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1日 星期日

隋文帝楊堅



前言:
讀完心中更是惆悵,精彩的人生。創業時期看到各種出色的表現,但當晚年後幾乎都在犯錯。心境,這個東西隨著年紀不同看待世界與行動也會改變。話說我還真的非常喜歡這類的歷史故事,細細品味才會發現,原來我的折只是小巫見大巫

隨記:
P.49 周武帝韜光養晦多久,整整12年,12年如一日地忍氣吞聲,一來消除 宇文護的戒心,二來慣著宇文護讓他狂妄自大,讓宇文護樹敵。572年宇文直因作戰失利遭親哥宇文護罷官,周武帝一看敵人內部分裂,旋即謀策,待宇文護從同州返長安,殺之。→原本宇文護可以逃脫,結果宇文直補了最後一刀。這個恨意濃呀!
P.52 周武帝找錢,從佛寺裡找。具體作法就是沒收寺產,銷毀塑像,勒令和尚道士一律還俗。→台灣財政其實很充足,只需要抄光這些寺堂,國債直接打平歸零。政治自殺,所以台灣沒有政治家,只有政客。每個本質上就是來混水摸魚,不是來真心為民。
P.68 時未可也:楊堅是一個穩健的政治家,他不是不想造反,他只是評估自己的實力。→創業帝王是名超級大賭徒,但賭要賭勝算高利潤極大者,不是亂下注。這點倒值得警惕自己,我似乎認為賭只需要勇敢下注,而低估時機問題
P.70 人生猶如長跑賽,不只拼爆發力,還有耐力。楊堅萬萬沒想到,持久戰根本沒打多久,楊堅上任南兗州總管六個月後,周武帝忽然去世,年僅36歲。→又見「意外」,局勢變化有時十年不變,有時一日三變。都有一個共通點,「等待」局變有利時才出手。年輕,時間是一個大本錢。等待是必要成本。大好機會一出現,必須奮力一搏。因為下一次的大好機會不知 何時才會再遇見。
P.80 楊堅一年前才從地方回中央,那時還以為從此飛黃騰達,沒想到又被打回原形。政治鬥爭風雲變化,誰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回來。→風雲萬變,變化莫測。太有感了,常常苦盡甘來時,以為就此一帆風順,但常常馬上出現新一輪災難等著我去面對。
P.87 周宣帝暴卒,加上劉昉、鄭譯等人的幫助,楊堅突然鹹魚翻身,從一個備受猜忌、性命難保的倒楣蛋,一躍成為北周輔政大臣→時運來時,再強大的對手都會莫名其妙的掛了。周武帝36歲、周宣帝22歲。這怎麼算、怎麼預測、怎麼想得到呢。計畫完全跟不上局勢的變化速度。這問題對我是個嚴重困擾,因為我喜歡做計畫,照計畫走。但實務上這套方法是存在極大問題。
P.94 楊堅在整個事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幫助他的劉昉、鄭訪、李德林、盧賁等人,或是楊堅平素結交的朋友,或是楊堅在關鍵時刻網羅的人才。→如果不是交友廣,周宣帝早殺成了楊堅,每次危機時刻都有人幫他說項,而周宣帝沒想到自己的親信早以全傾向楊堅這一方了。
P.95 天道精微,難可意察。竊以人事卜之,符兆已定。季才縱言不可,公豈復得為箕、潁之事乎!→當跨過紅線,就只能向前衝,沒有退路了。
P.95 楊堅的夫人獨狐氏派人傳話給楊堅:「大事已然,騎虎之勢,必不得下,勉之。」→楊堅其實內心是在顫抖著,以大丞相的身分輔政,其實已邁出篡權第一步,集軍事、政治、人事於一身。最終還是要押上所有的一切來賭一個成敗,成則得天下,敗則抄家滅族。
P.149 因為漢人在總人口中占絕大多數,漢文化當時的發展程度也遠遠高於其他文化。→武力是一時,文化與人數才是長遠。愛台灣最好的做法是拼出14億個娃。(台灣人真愛作夢)
P.151 楊堅身分變了,納諫的心情也變了。→建隋朝後,本性大開,忠言變成極為刺耳,不想聽。首席謀士李德林因而被疏遠,隋文帝大開殺戒,誅光北周宗親,一個不留。
P.219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隋文帝決心統一天下,連陳朝都準備打了,怎麼允許後梁再存在下去。→後梁方圓二百里,人口十幾萬,隋朝附屬國。後梁王蕭琮對楊堅,畢恭畢敬,最後也落得亡國。很有意思的歷史。台灣被併吞時,也別太意外。中共在等時機罷了,畢竟現在,世界和平,中國想也不敢。中共在等美國出事,最好是內亂。美國即使不會內亂,但國力不再頂盛。但離勢均力敵還有五十年的落差,五十年中美台領袖都不知換幾輪了,未來真的太難預料,看誰先出昏君。雖然很久沒看電視,但覺得川普不算是昏君,以商治國,最多只是走偏路而已。
P.222 當年苻堅未來打敗東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內部不統一,因此離心離德。而現在一般大臣都對勝利充滿信心,說明舉朝上下在認知上是一致的。團結就是力量。→中國人習慣師出有名,這點倒值得留意。如果印度跟中共開戰,別因此想混水摸魚,搞出台灣國。可能中共會轉頭先滅台灣,給印度來個嚇馬威,形成不戰而屈印度之兵。一箭雙鵰
P.231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機來了就要伸手抓,不然終生懊悔。什麼是時機到了呢,例如運鈔車掉出一大袋錢,四下無人時。這可能是陷阱、也可能從此翻身的機會。(沒有零風險的好機會。)
P.264 不要只想依靠和親換和平,而是依靠制衡。→北方突厥有三支勢力,東邊都藍,最強。西邊達頭,次強。北邊突利,最弱。與突利結盟可達到制衡效果最佳。空心菜還不去遊說美國,幫台灣會比南韓效果強上千萬倍。別再偷幫三星了。三星技術不是自己研發出來,橫空出世,多有隱情。南韓、台灣奇蹟,一點也不奇。美國弄個技轉和關稅優惠,就變出來了。比較奇怪的反而是中共,把朋友向外推,各種反台日韓,犯了戰略級錯誤,中國歷史五千年都不肯讀一下歷史嗎?空心菜也是,妳抱日本有什麼用,人家只是美國附屬國。
P.279 不盲目迷信武力,重視智力比拼(離強合弱),重視結交盟友(遠交近攻),這才是中原王朝的優勢。→可惜今日用不上,因為強敵在地球另一面,而身邊沒朋友。為何如此呢?開國君毛澤東的短視,對所有人都搞上樑抽梯,以為自以為高明,實為國害。
P.289 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P.306 楊勇,率意任性,無矯飾之行。→不會討父母歡心,而父母看在眼裡。而楊廣很會裝,全騙過父母,代表其智力水準高於父母,所以隋文帝改楊廣為太子並沒有邏輯上的錯誤,而且在賽局論來看是正確選擇,只是沒人知道後來楊廣當上國君後性格大變。

