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1日 星期一

少做一點不會死!



前言:
在盤中無法讀重量級的作品,倒是可以讀些輕鬆一點的書來打發時間。記得這本寫得不錯,就來做做筆記吧。家裡的空間不足了,這本書考慮會送到圖書館吧…。

隨記:
P.017 訣竅便是限制資訊量與工作量,要把大多數的時間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不要什麼都想掌握。
P.018 簡化:人只要減少雜務,就能夠專注。
P.019 簡化步驟:1.懂得抓出重點。2.捨棄枝微未節。
P.020 一次專心追求一個目標,我稱作「唯一目標」(One Goal)。
P.023 輕鬆提高產能的六大原則
      1.設定限度:永遠只做最重要的事
      2.去蕪存菁:捉出重點
      3.化繁為簡:捨棄不重要的事
      4.全神貫注:專注一件事
      5.養成習慣:一次只養成一個習慣,為期一個月
      6.從小著手:目標要小到一星期能完成的,最多一個月,如果目標過大要切害成小目標來執行
P.029 做更多的事情表示你極可能做了很多無關緊要的小事,但同時卻又工作超量,飽受壓力的折磨。
P.031 永遠只做絕對重要的事,讓時間與精力最大化。
P.034 你應該審視你的工作清單,挑出具有高度效益的工作,而非不管工作對你的人生有無意義,都照單全收。
P.040 讓他人知道你的時間寶貴:清楚表遠我們對自己時間與事務優先順序的重視,他人也會因此尊重你的時間。
P.047 去蕪存菁時該問的問題:1.你的價值觀為何?2.你的目標為何?3.你所愛為何?4.對 你而言什麼是最重要的?5.何者具有最大的效益?6.何者具有最長期的效益?7.需求與慾望。8.捨棄無關緊要的事物。9.持續修訂。
P.055 過去,與我無所牽連,未來亦無,因為我活在當下。–愛默生
P.059 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情,便是處理你最重要的一項任務,簡稱「最要務」。→這是指開始使用大腦精力的第一件事,不包括吃早餐等準備事項。每天精力是有限的,而品質最佳就是剛開始的那三小時,之後效率遞減明顯。基本上到晚上還在燃燒精力那是很糟的,是預支次日的效率。
P.062 吃飯時候就要乖乖吃飯。→這對我是爛建議,我靈感湧現最強的時候是吃飯時…,常常想不通的事,吃飯時大腦會自動連結很多抽象事件並跳出奇想。
P.103 你應在每天早上決定當日想做的事,寫下三件你最想完成的事情,也就是三件對你而言最重要的事。你還可以把其他想要完成的小任務列在另一張簡短清單中,稍後再一口氣處理。
P.106 批次處理:很多雜事該整合起來一次作完。別想到要打電話就打電話。看網頁,挑固定時間一次掃完清單。每日只收發兩次電子郵件等。
P.154 學習說「不」:請學習對新的要求說「不」,避免增加新的承諾。→事前拒絕勝於事後沒達成。
P.155 說不的要訣竅:體悟時間有限、回想你的簡短清單、坦承以對、態度堅定、別感到過意不去。
P.159 每天做的事少一點。→別讓大腦處在滿載狀態,悠閒一點大腦常常會給你意外驚喜,靈感。
P.226 維持動力的方法:自我節制。→這點我覺得很重要,像慢跑一開始就訂跑十公里,這是很糟的,因跑那麼遠對健康有害(傷膝),純粹是自爽,而且不可能持久。最好的方法是一開始只要說跑1個公里就好,這太容易達成,只要等習慣建立,時間到了身體會自動呼喚你去慢跑。而跑到後來要克制別超過五公里,保留次日再跑的動力,通常每天跑三公里就滿足運動的要件了。

心得感想:
這本書主旨是說簡化,而內容是教大家如何簡化,大部分都在說細節。對我來說目前用不上,因為我不需與人交際,沒有工作報告要打、沒有會議要開、沒有電子郵件要回等雜事,只是要常常提醒自己,別常常上網看文章,然後心癢去參與討論(最近犯的老毛病)。而是多把時間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像睡眠。(別小看睡眠的重要性,沒睡飽當天就廢掉了)

2014年3月30日 星期日

史上最強的圖解外匯投資書


前言:
看到「史上最強的」就讓人怦怦然,當然就趕快拿來看看,到底有多強。

隨記:
速讀
P.009 匯率理論:
      一、國際借貸說:匯率決定於外匯的供給與需求,而外匯的供需又是由國際借貸所引起的。
      二、購買力平價說:兩種貨幣之間的匯率是由這兩種貨幣在其本 國所具有的購買力決定的。
      三、匯兌心理說:人們之所以需要外國貨幣,是為了滿足需要,這種需要是使外幣具有價值的基礎,因此外幣的價值決定外匯供需雙方對外幣所做的主觀評價,外幣價值的高低,是以人們主觀評價中邊際效用的大小為轉移的。
      四、流動資產選擇說:各國貨幣比價決定於各種外幣資產的增減。此學說為分析短期資本流動影響。
      五、利息平價說:兩國貨幣利率之差與遠期外匯市場上兩個貨幣的升、貼水率大致相等。利率高的貨幣,遠期處於貼水,而利率低的貨幣,遠期處於升水。
      六、現代資產市場學說:匯率可被看成是以不同貨幣計值的金融資產間的相對價格。
      七、目標匯率說:一國中央銀行為了配合宏觀經濟達到某項政策目標,往往運用匯率政策,選擇和確定一個目標匯率,並配合運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市場干預政策,來促使政策目標的實現。
P.015 經濟因素:如果一國經濟保持高速成長率,就表明該國投資機會多,從而就會吸引大量外來資本。這樣,外匯市場就表現為搶購該國貨幣和以該國貨幣表示金融資產,造成這種貨幣供給不足,那麼這種貨幣就會升值。反之就走貶。
P.15 經濟政策:1.貿易政策。2.貨幣政策。3.通貨膨脹政策。4.財政、稅收政策。5.經濟政策的連慣性。
P.16 反映經濟狀況的指標,具體有:1.經濟成長率。2.國際收支狀況。3.國民(內)生產總值。4.通貨膨脹率。5.利率水平。6.貨幣供應量。7.財政預算。8.個人收入。
P.27 政治因素無法事先預知,屬於突發性因素,對外匯市場產生直接的索激作用,政治因素一般來得突然,來得快,但去得也快,但對外匯市場具壓倒性作用。
P.186 金融時報指數的缺口典範 。→這本書的技術線都是以此類的圖作呈現。




心得感想:
我想著墨的是基本分析,但本書也只是蜻蜓點水般的帶過。主要介紹的是說技術分析,看來作者是技術線圖流的。這樣的內容…稱史上最強,行銷總編你們這樣會害了作者…。

2014年3月24日 星期一

能源與氣候的迷思



前言:
最近核能問題很困擾我,但看到坊間書標題是反核的也不想看,因為已先說是反核,所有資料一定是反核,那完全沒參考性。這本書看來比較中立,所以就借來看,看完內容後,深感這是本好物,只要會加減乘除就看得懂道理。

