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最小阻力之路



前言:
買這本書是很奇怪的選擇,教的是企業產品創新,但我深深的被書名吸引,因為人生路上充滿著阻力,但大多數的阻力是可避開且不影響結果。所以買來看看,是否有我所遺漏沒想過的方法或我對這句話想歪了。

隨記:
P.17 一旦你創造出一個新結構,你的生命就會興起一股全面性的動力,就像河水的水力一樣,幫你達成你真正想要的成就。直接通往那些成就的道路,就是最小阻力之路…→呃,跟我原先預期的概念差很大,我的想法是除非必要,不然遶過障礙。簡單說是目的不變,方法路徑可以調整。這目標不是非常稀有性的目標,像諾貝爾和平獎,而是種困難的挑戰,像買間台北市最貴的豪宅(這裡用的是不指定性標地)。
P.18 生命的三大洞見
   1.你的生命就像一條河。你所走的人生道路,都是最小阻力的,重點是我們都一樣-不管是人類,或者自然界所有事物。→我想反駁,因為我做過很多超極限的事,燃燒生命狂加班,挑戰不可能的工作(把手腳綁起來再蒙眼的任務),我並沒有遵守最小阻力,而台灣大多勞工也沒有。所以人生並非遵守最小阻力,除非領悟到這點才可能做出最小阻力的選擇,我後來離職了,因為能量燒光,然後做對某事才發現這個最小阻力的概念。工作是為了賺錢,錢怎麼賺才最省力?答案是用錢賺錢。
   2.最小阻力之路是由你生活中的潛藏結構決定的。→簡單說環境決定了結構,馬思克在南非弄不出特斯拉,除非他到美國矽谷附近。這就像古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3.人生的根本潛藏結構是可以被你改變的。→看到這裡我實在覺得作者三條的洞見太多餘了,他在解說發現方法的過程,但就我看來三洞見就只有一句話,嘗試、犯錯、修改再嘗試。意思很簡單如果不做改變永遠就是在同一處執行無窮迴圈。
P.20 思考是把多事件予以孤立:而「理解」則是將它們聯繫在一起。「理解是一種結構,」富勒(Buckminster Fuller)宣稱,因為它意味著把事件之間的關係找出來。→沒想到有這種詮釋,我的詮釋是,把事物抽像化,然後重組將可發現創新。像檸檬和蜂蜜。這兩個物質,檸檬可抽出檸檬酸,蜂蜜可抽出附加價值最高的單糖。而這兩個結合服用,讓體力倍增,所以週六爬山前我都會來杯純蜂密檸檬原汁,那感覺不像在爬山,而是在跑山。運動飲料整個太弱了。
P.53 也許有些人認為自己想像出的音樂比貝多芬的作品更棒。但創作者不只是想像或預想,他們還把想像的東西創作出來的能力。→ 股市賺錢,說的很簡單,就買低賣高。做的時候九成都會賠錢。就知道化想法成真是種能力。所以貝多芬稀有是這個原理。大多數的人只是假突破真賠錢。那貝多芬為什麼成功?人家號稱天才兒童(6歲),關鍵字是兒童,不是天才,從小就在練,跟現學現賣是不同層級。股市要會賺錢,先練個十年再說吧。
P.68 光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是一種技能。我們的傳統教育體系並不鼓勵學生去了解自己想要什麼。學校所教的,只是從有限的人生選擇中去挑選「正確的」順應方式。這通常與我們自己想要的東西沒關係。→這句話很多人以為懂,其實不然,到高級餐廳看菜單,怎麼選?一般人都是價格選,而這並不是真正的選擇,真正的選擇是我想要吃什麼。大多數人以為自己在選擇,其實只是被價格篩選。同理人生上真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的人並不多,大多都是被選擇,不是自己在選。被選擇是很有趣的事,代表著不管你怎麼選都是損失。
P.73 在創造歷程,環境只是一種能夠為你所用的力量而已。→這句說到一個關鍵,窮人無法賺錢,是因為環境,有錢人能賺錢也是環境,差別在使用環境的方法不同,一個用自己的勞力,一個用別人的勞力。說白了,窮人捨不得花錢買別人勞力來賺錢。(這存在一個實務上的邏輯背離,先成功然後知道原來是這樣呀。)
P.74 兩害相權,取其輕。→當在突破時有這個感覺在,這就不是突破。真的突破是一箭雙鵰的感覺。差一點的也有一分損失,十分報酬。
P.87 你必須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東西,但當你知道後,就讓那東西帶領你。如果它似乎要帶你離開常軌時,別抗拒,因為你的本能也許就是要帶你往那裡走。如果你抗拒了,只想去那些你去過的地方,你就會開始枯燥乏味。→最後一句太客氣了,我會說回到之前的平庸狀態。
P.96 張力一旦出現後,最小阻力之路就會引領著我們走向彈力趨緩的目標。→作者舉橡皮筋為例,拉開最終會縮回去。股市來說就是最終會走回年線。
P.129 正向思考令人感到無力:正向思考到底有什麼錯?一言以蔽之:與事實不符。→妙!本書是強力反對那些自我安慰課程,問題根本不是內在,而是外在。住在火車軌道旁,再怎麼心理建設還是心神不寧,要改善的是外在,方法是搬家。對的方法不會感到勉強,而是舒適,如果用的方法感到很費力,最終會退回原點。
P.149 概念與願景之間是有差別的。先有概念,繼而才有願景。概念是籠統的,願景是具體的。→這思路很有趣,不是先有目標,而是看手上有什麼優勢(工具、能力…等),然後發揮能用的東西,最後才設定具體目標。這…真是打了願景派一大把掌,願景派都是先畫餅然後再用心想事成法,但現實通常是,達成了目標,但也損失了其他珍貴的東西。像夢想買台跑車,最後散盡家財,買了一台二手跑車。對夢想成真了,但損失的也很慘重。而作者似乎有針對性,在批判卡內基,只是沒明講。為什麼我知道,因為我上過卡內基也看過相關書籍。我有使用那套方法,結果很受傷。還真的是與事實不符的策略。那卡內基的課有價值的地方在那?花錢交新朋友,那些人是肯花錢學習的人,也就是去建立人脈的地方。但對我無益,我的事業不需要人脈,只需要資金。而照估計我的資金上限也快滿了,台灣市場太小容不下鯨魚,太多資金也無用武之地。
P.156 當你感到不知所措時,實在是因為吸收太多訊息,無法一起處理。→生活上最容易撞到的就是到賣場所碰到的困境,選擇太多,差異太小。後來我用價格法,盡量挑貴的。理由1.讓大眾幫我篩掉地雷,越便宜中地雷機會越高。2.省時間,沒空在那慢慢比較微小差異。那大事情呢?我都留在晚上到天台上一條一條的列出來,然後分類用權重法加總,最後就能得到一個比較好的選擇。最糟的就是這種問題發生時,立即做決定,通常都錯誤的。大多事情都可以緩一緩,根本沒必要立刻做決定。但也不能一直拖著不管,這種重大問題不是放著不管就會消失,通常放太久會讓事情完全失控到自己無法收拾。
P.172 觀察眼前的現實時,人們通常看不到自己眼前的一切,而是都只看到自己概念中的現實。→最近才發生,前陣子我買了一批新黃豆,我一直相信我花錢買的是品質好的黃豆。但喝起來就是怪怪的,有點燒喉感。我還是不以為意,直到最近覺得身體狀況極度不穩定,才在檢查所有事物,而在洗黃豆時才發現,這批黃豆有問題,明顯是放很久的黃豆,但原裝袋上卻標示很新,我才恍然大悟,包裝袋是偽造的。為什麼因為這是我第三次買同品牌的東西,我早已失去戒心。我看到但完全沒察覺,暗,喝了三個月有問題的豆漿…。
P.174 當現實遭到概念遮蔽,我們就很難察覺周遭的實際情形如何。不管是懷疑論者、基本教義派、浪漫主義者、極端主義者、種族歧視者或者理想主義者等等,都可能會曲解或誤解事實,進而強化他們的世界觀。因此,他們很難感受到那些與自己理論相左的事實。→網路上常有迷信的人在跟我辯,但總是說不出個理,他們思維從不考慮現實,他媽的上帝已爽約很多次了,這些迷信的人總是能拗出新理由來自我安慰。
P.175 當你開始觀察現實的時候,你必須把自己當成一無所知。把你的概存概念與觀察結果區分開來。
P.179創造的週期:萌芽、同化、完成。每一個完整的創造歷程都會走完這個三階段的週期,而且順序永遠是一樣。→就一開始一堆創意想法,然後重組,最後找到最佳的組合,然後執行。
P.192 迴避有效的選擇:
1.有限的選擇-只選擇那些看來可能或者合理的選項→妥協將會讓熱情消失,還不如不要。
2.間接的選擇-選擇過程,而非結果→這比較有趣,像找另一半常常有人搞不情楚要的是過程還是目的,直覺是要一個能出的了廳堂的人,但真正結婚目的是要進得了廚房。
3.用消除法來進行選擇-把所有其他可能性都消除掉,讓唯一的選項留下來。→在說常因個人喜歡在亂刪選擇。
4.藉由棄權來進行選擇-透過不選擇的方式來進行「選擇,因此不管接下來怎麼樣,似乎都不是選擇的結果。→放棄選擇就是一個抉擇。
5.有先決條件的選擇-在選擇上面強加一堆條件→這我以前太常犯了,常受道德、倫理、法律等框架所限制,其實這些根本沒必要也沒意義。呃,還是補充一下,法律有限制的不能做,像殺人放火,但法律很多沒說的可能做看看。什麼是沒說的呢?像逃漏稅呀,不然巴菲特不會說他繳的稅率比他祕書還低。這種沒有道理的事,但不違法。
6.7.8.囉嗦不想筆記了,就公司開會常常出現的問題,附和高層、批鬥對方、古有云…(都民國一百年了)。
P.201 當你把大量能量聚焦在人生的問題上,你很容易就只看到眼前那些問題。→這就是沒必要的阻力,其實無關緊要。當突破現狀後這些問題就不會是問題,只是大多數人會被這些事所絆住,因為太具有吸引力了,觀察情緒反應,如果有波動就是被這種事所吸引,並耗損極大精力在空轉。
P.260 時間差→當在做改變時,效果通常不會馬上出來。這很惱人,但真的常常發生。光一個泡菜是否能改善我的健康,我到現在還是不能肯定。


