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不失算的大腦除錯術:50個馬上改掉偏見、粗心、衝動情緒的自助思考法 What Makes Your Brain Happy and Why You Should Do the Opposite
作者:David DiSalvo
閱讀價值:中
出版年月:2013/04/16
ISBN:9789866316753
圖:
導讀:
這本書大概是衝動下買的書,前面寫的不錯,所以翻一翻覺得值得購買。但中間看的很累,原因到最後面才發現原因,重點在最後面一章…但讀到那裡時我也精疲力盡,可見編排不適合讀者的喜好,問題接答案會是讀者所喜好的,本書是每章一個問題,憋了滿肚子的問題,最後一次給你答案,大腦受不了…
隨記:
P.28 在許多情況下,大腦傾向某種錯誤狀況,極力避免損失、降低風險與避免傷害。→可以說是直覺反射動作,功用是第一時間保全自身安全的本能,但當今取而代之的不是野獸的攻擊,而是人類,對方會思考,直覺反而成為陷阱。
P.36 我們選擇固執的原因遠超乎自己的想像。
P.36 不確定性的狀態會讓大腦感到不舒服,不確定性越大不舒服的程度越高。
P.37 當我們對某項決定或信念感覺對了,不管是大是小,大腦都會感到快樂。→不過感覺對與做對並非等號。
P.40 要影響大腦忽略周遭大部分的細節其實很簡單。只要規律的節奏,然後一個小部份不規律,大腦依舊專注在某處而忽略了其他變動。→小心選擇性的注意力,最常發生在有時限性的時候,或暗示性要項。
P.57 確認偏差,也是難以克服的力量,因為大家都希望大腦浮現的訊息可以證明自己是對的。
P.64 大腦不喜歡處在戒備狀態,它喜歡穩定的感覺。思考新訊息帶來的模糊性對大腦而言就是種威脅。→通常大腦傾向忽視他或選擇不去想,將威脅阻隔在外。
P.65 大腦想要的東西只有一樣:穩定性與一致性。→而這是無法變強的原因。
P.66 我們傾向一開始就認為這個世界必定存在看不見的規劃、力量或物質。這種思考方式不可避免。或許也是人性的表現,也與人性息息相關。→找到問題是處理問題的第一步,人類一開始直覺相信不存在的東西存在。為了證明就是不存的東西就是不存在,只要善用統計,將會發現證據,而且會因事件量越多,越能強化你所證明的。
P.67 當危險逼近時,不管是有形還是無形,大腦都會警鈴大作,建立防衛機制。但我們必須知道,何時該忽視大腦傳來的警鈴聲然後無論如何都要選擇另一條可能比較難走的路。
P.68 如果能避開大腦喜好、誘惑的人,這種人必須關上心門以保持穩定性,通常在面對不同挑戰時,比較能採取冒險作法來解決問題。
P.74 將經驗、符號、影像與概念強迫「連結」的作法,是來自大腦的重要功能;大腦扮演的角色,就是賦予週遭事物意義。
P.74 當事情發生時,大腦會自動無中生有為發生的事貼上標籤,而我們似乎也無法阻止大腦一再做出同樣的行為。
P.85 在大部份的情況下,我們認為只要自己盡力就可以避免悲劇發生,其實這完全是一種錯覺。
P.89 每當我們為很久以後才會發生的事做出承諾時,往往會低估承諾的力量與壓力。
P.91 推銷員必須想辦法讓你當天就做決定。
P.92 人往往非常容易在當下做出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承諾,導致後果可能比當下直接拒絕還糟糕。
P.114 只要暴露在某種環境夠長的時間,任何人的大腦有可能對某物或某行為上癮,一旦對某樣東西上癮了,要對其他事物上癮就更加容易。→像只要沾上煙,接著酒、色就會自然跟著上癮,大概是要表述這種現像。
P.160 我們藉由像道德自我規範之類的機制來取得心中平衡,好讓自己活的更自在。→平衡做錯事罪惡感是做一些善事足以撫平心中的不平衡感,難怪很多人會做善事,其背後的動機不單純,尤其是超乎常理的善事。
