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0日 星期日
別鬧了,費曼先生
書名:別鬧了,費曼先生
作者:費曼(Richard P.Feynman)
閱讀價值:中
出版年月:2003年
ISBN:986-417-115-1
導讀:
奇才是怎麼來的呢?從小時候磨練出來的,他是個怪咖,當然在身邊也常常有類似的人,只是喜歡的不是偉大的東西,而是很偏門的專精知識。而費曼是剛好在熱門的領域闖出天地,當然會出名是他文筆夠逗趣。本書看完第一小節就會想繼續看下去的慾望。從年份來看,這本…又是從圖書館借的,免錢就是好。
隨記:
第一話-興趣vs課業
為什麼他會成功呢?從故事開始他是小孩時就養成了一個習慣,對破解事物有絕對的堅持,像收音機壞了,他的好奇心讓他堅持要把爛到不行的收音機修到好為止,到後來附近人,家中收音機壞了都要找他修,價格便宜又能修好,費曼也賺到了經驗。
第二話-什麼要記住vs什麼又不該記住
求學階段,他就是大家眼中的怪咖,不懂社交、不懂運動、不懂女人,只懂知識。博學是他這階段的代表,他的熱情連很冷門的東西都花時間下去,像猜謎這種旁門學問,他覺得想知道一切謎題,他就跳下去把所有能收集到的謎題都找來猜完,他舉一個猜謎比賽,有人只說了幾個字,他就把答案說出來,對方生氣了,因為她也是高猜謎高手。大概是被一山比一山高而怒吧。還有他無聊到記錄作夢,並到最後有能力去操控夢境…,這大概正常人不會這樣搞自己的睡眠吧。記錄完後還能推論人腦有一個解析圖像的地方,這地方是睡眠也不休息的地方,所以會產生作夢,圖從那來?大概是白天看到的殘像或舊畫面攪在一起的圖像。覺得有幾分可能性。
第三話-原理vs公式
研究東西的重點是什麼呢?他閒閒跑去修別系的課程,其中他挑到生物學,而他發現,生物學的學生為什麼是很庸呢?因為死背很多東西,而這些東西都是書上查得到的,根本沒背的必要。另外又修了哲學,也發現另一個人們學犯的錯誤,大部分人著重於表象的東西,而不深入了解根本的內涵,原理不是用背的,而是要知道為什麼。這樣在做研發時才能穩穩的堆出正確的系統,如果只用公式套,十之八九是拼湊出怪物結論。
第四話-原子彈外傳
這一系列的故事感覺很乏味,說了第一次上台緊張如何克服,就是專注在自己的事上,只是把要說的表達出來,忽視觀眾,那怕台下坐著是愛因斯坦。和保密防諜之戰,還有引信彈(剛好與前一本瓜島戰有關,說明引信炸彈的由來),然後說一些鎖碎的原子彈製造的故事,我是覺得沒趣味,就一眼帶過沒細看了。對了阿琳也在這段中離開了,費曼本人說沒特別感覺,但這一話,從一開始就覺得缺少樂趣,大概嘴上不說,心裡還是有感覺的。
第五話-開鎖x教授
費曼真的是個非常人…一般人怎麼會有興趣研究一些與本行無關的事呢?開鎖也能開出心得來,真是夠了。其中覺得他在發現開鎖的方法很有一套推論,像數字鎖如果密碼是59時,58、60是否行的通,這還真是跳出常理,但他還是測出57、58、60、61都可以,所以一組100號的數字鎖只需要20組就能解出來。後來碰到真正無解的超級鎖,被一名鎖將解開來,他還真費神去慢慢拉關係,然後熟識。最後才問他,怎麼只花二分鐘破解那超級鎖的!!!鎖將說,其實我也不會,只是該類鎖出廠時都有一組預設密碼,我只是拿那組試而已。這回答真令人玩味呀。後來他任教於康乃爾大學,這時他漸漸發現,沒有動力了,像江郎才盡般,盡管還是有很多有名企業想挖他,但他都拒絕了,原因別人看我像個神,但我自覺自己像個鬼。與常人一樣。後來他因學生玩飛盤的小事激起他對物理的熱情(果然不是正常人),這開啟他拿諾貝爾的起因→『因為有趣』
第六話-凱子、概數、巴西、兩堆草中的驢子
