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停滯的年代



前言:
本書讓我想起流行音樂,流行音樂的特色是同一個副歌一直重複唱。本書的特色是同一個內容一直重複說。

隨記:
P.7 當局因應全球金融危機的政策是「延續和假裝」,掌權者選擇忽略和掩蓋根本問題,採取「以拖待變」的策略。他們假定,增加政府支出、壓低利率和為貨幣市場挹注流動資金,將可創造經濟成長。他們假定,這些措施將可推高通膨、壓低債務的實質價值,藉此減輕債務負擔。
P.11 民眾對公共服務的需求與減稅政策有著不可調解的矛盾。
P.34 一旦發生金融危機,央行將迅速壓低利率、為金融體系挹注巨量流動性資金,以免價格一蹶不振,進而連累實體經濟。→風險被轉嫁到國家(人民)身上,銀行家聞到其中的低風險高報酬的暴利機會。
P.43 借貸仰賴儲蓄作為資金來源,儲蓄增加則是因為經濟繁榮。→現在借貸仰賴債務形式產生。
P.45 除了大自然免費提供的東西外,我們要取得任何東西,都必須付出代價
P.47 經濟週期的融資三階段:初期,只有信用良好的人能夠順利借到錢。中期階段只能付利息、不能還本。最後階段,不足以付息、也不足以還本,這些人仰賴資產持續升值來維持償債能力。→上週去爬山聽到銀行放貸人員說了三則經驗談: 有位朋友在94年買了信義區的房子每坪106萬,現在跌到剩9字頭。而他月收入6萬,但每個月付息就要8萬。然後話題又帶到另一個案子,是說有一個人跑來想要貸款八成。當初購屋花了每坪36萬,現在掉到每坪28萬。那個人想用36萬作底貸八成,但銀行計算方式是這個八成不能是用36萬作底,只能用28萬作底。最多只能貸22.4萬,而原本算法是36萬的八成,是28.8萬。貸款是貸超過十成了。當場那群人沒作聲,說話的人笑了出來,因為只有他知道笑點在那(貼息)。最後一段對話最有意思,依我看還有三成要跌…。別當放貸的人是傻子,真夠精明的,只是利益衝突,不會也不能跟客戶說真話。總結:目前房貸處於融資最後階段。
P.57 企業和政府往往不會為它們承諾將付出的退休金和醫療福利準備充足資金。兩者均涉及遞延成本
P.59 人均壽命延長會加重退休福利成本,因為受益人領取福利的時間會相對應延長。
P.65 截至2014年,美國政府的債務餘額約為18兆美元。在此之外,美國政府需要大約36兆美元,才能確保社會保險和聯邦醫療保險等計畫。→三倍美國年度GDP。上策:縮減福利。中策:貨幣貶值。下策:提高舉債上限。
P.68 負債對GDP的比率超過200%的國家,如今超過20個。日本400%、美國233%、加拿大221%、英國252%、德國188%、法國280%、義大利259%、澳洲213%、中國217%、印度120%、巴西128%、俄國65%、南非133%、南韓231%。→這個其實不準,因為各國灌水的名目、程度不一。但灌水後還是那麼難看倒也是種奇葩。
P.83 成功便有信用。金融業者總是會毫不猶豫地借錢給興旺的企業。
P.83 利率降至零之後,央行便難以改變貨幣的價格(也就是利率),此時當局便致力提高貨幣的供給量,而這便是所謂的量化寬鬆政策。
P.86 在需求萎靡、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低利率並不能促進投資。大公司把握利率偏低的機會舉債,利用新的長期借款取代既有借款,買回自家股票或其他方式退還資本給股東,以及收購其他公司→低利率我一樣借不到錢,但我的存款利息倒是一直在減少。這場遊戲已沒有公平性,如果繼續當君子,就是呆子。史上只有官逼民反,從來沒民反是因為世界太平無聊所致。
P.88 減輕負債需要通膨:一來是靠通膨提升經濟名義成長率至高於利率水準,二來靠通膨削弱貨幣購買力,以及促使本幣貶值。此外,如果消費者預期物價將上漲,可能將加速消費,進而促速經濟成長
P.99 央行的債務貨幣化操作,理論上可能導致通膨失控,通膨率飆升至超過政治、經濟社會可接受的水準。
P.100 在全球債務處於歷來最高水準情況下,利率若升高,低利率促成的債務將很快變得無法維持,進而造成企業破產和信貸損失。靠低利率支撐的資產價格將下跌,觸發金融動盪的連鎖反應
P.107 目前經濟困難是全球性的,個別國家因此難以仰賴外貿來支撐經濟
P.144 考慮到大方面的成長阻力,包含人口、教育成就下跌,不平等加劇、全球化的影響、環境代價以及負債沉重的問題,美國未來的經濟成長率可能只有0.2%,遠低於1987~2007年間並不算高的1.8%。
P.145 低成本資源耗盡之後,為了持續獲得必要資源,我們至少必須增加投資,以求滿足基本需求。由此產生的額外成本,將影響經濟成長和生活水準。→天然資源已從近乎免費到生產成本高漲的階段