隨記:
P.03 我國每年能源產值約2兆元,超過國內生產毛額(GDP)15%
P.03 僅以核電不延役政策為例,如全以燃煤發電,每年發電成本增加500億(含碳權)。如全以燃氣取代核電,每年發電成本增加更將超過1000億。
P.04 核電機組可延長20年壽命,表示降核能成本(以20年計)至少1兆元,高則2兆元,而20年後的煤價,尤其天然氣價格會飛漲到何種地步?核電不延役的降核政策是一種重大失誤。
P.04 核一廠一號機除役2018年。
P.04 減碳政策本身並沒有錯,問題是減碳方案。目前政府採取的是最昂貴最無效的以天然氣代煤方案。以氣代煤所增加的發電成本每年至少500億,以火力機組40年運轉壽命計,又是2兆元的政策失誤。
P.04 為何攸關國運的能源政策會一錯再錯?最主要的源因是我國能源政策不是由能源專業人士主導,能源政策竟隨環保界指揮起舞。
P.04 極少人知道高爾論述在2007年就被英國法庭正式判定為「極多謬誤」。
P.05 目前再生能源的成本極為昂貴,太陽能及海風發電成本超過核電10倍。
P.26 1馬力(H.P. Horse Power)=746瓦特(w)
P.27 1度電=1瓩=1000瓦=約3元新台幣。詳參台電
P.31 一次能源就是人類由自然界開採取得後可直接使用的能源,例如:煤、石油、天然氣、水力等。二次能源則表示需要將一次能源進一步轉換才能使用的能源,例如家庭用電。不過能源轉化過程一定會損耗。
P.37 世界上20%的人口使用高遠65%的能源。
P.44 世界各國中水力發電占9成的國家有挪威、巴西、尼泊爾等國,紐西蘭水力發電占了8成,加拿大、瑞典等國水力發電也占5成以上,在今日減碳的世界占了極大的優勢。
P.44 燃煤發電,美國6成、印度7成、中國8成、南非9成。
P.49 目前70億人中還有18億是生活在沒電的世界。
P.49 目前全球電廠裝置容量約4000GW(台灣40GW=4000萬瓩),估計2005~2030年之間,全球電產容量將增加4500GW。→燃料要從那來呀?
P.51 石油在能源上最大用途是提供交通運輸的燃料。→發電是用煤、天然氣。
P.52 航空占3.5%的能源。→忘記飛機也吃汽油,當石油沒了,飛機怎麼辦?生質能?
P.75 風力發電價格遠低於太陽能,與傳統火力發電相較已有相當程度的價格競爭力,但無法全年不停發電,風速太低或太高都無法運轉。歐洲處西風帶,亞洲風力資源貧乏的地區。
P.75 風車葉片的直徑增加一倍,發電功率就會變成原來的四倍。→目前已達技術瓶頸(直徑125公尺)。
P.76 風力功率密度低,需要極大土地面積。核電廠2平方公里,每年可發200億度電,風力500平方公里,每年可發60億度電。
P.78 即使台灣全島陸地及近海風力發電潛能地區全部予以開發,也只能勉應付台灣一年的用電成長(3%,60億度。台灣目前年用電約2000億度)
P.79 夏天白日通常是全年風力最小的時候,風力最大的時刻是冬天夜間。
P.83 光電效應的奇妙之處在於,若光子的能量低於半導體的電位差,則再強的光線也無法產生電流。若光子的能量高於半導體的電位差,則一部份光子的能量會產生電流,但超出電位差的能量因為無法使用,而成無效的熱能。目前實際效率約為20%,這些數字逐年提高,但因為有量子力學論的限制,未來效率大幅提高的空間也有限。
P.85 若以全台10%的建築物置太陽能電池(頂樓利用率40%計算)約可提供14億度電,只占全台用電量0.7%。
P.85 太陽能發電產,興達占地10公煩,年發電592萬度。台中火力廠對比,同面積發電度相差200倍,太陽能還真不是台灣寸土寸金的國家玩得起。
P.85 太陽能合理價格為每瓦4美元。→這應該是指用一片太陽能板價格除以可發電瓦數,而不是發電成本。
P.89 核電供電比例如下:法國76%、立陶宛74%、比利時57%、南韓40%、日本33%、美國20%,台灣20%、俄國15%,美國共有104機組,世界最多。
P.90 不少人認為核電成本低廉的原因之一是未計入將除役後的成本,不過台灣的核電成本已經提例每度0.17的「後端營運費」,目前累績2000億台幣,6部機組除役後(以40年計)將累積3000億台幣,大於該6部機組當年建廠總成本的2045億,遠高於國外已除役電產所花的除役費用,餘下經費作為核廢料處理經費,綽綽有餘。→存疑,不延後除役不是20年嗎?
P.91 核電最令人擔心的兩大問題,一個是安全,一個是核廢料問題。
P.91 核電廠不會發生核爆。→大部份人高估危險程度,核外洩不等於核爆。自然界中的鈾原子有兩個同位素,鈾235、鈾238。其中鈾238為穩定核子不易發生分裂,鈾235是不穩定核子受撞擊後會分裂而釋放能量。在自然界的鈾礦中,鈾235占0.7%,而鈾238占99.3%,兩者混合在一起,極難分離。原子彈的鈾235濃度在90%以上,核電廠只有3%
P.93 中子撞擊鈾235並不是每次都會導致分裂的,中子速度太快或太慢都不行,只有適告速度範圍內的中子撞擊核子時所引起核分裂的機會才會最大。一般的輕水式反應爐就是一方面用水作為爐心的冷卻劑,另一方面以水作為中子的緩衝劑。如果爐心中沒有水,中子無法減速,則連鎖反應無法產生。
P.93 核電廠最嚴重的事故就由冷卻水系統出問題導致爐心過熱而融化,這正是核能災變所發生的狀況。但不要忘記爐心一旦缺水,中子無法減速,連鎖反應立刻自動停止。爐心的餘熱是來自爐心放射性物質的衰變,而不是由於連鎖反應產生。
P.95 車堡核反應爐與西方反應爐不同,車諾堡的反應爐是以石墨為緩衝劑,而以水作為冷卻劑,車諾堡事件的起因也極為離譜,工程師為某種汽渦輪機轉子慣性試驗而違反程序,未知會核安工程師的情況下,擅自將安全系統解除,以利實驗進行。
P.95 車諾堡無圍阻體(1.2公尺的鋼筋混凝土結構)
P.97 福島事件是兩大天然災害同時發生,並同時超過設計標準,但因圍阻體並未完全損壞,所以輻射物質仍不及車諾堡的1/10。
P.98 台灣因為斷層短,發生最大地震規模與美日相較至少小上一個數量級,規模差一級的地震,能量約差32倍。日本福島地震與921相差120倍。
P.98 三浬島事件與車諾堡、福島最大不同在圍阻體完整,廠外居民受最高輻射低於照一次X光所受輻射1/10。
P.98 核廢料分兩種,一種是量大但放射性低的低放射性核廢料,占了核能電廠核廢料的98%以上,主要為運轉維護而受輻射污染的物品,約10年內就衰減到與一般廢棄物無異的狀態,這也正是目前存於蘭嶼的核廢料。
P.99 高放射性核廢料就是核電廠使用過後的燃料棒(俗稱用過燃棒或乏燃料)。必須與環境隔離10萬年其放射性才會降到安全範圍,但由另一解度而言,因核廢料很少只占核電廠廢料2%。一個燃料束的大小與電話亭類似,足夠提供核電廠一年發電所需。40年份約為一座游泳池大小。
P.108 目前人類因能源使用而排放的二氧化碳中,火力電廠占50%。
P.114 碳洩漏,1986年在非洲卡麥隆的尼歐斯湖,因湖底火山爆發,釋出10萬頓二氧化碳,因二氧化碳比空氣重,而停留地面,造成1700人及數千家畜死亡的慘劇。→碳封存有其風險
P.117 IPCC報告指出,目前全球因能源使用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中,交通占了23%,其中75%因路上交通造成。
P.129 氫是宇宙中數量最多的元素,但氫實在太輕了,所以在地球大氣中數量極少。目前地球的氫都是以化合物的形態存在,如水及天然氣等。
P.130 基本上可以用兩種方法製造氫,一種由石燃製氫,另一種方法是電解水來製氫。目前全球有90%以化石原料製造,其中以天然氣為原料製占了一半。
P.131 電解水製氫,是一種十分成熟的科技,以水製氫,最大優勢是可以製造純度非常高的氫,成本極高;每製造1單位的能量就要消耗1.4單位的能量。
P.135 氣候工程(Climate Engineering)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減少太陽輻射又稱為太陽輻射管理(Solar Radiation Management,SRM),一種是移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 Removal,CDR)
P.136 太陽輻射能量極為巨大,所以只要阻絕1%的輻射就可以抵消二氧化碳倍增造成的暖化。1991年菲律賓Pinatubo火山爆發,所釋出到平流層的大量二氧化硫,使全球溫度降溫0.5%;就是一個極佳的啟發與驗證。
P.136 太陽輻射管理的方法:1.造雲。2.在平流層釋出懸浮微粒(Aerosol)。3.在太空中釋出鏡片。
P.136 平流層釋出懸浮微粒,飛機航線基本上就在平流層。→為何不讓客機裝載設備,在排氣孔加掛噴嘴,自動撒不就行了,成本說是造雲的150倍費用(P.138),是不是計算錯誤?拜學家粗估每年必須釋出800000立方的微粒,這總量不過是邊長93m的立方體。
P.140 許多人就覺得CC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要處理太多非二氧化碳的氣體並不經濟,即使燃燒後的氣體最多只有20%二氧化碳,80%的氮還是氮。
P.162 以台灣的經濟實力和人均排碳量,很可能會歸類於已開發國家。→要分利益時台灣不是國家,要分擔責任時台灣又變成國家,真好的分法。突然默默希望伊斯蘭教多炸一炸這些大國,看看他們能不能讓他們清醒一點,貪婪側漏。
P.182 高爾承認誤導,高爾的藉口是「為了喚起民眾的意識,將事實予於誇張敘述(Over-representation)是合宜(appropriate)的。」這代表他明知這樣的暖化論述是「誇張」的,但為了喚醒民眾(不如說是欺騙恐嚇民眾),他竟將科學家所重視的「誠信」兩個字拋到九霄雲外。→原來政客才是真正的文創產業…。
P.190 任何溫度高於絕對零度的物體都會輻射電磁波。太陽會輻射電磁波,地球會輻射電磁波,每個人也都會輻射電磁波,但每個物體輻射電磁波的主要頻率都不同,溫度越高的物體,其輻射電磁波的主要頻率越高,太陽溫度極高,所以其輻射電磁波的頻率很高,50%以上的能量都集中在可見光頻率範圍,也有相當的能量以高於可見光的紫外線輻射地球。地球的溫度遠低於太陽,所以地球輻射的電磁波頻率都低於可見光,而在人眼所看不到的紅外線範圍。
P.190 溫室氣體就是大氣中吸收地球所輻射紅外線能量的氣體分子。這些分子在吸收紅外線電磁波後會釋出同樣的電磁波。氣體分子能吸收紅外線的原因在於分子的原子鍵會與紅外線頻率的電磁波產生共振。但要有三個原子以上的分子才會與紅外線產生共振。氮、氧都只有兩個原子。
P.192 如果沒有溫室氣體給予地球額外的輻射,地球平均溫度將為-18°C。因為-18°C的地球所輻射的能量與由太陽所獲得的能量保持平衡。今日地球均溫在15°C比沒有溫室氣體的地球溫度高了33°C。→作者主論溫室氣體不一定是壞東西。
P.193 大氣中1ppm二氧化碳的重量達78億噸。→我覺得單位當初設定太誇張,或許1噸跟我們覺得1克的感覺比較相近,當初誰訂的單位,感覺是用重量單位在量空間單位,蠻糟的。
P.194 人類呼出的二氧化碳是由吸入空氣中的氧與體內碳水化合物結合後所產生。
P.196 海洋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50倍。
P.198 IPCC認為二氧化碳在排入大氣後,約有50%在大氣中滯留30年,30%滯留數百年,而有20%會滯留數千年,這也就是二氧化碳可怕的最主要原因。
P.199 毀林而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竟高達全部溫室氣體排放的19.4%。
P.200 2004年溫室氣體排放比例

P.201 同等重量的牛肉所造成的碳排是雞肉的13倍,是馬鈴薯的57倍。→驚人呀!大家少吃牛肉吧!留給我吃…,根據我自體實驗,牛肉給我的能量是雞肉無法比擬的高出非常多。
P.202 2006年全球碳排比例
P.209 溫度記錄的疑問,觀測偏重陸地,海洋占3/4無監測。陸上偏重都市,都市有熱島效應。
P.235 IPCC成立的目的其實就在「證實」全球暖化是人類活動所引起,所以要說IPCC是完全不偏不倚也頗難令人相信。
P.244 巴西總統在2007年八大工業國會議上也不能認同已開發國家要求開發中國家為減碳而做犧牲,他說:「貧窮本身就已經是一種犧牲。」→這話令人玩味。
P.264 農作物生長週期太短,一年之內(甚至更短)就被人類或家畜食用,而完成碳循環,對減碳無益。
P.288 台灣電力系統尖峰能力(1992-2011年)
P.302 2008-2015年電力系統備用容量
P.303 我國法定備轉容量為20%


P.311 抽蓄發電約有20%的效率損失。
P.311 時至今日,因基載電廠(核、煤)裝置容量不足,甚至要動用燃氣電廠來提供基載電力,抽蓄電廠完全無用武之地,花費數百億建造的蓄電廠近於閒置。
P.296 電力排碳量:核能0、燃氣.42公斤/度、燃煤0.84公斤/度
P.294 電力成本:核電0.63元/度、燃煤1.42元/度、燃氣3.2元/度
P.297 建廠時間:核電8年、燃煤5年、燃氣3年。不含前置作業約5年(評估、政府核準、招標等)。→所以一個電廠最快完成也要8年!好好利用2015~2023年的電力空窗期。
P.318 每公噸碳權,目前約540元(找不到ECX報價,只找到TETA,目前報價4.72歐元,換算只有200元台幣?)以氣代核(約400億度),會增加1700萬頓二氧化碳,以煤代核會增加3400萬噸二氧化碳。
P.303 為何2008-2011年原規劃的機組雖未完工商轉,但也未造成缺電呢?最重要的原因在於這4年間發生嚴重的經濟衰退,導致電力成長停滯,沒有發生限電的危機屬僥倖。
P.337 汽電共生電廠的產品除了「電」外,還有蒸氣。兩種能量相加除以燃料能量,效率自然較單純發電高。→蒸汽在台灣沒有多大用處,因為屬亞熱帶,不需暖氣。
P.369 勿忘我國在世界碳排不過1%,仔細觀察國際減碳風向,小國勿為天下先而應確保本身生存。

心得感想:
目前每年鈾礦使用量約為7萬頓,已知礦量為550萬頓,約可用80年。核能占全球發電量15%,共有439座(2009年)。如全以核電發電,每年要用掉約50萬頓,只夠十年使用。看來核能也只是百年過渡能量來源,但也足夠了,科技百年後不知進步到那裡去了。未發現的鈾礦,主流估計可開採的總量在3500萬噸,還有釷物質也有可能當核原料,如果成的話,會再加一倍可用量。
對於十萬年的核輻射我倒覺得沒什麼,原因是地球很大,而說不定百年後,還把核廢料當寶,畢竟那些是比隨機物質還純的東西,就像垃圾場裡的廢鐵,百年前不值錢,百年後人人搶,我最看好中東廢油田,如果我是酋長我會收核廢料賺大錢,再把錢拿去投資,並賭核廢料未來的可再利用價值,再賺一筆比無本生意更暴利的商業買賣。
在2015年備用容量掉到6.6%,接著而來的就是等意外發生,然後大限電。這資訊蘊藏著太大的商機了!!
媒體、政客、假環保人士繼續玩弄恐懼吧,最後這惡果還是會回饋給到自己,能跑的只有達官貴人。
政府該做的就是買一堆此書,發送給大眾和圖書館,好過花一堆錢買政令宣導廣告,最好30秒鐘能說個明白…。只要關心的人得到真實資訊,讓群眾自行散播交流才能有效發揮效用。
翻到最後一面,作者簡介,作者現任吉興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公司為電力專業顧問公司,30年來吉興公司規劃設計近8成國內火力電廠(燃煤、油、氣),但他不反核,我只能說佩服。每次看政府荒腔走板的政策,我都以為台灣沒人才了,但這本書令我驚豔不已,台灣有人才,只是閒置。政府長年的愚民政策,現在吃到苦頭了吧!圖書館多進些書吧!台灣不缺求知慾強的人(我!),但缺錢買書(到書店看看…每個月出書量比淡水河流量還多,雖然品質跟淡水河的水質差不多,偶爾還是有金沙流過。多買些書放圖書館讓我們品讀吧,我們有真才實學當彈藥,才能讓鄉民信服。
關於能源的書,我覺得這本書寫的最好,因為全從台灣角度在分析,句句點到台灣問題的關鍵點,值得一看。
作者部落格-台灣能源

