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蘇老師掰化學

書名:蘇老師掰化學 Radar, Hula Hoops and Playful Pigs
作者:蘇瓦茲 Dr. Joe Schwarcz
閱讀價值:中
出版年月:2004年06月04日
ISBN:ISBN:9864173006
圖:


導讀:
在讀了蘇老師的『科學新聞不能這樣看』後就覺得他寫書的方式很生活,所以就多借了幾本他的書來看,原本也不想筆記得,因為我都當成故事來看。但有幾篇的知識讓我覺得還是作個筆記,因為打破我原本對化學的認知。


隨記:
P.47 炸藥最佳比例:75%的硝石、15%的木炭、10%的硫磺。
P.94 天然的最好?以蘋果酸為例,其實標榜天然蘋果酸並非榨蘋果濃縮來的,而是透過澱粉→黑麴菌→葡萄糖→黑霉菌→延胡索酸→微生物→蘋果酸。一切符合天然的定義,都是微生物轉化的,但過程沒用到一顆蘋果。這太令我震驚了。天然與我們定義的是有些微不同,商人總是能自圓其說,更過分的是指商品中某一樣是天然的,其他的不一定是天然的,像檸檬口味的餅乾,只有餅乾這指的是天然,而檸檬口味只是是風味,防腐劑、甘味劑都是人工合成物。
P.102 氧氣一旦進入細胞中,就會引發一連串的化學反應,逐步拆散葡萄糖分子裡的化學鍵,藉以獲得以量。化學鍵其實只不過是兩個原子相結合時,共用的一對電子而已。氧氣很霸道,從葡萄糖分子那兒強行奪走一個電子,破壞葡萄糖分子內部的「黏著力」,而這樣會導致接二連三發生一連串反應,把葡萄糖逐步分解轉化成二氧化碳跟水才停止。在此過程中,也釋放出能量。
P.102 葡萄糖的分解提供了推動「生命」現象所需的能量,但也因而埋下一顆炸彈,那就是氧分子現在多了一個搶來的電子,使氧分子搖身一變成為霸道的自由基,開始更積極找尋化學反應的對象,滿足它對電子的進一步渴求(電子必須捉對成雙才會穩定)。
P.103 多吃富有抗氧化物質(自由基會優先與之結合,而不會找身體細胞)的食物,的確會大幅改善我們的健康。而且要吃的是一般蔬菜水果,而非服用藥片。→原因是目前還沒解完抗化物質的合作的關聯,就以柳橙汁中含有維他命C,但目前已知因綠原酸(C16H18O9),加強了維他命C的活性,產生抗氧化的效果。
P.107 在高劑量的情況下,β胡蘿蔔素不再是抗氧化物質,而變成氧化劑。因β胡蘿蔔素送給自由基一個電子,自己反而成了自由基…,要與之中和需要維他命E跟維他命C。
P.110 蘋果上的農藥所造成的負面效果,可說是微手其微,一點都不值得大驚小怪。吃蘋果的好處遠遠大過那殘留的農藥,所以別被有殘留農藥感覺影響而不敢吃。
P.204 河豚毒素鹼(C11H17N3O8)的物質,會癱瘓神經系統,有時會出現假死狀態,腦幹完全無反射現象。→所以如果對方是吃河豚死的,可能在低溫室多放一段時間…以確保不是假死。如果沒醫生,可試試餵鹽,他的毒素是阻止細胞接受鈉離子傳導,如果鹽(氯化鈉)過量是否有機會超載讓傳導發生作用呢??偏方…但死馬當活馬醫。
P.212 帕拉賽瑟斯(Paracelsus):sola dosis facit venenum。藥物過量,就成毒物。
P.213 Paracelsus:想像力比什麼都重要。→安慰劑+權威者說明,將會出現神奇效果。看來很多病痛是自己幻想出來的,不然就是恐懼感強化的感覺。
P.214 Paracelsus:心情愉快者,恆戰勝病魔!
P.252 人參可以是適應原效果。人參具有增強身體對生理壓力的功效,甚至對減輕心理壓力也有幫助。→不是增強能量,而是增加抗壓性或者叫增承載力。就像放棄的臨界值是60分,吃完人參後臨界變成50分的感覺。
P.295 千萬不可以讓酸跟含氯的漂白水搞到一起,這裡的酸還包括:清理排水管道的酸性清潔液、去鐵銹劑以及家裡所用的醋。(會結合成氯氣,吸入會破壞肺組織,使肺臟積水而終於致命。
P.295 游泳池所聞到的所謂「氯氣味」並不是氯氣,而是水中的氯氣跟尿素起作用,產生的氯胺類化合物。
P.310 電療目前已知都是商業噱頭,並無實際療效,最有效用大概是讓你花大錢有爽度的感覺,當然其中包含安慰劑效應。
P.315 絕大部分身體上發生的小毛病,都會自我限制、自動痊癒。就連我們一般買的感冒藥其實也只是治標(痛源),沒在治本(問題)。真正問題還是身體自行修復的結果,並非感冒藥。
P.348 物質的性質,只由該物質的組成決定,跟來源全然無關。像天然維他命C與人工合成的維他命C是一樣的物質,來源不同,但組成結構相同。之所有覺得有差是你不了解他需要搭配什麼才有你想要的效果的茫然感,但並非人工/天然維他命C的差異。


心得/感想:
化學一直被人們所誤解,總認為是人工合成的代名詞,其實像水果變酒的過程就是化學反應。而天然的物質,問題是絕對不純,化學能把該物質純化出來。香精之所以香就是把那香的物質完全純化出來。
當越了解化學,越覺得化學是神奇而不是恐懼之物。沒有任何物質是惡的,只有不了解正確使用方法。無知才是恐懼之源。
作者常常在每篇最後說出一些神奇對話,大部份都是玩笑,一認真就完了。
這本書大概是蘇老師的第一本書吧,因為我同時看了他四部作品,覺得這本寫的質來說是最低的,而其他三部作品又很多重複之處。但我學到一些有用的知識,也真覺得化學太有趣了。像毒氣製作,其實只要把醋加漂白水就能作出極大傷殺力的氯氣了,多麼神奇呀。
我在想要不要把他說的醫學上的知識刪除,總覺得他主修化學,但常常提醫學,感覺有的不可信…

2013年7月21日 星期日

蘋果橘子經濟學

書名:蘋果橘子經濟學
作者:Steven D. Levitt、Stephen J. Dubner
出版年月:2010年01月04日
閱讀價值:中
ISBN:9789867291936
圖:


導讀:
當看完他們新出的『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後我就回頭找第一本作品,也就是此書了,實在太喜歡這作者的分析法方了,事情的真相總是由很多的因素所組成,絕不是電視新聞說的那麼單一問題,新聞為了收視率總是把最狗血的次因素硬變成主要成因,但真相如何呢?蘋果橘子經濟學總是給人意想不到見解,讓那些道德專家的臉上一陣白一陣青,怒吼~Levitt你這個離經叛道的經濟學家…!!!