P.191 從結構上看來,美國奉行封閉型經濟模式是可能成功的。美國至今仍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占全球GDP約25%,規模幾乎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兩倍。
P.230 在中國的人口結構下,一名年輕人將必須養父母和祖父母輩四人。
P.231 許多新興經濟體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這種現象是指國家的人均GDP達到約15,000美元時,經濟成長便顯著放緩。
P.232 國家將儲蓄利率設在遠低於通膨率水準,使銀行得以從相當大的存放款利差中賺到豐厚的利潤
P.235 危機的醞釀期比你想像的長很多,但它爆發的速度則比你所想的快得多。
P.237 美國在關鍵產業的支配性地位,使它成為無可取代的獨占者。
P.238 美國80%的財富源自無形資產,例如財產權、司法制度、技能、知識,以及社會中的信任關係
P.259 製造業者為了爭取外國買家的訂單,在成本和工作環境上展開逐底競(race to the botton)。
P.259 壓低成本主要是靠壓低工資。
P.262 馬克思告訴我們的東西有關共產主義的那些全說錯,有關資本主義的則全說對了。→老王賣瓜、自賣自誇。而罵對手通常像潑婦罵街,切中要害。這邊就說了一個技巧,聽甲方說甲方的優點,八成是可疑聽甲方說乙方的缺點,八成是可信。
P.270  1923年德國有個崛起中的政客叫希特勤,他敏銳地認識到政府藉由印鈔票大舉干預經濟有何後果,明白這種措施如何破壞社會,以及最終將如何使他得以奪取權力:「相信我,我們的苦難會增加。流氓無賴將過得不錯。正派、可靠、不投機的商人將徹底摧毀;先是底層的小人物,但最頂層的大人物也難逃一劫。流氓和騙子則會留下來,頂層和底層皆然。這是因為國家本身已經變成了最大的騙子和流氓,變成了強盜國家。→在說威瑪時代,政府一直用貶值換價值,並賠掉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如今正慢慢的重蹈覆轍。
P.273 低利率和量化寬鬆迫使投資人做一些報酬率不足以補償風險的投資。
P.286 思想和感情混亂導致言語混亂。→各國央行總裁現在在發表言論都充斥著,閃爍其詞、模稜兩可的文句都是在傳達著,他們骨子裡是不知所措。
P.297 人們將資金移到替代性貨幣、貴重金屬和非金融投資上,會損害經濟活動和成長,因為儲蓄會被困在非生產性投資上,無法自由流通。→看來買黃金是對個人最有利的保值儲蓄。現在的問題在於黃金現在價格合理嗎?
P.302 信任一旦受損便難以復元:「我很困擾不是因為你對我說謊,而是因為從在現在起無法再相信你。」→關於這點川普上任就面臨兩難,自己的承諾v.s.現實可行做法。很明顯的他必定是會選擇毀諾(投票給他的人),因為他是商人。而他似乎也算準了群眾的盲點,四年後早忘記他的承諾。哈,那這裡就看出一點,群眾不在乎信任,他們只在乎情感。
P.310 共享經濟實際上仰賴既有業務去中介化,以及盡可能壓低監理成本。在共享經濟中,業餘的司機、廚師和個人助理以較低的成本,是供以前由全職人士提供的服務。→出色的核心,去中介。
P.324 退休將成為奢侈品,只有少數人負擔得起,許多勞工將必須一直工作到身體無法負擔或死亡。→隨著壽命增加,要死也成為不簡單的事。這存有一個商機,保證死的保險。如果自殺失敗,保險公司會理賠,直到成功為止。細想這病態的大愛社會共識,竭盡一切資源的把一個窮病老人救活,然後再放手,讓他再自生自滅。為何不讓他好走?能活到60歲早就證明他不是衝動的自殺者,為何政府就是不能提供讓人選擇死亡的權利?死命的阻止悲慘人物最後的願望。
P.325 有薪水的學徒和受訓計畫,如今被無薪的實習職位取代了。→現代社會新鮮人應該很困惑吧,怎麼人生起點那麼困難。嗯,真的異常的困難。老人只會每月領用債堆出來的退休金,然後跟你說,你努力不夠,個人問題。幹!!
P.331 我們的經濟模式是不可持續,是靠高負債、借錢消費、全球經濟失衡、過度金融化,以及來源未有著落的社會福利支撐的。與此同時,能源、糧食和水源不足,以及氣候變遷衝擊人類生活問題愈來愈明顯。之前的經濟成長和生活水準提升,有賴過度使用廉價的資源,以及容許破壞環境的人不必付出合理代價
P.332 全球的負債對GDP比率仍在上升並創新高。
P.332 註銷大量債權將觸發銀行業和退休基金的重大危機。
P.345 經濟永續成長必須靠實體經濟,而現行政策的焦點則放在金融面上。

