為你是私底下問我,我才老實說的。
P.210 「健康」檢查?除了癌症,其他疾病並沒有所謂發現得太晚的問題

心得感想:
身體的一些病狀都是在給你的警訊,很多都不是真正的病,像腰痛是跟你說坐姿不對、胃痛常常是說你吃的食物有問題、眼紅可能是說環境太差了。如果不反查問題的根源找醫生拿藥,強制解除身體訊號,反而錯誤的決策,因為你忽視了身體在告訴你的資訊。而且即使真的生病,也不該靠外在藥物,應該是給身體養分,讓身體自癒。上述我是用自體實驗來的,以前有病狀就找醫生拿藥吃,越吃越虛。現在是看那裡痛,想是什麼引起的,然後額外提供相關食物和改變一些壞習慣,讓身體自己去治療。其中要訣是作健康筆記,記錄身體訊號和吃了什麼。

2014年6月8日 星期日

美元圈套



前言:
從[再見,世界工廠]取得的書單,但在品讀時發現重複很多,所以這篇只記錄沒看過一部分。

隨記:
P.067 對美國來說,捍衛美視的國際儲備地位將是最重要的經濟任務
P.100 當美國二次量化寬鬆政策即將告一段落並進入升息循環,當亞洲資產泡沫來到瀕臨破滅的臨界點,全球的經濟局勢似乎即將迎來巨大的轉變。→看來關鍵點在美元升息後,世界股市才會有重大變化。
P.104 歐元的成立,是歐洲國家在70年代吃過美元大虧之後的產物。
P.105 對投資者而言,國際資金的大量移轉就是最好的投資指南,特別是貨幣強弱的改變,往往都是三至五年以上的長期趨勢
P.114 糧食價格的變化,輕則引起通貨膨脹,傷害國家經濟,重則影響國家政治與社會安定,這也是為什麼,會大量補貼農業的國家多半是已開發國家,因為這些國家深知糧食受制於外國人的嚴重性。→找到為什麼通膨對糧價影響這麼小了!!原來已開發國,因戰略考量作補助,把基本物資控在相對低水位。難怪該發生通膨並末劇烈上升,真是個扭曲的世界經濟。
P.114 美國之所以能成為糧食出口國,所靠的並不是廉價的勞動力,而是藉由一連串的科技來提升農業生產力。
P.125 一個國家的經濟能否長期的增長,其實所看的是生產力能否持續提升。→最近股市持續創新高,我則冷眼看待,但菜籃媽已瘋狂的宣示,台股會上1萬5千點!我冷冷的丟一句,台灣沒人辣!當然這是澆不息大腦中,只有作多沒有放空功能的人。如同作者說的是生產力問題,台灣人口紅利不可能在20年有所改變,剩下的只有科技的提升,問題是目前機器人研發,還只是初期階段(量產需要先建構模組,目前模組數量還不足)。要在這一次景氣循環產生成果幾乎是不可能,再怎麼快也要5年吧!這次大多頭能再撐5年?嗯,我比較看好這五年內,日本東京大地震,或美股再發生十三號星期五。
P.188 我們該思考的是如何提升產業的生產力,進而提升利潤率來吸引資金的回流。
P.224 資產泡沫的成因,從頭到尾都是貨幣氾濫所引起的

心得感想:
我的疑問是2千6百萬人口要出頭當老大好,還是做跟班好?我個人傾向從物理學找概念。地球勇敢的撞向太陽好,還是地球遶著太陽好?那個才是有利呢?

