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9日 星期日

莊家優勢

書名:莊家優勢:贏家的勝算,從算牌到商場上的決斷智慧 The House Advantage:Playing the Odds to Win Big In Business
作者:馬愷文
閱讀價值:高
出版年月:2013/10/30
ISBN:9789865797058
圖:


導讀:
這本為什麼我閱讀價值給高呢?因為作者不只是數學專家,更是個實戰家。純理論的老師無法教導真實世界的問題。就純數學,理論上不會有人拿槍跟你說不許再來賭場這種狀況,但實際上莊家會這麼做,因為對方是人。另外我一直在尋找這種書很久了,但總是只找到陳舊之作讓我失望很久,也因此當品讀此書時特別用心,或許不自覺的犯了沉默效應也說不一定,總之我覺得是本好書。

隨記:
P.10 馬愷文的祕密,就是採取一套規則,然後不斷改進這套規則,並巧妙的加以利用
P.11 我們一生中全有過決定性的時刻,一個讓人猶豫不決走向行動的時刻。這一個決定把我們送上全新的人生道路。→我對這段話產生共鳴,但我想補充他沒說完的話,接受決定後的成功與失敗,絕不後悔。
P.14 我的每一步行動都由數學決定,沒有個人可以選擇的餘地。→如果身為計量學派就別夾雜主觀判斷,因為你賺的是統計的期望值,而非直覺、情緒、感觀的決策。
P.16 以我來說,我可以倚賴的東西,就只有我對數學和統計的信心,我知道他們行得通。→我也是純數信仰者。
P.17 我對統計深信不疑。→想超越凡人的思維嗎?用統計你可以擊敗凡人信仰的沉默上帝。統計後會發現,什麼奇蹟?那是變異數!!
P.21 史托爾認為傅利葉級數也許可以直接用來預測球隊的長期戰績。→可用來分析週期性的函數。
P.27 我們在賭場的優勢,遠大於在交易所交易的優勢,算牌根據的是不變的數學原理,除非21點玩法改變,否則寫不會變。這個論點打破我對賭場的觀點,原來我玩的股市是更沒數學可言的。
P.28 只要我們有足夠的錢撐過變異數,所造成的衝擊,我們輸錢的風險就會微乎其微。→這也是股市最重要的隱藏要件,但很多人並沒關心這致命的事,而把摃捍拉太大,最終會撐不過異變數而倒下。
P.31 統計信仰第一條原則:了解變異數。當我學會輕鬆面對變異數後我擁抱它。→這段話點到我一直想不通的事!!利用變異數!!當變異數發生,你要設計加碼法則,因為變異數發生機率比較低,發生後再發生機率更低,這才是最佳增大摃捍倍數時機!!
P.32 統計信仰第二條:重視長期觀點,並承諾投資於長期成果。
P.33 大部分成功的分析策略只能當你少許優勢,因此保有長遠眼光很重要的,你必須玩很多次,並且很有耐心,才能實現優勢,把它轉換成真正的報酬。→只要商品推銷跟你說絕對暴利,就要閃遠一點,那是絕對謊言。
P.34 google的廣告點擊後的成交率約為1%。
P.36 不斷檢查和測試你的策略。→尤其是金融市場遊戲規則一直在變,策略核心可能不太會改變,但一些操作策略需跟著調整。像2013年波動率明顯縮小,交易量也小,你的摃捍可放大些…類似這種因遊戲規則的改變而調整。
P.37 21點給予我最終的洗禮,讓我對統計這個信仰產生無比的信心。→人為何必須有信仰?因為它能給你信心最重要的來源,而且是從內心深處產生。(信仰不是宗教,但宗教很會利用信仰來騙取人們的臣服)
