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9日 星期四

一顆壞牙賭上你的50年



前言:


隨記:
P.22 有些人在先天的基因中,抵抗牙周細菌的抗體不足或缺損,這類人先天在預防牙周病的攻防戰中處於弱勢的一方。
P.28 期望牙齒潔白到和廣告明星一樣閃亮,其實已經超過自然的程度。→天生最白的牙齒還是帶有微米黃色的感覺。純白是染的吧(哈)。跟期望女生乳頭是粉紅色一樣的幻想,下面更別妄想了。女人的裸體並不美,要完美必須用內衣。幻想才可能達到極致。呃,我的性幻想又在發作了。
P.31 以美白來說,藥劑美白執行簡單、效果明顯,因此最為普遍。它的原理是用藥劑溶解掉牙齒染上的色素,達成去色的目的,又可分為速效型的冷光美白、保養型的局家美白。
一、冷光美白:在診所由醫師操作,半小時內馬上得到美白的效果。但吃有色食物易被染色。
二、居家美白:需要請醫師幫你印模,製作一個美白的牙托,回家後將藥劑擠在牙托內,牙接再套在牙齒上。
P.38 新式陶瓷貼片,厚度只有0.3公釐。→要有多白就有多白,但要磨掉部分的琺瑯質和使用黏著劑。
P.46 想將牙齒上的茶垢去除掉,會建議用噴砂的方式除垢
P.46 超音波洗牙震除,頻率太高,比較容易磨損掉牙齒的琺瑯質,因此,通常不建議用超音波洗牙震掉漬垢。
P.85 植牙屬於相當微創的方式,傷口小,縫合方式也比較特殊,所以不太會疼痛。

P.99 植牙是新技術,有些醫師沒有接受過正規訓練。→牙醫似乎已開始分細科的時代來臨了,每個牙醫專長不同。植牙、矯正已屬不同領域了。最近連拔智齒都發現,智齒可以獨立出來自成一格,一般牙醫還不太敢碰智齒問題,各種血管、神經密集之處,又是口腔深處。台北市還有多家專門處理智齒的牙醫診所。
P.104 銀粉中的重金屬成分可能一經磨就剝落,隨著食物吃進體內。→日本好像主流用黃金。目前最新的方式是陶瓷牙塊(3D立體齒雕)。
P.113 二十歲上下,就是拔智齒的好時機→原本要拔的,結果醫生看到也搖頭。不拔了。事後想想醫生的話中意思-你那麼老了拔個毛呀。問題智齒都跟你相安無事二十年了。而且一拔是大臼齒地基跟著滑落然後掉牙。所以我決定放給那顆智齒自然蛀掉再說吧。估計又是二十個年頭後的事。
P.122 牙周病進展的過程相當緩慢,所以大部分的人並不自覺,頂多是納悶刷牙或碰到牙齦時怎麼容易流血,而疲累、免疫力較差的時候,牙齦會浮腫,以為是火氣的現象。事實上,有牙周病才會如此;如果沒有牙周病,即使火氣大也不會浮腫。因此,牙齦流血或浮腫,牙齒往往已經有問題了
P.127 Key3雷射治療:運用纖細的雷射光打掉結石,同時達到無菌、殺毒的效果。
P.134 牙周病的患者口腔環境偏鹼,鹼性環境容易使礦物質堆積,才會產生牙結石,這類屬於易結石體質的患者,平常可以喝一些酸性飲料如無糖檸檬水,每週二~三次,讓口腔內的酸鹼值趨於正常,緩解牙結石生成的速度。

心得感想:
讀完三本心得就是,我該去掛牙科洗牙了。

牙周病,真的會要人命



前言:
速讀

隨記:

P.17 發生牙周病時的牙周囊袋,是一個持續性的傷口。→效果應該跟腸漏症一樣,屬全身性發炎問題。
P.55 牙間刷的動作,不是把刷子「戳進」牙縫裡,而是讓牙間刷順著牙齦進入縫隙、再拉回頭,就像拉小提琴一樣。「戳」的動作反而可能會讓牙縫中的肉受傷。
P.56 牙周患者,縫隙清潔先以牙間刷為主,牙線為輔。
P.143 一般牙周病非手術療程可能要花上一個多月的時間→冰凍千尺非一日之寒,復原之路會比想像中的時間需求更長許多。
P.183 牙膏不需要非常複雜的成分,只要可以有助於控制蛀牙、口氣清新,或有特別針對牙齦炎及敏感牙齒的效果即可。

心得感想:
牙膏貴有效嗎?我實驗心得是很搞笑。高露潔這款只用幾次就晾在一旁沒再用了,那塑膠味超重,而且刷完有一種刷不乾淨的難受。另一款GUM是目前在用的,感覺好上非常多。主要是就單純的清潔口腔,不像高露潔有那種刷不乾淨的感覺。

一口好牙 跟牙周病Say No!