心得感想:
作者用了很特殊的名詞「結構」,什麼是結構?在P.17頁有述說,路的形成是由最易走的路徑所構成,所以結構是指最省力方法的集合。像航行最好的方法1.最短路線2.順風3.洋流,而這就是個結構,遵守結構就能用最小力做最大的事,而且在其中會得到順勢效果,越做越省力。所以古語有句話是對的,水往低處流,越流越順。而人往高處爬這是錯誤的,根本是用錯方法,不該自己爬,而是向下走到機場坐直升機上去。
第一章是本書的精華,但我看的有點焦慮,懂的人就知道他在說跳脫目前人生迴圈的概念-發現方法。最小阻力線類似舒適圈,如果要進化就要突破舒適圈,但作者在說明與突破舒適圈概念不同的地方是,如果突破後沒有新結構的支撐,最終還是會退回原來的舒適圈,也就是找到新的結構才可能保持在新的迴圈而不會退回原點。
第二章在說假突破,一種只想從內部去改變的反抗,但最終會被原有的迴圈拉扯回到原處,因為你並未找到新的方法來解決舊有的引力。像抽煙的人想戒煙,只用意志力(內部改變),最終還是會抽,除非你找到方法(例:斷絕抽煙的朋友),才可能真的突破現狀。
第六章在說張力之道,我用掃的帶過,覺得太囉嗦,什麼拉扯,這概念太多餘了,簡單說用對的方法就能到更高一層定居,而不會退回原樣。就像打腫臉充胖子,當消腫就回復原樣,用錯方法的結果只是暫時錯覺。有效的方法是天天喝十杯珍奶,不胖也難。呃,這舉例有點負面。
第十三章在說一個人的主格影響了方向性,簡單說就是個性是主格,會引導你走個某一個方向,然後你再利用這個主格特性建立目標,會有加乘效果。作者提的愛因斯坦學校課業不及格、求職不順,但並不影響他的科學成就。主格適合科學研究,目標也是走向科學發展。過程倒是走最小阻力之路(彎彎曲曲的人生道路),看似背道而馳,但最終還是伺機轉進目標之路。我不能說每個人都這樣幸運有好的結果,但這章在解說有這種現象。
第十四、十五章簡單的說就是正向回饋效果,作者真不簡單能為六個字寫出二章…
第十六章在說千金難買早知道,就跟你說不知道了別再想,想想現在能做什麼。
作者的最小阻力之路是在說,人會依最省力的方式在做選擇,除非知道新的方法才可能突破現況到下一個更好狀態且最小阻力之路繼續運行。超過第一章之後…,就跟書名沒什麼關係了,我想大聲的說,又是本賣書名的書。
本書我決定給閱讀價值低,因為可讀性很差,簡單的理道理用極為複雜概念呈現,且語句極為不順,如果不是作者表達有問題不然就是譯者根本沒懂作者要說什麼,全照字翻而不是照意翻,另外那粗體字非常不清楚,看的我散光加重,頭好暈。。雖然很多概念很棒,但很難懂。除非已經懂,不然看這本書根本看不懂。懂的人不需要看,不懂的人看不懂。那這本到底寫給誰看的?

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

完美的理論



前言:
身為一個科學迷,當然要多讀科學的書。雖然我看不懂,但我還是努力在讀,假裝我懂。這是什麼意思呢?喜歡,但不一定有天份呀。

隨記:
P.18 這本書是廣義相對論的傳記。
P.24 愛因斯坦的上司給過他這樣的建議:「當你拿起一份申請案時,你要把那個發明者所說的都當成是錯的。」→在瑞士專利局所得到的職業病,但也造就了科學上的奇蹟。
P.26 葛洛斯曼(marcel Grosmann,1878-1936)和愛因斯坦及愛因斯坦未來的妻子米列娃.馬利奇(Mileva Maric,1875-1948)在蘇黎世一起求學時成為好朋友。→這篇中會發現在求學階段,愛因斯坦因想法怪異不受教授們的喜愛,而他能到專利局工作更是靠好友葛洛斯曼的幫忙。這倒是引起我的注意,在學校老師根本看不出誰有潛的,但朋友倒是能有所感覺,巧合嗎?我想是相處久了,就知道朋友中誰才有潛力,也就是說,如果知道誰有潛力,記得在順風時幫他一把,事事難料呀!葛洛斯曼絕對想不到自己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科學家的推手。
P.36 在1908年,愛因斯坦終於成為伯恩大學的個別指導講師。→但他覺得教書非常無聊,學生也對他評價不好。如同最棒的球員不可能成為最棒的教練,這是不同的能力。呃這不就打破我的論點,最好的人才要當老師的想法!現在看來最好的人才要當科學家,這樣的對整體人類的貢獻度是最高的。
P.137 在愛因斯坦離世時,他的廣義相對論正處於最低潮,它被量子論遮住了光芒,還受到當時物理界一些靈魂人物的鄙視。→當我們在回顧歷史時,感覺像一瞬眼,但對愛因斯坦可是後半生,而且死前還是充滿很多未解之謎。像重力崩陷(黑洞)的發現。
P.296 弦論的基本想法是:這些像點一樣微小的粒子,最好是用一小段一小段微觀的、扭動的弦來解釋。不同質量的粒子說穿了,只不過是這些飄浮在空間中的小弦的不同振動方式。
P.296 弦論在一開始受到許多關注,但從1970年代中期開始沒落,被主流物理學否決。→搞了半天弦論是很久以前的東西,一點不新。而最妙的是,很多理論都沉寂了一段時間後,又再數十年後復興,目前弦論躍升回主流思想了。
P.301 羅威利與施莫林的自旋網路,是一種看待量子重力的全新方式。在他們的模型中,空間在量子層次上並不存在,空間其實是由原子或分子所構成的,就像水一樣。水巨觀上看起來平滑且連續,但它其實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飄浮在空曠空間中的一小簇一小簇的質子、電子與中子,分子之間靠著電力而鬆散維繫在一起。→這想法值得回味。
P.305 關於時空的本質,有一個全新而且幾乎是雙方都同意的看法出現了。從弦論到迴圈量子重力,再到所有其他將廣義相對論量子化的小規模嘗試,幾乎所有理論都已不再堅持時空是根基。→後面有解說但我也沒看懂,是因為量子重力觀點時空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P.308 看起來,愛因斯坦的偉大理論最根本的概念之一,時空的幾何本身,也需要重新接受審視。量子似乎已經將廣義相對論推到超過它所能描述的範圍了。
P.351 論文搜尋引擎
http://scholar.google.com.tw/
http://inspirehep.net
http://adsabs.harvard.edu/abstract_service.html
P.352 免費文章收集 http://arxiv.org

心得感想:
愛因斯坦發現了廣義相對論,但他也因為這個偉大的成就無法面對別人在他的論點上的新發現,像錢卓塞卡(Subrahmanyan handrasekhar,1910-1995)(參P.97)的故事,他很早就發現黑洞,但因愛丁頓的批評,讓黑洞理論延遲了40年,才由後人發揚並得證。權威者並不代表是對的,別盲目聽信權威者的話。愛因斯坦可是打破牛頓權威!另外成名後基本上就沒辦法專注作研究了,只要每個追星者來哈拉個一、兩句,連睡覺時間都不夠了。
很多偉人是創新的啟迪者,但最後也成為食古不化的阻礙者,愛因斯坦發明了廣義相對論,但也因固執己見,在他發表後至死這段時間阻礙了廣義相對論的成長,直到死後,不再能多話,而廣義相對論才能移除阻礙向前邁進。
看到後面我已經不知在看什麼了,後面已不是大家熟悉的相對論,已是近代發展,屬於越來越多不確定性。由此來看從一開始大家都是靠想像在創造理論,所以辯論常常都是各說各話是很正常的,也沒有什麼立即的辦法知道對方論點是對是錯,這都是要靠後來的科技才能證實真假,到後近代才能透過更好的望眼鏡觀察到黑洞、重力、幅射線等東西,然後等某事件在天空中發生(像:用超新星爆炸找出重力波證據,參P.246),然後得證某些事,而還不是百分之百的肯定。這就是當今的太空科學問題,實證非常的困難。
看到俄國科學家我突然發現一件事,人口數量造就是不是勢力這麼簡單的東西,而是造就奇蹟值的必要條件,大約二千人中會出現一個高智商者,而高智商者中同理二千人中才能成就一個天才(4百萬),如果這樣推論正確,台灣最多就7個天才。這7個人不可能同在一起工作(要7個都是相同嗜好的機率近乎零),所以造就不出一個世界第一的科技。以法國一顆核彈為例,也就是說要造出核彈需要最低人口數為6千萬人。從優生學我支持少生,但從機率學又支持要努力生小孩。牛頓、愛因斯坦、霍金等科學家在科學上各自創造30~100年不等的推進,且無人能及。這在表達,超級天才帶來的突破是超越世代的價值,抵上30年的人口。這存在一個極端不等式。別買樂透了吧,生小孩比較快。威力彩頭獎機率2200萬分之1,生一個天才只需要400萬分之1。但我要提醒天才的小孩很反骨,因為父母一定笨到讓他受不了。
總結來看本書就是以廣義相對論的發展史作主軸,作這百年來的宇宙學歷史故事。如果對歷史沒興趣,只想知道現在最新的科學發展到什麼程度,那還是看看《星際效應》過過癮就好,電影中已把當代最新的科學概念融入其中(黑洞、彈弓效應、重力學、量子學、超弦理論),其中很多都還沒有證實,但以目前的知識並不悖離。最後我想說的還是那句,其實我一直在裝懂,但我一點也不懂。

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

世界金融史3000年



前言:
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書本厚度與品質呈反比趨勢越來越明顯。現在書本動不動都是4、5百頁是怎麼樣,當小說在寫了嗎?所以閱讀方式也得跟著調整了。啟動吧,速讀模式,跳跳跳。

