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日 星期二

大氣



前言:
本書是大氣發現的歷史故事集,有關我想知道的大氣原理含量占書的比例很低。除非對大氣學的故事感興趣,不然就跟我一樣,悶著頭翻完。

隨記:
P.34 當你用吸管喝飲料,或許你會認為,那是你的吸吮力量把飲料吸進口中。其實不然。你吸吮時只是把吸管一端的空氣吸走,接著就要仰賴你周圍的空氣,施加千鈞重量把飲料壓進你口中。
P.35 若是在太空中使用吸塵器,你就吸不到宇宙塵埃,因為管子另一端並沒有空氣來發揮推擠作用。
P.88 每當氧氣涉入化學反應都會釋出纖小的粒子,這種帶負電的粒子稱為電子。所有原子和分子都包含這種粒子,而且就像人類,當它們匹配成對的時候最穩定。有些化學實體只包含落單而不受羈絆的單一電子,這種物質稱為自由基,這是地球上反應最活潑,也最具毀滅性的力量之一。自由基會穿過任何擋道的東西,把穩定的配對拆散,從而生成更多自由基,接著新生自由基也起身前行並沿途破壞。
P.89 光是呼吸,你消耗的氧氣仍有約百分之二會逃逸成為自由基。當你進行激烈運動,比例可能達到百分之十
P.90 吃太多盒裝抗氧化劑沒有幫助,反而可能有害。→作者論點是過度干擾生理平衡機制,導致另一種混亂。我猜是單一營養素過量就是一種毒素。不信的就狂吃香蕉試試吧,一天三根,七天後你心臟就會感到極度無力。如果肝腎不是很強的,三天就讓你無力了。
P.119 植物以繁複的連鎖反應完成這種作用,不過整個結果卻很單純。它們運用太陽的能量來分解二氧化碳,把寫轉變為我們食物的碳基分子原料。
P.119 每年,綠色植物把二氧化碳轉變為一千億公噸的植物。為完成這項作業,植物必須消耗高達三百兆卡的太陽能。
P.204 臭氧是種漂亮的氣體,臭氧和它隱形的近親氧氣不同,臭氧是種帶亮麗色澤的藍色氣體。→多1個氧並不會對人的健康更好,反而吸多還有害。
P.241 每年冬天,冰雲啟動氯貯存槽,彷彿把南極大氣當成手榴彈,為它裝上雷管。沒錯,這是南極洲那片荒蕪大陸的獨有問題:連北極都不夠冷,不足以長期生成平流層雲團;而且北方極地也從來沒有出現過臭氧破洞。→氯氟烴引發的臭氧破洞的問題。
P.242 米奇利的怪獸(氯氟烴)都很長命。牠們會待在大氣當中活過二十一世紀;你這輩子每吸一口氣,都會把牠們吸進些許(對人無害)。同時,每年春天,臭氧破洞還是會在南極洲上空現形,而且情況恐怕只會更糟而不會變好。不過當二十一世紀邁入尾聲,破洞會自行癒合,到時我們的防護罩也會恢復原狀。
P.243 許多人搞不清楚臭氧破洞和全球暖化的差別,雖然兩項環境隱憂都令人不安,其實卻是不相干的問題,也各有不同起因。→作者後面又拉一堆關聯,暖化使平流層濕度些微提高而造成臭氧耗損多一點。但兩個議題是有那麼點關聯,但不是因果事件。
P.268 天空的反射鏡→在說電離子層,無線電能傳到地平線後的地表是因靠打到離子層然後反射回地球的關係。
P.295 同時接受四萬五千萬次胸腔X射線照射才會要你的命。不過一旦脫離電離層保護,只需瞬間就會產生那種斂命轟擊。太陽不斷射出X射線,只需一次X射線爆擊,凡是沒有電離層保護下的生物全都會被烤焦。→被太陽爆發閃燄所射出來的X光就足以烤焦。


心得感想:
最近都沒讀到一本好書,讓人有點悶氣。這世界不是充滿新知與創新,但我怎麼就找不到好書呀。悶悶的。該朝向古籍探索嗎?但古籍中常常都有股陳舊味(思想、語言)。或許可能是另一個問題,我在盤中看書,心情跟著大盤起落,導致看書也跟著心驚膽跳,沒辦法好好品書。此題無解,盤中九成時間都很無聊,看書還是最好的打發時間的方法。玩遊戲會過度入迷,常常無法回神操作。





書籍資料:
書名:大氣:萬物的起源
原名:An Ocean of Air
作者:嘉貝麗.沃爾克
原文作者:Gabrielle Walker
譯者:蔡承志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08/08/10
閱讀價值:低,含金量低,大多是故事,連鐵達尼故事都能塞進本書。
目錄:
第一篇 和暖覆的毯子
第一章 一片空氣汪洋
第二章 空氣的成分
第三章 二氧化碳、生命和氣候
第四章 乘「風」飄盪

第二篇 庇佑萬物的天空
第五章 天空破洞的故事
第六章 電離層:天空的反射鏡
第七章 最後的邊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