前言:
主題式閱讀,找三本關牙周病的書來看

隨記:
P.79 每年前往牙科檢查1~2次以去除牙結石
P.90 治療牙周病的根本原則就是徹底清除牙垢、牙結石,並做好牙菌斑控制。→有趣,我一直以為口腔的骨頭皆屬於不可復原,但只是指牙齒,骨膜屬於身體的骨頭所有可以復原、牙齦也是可復原。而圖書看到,牙結石不是在表面,而是長在牙周囊袋裡。而這地方牙刷怎麼刷也刷不到,而且也刷不掉。真的跟我以前想像的差距很大。我一直以為是不可復。

P.98 只要能重現造牙環境,就能再生出與新生牙齒一樣具有堅固附著功能的牙周組織
P.99 骨質再生療法的步驟

P.129 蛀牙菌在分解糖分時會製造出黏著力相當強勁的黏稠物質「葡聚糖」
P.129 葡聚糖無法溶解在唾液和水裡,因此漱口是無效的。它會牢牢的附著在牙牙齒表面和牙縫裡,與各種細菌結合成牙菌斑。牙菌斑的厚度一增加就會製造出很難剝除的生物膜,而葡聚糖就會將牙菌斑和生物膜裡的細菌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心得感想:


2018年3月26日 星期一

如何閱讀一本書



前言:
我以為這是本好書...

隨記:
P.14 媒體,經過太精心的設計,使得思想形同沒需要。→媒體報導直接取代你的思考,幫你下結論。而非提供正確情報的功用。其最大問題就是代理了你的思考和判斷,最終讓人成為應聲蛆。
P.23 思考只是主動閱讀的一部分。一個人還必須運用他的感覺與想像力。一個人必須要觀察、記憶,在看不到的地方運用想像力。
P.23 學習的技巧:敏銳的觀察、靈敏可靠的記憶、想像的空間、訓練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
P.26 閱讀的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檢視閱讀比較有趣,是書本快篩的能力,大多書光看目錄就知道有無閱讀價值,非常有效率的刪書方法。如果再放大一點的視角,圖書館分類,光看到宗教、小說直接刪去,就發現圖書館至少有一半是廢書,連路過都嫌浪費生命。
P.28 檢視閱讀是系統化略讀技巧,大多數人都忽略了檢視閱讀的價值。他們打開一本書,從第一頁開始讀起,孜孜不倦,甚至連目錄都不看一眼。因此,他們在只需要粗淺翻閱一本書的時候,卻拿出了仔細閱讀、理解一本書的時間。
P.29 分析閱讀就是全盤閱讀、完整的閱讀,永遠是一種專注的活動。
P.29 如果目標只是獲得資訊或消遣、就完全沒必要用到分析閱讀。分析閱讀就是特別在追尋理解。→分析閱讀是極耗專注力和時間,而我每星期天都習慣去圖書館。家裡是無法達到心無旁騖。因此圖書館無可取代,所以政府少搞什麼文創,把圖書館弄好就是最棒的文化孕育中心了。
P.30 在做主題閱讀時,閱讀者會讀很多書,而不是一本書,並列舉出這些書之間相關之處,提出一個所有的書都談到的主題。但只是書本字裡行間的比較還不夠。主題閱讀涉及的遠不止此。藉助他所閱讀的書籍,主題閱讀者要能夠架構出一個可能在哪一本書裡都沒提過的主題分析。→不止深入,而且要擴展到其他學科。聯結成一個主題式的理解。
P.48 在無關緊要的間隙部分讀快一點,而在比較困難處應慢慢閱讀。→好書困難處往往是增進理解能力的精華所在。所以閱讀一本書的速度是一直在變化,而非定速。大跳閱,並不如感覺損失嚴重,因為知識具有擴散性。在別本書遲早會讀到這個沒讀到的要點,如果這個要點很重要,它必然會出現在別的書籍之中。
P.52 在第一次閱讀一本困難的書時,不要企圖了解每一個字句。→先速讀建立全觀,再細讀理解內容。先抓到結構再探索細節,才不會迷失在文字之間。
P.62 一開始你必須要分別學會每一個單一的動作→養成好習慣
P.63 當你對每一個步驟都很熟練之後,你才能將所有不同的步驟連結起來,變成一個複雜卻和諧的動作。→一開始會感到困難重重,但一切上手後會感到行雲流水。複雜度並沒下降,而是熟能生巧。學習曲線是指數型發展,欲速則不達。
P.70 不用記住書名,但要去想想其中的含意。→書名往往決定主格觀點角度。另翻譯書直接看英文書名說什麼,台灣出版社自以為是,常常常亂取以為能增加賣相。結果只會誤導讀者,讓人讀半天完全抓不到作者的思想空間。
P.116 利用上下文自己經了解的所有字句,來推敲出你所不了解的那個字的意義。→書本中的字,意含常常不同。像《道德經》中的「道」字,在文中至少有七種意義:真常、創生、動力、週遍、規律、準則、自然。
P.132 在錯誤的地方暫停,慢慢閱讀。為了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句子而暫停,卻不會為了感到困擾的句子而暫停
P.134 如果你無法放下作者使用的字句,那表示他所傳給你的,只是這個「字」,而不是他的「思想或知識」
P.198 理論性的原則會歸納出出色的行事規則→本難得出現的精準表達
P.336 閱讀一本爛書也是很困難的事,因為那樣的書會抵銷你為分析閱讀所做的努力,每當你認為能掌握到什麼的時候又會溜走。事實上,一本爛書根本不值得你花時間去努力,甚至根本不值得做這樣的嘗試。你努力半天還是一無所獲
P.339 你該自己去找對你有特殊價值的書→經典之作跟你無關也沒意義。像莎士比亞全集不可能跟我會有共嗚,因為外語能力根本不行,所以莎士比亞對我而言只是永遠沒價值之作。

