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6日 星期二

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



前言:
這本書是在《富足》這本書找到的書單。

隨記:
P.25 一件事價值所在的真正衡量方式,就是需要花多少時間才能獲得
P.27 福特(Henry Ford)靠著讓汽車價格便宜而累積自己的財富。
P.36 提高生活水準的方式之一,就是降低別人的生活水準:買一個奴隸。這是數千年來人們的致富之道。→現今也一樣,老闆與員工,尤其是最底層的員工,但比較奇怪的是,現代人是自願當奴隸並樂在其中。
P.41 高生活水準的標準定義:多元化的消耗,簡化的生產。
P.44 自給自足就是貧窮。→這指的是什麼東西都自己生產,食、衣、住、行,樣樣自己來。
P.49 專業分工與發明的轉移,「創造」出時間
P.64 在人類歷史上,男性與女性各自分工然後分享食物。→在和平時代,男人並沒有性別上的工作優勢。造成現今男人真沒用的感覺。
P.75 文化特性的垂直傳播大都不被注意,但水平傳播就可能引發懷疑甚至憤怒。文化似乎喜歡射殺傳遞。→在取得不同文化時要低調,原屬國人民無法馬上接受太大衝擊,即使你是對的,當面對絕對多數錯的人,你也只能投降。如果無法理解上PTT就感受得到,鄉民只會喊天佑台灣。如果你敢打破他們的美夢,我想你會被人肉搜索。
P.78 一件事你做得愈多就愈熟練。→省下的時間也就愈多,時間的多寡決定一個人的財富。
P.98 在這個網站(eBay)上的所有交易中,只有不到0.01%意圖欺騙。→大家恐懼陌生人,但實際上絕大部份的陌生人都是公平交易者。當然美國法律比較完善或許也是個關鍵。
P.99 即使經常有挫敗,但信任仍逐漸持續成長,在人類的歷史中擴散與深化,原因就在於交換,交換產生信任
P.102 塔文恩(Tarerne):古典教導你去鄙視且防止你去獲得財富。→我們的教育不止落後還退化成更封閉。
P.106 沙皇與總書記發現要支配一群專制下的農民比起命令一群布爾喬亞消費者容易得太多。→太聰明的人民很難控管。
P.111 創新無論是以新科技的形式出現,或以新方法來組織,這個世界都是既能創造也能毀滅。→我支持創新取代舊產業,比較讓我側目的是惡性倒閉在台灣有點誇張。
P.113 公司是人們短暫的聚合,協助他們進行生產,進而有助於其他人的消費。→公司不再是養一生的地方,預留跳船備案是現代員工必備的能力,別落得只剩資遺後的長抗爭之路。
P.114 讓這個世界更美好的創新其實是制度,而不是科技
P.114 南韓每人的富足程度是北韓的15倍,兩者的差異只在於制度及統治的方式。
P.122 在變化多端的氣候裡難以務農。→人類早在1萬3千年前就有農業,但後來退化回牧業(氣候變冷),直到1萬1千5百年才重回農業,只要糧物少一半,人類文明就會大倒退,回到前一階的生活狀態。
P.173 中國最佳的動能來自分裂之時,而不是統一。→春秋、戰國、三國,等時代人才輩出,此時專權最弱。
P.181 對印度鄉村的年輕人來說,到孟買的嚮往不僅是金錢,也包括自由。
P.188 瘟疫可能是開啟文藝復興的鎖鑰之一,因缺工,農民薪資上升。
P.195 由上而下的強制措施不只是毫無效果,而且沒有必要。亞洲的出生率在1970年代早已自動快速減少,不須強制也會下降,並且持續下降得又快又急。→這很有趣,當少數人知道未來會發生的事而改變行為時,模仿的傳播將迅速傳遞到各處。所以強制沒有用,只要非常理性告訴大眾就行了。只要有利大家就會蜂擁而至
P.206 工業革命的祕密在於,以儲存的太陽能取代目前的太能陽。→煤炭、石化都是古代太陽轉換能儲存的形態。
P.249 製造出一輛最棒的腳踏車,可以擁有很好的利潤,但想出有關腳踏車點子卻不會有回報,因為很快會被抄襲。
P.251 只有很少證據顯示,專業是驅使發明者努力發明的重要原因。大部分的發明都未申請專利。
P.255 驅動現代經濟的永續創新機器之所以存在,主要不是因科學,而是因為金錢,不是因為專利,也不是由於政府,這一點都不屬於由上而下的過程。交換,正是持續增長的想法交換,導致現代世界的創新持續加快步伐。→只要科技破除語言隔閡,創新將會呈現幾何式爆發,在一個聚集全世界的人,一同聊天說閒話,世界的創新就能源源不絕,這是多麼美妙又簡單的方法,只要處理掉語言問題,一個簡單的概念,但又複雜的難題,誰解決這問題,將是歷史上人類文明的里程碑者。目前google有能力辦到,只是不知為什麼不做,關鍵卡在語音辨識還不到位?目前google並未完全把大數據運用到最佳化,連文字翻譯上都還算不上精準。
P.265 真正的危險來自改變的速度減緩。→目前科技處在污染期,這區段不能停滯太久,如果不奮力向前,才會如悲觀的環保份子所期望的,世界會因污染走向毀滅。這個太有感了,10年前台北空氣非常髒,出門回來臉上必是黑色的,但現在明顯減少,但台北人口還是在增加。意思是事情發展不會無限惡化,地球不會毒化到不能住人,當發生嚴重情況時,人類會作出反應,並予以改善。簡單說二氧化碳一定不會是問題,因為人類已經注意到這個可能性。