心得感想:
執政者害怕敗選、銀行考慮利益、媒體只會報喜不會報憂、人民不願刪減社會福利,會計法則:資產=負債+零(權益)。只要增加負債就能無限製造資產價值,天底下居然有這麼棒的發明!!
全球經濟已到了沒有債就不能活的階段了,政府只要收縮資金供給量,都可能引爆違約的骰牌效應。利率也不可能調高多少,只能象徵性的調高半碼作為交代。只要升息也引爆違約潮,銀行開始收傘,再爆再收。看來美國升息是政治自殺的行為,但現在賽局出現一個逃逸缺口,因為明年就換黨執政。十二月不就剛好是自我洗白的大好時機,葉倫大概很想一次升個12碼吧!!不對,這樣太不高明,因為太直白、太表露心機了。看來還是維持原本想法,不升息比較合理。原因是目前沒事,就不要自己找事。留給後面的人做事,然後出事是他們家的事,也不關我的事。這才是政治哲學,安全下莊。前陣子葉倫大喊是假的,這麼說債市利率上升是錯誤判斷,因為不會升息!!唉呀呀,我不懂債市怎麼玩,就這樣眼巴巴的看著機會從眼前溜走…。身為投機者,這是蠻嚴重的問題,你該懂所有交易市場如何交易。看來匯市研究透了,債市也要學會如何進出。機會是資產,一生遇不到幾回。你只有準備好等她出現,而不能等她出現才在準備。
福利問題很單純,老人當年給自己未來太多好處,回收只是剛好。但現在既得利益者且人數眾多,在民主以人頭為首的決議方式,導致不公平必落到少數人口的年輕人身上。而年輕人純真、善良的心最看重正義!這是場民主與正義的對戰,值得一看。不管誰贏誰輸都付出信任為代價。階級鬥爭原來很生活,並沒想像中的那麼肅殺之氣。說白了就是利益衝突。
政治不統一,全球化只會肥了商人,苦了人民。
觀察日本會發現日本政府能打的牌真的很多,已多次量化寬鬆後,日本股市還是沒出現回歸基本價值的崩盤。但看了一下線圖又讓我改觀。從38957崩到6994。計算機敲一下發現是打2折耶。看來1萬3大概就是日本的基本價值區,這個國家就值這價碼。我想空日經,但好像真的沒多少肉可以做控肉飯就是了,除非戰爭和重大天災。簡單說,作空的期望值比想像的低上很多。
另外就是天災很常見,但要發生在對的地方倒是很難得。日本要真正受到經濟的打擊,福島地震是無效的經濟打擊,因為不在經濟核心都市。比較有效的像賓拉登攻擊紐約雙子星,這兩台撞下去,美國發生了本質上的異變,從世界皇帝,走下台階變回諸王的等級。現在細想覺得賓拉登真的是位奇才、戰略大師。完全針對美國制定出的完美賽局作出的反制-玉石俱焚。
本書最終可能淪為連廁所文學都不值一哂的書(參P.269),本書內容實在稱不上出色,但批鬥其他作者的功力實在了得。這應該在美國版的PTT經過深度的嘴炮訓練才有的能力。本書連《黑天鵝效應》一成都不到的水準,我實在不知Satyajit Das(作者)那來的勇氣。八成又是個沒交易過的打字高手,連投機是什麼都不明暸的金融專家(狗?)。唉~誠品,我買錯了…能退書嗎?最悶的是,我居然用原價購買本書。我以為誠品很有眼光知道什麼是好書,所以不打折。結果根本是美麗的誤解,誠品訂價策略跟我想像的大不同,應該不是依閱讀價值在訂價,因為訂價的人肯定沒讀過本書,不然就是沒有鑑識能力。或者…誠品給的薪資太低連合格的人員都請不起,該不會是工讀生在作訂價策略吧(炸)。總結:一本書要讀完才能知道好不好,誠品歡迎大家試閱的策略,實在太聰明了。
保持清醒和敏銳的觀察,目前全球正在午夜狂歡中,而此時更需要沉著冷靜。機會是種稀有的寶物,只要抓到一次,人生立即從悲慘世界進入人生勝利組,而我正在耐心的等著大家醒悟的那一刻,下注放空。我相信那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刻。身為投機者最嚮往的境界如李佛摩的神乎其技-1929年空。