更新:2014年3月31日
相關網站:Gordoncheng's Blog-漫談備用容量與備轉容量
上圖所示備用容量,係非常樂觀的預測,核四兩部機分別在民國100、101年底商轉,林口、深澳、大林、通霄汰舊更新機組如期完工的預測。→看來2015年備載會掉到9.9以下是很確定的,因為核四還是卡著沒商轉時間表,估計當跳電幾次後就會商轉了,目前核四手上資料是已建制完成。就歷史來看備載電力掉到10%以下,該年度百分之百會發生跳電。

2014年3月23日 星期日

我該學什麼,金錢地位能不請自來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98133


前言:
在圖書館先是看到35╳33—35歲前要做的33件事,但翻一翻覺得怪怪的,感覺跟必要的事八竿子打不著。然後就翻到這本書,隨意翻翻立馬就感受到兩本書的作者,人生經歷就天差地遠的感覺。這本書一看就知道是人生勝利組,35╳33的感覺像人生失敗組會做的事,像做義工!?無法理解。成功本身就是最棒的心靈雞湯,失敗才需要找這麼多雜事來充實人生。

隨記:
速讀

P.47 勞力就像產品,便宜的受歡迎。→資源多的國家,勞力就相對貴而不符成本,這就是沒資源國家的優勢,勞力相對便宜。
P.75 「無可取代」是你最重要的籌碼。→全球化後,無技術成分的勞力工作,全會被更落後的國家勞動人口取代。
P.85 比起聰慧或是手巧的人,笨拙、學習較慢的人,會專注於一項技術上,以「身體」而非「頭腦」去記憶,確實打下基礎。→這個難在,首先要瞭解自己。就以我媽為例,她年紀都六字頭了,還常常把自己是聰明過人的話掛嘴邊。但從旁來看她人生很失敗,從來沒搞懂自己的天資不足...。從前人的錯誤得證,我的基因不是天才型的,所以比才智是找死,就換個策略找個人優勢,不靠智商靠智慧,慢一點成功總比失敗好一點。
P.88 拒絕為「前途」而做通才。→什麼都會一點,但什麼都不通。最佳策略是專精一項其他為輔,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P.99 常識,最簡單、最重要,但最被忽略。作者推薦各國文學、地理、歷史、數學。
P.101 創造力:不是靈感,而是會重組
P.144 聽久了就能說。學英文必須聽人說、多閱讀,這兩點都是關鍵。
P.168 在印度,主要通用語是英文和印度語;但說英文的比例大約兩成,說印度語略占四成。→我以為印度人都會說英文。看來只有2/10,12億裡的2.4億,還是很多…
P.197 懷疑常識?恭喜你開始獨立思考了。
P.215 先將專門知識的基礎學好,然後再慢慢提升其他方面的能力。

心得感想:
跟隨實戰成功的人不一定是對,但他們能成功一定是大部分思考邏輯是對的才可能勝出。

2014年3月19日 星期三

歐元美金大風暴



前言:
對索羅斯是又愛又恨的一個人物,他懂的金融市場。他似乎也很想教大眾些知識,但他表達的讓我有看沒有懂,在正反之間存在反射的概念。希望這本來更瞭解他說的東西。

隨記:
快速翻閱

P.8 市場基本教義派人認為,只要政府停止干預,金融市場就會確保資源的最適分配。讓金融市場全球化。就像病毒一樣擴散,單一國家很難加以抵抗,因為全球化讓金融資本逃脫管制與稅賦,而個別國家又不能沒有金融資本。不幸的是,市場基本教義派的基本信念大錯特錯:如果放任不管,金融市場不一定只會朝向均衡,其實也同樣會製造泡沫。
P.9 只要金融體系碰到嚴重的問題,當局就介入,清算有問題的銀行或將他們合併。這定下了一個模範,後來在超級泡沫時也有樣學樣:市場陷入危險,則摒除常規。這個現象有個專有名詞:道德風險。→索羅斯難懂就這,一下反對自由市場,一下又支持自由市場。他總是處在模糊空間,讓人難以抓到他的核心思維。
P.14 思考者與情境相連,以兩種方式參與。一方面,他們試著了解情境,我稱之為認知功能。另一方面,他們試著影響情境,我稱之為因果功能,也可以說是操縱功能。這兩個功能以相反的方式將思考者與參與者的情境相連結。兩種功能同時運作時,形成環狀的關係,或說是回饋圈。我將這種回饋圈稱為反射性(Reflexive)。→讚,果然大師在說,但我聽不懂。
P.17 可錯性讓人類事務蒙上不確定的陰影–這是自然現象所沒有的。→物理不會出現錯誤和偏差,但人類決策常常都會犯錯,如果單從物理推看待金融就會發生牛頓犯的錯,低估人的瘋狂程度。
P.17 思考者根據不完全的理解(資訊、知識、能力等)採取行動。→這就解釋人類為什麼常常犯錯,人類做決定都是在不完全資訊下做出決策,運氣往往占了很大成分。
P.21 每次(金融)危機總會引起管制的回應。因此,市場不僅受到看不見手的所引領,也受到看得見的政策之手的很大影響。
P.21 泡沫只是間歇出現,但市場和政策之間的互動卻持續進行。市場參與者和金融當局都根據不完全的理解來行動,這讓他們之間的互動呈現反射性。因此,詮釋金融市場時,反射性總是必須納入考量–並不是只在遠遠偏離均衡時。
P.24 我也嘗試在幕後影響政策。我和當局的接觸,依循良好運作的規則:他們傾聽但不回應,這讓我感到沮喪。→心得:1:索羅斯跟政要關係密切。2:索羅斯不知道自己表達能力很差。
P.49 像石油高峰、依善政治上不穩定或有敵意國家提供美國所需能源等。只有發展無碳能源,才能解決這些問題。→我一直覺得二氧化碳不是問題,這點沒錯,但沒想到更深層的問題,當石油用完時怎麼辦?看來替代能源開發勢在必行,因為石油遲早會用完。這點才符合我認定的關鍵因子,暖化並不是。
P.81 市場雖不完美,但管制者更加不完美,不僅因為他們是人類,而且他們還是受到政治影響的官僚,因此管制須限制在最低水準。
P.109 歐元雖然有一個共同的中央銀行,但缺乏一個共同的財政部。設計裡遺漏的主權支撐。

心得感想:
對於思考在看過很多書籍後,發現思考的定義要再細分下去。讓你成功的想法不是自己思考出來的,而是看到新事物後的融合。所以思考不該著重於空想,而是吸收新知後的融合思考。
索羅斯的思考太過於複雜,他喜歡把簡單化成複雜,複雜再更複雜。像主張反對自由市場,但在論管制時又說管制不好(P.81)。在論思考時也是,說石油供及放大到一定程度後,產油國發現少生產一點對自己有利,而產生反射,進而影響原油價格走高,而不是增加產能以平穩價格(P.44)。但有必要搞的價格反反射嗎?不能直觀一點,直接就屬上漲因子,偏要詮釋成下跌因子中的反射因子…。
這本書主要是把索羅斯在金融時報上發表的文章集合起來,所以比較沒有系統性。主要論述歐元問題和解決辦法。而這些都是2011年以前的文章,在今日來看參考性漸漸失效。所以後半部就隨興翻閱沒詳讀了。
嘗試用台灣學生佔領立法院抗議服貿協定事件來解說索羅斯反射理論。大家原本都認定服貿協定會過,而能讓遠景轉化為股市大利多,所以錯誤性就持續累積,股價也一路向上走(至少這幾個月從沒破上升趨勢線)。其中經過很多事,但大致都被壓制下來(或說忽略掉)。食安問題、eTag事件、日月光事件、洪案事件、馬英九一連串的錯誤(證所稅、打王失敗、馬卡茸等)。這些都是看多的反射,人民對執政者失望度一直累積,但市場一再忽略,形成一個多方泡沫,而戳破的居然是二百人的反抗,3月19日還覺得這是小事,但3月20日來看這不就是個蝴蝶效應?這兩百人,揮揮手引來更多反射力,進而可能產生的颶風。以上是說多方的反射。那空方的反射是什麼?這群學生懂服貿嗎?我想大部份人不懂,而學生抗議越久越激烈,牽動更大的漣漪(群眾的盲從效應),這就漸漸超出空方本質太多,因過度反應而產生謬誤,造成偏移過大,那空方的反射能量就開始累積。直到膨脹超過極限而爆掉,反射就會朝多方而去。這就是我所理解的索羅斯的反射理論。
那反射理論很神奇嗎?我覺得是玩文字遊戲,實際上就是對事情的進一步思考而已,最終還是回歸到正反的思辯。
題外話
我是感謝這群學生,我原本快被停損的空單,因此而獲救。差點廢了新開發的因果推論系統。在最絕望時,希望只給堅持到最後的人豐厚的獎勵(當然我有設停損點)。那我怎麼會作空呢?其實不是服貿協定,更不是反射理論,而是看到QE退場和納稅時的資金抽離,只是過早進場。而這次的錯錯得正的意外救了我,我只能說是僥幸…,也深深體會到運氣占成功的成份比預期的大很多很多。


2014年3月17日 星期一

貨幣戰爭 3 金融高邊疆



前言:
在看完第二部後,對這部也抱著高度期待。

隨記:
P.16 胡雪巖至死也沒能明白,在喪失中央銀行這一金融制高點的情況下,單固依靠囤積生絲試圖在貿易上與洋行一較高下是沒用的,一旦銀根被收緊,他的資金鏈將立刻陷入崩潰邊緣。
P.28 胡雪巖的思路與沙遜(Sasson)幾乎完全一致(控制產地),差別在沙遜的背後是國際金融霸主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支援。1840~1914年,沙遜家族在壟斷鴉片的生意中獲利高達1.4億兩白銀(1兩等同今日200塊人民幣)
P.36 在貨幣本化、中央銀行之後,金融網絡構成金融高邊疆的第三大支柱。→中國南方錢莊無法發展的主要因素,無遠端匯兌。因缺乏足夠的龐大的網絡。
P.37 金融市場,尤其是形成國家融資的核心力量–國債和各類票據市場,構成了金融高邊疆的第四塊基石。中國本土的金融機構–票號與錢莊,都沒能完成此一重要歷史使命。
P.43 凡統治殖民地,必須徹底消滅當地的文字,因為文字帶著文明的基因,維持著複雜的民族自我認同和精神歸屬,征服一個國家卻消滅不了它的文字,統治者若非被同化,就是遭到驅逐的命運。→想想台灣對日本有好感,可能是老一輩的被文字同化過的後遺症吧!雖然覺得冷血,但我還是希望世界能統一語言,管他是中文還是英文,語言的本質是溝通,不是文化,語言不通才是爭端的源頭,語言不通才會造就兩邊殺個死去活來。
P.53 井上馨:日本開國金融元勳。搭船到了英國,他們開始全新的生活。井上馨目睹洋人的富裕和強大,拼命學習英語和專業航海知識。→一個人成就如何,不是能力而是視野,好與不好只要親身體驗,馬上立判,不需要什麼高深的智慧和遠見,而我要做的只是比別人早看到就贏過一票天才。
P.92 蘇聯顧問鮑羅廷途經鄭州時,曾對馮玉祥感歎道:「蘇聯用了三千餘萬鉅款,我個人費了多少心血精神,國民革命才有今日之成功。→主論1923年的南方政府時期,不是武昌起義(1911年)前。
P.369 2005年美國地質調查周的調查指出白銀將是人類史上第一種被開採殆盡的金屬,時間大約為13年。
P.369 目前全世界白銀的可開採儲量約40萬噸,加上已有的3萬噸左右的存量,白銀總量只有約43萬噸。(世界白銀存量從1940年的30萬噸,下降到目前3萬噸,因白銀在工業有大量需求。)
P.369 黃金由於極少因工業用途而消耗,所以存量不斷上升,目前普遍估計為16萬噸。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截至2009年底的統計,全世界黃金的可採儲量約4.7萬噸,兩者合計20.7萬噸,由此可知,黃金總量與白銀總量之比為20.7:40,即大約1:2,亦白銀的總量比過去少很多,其應有的價格應為黃金的二分之一,而不是十六分之一。→推論怪怪的,那已被使用的30萬噸白銀死去那了?