隨記:
P.40 誘因是現代生活的基石
P.45 警告式的罰金會助長犯罪,例:托兒所罰款,因罰款反而壓低道德感,150元換一小時,家長覺得很值得,也消除因遲到的罰惡感。
P.95 三K黨暴力事件並沒有像某體渲染的可怕。
P.108 其實人都一樣,都受經濟誘因所左右。不管是醫生、業務員、基金管理員。牙醫是最好的標的,挖你一顆健康的牙,不會讓他良心大不安,還能增加收入。→我在學生時期就遇到,在淡水那修補了滿口牙後,畢業後回到老家找小時常看的牙醫才發現他表情不對,當下才發現我被騙了。
P.167 最終的正義將回歸到大多數人的利益也就是多數決。→但不保證損失會補回
P.168 專家永遠能自圓其說。
P.172 刑罰提高與犯罪率下降的關係相當顯著。監獄所費不貲,囚禁一個犯人的成本是每年2萬5千美元。
P.174 以目前半調子的死刑執行率無法用死刑來嚇阻重大殺人犯的發生率,因發生到執行往往都十年後的事,眾人早忘記無法造成嚇阻力。
P.183 美國殺人案發生率比其他工業國家高出許多,部份原因歸於槍枝取得容易。
P.183 瑞士擁槍率更高,但犯罪率不高,所以問題在於槍在誰手上,公民還是殺人犯。
P.201 墮胎合法可降低犯罪率,因不被期待的意外能中止,而不會擴大錯誤的繼續。我就是喜歡經濟學這點,人造上帝總是被經濟學打成狗一樣。教宗不一定對,他們也是人,根本只假神之名來欺騙世人。
P.251 美國的黑白人落差其實還蠻明顯的。→仔細想想我所認得的黑人都是娛樂業的,對科技業大腦就是閃不出個黑人。但一想到電影才想起歐巴馬是總統。似乎平均偏低不代表沒機會成功,還是說總統需要的不是IQ而是EQ?怎麼經濟學玩到最後變成思辯論了…

心得/感想:
看越多這類的書越發現事實跟常識是很多不同的,這讓我有點茫然,我所認知所堆出來的知識結構是否根本就是海沙屋?所有可得到的資訊大部分都是半真半假的,背後真實性早被扭曲變成聳動的劇本,我又該如何辨識真偽??
看越多美國的資料越了解美國人是何等的平凡。他們並沒有三頭六臂,更沒有很多天才,而是時勢造就它成為世界第一大強國,中國人不該有任何的恐懼,下次的時勢又會扭轉一切,盛衰總是輪轉,只是生在此時,會有錯覺,以為美國會一直強下去。
法律不是完全正確的,但堅持自己是對的也沒意義,犯法被抓還是受到懲罰的結果,並沒改變受到損失事實。像安全帽我認為是錯誤的,但現實中我只能妥協。對於小心的行車人戴安全帽是種負擔,而非保障。
這本書看到後面我就不專心在看。好像是沒上一本李維特的書有趣,或許是這本書是初次作品,拉了太多資料進來,讓人有愈看愈進迷霧中的感覺,或許說的大部份是美國的歷史事件,或許我太懶了,不想看過程只想知道結果。本書在當時一定很轟動,因2006年並未有如此另類的觀點,在現在來看,那種耳目一新的衝擊性減少非常多,因類似的書已出品很多了。

80/20法則

書名:80/20法則
作者:Richard Koch
閱讀價值:中
出版年月:2006年09月27日
ISBN:957846861X
圖:


導讀:
啊哈~我讀的是第一版,上面的圖是第二版的。為什麼讀第一版…?因為老問題呀,圖書館只有第一版,免費的嘛,不挑不挑。反正我要看的是原理,我是不相信原理會在第二版大翻盤。我是隱約知道80/20法則精神,但就是無法透澈知道原作的明確定義,特別借來看看與我想的是否完全一樣。