隨記:
P.22 這就是金融的本質:永遠用你的錢,為比你更有錢的人服務
P.22 強者的規則,可以改變嗎?可以,只要你成為強者。→贏家擁有制定規則的特權,如果要打破規則,最好要有打敗贏家的條件。當然沒有人說不能玩陰的,只要能成為新贏家才能打破規則。不然就安份的在規則下培養實力後再想這問題吧。
P.25 貨幣只眷顧有生產能力的人,也只向一個方向集中,那就是最有效率的地方,這也是金融最殘酷的地方:你有,給你更多;你沒有,把你剩餘的也拿走。這就是金融的本質。
P.25 儘管標準不同,但任何一個社會小康之家淪落,都是社會動盪的開始。貧困固然是不穩定的開始,小康階層的淪落則會使社會徹底失去自糾能力。這是一個沒有支撐的社會。,如果連社會精英(當時的雅典公民)都失去希望,社會也就真的失去未來。→試問現在年輕人幾個買的起房子?現在不打房,未來就打老人了(暴動)。
P.21 當社會弱勢群體再也無法犧牲時,就會崩潰。→貧窮到最後不是自殺,不然就是殺人。而最近的社會新聞透露的絕對會讓人吃驚,殺人犯不會去找真正有錢人,而是喜歡隨機殺路人甲,因為容易且每個都比他有錢。
P.27 古之治國者,不患寡而患不均。→目前執政者反其道而行,原來政客也在玩傻瓜理論,誰是最後一個上斷頭台的傻瓜呢?
P.28 民主與戰爭根本毫無關係,雅典和斯巴達共存於一個地區,擊潰對方就可以獨霸希臘,並為成邦攫取最大利益。→這段話感覺怪怪的,如果沒有利民的制度,那國力怎麼會強大?共產制最後失敗不就是民力出不來嗎!資本制勝出不就是民力的展現!雖然現在的資本制已太極端變成壟斷式資本制就是了。也可見未來因這種壟斷式資本制造就基層低薪,然後生產力下降,接著會出現新型態的制度取代,這就目前沒有的創新,等著中小企業發掘。
P.100 戰爭,從來就不能改變世界的內涵,正義的戰爭也擺脫不了背後的陰影-利益,所以才有如下台詞:陳近南:「我們反清復明。」韋小寶:「反清復明關我鳥事?」陳近南:「只有這樣才能搶回我們的錢跟女人。」韋小寶:「你這樣說,情況就不同了,反清復明確求很有道理。」→這本書一直在賣萌,原本讀的一本正經,但常常都被這種搞笑弄的我整個心境不順。就像在吃菲力牛排,吃的很入味時,突然插上一盤納豆?
P.115 (地理大發現)新大陸的金銀湧入西歐。西班牙人靠著殘酷的殺戮和掠奪,獲得大量的金銀。1545年到1560年,西班牙平均每年從新大陸運回24萬6千公斤的白銀、5千5百公斤的黃金,至十六世界末期,西班牙的的金銀數量已占全世界的百分之83。→接著西班牙發生通貨膨脹,物價漲四倍,糧食漲五倍(歐洲其他地區糧食也上漲了兩倍左右)。這事蠻特殊的,如果我們換回黃金本位作貨幣定基,平時是不會有什麼問題,但如果很不巧在某地發現了超級金礦?那會是什麼結果呢?可能出現的是先超級大通膨,接著經濟大蕭條。看來貨幣的本質從沒有穩固的方式,全都只是虛幻的信用,不管是紙幣或黃金。也就是說世界上唯一穩定的貨幣基礎根本不是目前主流的紙幣與黃金,這兩個只是幌子,真正的貨幣基礎是土地。因為地球唯有土地近乎不會變化。暗,這樣全都清晰了,買土地,最好是裸地(不要有建築物)。這才是終極保值之道。
P.117 貿易發達只是國富民強的必要條件,充分條件是:必須有人能保護你的財產,這個人是國家。→中國人寫書總是充滿著大國的傲慢,新加坡、荷蘭、瑞士等小國軍事力也不強,這種國家興盛絕對不是國家強大,而是有更多的平衡總和。啊,不就是沒肉可割,不然早被滅了。所以喜歡台獨的,我有一個絕對可行的辦法,吃毒蘋果。把自己國家搞爛,爛到比希臘還爛,爛到中國看到都會怕,根本不想來搶回去。但那時我會領台胞證搬去中國。我的信念是讓我活的更好,而不是我該屬於那國。所以請叫我地球人,什麼中國人、台灣人只是地域屬性,其他一概都不是,尤其是國家意涵。
P.133 信心崩潰,無法挽救。→這是在說鬱金香的行情泡沫。但現今還是通用,股市怎麼還沒跌?看看原物料報價,低到不行代表著市場消費力真的極度的薄弱。也就是說資金供給只是虛幻的騙術,根本決定股市的是心理面。目前來看人們內心的恐懼才開始發酵呢。錢再多也擋不住人們想逃走的渴望。政府還在用錢擋出口,但明顯的壓力越來越大了。臨界點到底是那時候呢?太令人期待了。
P.135 危機不是錯誤,是危險的機會。問詢如何面對危險,不如思考如何抓住機會。→難得作者說出很有學問的話,雖然前一句是錯的。(註一)
P.142 歷史上的任何一個重大事件,都有著極其深厚的根源。單單一個贖罪券,單單一個馬丁.路德,不可能折起如此大的波瀾。以上種種,都是表象。→作者前面也舉聖女貞德,區區一人在一年內參與國事就能復國?其實只是個表象(一個英雄才好編故事),實際上是更為複雜的關係,真實事件總是比故事還要精彩,因為每個人物都有獨立思考能力,而故事只有一個人有思考-作者。
P.147 任何時代,土地都是主要的社會財富。→不是紙鈔、也不是黃金。當今定價基礎根本核心是土地。紙鈔和黃金都會變,唯有土地總數不會變,所以當今主流的貨幣論都可能是假的議題,真正目的是把大家注意力從土地移走。我說的土地是指地球上的總土地作基準,而不是單單一個城市或一個國家。地球土地面積就是貨幣真正的定價核心。土地權是指抱括上空和地下的權力,不是指表面的權力。房屋是地上權的概念,所以房屋不值錢。問我現在買不買台灣的土地?不買因為價格偏離價值過高(目前國家經濟力根本撐不起這種房價),或許別國土地我會考慮,但要等我有那麼多錢就是了,我喜歡現金交易。因為買的目的是保值不是投機。
P.180 約翰.勞的想法是透過皇家銀行發行紙幣來解決財政危機,再透過賣出印度公司的股票回購貨幣,這樣流通的貨幣就不會增多,也就不會有通貨膨脹。這跟現今的中央銀行並無二致,差只差在一個是回購國債,一個是回購股票。但問題是,國債和股票不一樣。無論如何炒作國債,都不會偏離本金太高;股票就不行了。→這段話有些疑點,作者覺得國債不會爆炸,但現在看來國債也是類貨幣,信心不足下也是能崩的天昏地暗,全球金融市場就準備被血洗了。國債的金額不是小小的股市量能能承受的。兩個等級差太多了。所以依歷史來看,總是一再上演,我覺得此生有機會看得到美國國債的崩盤時刻。
P.186 巴黎最大的彈藥庫就是一座監獄-巴士底監獄。→當時教課書拗的論點我不記得了,只是覺得怪怪的。原來彈藥與軍械是分開放,彈藥放在巴士底監獄,所以才要攻打下來。
P.230 工業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開天闢地的大創新,自此人類擺脫了自然生存狀態,不再以體力對抗自然。→這事造就英國獨霸世界的主因,全世界都要從英國購買製成品,也要向英國輸入原材料。這之間的交易都是透過英鎊。貨幣強勢的主因是需求。另外目前勞動力還是很吃重,這部份還有會再進一步的改革(機械人時代)。接著是運算力革命(人工智慧)。當這兩樣革命完成,人類將走進精神階段(脫離物質層)。而可預見的,這兩次革命將會淘汰很多人,而不是所有人都會更好。如果推估沒錯弱後國家將永無翻身之日。這也是人類史上最大分段點。弱後國家是從地理因素來看的必然結果,很多地方本來就不適合人生存,但偏要住人,最終在人類文明度到達一定成程後,優劣分明,接著就是被世界淘汱。簡單說,沙漠國家造不出一個愛因斯坦,因為條件不足。沙漠國家倒是可以輕易造出恐怖份子。這之間差異應該很明顯。從而得知,在資源匱乏的台灣要出人頭地,付出的努力絕對超出大國非常多才辦得到。並非像企業大老闆說的是個人問題這麼簡單。當下次大老闆再說你們都是錯的時候,記得請問他什麼是對的,並舉確實方法。你會發現原來他也不知什麼是對的,大家都在玩資訊不對稱的把戲呀。根本沒有人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成功的人只是一直在嘗試錯誤,而僥倖的碰到機會。
P.302 如果一個人不喜歡錢,那他喜歡的東西肯定比錢更值錢。→作者在說希特勒的怪異行為,背後所代表的意涵。所以小心身邊不愛錢的人,他們要的極可能是權力。從這可推知,慈善家極可能是控制慾極高的人。而那些孤僻的人只是想要收集錢並不會害人。哈,真相總是與表相背離。問自己為何那麼孤僻?我想了想,最可能的原因是說話很耗體力,而我體力有限,不能浪費在非必要的地方。嗯,真相不止不是表相,而且還不是非黑即白,或許是有點懶。

心得感想:
看這本書前面幾章我常常回翻作者介紹,因為我一直懷疑我沒看清楚-中國人民大學校長。但怎麼內容動不動就變成搞笑表演,左一句葵花寶典,右一句太極拳。這本書越讀越毛。該不會本書真正名怪是搞笑金融史3000年吧!?
看了本書會發現世界的進步都原自於意外,如果正常狀態下根本不會發生。像西方的借貸源自於十字軍東征所搶來的錢,然後聖殿騎士團因自己的經驗做出放貸生意給新東征軍用,而逐漸形成今日的信貸系統(參P.88)。
歐洲中世紀的很多大事都很有趣,充滿著三國味道,像享利八世(P.149),一個人打不過宗教那些人,就拉國會的那些人一起來打宗教。所以當下次世界動盪時,代表著兩個主要勢力出現板塊變動,而中間必有第三者的加入。美俄對抗,到底誰是第三者呢?中國、歐盟?或許是銀行家…,錢呀。
中世紀的國王發現沒錢可能到教堂提款,動不動就發動宗教改革戰爭且必勝。經過這麼多年的和平時期,我相信教堂廟宇一定又充滿金銀。如果國家真的缺錢,真的可以發動宗教再次改革。中國沒辦法使用了,因為早就抄光這些金光黨教會了,剩下不是宗教的少林寺。喔喔,少林寺被抄時不要怪我呀,只是剛好聯想到。台灣倒是處處是寶地,尤其是每年都能搞遶境的媽祖廟。真好奇,把慈濟、佛光、長老會…等宗教團體抄光,不知能對國庫產生多少的幫助,我猜國債可能會因此歸零,還有剩餘的還可拿來發消費券普天同慶。
本書也不能說糟,只是寫作方式太過點隨興,大陸的文化走向一個蠻偏的路,殘體字的大破大立也影響到寫作風格。內文大致上符合近期所看到的資訊,大多是美國等大國解密後的更正資訊,和比較當代的見解(以利作分析),而不是教課書上的假正義的洗腦文(美國從來都不想救歐洲,只是從取得老大地位。)。星戰計劃解密後才發現,美國也不是說到做到,說說而已,目的只是在騙俄國,連人民一起虎弄(參P.326)。所以把聯準會話當真的人,你確定沒被騙嗎?
本書讀到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內容讀過多次就不想再筆記了。大多都與前陣子讀的內容差不多,如果說本書是截取各書籍資料而成並不為過,但查看一下參考資料來源:沒有!!怎麼可能,我讀這麼多類似的書,全都有似曾相識呀。這實在是…,中國現行文化水準的常態表現。

註一:錯誤的話
[追漲、殺跌,是投資最大的忌諱,這條人盡皆知的法則,有幾個人能真正遵守?]作者認為追漲殺跌是錯誤的,可見他對股市認知非常淺。追漲殺跌存有一個非常好的勝率概念,如果這隻股票不會漲,他就不會漲過前一個高點。這概念對勝率造成極大的偏移性,追漲殺跌可避開至少50%的看錯。而付出的成本可能不到10%。

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

藥都不能吃了嗎!?