P.39 最普遍的一項誤解是,你必須很聰明才能算牌。→任何事只要做一萬次,你就是行家,經驗累積超過一定次數後,聰明的比重就會變的微不足道。
P.40 條件機率的定義:某一件事的出現,影響到另一件事出現的機率。例當桌面上出現A,那再出現第二張的機率不是原本的4/52,而連動變成3/52。
P.43 睹徒謬誤(gambler's fallacy),這種看法的定義是:如果在某個隨機過程的反覆獨立試驗中,預期結果發生異常現象,則未來可能會發生相反的情況,將這些異常現象平衡過來。→轉輪盤是一種沒記憶的遊戲(記憶是指會與上一回操作相關的事件),它不像21點是可以用時間打敗的。換句話說轉輪盤每次轉動都是獨立事件,不會因連開10次紅,而讓下次開黑機率從47%跳到90%。
P.49 所有算牌員要做的一件事,當自己贏面大時,就賭大一點,贏面小時就賭小一或抽手。
P.49 算牌並不是魔術而是一種簡單的說明,讓人了解利用過去預知未來的重要性。
P.51 魔球裡說的重點:以統計分析,把獲勝的機率我朝我這方移動一點點,而不是以它來達成完美勝利,因為那不可能做到。→這段話我進股市快十年才領悟的話,如果早一點看到魔球,我應該更早成功,話說回來我還沒看過魔球原著,真該去買一本來細品。
P.52 資料探勘是一個過程,主要分析大量資料,從中尋找具統計重要性和意義的型態。
P.54 有意義的統計需要質化支持。→數據的解讀是統計學中最困難的,你要知道資料的含意,才能正確分析出統計的意義。很多都包含某種條件下的機率,像最近新聞說台灣女性超過男性,表面上你看到的是女生比較多,但隱藏條件是年齡,因女性壽命較長,而非新生女嬰比較多,這個文字上的盲點,在對預測可就天壞之別了。錯誤的肯定執行,比無知的猶豫不決更加危險。
P.56 運用這些統計,一定會提高你的勝率,但統計沒辦法使你結果完美。重點是把過去資料納入決策過程,會讓結果變得更好。
P.61 對算牌員來說,過去的資料,就是唯一重要的東西。知道過去那些牌出現,就勝過「莊家優勢」的關鍵。
P.61 愈早蒐集資料,就愈能做出更好的決定。
P.62 蒐集資料前問自己兩個關鍵問題:我希望得到那些資料以做出更好的決定?以及,我如何從可靠管道取得這些資料?
P.69人類天性裡一個奇怪的特質,我們會自然而然去關注支持自己觀點的資料,而忽視和自己觀點衝突的資料。這也就是為什麼當確認一個理論或假設時,建立一個真正全面、分析的方法非常重要。
P.70 陰謀論家最大的分析瑕疵是,他們把焦點全放在支持某論點和某偏見的事實上。→當發現論點與事實不符時,要快速放下定見重新假設
P.74 對過去的認識有限,比無法把過去納入考量還要糟糕,任何無法囊括全局的歷史都會產生很多問題。→這也是我研發系統最大的盲點,我並沒有所有歷史資料。
P.75 選擇性偏誤(selection bias):第二次世界大戰空軍評估飛機受損部位,而加以強化該部份,但真正問題是飛不回來的並沒統計到是那些部位,那才是皮命點要補強的。
P.76 沒有人告訴我們那些失敗的案例,我們只看到那些成功的人,也就是那些倖存者。
P.76 怎樣才能確定你檢視的是正確資料呢?最簡單的答案,你必須確定你看的是所有資料,而不是資料的一部分。(你想成功就不能只看成功的作品,而連失敗者也要了解,不然只分析到一半的資料)
