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7日 星期二

選擇權賣方交易總覽




前言:
最近世足賽比較吸引我,但也看到什麼叫江山代有才人出,C羅和梅西都變弱了。我有點忘記這本書的書單從那來,但發現這本跳脫一般選擇權書的框架,去掉技術策略部份,專注在說明基本觀念,因此特別突顯本書的閱讀價值。

隨記:
P.13 為何賣出選擇權?
  • 勝算站在你這邊
  • 獲利了結的程序變得更單純
  • 時間站在你這邊
  • 大致判斷正確就好了
  • 明確的風險控制
P.13 多數選擇權最終只能落入過期而沒有價值的結局
P.13 所有選擇權部位大約有60%會在到期之前沖銷,大約只有10%會被執行。
P.13 選擇權是一種消耗性資產,其價值會隨著時間經過而耗損
P.14 Futures於2003年發表一篇文章,談論選擇權到期時,有多少百分率的契約變的毫無價值。這篇文章考慮五種主要期貨晱約;S&P指數那司達克、歐洲美元、日圓和活牛。由1997~1999年
  • 平均有四分之三的選擇權到期時毫無價值(實際數據是76.5%)
  • 到期沒有價值的選擇權之中,Call和Put所佔的比例,則取決於當時市場的主要趨勢方向。
  • 即使所賣出的選擇權的空頭部位和當時的市場趨勢相反,賣方仍然獲利。
P.15 Darid Caplan-The New Options Advantage(選擇權新優勢)→列入書單
P.27 賣出選擇權的缺失
  • 無限風險
  • 獲利潛能受到限制
P.56 選擇權價值是時間價值(time value)、內含價值(intrinsic value)和價格波動率(volatility)構成
P.83 成功的選擇權賣方,沒有必要整天坐在報價燭幕前面,往往只會每天或每星期查閱一次價格。
P.88 短期而言,我們相信行情執勢多少具備隨機性質。可是根據長期基本面因素判斷行情趨勢,這幾乎是專門為選擇權賣方設計的方法。這也是為什麼你賣出的選擇權契約期間至少必須2個月的理由。這種長度的契約期間價外程度深的選擇權才能提供值得賺取的權利金,而且最終結果比較不易受到短期因素影響。
P.96 當投機散戶因為行情發展或媒體報導而追逐行情,盲目買進他們買得起的任何Call(Put),根本不理會履約價格或權利金是否合理。→但此時也是最容易發生意外,故作者說,最多用三成水位。
P.98 原則上,不要跟媒體報導跑,更不要跟著群眾追逐流行。如果晚間新聞裡看到咖啡供給短缺,隔天必定有很多人買進咖啡Call ,但你千萬不要成為其中之一,當新聞報導時,相關因素通常早就反映在價格上了。
P.100 根據選擇權未平倉量判斷行情方向。→buy call >buy put 數倍,代表散戶看多,這時sell call 才是有利的。
P.107 原則上,對於所賣出的選擇權,我們希望delta值小於20,權利金介於$400到200之間,保證金淨額不超過權利金收入的兩倍。→原來我一直搞錯,賣方要挑權利金夠大的才有機可圖。不該賺10元、5元的權利金,因保證金很貴,用2萬賺500元太不划算了,且一個大浪打來就賠翻了。
P.107 賺取權利金的程序太過緩慢、無趣,每個單位通常要持有2~6個月
P.110 選擇權策略幾乎無限多種,但只有很少部分適合一般散戶投資人運用。
P.111 對一般散戶來說,單是這些複雜價差交易的交易成本,就是一種幾乎無法克服的障礙。→何況對手專業和設滿精良。
P.174 風險管理的第一個要點是挑選delta值小而價外程度深的選擇權
P.193 風險控制策略起始於挑選出對象,目標不是選出贏家,而是避開輸家。只要避開輸家,贏家和獲利會自然產生。
P.193 成功的關鍵在相關市場的經濟基本面知識
P.197 基本因素將協助交易者決定適合賣出價外選擇權的市況。至於技術分析,其主要功能在於決定進場時效。換言之,基本分析決定交易對象,技術分析決定賣出時機。
P.204 基本面分析需要具備背景知識,基礎學習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其運用需要經驗累積和獨立判斷能力。
P.204 長期而言,市場價格最終是由基本經濟面決定的。所以,對你打算進行交易的市場,至少應該大致瞭解主要經濟基本面狀況。
P.205 基本經濟資料:愈少愈好。對於黃豆、無鉛汽油、咖啡等實體商品,影響價格走勢的最重要基本面因素通常只有3~5個,至於金融期貨,影響走勢的因子比較多,也比較難以精確預測(譬如說,政府決策或投票結果)。所以,對實體商品的交易,技術分析比較容易發揮功能。對債券、外匯之類的金融期貨,乃至於黃金(也是為金融商品),交易者可能更要仰賴技術分析,因為基本分析通常都缺乏明確的結論。
P.205 對於賣出選擇權來說,我們之所以強調基本分析,這涉及另一個重要理由。技術分析通常是用來預測價格走勢發動的時間和位置。這方面預測並沒有談到價格「不」會到哪裡,對選擇權賣方來說,這才是我們最需要知道的。→選擇權賣方只關心,不會觸及的價格
P.209 多數情況下,技術指標顯示的買進與賣出訊號並不是很清楚,至少在相關走勢明朗化之前是如此。
P.224 越南主要生產羅巴塔咖啡(在倫敦進行交易),而巴西主要生產阿拉比卡咖啡,也就是紐約ICE契約交割的咖啡。→別喝即溶、罐裝咖啡,主要原料居然是越南來的。
P.300 這是投資,不是遊戲或運動。換言之,程序應該緩慢,講究穩健。我們管理的很多投資組合,每個月往往只交易2~4次。唯有等到所有條件,基本面、履約價格、權利金水準、市況…等相互配合時,才應該進行交易。
P.304 新手常犯的錯誤