前言:
感覺我像暑假快結束的小六生,在趕暑假作業。啊,今年怎麼連50本書都還沒看完!


隨記:
P.17 「人類在降生同時,體內就已擁有百名醫。」這是古希臘醫聖.希波克拉底(西元前約460~377年)的箴言。所謂「百位名醫」,指的就是「自然治癒力」。→看來是近代醫學走偏了。
P.18 醫生應該做的,是幫助患者將體內本就與生具備的自然治癒力,發揮到最大作者。
P.28 由於藥物療法只有針對「症狀」,故稱「對症療法」。但原本「症狀」就是身體正在復原的證據,現在卻反而去抑制它。→比我想的更深一層,發炎不止是警報器,而是回恢正常的自癒作用,身體正在用熱能殺死入侵者。
P.29 副作用(毒性作用!)→倒沒想到這點,藥為什麼會有副作用?原來根本就是毒性發作…
P.35 現代醫學能治好的,只有一成的急病患者;其他九成的慢性患者是治不好的。
P.50 調降臨界值,就可以把健康的人變造成高血壓患者,醫生就能光明正大開立降壓藥的處方了。降壓藥物的銷售量直線上升,醫生、醫院和藥商也能獲取龐大的利益。→恐怖哦,所以胖不一定有病,只是天生就胖體質呀。至少我看過很多胖子,但身體狀況比我好的怪異現象,其實不怪,是常識有問題。
P.73 現代的藥物,多半都有促進交感神經緊張的作用。對於身體不好或已經生病的人來說,本就已處於慢性交感神經緊張的狀態。如果對這些人使用促進交感神經緊張的藥物,會產生什麼影響?不用說交感神經當然會更加緊張,使血液循環惡化,並促進顆粒球增加、淋巴球減少。因為免疫力也會下降,身體就逐漸失去自我治療的能力了。
P.74 老人要遠離藥物!→這點我快笑出來了,我媽超愛去醫院拿藥。不知在爽什麼,好像拿藥吃是賺到的,因為付健保費不拿藥很蠢。觀察我媽是一件樂事也是悲事。樂的是她的行為、思考跟大眾平均值非常近似。所以拿她當股市反指標非常有效。至少今天正在上演,不用問看她的表情就知道,又在賠錢了。看到馬英九和習近平會面就興奮的認為股市要大漲了。悲的是,如果她賠光所錢,苦果可是我得承擔,但他媽的,錢在她手上。而我弟的表達方式,沉默,出門,然後大力甩門。嗯,我有百分之二百的信心,我媽下重注,且賠很大。
P.75 不管怎麼樣,就笑吧。→苦中作樂是種能力。一般人心情有高有低,但如果能在低的時候運用這些方法讓情緒反轉不要再惡化,這對健康有極大的好處。長期情緒不佳會影響身理狀態,前陣子我才親身體驗過。絕望、絕望,反正都絕望了就開心一點吧。
P.82 制酸劑讓細菌蔓延→原來當時我胃潰瘍大爆發是這個原理,病菌在腸胃大爆發肆虐。
P.85 六分飽→這個值得測試看看,我似乎還是吃太飽。其實我已減量了,但還是吃太多。這點有點麻煩,一把菜分量還是太多,看來換個方式好了,只挑出最完整的菜,剩下全棄除不吃。
P.93 「胃痛、火燒心、消化不良、胃脹氣」的原因是「飲食過量」。只要不進食很快就會痊癒,野生動物們就是這樣做的。對於疲憊的消化器官,就別再吃東西,讓它好好休息。→吃太飽,下一餐可考慮不吃,反正已吃夠多養份了。
P.111 疫苗沒有效,這是學過病毒學的人都知道的常識。→流感來了,要的不是去打預防針,而是吃好一點、睡飽一點,充實體內資源,然後等開戰。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什麼流感疫苗,明明就是敵人派來的內應。
P.119 流感是自然的現象,與它共生就行了。→最近看視頻直播,蠻多台主都感冒。這陣子是流感易發期,說白點,流行性感冒很正常,跟地震一樣,抖一下就好了,每年不抖才危險。
P.139 疼痛之所以發生,根本原因就是血循環障礙。硬是用消炎鎮痛劑抑制前列腺素的分泌,將會使血管閉鎖、進一步惡化血流。即使知覺遲鈍麻痺、疼痛被壓下來,始作俑者的血循環障礙依然沒有獲得改善。→我知道止痛藥不能吃,但現在才知道為什麼。這本書解答了好多原理。
P.147 「依生命體的構造來看,並不應該會痛苦而死。在不服用任何東西的情況下,迎接生命的終點,就是能毫無痛苦、如沉睡睡般離世,這是生命的本質。」(節錄自《安保流健康到臨終的生活方式》,五月書房出版。→這對大部份人都無法接受吧,因為不願受會死亡這事實。痛死你活該。當然痛死太便宜你了,痛死你並把你財產扒光才是王道。如果你沒小孩說,錢財乃生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我會相信你說的是真話。但如果有小孩,我當你在說笑話。
P.151 癌症帶來的痛苦,即使是嗎啡也有八成無法消除,這就是殘酷的現實。→止痛藥只是帶有堆堆副作用的安慰劑。
P.153 藥物、毒物侵入人體的途徑有三種:經口、經皮、吸入(經由肺)。所以必須注意皮膚也具有吸收作用,而經由皮膚侵入的毒素,就稱為「經皮毒」。→這點倒要留意些了,我還蠻愛用曼秀雷敦這個「藥」品。
P.161 愈貼愈痛…一貼再貼的惡性循環。→沒想到貼布也是種藥呀!!沒注意還真不知道,身邊藥物快變成無所不在的生活必需品了。
P.162 這些含呷哚美辛消炎鎮痛貼布的愛用者們,「肌肉本身會逐漸消瘦」。所以關節的負擔會增大,疼痛更加惡化,長期使用會損害關節,成為致命傷害。→啊~~,真相總是很嚇人。
P.213 向醫生索取抗憂鬱劑的「藥品仿單」,如果醫生拒絕,就應該立即離開那家醫院。→藥品仿單就是藥品的說明文件,內含藥物的一切相關資訊(使用方式、副作用、臨床報告…等資訊)。作者在文中提到大多數醫生從未讀過仿單內容。
P.238 接受癌症體檢的人,更容易死於癌症。→這篇真是勁爆,我原以為生病才會去想作體檢,所以導致發病率比較高的現象。但文中提到作這些檢查所照的X光或鋇劑攝影等東西,所增加的致癌風險最終可高出平均值的9百倍。記得以前公司好心的每兩年會讓員工作一次健康檢查(政府規定吧我猜),結果這是國家製造病人的陰謀(一定有商人在背後推動)。為你好,結果只是想收錢。如果你看到報告上一堆紅字不緊張嗎?嚇個半死了吧,自律神經開始崩亂,身體又進入惡性循環。
P.239 癌細胞本身就是「不完全的細胞」,所以健康的人「正常來說體內都會有癌細胞」。根據昇幹夫醫生的證詞,「將衰老而壽終正寢的人解剖後,八成的人體內都有零星的癌腫瘤,但他們都沒有因癌症而死。癌症幾乎是不會致死的。」→這本書不給高分,感覺說不過去。說道理,還附上原理和證據。
P.261 降壓藥就是以化學物質的毒性作用,「利用」血壓下降反應的藥物。請別忘記和其他醫藥品一樣,所謂的「效能」就是生物體對「毒」的排斥反應。→炸!!人們對藥的感覺是功效,但身體只是在作毒性排斥反應。太恐怖了,真相總是超出想像,已到達完全違背感觀的程度。
P.274 觀察膽固醇值與死亡率的關係後,會發現男性部分膽固醇160以下的人,死亡率異常地高。很有趣的是,膽固醇愈高,死亡率就愈往下遞減。而死亡率最低的,竟是膽固醇值最高的280以上的那群組,實在諷刺。→大家聽到膽固醇嚇的半死,結果事實上根本不是這麼回事。現在的藥品行銷做的實在太棒了。
P.295 點了眼藥水後,眼睛全紅。→以前我是重度電腦使用者,所以用過很多眼藥水。沒一罐有效的,全都是越點越紅。很妙,凡我用過的藥類都對我留下不法復原的痕跡。胃藥、眼藥水,造成我現在這兩個器官動不動就發病。
P.325 藥殺的標準程序:1.使急性病成為慢性病。2.使慢性病惡化。3.以副作用讓患者離不開藥物。4.藥物耐受性使藥量增加。5.依賴藥物,逐漸成為廢人。→讚呀,如果要謀殺人,不用動手,找出他身上不舒服之處,建議他找醫生拿藥吃,只要進醫院聽了醫生的話就成功了。
P.335 相對於藥物療法,其他醫療流派分別有著不同的思考基礎:1.自然療法是「飲食」。2.整骨療法是「身體」。3.心理療法是「心靈」。4.順勢療法是「治癒」。→順勢是類似中醫,將具有微量毒素的植物或礦石做為素材,稀釋一百萬倍後服用,以達到提醒身體、增強自然治癒力的效果。呃,順勢感覺應該是多餘的方法,倒是其他三系很值得參考。吃的好、睡的飽、心情好,一切都會漸漸變好。
P.341 飽食是一切現代疾病的導火線→最近的確有這感覺,肚子一直忙不停。其實我不餓呀,只是三餐時間到了而已。這點留意,我來做個實驗看看好了,餓了才吃,不餓就不吃。看會不會有顯著效果。


