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2日 星期日

無麩質飲食,讓你不生病!



前言:
走在知識的前端,常常被新知所愚弄,但總比一無所知來的好許多。對與錯不知道,但可以嘗試看看,這也是科學最迷人的地方,如果錯了只損失一點點時間、金錢、健康,但如果這方法對了,那真賺很大,因為身上的問題一下子迎刃而解,這種投報率是驅動我一再嘗試的關鍵。麩質聽起來就是個假議題,但還是翻看看再說吧。

隨記:
P.15 就代謝型態而言,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代謝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的傾向因人而異。→這解答有些人只吃內不吃菜,但身體依然健康的奇特現象。從另一面來說該人可能是吃菜身就會出現病狀,久了就變成只吃肉不吃菜,反而更健康,反之吃素的有一群人是體質適合吃素,大多數的人叫盲從。依本書推薦文中發現,麩質過敏者約占6~10%,大概可以推估適合吃素或吃內的約總占20%,其他人就別偏食吧。
P.17 麩質是一種有黏性的蛋白質,存在於麥類中,尤其是小麥,讓製造出來的食物具有嚼勁。
P.26 新石器時代的祖先採集食用穀物極少,是為野生的單粒小麥(einkorn),這種穀物和我們現在吃的小麥,無論從基因、結構和化學組成來看,皆可以說是截然不同的東西。我們吃的小麥是人工雜交與基因改造科技的產物。
P.49 血糖太高會帶來很多問題。這樣的糖份就像一片碎玻璃,流竄身體各處造成傷害,讓發炎失控。
P.54 所有退化性疾病(包括腦部疾病)的根源是發炎。
P.54 兩大迷思:(1)低脂、低膽固醇的食物有益健康;(2)膽固醇是不好的東西。
P.54 不是去除麩質問題就解決了,麩質只是一小片拼圖。
P.62 有些營養素,如維生素A、C、E,都可把電子給自由基,阻斷自由基的連鎖反應,避免身體組織受到傷害。
P.62 我們總以為進入工業時代之後,我們才真正接觸到有毒物質。其實,打從地球出現生命,人類以及所有生物就已接觸到各種毒素。除了存在於自然環境中的毒素,如鉛、砷、鋁等,我們的身體也會在正常代謝過程中產生毒素,身上的解毒基因已為我們效勞多時。
P.63 神經元本身無法生成膽固醇,需仰賴一種特別的蛋白質,從血流運送膽固醇過來。這種做為載體的蛋白質就是LDL(low-desity lipoprotein),也就是低密度脂蛋白。儘管LDL向來被稱為「壞的膽固醇」,事實上LDL並非膽固醇分子,更沒有作惡。LDL在腦部扮演的解色,就是把膽固醇運送到神經元,讓神經元得以發揮重要功能。
P.64 如果膽固醇太低,大腦將無法好好運作。膽固醇低下者,也比較容易罹患失智症或其他神經病症。
P.73 把麥粉加水,用手搓揉成圈之後,再拿到水龍頭下沖水,沖掉澱粉和纖維,剩下的一團不溶於水、黏黏的蛋白質。→這就是麩質
P.74 麩質不是單一的分子,而是由兩種蛋白質組合而成,變即麥穀蛋白(glutenin)與麥膠蛋白(gliadin)。
P.74 乳糜瀉和麩質過敏有很大差異。
P.74 乳糜瀉又稱麩質不耐症,是最嚴重的一種麩質過敏。乳糜瀉雖然也是麩質造成過敏反應,但受到損害的部位主要是在小腸絨毛。
P.75 我們可以把食物過敏視為免疫系統發動的一種反應。如果身體缺乏消化某種食物的酵素,就會出現這種反應。以麩質為例,麩質的「黏性」會使營養物質難以被分解、吸收。食物無法消化完全,就會成為黏答答的東西殘留在消化道中,這時,免疫系統就開始運作,最後使小腸絨毛受到波及。
P.85 我們現在已知很多謎一樣的腦部疾病,都源於麩質作祟,如精神分裂症、癲癎、憂鬱症、自閉症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P.86 不管是否出現乳糜瀉的症狀,麩質過敏都會促進細胞激素的生成,致使體內出現發炎反應,最後造成神經退化疾病。
P.88 近五十年來,由於植物基因改造、品系雜交盛行,我們食物鏈已出現急遽變化。由於食物生產科技發達,穀物內含的麩質要比幾十年前多上四十倍。這麼做或許可使產量大增、口感更佳。但我們現在已知含有豐富麩質的現代穀物,大有問題。→這點我真的很有感受,我一直在尋找小時候吃的那碗陽春麵的味道,但就是找不到。即使我自己買麵條來煮,那麵吃起來就是糊味過重,現在我終於找到為什麼了,原來問題出在小麥,30年前的麵條真的不是這個味道。
P.88 麩質在胃中分解之後,會變成多胜肽,而多胜肽可突破血腦障壁,一旦多胜肽進入腦部,就會和腦中的嗎啡受體結合,讓人生出欣快感。→這點太令我震驚了。每週我都會排一餐去養大利館子狂吃比薩,因為吃完真的很有滿足感,原來是這原理,有點糟呀。
P.91 小麥類食物使血糖上升的幅度,要比白糖來得高
P.99 我們幾乎不需要碳水化合物,我們只要一丁點碳水化合物就可以生存,也就是利用肝臟提供的肝糖。但我們的身體卻少不了脂肪
P.100 肥胖和新陳代謝的問題,並不是脂肪造成的,而是因為吃了太多的碳水化合物。
P.100 脂肪一直是代謝的好原料。→排毒最有效的是流汗,油膩膩的汗。
P.123 膽固醇是細胞膜的重要結構,能使細胞膜保持通透,還有「防水」功能,使不同化學反應能在細胞內、外進行。腦部要生成新的突觸,也得靠膽固醇,而且膽固醇能把細胞膜連結起來,使訊號得以在突觸間傳遞。
P.124 我經常駁斥的一個迷思就是,大腦喜愛以葡萄糖做為燃料。其實,脂肪才是大腦的最愛,可說是大腦的「超級燃料」
P.125 降血脂藥:偷走記憶的賊
P.137 你的肝臟負責代謝糖裡的果糖,至於碳水化合物和澱粉中的葡萄糖,則由身體的每個細胞負責。→喝市售飲料簡單說就是跟你的肝過不去。
P.150 LDL是一種重要的蛋白質載體,負責把膽固醇運送到腦細胞。LDL如遭到氧化,才會對血管造成破壞。我們現在已經了解,一旦LDL被糖化,氧化作用會更加劇。→還真是環環相扣,沒有一樣東西是完美的,唯有正確使用。