[2016年12月8日 定錨效應]
選書很重要,因為選錯誤會被書中說的給牽引。
停滯性只是其中一個因子,但並不是具有關鍵性的決定因子。
道瓊不止創新高,而且火力又強又猛。
科斯托蘭尼:心理面+資金面。
六個字就痛宰本書萬字廢言。




書籍資料:
書名:停滯的年代:全球經濟陷入困境的原因
原名:The Age of Stagnation: Why Perpetual Growth Is Unattainable and the Global Economy Is in Peril
作者:薩特雅吉特.達斯
原文作者:Satyajit Das
譯者:許瑞宋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6/10/31
閱讀價值:低,流行歌寫作法,一直重複相同的內容。且聊無新意。
目錄:
序  言 嚴酷的現實

第1章 遠大前程:戰後的繁榮與衰退
第2章 借來的時光: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大衰退的起因
第3章 逃逸速度:經濟政策的能與不能
第4章 成長之終結:經濟長期停滯和新平庸狀態背後的因素
第5章 無米之炊:經濟成長的資源和環境局限
第6章 尋求自保:全球化的逆流
第7章 從金磚國家到脆弱五國:新興市場的興衰
第8章 經濟隔離:不平等加劇對經濟成長的影響
第9章 信任之終結:民主赤字如何損害經濟活動
第10章 連帶傷害:一般民眾承受的後果

後  記  為盛宴買單
謝  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