心得感想:
健保名義上是維護公義,但當細想後會發現,那只是包裝,實際上是要在人民生上抽更多的錢,而且是個穩定收入。現在我已不想去抗議這制度了,就當是政府在收保護費。
看完part 4感冒藥的副作用,不過就是個感冒,結果吃藥所產生的風險卻極高,各種奇怪的副作用,還是乖乖休養三天吧。反正身體就是要你休息就是了,抗爭行為只是讓自己短命。
用金錢利益思索現在醫學就知道問題所在,利益太大了。這幾年藥商已強大把藥融入成為電影元素。看完《愛情藥不藥》你還排斥藥品嗎?只怕你恨不得多吃些藥看能不能撞到安海瑟威吧,潛意識洗腦真是一門高段技巧。好消息是安海瑟威最近老很快,理智應該在不久之後就會回復正常了。
看完part 9安眠藥中毒,導致犯罪行為。這點太驚悚了,以前我常常失眠,有想過找安眠藥吃,好在藥店買不到效用強的藥。現在看到這篇我以後絕對不碰安眠藥,失眠就給他醒著吧,也好過無意識間殺人放火。我夢中常出現超現實畫面,正常狀態下我會制止,在夢境我都麻是放手去做。(其實我也管不住,深層的東西不是理智能阻止的,如果做過這類夢的話,應該理解,你只是旁觀者,看著自己做某些奇怪的事。)
本書提到一個觀念蠻棒的,醫學不是信仰,不要抱著敬畏的心態去看待。進醫院前要抱持著懷疑,極端一點把醫生當死神代言人,或許能有效提高警覺性。
如果覺得藥品是好的,記得一定要跟醫生拿藥品仿單,一堆沒見過的副作用鐵定能把你嚇出一身冷汗。看過本書才深刻體悟,藥品沒那麼簡單只是安慰劑,而是毒物。而現行制度下,醫生不管自願或被迫,都想辦法讓你多吃藥,才能讓醫院賺錢(拉開各大醫院財報就知道了,這不是公益事業而是營利事業)。當吃上癮後一輩子都逃不開藥品的控制,然後就吃到死為止。精彩呀,活生生的折磨至死,本人還樂此不疲,真是大開眼界。
那藥能不是吃呢?除非你馬上立即有生命危險,不然別吃藥。什麼是生命有立即危險?被車撞、被蛇咬、吃到劇毒物質等,不做緊急處理就會死的事件。至於身體不舒服、心情不開心、睡不著,這些不會馬上死的,還是注意改善身心狀況吧。

[2015年12月18日 補充]
本書作者提到參考資料來源《醫學不要論》,之後品讀《醫》才發現。這本閱讀價值不到高,因為大多數原創性是屬《醫》。只是我先讀這到這本,且大多重點筆記也在這本。

[2016年7月10日 醫學力量]
最近燙傷,只是在裝熱水時被開水燙了一下,我本不以為意,也沒冰敷。一開始只是粉紅色一片(一度燙傷),後來我因不在意,所以熱水澡照洗。三天後就開始起水泡,心想怎麼惡化了,就去找醫生確認一下。健保的好是只花了200元就解決了,但醫生只瞄了一眼就看診完了。我還真無言,想說醫院會有比較好的設備。沒有,連放大鏡都沒用上。我等了三小時,只花三分鐘就結束了,心裡感覺是很奇怪的。看了一下掛號人數,50號。一個早上。從9:30看到12:30。4個小時要看50個病人,一個病人只有,4分48秒。而醫生只花3小時就把所有病患處理完。平均一個病人只花到3分36秒。國泰醫院的效率高的嚇人,或許要扣掉掛號未到的,但我不確定有多少人。但合理推估一個病人最多只花5分鐘就要解決,不然會看不完。這就是健保能給的水準。算了,別管健保問題,還是我的傷比較重要。醫生給了我一條藥膏(腎上腺皮質素0.25%)。第一次用時我心裡不踏實,但只是一晚,我的水泡全消了。到第三天早上幾乎復原了9成,剩下死皮還沒脫乾淨而已,底下的新皮粉嫩的。醫學並沒有想像中的糟,用對藥那種回復力不是自然回復可比擬的。或許這應該要感謝八仙樂園的那些燒燙傷的人,因為有這麼大量的病患,醫院似乎找到最有效的治療處方。總之,藥只要用對,效果驚人。而別小看醫生,你所知道的醫學知識,他們都知道,而且比你(我)還要更清楚和走在更前端。這怎麼說,當我說我不要抗生素的藥,醫生給我的感覺是理所當然。代表我在這方面的知識還落後醫生許多,目前主流醫學不再用抗生素了,給的藥是類固醇。類固醇與抗生素之間的差異就是,一個是喚起身體反應,一個是殺光細菌。這兩個觀念是背道而馳的。這事讓我有另一個想法,類固醇這麼棒的東西,我該好好研究。我知道用多有害,但如果微量呢?加上我的飲食營養已達到一種微過量的程度,對於稍微耗損是可承受,如果能提高我的智力或體力。這將是出色的搭配。如果對懂藥真的有用,我簡單說一個東西。這造就專注力輕鬆打敗沒用的人。咖啡!有喝咖啡的人專注力達勝沒喝的人。不信你可比較身邊的人,有喝跟沒喝的人,他們的表現是差異多大。所以如果你是面試官,用有沒有喝咖啡當個篩選是有效的指標。咖啡是種喝多傷身,不喝沒腦的藥。


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

醉漢走路



前言:
看到封面有「機率」兩個字,我就順手抓起來了。或許我真的該朝向單一學科作深度學習了, 讀書讀到一種廣度就會產生收斂的想法。至少我最近在讀現代史(《毛澤東》、《帝國落日》),發現原來有這麼不感興趣的知識。

隨記:
P.34 兩個事件同時發生的機率,絕不會大於個別事件發生的機率。→這是常識,但實際應用時常常會被這個定理誤導,當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條件下,產生的結果極可能出現極端的可能與不可能發生的機率值。
P.40 一碰到要估計過去的事件發生的頻率(並導出機率),大家的記憶糟得可怕。
P.47 如果事件A與B為獨立事件,那A、B兩事件同時發生的機率,等於個別事件發生機率的乘積。→像硬幣擲正面,骰子擲4點同時發生的機率為1/2*1/6=1/12。
P.49 假如某一事件有幾個全然不同的可能結果:A、B、C等等,那麼結果A或結果B發生的機率,等於結果A的機率加上結果B的機率,而所有可能的結果(A、B、C等等)發生的機率相加後得到的總和為1(也就是100%)。
P.58 瑪麗蓮.瓦.莎凡(Marilyn vos Savant)她是金氏世界記錄最高智商(228)的記錄保持人。→她有名是因蒙提霍爾問題的解答,一千名博士都說她錯!這事很有趣的是當你擁有超人類智商應感到很痛苦吧!她解釋半天這些人還是聽不懂,問我嗎?我還是半信半疑。因為無從明確證明,只能用負面表列的方式把等案找出來,非常違背人性直線思考。
P.61 安非他命-據傳艾狄胥是愛用者(傳說他戒掉一個月之後說道:「以前我看到一張白紙時,許多想法湧上心頭,現在就只看到一張白紙。」)→這段話有一個問題,毒品不是沾上就戒不掉?為什麼大數學家說戒就戒?另外我對藥品真的很佩服,我不是用毒品,但有吃特定維生素的習慣,在使用後腦力真的夠強捍,但後座力也很強,至少我連用一個月後,身心狀態會瓦解,導致我得休養一整個星期不能碰咖啡因和維生素,而且當週基本上就廢了,大腦動不起來。喔,上上週沒讀書就是我崩潰的佐證。這個機體已經不起摧油門呀。話說回來,我還真戒不掉那種清晰的感覺。
P.65 「=」直到1557年,才由來自劍橋的雷科德(Robert Recorde)發明。→數學是近代的產物,並沒有想像中的古老。西方的+-x÷等符號大約完成於十六世紀前後。真巧科學也始於這時間點附近,數學的基礎成熟後才造就科學應該是很合理的推論。
P.66 樣本空間(sample space)這個名詞,指的是將隨機過程中所有可能的結果,看成空間中的點。
P.80 科學必須專注於經驗與實驗(看自然界如何運轉)→這是最近發現的奇異處,有個網站稱自己科學(泛科學),但都只是剪剪貼貼引述別人的話,但大多都沒親自實驗過。網路知識很棒,給你創意,但如果要拿來運用,還是記住一點,先做小型實驗,確認後再大膽嘗試。如果直接大膽使用,通常會死的不明不白,不是說科學結果嗎?怎麼我死狀那麼慘,擲硬幣都比這科學研究強多了。(謎之音:這都是任意投稿,並沒有什麼專業審查機制)
P.82 某一事發生的機會,視它出現方式的數目而定。→這句話在說像三顆骰子擲出3、9、18的機率差別,9點發生的機會是最高。但感覺沒抓到作者要表達的意思。
P.126 「一個機率固定的事件發生的機會,會隨著它最近出現的頻率而增加或減少」,這種想法稱為「賭徒謬誤(gambler's fallacy)。好事連連,並不會帶來厄運,而壞事不斷,也不表示好運就要來了。→連續正向或負向的次數絕對超出你的想像,以自己為例,就去年最大停損為21回,假設我用設為all in點,今年我就破產了,在前些時候,創記錄的連續停損到35回。而且在此記錄前已在當年度出現超過21回停損,那種被賭征謬誤血洗的感覺,真是無法言語。
P.146 假設1000名運動員接受藥物檢測,有十分之一的人使用禁藥,而這些使用禁藥的運動員中有50%的機率會被驗出。同時,剩下900個清白的運動員中,有9個會被誤驗,因此藥物檢驗呈陽性,並不表示她有罪,而是百分之50/59=84.7%有罪。→機率學並非那麼直覺,尤其在樣本中存在「對中誤」、「誤中對」的情況下,這種倒置的錯誤有時候稱為「檢察官謬誤」(prosecutor's fallacy)
P.150 美國司法體系就是建立在不說出全部真相的基礎上。→作者舉辛普森案,辛普森舉施暴者的條件下謀殺的機率為1/2500,但有沒有想過,謀殺者在殺人前的施暴機率呢?沒有,法院上沒有人想到這點,而這機率為90%,結果法院判辛普森無罪,機率很簡單嗎?答案不言而喻了。1995年的事件法院還是搞不懂機率學。
P.150 雖然條件機率代表了「隨機性」這種想法上的革命,不過貝氏並非革命者,即使他的論文於1764年發表於皇家學會的會刊上,他的研究卻長期未受矚目。所以,要等到法國科學家暨數學家拉普拉斯(Pierre-Simon de Laplace)獲得同樣的研究成就,才讓貝氏想法受到科學家的關注,並且讓世人知道。→1.大多數學者只是跟風者,並沒有比較強。2.現存的文獻中充滿先知灼見就等人去發現,也就是說這世界可能不缺創見,而是有無識別創見與瞎掰的能力。
P.151 科學家也常常發現他們陷入這種處境:通常他們面對的不是已知某個物理量,要去決定量測當果是這樣或那樣的機會,而是做了一組量測之後,要由此找出某個物理量的實際值。→簡單說就是不知母體機率,只能用樣本統計推估母體機率。而這誤差大小沒人說的準,即使現代統計能算出6個標準差(99.99966%),但這種近乎不可能出現的機率,在華爾街常常發生。
P.159 只不過是數字改變了,並不代表事情本身有了改變。例如,任何時候失業率有了百分之零點一的改變…,這種改變那麼小,我們根本無從得知是否真有改變。→在看數值跳動常忽略,這是(小)樣本數統計,存有很大的誤差空間。
P.164 在很多層次上,[評鑑制度]是沒意義的→味蕾的感覺到一定程度後是無法區別差異,剩下的只是預期心理。也就是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內容物交換,正常人分不出差別,所以簡單來看比較貴的餐廳賣的只是氣氛。
P.176 中央極限定理是說:大量的獨立隨機因素之和,可以是任何數值,其出現機率為常態分布。
P.180 我們通常把「隨機」與「無秩序」聯想在一起,兩億駕駛人的生活方式,各有不同,而且無法預知,但整體而言,他們的行為表現卻有秩序得無與倫比。如果我們觀察人們怎麼投票、買賣股票,結婚、迷路、寫錯地址,或是去開會途中遇上塞車,又或者去測量他們的腿長、腳的尺寸,臂圍、啤酒肚的周長,我們都會發現類似的規律。→這推論真讓我興奮!代表世界是有可能-可以預測。我的優勢在於短期的不可預測(大眾的盲點,以為短期股市是可預測),但我倒不曾考慮在一段期間後的某個區間的可預測性。也就是在未來的時間點有一段時間是可預測,寬度不大,但存在一個時間區塊,目前可排除三個月內和五年後,因為三個月內我多次嘗試心得是挫敗,五年之後這是不可知的了,我猜想最有可預測性應該落在半年後至一年間,。這種時效性最適合股票投機了,期貨無法忍受這種波動性,選擇權無法忍受時間長度。也就是說超級主力早在半年前就布好一切棋子了。現在問題來了,我有什麼優勢能做到此點?呃…,但的確有人做到了,這概念就是索羅斯的操作核心,混沌+反射理論。但他有資訊管道!這就是一般人無法模仿成功的問題點。該死,這條路我看得到但就是走不到。先保留這想法吧!現在辦不到不代表未來辦不到,時機成熟了,這概念立馬能上線。
P.196 近年來心理學家發現,讓人面對困境還能夠堅持下去的意志,是和才華至少一樣重要的成功因素,這就是為什麼專家常說「十年法則」,意思是在大多數的領域中,至少要有十年的苦幹與奮鬥,才能相當成功。→我的股市之路是最好的實證,賠了十年之後,終於知道怎麼不賠錢,然後就賺錢了。沒什麼,各種錯誤都嘗試,且多個錯誤還是一再嘗試後確立。剩下的方法的總和就是每年賺到一些錢,夠我吃穿和存一筆錢到本金。
P.197 機運的作用,在某一種程度上也能控制,那就是藉由不停的嘗試,才能提升成功的機率。
P.228 控制慾擾亂了人們對隨機事件的正確知覺。→理性是什麼?找出符合你期望的理論而已。大腦中根本不存在純理性這東西,也就不存在對隨機性的正確知覺。當別人叫你理性時,他是指情緒控制,對方壓根子也是沒有理性的動物,只是想讓你閉嘴罷了。
P.253 有錢人可能只是運氣好。我們的社會很容易把有錢人當英雄,把窮人當狗熊。這就解釋了房產大亨唐納.川普儘管旗下的廣場飯店破產了,賭場王國也兩度宣布破產,還敢在一個超級熱門的電視節目擔任評審角色,判斷有抱負的年輕人的商業敏銳度。→我也覺得實在太搞笑,但美國人倒很認真,因為他正是目前聲望最高的共和黨總統參選人。這國家人民素質低劣到無法想像,但倒很符合統計學上的平均值,人民素質平均後會變的很低,低的有離譜。
P.258 我們忽略了隨機對於生命的影響,因為我們評估世界時,選擇去看我們期望看到的;我們其實是以成功的程度,來定義才華的高下,然後認定其間的相關性,藉此強化因果關係的感覺。這就是為什麼,雖然有時候一個極為成功的人與一個不成功的人,能力不相上下,但他在人們眼中卻大不相同。
P.261 假如我們的判斷能夠只根據相關數據,而與期望(心理想要的結果)絕緣,那麼,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評價就會大大不同了。
P.264 能力並不保證成功,成就的大小與能力不成正比。因此重要的是,我們永遠要記住,等式中還有一項-機會。→成功=能力*次數*機率(成功的機會),自然界從不玩賭運,它們運作的機會,一次不行、百次不行、萬次不行,一兆次總行了吧!人類出現不是奇蹟,人類出現只是必然結果。所以人類不會出現那才是真正的奇蹟。
P.265 想成功,就要不斷嘗試
P.265 我們會根據結果,來判斷他人或創見,我們會期望事件的發生有解釋得通的好理由,但我們對於必然性的清晰洞察,往往只是錯覺。