P.77 避免確認性的偏誤和選擇性的偏誤,最佳經驗法則都是:檢視資料愈多愈好。
P.79 了解因果關系和相關系數的差異。→這點很重要是分析數據的要點。這是相關係數而不是因果關係,就以球員薪水來看,薪水越高的球員表現越好,這句話明顯就看出是相關係數而不是因果關係。因表現好才能獲得好薪水,不是因薪水好而有好球技。當然從結果來看,高薪球員技術普遍是很好。而類似的誤判是非常容易在思考上發生,尤其是未知的領域。
P.83 想用分析獲取勝利,你必須把焦點放在那些過往資料能幫你預測未來的變數上。→像利率變化預測股市走向,有關係,但不是關鍵,且很難估算利率變化,所以利率因子變成不是很棒的勝率因子。
P.84 像科學家那樣思考:將重點放在客觀資料,有意義的結果和實際應用上。
P.85 我們一開始不使用模型,而是使用資料。我們沒有任何預設觀念。→科學家思考不存在預設觀念,而全憑客觀統計結果作觀點。
P.87 好問者只做一時的傻瓜,不問者永遠都是傻瓜。
P.87 除非你懂得問對問題,否則資料無法告訴你任何事情。弄清楚問哪種問題,就擁有正確框架,這是整個調查流程的核心。
P.89 以真正具有創意的方式來觀察數字,行家知道要問什麼問題,以便讓數字解決這些問題。
P.98 這位年輕經理逐一問過身邊所有的業界人士,並且在提出自己一套問題時,建立了一個決策樹。→決策樹的產生才能讓你知道如何向統計問對問題。
P.102 先向數字提問,;而不是對可疑的對象問東問西。→世界上充滿著壞運總是接二連三的情況,這時懷疑對方,不如先從統計資料來驗證,如果在合理的標準差之內就該給予機會,而不是找出氣對象。
P.106 簡單的問題有助於將焦點集中在複雜的數學模型上,而複雜的數學模型有助於解決重要的問題。
P.109 完美的數字與完美的人一樣,可遇不可求。
P.116 沒辦法用統計證明,並不表示結果是負面的。→覺得不該翻成負面而是否定的。現在我看書很在意翻訪者水平,這本書翻的不差整體流暢度佳。
P.120 如果你想用統計學來觀察某件事,但卻找不到它,那並不表示它不存在。→這個是在說熱手感,連續進球的事件。
P.120 人們不懂得「隨機』的真正意義,並尋找根本不存在的順序模式
P.122 提出問題必須有解答,而且這些解答會產生切實可行的心得,也就是說問題必須務實,而繼續糾結在手感論存在與否的問題,並不算務實。
P.127 資料永遠不會完美的。
P.127 公司不應該延後運用分析力來解決資料問題,而是應該繼續運用分析達成進展,同時盡力改善資料品質。
P.128 沒必要追求完美或是什麼大作為,只需要比現在的預測精準一些就行。那會給你帶來足夠的競爭優勢。
P.131 在審慎考慮統計數字沒有說出的事情前不要相信那些數字。
P.131 數字的真正威力,在於簡潔呈現大量資訊的能力。
P.133 與協助你做決策的數字共存是關鍵所在。→能把分析融入你的生活才是成功的關鍵,連吃飯時都不忘工作而感到樂趣,這才是你所熱衷的事,才可能創造別人無法達成的水準。
P.138 數字不應該是寬慰人心的工具,而應該是不訴諸感情,僅供加強決策的工具。它們代表了簡單的觀察所無法發掘的資訊。
P.138 大部分人忽略了「清晰度測試」誤解數字的力量或角色,試圖讓數字說些它們無法說的事情。如果提出問題時不正確或不清楚,數字就會變得惡名昭彰。→這段話在說當初統計設計條件A下所得到的機率,但被拿去條件B運用(文字上類似的件件,但邏輯上是不同條件式),將會造成荒謬的推論結果。