P.165 想要的力量大過得到的滿足。→讓我想到兩個男人在追求一位女性最後勝利者,付出遠大於得到,滿身負債。
P.166 一旦東西到手,完成整個習慣的循環過程後,最初滿心期待及喜悅心情就不復存在。
P.169 當你真的想要某個東西卻得不到時,你只會變得更想得到。
P.171 後悔的情緒雖然有缺點,卻是學習適應的重要工具。沒有悔的情緒,人類就會缺乏生存所需要的學習、改變及改進的能力。大腦會不斷重複思考過去的決策,因而從錯誤中學習,正是快樂大腦所以感到快樂的原因。→原來我一直阻止回憶過往不愉快的經驗是個錯誤的決定。這些經驗其實是難得的經歷,該嘗試從中萃取對未來判斷有用的資訊,才是上策。
P.240 我們記憶出錯的機率與不出錯的機率不相上下。
P.244 大腦樂於重建記憶,記憶不但不穩固還很容易改變。
P.245 記憶並非存放於大腦特定區域,而是散布在大腦的多重區域中。→這點解答為何人腦記圖居然快過電腦,人腦強在多區同時存取,電腦同一時間只能存取一個點,雖然讀的很快,但還不夠超越大腦的同步多重聯結。
P.250 影片對塑造與修改記憶的力量之強大,還只對他人如此對自己也是一樣。
P.250 一旦我們信任特定訊息來源後就鮮少會仔細檢視該訊息來源的正確性。
P.275 如果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放慢腳步,仔細思考後再採取行動,許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就一般來說,下決定前可用的思考時間,比你想像的多而且充足。
P.281 事情一旦開頭,就會想辦法完成。→這點值得利用,大腦不穩定的事物都令他不舒服,進而驅動你完成事情,只要你用一點點力啟動事情的開端即會自動運作起來。
P.290 人類大腦傾向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把週遭的片段訊息加以連結找出規則性。→ 尤其是巧合,更讓大腦為之瘋狂,迷信的由來,就是大腦自作聰明。
P.292 讓記憶不出錯的方法,檢核表。
P.294 重複是說服力的源頭。→根本就是催眠力,真的要留意他人運用此技巧,也要自己善用這種力量。
P.300 一生中有百分之二的機率遇到爛人。一種利用人性來欺「榨」你的人。
P.303 別小看文字引導你情緒的能力。
P.305 如果你不得不一心多用,那至少試著別同時做兩件極需高度注意力的事。→像開車與玩手機是致命的(主配主找死)。開車配聽音樂是尚可的(主配副可行)。
P.310 我們並沒有任何完美的模仿對象可以觀察與比較,即便如此,我們還是不斷地拿自己與想像中的完美理想作比較。→學會與不完美共處。
心得/感想:
確認偏差看來影響力遠大於我所想像,我推測過不久人們就不相信神這種騙術,但根深地固的概念,即使證明不存在,人們還是會找可笑的證據讓它存在,或許大部份的人活的很痛苦,而神是他們需要的精神毒品,如果拔掉,這些人會崩潰…
我一直在想為什麼人類知識文盲如此的普遍呢?大家都普遍大學畢業,但所知道的卻與古代平民差不多水準,我猜是他們錯把技術當知識,也就是說每個人只懂特定狹小的知識,但誤認此知識就是所有當今的知識,這種以偏概全的想法反而是更危險的,這就是錯誤的知識比無知更可怕…
讓人追求進步的動力有二種:成就感與興趣,學校成績好的通常屬於成就感追求者,但學校教育體制幾乎損害另一群人類的成長,那類以有趣為導向的人。
別用自制力去抵擋誘惑,而是利用別的事來分散注意力。
對於情緒真的很難駕後,如同在看此書上所說的盲點,當下在面對問題時真的想不到自己身陷其中,這就是真實世界,荒腔走板的結果總是在理性下所建構出來的。
本書精華在第六部,前面只有幾回很精彩中間部份不知是翻訪差還是內容爛,這讓人沒有品書的快感。
這本書不到佳作的程度,但也有一些值得讀取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