隨記:
P.8 帕列托(Pareto)法則即80/20法則。
P.8 80/20法則主張:一小部分的原因、產入或努力,通常可以產生大部分的結果、產出或酬勞。就字面意義來看,這法則是說,你所完成的工作裡,百分之八十的成果,來自於你所花的百分之二十時間。如果說來,對所有實際的目標,我們五分之四的努力。→也就是大部分的努力,是與成果無關的。這情況有違一般人的預期。
P.20 混沌理論,在紊亂背後自有一個邏輯,一個可預測的非線性關係。這邏輯的發現沒那麼難,但要描述可就不容易了,而且與音樂裡的主題再現有相似之處。某些具有特色的模式會重複出現,但它有無限種類,而且不可預知。
P.21 80/20法則和混沌理論一樣,是一種非線性的概念。很多事情並不重要,可以不予理會。然而總是有幾股力量具有料想不到的影響力。這幾股力量必須馬上辨認出來並加以注意,有益的加強他,有害的則必須小心思考,如何把它們去除。
P.22 原本相差無幾的金魚,最後大者變更大,小者變更弱小。只因一點點優勢,而產生的加成效果。那大一點點的魚因多一些些體型優勢,取得食物上就變成贏者全拿的結果,而大者就越來越大,小的就挨餓消瘦。結果就變成20%的魚吃掉80%的食物。
P.22 臨界點(tipping point)在到達某一點之前總是很難有所進展,很多的努力只產生一點點成果。但是如果新的力量能堅持下去,並越過某個肉眼無法看見的線,那麼一小筆額外的努力就能獲得豐碩的回報。這條肉眼無法看見的線,就是臨界點。→想到以前學游泳,怎麼游都沉下去,最後一個閃靈抓到感覺,就會游了。那一刻感覺很奇妙的穿越臨界點。
P.26 英國文人蕭伯納:理性的人讓自己適應世界。不理性的人則堅持要世界適應自己;因此世界的進步與否全仰賴這些不理性的人。
P.26 80/20法則認為,只要我們能讓那些低生產力的產入,變成高生產力的產入,那麼生產可就不只是增加而已,更能遠到倍增。想達到這個理想有兩條路徑。其一、把不能生產的資源分配到能生產的部分。其二、想辦法讓無用的資源在原位置上做有效的運用;想辦法讓贏弱的資源表現出它彷復有生產力。簡單說就是要麻把全部能量投入20%的事。不然只好把沒效率的事改善成有效率的事。
P.32 以產出與努力區分。一、多數,它們只能造成少許影響。二、少數,它們造成主要的重大影響。
P.34 80/20是為了好記,所以別死盯80/20加起來100的總和迷思。實際上可能是73%的財富在14.7%人手上。
P.36 千萬不要把一本書從頭到尾讀完,除非你是為了享受讀書本身的樂趣,你讀書的時候,應找出一本書的精髓。一本書精華只占書的百分之20%。→所以讀完一本書的時間,不如讀5本書各看20%,所得到的效益最高(約4倍)
P.44 統計後排列成圖型(長條圖),會在前20%上下出現斷層,從那一處就能抓出80/20最佳百分比是多少(可能出現66/15、54/23這類數值),對映各類問題會是很好的決策方針。
P.47 知道占80%利潤的族群後就要加強該區的開發讓原本只用20%的精力,現在增加比重到該區,才是使用這法則的目的。
P.45 80/20分析的用處:
        第一個用處是讓人注意到造成該關係的關鍵原因,也就是認出哪些是導致百分之八十產出的百分之二十產入。
        第二個用處是改善那些表現不佳,只有百分之二十產出的八十產入。
P.48 通常先強化前20%如果已最佳化才改良末20%,所得的效益最高。
P.50 80/20思考法要我們找出真正重要的少數事物,同時忽略不重要的事物。→這是說腦力是有限的,如何能以最小資源取得最大效益,才是主要目的,類似大數法則抓大放小,而非面面俱到,人生才不會忙的一團亂。
P.78 把數據圖形化,常常就能一眼看穿產出在那些20%產入的項目。
P.97 賺錢最好方法,無疑就是停止虧損。
P.108 單純就是美。企業人似乎喜歡複雜。一個單純的公司一互成功,經理人就忙著讓公司變的很複雜,等公司複雜了,獲利也下降了。
P.110 複雜必須付出代價。規模不是問題,複雜才是問題。
P.116 一有什麼東西變複雜了,就把它單純化。如果不能弄單純就去掉
P.120 有效降低成本的方法:
           1、簡化:藉由去除不賺錢的活動。
           2、專注:專注在幾項帶動進步的關鍵動力上。
           3、比較:比較各項事實。
P.151 決策五規則:
           規則一、真正重要的決策並不多。
           規則二、最重要的決定多是由老天決定的。
           規則三、花20%時間收集80%資料並分析,然後以100%信心去執行
           規則四、如果你所做的決定看似無效,就趁早改變
           規則五、當某事進行順利時,把賭注加倍
P.157 訂一份不可能達到的時間表,然後排出20%最重要的來做。從完全到簡化到鍵鍵,這樣比較不會遺漏重要項目。
P.196 時間改革:
          一、艱難的第一大步:努力不等於報酬。對的方法讓你不費吹灰之力完成事。
          二、拋開罪惡感:做自己喜愛的事,而非會期待會受讚美的事。
          三、那是別人硬加給你的義務:成功的人都是為自己工作,老闆是自己。
          四、以獨特的方法使用時間:找個方法把時間用在你想做的事情之上。
          五、找出那百分之二十:以目標的成就與快樂值來分析重要事的順序。
          六、讓那百分之二十的時間增加
          七、除掉或減少低價值活動:採買、煮飯、作報告等無法產出金錢的事。
P.206 利用個人興趣優勢,來製造最大快樂與成就加乘效果,即使旁人覺得那多此一舉的行為也不理會,因為快樂值是成就中顯示不出來的效果,一個偉大的成就背後是靠個人快樂值(興趣、樂趣),所維持不斷的要素。
P.207 把事情交給別人做,把判斷力(能量)留給思考。→任何事都會占用有限的人體資源(體力與判斷力)與時間。
P.? 十大無效的時間運用
      一、別人希望你做的事。
      二、老是以同樣方式完成的事。
      三、你不擅長的事。
      四、做時無樂趣可言的事。
      五、總是被打斷的事。
      六、別人也不感興趣的事。
      七、如你所料已經花了兩倍時間的事
      八、合作者不可信賴或沒有品質保障的事。
      九、可預期進行過程的事。
      十、接電話。
P.? 十大趣值時間運用法
      一、提升生命大目標的事
      二、你一直想做的事。
      三、在20/80時間對結果的關係中的事(高效率的事)。
      四、能大大節省時間並(或)使品質倍增的創新方法。
      五、別人說你不可能完成的事。
      六、別人已在其他領域進行且獲得成功的事。
      七、運用自己創造力的事。
      八、能讓別人為你工作而減少你工作量的事。
      九、與超越80/20模式,以獨特方式運用時間的高品質合作者配合的事。
      十、千載難逢、稍縱即逝的事。
P.211 25%的改善並非叫改善,400%的改善才是80/20的目標,別畫地自限。
P.214 80/20 法則的作用是診斷問題,指出事情令人不滿意的部分和浪費情形。
P.230 人類學家主張,一個人所能建立的愉快及重要的人際關係,其數目有限,童年時代、成人朋友、醫生、性伴侶各二個最為恰當。→比想像中少很多,反過來說同屬性的朋友二個深交就夠了。
P.255 願意付錢買你知識的人,就是你的市場。最看重你服務的人就是主顧客。→作者說的是知識而非勞力。
P.258 向最優秀的人事物學習。觀察-學習-練習。
P.260 幫別人工作再怎麼樣都是被別人抽成。學習時期結束後就要自立門戶