P.150 要讓數字有機會說明「完整故事」才可以用數字來說故事。→這句話為了完美變的很扭曲真理,真理是你要知道數字從何種條件統計而來的,才能正確運用這數字。
P.152 避免偽統計學的四大原則
      一、建立在某種客觀的衡量標準上:統計學只有採用了正確的資料,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統計應該易於理解,或者盡可能地簡單易懂:四分衛評分比是由1~158.3的區間,顯然不像1~100易懂和理解
      三、統計學不應該用來支持謊言:像消費者物價指數是政府假造出來的資料,已失去統計學的意義。
      四、真正的統計評估的是有用的事物,而不只是容易的事物:如果你試著要評估的事無法用你的方法來衡量,你就需要改進你的方法,而不是退而求其次,找那些關聯性較低的其他事物進行衡量。
P.153 用數字來講故事或呈現資訊的能力,是在商業上取得莊家優勢的重點。
P.155 一個可以立即強力執行的好計劃,勝過下一個星期能能出爐的完美計劃。
P.155 隨時都要有最壞的打算
P.163 沒理由讓貪念或怒氣支配自己的決定。
P.164 真正成功的算牌員並非只對數學敏銳而已,社會智能也同等重要。
P.170 凱恩斯:市場上非理性的狀態可能會持續很長,甚至直到你破產的時候。
P.171 你一旦公開自己的(商業)祕密,就會被扒個精光。→只要計謀被看透,就一定能發展出策略擊敗它。
P.171 「驚奇」都有助於提防別人知道你在做什麼。→把目的隱藏,把假像公開。
P.173 對算牌者來說,輸光錢是最大的罪過。把錢輸光就意味著自己丟掉了翻本的希望。
P.174 Philip Maymin:我從公司學到的最大教訓是,要注意風險管理。你必須確定你有足夠的資金,經的起最惡劣的情況。
P.175 風險管理的焦點應該集中在最壞的情況。
P.176 不要讓你對某個情況的情緒影響你。→遵守紀律照著規劃執行。
P.177 判斷決定優劣絕不單是看結果這麼容易。不好的結果不一定表示做得不好。同樣的,好的結果也不一定表示決定做得好。
P.178 決定與結果是兩回事。錯誤的決定產出正向報酬那是僥幸,僥幸是指用低於50%的機率所得到的單一勝利。而算牌者認定的真正勝利是在大量交易次數後得到正向報酬的決定才是真正的勝利,我們該追求的是長期的勝率,而非短期的僥幸
P.191 損失趨避是一種認真性偏誤,意指縱然獲利的機率相當,人們仍比較彮易受到潛在損失所影響。換言之,人們不喜歡損失。→這個陷阱也常常困擾我,明知可能會賠錢,我還是得咬緊牙根遵守計劃。因為我追求的是長期正向報酬,而非這一次的僥幸。如果我趨避虧損,就會在某次錯過絕對暴利的異變數,而造成重大損失。
P.193 60%得7分的幾率,永遠優於90%獲得3分的機率。機率是個參數,重點是期望值。
P.193 忽略性偏誤(omission bias)是指,人們往往會選擇不採取行動,以便支持失敗或不良的後果。
P.194 決定不做決定,實際上就等同做了決定。
P.196 所有決定都應獲得平等的考量,不應受任何偏差的影響。做對的決定唯一的方法就是專注於資料。
P.196 嘗試讓自己從股東的身份抽離。假設你未持有股票,你會願意,以現價買進嗎?
