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讀完一本厚到不行的老子書藉,這回剛好看到有別人詮釋的作品,就順手抓來看看。
隨記:
P.13 姓李,名耳,一名重耳,字伯陽,外號老聃。春秋時楚國苦(地名)人。做過周(中央)的守藏史,大概是掌管政府歷史文獻資料的官職。→古代有學識的常常與(國立)圖書館走很近,像司馬遷也是。這應該不是巧合。
P.14 《老子》一書,共81章,全長5千餘言,說老子於一夜之間完成,也是不可能的事,試想:在老子的時代,紙墨筆硯等文具尚未發明,有所著述都是用錐刀將文字刻劃在一支支狹長的竹簡上。
P.14 《老子》全書81章,只是雜感式的記載,枝節片段,前後不相連貫,也沒有系統和條理,顯然是老子平日偶有所感。
心得感想:
終於了解為什麼在讀上一本時,「道」會有那麼多意義,原來《老子》一書不是同一天寫成。把此著作當心得日誌在讀會比較合適。
在看了維基百科才知道,《老子》、《上至經》、《道德經》都是指同一個作品,只是每個朝代慣稱不同。名,可名,非恆名。老子肯定不會在乎怎麼命名,知道是指什麼就行了。
本書的內容就不怎麼喜歡,作者嘗試把老子的思想分門別類,拆出了九大類(參考目錄)。但明顯沒經過洗練,讓原本低相關的論點硬生生的湊在一起成一章,最後一篇的句解更是隨性。像希言自然(P.126)翻成自然的現象是無法解說的。啊!?什麼跟什麼。看來作者隨便品讀隨便解讀,那我也胡亂翻完此書。幸好第一本老子的譯品不是這本,不然我一定會覺得老子是廢言者,其實問題是出在翻譯者的水準問題。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師在講梅同學到底有沒有在聽呀?
書籍資料:
書名:老子這樣說:從《道德經》看「為我思想」
作者:梅遜
出版社:爾雅
出版日期:2014/04/05
閱讀價值:低,像即興表演般粗糙
ISBN:
目錄:
(待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