心得感想:
在看清朝與日本的對比,說實在的要怪毛澤東玩文革也不妥,中國在滿族下一點尊嚴都沒有,民族心早已盪然無存,到處都是出賣國家為準則的行事風格,中國實在太倒霉了,什麼時代不給外族(母語非漢文者)統治, 偏要全球化時,導致成功的人幾乎是在比賣國排行榜,賣國最多者勝。我很不喜歡看近代中國史,尤其是國共史,以本書第三章為例,就發現作者(大陸人)看待汪精衛與蔣介石,是與我們反著看,汪是正道,蔣是賣國賊,在歷史還沒沉澱前,怎麼看都像霧裡看花,算了,反正都是後朝幫前朝寫歷史,怎麼寫都成。看著宋鴻兵在第四章舔毛也蠻有趣的。到了第五章我直接用翻過去的,沒什麼留意。作者早有定見,那述說蔣介石的事必定夾雜個人情感,就跳吧!可惜呀…上一本寫的好,不代表這本也會好。在評量外國時是傑出,但寫自己國的時候,民族主義蓋過一切,自大妄為的個性顯露無遺。
第七章在說孔祥熙和宋子文如何貪污誤國,或許這才是關鍵,前面四、五章變成無足輕重的內容,分析事件為何作者改採微觀論(毛澤東的空城計,這也能當主因?),而不宏觀分析關鍵點。宏觀來看蔣介石當時處在優勢也代表正統,中共處在劣勢而且流竄各處,但後來局然反轉,這裡唯一能確定的是國民黨腐敗太快,失民心,或許蔣有大志想一統中國,但手下賣國超出國家能承受的臨界值,但身為最高統帥還是得承擔一切的果,蔣介石輸了,但為什麼不用以死負責!?不懂。我覺得這本該叫舔毛高邊疆,把毛澤東捧成神般,真好奇郎咸平對此書會有什麼評語。
本書的賣點只有開頭一、二篇和最後一篇白銀論,但論精彩度、嚴謹度嚴重輸給第二集太多了。而白銀論似乎太牽強了,價值低估八倍。本書出版2011年5月1日。難道這就利多公開日就是最高點?和說好的八倍呢?怎麼一路向下走…

貨幣戰爭3:金融高邊疆和經濟大棋局讀後感,看來郎咸平給本書很高的評價,我在郎的眼中應該算是憤怒青年,吼!!但香港回歸中國管了,所以我無法認真看待此篇內文說的。

2014年3月16日 星期日

高跟鞋魔法



前言:
最近看到女生很愛穿假運動增高鞋,讓我忍不住有些微詞,真是欲蓋彌彰。到底為什麼不直接穿正統的高跟鞋,反而去穿那種增高鞋?

隨記:
P.11 只要是成年女性都能輕鬆穿上七公分高的高跟鞋(一般是五公分)
P.13 穿高根鞋腳會痛嗎?問題都不是因穿高跟鞋所導致的,而是沒掌握走路要訣,以及選擇鞋子的方法罷了。→原來問題是腳會痛。
P.19 拇指外翻:腳底的肌肉和腳指較沒力的人,走路一定會將負擔壓在大姆指上,最後就會有拇指外翻的傾向,拇指外翻並非高跟鞋所造成的,只要正確挑選鞋子,同時強化腳底的肌內,擔心拇指外翻的人,也能毫無痛苦地穿好高跟鞋。
P.26 高跟鞋三大重點:
      1.展現「腿的內側」完成迷人美腿。
      2.「高跟鞋魔法」讓膝蓋以下的雙腿修長高雅。
      3.改變「整體平衡」,自然創造美麗。
P.58 選擇高跟鞋的三大重點
      1.腳指關節在鞋子裡時,會往腳底蜷縮。→這啥?
      2.腳底要有貼合感
      3.腳跟不鬆脫

心得感想:
對我而言,美女的身材曲線、臉蛋才是真正的藝術,那才是美感極致的表現。而看到蒙娜麗莎畫,就一個頭大兩個大,畫都裂成一塊一塊的…有什麼美感?
女生大部份只注意臉,但身為男人的我(有近視),在遠遠的看只能看到身體的曲線(整體視覺)。在遠遠的地方看到最明顯奇特比例的就屬腫腫的腳(最近流行的鞋款,楔型、增高鞋、雪鞋、長統皮鞋、南韓蓋腳厚根黑皮鞋),一整個傷眼呀。
看完作者說的,問題不是高跟鞋,而是穿法和選擇錯誤。問題似乎是低估流行的因子,大部分女生,只想跟身邊友人穿的類似,並不知道難看…。算了,我還是繼續待在二次元世界吧,地球人太詭異了,對於群眾的盲從性總是無法理解。

男人穿衣聖經



前言:
雖然目前不需要注重服裝,但還是覺得總有天會用到,至少約會會用到吧。

隨記:
P.18 除舊(丟棄的條件):一年沒穿過的衣服、十年後看照片時不希望出現的衣服。
P.22 穿著規範的演變
還是不懂正式西裝和獵裝的差別在那…,比較有趣的是休閒裝只適合老闆,員工不適合。
P.25 如果你想要製造壞印象或破壞工作面試,最簡單方法就是:不要擦鞋,放任鞋跟磨損,皮革龜裂。
P.32 如果錢揮難在亞曼尼上並不是你現在可以做的事,那麼,你該怎麼辦?品質至上。不論是一套好看西裝或一雙好鞋,品質比品牌還重要。為了明白品質的好壞差距有多大,請到百貨公司試穿幾件高檔西裝。留意它們的結構、布料的手感等。然後到比較便宜的貨架,尋找剪裁與布料接近你剛才試過的高檔貨。
P.40 閉合處:鈕釦永遠是從上往下扣,最後一個千萬不要扣起來。→為何最後一個不能扣??
P.43 襯杉:白色可能顯示某種程度的順從,而藍色表示你自有主張。→怪了,怎麼跟我的感覺反了,我倒覺得白色有尊榮與優雅,藍色倒像低階與苦力。可能我本身品味就跟人不同吧。
P.46 牛津鞋(oxford):它看起來簡單,不過牛津鞋是職場上最正式的鞋款。
三片式+有鞋帶

P.48 萬無一失的襪子:長度應該足以蓋住你的小腿,沒人想看你的毛毛腿。
P.48 皮帶,寬度應該為1.5英吋,配上銀質或銅質的扣環。
P.66 穿著律法:
      1.你不必為了看起來像花了很多錢,而在衣服上耗費鉅資。
      2.深色總是顯得有權威。→不懂
      3.經典就是因為它們是經典。
      4.穿著得體就如同良好的教育。
      5.領帶永遠要打好,放在正確位置,而非歪斜。
      6.沒有人會看到標籤。→妙
      7.質比量還重要。
      8.沒把握時就穿深藍色。
      9.或灰色。→踢,我恨灰色,燒掉。
      10.服裝無法造就一個人(雖然它可以為人造假)
P.67 聰明購物的祕訣:
      .務必試穿
      .不要隨便買大賣場的東西。→買過三次大賣場的衣褲,最終都拿去當抹布。
      .售貨員一定會跟你說穿起來很好看。
P.67 致命的罪過:
      .長褲不要修改過短,應該剛好蓋住鞋面。
      .皮帶是為了讓你長褲不要掉下來,而不是另掛某些科技產品,那些是外套口袋的管轄區。
      .過於寬鬆的長褲讓你顯得可笑,過緊的長褲則會讓你不舒服。
      .大衣上的連衣帽→這什麼?
      .如果你得問別人是否搭配,就表示可能不配。
P.82 如果現在腰部有點緊,以後只會變得更緊。

心得感想:
書中說的蠻多細節,像絲質領帶,但我只記筆記我比較需要注意的要項。
這本寫的不錯,覺得會不會穿西裝真的差很多。
西裝外套最後一格不扣的故事,居然是英王艾德華七世太肥了。這…蠻蠢的約定成俗。

2014-2019經濟大懸崖



前言:
怎麼這麼多世界末日論,但基於以前常犯的單方面思考錯誤,還是先瞭解各方的論點再說。

隨記:
P.11 驅動台灣、日本、美國或德國等富裕已開發國家經濟的最主要根本力量是新世代消費者的「消費潮」(Spending Wave)–隨著消費者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消費便會逐漸增加,而這個消費週期非常容易預測。
P.12 台灣的消費高峰落後出生潮約四十七年。而接下來至2026年間,消費將會出現短暫的回聲潮(Echo Boom)世代反彈,再來就呈現和日本、南韓和新加坡相似的趨勢,長期走下坡,直到2057年甚至更久之後。→比我預期的更慘…這不止是失落的十年了,而是天長地久,我死前說不定還看不到台灣的光明…,永別了12682.14。
P.13 日本的出生率在1949年達到高峰,而台灣則是在1963年。那代表台灣的嬰兒潮世代比日本晚大約十四年達到高峰,所以,台灣的經濟繁榮與衰退、房地產和工業週期將傾向於循日本模式,但落後大約十四年。→我一直覺得台灣跟日本模式很像,只是落後10年,原來根源於此,嬰兒潮。
P.14 鼓勵生育的成果要二十年左右以後才會浮現,因為屆時這些寶寶才會開始陸續加入勞動力。
P.14 在未來十到二十年間,將退休年齡延後到75歲,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案,而提高生育率是長期的最佳解決方案。→看來這六年級以後,最好有準備工作到死的心理準備吧。婦女地位將會逐漸提升,尤其是孕婦會擁有越來越多的特權。
P.15 原物料商品價格下跌將在新興國家和中國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而這就是下一場全球金融危機的領先指標。現代史上最大的泡沫在中國,一旦這個泡沫破滅,台灣所受的衝擊將比世界上多數國家更大,其中只有南韓受衝擊程度會超越台灣。→中國占台灣出口比最大。
P.16 作者預計道瓊指數最高將達1萬7千點,接著一路跌到2016年的五千點台灣股票交易所加權指數有可能從2007年的高點9千9百點至少跌到2015年至2016年的四千點谷底,甚至有可能跌到3千4百點。

道瓊指數2014年3月10日

台股加權指數
P.21 人口統計,這項關鍵指標讓你洞燭機先、預測最重要的經濟趨勢,預測不只未來幾年,而是幾十年的趨勢。→這項研究很早就有,作者肯說出來,代表已沒有高度商業價值了,可能已是普世概念了。
P.31 人隨著年齡增長,行為變化是可預測的。
P.38 生物科技、機器人、奈米科技以及更乾淨的新能源都會帶來動力,但要好長一段時間才會影響整個經濟,因為新的創新要數十年才能累積足夠的動能。例如,汽車發明於1886年,但到1914年至1928年之間才躋身美國經濟主流。→看來一項科技需要三十年後才會改變世界習慣。我覺得是要新世界接受,養成習慣,然後價格是最後決定因素。機器人也出現很久了,合理看來還要十到二十年才會技術成熟,接著才會普及吧。
P.46 原物料商品很固定地遵循三十年的循環(見第六章),而世代人口循環則遵循接近四十年的循環。
P.48 2013年後,德國會是第一個(消費潮)摔下斷崖的歐洲大國,南韓約在2018年開始走下坡,而且持續數十年。中國約2025年。
P.51 從人口統計看來未來十年挪威、瑞典、芬蘭與丹麥的經濟景況真的比較好,為什麼歐洲靠北邊的國家出生率較高?因為這些國家給職場女性很好的援助,如育嬰假等支援,這是一個國家能為未來做的最好投資。
P.54 香港中文大學的郎咸平教授明白指出,中國實際的經濟數字並不如表面光鮮亮麗。中國的GDP成長過分高估(透過新住宅用電等基本統計數字確認)。郎教授認為,GDP成長頂多只有4%,不是8%;通貨膨脹遠超過3%,而且持續攀升。(空屋不用電,反而耗電量成長率是個好指標)
P.54 中國的主要城市,包括香港、上海與北京等,穩坐房價收入比(estate-to-income ratio)的世界冠軍,房價是收入的20~35倍;相對地,即使在美國房地產泡沫的高峰,舊金山的房價收入比不過10倍而已。
P.55 都市化是新興國家的關鍵趨勢。→別在鄉間置產,未來人口8~9成都集中在都市。
P.63 從2014年開始,歐洲會開始摔下斷崖。所以當其他經濟學家、分析師告訴你,我們終於出現長久復甦–千萬別相信他們!→作者預測了哦,開始來觀察歐洲股市,德國果然是歐洲最強的。



P.67 日本消費潮(出生後47年)V.S.日經指數

圖的年份不對齊,但如果照作者說的用消費潮來算股市波段,日經未來還會漲耶!!回聲潮世代在2023年左右才到頂點。但在2013年附近有個大釘子,這難道說還會先創新低!?

