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看這本書是個巧合,原本翻一翻就要放回去的,但看到他的照片,我覺得老頑童原來真存在的…,跟書名太合了。覺得蠻有趣的巧就借來看。
隨記:
P.17 一個學習的頭腦是一個仔細傾聽的頭腦,其中沒有來自於過去的介入;它就只是保持敝開,像鏡子一樣反映著所有的一切。如果你開始學習的話,你會開始知道,而知道會幫助你了解到一點:那就是你什麼都不知道。一個知道事實的人會開始覺得知道自己的無知-他知道自己的不知道。在這種知道當中,無知就是一種革命,突變與變化。
P.19 你越是充滿知識,你所感受到的驚奇也越少。
P.21 當生命是一場奧祕時,宗教才能夠存在,知識讓生命與存在變得不再奧祕。→這裡的宗教不是我定義的宗教,到讀到後面才知道是另一種定義。比較像信仰、信念,但不是絕對沒有神蹟。
P.25 和尚錯失的是這個世界所有的美,關係所具有的美,人們所具有的美。和尚是貧瘠的,靈性上的貧瘠的,因為他錯失了在生命、愛、友誼、敵意、憤怒、慈悲裡所擁有的豐盛經驗;他錯過了所有這些能夠讓靈魂變得更為豐盛的多樣性。→原本我的註解是批鬥作者對宗教的排它性。但後面解說的境界是另一個層次,我也因此發現我被自己定義的「文字」所侷限了,宗教、靈魂、神等在作者全作了全新的定義。
P.28 人們無法就只是單純的玩牌,他們必須加入金錢。→這點出競爭的習慣已刻蝕在人心,如果想讓心靈感到真正的自在,有時要很刻意的釋放追求第一,讓紀律放手,讓心境整個放下。此時才能真真的享受歡樂。這的確是我現在需要的東西。昨天作夢還想到開盤要怎麼操作。如果有經驗的就知道,連作夢時還能夢到看盤,這一定是倉位高到有點睡不安穩的程度(註:中秋連假)。所以如果能完全釋放這種壓力感,對我是種解脫。正如科斯托蘭尼說的,賺的是痛苦錢。
P.30 當你脫離過去時你也自動脫離了未來,因為過去和未來是同一個銅板的兩面;它們是一起的,它們是密不可分的。→這點我一直不認同,過去很多事都是包袱,活越久包袱越多,一堆失敗讓人裹足不前,如果不敢大刀一揮,怒斬三千絲,根本無法前進,或許大刀闊斧有時會傷及無辜,但與躍進後相比,其實微不足道。所以過去跟未來,其實沒作者說的那麼密不可分。
P.30 天真是那道門,透過天真你進入了美。你越天真,存在就越美好。你越是變得飽富學識;存在就越是變得醜陋,因為你會開始根據結論來行動,你會開始根據知識來行動。→作者真正核心概念沒那麼二分法,本書採用的是漸進式。至少在前四章我原本的註解都是批鬥作者,在匯整時其實都是重新整理過的。
P.42 生命不是什麼邏輯推論,而是一首歌。→這詮釋真棒,只有音樂才能展現高低起伏的感受。
P.67 因此我不會給你任何答案我在這裡試著指出這個解答。→作者真的是高段的老師,引導和告訴你某些路線終對是死路,但絕對不直接告訴你答案。體悟不單是開花結果,也包含蘊育成長的過程經驗。而拜錯老師是會事倍功半,之後換老師還會受之前的觀念所影響,在擇師時需要點智慧和一些好運。
P.82 生命是多面向的。你不可能顧及各個面向而在各個面向上都成為第一。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存在並不是這樣運作的。→愛因斯坦可以教你物理、化學,但絕不適合教你談戀愛。對偉人的崇拜可以某項,但不可能是全項。
P.89 我把《吉踏經》放在他的面前,然後告訴他:「把你的手放在《吉踏經》上,然後告訴我你是否曾見過神?」這太過分了,如果我沒有拿出《吉踏經》的話,他可能說謊,但是把手放在《吉踏經》上然後說謊的話,那表示他拿到一張直接通往地獄的車票。→作者小時候就這麼機靈,他的智商恐怕已超過一般人很多。這已用到以其矛攻其盾,矛盾證辯。作者比我更狠,連對方死前都要搞到對方說出從未見過神(P.91)。到底是作者太無理,還是我又被禮俗的框架所自我設限呢?似乎我思維還不夠好,被世俗的價值觀所困。