最近看到一篇[丹麥 聰明養豬成功學],每年外銷賺超過1500億台幣。讓我覺得太神奇了!!但細想台灣條件無法達成,問題不是出在土地面積,而是人口密度和地理位置。丹麥不是島,是半島。而且相接的是歐洲最大市場德國。雖然台灣無法變成產豬大國,但養豬技術真的太落後了,有很大改進的空間,這部份應該充滿商機。唉疑,又是一件我看得到,但我做不到的事,因為我沒技術也沒財力...
(參考:Wiki 台灣丹麥)


超專業!筆記.備忘完全活用術



前言:
看看別人筆記與我有什麼差別。

隨記:
隨興翻閱
P.21 使用圖解來記錄→流程圖、四象限、心智圖…等
P.29 紙張的重量以磅數來表示(1平方公尺的重量,克/平方公尺)
P.30 A罫:間格7mm,B罫:間格6mm,C罫:間格5mm
P.45 PDCA循環:Plan(計劃)>Do(實行)>Check(檢討、評分)>Act(改善)→這方法比我的方法好,我只有計劃和執行,缺少再改進這塊。
P.74 康乃爾筆記法→A筆記區,B關鍵字區、C歸納區

心得感想:
這本書偏向使用A4或B5等筆記本的運用,主要在工作、會議上的運用計巧,我是用6孔手札(A6),對我幫助不大。
以前我也曾試過改用手機當筆記本,但最終還是用紙本比較順手。手寫的感覺比打字好,不知為什麼打字比較無法同步思考,只有寫字才行。另手機無法讓資料展開和隨意翻閱、和閱讀不適的問題。

2014年6月4日 星期三

隨機騙局



前言:
真是漫長的的等待,四、五月沒有吸引我的新書想買,直到這本書的出現。塔雷伯是極度讓我產生共嗚的作家,因為他走的路線與我相近,但非主流。為啥我的書跟外面不一樣?嗯,書皮太醜,我先撕掉了。這美編該去重修設計。本書可以再改良,會更有賣相,封面設計、書名,和翻譯內容都有進步的空間。譯者是我認定有水準的名單之一,但跟黑天鵝效應相比,會感受到沒抓到作者的神韻,很多語意無法詮釋到極致的感覺,就是差那一點點感覺,一點點奔放的感覺。或許是我對本書期望太高也說不定,我中了定錨效應!!