心得/感想:
真正有效率的方法通常不是在算幾%的提升,而是在算幾倍的提升。就以看書來說,一本書就20%是精華,同樣的時間有人看一本,有人看完五本。這就是抓到方法,一下子提升四倍效益,讀五本的只看每本書20%的精華,而精華通常就是書中重要的80%,五個80%就是400%,跟只認真讀1本書100%來看,就是四倍效益了。
投資80/20法則,看到這段總覺得作者是外行的。我直接跳過他說的投資十戒。盡說些不著邊的話,根本沒抓到投資要點,這絕不是前20%投資專家說的話,明顯用自己專業領域(企業策略顧問)套到投資領域。
這本書算很優質的書,雖然不能說很完美,但從中學倒幾個很重要的概念。當然重要的都被我記錄下來了。
其中最讓我震憾的是決策五規則的最後一條,當某事進行順利時,把賭注加倍。這是種恐懼,但發現目前我要再進一步突破就是在此處,在對的事不敢勇於再加碼。或許要再多練習才行,成功總是違反人性,恐懼與貪婪。
快樂值一直是我們所忽視的要素,而作者把成就與快樂值作連結,讓整個工作效益加倍,即使因為了增加快樂值而讓進展走曲線而非直線,也是非常的有價值。這個概念非常的獨特,而我忽略的部份。還蠻難解釋的,我到現在還是無法用一句說明這種感覺。

2013年7月14日 星期日

一代兵聖:孫武

書名:一代兵聖:孫武
作者:陳農村
閱讀價值:低
出版年月:2003年04月08日
ISBN:9577132308
圖:


導讀:
這本書的封面粗糙的圖畫,讓我也有點失去興趣,但可憐的台北市圖書館像樣的書就是沒幾本,真不禁懷疑台北市長把錢花到那去了。在沒有選擇下為了一探孫武人生就拿來翻一下翻,看到目錄心是安了一點,至少作者比出版社還用心在此書,二話不說借回家看了。

隨記:
P.38 起蒙老師,祖父-孫書。他爸倒是時很平凡的人,可能是被孫書念到叛逆所以一事無成吧。孫書是齊國武將,實戰經驗富豐也洞曉兵法之道,在晚年孫武伴隨在他身邊聽他說有關戰爭的事,也給他正確的方向,而不迷失在匹夫之勇的武,而是放大格局,超越戰略的政治思維,由上而下的武略。
P.68 第二個老師-田穰苴是孫書要孫武去找的老師,與孫書同輩。田穰苴臨死前送五匣兵法給孫武。
P.72 田穰苴在家宅受暗箭毒傷,外加齊景公聽信奸言再傳令去司馬職,毒氣攻心而亡。→做將軍的除了會打仗也要會懂得跟老闆陪笑才行…
P.77 兵書在周遊四國時因亂被燒掉…。→這到底是不是唬爛的書,情節太奇怪了。
P.89 在看過齊景公以為當代的王都沒大腦…但這裡介紹了晉文公,真開了眼界一招算一招,國與國都是在玩連環算計,真夠精彩。有機會也找一下晉文公傳來看。
P.100 孫武也碰到孔子並聊了幾回。→上網查沒看到有對話記錄,這本書在瞎拼吧。
P.150 孫武隱居五年著成兵書十三篇。→我一直以為孫子兵法是孫武打過仗晚年之作,沒想到在出名前就寫成的書。感覺有點奇特,孫武是天才應沒問題,但沒經過戰爭的歷練要寫出正確的兵法書是可能的嗎?
P.250 時機、時勢、勝勢。看的我都急了,孫武真的很能忍,絕不急於一時,而且放掉許多心動的機會,待更好的機會順勢而為。伐楚他非常有耐心的佈局,且照計劃執行。連吳王心動到親征他都擋下來,這種只做對的事的心真的很不簡單,問我嗎?老闆都跑來了,我也只會附和說,一起殺到郢都吧…。成功的人都是拿命去堅持自己的決定(事前也必定萬全準備過)。闔閭女兒死了抓一萬人殉葬眼都不眨一下,這就是帝王世界。
P.251 軍中士氣來自仇敵之心,今三千楚兵皆感大王不殺之恩,放回去定能渙散楚軍之效。→滿朝百官皆說殺,孫武見解總是更洞悉利弊。
P.273 童話故事書我以為干將莫邪都獻身給同名劍下而亡,但這裡說沒死。看來深植我心的一些事,很多事都是不合理的,但自己沒察覺,因早已在腦中變反射而不會去思考真假。他們死了誰造劍呀!?
P.308 鄭無宇是孫武用計收心的內應,楚國所有棋子都被孫武知道,這根本是場敵明我暗的戰爭,內間才真的是高招,戰技在謀略面前根本是雕蟲小技。

心得/感想:
本書也是憶測之故事書,正史上對孫武的資料非常少,所以要看到他完整的傳記是不太可能的,本書寫的類似三國演義,把很多正史大事都拗到跟孫武有關,但也不確定完全無關,因為時間軸與地點都剛好發生在他的年代,像沒有資料說他與田穰苴相遇還一起用兵。(維基百科介紹)
這本書只能引導我知道孫武處的時空背景,關於生平故事就只好當小說看過,不能當真了,真的有點可惜,怎麼如此偉大的人物會缺少記錄呢…。
終於對孫武人生紀事有一點眉目了,雖說本書按插了很多杜撰,但整體來說應該蠻貼切孫武的人生經歷,尤其是對孫子兵法保留下來有解說到,公元前512年,請伍子胥引薦,獻上其所著《孫子兵法》十三篇給吳王闔閭。因之後他看透後來的發展而急流勇退,避免殺身之禍,但他的麻吉伍員就沒能躲過了。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孫武的人生也看到,人生不盡如意的一面,他最後以元帥之姿攻下楚國首都郢都,但真沒想到闔閭一下子就志得意滿,無心再圖霸業,接著勢反,一切的優勢都被逆轉,而無法再攻克天下。
有孫武的戰役從沒敗過,這是唯一他能掌控的,其它也只能盡人事。
從目前資料可知,孫武是存在的人物,只是晚年的記錄不存在,最後隱居後不知行蹤,但孫子兵法十三篇後來有沒有修訂呢?本書是說沒,但wiki資料是說有,本書為了劇情安排孫武在闔閭就離去,但記錄顯示他是在夫差時才離去的。可能這段時間他又增修兵法。

