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就開始在說秦國滅亡過程外和考證歷史事件真偽,算蠻無趣部分。
隨記:
P.51 封禪是帝王進行的最盛大的天地祭典。「封」是在泰山山頂築壇祭天,「禪」指的是在梁父山闢基祭地。「封」「禪」一先一後,先祭天,接著祭地。
P.58 小篆和隸書是兩種不同的書寫體式,小篆筆畫複雜,整齊協調寫出來的字像圖畫一樣漂亮,但書寫麻煩。而隸書筆畫比小篆簡潔,主要是將小篆的圓轉筆畫改為方折筆畫,書寫略微寬扁,講究「蠶頭燕尾」。
P.539 文字的功能在於交流,因此,文字的形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實用性。一種不具備實用性的文字是沒有生命力的,因為它不便於書寫。
P.63 在秦始皇統一天下八十年後的官方文告中,就已經存在古隸書字體。由此可見,隸書不可能是秦始皇時程邈一個人創造的。秦隸的真正創造者應該是秦國的文吏們,他們在長期書寫過程中痛感小篆的不便,出於工作實際需要,他們從簡化大篆開始,再到簡化篆的長期實踐中創造了秦代隸書。
P.64 秦始皇「書同文」的詔令真正得到施行是漢代。→周代大篆、秦代小篆、漢代隸書,而隸書源於廣大文吏們交流的文字,屬共同創造的代名詞,而隸字何來,沒人說清楚,可能是文吏們自嘲自己幹的像奴隸般沒日沒夜的做打字工作。或隸屬各單位的文書兵,或隸字在當代還有其他意含。
P.66 統一通行兩種貨幣,即上幣黃金和下幣銅幣。→居然沒有銀兩。
P.75 長城一萬多公里,由於有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原有的長城,加以修補、連綴。所以只花四年就完成。
P.109 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阬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秦始皇用禁書來推行愚民統治和控制,但暴民劉邦、項羽根本不讀書。這事的邏輯有趣,上位者覺得人民太聰明難管,所以就使用各種愚民政策,結果演變成大暴動,自己被滅掉。這意指無知的人才難管理和預測。而有知識的人,因知道後果反而容易管理。說個利害對方就退卻了。
P.217 人生需要追求卓越,但是,更應該接受平淡。→輝煌成功之後,要找個好時機身退,回歸平淡。旭日東升會比日落西山更讓人留下美好的回憶,失敗後的出局會讓人長久,懊惱傷懷抱,撲簌淚點拋。
P.305 秦國在兼併天下時表現得非常強大,在取得天下後不施仁義。攻取天下與掌管天下時發生了極大變化,所以大秦帝國由強大而變得非常脆弱。→常常會遇到一種挫折,為何以前可以,但當到下一個階段時又變成錯誤(慣性造成很難發現),有時還是致命的錯誤。例如年輕時要勇於冒險犯難,但上了年紀後冒險犯難成了致命性策略。條件不同,策略也必須跟著改變。
P.311 陳勝是一個「六無」之人:無能、無德、無地位、無財富、無名望、無依靠。但是,他竟然成大事,豈不怪哉!
P.312 關鍵是天下百姓早就對秦國暴政極度不滿了,只差一點火星。陳勝、吳廣就是點燃這場大爆炸的一枚火種。→時機,不管天才或白痴,只要握到就能一飛沖天。而這點就存在邏輯背離。這是機會,但失敗機率極大。如果有點知識的人,不可能輕取這機會。所以許多一戰成名的只是一無所有,在搏最後一口氣。而這類人會在第二輪大考驗時被擊敗,因為單純的運氣走不了太遠。暗,我好想放空阿里巴巴,我賭馬雲是六無之人。
P.358 當法家強調以法治國之時,君王卻是在法制之外。→所以必須借儒家來說服人民,君臣與忠義,儒學根本只是御奴之術。這裡就看出如果沒有人能在法律之外,那麼法治是最好的國家運作方法。那法家本身沒問題,問題在於有人在法律之外。接著就出現修補不完的結構性問題。這就說明立法院那票狗都不守法,但要人民守法是愚蠢還是矯情?
心得感想:
在第三十五回李斯變節中,看到趙高威脅利誘讓李斯屈從。但再向後發展來看,李斯還是死在趙高手上。(政治家鬥不過陰謀家,陰謀家完全是自私最大化,而手上的牌是拿損害國家來換。)這裡有思辯的價值,如何做人生的生死決定??那就先從結束來看,人終將一死。這是肯定發生的事,然後再推回來那什麼是死前最想要的?明顯金錢已非死前必須達成的目標,因為死後不會帶走(註一)。從李斯身上看到一個兩難。不管選扶蘇或胡亥結果都可能是死。與扶蘇不熟(商鞅死法),而趙高無信(被小人玩死)。最後李斯是選擇趙高,但死前後悔莫及。所以得到另一個啟示,在生死交關的選擇依從的是:信念,可為之死的信念那個選項。含笑而終應該是死前最大的願望(人生就是來體驗)。笑不是指勝利,而是不悔。李斯的兩難值得作為人生的參考,兩個選項後果是未知,且機率很相近。這時的感受是如同擲硬幣一樣,身為人應該擁有比隨機更好的主動權,選擇自己想要的死法會比被動更多一分的優勢。
歷史充滿著偶然,秦國統一天下是太多偶然,一串的明君。而滅亡如此快速也是集很多偶然於一時。意外總是一連串的巧合。
註一:
為了凸顯金錢並不會隨著人死亡而消失,才使用死後這種曖昧的詞。人死後是什麼,很簡單的答案-結束。沒有死後的世界,如同黑暗本身就是個不存在。
[2017年8月21日 日常判斷vs重大抉擇]
每天都會遇到需要做判斷的事,像操作今天是個風平浪靜,屬常態性的日子。這時依照著機率與期望值在作紀律操作。但人生大事呢?只有一次決擇的機會,這時用機率來分析變的很不合理。這就存在一個盲點,數學與理性在面對一個未知的大事是無效策略。此時最佳方法會是感性作判斷才能得到最佳化的答案(無悔)。這是有很趣的不同。
[2017年8月22日 意外與必然]
在看歷史很多重大事件都是意外也就是集結大量的偶然的結果,這讓人想到8月15日的大斷電事件。這是意外嗎??細想這根本是必然。理由很簡單,原本就已把電力操到極限,任何一個閃失都會造成斷電。而最近看到政府又在想對這個標準動手腳,從15%備載標準降到7%。再賭大一點沒關係,必然再跳電。玩弄臨界值跟拿火把向油庫推進一樣,但比較不一樣的是,我被這白痴綁住並拖著走往油庫。
《台電今日電力資訊》
書籍資料:
書名:秦始皇:從戰國到一統天下 上部
作者:王立群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2/06/17
閱讀價值: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