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4日 星期四

星際效應



前言:
原本打算買《資源革命:如何抓住一百年來最大商機》,但看到此書時我最終決定買這本,因為最近讀的經濟類的書太多了,我直覺跟我說:「你該選擇未知的路來走!」。剛好對《星際效應》電影著實入迷。但奧斯卡居然冷落了這部電影, 讓我不禁懷疑奧斯卡難道只剩下吸毒、黑人和同性戀等次文化世界嗎?我不反對這類次文化,但我根本不會去看。如同看A片,有必要找一票人選出男女主角和最佳影片嗎?

隨記:
P.19 可見宇宙(the visible universe)約一兆星系。最大型星系包含好幾兆顆恆星。
P.19 地球棲身的星系稱為銀河系。→宇宙>銀河系>太陽系>地球星。「系」,這層級已重複了,難怪常常搞不懂誰大誰小…。
P.19 所有我們夜空看見到的星亮光點,也幾乎全都位於銀河系內。→如果想看到別的星系就要用超大望眼鏡了。
P.21 太陽和地球誕生至今約46億年。→宇宙大霹靂(the big bang)在137億年前。
P.21 再過65億年左右,太陽就會把賴以保熱的核心核燃料全數耗盡,接著太陽會改而燃燒包裹核心那一道殼層中所含的燃料,表面也會同時擴張將地球吞噬焚毀。→動保人士,帶種就去太陽那抗議吧。
P.25 0太陽噴出的質子被地球的磁力線逮住,沿線進入地球大氣,跟大氣中的氧、氮分子對撞,使氧和氮發生螢光,這就是極光。
P.41 潮汐動力→我今天才明瞭,為何地球背面也是漲潮,垂直重力拉長現象,這論點實在太妙了,重力陷落理論真的很奇特。
配合下圖會比較能理解為什麼橫移長度不變,但垂直長度會變長。
這樣看來其實太陽本身是個陷落中心,我們雖然看到是三次元,但更高一階可能看到是一個重力扭曲空間。如果是這樣的話,超時空跳躍是成立的,只是沒想像中的瞬間移動,而是從弧線變成直線飛行,如同台灣飛美國,直接穿地心過去的直線,而不再是飛大氣層的弧線。

P.46 奇異點是個極微小的區域-表面在這裡形成一個點,造成「無限大的翹曲」→我一直對這無限感到困惑,黑洞壓縮再大總是有個極限吧,塞滿了就再也塞不下才對。如果無限,那小型黑洞不就能把整個宇宙吃下去?

P.47 跨越事件視界之後,我發射的信號就完全無法傳出去。

P.76 警告:下面三小節的內容有可能相當耗費腦力。→這句話有夠幽默…,我讀到此,大腦理解力運算早就滿載了!當我沾沾自喜時跟我說,這段警告!
P.97 吸積盤→其實我也看不太懂了,大意好像是說衰老的恆星在被黑洞吸收崩解的過程,所呈現的盤狀光環。
但為了讓人能經過不被燒死(正常倍是上億度高溫),而弱化的吸積盤(千度),而正常的是有噴流。

P.117 以二十一世紀來說,運用火箭技術加上彈弓效應,我想有可能達到的最高速度是每秒3百公里。→光速約每秒30萬公里,未來不可能靠火箭推力來航行星際,單就火箭推力,永續號(封面那個環狀船)在設定上是每秒20公里。
P.118 (熱核融合)在1950年代開展而且得等到2050代才可能完全成功。→這是說大小如同目前核電廠,要裝到星際船本世紀基本上是無望了。
P.123 萬一沒有減速雙黑洞系統,或是有雙黑洞系統,但你的航向不好導致錯過了,到時你會陷入什麼處境?宇宙浩瀚無垠,這個問題很棘手,思考一下。→我直覺是在未來又回到這裡,只是不知幾年後了。
P.161(米勒星)這顆星球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時間極端減速、滔天巨浪和超強潮汐重力。→看完米勒星科學解說,我想身為觀眾還是只需要知道重力引發巨浪就好了,為了讓影片好看,很多設定都是極端值,可以說是近乎奇蹟事件了。
P.175 曼恩的星球→就是那冰天雪地星球,所設定的軌道還真特別,中間大黑圈是巨人黑洞
P.182 由於太空中沒有空氣來傳導聲波,因此發生爆炸也不會發生聲音。「永續號」發生爆炸時確實沒有聲音。
P.207 現今的重力觀測結果告訴我們:宇宙質量的百分之68是暗能量,百分之27是暗物質,只有百分之5是組成你我行星、恆星和星系的那種普通物質。
P.251 超立方體出手救援→劇情到這段作者已表明在視界後就是看編劇導演唬爛的能力了。因為沒有任何東西逃的出來,所以怎麼瞎掰都沒人能反搏。所以編劇就派出第五次元的外星人來救庫柏了。而在觀眾眼中是「愛」的力量…。其實最合理的是如同漫遊者號一樣被撕裂。