P.200 後見之明的偏差,避免的方法,嘗試在做決策前,想像所有可能再做決定。→別只知道某事有可能會發生,而不去作進一步推理發生後的連鎖反應是什麼。
P.202 專注想像成功並通盤了解失敗的成本。
P.231 聰明和行事聰明間的異,第一步是注意態度,千萬別強勢主導。→找人合作,身段放低。
P.235 數學的本質是讓複雜的事變簡單。→我從沒思考到這問題!!人們習慣把數學公式複雜化,反而忘記當初用數學的目的。
P.249 你必須正確運用直覺,有根據的直覺。
P.253 直覺分析並非只是根據幾秒鐘的推斷,而是源自畢生的經驗、觀察和數據資料。→所以我現在不能使用直覺操作,因為累積的經驗不足,也驗證我另一個疑問。我盤中該專注看盤,目的不是進出,而是觀察變化,以在未來經驗累積到一定程度後可轉換成直覺操作。機械操作能賺30%的報酬率,要再拉高就要配合直覺操作把利潤邊際拉到更高的點位上。最糟的是動用槓桿倍數。
P.262 作者對直覺的詮釋:在尚無明確推理過程之下,對真相和事實的理解。→限經驗老道的人。
P.267 賭場總是利用各種招數讓人相信自己會贏錢。
P.280 每頒布一條法規「只要有人被豁免,而且永遠被豁免,可以從事法規套利的人,所能得到的利差將會更大。擁有人脈或是找到法律漏洞的人,一路上都有利可圖,法律和法規只是幫你減少競爭。→對這很有感觸,證所稅對外資的豁免就是一例,有錢人利用(或說官商勾結)此方法,遶個路來坑殺股民,就吃定你無變成假外資。雖然有少數股民也不傻,不跟你玩股票,跑去炒房玩國外股市,但還是坑到不少人,就像我媽…可憐的待宰羔羊還自認能可以坑殺主力,想上演逆勢思維。從我媽的經驗我學到很多。尤其對股市的態度,我絕不認為我可以打敗市場,反而我跟隨市場,我不跟主力對作,反而是同流合污一起坑殺散戶,殘忍嗎?嗯,歡迎來到金錢世界。
P.282 每天練習數小時。→即使是高手天天也在練習,只為了防一時的生疏,造成的失誤。

心得/感想:
這本書一直激發我新的靈感,在原策略上再行改良的奇想,如何把獲利增加的創意聯想,重點在連敗後再加碼,賺的是線性迴歸的中央極限觀點。
之前受到20/80法則的影響,看書看的很急,經過測試幾本後,我放棄那速讀法,因為品書是我的興趣,細閱後的思考才是我最大樂趣和收獲最多之處。問題就在速讀在看專門知識時可行,像Excel、化學公式等,但對要思考的書就不適用,所以我改良的方法,好書細細品,只要認定藏金量低的就速閱即可。
記錄各項資訊是為將來分析使用,在能力所及記錄越詳細越好。
要知道你對這件事有沒有興趣,看你假日在做什麼就知道,如果假日還做這事,還常常做,這就是有興趣,當然為公司加班不算,而是要看放假時在做的事。例:以前我很愛寫程式,我一直認為我就愛寫程式,但放假時我並不喜歡寫程式,這個疑惑到我跳到期貨交易時才釐清,我本質上我並不愛寫程式,那是為維持生計而寫的。如何得知我喜歡期貨操作呢?週日在圖書管看此書還樂在其中,思考並寫一堆注解。
這本書著實可惜,我是錯過二次才買下它,我一直在想為何我沒在第一次就注意到呢?原因在於封面設計的失敗!泛黃的的封面上硬套個紅條夾紙,不倫不類。如果不是很認真掃展示區的每本書,這種書很容易被視覺忽略,但很慶幸最後沒漏買此書。
第一個靈感所提的問題常常沒有立即的解答或者根本不知怎麼生出答案,因為不懂,但由第一個問題丟出去給資深人員,他們會回丟一些經驗和知識,再附帶一個反問,就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後,可得到一個樹狀列的決策樹,有了決策樹就能以此統計出資料,以回答原本最想知道的問題。
雲端世界將會讓統計發揮到極致的工具,資訊不再需要由大母體抽樣,因為雲端存著母體資料,再由雲端運算力,算出數值完全不會有令人最厭惡背離信賴區間的問題。這把統計學最大的盲點解決了。剩下就只有問對問題。合理推測下個世界霸主將取決於掌控雲端資源的多寡。