P.79 以日本的消費潮來說,最重要的時點在2003年至2020年,應該會出現回聲潮世代主導的經濟強勁擴張。可是由於無止盡的「止痛藥」激刺方案導致房地產梨勢,債務也並未消減。→日本這期間用了多次寬鬆政策,1998、2003、2009、2012年,作者在指量化寬鬆不會有好結果。
P.81 資產泡沫破滅與債務去槓桿化會導致通貨緊縮,歷史上每一次債務與資產泡沫破滅也的確這樣。這次不一樣的是,各國政府選擇積極對抗通縮,避免大型的銀行與債務去槓桿化危機。但這樣做很危險。干擾自然秩序或自由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可不是好事,因為兩者都會反撲。
P.83 我們預測美國房價終究會跌超過55%,房地產泡沫可還沒結束!這些泡沫消長證明了我們研究過去數百年資料得出的規律:第一,泡沫愈大,破滅的情形就愈嚴重;第二泡沫往往會消回最初的起點,甚至更低。→比我想像的還要低…,另我一直對這有疑問,含通膨率嗎?
P.84 不要把房地產當成長期增值的投資,這策略已經是過去式。→我是認同部分,認同是不會像歷史般這樣年年漲3~5成。但要跌?有難度,合理來看每年照通膨率漲是比較可期的。那不就沒有買新房的價值的,新房都貴到外太空去了。
P.93 如果你沒辦法讓一個十歲小孩子懂一件事,代表你沒真的搞懂。聽聽大多數經濟學家講的話,你就會明白我的意思。→哈,這論點妙,以此作尺度來簡單區分真假專家。
P.102 老化中的嬰兒潮世代先從110的毫宅換到70坪的排屋,再換到8.5坪墳墓。→照台灣可能是40坪換到25坪再換到2坪,最後不到0.1坪的骨灰罈。地產需求長年下降!!
P.142 主要國家的總債務約當GDP比重,愛爾蘭的債務占GDP626%,六倍多這太猛了。反觀俄羅斯居然沒債務,看來俄國沒想像中的虛弱,反而是其他大國都處於虛胖。這些數據有點太誇張,主要是看政府負債,才比較符合真相。這樣看來,真正死定的是…日本,只是死法的差別,是要自己切腹還是被人砍頭的差別,一個有骨氣,一個是貪生怕死。(隱約感到索羅斯又在微笑了…)
P.161 作者不建議投資俄羅斯,因為它的人口及勞動力將長期走下坡。另也不知道俄羅斯的地下經濟體系有多龐大,那是一個未知的要素,它的債務可能比我們所了解的還要高。
P.164 除非回顧長久的歷史發展,否則不可能真正了解人類的經濟及經濟週期,因為唯有看過長遠的歷史,才能獲得更有深度的見解。兩個與成長有關的原則來證明上述觀點,這兩個原則的重要性勝過其他所有原則,且毫無辯駁的餘地。
第一個原則:成長是呈指數(exponential)型態,而非線性(linear)型態
第二個原則:成長向來是週期性的,而且這個模式亙久不變
這張圖太妙了,那箭頭點把我一直對曲線不解的地方點破。(箭頭代表線性型態,曲線代表指數型態)
P.192 中國的工業化程度雖然較高,但它的強項似乎多半屬於低附加價值且獲利能力較低的部門。
P.198 不要妄想中國會成為未來的資本主義典範,因為它的故事反而將證明,由上而下的政府中央計劃模式及永無止盡的振興方案,將會對自由市場資本主義造成猶如殺雞取卵的惡果,因為唯有政府提供穩定的規則基礎和中性的貨幣政策,自由市場資本主義才能發揮它最大的功能。→蠻精闢的論點,無法由上而下強制性啟動,政府的目的是保持遊戲規則的公平性。我一直以為中國強在中央集權式的蠻幹法,但忘記資本主義是人民自利才能產生真正的動能,而這剛好與中共核心概念是抵觸的。
P.207 原物料商品週期:果然要計入通膨,不然每次低點都比上一次低點高出非常多。
P.213 黃金:記錄這個是因為之前讀『謝國忠2014經濟預言』謝國忠預測會上漲(五年內到3000美元),但本書預測是下跌到740。而關鍵勝敗點是1500點,本書認為最高在那。(雖然作者有留條件式,但測不準就測不準,其他都是廢話。)

2014年3月13日收1369元

P.227 南歐最可能引發下一波全球金融危機,原因在於會有一個以上的南歐國家,選擇或被迫退出歐元,引發連銷反應。雖然這件事會在全世界引起骨牌效應,然而中國像三、四百公斤的猩猩,是世界成長最快速的第二大經濟體,卻也是最大的亂源。中國正在折起最大的泡沫,泡沫破滅時,政府的振興方案不可能把摔破的東西恢復成原狀。
P.229 中國既然是世界成長最快的第二大經濟體,為什麼股市這麼疲弱?答案在於中國為了加速成長與都市化,在每一方面都推動過度擴建產能的政策。過度建設會產生固定成本和還本付息成本高昂的過剩產能,扼殺股市最重視的獲利。
P.234 只有可以讓人民存活的就業機會存在,加強都市化通常會促使所得和支出增加將近三倍,但中國卻本未倒置–先行遷移人口。
P.238 西班牙是歐洲最極端的國家,房地產泡沫升到最高峰時,每人水泥消耗量高達1700噸,2005年美國的泡沫達到最高峰後破滅,每人水泥消耗量只有600頓,中國的水泥消耗量還在增加,最近才增加到2000頓大關,何況中國的富裕程度遠遠不及美國和西班呀。
P.256 可能引爆下一場全球金融危機的因素非常多,人口統計趨勢,債務水準及原物料商品週期等。
P.265 太陽黑子,所有週期時間都介於9~12年。上升的週期較短,也比較陡峭,大約介於3~5年;下降週期延續約6~8年,有點類似自然費波那西(Fibonacci)比率。
P.269 形成四年週期的原因之一非常顯而易見:政治人物總是不惜任何代價,在重要選舉前將經濟維持在亮麗的狀態。在非選舉年,他們才比較可能認真針砭經濟問題。
P.270 (有關太陽黑子週期,將在2013年底達到高峰並開始下降的預測)作者認為,股票極有可能在2014年1月中至3月底達到高峰,而一月底發生的可能性較高。(每當黑子數反轉就是經經衰退)。
P.271 如果政府再次插手干預,實施更多振興措施,把爆發下一個經濟危機–最可能在2014年發生的機率降到最低,那更大的危機非常可能在2017年底爆發(黑子活動最低迥期預計2017~2019年發生)
P.285 為什麼長期而言,通貨膨脹是良性?答案很簡單,透過勞動力的分工。→這一篇論通膨論不好懂,有機會再讀一次,還是不解人民因通膨所以錢變多,但從資產負債表觀點來看,變多的原因是負債變多。或許作者只是想表達問題是債不是通膨,但回頭看,不就又是拿人民的錢去貼銀行的債而引爆的高通膨,太糾結了。
P.301 未來10年內,我們會看到替代能源、生物科技,機器人和奈米科技的「基本創新」與突破,這些創新會為未來幾年創造全新的產業與生產力趨勢。
P.302 目前(景氣)冬季大約會延續到2023年,其中有三個期間是爆發股市崩盤,經濟衰退/蕭條的最危險期間,一是2013年底到2015年初(太陽黑子最少期,準備變多前)。下一個長期繁榮期間會從2023年底或2024年初開始。→這應該是主論美國。
P.349 今天華盛頓和華爾街代表美國權力與操縱的縮影,而兩者顯然同流合污!只有他們無法控制的重大金融危機能夠結束這種失衡。
P.364 未來數十年裡我們要面對可以清楚預測的四大挑戰
      1.空前的民間與公共債務
      2.健保與退休津貼
      3.威權統治
      4.環境污染


心得感想:
我一直存著一個變數的疑問,通膨。這難道不會把基底墊高嗎?像台股低點是3千4百點,如果每年都持續通膨,股市無法跌回3千4百點吧。如果跌破3千4不就代表實質價值會遠低於上次的3千4百點,這是很不可思議的。那這邊就有個好問題,如果上次低點,牛肉麵值100塊,而目前牛肉麵漲到200塊了。這是否代表這次的低點最多到6千8百點??或者打點人民恐慌程度,再打八折,5440點??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換個方式想,用比率的概念想,最高點如果是1萬點,通常會大崩都是指五成以上,那可預期的低點就是5千點!!耶,不管怎麼算,似乎都必定看到5字頭…
股市與人口紅利對照時變動因子有兩個要調整,第一個是相差47年(人在中年最會花錢),第二個因子是通膨。當這兩個調整後即會出現超完美的長期股市預測。
以人口為主、以債務為輔,推演出各國未來經濟發展。
這本書有強力的證據,說明老一輩為何對不起年輕人(總覺得這句話太溫和了,應該說年輕人你們死定了,看我老人家怎麼把你吸乾扒盡),而且還有實證-日本。看到年輕人不服輸的性格,讓人驚豔不已,但也暗中感嘆他們不知自己是如何的弱勢和無知,總是覺得22k的小確幸是種幸福…,而不知真正艱困的債務準備衝擊小確幸,而手上沒存款應付這場災難,然後準備跟銀行借錢,由老人開的銀行借吧,超完美奴役小確幸。詳參P.92殺雞取卵該篇的內容。
人口變化、債務(舉債)狀況、全球總體經濟、原物料循環、房產上漲率(泡沫程度)、時間發酵(←待補),再依權重組合起來,就是各國經濟發展前景預測圖。
讀這本書總感到幾分空虛,細思原來是我沒有經濟學原理扎實的底子,畢竟我專業不是經濟學。要養成沒有幾年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沒有老師教。為啥當初不選經濟學相關科系?但話說回來,如果當初選經濟系,大概也沒高薪的工作存資本…暗,窮人的兩難。
突然想到科技因子呢?以前沒有機器人可用,但機器人發展似乎越來越有可行性,現在問題是接不接得上人力消失的速度,這只解決勞力不足的問題,作者論述的是消費力的下降,那如果人人都是管理階級(管機器人),薪資不就上升?消費力也就上升?即使人口減半消費力說不定還增加十倍,極限值在於原物料供給的極限。未來的世界經濟取決於資源而非人口(勞動力),這樣推論人口不是關鍵因子,是消費力。所以不該執迷於增加人口數作為核心推廣生育,而是提高生產效能,才能讓人民有錢,有錢就會有消費力,人的慾望是無盡的,所以消費力是無限的。機器人研發似乎比增加生育力還重要,更貼近問題的核心。完蛋了,這推論一定會引爆眾怒,寧可要機器人也不要生小孩。又是一個不能說的祕密。機器人才是下一個經濟大爆發的關鍵,而非人口增加。
作者在第七章推論很驚悚,描述中國是極惡之地,讓我看的一頭霧水,所以第七章都沒筆記,因為總覺得怪怪的,充滿一堆問號,作者指明2014年上半年中國泡沫會爆掉,現在三月中了,但沒資料顯示中國完蛋了呀!
太陽的能量決定景氣循環,這種大格局論太合我胃口了。反觀股市名嘴常執著於雞毛蒜皮的事,真讓人受不了。為啥我會認同太陽黑子影響呢?因為我有種植物,當陽光充足時,植物生長速度之快,讓感受到植物是有活的,會動似的,那怕是冬天。但陰天多日時,植物就停止生長,有些還直接落葉,等下次的烈日到來。
比較令我困惑的是郭台銘,為何還大膽徵才?他手上的資料一定比我多,難道他看不出景氣循環嗎?或者只是虛應一下政策配合選舉?那要去那找真正新進員工數呢?更何況他是力主機械化的大老闆,這似乎與他核心有些抵觸,除非他收掉別處廠,不然沒理由再增加台灣雇用人數。還是作者推論根本是錯的??這部分再行找資料,一時想不通。
痛快好久沒看到如此水準的新書了。言之有物,據之有理,善用統計分析。很多論點都有附帶條件,所以需要特別留意條件是否變動。像最明顯的政治是純人性的因子,看為政者有沒有遠見(通常沒有),會改變事件發生的提早或延後,而延後只會變更嚴重。