P.95 面對物質,科學家是完全正確的,但當科學家開始思考關於主觀事物以及內在領域時,他就遇到了障礙,因為理性在那裡無法運作。→最簡單的利益最大化,理論是個人所追求的,但人就這麼奇怪,總是會出現不理性的人,而別人問他為什麼做傻事,他回答就只是:這樣做很爽。我很能體會,我也常做些蠢事,就單純的想知道那感覺是什麼,或者單純的追求一個痛快的感受。
P.124 真理是一個經驗,它是如此地深奧,以致於它無法被表達;它是如此地廣闊,以致於沒有任何文字能夠含括它。→這段話引發我對真理的定義疑惑的起因,發現我從未明確的定義過真理是什麼。直覺上是永恆不變的道理,但事後想想根本不是這樣。(文後詳述真理)
P.126 你是對的,所有的文字都是謊言,因為當你有所經驗時,你沒辦法把它訴諸文字。→想當初打保齡球時,我可是認真找書來看,就照著書在操作,結果是一直洗溝。這段話詮釋了這段話,寫保齡球的教練是對的,但文字都是有問題的,因為手感是無法用言語作完美的表達,直到你打出strike才能領悟教練文字中說的是什麼。
P.136 徹底(全然)的一個謊言,甚至連傻子都遲早會發現它是一個謊言。但一半對的真實是危險的,甚至連聰明人都可能迷失其中。
P.137 關於如此一個超越二元性的經驗,沒有任何一個字眼會是正確。→黑白之間是灰,但這個字亦對亦錯,灰不像黑白只有一階,灰階是無限層。
P.141 科學的方法論是針對物質的,然而神卻是你主觀事物,神是你內在最深的存在,你的內在。→這裡的神,奧修定義的是你(內在)而不是外物體(例:耶穌他爸)
P.180 什麼是真理?它是無可定義的。→作者是這麼認為,但我不這麼認為。
P.180 你問「什麼是神」?(奧修)這是真理的另一個名字。→作者對神的創新個人定義,跟大眾所指的上帝不同。但奧修一定要這樣搞嗎?雞同鴨講。這感覺像是大家說太陽就是指白天那超級發光體,但奧修重新定義太陽是月亮一樣。搞到最後大家分不出對方說的是太陽還是月亮。或許換另一個推論,神等於真理,所以原本神所指的上帝就等於不存在,結果作者想表達的是,我乃無神論,只是不敢明講,只能拐彎抹角的說了一堆廢話。
P.185 耶穌死在十字架上,然後他在那三天之後復活了。這是詩,這不是歷史。這不是事實,而是真理。→作者意思是說肉體被消滅但精神常存於世界。這是他認為的真理。我忍不住的嗞笑了出來。關於耶穌的問題太多了(參革命分子耶穌)。奧修定義的真理根本不是真理,他指的真理其實是奉獻(P.180),而最上等奉獻是要你去死(P.185)。這不是我認同的真理,真理沒那麼片面才對,奉獻只是真理表現的方式的其中一種,但不該是本質。套實物來看,真理如果是麵粉,奉獻只是麵包。只是真理的衍生物。
P.194 開悟無法透過努力而發生,放鬆才是開悟得以發生的原因。→想知道那感覺,就是放下手上所有東西,簡裝入高山、漫步在雲端,你會體會到那種感覺。當體悟後回到大城市才有辦法辨識自己放鬆是否真的放鬆。當此條件達成後,在處理問題時會帶來莫大幫助。也就是心靜的境界。很多重大事情我都是透過心靜層才看透問題並找到解答。玄嗎?一點也不,只是能否真正的放鬆,而不是自己以為放鬆。真正的心靜時,感受不到任何感覺,尤其是任何一絲絲的不舒服或焦慮,連時間感覺上都像靜止,即使外在吵雜你內在是寧靜的。套電影特效,外在呈現超級慢動作,思緒已轉千百回。
