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股價,棉花與尼羅河密碼



前言:
眾人走資訊分析在組策略,我偏要走知識原理組策略。

隨記:
P.6 碎形幾何「隨機三態」-溫和狀態、慢速狀態、以及紊亂狀態。
P.6 了解碎形紊亂的隨機性質並不會為您帶來財富。但放眼望去,也唯有碎形模型能夠解釋為什麼股價大起大落的可能性其實很高。
P.12 別人看到方程式,曼德伯(Benoit Mandelbrot)看到的卻是圖案。→嘗試用圖形來解問題。人類真的對圖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P.13 我心想:「這個結構太難看了,應該改好看一點。改成互相對稱。這裡更突出一些。那裡嵌入一點。」這些抽象的想法在我眼前都變成立體的畫面,不管是直線、平面或複雜的形狀,都是如此。
P.30 隱含的假設:如果了解原因,就可以預測未來、降低風險。→例如「因為」升息,「所以」股市會…。預測的假設似乎太過簡陋。結果是所有的原因所造成的。但推論中只看到一個原因就認為是結果會是如何,太僥倖了。即使考慮到是複合性的成因,但尚還有更多未知的成因,存在並影響結果。未知才是重點。「因為所以」只是說詞,說服你想信「為什麼」。但只是無關痛癢的表象,已知與未知占例差距太過於懸殊,以致於預測成了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陷阱。也解釋天才不適合作交易,因為太聰明了。那種頂級的自信,絕對是股市操作的大災難。
P.30 在現實情況中,「原因」通常很難界定。關鍵資訊往往不明或不得而知。
P.31 資訊可能遭隱瞞或扭曲。資訊也可能被誤解。→多讀書少看報。99%的知識+1%的資訊,這是我的目標。目前麻…,川普你太過份了,怎麼可以讓我一再上當!!看小英最近容光煥發、神采奕奕,就像中了超級威力彩頭獎一樣。但未來收到一張芭樂票時不知會變成什麼樣。
P.35 效率市場假說,根據這個假設在理想的市場中,證券的價格已充分反映了當時所有相關資訊。昨日的變化並不會影響今天的價格,今天的變化不會牽動明日的價格;每一次價格變化都是單一事件,跟前一次沒有關聯。→這理論之所以不滅是本身論點極具清晰明確的概念。也就是當今過度 低估這簡單好用的思維,換種說法當今過把思維過度複雜化以期望能解釋市場的一切。這變成一種學術不再是一種實務。只要記得本假設的最大問題在於當操作口數大到成為主力時,系統會失效。而操作口數小者,買進賣出不會撼動市場時,這個概念極具價值。
P.36 傳統的金融法則,值基於巴舍利耶學說(效率市場)的兩大基本假設:就統計學上而言,價格變動是「獨立事件」,且呈「常態分布」。
P.36 價格變動並非獨立事件
P.36 價格變動有碎形的統計關系,有長期的記憶。
P.37 價格變動與傳統理論所言完全相反,根本不是鐘形的常態分布。
P.38 冪法則→別名冪次法則指的是是事物的發展,其規模與次數成反比,規模越大,次數越少
P.40 傳統的方法既簡單又方便。→導致目前操盤手還是放不了效率市場假設。我也覺得如此,只是作者不會停損功能鍵而已。
P.46 價格劇烈震燙是金融市場中的正常現象,而非偶然的脫序
P.47 開市頭十五分鐘是最重要的。
P.47 如果市場一開始就起伏不定,接下來一整天很可能都是如此→疑~我倒沒留心有這現象!!值得列入觀測。[2016年12月13日隨機式的調查]聽你在唬爛。

P.59 當溫度高達某個程度,金屬的磁性便會消失。→當市場溫度高達某個程度後,基本價值的引力作用會失效。股價已失去引力的牽引呈現狂亂的跳動。把這熱力學作用加入我的感知系統,我並不需要知道發生什麼事或預測什麼事。我只需要知道現在是在加熱還是冷卻,或者已達到沸點或絕對冰點。這四個狀態對應適合的策略。應該就是我要的核心架構。95%的風平浪靜不是進場時機,只有5%的狂風暴叉才是絕佳衝浪時機。也就是說平常作選擇權sellside,當市場轉向熾烈並明顯狂暴時,收起sellside,隨時準備好做buyside。
P.60 隨機只是不可預測,不代表非理性或雜亂無章。
P.61 就知識論的觀點來看,機率理論的價值在於,若以整體宏觀的角度來衡量,隨機現象呈現出非隨機的規律。
P.61 規律的模式有時明顯得令人讚嘆,有時卻奇異而畸形。
P.64 擲硬幣一萬次的結果→隨著次數增加,引起的最大幅度也增加。而落點在正中間的頻率出奇的低。而在極端值後出現回歸現象,此時再倍增離均的機會近乎零。這裡出現統計的明顯回歸,也就是逆勢SellSide極佳位置。特徵高檔震盪,無法有效大幅度的創新高並站穩。
P.92 傅立葉(Jean Baptiste Joseph Fourier)發明熱傳導方程,在物理課上學到熱傳導理論的巴舍利耶,就借用它來計算債券價格變動的機率,並稱為「機率傳導」(radiation of probability)