這本書的錯字多到有一點誇張,連最後一行都是,孫武字長『鄉』…暈倒,這校稿的太有才了,看一下是那家出版社的…廣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該列入負向名單。

2013年7月8日 星期一

計量交易

書名:計量交易
作者:ERNEST P. CHAN
閱讀價值:中
出版年月:2011年12月12日
ISBN:9789866320354
圖:


導讀:
對於交易我是很有興趣,然又學商學院的資訊,對於量化操作更是充滿期望。如同前人所說的成功的方法千萬種,但就是很難發現。或許在大師眼中這種後照鏡的方法很可笑,但學統計的人一定認為這是很合乎邏輯的策略。對我而言,只要結果符合期望,我不在乎是用推論、射飛鏢、EPS成長率…等方法,我都認定是可接受的。

隨記:
P.17 作者推薦使用Excel 和 MATLAB(網站)功能作回測工具。回測這專業術語是指拿歷史資料對你的策略作測試,以評估此策略在過去1~10年間是否能符合預期。
P.24 做什麼事都一樣,越簡單越好(策略也是)
P.25 瞬間致富絕不是計量交易目標
P.27 計量交易本來就是高度的自動化,有時人為插手干預系統的情況越多,結果反倒會越糟。→作者曾賣到最低點慘賠百萬美元,但我覺得還是要設停損點,機率這種東西,有5%會跑出信賴區間,如沒停損有時手上的資金根本擋不住那異常波動。
P.29 與其長時間盯著交易畫面,還不如找個有趣、健康一點的活動來佔據你的看盤時間,以免衝動性切換成感覺操作。
P.56 越簡單的模型,常常反而越能經的起時間考驗。
P.74 倖存偏差:你現在測的公司都是存活下來的,所以無法保證你目前測的公司能活過下次的金融危機。
P.76 測試資料如結果偏離值(4個標準差)過大代表系統可能存有計算錯誤。
P.232 容納量,一個市場(個股)都有一個載量,當你資金超出它的載量,策略會失靈慘賠,因一個交易就滑價或鎖死出不了單。比較好的是你的單丟進去,系統不會有波動。作者認為單量不要超出該標的物的1%交易量。如果資金大到超出容納量,可向下一階段前進、債市、匯市等兆元市場。
P.233 基金內部有許多限制,而個體戶沒有這些限制的優勢,基金要操作百億,而你最多也才百分之一,這就是靈活優勢。

心得/感想:
並非回測時間越長越好,10年內是個比較好的選擇,因近代才導入自動交易,而這東西確實影響到交易波動了,如推測沒錯,海龜派最後都因自動交易而陣亡很多人,因太多人用自動交易程式,而導致以前明確的趨勢通道不見了,變的更隨機漫步,也造就股神巴菲特獨領風騷,因為他不是趨勢通道派,而是買公司派,不管股價只管公司會不會賺錢。
這本書使用的網站我連看的慾望都沒有,因為大多是作美國的市場。他提到很多計量交易的核心概念倒是非常重要,像『簡單』這個理念,我把自己系統設定太多參數了,也因這本書我又開發出一個新的策略,概念簡單到不行,回測252筆獲利2241點,平均一筆期望值是8.9點。當然這是理想值,其中滑價和隱藏性損失並顯示(照歷史實戰與回測來看,大約會剩一半的期望值)。這期望值換算年報酬率有多高呢?149.4%,如果再用廣告術語,更高達560%。一口大台只需要8萬3千。但玩期貨的都知道沒人敢用8萬3作一口大台,至少也要20萬,而我很保守用30萬保護一口。目前測到連續虧損是500點,所以我抓三倍來保護我免於翻船,如果生在北歐我大概就敢用10萬作一口大台,因為人家社福好,可以破產後重生,在台灣出生就認命一點吧,先求活著再求高利潤的策略會比較好。

2013年7月7日 星期日

行為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行為偏誤

書名:行為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行為偏誤
作者:Rolf Dobelli
閱讀價值:高
出版年月:2013年06月08日
ISBN:9789862723807
圖:


導讀:
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時,嗯,這兩張圖很愛騙人…我也被騙去找烤麵包圖裡有什麼差別,最後我放棄了,因為看不出來,就去看解答,哈…還真是見樹不見林,背景呀。好吧既然把我給騙到,我只好認了,買回家看作者表演些什麼新鮮說詞。