  • 持有部位過多
  • 交易帳戶資本不足
  • 沒有交易計劃,進場之前沒有考慮如何出場
  • 試圖猜測行情頭部和底部
  • 對於某部位或市場發生特殊感情

P.330 作者公司:www.optionsellers.com



心得感想:
作者收集三份不同單位,Future、芝加哥商業交易所、自己,得到76%、74%、82%的統計數據,顯示約有四分之三的到期選擇權是沒有價值的。
期貨的勝率大輸選擇權賣方,因期貨只有三分之一勝率(多、空、盤整),而選擇權之賣方不止賺到,多或空,還有盤整這塊占三分之一的機率財。
對於buy有無限報酬的論點,在看台股史後發現,明顯是「沒有」那期望值,得重新計算,找出一個合理的範圍。像台股有18天跌停記錄,但沒有連3天漲停記錄。所以Sell方也不能稱為無限風險,也從此得知台灣作Sell Call是比較容易的一方,文中作者點明一個重點,散戶不該去作價差,而比較適合作長線趨勢。
1988年9月29日,郭婉容證所稅事件

作者提出一套對散戶來說較容易賺錢的念,其中不要作價差的策略(蝶式、兀式…等雙向策略)因與專業操盤者相較沒有優勢,因為那需要很精確的計算和大量交易,而這兩點都是散戶的致命弱點,反過來簡單的單邊Sell和最小交易次數才能取得優勢,賺三個月後的保證金,散戶才有極大優勢。