現代醫學未解之謎【圖解版】



前言:
最近迷上圖解版的書,千言萬語抵不過一張圖來的清楚。

隨記:
P.158 肌肉則是以肌絲間的滑動短縮來讓身體關節的角度產生變化,進而完成身體的運動。這時候的肌肉,既無汽油引擎之類的噪音與震動,甚至連熱氣也幾乎不會產生。結果是肌肉藉由ATP的化學能量來產生力氣的效率可遠百分之六十以上,這可是汽油引擎效率的兩倍。→看來科技術能量轉換效率還有一倍的成長空間。
P.186 讓某個(大腦顳葉區)部位流過電流後,女病患在家中附近河邊度過的種種記憶,就會以如同錄放影機播映影像般地依照時間經過的陸陸續續出現在腦海中。如果在流過電流後接著將電流切斷的話,這種狀態也會隨之中止,但是只要讓電流再流經相同區域,之後記憶裡中斷的場景即會重現。如果將電流通過顳葉的其他區域,這次女病患腦中出現的就變成了她在旅行途中參觀馬戲團表演的場景。而且再讓其他區域通過電流後,她則是出現了在辦公室工作時的場景。而且經過確認後,這些在她腦海中重現的記憶實際上全部都是過去自己親身體驗過的事實,如果用心裡學者的定義來說的話,保留在她大腦中的記憶痕跡先是藉由了流經顳葉的電流而回想起來,之後再予以辨識。→這訊蠻特別的,如果人在一個高電流地區,是否幻覺會變多?
P.230 人類DNA上的鹽基數約為三十億個,但是這些鹽基排列實際上還包含有指定蛋白質胺基酸的編碼區(又稱外顯子exon),以及不指定胺基酸的無意義非編碼區(又稱內含子intron)。具有遺傳性意義的外顯子區大多是被細長的內含子區間隔開來的。因此,近來對於人類基因體所含的蛋白質分子資訊估算結果應該不超過二萬五千個。也就表示說DNA上所書寫的蛋白質遺傳資訊僅僅不過二萬五千種而已。實際上人體是由遠遠超過此數目的不同有機物質所構成的。而且體內蛋白質超過半數都是與醣類(carbohydrate)結合而成的糖蛋白(glycoprotein)。但醣類的遺傳資訊根本沒寫在DNA上,加上對生物體來說最重要的細胞膜主要成分是脂類(lipid),可是這種物質的遺傳資訊同樣不存在於DNA當中。細胞膜是細胞分裂之際,如字面般分裂解開而傳到新細胞上,所以也不需要DNA派上用場。許多細胞質當中的成分也幾乎都是一樣。從這些事實加以考慮的話,就可以以解DNA上藏有人體設計圖的表現說法實在是太過誇張了。→看來人會長成這樣跟DNA尚有爭議。
P.236 我們的身體裡頭也居住著許多的細菌,而且對於維持我們的生命還有著極為重要的功能。像草食性動物對於植物細胞壁單醣的分解,全都是依賴消化道內細菌來進行,如果沒有這種細菌的話,就無法生存下去了。→這太勁爆了…,如果這麼說對花生過敏該不會也因為腸道沒有對應的菌種?類似的共存概念?簡單說或許人類也不適合活在無菌室。

心得感想:
這本書雖為『圖解』,但內容絕對超過常識範圍。這本書基本上是我是無法吸收的,需要一些醫學、生物的背景,因為內容屬於進階不是入門,標題都說了連現代醫學都未解之謎。作者強項是在肌肉運動上,在第五章圖表精緻,但我看不下去,內容已太深澀了,比較適合相關科系的研讀,我呢…放棄。對醫學我只想要學基礎概念,而不想變醫生。

2014年3月9日 星期日

華爾街的物理學



前言:
在誠品時翻到書中的一段話提到計量分析,二話不說就買了。我對計量學充滿了興趣,或許能從此書找到更深層的計量學相關技巧也說不一定。

隨記:
P.10 全球最優秀的資金操盤手是西蒙斯(James Harris Simons)。
P.12 西蒙斯成功的秘訣在於跟財經專家劃清界線。
P.14 quants是quantitative analysts的縮寫,意思是計量分析師、金融工程師。譯者翻成寬客。
P.16 牛頓:I an calculate the movements of stars,but not the madness of men.
P.21 (物理學運用在金融市場)真正的危機在於我們廣泛使用物理學的概念,卻忘了以物理學家的思考方式看待問題。→問題例如金融海嘯、系統失靈時等狀況。
P.35 帕斯卡賭注(Pascal's Wager):人可以用賭局的型態選擇要不要信奉上帝,用自己的個人信仰下注對上帝到底存不存在,而在下好注,離手之前賭徒們都有權利先弄清楚賭贏跟賭輸的代價是什麼。帕斯卡的推論如下:如果你賭上帝存在,並選擇遵守戒律過日子,要是你賭對了,你就能在天堂獲得永生;要是賭錯了,在一了百了之後,其實也不用付出什麼代價。如果你賭上帝不存在,並棄宗教戒律如敝屣,就算你賭對了,在人生走到盡頭時,也不會有什麼後續發展;萬一你真的不幸賭錯了,代價可就是萬劫不復了。→這謬論很有趣,但對於賭我有另一番論點,死後是未知,活著是已知,而能在活著先贏,就已是先拿到利基,死後不一定存在,為了不確定的東西下注,期望值就不是帕斯卡想的那麼高。我知道他是錯的,但也無法完全反擊,這就是神論最強的地方,我無法證明神的不存在,但神論者也無法證明神的存在。這讓我想到世界只有三種人的論點:1.笨蛋:相信神。2.智者:不信神。3.奸商:利用神幫他騙光笨蛋的錢。
P.46 所有可以被預測到的未來事件,其實都已經反映當前股票或債券的交易價格上了。
P.48 巴楔利耶看待市場的方式,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效率市場假說,其基本觀點是:市場價格既然已經整合了所有可取得的資訊,因此反映交易標的之真正價值。
P.49 效率市場假說是一個理想化的假設,但簡化的假設卻有助於我們深入探索,解決現實狀態下難以處理的棘手問題。→抓大放小概念,大家都很喜歡抓小放大,大部分沉醉於爭論市場不是效率市場,但往往忽略效率市場背後要表達的概念。
P.53 以物理學的標準來看,所謂理論(theory)必須要夠精確,完整描述出現象特徵;只能概略描述物理過程或系統運作方式的,就叫模型(model)。
P.54 丁伯根(Jan Tinbergen)曾經說過,如果一家企業薪資待遇最高與最低之間差距超過五倍的話,該企業生產力就會降低。→蠻有趣的論點。
P.79 他之前看過的可是一頁又一頁,記錄夜間天體運行的龐大數據!他需要克服的只是找出不同數字之間的關連性,釐清某些數字提供的資訊會如何影響其他的數字
P.80 股價本身不會呈現常態分布的話,或許個股的投資報酬率(rate of return)才會呈現常態分布。
P.81 我們可以運用「對數」這項數學運算工具,來呈現個股投資報酬率與股價之間的關係,因此如果投資報酬率呈現對數常態分布(log-normal distribution)的圖型
P.83 好的模型不能忽略投資大眾的心理學。
P.104 齊夫定律(Zipf's law):每一張類別清單中,各個物件的大小規模都跟排序的名次有關,例如排第二位的規模大概都是第一位的一半,排第三位的大概都是第一位的三分之一,以此類推。
P.116 巴楔利耶認為股價走勢將呈現如同常態分布的鐘型曲線,然而奧斯本認為這說法不太對,股價是上揚或下跌一定的百分比,而非上揚或下跌一定的數值,才比較接近實情。→最近也發現這問題,關鍵是百分比,而非數字大小。一萬點的1%是100點,3千點的1%是30點,而拆開看100與30點看似無關,但背後關聯則是一致的1%。
P.135 研究尾端肥大分市曲線是相當重要的。→我也偏愛中央極限定理,但真正暴利反而是極端值發生的時候,而大部分系統都低估極端值發生的頻率,而產生的錯誤期望值預估。

P.172 算牌其實就是「不斷從莊家手上剩下的牌取得資訊」。
P.198 除非能夠賺取平均而言比低風險投資還要高的報酬率,否則投資任何帶有風險的項目,都是不理智的行為。楚雷諾把多出來的投資報酬率稱為風險溢酬(risk premium)。→風險、機率、期望值。
P.202 布雷克(Fischer Black,1938-1995)的策略:動態避險:在任何時點,都有可能將股票及其選擇權這兩種資產,組合成低風險的投資方式。
P.216 1969年7月20日太空人阿姆斯壯登入月球,美國終於在太空競賽取得領先地垃了;只是物理學相關的就業市場,也立刻跟著崩盤了。→1968年美國大量產出物理學人員到市場,因為太空任務已完成。
P.228 金融數理模型一直是個不斷演進的過程
P.228 推動科學進步的基本方法論,在金融市場裡一樣適用。如果我們只因為數理模型不完美,就將它們棄之如敝屣,那才真的叫做愚不可及。
P.244 勞倫茲(Edward Lorenz,1917-2008):只要設定的初始狀態有一點點微小的差異,經過系統內部運作一段時間後,很快就會發展成完全不一樣的結果。(混沌理論原型)→對初始條件的敏感性,也是蝴蝶效應的前導。
P.306 預測公司屬於局部性的做法,試圖在全球金融市場數據每次透露出短暫可預測性的時候,找出有利可圖的操作策略。全球金融市場可預測的模式飄忽不定,預測公司必須抓住短暫的機會之窗,才能創造獲利。預測公司從局部性的做法出發,開發出許多必要工具,在各種模式失去預測之前完成效力評估。因此我們可以說,預測公司的做法比較保守,你只要從「什麼因素會增進市場效率」的角度,就很容易看懂該公司的操作原理。索耐特(Didier Sornette,1957-)的做法恰恰相反,他採用全面性觀點尋找臨界事件、尋找最嚴重災難出現之前的規律模式,並利用這種規律模式做出預測。就算用尾端肥大的分布曲線,也還不足以摸述極端事件的發生頻率。索耐特直觀認定這些規律模式背後有某種機制在運作,常會把小規模事件不斷放大,終至釀成最嚴重的災難。
P.307 索耐特告訴我們,就算市場的隨機性很狂野,動不動就上演極端事件,但是只要我們懂得觀察市場的數據的方法,起碼能夠預測一部分的極端事件。
P.345 用物理學家的態度思考問題,懂得質疑模型的假設,不停尋找數理模型有何缺漏之處。
P.346 科學研究是不斷重複「發現、驗證、修正」的輪迴過程。
P.347 數理模型只是彰顯思考內涵的底層工具「而已,從來就不是顛簸不破的真理;數理模型只能建立在不可能完全實現的假設上,有時候那些假設甚至完全與現實狀況脫節,因此在使用任何一種數理模型時,都必須保持警覺,把模型的局限謹記在心。
P.361 區分「不可能出現」和「很難出現」之間的差異,非常重要。→像回到過去是不可能出現,被磒石打到是很難出現。但如果因怕被磒石打到而不建台北101這就變的很荒謬。同理金融市場操作也是如此。
P.362 股市崩盤與投機泡沫並不是新的現象,1929年才是現代社會最嚴重的一次股市崩盤,而衍生性金融商品在那個年代根本無足輕重。
P.375 西蒙斯於2009年底退休,他在1988年創立的大獎章基金,二十二年來,年化報酬率35%。