P.222 宗教試著提出關於神的假設,它說神創造了這個世界。這真是可憐又可笑,這跟真正的宗教精神沒有任何關係,這是一種幼稚的努力試圖忘記自己的無知。→作者此時才明確點出他定義的宗教不是一般人定義的宗教。文字真是惱人,每個人定義都不同,在我看來作者表達的是信仰而不是宗教。宗教對大多數人定義是有個外在的上帝存在。
P.225 這個需求就是:安全。知道神創造了這個世界,這讓你安心。
P.234 不安與不知。如果你能夠放鬆在這兩者之中,你是一個聖人,你就甦醒。→我是不會用甦醒這詞,這比較像透悟。
P.246 祈禱是二元性:你和神,沒有神的話你無法祈禱,你需要對方。這是一種依賴。→這裡的神又從內在(心靈)改為外在的神。
P.259 知識來自於資訊;智慧來自於經驗。
P.275 我們需要協助孩子變得更具有發明與創造的能力,而不是像現在的教育一樣只強調重複與背誦。我們整個教育系統的方式就是重複。→考高分只能證明記憶力好,不代表聰明。記憶力超好會造成無法思考,這似乎存在物理性。
P.283 你每天一都需要做動態靜心。它讓你每天都有一個機會能夠分期付款式的發瘋一下,然後你接下來一整天就會神智清晰,而它可維持二十四小時。→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我是打魔獸戰場,瘋狂殺人,真的有效,尤其是當日要面對很難操作的盤時。但也不能瘋太久,反而會產生更嚴重的怒氣。
P.307 知識是一種障礙。→常識常常是錯誤的知識。從植物油到動物油。這兩年的食安風暴一再打破你的常識!如何破解,用味覺加身體去感受,其實你的感觀有告訴你,只是你沒留意和傾聽。吃到錯的食物,身體會有微微的不舒服,這個微弱的訊號只要用心就能感應得出來。
P.313 不要執著於文字,不要執著於理論,概念與哲學。這些全都是垃圾。→這在飽讀詩書的人身上常常可能發現,連我都不例外。因為相信知識,會產生不自覺得過度堅持。但所得到的資訊,常常是錯誤的,而這種錯誤的資訊導致錯誤的推論,而造成加倍的傷害。
心得感想:
為什麼福音故事是如此的迷人?為什麼喇嘛經文是如此的惱人?兩者都是宗教,理論上都具有魔力,可以魅惑人心,差別在那?原來是我聽不懂看不懂梵文而不受任何影響,也就解釋看財經頻道,弄靜音為什麼人會變的比較理性。視覺+聽覺+可識性(知道對方說什麼),所造成的加乘效果不是1+1這種方式影響大腦,而是倍數成長,也就是視覺+聽覺+可識性,2的三次方,8倍效果。只要抽掉任何一個都是打對折的減免。
作者提出重複的閱讀單一宗教經文的問題,洗腦,不管是吠陀經、聖經、可蘭經等,在日積月累後,你將變成一個錄音機(P.77),在那之後不再是一個真正的人類。
其實作者跟我理念蠻像的,屬革命家,但別差別是,我是徹底消滅宗教而作者是再造一個新宗教(P.79)。
奧修的智慧太令人激賞了,只差一點點我就會崇拜他。可惜呀!他的目的是創造新宗教,與我最核心的無宗教世界是全然的抵觸。
沙惕亞亢(Satyakam Jabal)的故事(P.121),結局太詭異了,這種感覺就像把一個人的情緒(情感)完全抽離後的純理性,但奧修覺得這是真正的純真!太令人匪夷所思了。在原本奧修追求的腦心融合才是永恒,又到那去了?我好像掉進某個神祕無盡迴圈了。
宗教都有一個很有趣的地方,當他辯不過你時,最後常常使出殺手「賤」會跟你說,神就在你心中。真夠矛盾的神學。即然神在我心中,我就是神在引導我想什麼、做什麼,這樣殺了對方也是神的指引。殺了傳教士只是剛好而已。(還是提醒讀者,這是法律所不允許的行為,可以思考辯證,但不可以做。想想我的文章好像該列入18+)
我在看此書時,感覺奧修的文筆之好,在看一下簡介才發現譯者是奧修的學徒,難怪在中文翻譯還能如此的通順達意,翻譯也是需要夠專業,才能翻出作真正的意涵,這本書不得不為譯者Serita喝采。這種思想類的書要翻的好,還真的要先看透作者,才能翻的出作者的意境。