[二讀]
[2016年7月28日]
看看二年後的我,有何改變。


隨記:
P.18 選擇權權利金就像在豔陽下的冰塊。隨著時間經過,冰塊會一點一點的溶化,直到完全化為烏有為止。
P.19 圖1.1時間耗損圖解

P.25 即使碰到修正行情,選擇權價格波動程度也會遠低於根本期貨。→待驗證
P.59 價格波動率愈高,市況愈有利於選擇權賣方,因為選擇權的權利金愈高。價格波動率愈低,市況愈有利選擇權買方,因為他們只需要支付較少的權利金就可以取得選擇權。
P.80 隨機賣出選擇權,勝算雖然有80%,但剩餘20%失敗部位可能導致嚴重虧損。→要設法篩選機會,不然長期的期望值可能是嚴重虧損。
P.83 身為選擇權賣方,你的工作也和保險公司經營者相同。我們知道多數駕駛者不會發生意外;同樣地,你所賣出的選擇權也多數不會被執行。可是,如同車輛保險的情況,少數意外事件可能造成嚴重影響。所以,保險公司會透過嚴格的篩選程序,查核各種因素,儘量減少意外發生的可能性。
P.84 設法控制風險→避開高風險因子的機會。就是把25%被執行的隨機機率再用篩選的方式篩掉最危險的機會。目標篩掉黑天鵝。這跟期貨策略完全相反。
P.93 Sell 價平或接近價平的選擇權,其風險會遠超過價外選擇權
P.96 行情創新高未必是Sell Call 的好機會,市場大跌往往是Sell Call 的較好機會。→現貨一定是多方,因為只有漲大家都會賺錢,但只要崩盤大家只想逃出火場,多殺多現象。
P.112 選擇權價差交易:經紀人偏愛的策略→一個策略用越多op,對券商越有利,手續費+有限損失(券商被倒帳的機會下降)。通常營業員會推薦你在價外之外再做一個保險,保障你的虧損有限,但通常效用非常低。為了十年發生一次在每次下單都作這種保險,期望值為負。(1年假設下200次策佃,每次買5點作保險。10年就是10000點的耗損)
P.113 價差交易賺的機會不大(尤其是扣掉高額的佣金之後)。→多一個op就多一個成本。只為了規避無限虧損的風險。但實際上最好的規避就是停損,而非加倉位來控制風險。因為你已看錯行情了。
P.114 對於每單位價差交易,客戶不是支付1、2口選擇權的交易佣金,而是支付3~6口選擇權的佣金。→以賺錢目的的op倉位通常只有1個,但為了架出安全保障所支付的就是額外多出來的2個,總共花了3個op,長期下來成本極大。不如裸賣1個op。
P.116 如果你害怕賠錢,通常就會賠錢。→錢滾錢原理就是,把錢當籌碼在看待,籌碼是個耗材,期望耗損用盡前賺取報酬。出手就是花錢,是買一個機會。但如果怕花錢,就不可能會賺錢,因為看到錢的消失是恐懼的根本,引發你的膽卻而變成小賺大賠的結果。賺錢需要承擔受的起的損失,也果斷的停損那承受不起的損失。只要留著本金,就有機會把錢再賺回來。
P.118 如果你害怕失敗而需要特別強調有限風險,這將讓你付出嚴重的代價,結果會損及長期成功的機會。→純選擇權唯一長期會賺錢的策略是裡賣(sell side),而不使用價外buyside作風險控制,只有認賠停損的裸賣單平倉。
P.140 彈性和流動性→有些策略很具有戰略性,但有價無市,根本沒有對手可交易。台灣遠期無流動性問題嚴重。
6個月後的選擇權契約

P.161 Sell Options的時候,我們堅決反對採用市價單。→確保所收到的權利金符合預期。
P.161 採市價單,可能造成可怕的滑移價差。→期貨我曾在2015年8月24日吃過100多點的滑價,當時30萬就瞬間不見。真的別小看滑價問題,會讓你痛到一種想吐。
P.175 備妥交易計畫,按計畫進行交易。→有地圖(計畫)才能進迷宮(選擇權)玩。隨興進入不死也只剩半條命。
P.176 最單純的辦法,往往就是最好的辦法。→這是一場長期對戰,不是只玩一兩次,簡單才能重複且是速無誤的執行。
P.178 當選擇權價何增加到當初收取權利金的二倍,這是設定「停損」的好位置
P.179 認賠水準,必須決定於建立部位之前。→進場前就先問停損點在那!
P.193 成功關鍵在於相關市場的經濟基本面知識。→預測不用精準,但起碼要比隨機好,才可能賺錢。選擇權似乎而要一些簡單預估行情方向的能力。
P.204 除了採用技術指標之外,你還保留自行思考的能力。→終於找到選擇權上的優勢。我的思考力有展現的機會了。
P.212 3~5個重要的基本面因素需要持續追蹤、觀察。