心得感想:
經過最近閱讀的心得發現,我該朝向專精科目前進才對,也就是未來讀書項目盡可能專注在統計與機率上,對於此點發現源於「看報才知道」這句話的深思,說明我的資訊落後,從而對我產生扭轉性的發展,我在資訊上毫無優勢!這條推測系統之路終將面臨瓶頸!(沒有優勢注定被對手凌遲至死,1.01對0.99的0.02微小差距,但在100次後就是天壞之別1.01的100次方=2.705,0.99的100次方=0.366。另外讀了太多類別的書,發現沒意義,每個都知道一點,但每個都用不上,因為半調子的知識是有害的,像香蕉對健康有益,有陣子我狂吃香蕉,但結果是虛弱不堪,事後實驗才知,我吃香蕉會導致心律不整,暗,那本書上沒說呀!
別相信機率,這是對本書的感觀,在一般人的常識會被有心人(商人、政客、媒體、律師…)所製作出的條件機率所愚弄。他們的確是依科學方法作計算,但他們玩弄文字意涵。像票房冠軍,但背後語意可能是指國片中、上映第一場次、同時間下,的票房冠軍。
讀這本書的要領:慢慢來,數學公式通常只要一行,但要瞭解原由可寫出一篇故事。重點在懂原理而不是背公式,這就是作者本意,書中一行公式都沒有。對於回顧自己的隨記,一則喜一則憂。喜的是我越讀越深入,憂的是漸漸的心得不再直白易懂,突然理解曲高和寡是什麼感覺了。當我的論點與眾人共嗚代表我越平庸,當我的論點與眾不同我才有可能傑出,或者謬誤。以此作假設,在與眾不同下成功的機率為何?不對,這時用機率是不對的概念。用期望值!好比,在股災時平均投入即將破產的數家公司股票。眾人看到你在發瘋,你看到的是只要有一家反轉,股價就是十倍起跳。不可能嗎?科斯托蘭尼的經典投機(我省略很多科老的思考點,原故事並沒那麼二元化)。
我愛機率學!

2015年11月4日 星期三

整腸健胃



前言:
看太多政治文腸胃真的不舒服,還是來關心一下健康好了。

隨記:
P.14 胃空著的時候,只有張開手掌那麼大,但吃飽後容量可以擴大到1.5~2.5公升,約20杯茶。
P.14 消化道始於口腔,終於肛門,全長約9公尺。
P.16 腸道內聚集了人體七成以上的免疫細胞。
P.29 嗜吃甜食→吃多了則會減緩腸胃蠕動。
P.32 嗜吃冰品或生冷食物,對胃腸是一大酷刑,當大口冰品冷飲下肚,胃立刻降溫,血管和絨毛組織收縮僵硬,蠕動停止。→作者少提到熱湯,以前我非常愛喝熱湯,越燙越好,結果胃好像被燙熟了…。
P.35 久坐不動,腸胃當機→看來盤中這四個小時還是要作一些活動才行。最好是出門走走,視力也顧得到。
P.42 從科學的觀點,辣椒並非全然傷胃,要視個人胃的健康狀況而定。在動物實驗上,微量的辣椒能保護胃的黏膜,但大量的辣椒就容易傷害胃。因為微量的辣椒素會刺激胃部的血管,進而保護胃壁;但大量的辣椒已經破壞神經末稍的感覺,讓胃更容易受到傷害。
P.42 辣椒裡的辣椒素會強烈刺激胃酸分泌,對已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食道逆流的人來說,確實太刺激。→即使我的胃回復正常,但只要一吃比一點點多一點我就準備胃痛了。我不知是不是假性胃痛,因為三天後就不痛了。可能是防禦性反應,雖然我蠻愛辣的感覺,爽!但我不太能吃辣了。題外話有時吃辣並不會引發胃痛,那只有一個可能,那不是辣椒做的,是化工。
P.49 胃怕冷,喜歡溫暖的食物。→二十年前我當這句是屁話,二十年後我知道一句成語的真意,千金難買早知道。
P.50 吃飯皇帝大→吃飯時,工作全放掉,好好享受這半小時吧。當機不是要吃紙包雞,是電腦看不下去了,要你好好去吃一頓飯。
P.50 優酪乳改善胃疾有效→同意,但有加糖的優酪乳反而有害。糖對壞菌實在太補了。
P.51 嘗試中醫師的養胃方劑→這個我嘗試,結果是失敗。理由很簡單,身體要的是營養不是這些藥。
P.58 「排什麼」比吃什麼」更重要
   1.吃的情緒比吃什麼重要→身為投機者,賺的是(精神)折磨錢,不順時都麻含淚在吃飯…。
   2.細嚼慢嚥→這有點難,健康的食材通常沒什麼味道,好吃的食物通常有害健康…
   3.吃發酵食物→這點我倒沒想過,我很討厭腐化的食材,我還是不懂泡菜為什麼對健康好?
   4.早晨喝一杯水→這一杯決定我一天腸道狀況。前天忘了喝結果便祕一天…
   5.多吃高纖食物→繼續啃我的地瓜。
   →感覺這一篇共嗚度非常高,寫這篇的應該也有胃病過。
P.60 發酵食物除了大家熟知的優酪乳、優格、泡菜之外還包括醋、味噌、納豆、鹽麴、酸黃瓜、臭豆腐等→味噌?這一煮不就什麼都沒了?納豆讓我心情不好不考慮。看來先把泡菜加入嘗試清單好了,剛好晚餐吃的太單調了。
P.73 高纖餅乾纖維量多,但油脂成分也不少。→原本有意用這個方法,看來喜愛吃的麥維他消化餅,掰嚕。
P.112 營養師推薦的顧胃好食物:高麗菜、南瓜、木瓜、山藥、薑、秋葵。→明顯大多數我都很少吃到。秋葵倒是在一次意外中發現它的好,就前陣子買菜,老闆拿錯袋,結果裡面有一大包的秋葵,讓我連吃了一星期,腸道變的超順的。
P.124 人體內的腸道菌雖高達100兆,但每天只要補充約100億個乳酸菌,就足夠改變平衡。若標示1cc含1億的活菌量的產品,一天喝100cc左右就足夠了。
P.124 優酪乳最好在餐後喝,胃部酸度較低,乳酸菌比較能到達腸道。→看來我做對某事。
P.128 正確斷食,可以淨化腸道。→這個我做過半套的實驗,結果是失敗收場。問題在那?生理時鐘被搞亂。很久以前我試過固定星期六不吃早餐,結果很不舒服。身體告訴我,你搞的我好亂好煩哦,固定模式身體才知道如何最佳化,所以我對斷食嗤之以鼻。除非前一餐吃太飽(吃到飽餐廳不吃多一點,會不甘心滴)。
P.184 易被忽略的胃痛元兇之一:膽結石→這個我得留意,因為我不喜歡碰油(連沙拉油都很少碰),膽汁沒用處,結果可能就變石頭了。可能要找些油質食物給它用。
P.185 易被忽略的胃痛元兇之二:胰藏炎→不確定我會不會出現,但我好像有些貧血的表徵,先記起來吧。
P.192 為什麼膽結石會害胰臟發炎?→原來是共用一條管路