心得感想:
我們都是拿時間去換錢,而本質是時間而不是錢。所以花錢去換時間才是最有智慧的人。而該死的「勤簡是美德」,這汙腐的想法是窮人為自己的辯詞。這樣才能為自己的無能找出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我想到另一件事,就是生在窮人家的小孩,在面對問題時該不該問父母。因父母一定是一生的失敗才會窮,那找失敗者求解答不就是從原本一半一半的機率,直升百分之百的失敗?想來又是一個悲劇性的經驗。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我居然參照我媽的話去做決定。真是無盡的悔意,相信窮父母是導致失敗的關鍵因子。我媽學歷不高、工作也做不到管理階級且提早退休、股市投資更是失敗三十年。當初會參考她的話應是受到定錨+權威者效應,父母是為你好,父母總是對的。放屁!!所以我的體悟是,他們失敗經驗可以聽,但他們的建議要當放屁。刪除失敗的選項,剩下的是自己思考判斷,絕不要聽信失敗者的話,失敗者一定是充滿錯誤的邏輯才會失敗的。
我一直在想一件事,台灣是在進化還是在退化?從薪資來看退化的很嚴重,從電視節目來看,簡直是被磒石打過似的,連我覺得最後的淨土(卡通)都充斥著台語和海綿寶寶水準的內容與國小畫畫水準。好在有網路,連接到世界。從這來看要脫離台灣集體意識災難還是有管道的。只是正常管道都是死亡陷阱。這樣的環境能出人頭地,不是天才就是瘋子,正常人全陣亡在大馬路上(主流資訊管道)。看著一車車的台灣人在車箱內歡唱我系呆丸郎,直衝懸崖,我是笑不出來,但也知道自己的斤兩,不會擋在車前。當他們墜崖後,倖存者的哀嚎,我也無法表示同情。
測不準是很有趣的概念,一個熱門的末日預言者,只要夠多人知道,他的預測就註定無法達成,除非發生連預測者都意料之外的意外。人類真的很微妙,對於可預測的問題,大部分都會被削除,或有效減緩,而預測中的大多是默默無聞的人,事後才被人追捧。這就產生一個現象,越多人觀注的經濟毀滅,越不可能發生。只有在接二連三的意外,才會真的變成大意外。
本書沒有激起我的興趣,大部分有趣的地方已在之前讀的書都有提到。如同書名,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應該更精準的說,沒有媒體報導的那麼糟,問題就在於我們接收的資訊來源大有問題,尤其是新聞頻道,好在我已轉往網路直播,近乎沒有廣告,這感覺真是美極了。



書籍資料:
書名: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達爾文也喊Yes的樂觀演化
原名:The Rational Optimist:How Prosperity Evolves
作者: 麥特.瑞德里
原文作者:Matt Ridley
譯者:李隆生、張逸安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2/02/10
閱讀價值:中
ISBN:9789570839531
目錄:
前言      當想法相交融
第一章    更好的今天:前所未有的現在
第二章    集體的頭腦:二十萬年以來的交換與專業分工
第三章    美德的製造:五萬年以來的以物易物、信任與規則
第四章    養活九十億人:一萬年前之後的農業
第五章    城市的勝利:五千年以來的貿易
第六章    逃脫馬爾薩斯的陷阱:1200年以後的人口
第七章    解放奴隸:1700年以後的能源
第八章    發明的發明:1800年以後的報酬遞增
第九章    轉捩點:1900年以後的悲觀主義
第十章    目前最重要的兩種悲觀主義:非洲與2010年以後的氣候
第十一章  耦合秩序:對2100年的理性樂觀主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