P.256 超立方看到立方體

P.258 超立方加入時間軸

P.274 依我的詮釋,若將地球內部的牛頓G常數縮減至正常值的一比如說一千倍,時間達一個小時,這樣我們就能用火箭引擎將龐大的殖民站射上太空了。然而,這會帶來一項副作用。地球的核心這時不再有龐大的行星重量鎮壓其上,肯定會向外爆裂,將地球的表面向上推開,而隨著一座座殖民站昂揚升上太空,超強地震和滔天海嘯肯定也會跟著出現,在地球上大肆破壞。→原來莫菲是在地球上用庫柏送回的量子定律,但做出的不是反重力引擎,而是想辦法讓地球暫時重力異常。
P.277 在我擅長的專業領域裡,維基百科的說法約有一成是錯誤或引人誤解的。→比我原本預期的期望值還好。看來只要越多人加入編輯,維基可信度會越來越高。

心得感想:
不得不佩科學,在地球上推理出黑洞面貌,也從本書體悟到我所擁有的知識是多麼的渺小,其中也深深打擊我對數學的信心,我以為數學概念還不差,但光P.83黑洞特效的數學運算就已超越所擁有的數學太多了,也深刻了解亞洲號稱數學素質高是自吹而已。九九乘法表,歐美未必會背,因為人家未必在乎,他們把運算交給電腦,大腦留來思考。
看第21章第四和第五次次元時,頭脹到很暈,在P.203說愛因斯坦發現他的相對論能解釋重力異常,讓他興奮了連續好幾天,我則是感到這一定是嘲諷呀!我只感到被重力學壓的快喘不過氣,而且今天身心狀態已是平均之上。
本書閱讀前要看過至少一遍的電影,很多細節說實在的,我也沒記那麼濟楚,而本書巨細靡遺的解說故事設定的邏輯,很多與當初所想的差很多,我一直以為第五次元是重力,而作者是稱之為體的東西,就是三次元+時間+多一維度空間 而成為一個超立方體的概念。這種三度空間無法理解,只能把維度各降一階,如同一本書中的頁數,我們的三度就是其中一頁的話,去掉時間,那展現出的第五維度(科學稱之為體)就是整本書的立方體,而我們的三度空間就只是其中的一頁(科學稱之為膜)。
雖然書中大半我都有讀沒懂,但能把我在電影中的疑惑解開來說,實在讓人舒服。尤其看完電影還是不知黑洞和三顆星球到底相對位置在那,那感覺蠻不好的,而網路上大家來拼湊也是半對半錯。PTT-星際效應完全圖解分析,現在看已改版修正很多次了,原本看時其實離設定差很多。
翻到最後一頁看到譯者只有一人,讓人不禁佩服。我光跳著看本書都有點被巨石壓著的感覺,那翻譯不就如同被慧星打到?查一下原書出版日是2014年7月,至本書發行2015年5月,10個月!這本肯定能把翻譯者白髮摧出來的!



書籍資料:
書名:星際效應:電影幕後的科學事實、推測與想像
原名:The Science of Interstellar
作者: 基普.索恩
原文作者:Kip Thorne
譯者:蔡承志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5/05/05
閱讀價值:中,因為我能力不足以完全理解。
ISBN:9789865671389
目錄:
序言──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
緒論──基普.索恩(Kip Thorne)

1. 一個科學家在好萊塢:《星際效應》的創生

■ I. 基本原理
2. 簡單認識我們的宇宙
3. 主宰宇宙的定律
4. 翹曲時間、翹曲空間和潮汐重力
5. 黑洞

■ II. 巨人
6. 巨人的解剖構造
7. 重力彈弓效應
8. 塑造「巨人」的影像
9. 圓盤和噴流
10. 第一批演化基礎建材的意外事故

■ III. 地球上的災難
11. 枯萎病
12. 我需要氧氣
13. 星際旅行

■ IV. 蟲洞
14. 蟲洞
15. 勾勒《星際效應》片中蟲洞的模樣
16. 發現蟲洞:重力波

■ V. 探勘「巨人」黑洞的環境
17 米勒的星球
18. 「巨人」的振動
19. 曼恩的星球
20. 永續號

■ VI. 極限物理學
21. 第四和第五次元
22. 「體」生物
23. 重力牢籠
24. 重力異常
25. 布蘭德教授的方程式
26. 奇異點和量子重力

■ VII. 劇情高潮
27. 火山環
28. 墜入「巨人」黑洞
29. 超立方體
30. 傳訊給過去
31. 殖民區升空離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