只要能隨意變動條件的統計資訊都不具有意義,像消費者物價指數,政府為了美化可以暗地刪除上漲的項目或修改公式。這讓原本的科學濫用逐漸變成偽科學。
任何摻入投票或感情因子參數的統計都是偽科學,是劣質的統計資料。
每個統計結果都是由特定條件而產生的,但人類基於惰性,把看似很像的統計拿到他用,而產生荒謬的推論。這是統計運用上的一大陷阱,需特別留意。更甚者是媒體所提出的資料更要找出原始資料來判讀,媒體本質上追求的是收視率,絕非正確性。媒體為何成為如此卑賤的行業跟他們追求的廣告收益最大化脫離不了關係。
這本書粗體字很多在詮釋上並沒抓到作者的意含,不知是作者原本表達上有問題還是翻譯上的問題,像P.162的「想要成功地實施計劃,所需要的不只是數學,還有判斷。」。這句話問題在判斷這個詞,作者的意思是隨機應變的能力,當客觀條件變了,你要懂得改變計劃。
在對你有利時要下重注是定理,但從大形勢看有時要收手,像賭徒大勝,莊家可能會利用手段報復,所以在專業領域獲勝時,更要把視野拉到博觀來審視,不然獲利帶不走一切都是白作工。就像放空股票,別等到下市才想獲利了結。
很好奇馬愷文為何沒有碰到極端變異數?這個問題一直在我的期貨系統模組開發時冒出來疑問,為此我作了三層防禦,第一層是一口的資金保護力比正常多出半倍,第二層優勢加倍,不會因每次重注而引爆破產。第三層用雙系統規避單一系統的極端異變數。但我還是覺得不安全…或許根本就不在在無風險的策略,真希望能跟期貨大師級人物討論這個困擾我許久的問題。
或許我可以從最糟的情況下著手思考,極端值的問題。更或者如果我賠光了要做什麼的計劃…或者在致富後就退出期貨轉作債市當利息收入者!?
你要優於常人,就是在關鍵時做出異於常人的決策,而決策的由來不是意氣用事,而是根據(統計)計算的結果而來。
同樣的數據,優秀的人更能反問數據而得到更優異的推論,像平均值:50%,但目前看有特殊變數,那平均值就要位移,這就是優秀者與眾不同的地方。
本書的作者是位好的實戰家,但並不是很好的作家,讀到P.231時特別有感,作者無法把要義粹鍊成一句話,而拆成三四句分散在一節文章中,是有點可惜。當品書多了,對文字的純化特別有感。一句精萃的話能讓心靈有升華的感覺。
欺敵一直在本書出現,其中還有偽裝成看似羊入虎口的技倆,讓我感受到欺敵是種表象,並不需大費周張的舖陳,簡單的肢體語言,或幾句看僅無心的話,就能達到偽裝的效果。
算牌很機械、很無趣是個陷阱,我常常掉入此陷阱,作者回答了這個疑問(P.237),賺錢有趣還是輸錢有趣?恩,算牌是必經過程,目的是賺錢後的勝利滋味。同時觸發另一個思維,有錢人為何還繼續賺錢,不去享受?因為真正的享受就是賺錢。
21點的機率是不變的,少一張牌其他牌的機率就會增加。在股市似乎沒有機率總和的概念,我該如何把算牌的技巧轉化成在股市上更有效的策略呢?我知道統計是其中一個,但應該還有不錯的概念可以導入才對。
任何遊戲都有規則,懂得規則才可能有機會贏,而更進階的是知道你的對手是誰,才能更細膩的分析對手的習慣作有效攻擊,一切都為了增加勝率,增加期望值。
三大迷思:趨避損失、忽略偏誤、確認偏誤。另外要忍受變異數。
作者最後也收手了,因賭場禁止他玩21點,賭場寧可雙輸也不想賠點錢製造雙贏的局面。至少我了解到職業賭徒最後只能被禁止玩,那這條路就是死路,也就是絕不要去賭場,他們有絕對優勢。
這本書我花了三個假日才看完,個人覺得很值得讀。重點不是學賭博而是由作者這過來人教我對機率更深層的境界,像這種實戰者兼作者的書特顯珍貴。完全是第一人稱的直意,而非經過第三人稱的旁觀臆測。

2 則留言:

  1. 寫的真好!最近發現大大的文章寫的不錯。借分享!

    回覆刪除
  2. 一起來讓好書推廣給大家知道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