隨記:
P.15 否定的智慧(不要做什麼)比肯定的智慧(要做什麼)更有用。→意思是你不確定怎麼做會正確,但你確定怎麼做是不正確。像給你三樣食物(牛奶、毒品、純水),這時喝牛奶無法肯定正不正確,但你很肯定毒品是不正確的,所以選擇就會從三項變成二項,選擇正確機率就會從33%,升到50%。(P.S.我喝牛奶就會胃痛,所以對我來說正確答案是純水)
P.20 理由是否有意義,經常不是最重要的。像塞車問題,這不該思索為什麼塞車,而該把精力放在想該怎麼找替代道路。(其實管他車禍還是車多,反正就是塞住了)
P.25 意志力的能量會被決策次數所耗損,耗盡後需要休息充電,所以多做一事不如少一事,為的是別把能量浪費在無意義的事,那種支出看不到但存在。在決策疲勞後要如何充電?休息、放鬆,吃東西,血糖低會讓意志力崩塌。
P.29 傳染性偏差,一件上萬元死者穿過幾次的衣服,也洗乾淨送你,會想穿嗎?→作者並未解答那不舒服的感覺的癥結,但我認為這不是偏見而是感覺問題。這感覺就像前面一個人走過的死亡之路,但我居然跟著走同樣的路,很蠢的感覺。但前一個是名人呢?像愛因斯坦呢?那我會,因為他是成功者。
P.34 平均值是個很誘人的懶人法,幫你抓出一個基準,但在這世上是充滿幕次的表現,也就是20/80法則。百分之20%占有80%的成果,平均值在此處變的無意義。
P.37 誘因排擠,少量的金錢不足成誘因,像為國家犧牲的榮譽心,如果事前說給10萬補助,反而造成反效果。
P.50 試著與最少資訊共存,才能做出更好的決策。試想彭博有兆元資訊,但沒預測金融海潚,因為洪流般的資訊大都是廢話為作文章而填滿每日版面空格。
P.56 勞力辯證,當人對一件事投入大量資源後就會誇大其價值,像一個千辛萬苦得到的獎牌,即使是公司辦的競賽,但付出超出其價值時,而得到後會認為這獎是勝過奧運金牌的。
P.60 小數法則,小公司平均智商大於大公司!有可能小公司只有兩個人,恰巧智商高,大公司有一千人,含打掃阿桑,平均就掉下來了。
P.68 CRT終於解答為何我反應總是慢的主要恩素了,我對任何事總是無法作出反射性判斷,總是會不經意的產生各種疑問困擾著我,阻止我作反射回應,但射擊遊戲我倒是反應很快。
P.73 福勒效應(也稱巴納姆效應),解釋為什麼偽科學(占星術、手相學、通靈等…)如此風行,利用攏長模稜兩可語句,造成共嗚效應,人類心理會自動的把不合理部份排除。
P.36 志工的愚蠢,你1小時能賺1000元,結果去做一件1小時200元的工作(志工內容),如果你真樂意幫世界為何不花1小時多工作,同時請5個人去做志工呢?當然人心是利己主義,去當志工目的可能沒那麼單純,而是社交。作者說明星才能做志工,理由是他上鏡頭影響大,但你不是,所以平凡人做志工是不理性的行為其中含有不正當的目的。
P.86 越是相信某東西越應該以批判的角度看待它。
P.89 一般人盡可能保留後路,但也讓人錯失最重要的成功機會。破斧沉舟才可能做出大事,當然要有充足的準備。
P.93 50年後世界會有何改變?雖然無法肯定,但我們倒可以知道什麼不會消失,什麼有可能消失,50年前我們就用這套文字、喝茶、紙筆、所以這些東西50年後似乎也不會消失。但近代的新潮流物品大多都撐不過幾年的流行,然後消失。→第一隻手錶1904年,所以手錶會活著,懷錶1868年,但現在近乎消失了。手機1984年,會不會消失呢?我覺得機會蠻大的(被手錶、平板取代)。
P.98 睡眠效應,當你看廣告時理性會知道那是可笑的,但這廣告如果很動人,睡覺是會消除防禦線進入潛意識,之後就會莫明共嗚,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接觸這類的資訊來源。
P.102 選擇盲從性,當新產生一件事件時對方會提供你一個選擇和你目前現狀的比較,這就跳進盲從選擇陷阱,因為如果從第三方來看,其實你還有3、4個選項可以作比較再選。
P.104 社會比較偏差,這是最近深刻體會到的事,很不解為何一個完全沒經驗的人最喜歡批評,而且引起不少迴響。大家喜歡英雄,但很不喜歡被名不經傳的人比下去,所以新生代的優秀精英是眾人排斥的對象。
P.110 處於中間位置的印像無法引起注意,只有第一印像與時近效應(最近一次接觸到事物)比較讓人留意。所以你希望被注意,要不是第一個表現,不然就是最後一個表現
P.113 我們不會因為一個理論被證明錯的而揚棄它,只會在有更好的選擇出現時揚棄它。→就像現在的宗教吧,明知是錯誤的,但常人不肯拋棄它,大概那個空缺目前沒有更好的替代品。
P.116 自我發明優秀症侯群,總是認定自己發明是最好的東西,這是人性本能,幾乎沒法自己實查發現問題。→我覺得最好方法可能是讓別人設計你來作選擇,就能避開此問題。
P.123 理解力很難從一個領域跨越到另一個領域,所以你向不懂電腦的人解釋電腦資料流要用車子來解釋,資料搬運如從家裡(硬碟)送到公司(記憶體)。
P.130 假設你的觀點不為大眾所接受,請再假設那些想法不同的人都不是傻瓜,不要懷疑他人。你要先質疑自己。→對於這條我是很困惑的,前面有說社會比較偏差,這兩條是相互不協調的,平均社會智慧是低水準的,尤其是網路批判更是如此。我如果不專注又犯了保留後路的陷阱?或許正確的說法是事前要多方思考,做事時要貫徹自己的想法。
P.134 我們的記憶有缺陷,即使再怎麼強烈的記憶畫面在三年後都只剩下7%是一致的,細節,幾乎會被遺忘或自己修正成合乎自己邏輯的組成物。
P.136 當人開始融入團體時,即代表著被迫做同樣的事,違反者會被團體排擠最後被人類基因庫排除。
P.138 對陌生人存有偏見與反感,是生物學上的事實
P.140 我們會傾向選擇已知,而非未知的機率
P.145 人們喜歡熟悉的事物,比起選擇嘗試新的東西,他們更喜歡維持現狀。
P.154 不要被奇特性給引走思考。例:新聞標題HP『女』性當上CEO,這種顯著性,但沒意義的屬性,把目光從營收拉走去觀注意性別。
P.156 萊特兄弟經過四年研究出動力飛機並未讀過任何一篇科學報告。『飛機建造理論』也是三十年後才發展出來。→先有成果才能歸納出理論。
P.157 理念、產品及技術大多是在試驗與錯誤中成形,而很少透過閱讀和思考
P.158 語言表達的知識充滿了不足性,因文字有語意明確性,但很多事無法用文字表達,像整潔,這是明確但不清楚的字,又依人不同人對整潔標準而有所差異,或者又或表達者不同而無法詮釋出核心。有時會說的不是最頂尖的,會做的又不懂得如何表達。
P.165 做事時要把會轉移注意力的事物移開,像網頁、食物常常一個鬆懈,整個任務就中止。從一件小小注意移轉後專注力就崩潰掉,當天就浪費了。
P.169 我們特別容易嫉妒那些在年齡、職業和生活方式與我們相仿的人。→這解釋為何網路上這麼多冷嘲熱諷的人,嫉妒+暱名。
P.176 災難只會讓公司更脆弱,而非強壯。→你是投資者就勿聽信董事長那浴火鳳凰傳說,就機率來說,大災難後的企業是垂死掙扎。
P.182 我們以為自己注意到所有重要事物而認為可以一心二用。→開車打手機,其實注意力在手機,開車變成自動導行無法處理突發事故,當注意力改回開車時已來不及了。
P.185 最會吹牛的人將得到計劃做為報酬,因為合約、求職這類都是一次決勝負的事,所以只要當下牛皮不吹破,贏得工作者就是吹牛大王。
P.189 直覺行事,這是可行的,但條件是這事你已熟練的事。當身經百戰後的人,常常敗在思慮過多,這時反而要把袍袱放下,以直覺去處理事情。
P.192 人們高估自己辦事能力。明顯證據就是每日的工作清單完成率,雖然自知以前大部份的預測都過於樂觀,但你還是真心地相信今天安排再實際也不過。為何呢?因為沒提例意外因子,專注力全開時,一通電話,會把你的精華的精力摧毀掉。
P.192 專業曲解,遇到問題癥結時多數人都會先以自己專業為思考基礎。→你問我嗎?我先統計出機率然後依此作決策。
P.201 未完成(或煩惱)的任務會不停折磨我們直到清楚知道如何和它們相處(或找到解法)。只要有解法不用解決問題,困擾感就會自動從腦中消除變的很好入睡。
P.205 技術與努力只是基礎條件,而非關鍵要素,不然成功的人不會只有一家成功的公司,而無法建立很多家公司。運氣比相像中占的份量還高上很多,或許五成,當然如果五成的基礎底子都沒有,那就別指望好運了,因為連機會都抓不住。
P.217 問題通常非單一因素,而是很多因子交織而成。單一因素只是新聞給觀眾一個簡單的理由。
P.224 我們資訊充足,但所知甚少,新聞只是一種含金量低且有毒物質極高的資訊。這麼多殺人、車禍、撞爭…等。其實你根本不需要知道,你不是相關人也不是裁判者,只是遠方觀眾,毫無作用,只是浪費你的時間和精力在情緒反應。
P.225 如果新聞可以改善人生,那新聞從業人員一定是最優秀的,因為接觸最多新聞而且還第一手。
P.226 想要了解世界,沒有什麼比得上書。電視頻道一切做為都只是了吸引你的目光來增加廣告收益,並不在乎你看的有沒有營養或真實。