心得感想:
閱讀需要暖機,通常前三十分鐘會感到力不從心,尤其是很久沒閱讀,但只要大腦暖機好,接下來的一小時會腦力大爆發,思考力和專注力會呈現四倍的加乘效應,而進入這階段最怕被打擾,所以在暖機期就要排除掉任何打擾(例手機靜音)
這本書並沒讓我感到化繁為簡,反而把簡單的概念複雜化。我知道作者想表達完整的說明,但對於新手而言,這本書會讓人如入雲霧之中,所以我並不覺得這本書適合當第一本書,比較適合讀了百本書後,想優化閱讀技巧的參考書。但對讀夠多書的人來說,這本書內容太雞肋了,尤其用詞不夠精鍊,抓不到要點,不知是作者文筆差還是譯者功力差。或者相輔相乘(誤)。
[第三篇 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已過時,1940年代實在太落後了,娛樂在今日改採看電影效益高太多了,文學、小說、經學等書籍可刪去不讀,因閱讀力是有限,不該在此揮霍。簡單說一幅畫就可含入千言萬語,一部電影是可把莎士比亞全部元素納入進來。意思就是:與時俱進吧。本書已明顯禁不起時代演進,而不再是經典之作。

如果用一句話來解說「如何閱讀一本書」,我想我會說:讀越多書,越會讀書。

[2018年3月28日 思考優勢是第4度空間-時間]
我們身體受限於物理,只能依3度空間而運作。但思考可以前推倒理,這本質是4度空間(時間軸)的發揮。所以一切都處於變動狀態,知識也一樣。別固執「真理」,這東西並不存在。呃…又離題了。我想說的是要超越群眾就得善用思考力,而其關鍵就是運用「時間軸」的特性。

2018年3月15日 星期四

新編韓非子 上冊



前言:


