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3日 星期日

快思慢想



前言:
這本書在圖書館拿了又放回去來回三次了吧。這次鐵了心要讀完。一直不想讀的原因是聽說翻譯的極差(洪蘭),但原文聽說非常棒,只好取折衷方法,採用關鍵字速度法,每行抓關鍵字聯結解意。如果感興趣才詳讀該段。

隨記:
P.39 兩個系統
系統一:是自動化的運作,非常快,不費力氣,即使要費力也很少,它不受自主控制。
系統二:則動用到注意力去費力的心智活動,包括複雜的記算。
P.55 瞳孔是心智工作的反應。→運用系統二時瞳孔會放大
P.61 最耗腦力的慢思考形式,就是那些催促你快快思考的形式
P.64 我可以一邊散步一邊想事情,但無法一邊散步一邊做需要大量短期記憶負荷的作業(像多位數乘法)。→短期記憶!原來我一直搞不懂我的弱項到底是什麼,原來是短期記憶力。終於明確定義出問題了,接下來要去找增加短期記憶的方法
P.93 如何寫出具說服力的訊息,你應該先想辦法把易讀性增至最大,運用字體放大、押韻、基本單字等。
P.93 真相錯覺(truth illusions)。→在真理下夾雜歪理。像認真的女人最美(a),台新銀行玫瑰卡(b)。這廣告運用的就是真相錯覺,女生一定認同(a),所以系統一會直接認同(b)。
P.101 使心情變好,然後做測試,可使正確率提高一倍。→很明顯緊張和給自己壓力,是有害思考的。這也解答了我,一個長久的疑問,為何窮人總是出現行為愚蠢的機率偏高,因為在飢寒交加下無從思考。所以把金錢投入創造舒適的生活環境是必要的,電視上說巴菲特很省,我推估也是假象。他生活品質一定很好,只是不華麗。
P.119 第一印象產生感覺會影響你對事物的解讀。→我就是例子,洪蘭在網路被罵翻了,這是我對洪蘭的第一印象,所以在讀此書時已有初步定見,翻的差。但目前讀到這覺得還沒到達劣的程度。
P.126 判斷與選擇中的各種偏見
          1.太過自信:使用思考一作反應,而沒思考。
          2.框架效應:以經驗/專業類推所有事物,以偏概全。
          3.忽略基率:基準線的不平等和機率的忽略。
P.140 用一個問題去代替一個問題,是解決困難問題的好策略→像579*93=?,如果用579*100就能立即抓到大概數字,很多問題需要的不是精準答案,而是相對程度。
P.156 小數原則→在說明小樣本容易出現極端值的偏狹定論。
P.170 錨點→像在便利商店紅酒訂價1000元,如果看到800元就覺買到賺到,事實上可能只值300元,或根本不需要這商品。
P.238 迴歸到平均值。→這裡存有一個迷思,例如射飛鏢,前幾回可能射的極差,但到後來就射的比較好,有些是經驗累積,第一次與第N次的機率是不同的。
P.264 「希特勒愛狗和小孩」這句話會使你震驚,不論你聽過多少次,因為它違反了月暈效應。
P.269 後果偏見→事後大腦會強化早就猜到結果的感覺,後見之明。
P.274 任何一個興盛衰亡的故事都會打動讀者的心,因為它提供了一個人類心智所需的東西:一個簡單的成功或失敗的信念,使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原因。忽略運氣的決定性力量及不可避免的迴歸效應。這些故事產生並且維持了錯覺,酪關於了解、傳授教訓的錯覺,其實這些教訓沒有什麼持久的價值,只是讀者很熱切想要去相信罷了。→這段話解釋了我對佐克伯成功的疑問。
P.277 系統一的設定是只要一點證據就快速下結論。
P.282 漫步華爾街馬基爾的理論是股票價格是一個公司多少的所有資訊,以及對這家公司未來最好的預測。→終於作者提到我看過的書了,但我不記得馬基爾理論是這個呀!明明記得馬基爾是隨機漫步+買進好公司放著。看來我得對作者在非本業部份存疑,他在解說統計上也出現類似的問題,用部分統計學理論在解析統計學存在的謬誤。
P.289 泰特拉克訪問284以評論時事或經濟趨勢為生的人,在蒐集8萬個預測後。結果是慘不忍睹。若這些專家直接將三個可能結果的機率均分,結果都會比他們預測要來得好。(這段話在鬼打牆嗎?看不懂)。換句話說,這些花時間研究某個題目,藉此維生的人,他們的預測能力比手擲飛鏢的猴子表現還差。即使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這些專家也沒有比非專家表現好到那去。→這也就解釋為何我隨機漫步操作系統能賺錢的理由了,這世界太大,根本無法預測,連專家也只是以管窺天。那問題來了,我的因果推論法還要再嘗試嗎?唉,真是解了一困惑,又跑出更大的困惑。
P.297 為了要達到最大預測正確度,最後的決定應該留給公式去做。→專家會有情緒反應,天涼心情好,判斷可能會偏向高分,天熱心情差就容易把評分打偏低。但這點與線性迴歸謬誤(P.238)衝突?心理學吐糟統計學,最後又拿石頭咂自己的腳。
P.316 真正的專家知道他們知識的上限。→辨識的方法,問對方根據什麼在判斷。假的專家只憑自信的感覺。
P.316 假如你不能相信主觀判斷,我們如何評估主觀判斷的效度?答案來自兩個習得技術的基本條件:1.一個很規則,可以被預測的環境。2.一個從長久的練習中,習得這些規律的機會。→我記錄這段話是想證明,洪蘭你在翻譯什麼鬼呀!整個鬼打牆。這段話意思是說什麼情況下可相信直覺判斷,1.有規律性。2.這事處理上百次,用屁股想都知道未來發展為何。厲害能把白話文翻成火星文,洪蘭不是網友故意損你,連我都看到整個毛起來了。
P.361 理論導致盲點:一旦你接受了一個理論,並且在你的思考上做為一個工具去使用它,你就沒辦法注意到它的缺點了。
P.388 窮人的想法與商人一樣,但內在的動力卻不一樣。他們不像商人,窮人不是對得到和放棄中的差異沒有感覺,他們的問題是他們所有的選擇都是損失。→最後一句話好露骨。
P.392 人類的腦和其他動物腦有一個特別的機制,對壞消息特別敏感。→威脅與美食,人對威脅會產生較強的感覺和優先性。
P.468 只有在兩個案子放在一起用廣框去比較時才會看到不公平或不合理的地方。→這方法不錯耶,殺人犯與詐欺,分開討論的話,都該槍斃,但兩者一起比較,就明顯發現無法對詐欺使用極刑。因為是詐欺很該死,但殺人者更該死。
P.496 偏好和決策是被記憶塑造的,而記憶可能出錯。
P.537 原則上,阻擋源自系統一的錯誤其實很簡單:了解你正在認知地雷區,慢下來,請系統二來增強你的選擇。→當快速決定時,內心如果發出一絲絲的不舒服感,這時要暫緩決定,把那感覺背後的原因找出來檢視,可能是經驗錯覺,也有可能是個重要訊息。