作者論證聖經(各宗教)皆可棄之,他論點很棒。果然宗教對打才能刀刀見骨、入木三分,大家都是專家,什麼罩門不用看想都知道,像《吠陀經》(P.154)到目前已經存在至少五千年了;它們所反映的東西已有五千年之久。也就是說以前打獵找食物,現在正常人不會為了食物而去打獵,所以書中的情境早已不符現代。再舉比較易懂的,在夜空中看到的星光,絕大多數都是萬年以前的光,說不定原本的星球早已毀滅了,你看到的不是本體只是影子。
撇開神學,本書寫的真棒,但他每段哲理的話,最終都是引導你到神學。根本是種陷阱。每當作者妙筆生輝引人入勝時,總是在最後高潮進廣告(來信我的教),惱人呀!我太欣賞奧修的智慧,但也對他的宗教感到反感。心境真是高低劇烈振盪,一種糾結油然而生。
書讀至此我突然被一件原以為再熟悉不過的單字所困惑了-「真理」是什麼?作者給我的答案是讓我有些疑惑,我所知的真理不該是如此的單一性-愛別人,類似宗教的奉獻,我一直對這事很作噁。那是種感覺,對詐欺技倆的反射,所以大腦呈現混亂!剛好吃飯時間,就出門去了,一路上也在想,吃飯也在想,然後一路騎上山,在山間奔馳,思緒也跟著跳躍,我感到大腦是在一直重組資訊、知識,並作很多次的串聯。結果並沒有馬上有感覺,下山 後突然想看電影,也沒中意的就看露西吧!我之前對此片也沒感覺,也不期待,剛出片時就看IMDb的評分不高,也大概猜出又是台灣自爽片而已。但巧合的事,這部片剛好跟目前遇到的疑問有關聯性。故事在探討100%大腦被開化是怎麼樣的境界。雖然我沒有方法能提高腦力,但我有提高1%的方法(註一)。看完後得到2個思考元素:時間、理性。看完當下還是沒感覺。是睡覺時發生了真正的閃靈(突然想通)。真理就是全理性對事物不會有任何情感,連對希特勒殺百萬人也不會有情緒上的反應,你看到的事不再是表象(如善惡),而是抽象。全理性不足以詮釋真理,全理性是一種判斷式,而且是為目的而作用,沒有目的判斷是沒意義的,那目的是什麼?你內心的最終夢想,你追求的是什麼!!真理完整的意涵出來了!追求夢想,在過程是透過完全理性作判斷準則。所以作者的夢是愛人,其方法就是透由創立新教來達成。難怪我不認同他定義的真理和神的定義,那只是他對真理的投射(這詞是他創的,詳參本書),而非真理本質。思考真有趣,當下碰到問題時,根本不可能當下就解決,時間的醞釀非常重要,靈光一閃前,都是費盡心思在漫野間不停的的打轉,而答案是如骰牌連鎖效應般一瞬間躍然而生。
整理一下上述真理定義:真心願+純理性+全知識。所以完美真理是永遠無法達成的,就衍生出,像相對論一樣的兩種型態定義,廣義真理和狹義真理。廣義真理=真心願+純理性+全知識。狹義真理=真心願+個人最大化理性+目前擁有的知識。所以真理是永遠沒有辦法達成的,因為那早已超出人類的能力。
這本書寫法是漸層式的,不像一般西方的書籍,劈頭就說核心論點。也因此每一章節對作者觀感都不同,讀到第五章才明確的抓到作者的意涵。
作者的不知論因本書漸層式書寫,導致中間出現嚴重的矛盾,雖然事後有再解譯,但多少看的很不順暢。這種論述讓我有些微詞。他的不知從開頭的棄知識到最後的詮譯是先有最大知識,才能棄知識。類似水杯滿了,要倒掉的感覺類似。或者說知不該有框架,文字讓知限制在框架中,作者要說的就是在知後要除去框架。此書的問題就在一般人知並未到達一定的水準,直接教人硬跳「不知」,很容易走火入魔。
從作者介紹,他享年約59歲(1931~1990),這感覺令我感到吃驚。心眼開了,生命不該如此短才對,他應該做錯什麼才把生命減短很多(質疑、待查)。人類身體正常使用下75歲會是比較合理的長度。
閱讀本書方法:如果你已有信教從第一章開始看,如果沒有信教從第五章開始看。為什麼,因為跟蘇格拉底的加倍辛勞故事蠻像的(註二)。要先讓你忘記,才能教你。