隨記:
P.11 尚法、用術、任勢,彼此互為綺角、互相輔成。
P.12 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破階級
P.12 罪刑法定→立標準
P.13 信賞必罰:賞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一是利用人們自利心理,因應制定鼓勵建功、嚇阻犯罪的條例。二是賞、罰得要優厚、嚴重,才有效果。三是賞、罰得要切實執行才算公平,也才有效果。
P.13 控後群臣的手段就是「術」
P.13 人性自利→血緣才具有自利性的優勢,直系即使死在後代手中,血脈還是傳下去,但被不同宗族的人出賣就真的全輸。君臣間的友誼,在全局觀點中是假象。所以認乾爹者最需提防。野心要超出限度才可能使用出這招。人生追求的是自由,凡逆此方向,皆為手段。
P.13 相對於法的公開而明顯的性質,術是越隱密越好。→君臣間是暖昧不明才是良策,統治人民是白紙黑字才是上策。刁民再怎麼玩,也過不了法。君制臣、臣制民,民剋君。君只要施澤臣或民,兩者就會形成互相牽制。循環剋制,但又暗藏著君有極大的相對優勢。民很慘不管討好君或臣都沒有什麼優勢,而只要得罪君或臣都會受到報復。
P.14 術的運用原則,從道家的「無為」轉化而來,要以一御萬,分層負責,所以說:「明主治吏不治民。」→高招,高階主管絕 不管基層員工,而且還要待之和顏悅色,目的是讓基層員工當他的耳目,監督他的小主管。
P.14 循名責實→考核臣子言行是否相合,賞功罪罰是否確實。
P.15 虛靜以待,保持緘默,不置可否。→在聽建言時別喜形於色,讓對方利用。
P.15 聽言觀行→除了戰爭需當機立斷,平日在下重大決定前時間是很充裕
P.15 只因為喜歡動聽的言論,就任用那人,便是「任辯」。→小人之言最好聽,因為不在乎後果。用愛發電再喊一百年,緣蛆一樣買單。小人需要笨蛋才能一直玩下去,更正是一大群笨蛋。
P.16 聽言要廣聽
P.16 透過公開辯論,集思廣益。
P.19 利害有反:事情發生了,有人因此得利,有人因此受害。一件事原本應有好處的,卻沒有利,反而有害,察明此而得利的人,往往就是搞鬼作怪的人。
P.19 敵國廢置、兩國相峙。往往向敵國反間:企圖擾動行動,暗中操縱官員的用捨大權,讓君主誤用諂佞之臣,而廢黜忠良。→反間真的是一本萬利,俄國這次婊美國,婊的太經典了。川普當選,俄國真的得到重利。全部重壓轉到中國、北韓、伊朗。而其明顯之處在於,凡有疑論成氣候時,川普就會用更大的舉動來轉移目光,最近搞北韓開戰想法、關稅壁壘計畫,時機都很巧的在威脅其總統正當性時,猛然釋出消息。川普不是善類,必不為民,而是自利最大化,為其中心思想。政治人物沒一個好東西,好人不會從政也不會搞慈善。
P.20 君主獨擅權益:人主沒有權勢,就沒法生存。勢是國君治國安民最有力的憑藉,有了威勢,國君才有威權,地位才鞏固,一切理想政治才不致落空。→要做大事要有大臣,但大權卻也讓自己看不清世界局勢。登高望遠是理想,但權力的高峰是在深霧中。有才者不會追隨獨裁者,而追隨者必為佞臣。
P.22 賞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台灣的法律沒賞,只有罰。而罰也不明。魏家不到二年就放出來,還真是心寒。守法者成了笑柄。
P.23 國家要致富圖強必須積極獎勵百姓致力於耕戰。→現在政策表面上是打房,實則為獎勵買房、囤地。不然房價早下跌了,比較有趣的是綠蛆還是堅信他們黨是因時勢而屈(屁啦)。選民為何永遠學不到教訓?這問題一直很惱人。可能智能就是無法達到最低需求,每隔幾年就記憶全失,只比金魚的三秒記憶好一點。想想政治人物全導入KPI會是好方法,但結果可預期全部不及格,全部都是騙子。食言而肥,荷包很肥。
P.25 《韓非子》主張絕對的主權論,君主享有無上的權力,人臣竭盡無限的義務。→沒有一個人的論點是完美,即使天才級的韓非也因自己的角色(貴族世家),而產生想入非非的謬論。或許我這想法也不公允,在那時代最好的治理方式可能就是君權。如果韓非到現代拿到手機和電腦,我想他可能因時因地重寫。
P.27 民智如嬰→或許就古代而言絕對的權力是上策,民不識字是當代的普遍現象。思想要與時俱進,別執著於名人之言。所以喜歡引經據典之人,必為腐儒,小心為上。