P.216 消化道疾病常見的檢查
   1.糞便檢查→有點害羞,尤其窗口是女性,通常還是剛畢業的醫生…
   2.胃鏡→做過一次,那是個恐怖的體驗,為什麼管子那麼粗,這怎麼吞呀…。
   3.大腸鏡檢查→作者說50歲後才要做,我無此經驗。
   4.內視鏡超音波→無經驗,我不想再吞任何管子了。
P.250 台灣現今約50%成人的胃裡有幽門桿菌,換句話說,每2個人就有1人感染。→我以為人人都有,原來我被感染到了。很慶幸的是作者說有藥可用,除菌效果達94%,但我先不考慮,目前還處在平衡狀態。

心得感想:
對於西藥我是完全否定,絕對不要碰,有害。什麼應急(P.164),根本就不該使用。我吃過張國周強胃散、金十字胃腸藥、太田胃散,結果是胃潰瘍病情大爆發,而且是永遠無法復原。人生是不斷的在嘗試,這條路是重傷之路,別嘗試吧。要胃好急是沒用的,心情、睡眠、好食材、運動,這四項慢慢改善,成果自然出來。難呀,都是要花錢的事,新鮮人只能用健康換金錢。吃苦當吃補,鬼扯。
看到膽結石和胰臟炎(參P.184)讓我想到一個問題,我好久沒做健康檢查了。這點比較麻煩,健保肯定沒補助,因為沒有藥錢呀!真是個病態的制度…。健保不是預防,健保只是灌藥。看來要弄一筆預算來做一下健康檢查,我在這邊猜是否有問題,不如直接讓醫生給我正確資訊。
本書提了很多資訊,連食譜都有,我只取我想要的記,自己的健康自己想辦法。像胰臟炎與酒是壞朋友,我沒記,因為我早把酒例入有毒物質,這又是段血淚史了,總之酒是有害,紅酒也是。我真沒想到泡菜這方法,這周採買就給它買一罐來試試。

[2015年11月9日 泡菜記錄]
買了罐韓式泡菜,昨晚配著蕃茄木耳牛肉湯吃著,然後再配兩顆檸檬喝下肚。接著神奇的事發生了,手腳未端和頭皮發麻。這那招呀…,似乎是有問題的組合,但又說不上來那裡出錯。看來只好多實驗幾次了,人體實驗待續…。
[2015年11月12日 泡菜記錄]
看來韓式泡菜的辣似乎不會辣,猜可能是酵素之類的東西分解或中和了辣椒素。看來問題是檸檬原汁的問題。檸檬原汁的年輕化效果非常顯著,但我的胃似乎受不了。總之辣的東西不同跟檸檬原汁同時使用,太刺激了。
[2015年11月13日 泡菜記錄]
前天和大前天晚上因貪食,各吃一條星河巧克力。結果引來惡菌大量增生,腸胃極不舒服。經昨天停用後,今天早上已恢復正常。這點要再分開去實驗,我這次實驗加入太多變動因子。本週更改了平常飲食習慣太多,減食量、改喝咖啡(想測薦骨痛)、貪食了2條高糖含奶的巧克力。
[2015年11月16日 泡菜記錄]
在看《飲食的科學135個「為什麼?」》(本書不推薦,蠻多過時的論點)在P.193 說加工食品市售醃潰物含有磷酸,會抑制鐵質的吸收。這就麻煩了,因為我氣色明顯是缺鐵。加上平常都會喝咖啡、茶,這中含有丹寧酸也會讓鐵吸收不良。
[2015年11月17日 泡菜記錄]
昨天胃痛又發作,原因不明,想想太多可能了。唯一正常的是腸道變很順。
[2015年11月20日 泡菜記錄]
失敗的測試,主因變動因子太多,干擾了結果。這兩天我停止吃泡菜,恰巧胃痛也消失了。看來這種小辣感可能還是會引起我的胃炎,只是是慢性胃炎,和吃大辣的急性胃炎不同。但不可否認我的腸道變的非常順。或許考慮每週吃個兩次應該是最佳的組合。總結來說,沒有一種食物對人體絕對有益,通常都好壞摻半。但食物的神奇是吃越雜對身體有害的會相消,而對身體好的會產生加乘效果。營養學真的該成為醫學中的主流學才對。或許我該去認識一位醫生,主修營養學的醫生。
[2016年9月18日 泡菜記錄]
終於抓到最適量了,結果超乎想像的小量,就一小碟,兩小口。再多就無益有害,身體只要一點點泡菜的酵素即滿足,再多就會拉肚子。不吃也不太好,就感覺消化不順。
[2016年9月18日 雜記]
優酪乳是有害的東西,不是益生菌的問題。是裡面的奶沒有完全分解完,只要像我有乳糖不適症者,都會引發拉肚子。只能改用益生菌粉
我從小不喜歡豬油,但最近胃炎又起。結果發現最棒的食物是鬍鬚張的魯肉飯。吃完感到肚子一陣舒服。看來豬油是關鍵。(鬍鬚張其他的東西都很難吃,所以專點魯肉飯吃)
天氣開始轉涼,胃第一個感受到。這時補充紅糖薑汁很有效,胃不 喜歡刺激,但薑汁完全不排斥而且喜歡這東西。


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

石油與美元



前言:
這週看到很多想看的書(壞農業資本主義投資說明書扭轉貧富不均石油與美元),但沒一本想買的書,這感覺還真奇妙。基於最近自己訂下的習慣,每個月至少花1千元買新書,就挑本與本業有關的書。石油聞起來有錢的味道…

隨記:
P.80 尼克森在關閉黃金兌換的窗口以後,派出國務卿季辛吉到沙烏地阿拉伯,向沙國王室紹德家族提出一個包含四大好處的協議:美國政府願意出兵保護沙烏地阿拉伯與其油田,出售任何所需武器,防止以色列與伊朗等意圖不軌的中東國家入侵,並確保紹德家族得以永久統治沙烏地阿拉伯。其中第四點最為關鍵。沙烏地阿拉伯則須答應兩個要求。第一,只以美元進行石油交易;第二,賣油多餘收益須投資美國公債。→石油必須用美元交易,尼克林的油元體系讓美國數十年間維持全球經濟霸主地位。
P.112 普丁絕不容許克里米亞半島的海軍基地面臨任何風險,有一絲脫離俄羅斯掌控的可能。
P.125 如今俄羅斯的濃縮鈾產量在全球已占40%,加工混合鈾產量獨占熬頭,鈾礦儲量也十分驚人。→俄國的天然資源豐富,連潔淨能源都是他的優勢。
P.129 原油是一堆化合物組成,是古生物(主要是浮游生物與藻類)經過數百萬年加壓加熱逐漸形成,各地石油的組成成分不盡相同,但主要是碳氫化合物,加上少量硫、氧和氮化合物。
P.141 我們還能預估接下來可能的局勢發展:俄羅斯將與石油輸出國組織合作?這會是美國與歐洲最恐怖的夢魘。如果俄羅斯與石油輸出國組織結盟,將掌握全球56%的石油生產量與多數閒置產能,這種超級石油輸出國組織得以自行決定石油價格,全球各國只能唯命是從-至少幾年內是如此。
P.162 非洲是歐明的第三大天然氣供應者,而莫斯科當局到2015年將掌控非洲將近50%的生產量,從而幾乎掌握歐洲所需天然氣的40%。→普丁也在非洲下很多功夫,尤其是幫助非洲國家開發天然氣資源。
P.164 這項長遠三十年的協議規模龐大。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每年將供應一兆三千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給中國石油集團,約為中國當前消耗量的四分之一,合約金額高達四千億美元左右,天然氣在2019年以前會開始輸入中國,大概會從2018年開始。→世界真的在巨變中,美國成了大家共同的敵人了。我是指政府不是指人民。
P.166 德國宣布在2022年以前全面永久關閉現有17座核反應爐。