有機會要再看一次,作者不是一次把最高境界說出來,如同露西一樣,從25%到100%慢慢升級。或許下次再讀時會看到更深層的意涵。另外在上網查才發現,奧修是出一系列的書,這只是其中一篇「純真」,還有其他六本書,愛、情緒、改變、神、名望,財富與野心、自由。蠻開心的,代表我又有好書清單了。雖然不能全然認同,但覺得獲益良多。
註一
一杯熱綠茶(限定自己買茶葉泡的),再加一顆500mg的牛磺酸,就能讓大腦在一小時候有被開啟的感覺,你的感官會突然敏銳、你的思緒會特別清澈。嗯,歡迎來到新境界。微弱的1%有什麼用?1.01的365次方是37.8倍。
註二
*加倍辛勞(參考由來:蘇格拉底說)
有個青年到蘇格拉底門下學演講術。他說明自 己來意以後,就滔滔不絕地講了許多話。蘇格 拉底答應收他做學生,但是要他付兩倍的學費 。
青年問:「為什麼要收雙倍學費?」
蘇格拉底說:「因為我一面教你如何演講,一 面還要教你如何保持緘默。」
書籍資料:
書名:純真
原名:INNOCENCE ,KNOWLEDGE, AND WONDER : What happened to the sense of wonder I felt as a child?
作者: 奧修
譯者:Sevita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3/04/04
閱讀價值:中,就是差高那一點點的感覺。
ISBN:9789861738987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驚奇的雙眼
第二章 心與頭腦
第三章 知識不等於知道
第四章 答案是危險的
第五章 積習難改
第六章 像個孩子一樣
格主~ 有一本奧修若你沒看過,推薦給你,叫「道」
回覆刪除雖是個外國人,但卻對道家故事分析、解說的很到位,讀起來很有意思,我看得很過癮
有機會我會找來看看,謝謝推薦。
刪除奧修有一個大問題,他的奧義還來不及作大一統詮釋就死了。
讀了幾本發現每本的思想都不斷在進化和片斷,有點惋惜。
你說奧修想要建立起新宗教,
回覆刪除是真的嗎?還是你的誤解?
以我對奧修的理解,
既然打破一切框框,
何來另立一個新宗教的框來自縛?
縱然在他書中有白紙黑字這樣提及,
可能也只是一種表徵的敘述而已,
觀看者或許當「因指而見月」才是。
以上是我個人淺見,提供參考。
你的推測是合理,就我瞭解他一直都在自我突破。
刪除從讀其它奧修作品中會發現,他一直在進化。
雖然他知道無框精髓,但就這本書來看,他還沒突破宗教這個框。
要突破宗教這框不止需要像嬰兒般的純真,還要足夠的知識量能。
所以我還是認為,奧修並沒達到知識量能的滿足條件。
倒是他最拿手的絕活我常常在用。靜心、覺知、觀照。
這三招連技,才是奧修的精華。
MAY THE OSHO BE WITH YOU!
在知識+有一位網友帳號是「柳一刀」,
刪除長期來看他的留言我個人覺得他對「悟道解脫」的解釋還蠻有一定的程度。提供給你參考看看,網址如下:
https://tw.answers.yahoo.com/activity/answers?show=XWJHD22K4SQ7A5XRP3ZVZYXARI
我只大略看了一下「提問」,就知道真正的問題還是存在。
刪除知識的廣度,是指超出「宗教」的知識。
如果要用比喻的話,如同「在色情書刊領悟真愛」。
你還是在框理呀!你以為你知道,但你不止不知道,而被誤導。
因為你所知道(色情書刊),根本就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