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1日 星期二

當經濟指標統治我們



前言:


隨記:
P.29 經濟指標不能衡量個體,指標乃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體的工具,而不是個人經濟生活的計算方式。→經濟指標與個人無關,另經濟指標常常因政府需求,作調整以窗飾難看的數字。但每次調整你我的生活還是沒有任何改變,本質不變。
P.49 溪水總是漲不過源頭,純粹數學和再精密的分析都彌補不了原本數據的謬誤。→收集的樣本通常不是很精純,隨便收集只會得到很不精確的數據,然後經過一再使用,作出來的分析只是雜訊。我們知道公務員辦事水準,但卻相信他們依此水準做出來的報表。
P.53 社會上永遠都會有職位的空缺,理論上「失業」的情況不會發生。→買賣方都有,但價格落差導致無法成交,所以失業率這數據本身意義不大,但政府盯著這數字在瞎忙,和盡可能的上下齊手,翻開失業率其中失業者屬自願離職者不計入內。就是各種扭曲指標用意。
P.87 (統計分析)需要統一的方法、大量數據、對每個詞彙的精確定義,這一切於二十世紀前還不存在。→大多數經濟指標是在1950年後才發明,至今還不足百年,所以不僅資料不足,方法還處於草創階段,根本還不是成熟工具
P.93 統計學是數學跟數據收集與分析的結合,大部分為主要指標構思的都不是統計學家,而是經濟學家和政策制訂者,他們都各自為自己領域相關的問題找答案。→作者怕得罪人是吧,說的那麼含蓄。就是指目前經濟指標發明皆是由特定目的人所開創,且沒有專業統計學訓練。例如失業率的建構者史都華背景三流學歷,所拼湊出的怪獸指標。而因為前人弄出來後人只能繼承再作修改。結果就是上樑不正下樑歪,不管怎麼調整,格局已定之下都是枉然,但目前沒人敢去打掉重做失業率這指標。
P.97 人都不是理智的,在應該花費的時候儲蓄,於應該沉穩應對時驚怕失措。不應購買的時候購買,渴望可預見的安穩未來,卻極力避免各種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做出更壞的選擇。→人們總是在災難後才買保險。而災難後應該中止保險,因為才剛發生過,且保費最貴時期。理性決策很難,因為違反人性,逆線性思考。另如窮的時候用力存錢,有錢時用力花錢。窮的時候其實最該花錢投資自己。有錢時要小心用錢以備冬來。很難因為當我遇上危難時,我也很容易被節儉給說服。窮的時候感覺錢特別貴,有錢時很容易把錢看太輕。
P.116 主要指標創造出了「經濟」,當經濟繼續進化,就變成了和民族國家不可分離的一個概念。
P.116 幾乎所有指標都基於一個理念:經濟是一個封閉的系統,有著界定民族國家的實體界限。因此名副其實的全球指標,幾乎是不存在的。畢竟誰會去收集資料,又由誰負擔資料收集的成本?
P.206 《聯合國國家經濟會計制度》(The UN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為人類、商業和經濟行為提供同一標準。
P.238 主要經濟指標無法與時俱進;經濟數字已植根於文化,成為表現好壞的標記;我們完全依賴於幾個簡單而重大的平均值,而正因如此,我們無法準確看清複雜的經濟體系;我們既無意願也無資料去提出新指標或修訂現有指標,從而將一切時代變化納入統計範圍。→全球化出現的避稅天堂,這是時代演化,但指標因循苟且而已真度越來越大。另如iphone產地在中國,Apple在美國,代工公司鴻海在台灣。這要怎麼算?每個國家政府都想分杯經濟數據,結果總計多出許多。
P.268 人類發展指數依賴各國提交的資料,數據真假全憑自覺。→聯合國有統計標準,但資料來源是各國政府,作弊造假對各國政府具有十足的誘惑
P.296 Google 早已研發一套計算方案,能根據其伺服器錄得的交易和經濟活動來計算國內生產毛額,可適用於世界上大部分國家。→google已擁有精準且即時的經濟分析能力,對股市操作的人來說這會置於極度劣勢。別人早就知道結果,而你必須等到公布後才知道。而且這份官方數據極可能造假(你無法驗證,但google可以),誤導你的判斷。所以參照經濟指標論世界局勢,最可能的結果是落後且錯誤的情報,最終成了肥羊還誤以為是先知。
P.321 放棄現行靜態指標(例如月季年度發行的指標)的依賴,善用身邊隨手可得的豐富數據,換一種順應時勢,靈活多變的統計思維。
P.326 一個承建商即使掌握全國房市場數據,也未必會更瞭解其所在的社會人群。
P.329 只要大膽創新,我們必能找到切實有效的統計工具,收獲精準可靠的統計數據。→作者結語:經濟指標尚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心得感想:
用指標來佐證政績是政府慣用手法,大多數都用錯誤表示法的圖表來說服大眾。而這次賴院長用了正確的數字,以為能說服人,結果引起共憤。是蠻有參考價值的反效果案例。為何如此?可能太真實了,平均月薪4萬8和自己的薪資表一比,就一翻兩瞪眼的事。達到的人不語,沒達到的人憤怒,而且數量過半。或許賴院長下次會學乖,下次改用幸福指標,這種風花雪月式的指標讓自己說不破。由4萬8這數字來看,理應是被低估了,這是「領薪」的統計。真正「收入」高的都沒在領別人薪水,所以4萬8大概只能和生活開支打平,稱不上舒適。更別說買房養孩了。總結來說就是平均薪資沒有意義(太執著這數字就掉進入專注力錯誤的陷阱),人均收入會比較有意義。(該不會是賴院長其實已算計到,4萬8是低估,拿這麼低的數字應該很容易說服大眾吧。嗯,萬萬沒想到,嚴重低估底層人口數量和被壓榨嚴重程度)

[2018年8月28日 人生感到無趣,可能是節制過頭了]
最近感到人生很無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基本上像似照表操課一樣在過日子。最佳化的作息表就很呆板,過久了還真的有點膩。因手上有張對中的發票就跑去超商買做東坡肉用的紹興酒後還有餘,所以順道買了一罐麒麟啤酒來喝。這個放縱的行動創造了另一個奇特的效果-微醺感。身為人再怎麼理性還是要縱慾一番,來調合身心。或許我的心理黑暗面那麼強大,可能就是不懂得享受生活。即使我注意到生活這件事,但我還是不懂怎麼過生活。哈,連生活這種事都需要練習,小羽呀你一生似乎像白過一樣,一片荒涼。




書籍資料:
書名:當經濟指標統治我們:從GDP、失業率、通貨膨脹、貿易差額…反思我們的經濟生活
原名:Leading Indicators: A Short History of the Numbers That Rule Our World
作者:扎卡里・卡拉貝爾
原文作者:Zachary Karabell
譯者:葉家興, 葉嘉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15/07/08
閱讀價值:低,沒特別感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