心得感想:
真沒想到隨機漫步是效率市場的延伸推論,市場因資訊的消化快速,導致股價如同隨機上下擺盪。
突然感悟到擲骰子的關鍵是變異系數。當同一面連續出現後變異系數會增大,而用統計計算後則能算出平均背離率次數,這不就改變了賭徒與莊家的勝率了?我一直對骰子是獨立事件感到不解。
所有交易模型存在一個缺陷,停損點到時,未必會有對手可成交。這裡存著風險系數概念,在高風險下,唯一有效的防禦是拉高現金水位。簡單說如果指數在相對高對時,槓桿比要對應的下降。那問題來了,什麼時候叫高風險!?像1987年股災黑色星期一。這問題值得細思,像台灣也發生過2004年的319槍擊事件,次日直接開7%鎖死跑不掉。如果我當時已開始玩期貨的話,我可能已陣亡了。
預測金融市場是可行的,如同天氣預測,問題在於你的工具和知識,因為你要連蝴蝶拍動翅膀都記算進來,你就能精準預測,所以一個人辦不到的,而要一群優秀的人+頂尖的電腦設備。這樣合理推論再過不久,股市會被極少部份人賺走極大的財富。
相較之下,我憑什麼預測!?這一個反問當下是啞口無言…
問題再切割下去,如果我要的預測準度只要60%呢?這會是一個好的假設。
再讓我想想吧…這瓶頸真是有夠難突破的,即使我知道預測本身跟少女的心一樣難以抓摸,但我還是為此著迷。

在看完後覺得本書沒有預期的好,原本以為是集物理學模型的大成作品,結果只是說明物理學在金融市場運用的演進史,而且書本越後面越覺得鎖碎,或許越是近代,資料越難收集與整合吧。再看看作者經歷是個物理學者,這就難怪了。學者與實戰者之間總是有個鴻溝,學者總是用理論在看事,只有實戰者能精準的點到事物的本質。這本書太可惜了,書名實在太棒了,只是內容還不是成熟的作品,尤其是各學派的理論沒條列出來,而是散佈在各章節的小段落中,讓我讀的有點辛苦。很明顯作者是金融交易的新手,所以內容論及到金融市場上時,文詞變的很空泛。
對於想從本書找到物理學的金融模組可能要失望了,全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像板塊運動概念,由微小的現象可預測可能發生大地震的機率…,這類隔靴搔癢的說明。作者對這些成名人的論點運用都是從旁敲推測,生硬的聯結到金融操作模型。或許連他最推崇的西蒙斯都沒會面過,更別說作者能瞭解西蒙斯的核心模型了。

後記2014年3月17日,沒想到有人把本書中提到的各物理大師理論整理出來,邱明強的部落格

[2016年7月28日 量化交易的偶像人物]
量化投資大師 詹姆斯 西蒙斯
(James Simons,1938年-)是美國數學家、投資家和慈善家。是世界級的數學家,也是最偉大的對沖基金經理之一。

2014年3月7日 星期五

10年後,你將找不到實體商店


前言:
每次找想要的東西都很生氣,因為實體商店變少了,貨架上更是商品種類不足。難道如書名說的,10年後實體商店會消失?

隨記:
P.24 Mesh 指的是一種四通八達的網路,可以讓系統裡的任一伺服器,連上其他任何位置的伺服器;每一個部分都和其他任何一個部分相連,而且全串聯在一起。之於我,Mesh是一個適當又貼切無比的用詞,為資訊服務時代進入全新階段做出了最佳詮釋。Mesh公司在眾多方面,都與彼此、與全世界緊緊繫在一起。部分聯繫是直接的方式,例如公司之間彼此認為一個市場,共同提供商品或服務,這些公司共享資訊,促速與新顧客、顧客偏好和商品的使用和取得。至於其他的聯繫則屬於間接方式,必須透過第三者,例如透過顧客資料彙集或顧客的社群網路。
P.25 Mesh 公司有什麼特點?
      1.核心商品是某種可共享的東西(包括產品、服務和原物料),可能在一個社群、市場、或是一個價值鏈。
      2.利用速階的網路和行動資料網路,追蹤商品和蒐集商品用法、客戶與商品資訊。
      3.集中於可共享的實體商品,包括所有材料。這讓在地的服務與產品的配送,以及商品的取回,具有價值和意義。
      4.優惠、訊息和推薦大多透過口碑傳遞,而社群網站則讓這一項特點更形顯著。
P.37 經濟、人口、資源壓力和消費態度是Mesh的推動力。
Mesh的設計具有以下四點特質:1.耐久的。2.靈活的。3.可修複的。4.永續的。
P.151 朝Mesh模式邁進的五大方向
      1.提供有助Mesh企業發展的服務或平台。
      2.讓產品與原料等實體資產發揮更大效益。
      3.與合作夥伴分享資源與資訊。
      4.從正向與逆向整合供應鏈。
      5.擴展Mesh生態系統。


心得感想:
看了半天,作者的說的根本不可能取代實體店面的存在性,反而偏向二手商品的交換、租借服務等次客群的應用。但台灣目前看不到喜歡用二手貨的習慣,更別說我的車給陌生人開,然後收取一些費用。之前新聞不是有報說一個年輕人弄租借高價鏡頭,然後一去不回的狀況。總之我覺得是省小錢,很花時間的事,比較適合學生去玩,因為什麼不多,時間最多。以台灣這種高工時和地狹人稠來看,寧可到便利商店快速搞定所有事,也不想花幾個晚上找揪團買吧。
總結十年後實體商店在台灣依然存在。本書是網路世界運用的偏支,難成主流。如果勉強要說合理的是女性(作者)喜歡交流,所以研發出mesh這共享有利基邏輯,而覺得是可行的。但世界上還有另一半是男人,基本上男性偏好直接擁有,也懶的為那一點點小利,而去折騰自己。所以作者的核心概念分享是不可能通行,只有她附加說明,網路世界是會改變消費習慣。但這就偏離mesh的核心,反而只是網路運用的衍生。

2014年3月6日 星期四

郎咸平說中國即將面臨的14場經濟戰爭



前言:
封面也太冏了,在看之前就先有不想看的念頭…。Rich學學人家天下文化,沒內容有包裝,一樣賣的好(註一),有內容沒包裝,虧很大的。
註一:快思慢想,在博客來暢銷排行搒第二十名(2014年3月15日記錄)。
隨記:
P.41 原先十塊錢,經過泡沫變成二十塊錢後,現在打回原形變成五塊錢。那麼這差額,二十塊錢到五塊錢,被誰拿走了?索羅斯等人。索羅斯是誰?作者告訴你,他就是美國正府的馬前卒,他絕對對是個人行為,除非是國家行為,否則哪裡有這麼大量的資金?哪裡有這麼大的力量?而且狙擊的還不是泰國一個國家,泰國跨了之後,亞洲其他國家也跟著垮了。→這論點怪怪的,怪在美國基金規模本來就很大,相對泰國經濟本來就不發達。但合理之處是索羅斯能到亞洲惡搞沒被當地人捅幾刀是蠻怪的,人家政府有權直接凍結/沒收資產吧,除非有權者在後面撐腰。
P.41 金融風暴的前夕,就是狙擊的前一天,泰國房地產積壓的資金為三百億美元,積壓的住房85萬套,需要七年才能消化,辦公大樓和店鋪空置率高達20%,從1989年到1996年國內住房貸款額增加了五倍之多,房地產貸款超過銀行貸款總額的50%。→筆記泡沫國家的數據,以後說不定能參考。
P.47 (泡沫化)首先,一定要從一塊錢變成十塊錢。→先讓你有一點額外的錢,才可能投資,然後最後連本金都一並被洗劫過去。
P.52 香港不缺外匯與泰、越不同,故索羅斯利用聲東擊西的方式,放空港幣,目的是讓利率上升,利率一升(單日利率漲到280%),股市就狂跌(股市只要缺資金只會跌),而索羅斯賺的就是先前佈好大量股市空單,而非想賺放空匯率。→香港之戰還真的是雄才大略…,索羅斯成功絕非偶然。也才瞭解彭淮南的可怕,居然擋掉這個金融鬼才的攻擊。
P.55 日本向來都是貿易順差的,而且不缺外匯資金。而且日本還特別喜歡實體經濟,不喜歡炒房、炒股,所以也沒什麼泡沫。所以美國必須幫他製造泡沫。利用日圓升值,讓日本出口無利可圖,然後資金就會轉向炒房、炒股,達成製造泡沫。再想辦法讓日本降利率,把資金大量釋出到市場。雙倍加速吹泡泡。
P.59 日經指數期貨、日經指數期權出現。→沒想到是美國帶進去的木馬,這樣才能製造放空的工具。
P.61 1990年日經爆跌,從此日本陷入了長遠20年年的衰退。→對亞洲各國用的方法完全不同,殊途卻都是同歸,就是讓股市跟房市完全破滅。
P.88 美國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他們明明知道中國很難讓人民幣升值20%,其目的就是當初對付日本一樣,拿著農業和服務業說事,他們就是拿著人民幣匯率說事,真正目的是,希望中國開放金融市場,允許外資成為交易所會員,以完成轟炸中國的第三部曲(有作的空權力)。→泡沫好賺是作空,如果無法作空,那製造泡沫是沒意義的,因為傷自己的荷包,肥了別人。只有當泡沫爆掉賺放空,才是把對手大部份的錢放進自己口袋。
P.110 美國失業率10%。不是真正失業率,失業定義是領救濟金幾個月後還沒工作才算失業,和不含打工沒正職者。→在瞭解任何數據前,要先明瞭他的公式內容。
P.112 豐田召回事件2009年。→美國為了救自己的失業率和汽車產業,動用陰謀。我覺得推論合理。因為之前台灣吃301條款時,也是類似。表面上是維護經貿公平,背後另有政治目的。
P.133 簽保密協定→只要法院叫你說你還是可以說,這就是標準的間諜遊戲。
P.134 美國聽證會,不是國會在聽證,而是國會議員或者國會眾議院下屬的各個委員會在聽證。你去了就會很糟糕,因為這個聽證會不想知道真理,只想製造激情,尤其是選舉時。
P.144 氣溫影響二氧化碳含量,不是二氧化碳讓氣溫上升。海洋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當海溫上升時,會釋出大量二氧化碳。大氣只有0.3%是二氧化碳。以下圖為24萬年氣溫與二氧化碳線圖,左頂點是氣溫,右頂點是二氧化碳。→高爾果然是個騙徒。
P.155 太陽黑子多了,就代表太陽活動更猛烈。決定地 球氣溫的主因是太陽活動程度(太陽黑子說)。
P.165 歐美各國導演了一個可笑的二氧化碳導致氣候變暖的假象。而這個可笑的學說,是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這種頂級名校不屑於做的,因為大家都有學術的尊嚴,於是只有找那種四五流的學者,我聽都沒聽過的什麼東英吉利大學的學者。
P.174 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於2020年開始實。→我現在才知道碳稅的可怕了,美國這招好狠毒,開發國家付費給美國研發科技,順道打擊產油國家。
P.184 生產多晶矽的過程污染是非常嚴重的,會產生禍害後代子孫的劇毒四氯化矽(西門子-三氯矽烷法)。→查一下並沒作者說的嚴重,四氯化矽可回收再利用。但想想依大陸人的作風…,大概又偷排到河裡吧。


心得感想:
讀到P.76才發現,原來我對中國一無所知。更發現美國比相像中更深層的邪惡,以近日新聞,歐巴馬批評台灣投資環境不友善,看來他才是居心叵測,來者不善。
當美國政府出手時,才能知道是否有動機。不然美國政府不會出手管豐田、管世界的事,當然包括台灣在內,被美國吹膨反而是有問題,人家是老大自居,沒事吹膨你肯定是想吃你豆腐。罵你也別慚愧,只是他豆腐沒摸到生氣了。
之前就一直在想暖化的問題,總覺得怪怪的,沒想到現在才解出疑問,也覺得郎咸平真是夠強的,早在2010年就提出質疑,並有佐證。
這本書真的很難筆記,因為太多需要筆記了,我知道的太少了。光碳稅問題,比我已知的範籌大上非常多,政治、經濟、科學等因子都不了解。只能說相見恨晚…,也發現由東方人看西方人的觀點也很重要,因為西方人只會用自利的觀點看事,而我習慣偏愛看西方的書,所以東方觀點欠缺嚴重。看到書上說的,都有合理性。只是沒想到西方的權謀是如此的深,如果是對的,他們每個計劃都是以十年作規劃,當計劃中的條件成熟後,才能始發動攻勢,而那時已來不及了,像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他們早在2009年就先佈局,連我壓根子都沒注意這件事,因為太遠了。但到2020年要施行前才注意,那時就準備被美國屠殺了,白花花的銀子獻上,不費一兵一卒。
本書太多地方超出所知,我也無從判定真偽,但唯一肯定的是郎咸平的知識水準超出我好多階,尤其是他搜尋資料的能力。相較之下,我只個懂中文的文盲。

2014年3月3日 星期一

健康生活的377個禁忌



前言:
這麼多禁忌?