心得感想:
讀這本書才發現大部份人真的懶的思考,也不是說懶而是什麼事都靠系統一,而不動用系統二。
難怪這本書原文賣的好,這本書是思考的基礎書,作者把思者上會產生謬誤整理出來,再逐一用大量案例解釋,但別花時間在中譯本,如果沒接觸過相關知識的,根本在看天書。
這本書讀到後面應該很容易上火。在最後總結時,作者用心引導我進入品書的升華的感覺,突然洪蘭冷不防插了火星文,吼~算了…,以後拒看洪蘭翻的。
而本書最妙的其實不必讀那麼多,作者在附錄濃縮了精華…。難道作者想表示,認真讀書的謬論嗎?思考捷徑是要先看目錄,別一股熱血的猛啃576頁的書!@#$%^
這本書內容怎麼似曾相識,原來之前讀的有些概念與 行為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行為偏誤這本書一樣,而行為的藝術翻的好太多了,讀行為的藝術是種享受,讀快思慢想是種受難。




書籍資料:
書名:快思慢想 Thinking, Fast and Slow
作者:康納曼 Daniel Kahneman
閱讀價值:低,因翻譯者來自火星,常常翻出火星文。
出版年月:2012/10/31
ISBN:
目錄:
︱第一部︱兩個系統
 01 故事中的人物
 02 注意力和力氣
 03 懶惰的控制者
 04 聯結的機器
 05 認知放鬆度
 06 常模、驚訝與原因
 07 驟下結論的機制
 08 我們如何做出判斷
 09 回答一個比較容易的問題

︱第二部︱捷徑與偏見
 10 小數原則
 11 錨
 12 可用性的科學
 13 可用性、情緒和風險
 14 湯姆的專業
 15 琳達:少就是多
 16 因果機率勝過統計機率
 17 回歸到平均值
 18 馴服直覺的預測

︱第三部︱過度自信
 19 了解的錯覺
 20 效度的錯覺
 21 直覺vs.公式
 22 專家的直覺:我們什麼時候可以信任它?
 23 外頭的看法
 24 資本主義的引擎

︱第四部︱選擇
 25 貝諾里的錯誤
 26 展望理論
 27 賦予效應
 28 壞的事件
 29 四倍的形態
 30 稀少的罕見事件
 31 風險政策
 32 計分
 33 逆轉
 34 框架和真實界

︱第五部︱兩個自我
 35 兩個自我
 36 生命像個故事
 37 經驗到的幸福
 38 對生活的沉思

 總結
 附錄A 不確定情況下的判斷:捷徑和偏見
 附錄B 選擇,價值和框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