隨記:
P.25 我的座右銘是:我的主要活動是戲弄那些自視甚高和把他們的知識品質看得太重的人。
P.26 科學家找到愈來愈多的證據,發現大自然特地把我們設計成會自我欺騙
P.26 機率:它是指接受我們的知識缺乏確定性,並且發展各種方法以處理我們的無知。
P.26 本書的機率思維核心,是考慮可能發生另類結果,也就是世界可能不一樣。
P.28 大腦總是把事情過度簡化為「非有即無」。
P.29 大多數的成功,是由極少的「機會窗口」造成,沒能抓住一個窗口,對一個人的事業生涯可能是致命的一擊,務必把握你的時運!→作者要表達的是萬事皆備,唯欠東風。要成功,事前的準備只是基本,但能不能成功,時運對否才是關鍵。
P.32 新聞這一行是純娛樂,不是為了追求真相。
P.35 和聰明人交談與書信往返,比起單純跑圖書館,對個人啟發是更好的引擎。→這是小國的悲哀,如果母語是英語該有多好,潛在朋友圈一下子,從2千6百萬變成26億。
P.45 這個世界誤將運氣認為技能的習慣,最為盛行、也最為明顯
P.48 只要你相信「簡單至上」,簡化就會帶來危機
P.52 如果失敗的成本高得無法承受,那麼某件事有多常成功一點也不重要。→期望值為負的不值得去做。
P.66 科學家發現,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似乎主導人類的大部分行為,它會啟動正面的反饋,或者說是良性循環,但隨機而來的外部刺激力量會引發反向的動作,造成惡性循環。
P.83 席勒以暢銷書《非理性繁榮》出名,但懂門道的人知道他對市場的隨機性結構(以精確的數學表示)見解精闢。→ 列入書單
P.85 如果複雜的觀念沒辦法減化成新聞媒體喜歡的說法時,人們常常就誤會以為提出觀念的人本身混淆不清。→新聞媒體要的是對或錯、黑或白,不愛模糊空間。但事情的原理不是如此簡化。
P.88 我是隨機性的實踐者,發現大部分如詩般押韻的格言大錯特錯。→這句話有感觸,押韻之文學很有美感,但共嗚下居然是錯誤的訊息,這要留意。
P.114 聰明人聽意義,傻瓜只顧雜訊。→文字有兩層表現,一個是抽象意含,一個是文詞字義。
P.120 Alan Sokal -知識的騙局(Fashionable Nonsense)→列入書單。
P.142 組織並不會像大自然的活生物那樣繁殖,達爾文的觀念是用來談繁殖的適應性,不是談生存的適應性。問題出在隨機性。一旦把隨機性注入一個系統,結果可能令人相當瞠目結舌:看起來像進化的現象,其實可能只是轉向,或者是退化。→我懷疑一萬年前人類身高是三公尺以上,但現在不到二公尺,這是進化還是退化,或者只是轉化?如果再推論下去,巨石陣的巨石如果是由十公尺的巨人做出來的,那會不會只是他們的積木遊戲,而不是不可思議的工程?
P.149 我的看法是市場比較有可能上漲,但操作上最好放空,因為市場萬一下跌會跌的很慘。→機率看多方勝算高,期望值是看空方高。這之間就是作者一直在表達的機率偏誤概念,也就是事情不是非黑即白,還要加入期望值。
P.150 我毫不掩飾自己茫無頭緒,我對市場沒興趣(沒錯,我是交易員),不做預測。我接著向他解釋我對隨機性結構的一些觀念。→這段話點明了,作者不在乎ECB做什麼、Fed講什麼,他只在乎反向期望值會增加多少。也就點出一種操作策略,在連續上漲後,再上漲的機率和期望值的變化,那耐心等待反向趨勢發生,而一年就賺那一次的波動。簡單說就是賺稀有事件的錢。我能體會,因為我的系統核心概念就是賺意外!!其他時間我只求損益兩平。
P.151 我終生在市場做的事,最好的描述方式是「偏一邊投注」。也就是說,我設法從稀有事件獲利。這種事件不常重複發生,是因為這樣,一發生,報償就很大。我設法不常賺錢,盡可能不常賺錢,導理很簡單,因為我相信稀有事件並沒有得到合理的估價,而且事件愈稀有,價格愈是遭人低估。→作者把祕密說出來,我擔心,近期市場會受此影響。知道的人越多,期望值就會偏低,就目前機率來看已漲五年了,從此點開始每月放空選擇權應該是個不錯的策略。但我也不知道這隻黑天鵝是站多方還是空方,如果是多方,那就慘了,再漲五年,玩死空軍。雖然大家知道遲早會跌,但不知道撐不撐得到,或許最佳策略是減碼!
P.153 教授在計算學生平均分數時,會剔除稱作離群值(outliers)的最高和最低觀察值,然後計算其餘分數的平均值,不這樣估算出來的結果不好。→科學技巧在經濟學是盲點。
P.168 你不能在邏輯上從「不曾下跌」隨便跳到「不會下跌」。市場可能改變;我們可能無法從歷存資訊去充分了解市場。→沒辦法證明是存在,不代一定是不存在
P.168 用過去的資料否定假設,而不是證實假說,會比較保險。
P.172 我們不能從隨機環境的單一實驗推斷太多事情,一個實驗需要能夠重複進行,才能顯現某種因果成分。
P.173 我最不需要的是滿口哲理,卻落到附近麥當勞打工。在我看來哲學是給時間太多的人耍嘴皮子用的。→看來別對哲學太深入,不夠務實的學科,思考很重要,但思辯要留心,像白馬非馬這種思辯就不該深入去想。
P.180 就像帕斯卡,我因此要說出如下論點。如果統計學在任何事情上對我有幫助,我會去用它。如果它構成威脅,我就不用。我要接受過去能給我的最好東西,但不受其害。因此我會去用統計學和歸納方法積極下注,但不會用它們管理我承受的風險