心得感想:
經多日的自我觀察,我並沒有麩質不適症狀,所以我還蠻適合吃小麥類食物,但我也觀察到,過多糖分的小麥食物會引發腸道壞菌的暴增,而這點又引發另一個有趣的事,糖怎麼吃?答案還蠻奇特的,不是糖的量,而是一週占的天數,我發現一週只能有一天狂吃糖類食物不會有事,且滿足口腹之慾,但只要連吃三天腸道累積到足夠的連續吃糖天數後,壞菌就開始指數型態的增生,接著影響我的健康,最明顯的癥兆是大便變成糜狀,而不再是健康的條狀,唯一解法斷糖,讓壞菌無糖可食,如果要加速就是吃自然發酵的泡菜和益生菌,用益菌鎮壓壞菌,因腸道空間有限,能存在的菌數也跟著是有限,當然這數量絕對是以億為單位。這就有一個有趣的問題,土司能吃嗎?我試了很多家,大多不適合天天吃,因為太甜了,只有少數幾家可以吃,但價格並沒有很便宜。識貨的人知道一分錢一分貨。分不出來的人,叫買貴還以為是高尚。
本書後面我就隨興翻閱,因為大多與之前讀的書內容有所重複,運動-我天天在做,睡眠-我一直在改善,最近才換個新冷氣,解決空氣品質問題。至於本書的重點麩質。會找時間來測試看看,在無麩質飲食是否能對我帶來更健康,這機率並不高,只有10%吧,畢竟對麩質過敏的人口才占10%。但以飲食均衡觀點來看,減少小麥類食物是有其論點,因今日小麥中的麩質是50年前的40倍,這並不是好現象,或許麩質無害,但人類基因應該無法適應40倍的麩質量。本書最大的啟示大概是,肉體是肉做的,拒絕脂質的攝取本身是該質疑的,聰明的動物很少吃純素,很明顯草果無法提供大腦所需要的充足營養,唯有肉類才能攝取到大腦所需的充足養分,而這裡就衍生一個新問題,什麼肉才能讓大腦變聰明?嗯,問題總是複合性的,不是吃肉就能變聰明,大多數人的問題就在於思維的二次元論,非黑即白,但有用腦的人看到的是黑白之外還有七彩。這也是知道的人不會說,會說的人不知道。你怎麼對色盲的人解釋七彩?這是邏輯悖離呀!最多解釋灰階,但離精確還差的遠呢!換個說法在二次元眼中的三次元只是個切面。你看的是一個球體,對方只能理解一個圓形面積。怎麼大腦又抽筋了,又進入哲學領域!先到這吧。

[2016年10月3日 整合健康記錄]
健康記錄整理至《小麥完全真相》筆記中。



書籍資料:
書名:無麩質飲食,讓你不生病!:揭開小麥、碳水化合物、糖傷腦又傷身的驚人真相
原名:GRAIN BRAIN: The Surprising Truth about Wheat, Carbs, and Sugar--Your Brain’s Silent Killers
作者:大衛‧博瑪特, 克莉絲汀‧羅伯格
原文作者:David Perlmutter, MD,Kristin Loberg
譯者:廖月娟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5/01/26
閱讀價值:中,原本給高,但發現小麥真相才是更源頭的著作
目錄:
第一部 穀物的完全真相

第一章 追緝腦部疾病的元凶
第二章 小心黏黏的麩質蛋白質
第三章 大腦的愛恨情仇
第四章 糖的甜蜜陷阱
第五章 腦細胞再生的神奇開關
第六章 飲食與精神疾病

第二部 搶救穀物腦

第七章 使大腦高效運轉的飲食習慣
第八章 身體要多動,大腦才靈光
第九章 大腦,晚安

第三部 告別穀物腦

第十章 四週無麩質飲食挑戰計畫
第十一章 吃出健康腦
食譜

結語 別被健康的迷思蒙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