P.193 碎形幾何的用途,就在發現這麼有規則的重複形態,並且加以分析、量化和應用
P.195 碎形的種類不勝枚舉,但都有共同的少數特徵:
碎形都按特定的比例放大或縮小,也就是局部對應整體,可用精準而適當公式來表示。
碎形一開始非常簡單,甚至可以說是直接了當。
P.234 條件機率(conditional probability)→最近迷戀這個概念,股市走勢是隨機漫步,上漲下跌各占50%,但如果用某種條件(或一群組條件)呢?將發現一個含金量極高的狹小礦脈斷層。讓50%機率偏移到53%,足夠讓你靠股市維生,60%將可富甲一方。另外一個條件機率非常的逆邏輯,只賺10%勝率的策略,但只要對了就是翻10倍的極端式報酬條件機率。
P.250 在經濟學裡,「時間」才是需要縮放的因素,而不是「空間」。當然「時段」也是相當重要。→一切的佈局就是為了那極短的時間發生的價差,那感覺就像流星,一閃即逝。
P.273 正因為那次親身經歷,他們的行事更加謹慎小心,整體來說,他們那個世代等於防止瘋狂投機的內建剎車板,是避免過度投資與金融風暴的保險機制。他們的記憶成為金融市場實用的「長期相關」。→當太平盛世選擇權buyside價格便宜到低估價值。當狂風暴雨後又異常的昂貴,反而讓sellside成了相對有利可圖的策略。

[後面不讀了,不想再浪費時間]


心得感想:
圖像、圖像、圖像,把數學公式變成一幅圖,再組成一個立體物件,將能利用視覺透視力,找到發現簡單有效的答案
資訊、資訊、資訊,你永遠不可能得到足夠質與量的資訊來撼動機運偏向你。對只是僥倖,錯不代表你推理錯誤。這也是金融操作的困難處,無法從經驗中學到明確的做對做錯。
結果是眾多成因所集合而成。一個成因不能推導出結果。眾因一果:不能從一個原因推斷結果,也不能從結果推回出原因。因果比較合理的運用是盡可能的對所有原因作思考,在能力最大限度下推論合理的結果。至於結果反推成因並不存在如預期那般高的價值。不可逆的推論原理應該是最佳解釋。不可逆中有分兩個層面,一是原因不確定,只知道結果。另一個是多種原因都可造成相同結果。過多的反省並沒有太大價值。只有未來事件才存有真正的因果推論價值。
任何時代的代表性理論都具有其效用,但當大家一致採用,該論點必然失效。別嘲笑當今失靈的策略,過幾年沒人用的時候,會變成下一輪的顯學。放空?這是什麼鳥策略,只有笨蛋才會用!!
碎形論的問題就在於無法預測未來,而且還讓人更看不清楚。這真的是好方法嗎??
我有個壞習慣,最近才發現。看到一本關於股市的書,但作者從沒下海操作者,我都鄙視他。而本書作者就屬這類。再好的論點,如果沒有經過實戰後的修正,就只是個紙上談兵的學術觀點。碎形與混沌的差別就在於此。後者是經過真實操作得到的論述。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以下圖P.253來說,這樣把線圖(下半部)作碎形(上半部)分析,嘗試抓反折點。這樣的碎形分析在操作上沒有意義,變成在預測轉折。這就是碎形的陷阱,股市操作不是這樣建構模型,操作會把碎形當成雜訊不予理會,而碎形論很巧的就是波浪大師林某在58台星期五晚上表演的脫口秀,這是xx天轉折,同出一轍。

碎形、碎形、碎形,從A處到B處會經過很多次級轉折,而預期必然發生,進而醉心於抓轉折點,但正確的方法是就賭A點進B點出才是上策。作者從不考慮手續費和抓最高點和最低點最貴的原理。混沌論重點在於冪次效果,這才是賺錢的根本原理,賺大賠小。



書籍資料:
書名:股價,棉花與尼羅河密碼:碎型理論之父揭開金融市場之謎
原名:The (Mis)Behavior of Markets
作者: Benoit Mandelbrot
譯者:何信慧
出版社:早安財經
出版日期:2007/08/08
閱讀價值:低,作者沒經過股市實戰驗證。
目錄:
(待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