P.180 執行操作策略之前,就知道哪些事件會證明他們推測錯誤,並預留操作錯誤的迴旋空間。這稱作認賠停損,也就是在預設的出場點,保護自己不受黑天鵝傷害。我發現非常少人這麼做。
P.185 一個人只有少許的機率知識,會比完全不懂機率落到更慘的下場。→懂得勝率99%,但不知道期望值是-1。這是種悲劇。
P.192 你富有之後,搬到有錢人的社區去住,卻因此顯得貧窮。
P.194 致富只是自私的行為,不是社會行為。資本主義的優點,在於社會能夠利用人們的貪婪而運作,不是靠他們的慈悲
P.196 存活者偏誤的意思是說,表現最好的一個能見度最高。→大部份在墳墓園裡不作聲
P.220 研究工作和新聞報導類似,沒有得到任何成果,就不會發表。→研究報告可能只是極端值的成果。
P.222 在掌握遠比現在多的資訊之前,寧可保留判斷,因為這樣比較安全。
P.228 經濟學發展為一門科學,什麼地方出了差錯?答案是:一群聰明人覺得非用數學來告訴自己「他們的想法很嚴謹,他們的學科是一門科學」不可。有人倉促間便決定引進數學建模技巧,卻不考慮他們使用的數學種類,對於他們想要處理的問題種類限制很大,或者他們也許應該注意數學語言的精確性,可能使人相信他們擁有解決方案,其實沒有。他們所用的數學真的無法在真實世界中運作,原因可能是我們需要種類更為豐富的方法,可是他們拒絕接受「一點數學都不要有,可能更好」的事實。
P.229 數學在我們隨機性世界中,只是一種思考和冥想方式,除此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的作用。
P.232 任何成功的背後都有非線性效應
P.238 如果生活中的每一步都要優化,這將耗費我們數量無限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大部份是直覺反射,不含思考成分,或極低的判斷力。像呼吸一樣,如果不刻意,它是自動的呼氣吸氣,但如果要控制時,會發現很耗專注力。
P.243 固定的時間會檢查自己的操作績效。你會怎麼查看操作績效:你可能某區間極佳某時期極差。哪個期間應該占主導地位?→當下是被問倒,細思我是一個月檢討,但一年才作一次調整。此問題值得留意。
P.245 財富本身真的不會使人快樂,但財富的正向改變,可能會讓人快樂
P.252 我們的不少問題來自我們以遠快於基因的速度進化,更糟的是我們的基因根本沒改變。
P.254 達馬西奧指出,完全沒有情感的人,連最簡單的決定也做不出來。→很令人驚訝!因為我努力成為不帶情感的思考者,或許有情感才能分辨事情的輕重緩急。
P.259 我是選擇權交易員,注意到人們傾向低估選擇權的價值,因為他們經常無法以正確的心態,評估交付不確定報償的工具,即使他們充分理解數學也一樣。
P.267 我用了一招,以判斷世界上是不是真有什麼大事正要發生。把貨幣、股票、利率,商品等世界上所有相關金融工具的價格和漲跌幅度全放在一起,多年來觀察相同的畫面,日積月累,就產生一種本能直覺,能夠知道是不是有重大的事情正要發生。個中祕訣是,只看變動百分率。除非波動高於平常每日的漲跌幅度,否則我把相關的事件視為雜訊。我根據變動百分率,決定新聞標題的大小,此外,我也不是用線性的方式解讀;某個事件造成2%,重要性不是漲跌1%的兩倍,而是四到十倍。波動七%的重要性,可能是波動一%的數十億倍。
P.267 為什麼我希望每個人學點統計?我會回答:太多人只看解釋。我們沒辦法憑直覺,了解機率的非線性層面。
P.273 我在處理隨機性的生涯中,終於豁然開悟,了解到一件事,那就是自己不夠聰明,也不夠堅強,甚至不必奢望有能力對抗自己的情緒。→作者知道自己不是英雄奧德修斯,而是水手。不必面對女妖,只要把奧德修斯綁緊就算成功了。
P.274 我非常清楚,生氣只是在傷害自己。
P.274 當你直視某人的眼睛,大腦的某部分(比較情緒化的那部份)就會因為互動而啟動和運轉起來。→作者直接把對方當火星生物,而不去看他的臉。
P.291 索羅斯的優點之一,是會很快修改自己的意見,一點也不覺得為難。
P.291 真正的投機客,有別於他人的地方,在於他們不受路徑相依的束縛。他們完全不受過去的行為左右。每一天都是一張白紙,重新開始。→昨天賣空,今日平倉並大買多。
P.294 大自然並沒有賜給我們清楚的規則。→無從計算真正的機率。
P.297 人們總是把科學和科學家混為一談。科學十分偉大,個別科學家卻很危險。他們是凡人,會被凡人的偏見當蒙蔽,而且還可能比凡人嚴重。大部分科學家都很頑固,否則不會有那種耐性和精力去執行非常艱巨的任務。
P.298 人在面對隨機結果時,必須選擇能夠掌控自己命運的方法。→當絕症上身時,你可以選擇對抗或結束。這是你的權利,不該受「當代」價值觀所左右。
P.303 下次運氣不好時,請開始強調個人優雅,不管什麼情況,都要展現穩得生存之道。→逆境時更該穿的得體,舉止表現的優雅,這是一種心境上的美學。會比邋遢和憤怒更讓人另眼相看。最遭的是表現很可憐,卑微的想要別人憐憫。