隨記:
P.41 一般情況下,只有當病毒入侵細胞時,神經元細胞才會被啟動,阻斷蛋白合成,啟動細胞「自殺」程式,使受感染的細胞與病毒俱焚。而當血液中的酒精濃度達到一定程度後,神經元細胞啟動應急反應,細胞內的蛋白會和抗病毒「衛士」–蛋白激酶結合,從而激化、啟動「自殺」程式,最終導致神經元細胞死亡。由於神經元細胞無法再生,於是一次次「自殺」累積起來的殺傷,最終導致中樞神經受損。
P.45 中國酒:原本是藥物,對冰冷而造成的身體狀況不良具有卓效。→紹興屬熱,麥製威士忌屬涼。
P.47 雞蛋宜煮熟或炒熟吃,這樣雞蛋中的營養才容易被吸收。
P.52 不要將牛奶與巧克力一起食用。→牛奶中的鈣和巧克力中的草酸,會結合成草酸鈣,不被人體吸收。
P.61 鮮蝦不要配水果,蝦體內含有五價的砷化物,水果中大量含有的維生素C具有強還原性。易結合成砒霜(三氧化二砷)。
P.80 雞、鴨、鵝、魚的頭部易儲存重金屬。→故少吃為妙。
P.90 金針菇含秋水仙鹼,一定要充分煮熟才能食用。
P.97 剩菜存放到第二天產生亞硝酸鹽,其中以菠菜、菜花、長豆、青椒為多。
P.110 喝太燙的湯會造成黏膜燙傷,長期下來會提高發生食道癌的機率。以50°C以下的湯最適宜。
P.113 市場檢查發現1公斤糖內竟檢查出3萬隻蟎。→還是乖乖煮過吧。
P.119 味精中的谷氨酸鈉遇到酸鹼就會發生化學變化,而生成谷氨酸二鈉,會和血液中的鋅發生特異性結合,導致缺鋅。故一切帶有酸味的飲食,都不宜添加味精。
P.146 清晨溫度最低,氣壓最高。導致空氣中的微小沙塵、不良氣體等污濁之物,都被早晨較高的大氣壓力壓在接近地面的地方,所以此時正是一天中地面空氣污染最嚴重的時候。早上9~11時,下午2~4時空氣品質較好,是開窗換氣的最佳時機。
P.185 點一卷蚊香放出的微粒與燒100根左右香菸的量大致相同。
P.191 如沖水時馬桶蓋打開,馬桶內的瞬間氣旋最高可將病菌或微生物帶到6米高的空中,並懸浮在空氣中長達幾小時。
P.238 二氧化碳是體內最重要的酸鹼平衡調節器,如果體內缺乏二氧化碳就會導致酸鹼度增高,進而損害了免疫功能。→原本有想弄個純氧機來玩玩,看來免了。
P.240 做家務活通常是慢慢騰騰的,沒有消耗足夠的熱量,而且身體活動的局限性也大,多是手和腿腳,而脖頸、腰胸、背、等需要運動的部位則得不到適量的運動。

心得感想:
看來大部分禁忌都知道不可以,這本書有把原理說明白算不錯的讀物。但不科學呀,文中夾雜大陸用詞,讀起來有時要轉一下才能意會。

2014年3月2日 星期日

當世界又老又窮



前言:
看到地球慢慢變成老人世界,我是有一絲絲的不舒服感。為了更了解那不舒服感的由來,這本書或許能弄清一些疑問,以作防範。

隨記:
P.46 老年駕駛是定時炸彈。→失智老人並不覺得自己失智,撞倒行人而不自知。看來以後看到70歲以上駕駛者閃遠點,對方活太久不要命,沒必要跟他過不去。
P.80 如果社區裡住的都是病弱但有錢的老人,那麼出現專以欺騙老人為能事的騙子一點也不意外。
P.85 老年科醫生居然嚴重缺乏,原因就在於政府對老年拜的給付非常少。→看來台灣給付老人醫療費比重太高了。
P.87 抗老產品:植髮、改善靜脈曲張、各種皮膚醫學。→前陣子熱門的是牙醫,看來皮膚科準備大放異彩了。
P.110 西班牙曾經是歐洲最年輕、最多產的國家,現在卻成為最老與最不願意生育的國家。→房市於2007年崩,2010年止住。台灣勢必會出現房市泡沫。因西班牙是前車之鑑,人口老化必然現象,等台勞現象明顯時,就代表時機成熟了。
P.134 西班牙最小的幾個城鎮,人口流失的速度遠快過於其他地區。
P.137 西班牙65歲後勞動人數是百分之3,南韓是百分之30。
P.146 她們開始生育年齡是三十歲,因此通常沒有足夠的空檔生第二個孩子。
P.148 西班牙像個殘障國家,每八個西班牙人就有一個需要另一個人協助他行動、如廁或其他理所當然的活動。
P.175 桃莉羊只活了六年左右,這顯示牠在出生時大約已是中年,因為牠擁有的DNA是老DNA。→有空再研究這項,如此推論幹系胞也知道自己幾歲了?而不是無限複製?
P.176 佛克從執業中看到,絕大多數人要到70~75歲之後,才會「真的開始(加速)老化」。「他們維持著良好的身體狀況,能做許多自己想做的事,但到了75歲左右,他們的身體似乎開始崩解。」→這資訊太重要了!平均人類DNA使用最大值是75年,超過後身體就會迅速凋零。
P.178 寂寞的人比不寂寞的人,死亡率來得高。寂寞與孤立也會改變人的基因構造,因而造成不利的影響。→有趣的是「改變基因構造」,這麼說基因是可改變的?用心理就能改變?
P.180 老化的標準模式,是多重疾病彼此互動。老化不代表身體一定虛弱,但只要疾病持續發生,你一定會更虛弱,更依賴。屆時你不僅無法控制自己的車子,連自己腸子也管不了。
P.182 我們不能把年齡當成數字,有些人的年齡是偽預測變數,它隱藏了許多有關這個人優秀還是扭劣的資訊內容。
P.183 預計2050年日本65歲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百分之四十。
P.194 日本自殺森林男性占73%,極高比例是老人。→自殺也是一種需求,道德不允許協助死亡的行為,所以只能演變成這種最難看的結果,上吊任屍體蕩在那嚇人。希望衛道人士死前都受過十年以上的病痛折磨才准離世。
P.214 看護→四天訓練即成,只有幫人洗澡的步驟與方法,以及如何協助無法步行的人。→很有前景,留意老人看護方面的公司,投資這方面似乎穩賺的,老人只會多不會少
P.216 1949年日本制定名稱不祥的優生保護法,使日本女生毫無限制地進行合法墮胎。→我支持合法墮胎,能少掉很多悲劇。而花費只是一些衛道人事的感受,而不是小孩長大後的殺人事件。
P.246 年老與年少的老鼠,透過精細的外科手術將牠們的循環系統連結。年老的老鼠痊癒速度變快。→蘭道推測不是年輕老鼠的幹系胞作用,而是血液裡有細胞周圍的化學湯。我一直也以為幹系胞,原來血液才是關鍵,那我對輸血感到興趣了,這樣只要找到18歲健壯少年,定期輸放血,效果不就可期?身體肌肉細胞根本沒時間觀,完全仰賴老化訊號(或養分不足)而凋零。
P.251 年齡只是數字,你的感覺才是你的真實年齡
P.271 在經濟衰退時期,年老的員工總是最早遭到開革。說明這個族群在職場上有多麼脆弱與任意受人擺布。
P.345 老年人對老化的刻板印象,會對他們自身的感官功能產生很大的影響。
P.348 我們為什麼害怕老人?源自於人類對晚年無法逃脫的脆弱而產生的深刻關切與恐懼,而這些情感轉變成輕蔑與忽視。
P.378 年輕工人比較有效率,而我們現在擁有的工人要比辭退的老工人幹練得多,年輕人有更強的動機為自己打拼。如果你年紀大了,手上有績蓄,不會像年輕人那麼努力。
P.409 我們正處於老年失智大規模流行的前夕。
P.420 全球化本身證明是一場龐大而複雜的年齡歧視形式。
P.422 老年化的世界裡,教育已經取代大家庭成為老年人最佳保險。→作者意指用教育推廣多生小孩,營造群眾盲從效應,才能解除少子化的問題。我覺得可笑…,年輕人的問題是缺錢。錢在那?老人手上呀!
P.423 世界老化速度狀會比世界各國政府與國際組織做出的最大膽預測來得更快。
P.424 中國正感受到勞力萎縮的壓力,而且還擁有世界上老化最快速的人口。

心得感想:
如果我還算年輕人的話,我該認真學英文了。再過幾十年台灣真正的厄運才會來到,到時移民會是個選項。看來馬英九也看到這亡國的訊號,在努力抱中國大腿,如果中國肯讓利,台灣還真能起死回生,但也套上了政治枷鎖。哈,小國真無力,在全球化下,世界應逐步併成三、四個聯合大公國(集團),目前最先發起的是歐盟。如此看來被中國併優於被美國併(語言、地域性優勢)。這樣推估日、韓會被邊緣化,日本已夠慘而無力反擊,而想辦法抱美國大腿,南韓一定會全力反擊,然後慢慢被大集團磨光資源後倒下。全球化真的很有趣,一切都在比看誰大,人口+土地,決定這場消耗戰最終的贏家。
每回看到4~5百業的書都讓我碎碎念一陣子,不是說書中沒料,而是廢話太多,而現今這種風氣越來越重。把主題故事化,加太多沒養分的文字充頁數。另外廢話那麼多的原因,是本書一張圖表都沒有,P.366有描述海報的說明,但千言萬語就是不給張圖。
安樂死是老人國很迫切的需求。(參P.152)

老人不死,問題不止。這是我的感觸。問題很明顯是老化,老化的問題核心是身、心退化而不能自理,除非這部分先透過醫學改善,不然老化的後遺症遠高過他們智慧經驗的價值。
雖然作者解釋害怕老人基於恐懼死亡的到來(P.348),但不足以說服我,那令我不舒服的感覺。我覺得我的想法應該是老人活越久,占據資源時間越長,而基於私心,善用自身經驗、財力優勢扼殺了新生代的機會。像巴菲特一直吸納財富於自身,這感覺讓我很不舒服。他到底要那麼多錢做什麼?我只瞭解當錢多到一定程度後,那已超出對金錢渴望,轉到另一個層級,但那到底是什麼?我也想體驗那種感覺是什麼!!

但願我老到行動不便或神智不清時,安樂死法案早已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