心得感想:
期貨核心在期望值,選擇權核心是時間價值。
系統策略之間的互補性,不是說相關作用(因果:因A系統觸發B系統)。而各自為獨立策略、各自期望值為正之下的互補作用。而各系統的策略規劃存在不同思考論點。期貨優勢在突破,選擇權優勢是在賺黏盤的時間價值流逝。這就是各自獨立又具有互補性的概念。
情緒是操作的天敵,只能用紀律克服,而這是指你在場內所以受到情緒的影響,才需要紀律。如果你在場外,紀律變成一種包袱,反而損失更多。場外的心智是冷靜的,所以不該用紀律紀死。紀律是個框架,阻礙了思考。場內紀律是一切,場外用人類的優勢-思考。或許我該假設我的對手是機器,對他們而言交易越多次賺得越多,所以必須每天交易,而我在此絕對處在劣勢。我該等待大好機會然後出重手,我的優勢是時間和營運成本近乎零的優勢。
選擇權操作需要用到一些預測走勢的能力,但不需要精準。目的是找到在結算日時不可能達到的價位,並Sell它。像預估三個月後低於8600點是微乎其微,這是作Sell Pull 8600。
你不用精準知道三個月後點位是多少,你只需要知道不可能到的價位即可(8600以下),你就能賺進高額的權利金(104點)。
選擇權只有在處理緊急狀況時會使用「市價單」,一般都是像下圍棋一樣,掛著期望的價格等待成交。另外市價單會碰上流動性問題,價外選擇權常常跳檔很嚴重,只要一次錯誤就可能吃到極大的損失。養成好習慣,即使是策略下單也調成限價單
波動率太低時,主力會想辦法製造波動,以讓選擇權的Sell Side能有比較高的價格。也就是說能抓到這個時間點在劇烈波動收縮時,做Sell Side是與莊家同一邊。而在長時間黏盤時,就要轉做Buy Side,因為莊家需要造市,把權利金的價格大幅超越其價值。總之莊家也不喜歡長期的低波動率,會導致權利金收入變小,風險變大。不如自己製造波動一舉兩得。
行情判斷正確和不會發生什麼走勢,兩者的機率天差地遠
價差交易的困難:1.成本問題、2.複雜度相對裸賣是倍增、3.從單邊變成腹背受敵,獲利空間變的非常窄,而且離中心越遠獲利遞減嚴重。
價差策略-蝶式

裸賣的控制風險的唯一簡單方法-停損,而非再投入新op降低風險。
什麼價格在未來到期日不可能到達,就是選擇權裸賣的核心。(超過3個月的遠期和價外)
問題:期貨和選擇權的核心概念真的差很多,這可能不是好事,你這樣可能出現錯亂。如果真的進入選擇權,你真的能在大腦中開出兩個獨立的房間嗎?一個是期貨邏輯和另一個選擇權邏輯?一個是賺1%無限報酬的黑天鵝,另一個是賺75%有限報酬的時間價值流逝。這值得我深思的議題。我真的有能力或者說有這天賦嗎?因為我知道很多事我表現的很平凡。但我還是得親自嘗試看看,我當初進期貨市場時也不相信我能。理由是蠻奇怪就是了,期貨這名詞聽起來很遜。呃…總之,故事的發展總是一連串的意外,我不該設限自己。嘗試新東西,期望值很高。對了,人類強大之處是發明了紙筆!我把兩個核心分別寫到兩個world檔獨建構自發展不就行了!!
第七章沒細讀,之後訂策略時重讀,在說散戶有利的策略。
選擇權核心:不求快速交易,而是在有利的點位預先佈好掛單等成交,與期貨到價觸單的邏輯不同。主要是選擇權價格跳動率是現貨減半,故下單速度不是獲利要件。
我(羽澈)想做選擇權的第一目的是賺錢,第二想要的是平衡期貨的損益波動率,所以期望是一種與期貨策略對做的概念去發展,因選擇權擁有黏盤也能賺的特性。這點就能抵銷部分期貨的弱點。而系統性風險似乎是沒有策略可以有效規避。開盤跳崩10%,這個真的無解。在思索是否要用反射理論在這十年一次的死崩。只要期望值是負的,或許系統性風險唯一解法,不進場。只能說最近才閃過一次10%(2015年8月24日),理論上近期幾年不會再發生。希望在這間隔內賺飽然後退出股市。





書籍資料:
書名:選擇權賣方交易總覽
作者: JAMES CORDIER & MICHAEL GROSS
譯者:黃嘉斌
出版社:寰宇
出版日期:2011/11/10
閱讀價值:中
ISBN:9789861578293
目錄:
導論

第 I 篇 選擇權賣方:理由與程序
第1章 為何賣出選擇權?
第2章 認識期貨
第3章 選擇權買方vs.賣方
第4章 SPAN保證金:賺取高報酬的關鍵

第 II 篇 選擇權賣方交易策略&風險控制
第5章 挑選履約價格&時間
第6章 價差交易的運用和濫用
第7章 建議採用的價差交易
第8章 市場流動性/交易指令/選擇權執行指派及有限走勢
第9章 選擇權賣方交易的風險控制

第 III 篇 市場分析&選擇權賣方交易
第10章 基本面vs.技術面
第11章 特定市場的重要經濟基本面因素
第12章 季節性分析&選擇權賣方交易
第13章 最適合選擇權交易的季節性型態市場
第14章 簡化價格波動率
第15章 建構選擇權賣方交易投資組合

第 IV 篇 正式起步
第16章 新手常犯的錯誤
第17章 尋找優秀經紀人或帳戶經理人
第18章 視選擇權賣方交易為一種投資
第19章 總結。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