心得感想:
文中有提到一位記者寫自己的意見比寫書的人要表遠的資訊還多,這讓我驚覺,我的筆記可能加入太多主觀,而不能充分吸取寫書人的知識。
本書在說明不確定性的重要,在審視事件時,別太果斷的看待尤其從結果論是非,作者希望在看事時多保持一分懷疑,少一點極端,能讓你存活的機會比眾人更高一點,套用選擇權概念,買些價外作保險。看似浪費資金,但在意外時讓你保住根基。
如果你因某事而致富,你要做的事是退出!這是種回歸的概念,懂得收手的人才留得住財富。世界首富是極端值,是用70億成就的1人,不該以此為目標。倒是成為有錢人是相對容易的,只要超越90%的人,70億之1與10分之1的幸運機率是差別很大的。
作者近年已偏愛看老書,因留傳下來的書通常有其價值,而現代作品大多是速成,未經洗鍊,就質來看比較差,或許我也該改變一些觀念,追新未必是最佳選擇,雖然舊書有很多資訊過時,但存在的知識價值可能高過新書。
對於成功有新的詮釋,成功者的技術不用最頂尖(只要有一定水準),但時機要抓對,以比爾蓋茲為例,他程式設計不是最頂尖的(寫程式的知道VB地位並不高),但他卡到最佳時機,從賈伯斯那偷得視窗概念做出二流視窗系統windows。
我找到選擇操作的核心概念了!我要做buy call/put!當然不是天天操作,因為勝率只有10%,如果我用耐心篩掉70%的失敗和錯失5%的成功,機率就是5/25,勝率到達20%,再配上期望值,這是我想要的!!
預測上漲或下跌有個迷思,長期來看幾乎預測成功率只有一半一半,那為什麼有些人賺錢,有些人賠錢?我最近體驗到這問題,雖然出於測試系統,但發現關鍵不在預測,而是期望值,通常賺錢時只要一小壓回就平倉,深怕賠光所有利潤,而猜錯邊一定會撐到受不了時才停損。結果就變的很有趣,賺小賠大,給你60%預測力也不夠你燒錢,而如果反過來賺大賠小再搭配60%預測準度呢?你會得到作者所說的非線性報酬,贏者全拿,這也是人類不是天生非線性思考物種,必須後天學習才能懂,也就財富是如此難取得的關卡所在。努力會有相對的回報這是種人類天生的直覺,而且不會懷疑的規則。也是標準線性思考模式。要富有必須打破這個深深烙印在大腦的法則,採取非線性思考,像最基本的運用複利效果。
作者教的建構系統的一個很重要的因子,設計系統要以期望值作設計核心概念,和高風險低報酬時要懂得放棄機會的判斷能力。以最簡單的大盤創歷史新高,大眾普天同慶,加碼再加碼,此時你反而要謹慎,創新高有很高的機會繼續上升,但如果你要的是長期存活在市場,而不是今年股神,明年債奴。你的策略就要改變。