P.169 德國也許能夠廢除核電廠(雖然其碳足跡正在增加,而且已從法國進口核電),其他正在或即將使用核電的國家卻沒辦法如此做,原因在於沒有替代方案。→對於核電我也很為難,我相信核電只是不相信政府。另外對現實反對者我是蠻不認同的,尤其是窮人,我不知道反對的理由在那,有錢人反核是絕對有自利性,因為趨避風險,願意昂貴的電費來消除0.6%的機會(3事故/435目前核電廠總數)。窮人擁有的優勢就是比看誰賤(最近體悟到的硬道理),那應該建核電廠才對。一來電費比較便宜,二來嚇走有錢人(註一)。
P.170 鈾即將面臨短缺,普丁正摩拳擦掌,準備藉此大賺一筆,趁機左右地綠政治。→有權就一定能撈出油水。從俄國的石油、天然氣公司,普丁都用政府力量扶持,變成目前獨占事業,而普丁只要從一開始就取得股份,後面接踵而來的財富是無法想像的,尤其當年看到一家近乎破產狀態下,別說買股票了,連借錢給他都感覺像在肉包子打狗。
P.173 俄羅斯和美國從1993年展開「百萬噸換百萬瓦」協議,往後的二十年間,俄羅斯把能製成二萬枚核彈的110萬噸核彈級濃縮鈾(鈾235濃度達90%)與鈾尾料加工混合,製造出3千3百萬噸的反應爐級濃縮鈾(鈾235濃度為3%)。→呃,沒想到近幾年不缺鈾是因為從核彈拆下的庫存品。
P.182 關鍵不是鈾礦,而是把源料鈾變成鈾燃料的轉換與濃縮技術。→研發費用驚人和富裕國民一定反對這種工廠的設立。但空有原料沒加工,鈾礦本身毫無價值。普丁專注於這個關鍵點來建立制空權,也就是掌控(核能)能源價格的戰略位置。
P.198 一群中情局資助的暴徒闖進摩薩臺家,成功逮捕他。伊朗國王的軍事法庭判他謀反罪成立。1953年12月,他獲判入獄服刑三年,之後被軟禁在家,直到14年後過世為止。他的支持者鋃鐺入獄,許多慘遭處死。→這是伊朗的近代史,摩薩臺想把產油收歸國有(原在英美手上),但進入二十世紀後國家內政已不再是內政了,已是國際政治。看看陳水扁(我蠻討厭這個人),貪污只是個名目,真正入獄應該是得罪了美國,如同摩薩臺…。美國最喜歡貪腐的人,因為最好操控。或許陳水扁突然醒了,而被美國視為敵人吧。中國影響力是最近才發現很嚴重,連戰去大陸閱兵,回國居然沒事。就知道中國的影響力在台灣政治開始發酵了。
P.199 這場政變以後(推倒前個政變者摩薩臺),伊朗國王小巴勒維變得日益獨裁,越來越多石油利益流進他自己的口袋,而非他先前保證的公共計畫。→社會運動,通常只會有一人得利,其他都只是墊腳石。推動革命,需要一個影武者,確保抬面上的那個人真的說到做到。
P.219 雖然阿富汗不產能源資源,但礦藏豐富,包括鐵礦、銅礦、鋅礦、鈷礦與金礦,還有鋰礦與稀土等工業所需要的重要金屬,儲量相當驚人,阿富汗可謂全球名列前茅的重要礦業中心。
P.236 以色列現在握有大量天然氣資源→在海域發現,但開採還要很久之後。當能源問題解決,以色列可以更務實的不理會美國和與周邊國家(目前買能源是跟鄰國買,還真有趣)的關係。就中東目前局勢,大國需要在中東有一個穩定的國家作跳板,美國有沙烏地阿拉伯,俄國很有機會放利給以色列,只要條件夠好,以色列會務實的轉向。
P.253 美元需求成長,價值隨之攀升,美國人靠強勢美元購買便宜的進口商品。換言之,油元體系靠犧牲其他國家的消費者來補貼美國消費者。當然,此事有利就有弊:便宜進口商品重創美國的製造業。製造業在1970年占整體經濟的23%,如今只占12%。→貨幣強勢是因為有需求,美元強勢是因綁定石油加上二次世界大戰,造就唯一安全的金融市場。讓人想想人民幣到底有沒有成為國際需求呢?英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強勢是因為加工效率的附加價值,但中國目前是「代工」,吃不到附價價值,所以無法成為英鎊模式。華為、紫光這類應該不算吧,因為是靠政府補貼,本質是自損。再看看美元模式,綁定石油。中國有什麼?稀土還有13億人,出口外勞?目前看來中國並沒有成為獨霸世界貨幣的特權條件…。中國消費力?怎麼大腦跳出來的都是自殘的方法…。
P.253 如今美國政府等於在跟全球借錢,卻沒想過還錢的事-反正隨時能印鈔。→我一直想從這個超級背離中下注,我知道美國一定會為此付出信用破產的代價,只是何時?選擇權很吃時間價值,早下會賠錢,晚下吃不到。
P.254 投資市場在製造終將破滅的泡沫,之前是網路泡沫化與次級房貸風波,如今恐怕在債券市場引爆。→這點真讓人意外!債券先爆,我一直假設點都是股市。這的確是非常合理的,要先讓美元信用破產,不是股市而是債市。但債市崩盤這在美國史上比股市崩盤還稀有的事件…,恐怖喔。
P.255 不過,可以預料的是美國政府會不計一切代價維繫美元霸權,對抗任何威脅。→作者舉海珊、格遠費等想棄美元的行為視美敵對。多麼自私的一個國家,時間久了大家還是看出這短視的行為所代表的意涵,還是來注意德國好了,這個國家帶頭反美元,局勢大抵上就成定局了,帶種美國在德國投核彈,應該辦不到。德國為什麼有權說話?歐洲第一大經濟體能忍受美國一直吃豆腐?我不信。
P.261 諷刺的是,製裁措施反而讓伊朗與購油顧客知道如何擺脫美元,其餘國家從旁觀察學習。→伊朗用便宜石油的價差補貼次級貨幣的風險,印度盧比也收哦。
P.270 過去數十年間,一個又一個國家經歷現代化,在經濟方面迎頭趕上,美國占全球經濟的比重逐漸滑落,不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騎著殘破世界的龐然巨獸。→台灣可能要更猥瑣些了,美國大叔的大腿越來越抖了…。
P.273 (美元信用破產初期)聯準會能立刻搶先憑空印出數兆美元,買下外國拋售的公債,但是外國人會立刻賣掉剛拿到手的美元,換成即時可用的其他貨幣,導致美元匯率下跌,進口商品的價格隨之繼續攀高,通貨膨脹更加嚴重。剛印出來的美元沒人想要,流回美國國內,進一步推升通膨。→前陣子看華碩退出俄國市場,因盧布貶翻了。美元崩真不知世界會怎麼樣,因為每個國家都有美債,中國這次虧大了…。到底是誰買那麼多美債搞死自己人?突然冷掉了,彭總手上也一堆美債…。連我這愛放空的人都想祝世界和平,覺得這次暴風真的不好玩。美國不會讓貨幣和平轉移,應該會放大招,大家一起死,反正越亂的地方美國越亮。
P.274 美國政府的最後一招大概是不讓外國人兌現公債。→只要管制就是暴動,尤記8月24日的-9%,23日盤後政府說平盤下不準放空,我從前同事那聽到,這次很多人直接被抬出去了…。政府是好人嗎?沒有,自己人先跑,等死光了才出來維護股市正義,反正進墓地股民的不會說話了。
P.275 (美元崩的話)國際貿易不會中斷,替代貨幣大概會冒出頭,或許盧布或人民幣最有機會。
P.275 另一個可能的發展是黃金捲土重來,再度扮演先前在國際貿易上的角色。
P.279 投資人的因應之道:第一步美元換黃金、第二步在美國以外的銀行開戶,以外幣形式持有部分財產。→我還以為有第三步愛國方法,結果沒有,我當下笑出來,這是逃難。
P.279 我靠投資小型能源公司改變人生。→呃,這本書結論是希望大家幫作者抬轎!?撇開這話,可發現。人人都有某些優勢,在投資上的優勢。至少我知道我絕對不會去碰小型能源股,因為我沒優勢,作者有很好的方法找出黑馬(知道小公司的團隊成員是否優秀),我沒有這管道,所以我會放棄這個沒優勢的領域。
P.281 俄羅斯與西方世界的衝突越演越烈,掌握能源或其他資源日形重要。要從普丁的心頭大計得利,關鍵就是先了解這個事實。→感覺被點悟了什麼,這點似乎是我因果系統的核心空缺。知道主力最終要什麼!而不是猜那時會發生什麼。難道這是我因果系統一直卡住無法成功的關鍵點?我方法錯誤。或者說我的方法不夠完備,導致此系統一直研發挫敗?
P.284 http://katusaresearch.com追蹤最新消息。

心得感想:
第一章在說普丁怎麼當上總統的,俗話說的好,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普丁似乎等不及時勢,而是自己創造,故事說恐怖攻擊俄羅斯人民的爆炸案,很巧的被抓到的犯人是自己人…,沒有車臣反叛分子,也不能說反叛分子,當時車臣已完成自治。但普丁需要一個機會。說實在的最近我心思也很糾結,看了很多真人真事的故事發現,要成功不是比別人強,而是比別人賤。我真的不知怎麼形容這個發現,但現實世界似乎是如此在運作。
你想不想成功?我想!!你想不想有錢?我想!!!那你去比對手賤!我…!?暗,讓我想想。
第二章在說普丁如何收服寡頭大亨,其實一開始他並不是針對多科夫斯基。只是因為多科夫斯基越線了,他想把石油公司賣給外國,以獲取暴利。而過程更是精彩,普丁所學就是法律,再加上行政資源全是他的人,進法院基本上沒什麼好辯的,反正結論就是有罪。俄國首富有錢沒有權,而多科夫斯基在被關之前一定充滿信心,法律上絕對站的住腳,實際上法律只是當權者的工具,而不是人民的武器。而當權者有一點很有趣,他不再乎你的貪婪,只要不擋在他面前,他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有能力者貪。人民是什麼?路人甲…
之前就有讀《普丁強權下的俄羅斯真相》,但讀沒幾章我就放棄了,很乏味資料雜亂沒整理的感覺。如果跟本書相比,就知明感受,作者文筆功能的差別了。
第五章介紹烏克蘭歷史,從十二世紀亡國開始至今還沒回恢中世紀強盛時期,算是很悲情的國家…,整整倒霉了9個世紀。
第十章說的蠻多的,在介紹中東各國的的局勢,在末段更指明沙烏地阿拉伯目前領導者年事已高,七千個兄弟王子等著繼承,國內也快壓不住了,因油價崩壞,無法支撐社會福利。只是怎麼完全沒提到中國的介入,看來作者專注於普丁作本書的推論核心。中東似乎在末來將會有政治力版塊的大變動,尤其普丁所領導下的俄羅斯,俄羅斯並沒感覺那般弱,只是近代因共產主義而走上衰敗,而普丁正在重建這巨大的國家,俄國擁有世界最大的國土,光這點就不是鬧著玩的,國力=國土*人口*政治狀態,這幾年已開始改變衰弱的局面,主要就是政治狀態趨向穩定,由普丁的做法也看的出成功在於人,而不是法(制度)。或許我該直接把法律框架丟掉比較容易作務實的思考,法律只是…咳。
這本書在介紹目前國際局勢和發展,如果最近沒看類的似書籍的話,這本寫的不錯,簡單扼要點出各國的狀態。唯一讓人不舒服的就屬中文書名了,讀半天根本不知方向,因為被書名誤導。如果不是中文釋名太差,我覺得這本值得給高評價,尤其本書不是一般美式寫法(劈頭就說結論的虎頭蛇尾格式),而是中式寫法(起承轉合,文末才寫出重點),看這種書會有一種高潮的感覺。本書原意是什麼?冷戰,更冷的冷戰正在興起。大家坐穩了,普丁正在表演美國油元進化版,能源(石油、天然氣、核能)盧布時代。如果成功未來是俄國新時代,如果失敗也沒什麼損失。

註一:嚇走有錢人為何
一塊土地的資源產出是固定的,如果少掉前10%寡頭所獨占的50%+的資源,那這50%+的資源分出來,窮人才有機會受惠。呃,這有點不好理解就是了,單單這句話沒作詳解下,盲點太多。總之,窮人要取得勝果,最有效的方法是把池水弄髒。劣幣驅逐良幣這根本是神招,類似玉石俱焚,但美玉會落跑,所以石頭會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