凱子是說他有段時間迷上酒吧,一開始被當凱子一直請別人喝酒,到最後酒吧師傅教他怎麼反擊(不在乎與不當紳士),結果不止把妹子帶回家,還把南方姑娘也帶上床…這種實驗精神,已證明習慣的養成是很難改的。後來他又在研究算數,他算的都是很複雜的,就概念來說就是用已知的明確數字,去推測,像7.5的平方是多少,就拿8的平方+7的平方除以2,來推大概數。雖不中意不遠的取巧法。而他到巴西教書發現學生的問題,根本都是講光抄,無法理解原理,這點跟台灣應該是一樣的…但他很驚訝的是巴西是這樣教學生的,依我推理出歐美國家的『教育』才是真的在教東西,而不是背東西。唉呀呀,台灣的教育該改成『背育』。知識的價值在於了解原理而不是文字敘述。後來他一直被各界挖角,兩所大學都在拼出價,這時他形容自己像一隻驢子站在兩堆草的中間很難選,當向左走時右邊草又長多出來。之後他還是來到加州大學教書(原在康乃爾大學),之後芝加哥也派人來遊說,出到現在的四倍加錢請他去,但他回信著實幽默…錢太多會包二奶,所以忍痛割愛不去。
第七話-日本行、物理迷
費曼真的是博學派的人,什都有趣的事物都想摸索看看,這次他去日本,居然也學起日文,真我覺得費曼腦力是用不完嗎?為什麼他可以分出那麼多腦力去處理非本業的事呢?像我每天專注用腦二個小時後,當天幾乎就廢掉了,無法再專注做需要大量腦力的事情了。而他後來因一個物理問題開始廢寢忘食,連朋友都可不要,就專注在計算物理上。這讓我再次見識到『樂在其中』的威力,你什麼都可捨,只想追求那個『賓果』。後來他研究中發現之前參照的定理有些有誤,讓他決定費一翻功夫,把用到的定律全抓來一個一個親自檢定,把金字塔迷底,一個個確牢牢的確立,最後堆成真正的金字塔定律。這點值得人深思的,成功絕不偶然。
第八話-藝術家、教育家
果然最後搞博學的一定會跟藝術沾上邊…這回開始學畫畫了,最後還能開個人畫展。美國人的美國時間真的超出我能理解的,他的本業都不忙嗎...?誰能解譯一下呀。後來又當上教課書審核委員,從來評論來看,其實廠商編出來的教課書大有問題,太多無意義的東西,讓學生學不到東西。也透落露出評審機制的一堆問題,越看越覺得台灣參考書商一堆,這不就是當年他所遇到的問題嗎!?商人花錢買通評審…而我們的小孩就是讀這些沒營養的書長大,當然就什麼東西進去就會產生什麼的結果,天呀難怪一代不如一代是教育制度的潰敗…
第九話-...
後面我都跳著看,並沒留神在看(從實招來)
心得/筆記/感想:
我記得我小時候做啥事都不起勁,總是沒什麼事覺得要花全力以付的感覺,一切以課業為重,但課業反而更用不上心,所以還真是浪費輕春,該專注在自己覺得有趣的事物上,即使那是個沒前途的事也好過對死課本硬吃有用多了。
從他的習性來看,他非常重視邏輯性,不符合邏輯推論的事物,他都很容易動怒,尤其在人際上(官僚場上特別明顯),可能跟他是物理學家有關,物理學很少會出現灰色地帶的東西,但人類社交上倒是非常著重灰色空間的運用。他成功的關鍵在於興趣、對原理了解的執著,另外他非常喜歡-實例。他能從實例中抓到任何理論的關鍵,而抓出推論的偏差處。另外博學到底是否也是他成功的因素呢?我是無法下定論,但能藉由對興趣的執著,而養成的『習慣』是成功要素。我這方面就差很多,當我著迷一件事時,每每都是半途而廢,因為內心會有一個力道拉我出來,告訴我適合而止。而這個習慣有時對我是好事,但大部分來說是壞事,因為我無法執著一件事到最後,而真正成功的人,常常都是因為對一件不起眼的事,超出常人的執著,最後讓他變成與眾不同的人物。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