我在想如果是我,會怎麼取中譯書名呢?
隨機下的僥倖、隨機幸運兒?
啊~還是覺得「幸運傻瓜」最貼切作者的本意。

書皮呢?
加點iphone鏡面白和觸感,嗯…一本書的質感就出來了。

[2014年6月8日 補充]
在看王伯達臉書才發現,原來這本書是改版書,前版是[隨機的致富陷阱],為什麼我會錯過此書呢?現在回想起來,我曾經找過此書,但網路書店都掛絕版沒貨,且二手書更是漫天喊價,所以根本沒機會看到。為什麼我知道這本書是第二版呢?在序文中有提到,作者說他修訂了前一版的內容,那時還不知作者在說什麼,現在事全兜起來了。第一版與第二版內容是有差異的,不能說是再刷書,內容有增加和修改,差異多少我就不知道了,因為我沒看過第一版。

整理一下版本

第一版
    完整書名:Fooled by Randomness: The Hidden Role of Chance in the Markets and in Life(2001年)
    完整書名:隨機的致富陷阱:解開生活中的機率之謎(2002年)

第二版
    完整書名:Fooled by Randomness: The Hidden Role of Chance in Life and in the Markets (Incerto);2 Updated edition(2005年)
    完整書名:隨機騙局:潛藏在生活與市場中的機率陷阱(2014年)


[題外話]

計量系統開發的核心步驟:
一、策略:(正向報酬)
    在看過很多書籍和賠錢經驗後會混和出一套似有似無的概念,把這概念,抽象化、邏輯化和實體化,會得到一套系統。套到歷史資料來驗證(最好人工記錄,才能發現新想法),會得出一個較科學性的、中立性的統計資料。通常不是第一套系統就滿意,但總會試到一套連自己都驚呼,太美妙了!!那套系統大概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然後再優化。成功的系統背後都蘊涵正確的觀念,千萬別自己閉門造車開發系統,請先讀五十本以上國外經典作品。而很妙的只要符合正確概念(像順勢、停損、期望值....等),所設計出來的系統,不管系統多奇怪,基本上離平均獲利都相差不了太多,大約落在25%年化報酬上下。新手一定感到很驚訝,怎麼這麼低!!這就是計量系統,不是賭神系統。
二、加碼:
    不是每一筆都滿倉,而是某個時機加碼,然後一路加碼到滿倉。需要一套策略。這算是系統優化做的事。如果系統不賺錢,加碼只會賠更大。
三、資金:
    大台來說一口保證金約是20倍槓桿,但如一口用83萬操作,槓桿倍數就掉到2倍。這是左右報酬率的關鍵。
四、紀律:
    系統經過小規模實戰測試後,已趨成熟。接著就是照著自己系統的指示操作,絕不參雜個人判斷,尤其是盤中,絕對執行計劃。這點最難,漫長的路途一定會迷失方向,寫交易日誌會幫助你走回正途。
五、幸運的傻瓜
    這本來就是一場賭局,不管你統計的結果是多麼的完美、技術是多麼高超,遲早會遇到黑天鵝。如果有幸獲得能安享此生的高報酬還沒到墓園報到,急流勇退是明智的策略,就時間軸無限延伸後,終究是歸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