心得感想:
楊堅是年少苦難,中年得志,晚年失智。得天下者必屬集好運於生的人,但楊堅的好運真的只發生在關鍵時刻,大多時間都處於極差運勢。簡單說當上皇帝是陰錯陽差,不是他的長期計畫得到成果,而是歪打正著。人生最失意時,都剛好抽到王牌。全局整個翻盤。我們都只看到偉大的成就,楊堅創建大隋帝國,而細看其中劇情發展,真是困難重重。如果不是時運和對手弱,隋朝真的沒那麼快就統一中國。而且這麼優秀的帝王,看到做出種種的錯誤決策,會感到很奇妙的感受。原來世界的容錯度比相像中的高很多倍,隋文帝常做出錯誤的決定,但都補救的過來沒出大亂。晚年失子喪妻後,心智更是急轉直下,表現的才脫離常軌太遠,而出現帝國危機。好在楊廣還正值年輕力壯時期,穩定住局面。比較有意思的大概是在危機意識下,隋朝的君主都表現的可圈可點,但當沒有危機時就開始表現的荒腔走板。尤其年老後更糟。心境並無法隨著年紀而一再提升,人老了思維會放縱,美其名稱為看開。對此要小心以對,這是荷爾蒙造成的人格改變,而歷史來看這種改變後果都不是正面效果,而是悲劇的起點-衰敗,由盛轉衰。為何會這樣?我也還沒想透。當死亡將近,接受死亡的同時也是接受不想有作為的開始,滿足欲望取代了深度思辯。晚節不保是常態,看來長壽不如大家想的好,因為思想會轉入灰暗,人生將面對一波波的挫折。那將會是一個絕望的歲月,落日餘輝。所以從結果反推回來,我得在年老前幹出一番事業,年老禁不起苦難,心有餘而力不足是必然現象。

[2018年11月15日 擊倒與放棄]
人生如拳擊場,常常面對的是被對手擊倒。而擊倒是必然發生,所以被擊倒不該歸類失敗。擊倒是一個過程。如同發明你在嘗試所有方法,其中你會發現有些看似可行的方法,並投入大量資源。當接近成功時突然發現這個不可行,這是也是一個擊倒。你損失很多資源(時間、金錢),你得到一個明確的證明,此方法不行。接著是重新來過再嘗試。而放棄是當被擊倒後,就躺著不起。研究犯錯,就不再研發嘗試。這兩者來看,擊倒只是挫折,而放棄是絕望(徹底失敗)。當然訂立目標也要有智慧,做出超光速飛機就是個錯誤(註一),做出更快的飛機才是正確。
註一:超光速問題
光本身沒有質量,飛機一定會帶有質量,所以飛機不可能達到超光速。這是定義錯誤,所以堅持需要智慧的輔佐。

[2018年11月18日 韜光養晦]
讀創業帝王會發現其中許多挫敗的發生,都伴隨著一個長時間沉潛。而這個認知中的擊倒後馬上站起來的直覺反應是不同。像電影都不會超過二小時沉澱期,都立馬站起來。然後馬上時來運轉、克服重重難關,最後來個happy ending,收工、好片。這都是虛幻的,當你被擊倒時,你根本心慌意亂、根本不知所措、根本想去死死算了。如果被擊倒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世界上就沒有什麼叫悲劇了。在逆境時是如千鈞重負般,不管心理還身體都是這種感受。所以第一步根本不是馬上奮起再上,而是順勢倒下,然後先讓氣力恢復、再讓心智平沉澱、放下、歸零。做法就是休息一陣子,參考歷代英雄人物,至少都以年在計算,如果很巧發生好運,也至少也要數月。那放自己個幾週假,稱不上浪費人生。簡單說法:時間很珍貴,但急也沒用。或許我該借這機會好好放個長假,重擬戰略計畫。現況條件已改變,我的原本計畫也必須因此調整。大挫敗後給自己休個假吧,別先把自己給逼死了常勝軍可以以戰養戰,越戰越勇。時空條件全變後,對策也要跟著更動操作策略是照紀律、勇氣。但更高的層次需要使用理性、智慧
Chef






書籍資料:
書名:蒙曼說隋:隋文帝楊堅
原名:蒙曼
作者:
原文作者:
譯者: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2/02/01
閱讀價值:中,蒙曼的作品特色在於會分析一些歷史謎案,找出最合理的推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