心得/感想:
原本打算買作者的第一部書「思考的藝術」,但序文都說本質是一樣,且我去翻過發現沒有非常令我驚豔的感覺,不像這本書。或許是本書才是精粹後的作品。
當活了三十多歲後在看很多事都發現,天呀!怎麼有那麼蠢的人與事發生,但又從另一面想想,天呀!我已經三十多歲了。增長智慧的代價真高需要歲月+經歷。
這本書寫的真的很棒,只有幾篇覺得很多餘,大部份都有啟發和找到人性盲點。所以我分了三次才把這本書看完,也記錄了那麼多字…

2013年7月1日 星期一

氧生:21世紀最有效的防癌新革命

書名:氧生:21世紀最有效的防癌新革命
作者:張安之、李石勇、方鴻明
閱讀價值:高
出版年月:2012年10月01日
ISBN:9789571356556
圖:


導讀:
這是個偶然發現的書,躲在圖書館的某一個角落,平常我不會走去看的區。事後記得我好像有看過這書名,但之前只看到這種錯別字標題我就直接跳過,因為我討厭這種小學生喜愛玩的換字創新意文字遊戲。但圖書館咩,有新書就別挑了…一翻就覺得這本書真是好書,另類的觀點,那種是一種感覺,任何事物都不該很深奧概成,通常都有很簡單的概念在運作。像太陽系一樣,如果從地球看太陽怎麼天天變還有日蝕什麼的,但如果從太陽看地球就發現不複雜而且很簡單的概念,就遶著太陽轉。雖然星體背後的運作很複雜,但概念很簡單。本書就是要用另一種觀點看癌症,讓你不會迷失在無盡的偏方世界中找解藥。

隨記:
P.6 缺氧,不是我們一般想像中沒氣了快內息才叫缺氧,只要原來空氣中只要缺少2%~3%的氧氣就是缺氧的問題。
P.23 癌細胞會越來越偏重無氧呼吸,後期就算有足夠的氧氣,依舊是以無氧呼吸為主。
P.41 大氣原本的氧氣含量21%
P.43 各大都市含氧量都低於20%,台北也是,辦公室更低甚至是18%。(補救方法在桌上種植物)
P.46 缺氧導致細胞內的自由基大增。
P.46 氧氣就是最大自由基來源,而缺氧則會加劇這個現象
P.52 缺氧會讓細胞的增殖速度加快。
P.58 缺氧會使停止因子失效。(身體自我防衛為了生存把安全閥關閉,優先存活為第一要務,別讓身體啟動此機制)
P.65 缺氧可讓細胞的品管機制暫停,因缺氧下,資源不足時,會採取最低資源耗損的自我修復替代銷毀指令,而此漏洞讓風險大增的主要原因之一。
P.68 細胞具有檢測與修補自身基因的能力,只要身體保持在正常狀態,品管基因能啟動細胞凋亡的機制,以確保品質除非此機制失效,否則就算是已經基因突變成癌細胞,在此品管機制下也不容易繼續繁殖。
P.72 激烈運動後肌肉得不到充足的氧而製造乳酸而使人感到痠痛。在氧氣不足細胞會改採無需氧氣的糖分發酵分解作用(無氧呼吸)。而正常運作是將葡萄糖轉化成水及二氧化碳,並獲得38個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hate,ATP)的細胞能量。而無氧呼吸則是將葡萄糖轉變成乳酸並獲得2個ATP。
有氧呼吸:1個葡萄糖+氧→水+二氧化碳+38個ATP。
無氧呼吸:1個葡萄糖→乳酸+2個ATP 、1脂肪(或蛋白質)→酮酸+?個ATP
所以癌細胞吃掉19倍資源才能獲得想同能量,並製造酸性物質。
P.80 缺氧使癌細胞具侵略性。
P.83 因癌細胞也是食葡萄糖,當他飢餓下又會更具侵略性,所以避免挨餓吧。身體有充足的能量,一則增加抵抗力二來減緩癌細胞增速,正常細胞在得不到葡萄糖時會改採蛋白質或脂肪作能量來源,但會代謝酮酸,長期下來會酮酸中毒。
P.58 癌細胞也受端粒(Telomere)基因枷鎖束縛,也是最後一道防線,一個細胞最多增殖複製30~50次,30次是10億個癌細胞,大約1位方公分。之後就無法增生,除非癌細胞可以製造端粒酶(hTERT)。不論是腫瘤的成長、移轉、抗藥、復發上,腫瘤幹細胞都扮演最關鍵的角色。
P.96 癌細胞來自於突變(在複製時發生異常所造成的),但後來的癌細胞大多來自腫瘤幹細胞的無限增殖。
P.102 癌細胞是我們自體異變的,所以很多基因通關密碼他也能正常使用,像發出血管增長因子等外來物辦不到,但癌細胞是很輕易辦得到。
P.109 癌症患者最好不要過度依賴藥物,癌細胞很容易產生抗藥性,而以食補增加自身能量才是上策。
P.110 癌細胞可能不自覺自己是不正常,大部分癌細胞接受『細胞凋亡』機制,但當受到緊急情況下他會關閉凋亡機常,而觸發原因之一就是缺氧。
P.111 身體擁有消滅癌細胞大軍,殺手細胞,且一定殺的死癌細胞,問題是有沒有辦法分辨。殺手細胞以MIC的結構分子作辨認準則,在缺氧的癌細胞能移除這分子於自身而不被消滅。
P.112 缺氧下癌細胞能動用掔急指令召喚調節型T細胞來抑制殺手細胞的攻擊。
P.120 移轉的癌細胞往往來自同一個腫瘤中,最缺氧的部位。
P.130 我們體內或多或少都有癌細胞。如果不缺氧他們會啟動自我凋亡機制,而缺氧就變成兇猛的癌細胞。
P.154 在缺氧環境(辦公室、密閉環境)1~2小時後會出現睏頓,只要到戶外(窗口)10分鐘,身體即能調整過來。
P.170 有氧飲料不是好選擇腸胃吸收率不到2%的氧,反而讓好氧的大腸桿菌、沙門菌等壞菌增長。
P.176 缺氧四因素:1.環境。2.血液。3.心肺。4.耗損
P.184 素食無法治癌,白肉比純素食還對身體有益。食肉與素食中癌分別為十萬分之14與十萬分之4,並沒有很明顯差別。
P.186 紅肉、素食、白肉中癌率分別是6.8%、4%、3.7%。比那十萬分之機還明顯。
P.188 脂肪的抏取量與癌症的關聯性更大於葷素之別,主因於脂肪是造成血管堵塞的元兇,進而導致身體缺氧。
P.195 人體體質是弱鹼性7.35~7.34,但人體很難離開此區間值,身體會自動保持這個0.01的區間內,吃鹼性食物是沒用的因胃酸是2,吃下去微鹼食物都一定被中和掉。蔬果的好是因為有益生菌所偏好的寡糖或纖維質,所以食物的目的主要是提供養分而不是來調節身體酸鹼。養份充足,身體就能正常運作製造所需的平衡物質。
P.201 導致身體酸化的主因是缺氧造成乳酸生成(無氧呼吸),和身體葡糖不足時在燃燒脂肪和蛋白質時產生的酮酸。
P.206 從外部補統抗氧化劑,反而助長癌細胞的生存。對健康細胞抗氧化是好,但對癌細胞也是補品。讓癌細胞取得乙醯半胱胺酸,造造更多的GSHP以減緩它所承受的氧化壓力,或避免被免疫細胞認為異常而被消除。
P.207 換句話說癌細胞也怕自由質,當癌細胞承受氧化超標就會凋亡。
P.209 如果要用抗氧化劑治療必須是高劑量才有效,如果只是吃蔬果那只有安慰劑的效果,或適得其反。
P.217 癌細胞喜愛偏高的體溫
P.218 長期缺血糖反而導致更嚴重的酮中毒,進而引起肝、腎病變。
P.244 因缺氧,所以它癌細胞餓,因為餓所以造反,生命確實會尋找自我的出路


心得/感想:
癌細胞自己真的不知自己不正常,他們依從大部分天職(基因)在運作,或許如同最大的善意才是最恐怖的危機,他們以為身體需要他才努力的存活下去,一切的反抗都是想為身體保存活下去的機制。
本書很偏頗,但立意非常好。他把所有的焦點都放在氧這問題在,這樣才不會讓人困惑,是很大眾讀物。
看完後覺得像開了新眼界般的振奮,因為之前看了很多各種偏方,尤其是關於食物,但說實在我看的頭很痛,怎麼那麼複雜,什麼紅、橙、黃、綠、藍、碇、紫色的,心裡就一陣暈眩,但看完這書後終於有一個核心概念,管他什麼顏色,就盡量吃就是了,身體會把他變成資源。當然吃是要有選擇,只是沒那麼複雜,就挑非加工後的肉、蔬果就要新鮮,吃就這麼簡單選擇,沒有什麼酸鹼也不計算維他命,只要想吃就吃,越雜類越好。
看到無氧呼吸的能量交換時才發現耗能量是19倍於有氧呼吸,難怪愛運動的人會瘦,因為耗能不是1~2倍,而是19倍。
發現一個減肥好方法,但副作用不少,就是缺氧減肥法,只要跑到高山(氧氣低、冷)就能產生高耗能效果,因缺氧所以身體會改採無氧呼吸,一下子就提高19倍的耗能效果,並因冷,身體燃燒資源以平衡體溫。但問題有幾個都非常不利,自由基會大增,體質會酸化(酮酸、乳酸)。這對懶的運動的人應該很有效,只要製造低氧低溫環境就能快速減肥。
氧真的太神奇了,覺得氧是,他是善也是惡。如果適量他是對人體極好的物質,如果過量就會成為惡。我覺得可以解說人世間根本道理,沒有極善也沒極惡,一切都是觸發某種條件而導致特性的發生,而好人只是剛好一直觸發對他人善的因子而被認定為好人,但如果觸發他負面因子,他就會變成人人討厭的人。惡人引爆憤怒的人群把理性丟掉,而靠直覺的判定非善即惡,但根本只是不了解和把東西簡單的二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