心得感想:
真正可行的方法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雜於害,而患可解。以迂為直,以患為利。如果有條路是直通成功,必然是死路。因為大家都會選那條路,變成狹路相逢的死亡路線。
讀完導論,後面正文反而沒慾望去讀了,最近讀書慾明顯很弱。先讀到這邊好了,如果沒有好書可讀再回頭讀文言文打發時間。另最近處於不穩定狀態,我想先處理人生十字路口的向左走還是向右先吧。計畫總是跟時機不同調,就目前準備程度而言有點過早執行下一階計畫,但時機又剛好出現。如果計畫與時機必須擇一,把握時機似乎是最有利。即使準備程度只達80%。或許這跟個性有關吧。我喜歡游刃有餘,而不是冒險。這種個性要賺大錢真的有難度。

[2018年3月20日 信用]
信用是很古老的東西,讓人覺得太迂腐了。但隨著經歷久了,穩定性會超越優異性。意指中肯的朋友最終還是勝於優秀的朋友。我想這就是我不給對方二次機會的鍵關所在吧。失信於我的人終生都是黑名單。而信用不是聽其言,而是觀其行。意圖已露餡了,心中的真實想法會在行為中透露出來。

[2018年4月1日 救人是一種自大]
經過最近的交易操作,體會到我原本認為我可以的事,其實不容易。我的家庭是很糟的狀態,我是想扶植起來。但我發現我自己都陷入危機,可能會出現被人救的需求。一夜風雲變色是交易者心中共同的痛。你不知明天會如何的感覺極端強烈,即使你的技術成熟還是擋不了變異值的瘋狂冒出。風險就這樣平時感受不出其危險,當危險發生時才感受到風險原來如此可怕。自己能過的好不連累他人,就已是一種本事了。想救他人可能因此變成另一個需要被救的人,因為你自大認為可以扛的住,其實已超載了而不知。操作時會無意識的增加槓桿就是其徵兆。

科學百科



前言:
參考類的書,如果要筆記可能就是把整本書抄上來

隨記:
P.184 電磁中的電波和磁波在空間傳播同時以相互垂直的角度振盪,且方向相同,所以兩種波會達到最大振幅,並通過電磁感應不斷相互加強。

P.220 質量會在時空中產生一個重力場

P.247 反粒子與其對應的粒子性質相同,電性相反,它們被稱為「反物質」

心得感想:
跟之前讀到的科學類書的知識進度一樣,不懂的還是沒破解。暗物質、弦理論、黑洞…依然未知。

2018年3月7日 星期三

欲罷不能



前言:
我一直對我找書能力很有微詞,天下好書那麼多,但手上就是沒一本。呃...這麼巧,天下文化出刊的書。

隨記:
P.13 螢幕背後有上千人不斷努力瓦解你的自制力
P.19 物質成癮與行為成癮兩者都會刺激同樣的大腦區域(激發同一個大腦獎嘗中樞)。→回饋的循環作用效果
P.30 穿戴運動手錶的人會陷入一種不斷提升個人水準的循環。→因為有明確數字,然後就有明確的超越目標,接著就是無盡的突破。微小到可笑差異,隨便一隻免子跑速都有50公里/小時。運動的目的是健康,不是傷身。
P.88 只要某個行為可帶來獎賞,與過去某個激勵性的結果產生連結,大腦就會把這個行為當成是毒品一樣的東西。→毒品是直接刺激大腦獎賞中樞。
P.103 他們從自己熟悉的動作中得到慰藉,因為他們不假思索就能流暢完成這些動作。→那種不經思考就把事做好的感覺,真的令人著迷。
P.104 多巴胺是快樂的機制
P.106 戒癮如此困難的原因在於,需索遠比喜歡更難以消弭
P.106 強大的需索一旦啟動,就難終止。即使你痛恨毒品毀掉你的一生,你的大腦仍然需索毒品。它記得毒品曾經撫慰了你的心理需求,因此不會停止對毒品的渴求。→跟自由一樣,當享受過就根本戒不掉。這是比喻太爛了,哈!
P.112 假如你希望驅使別人採取行動,只要把令人不知所措的大目標,分割成具體且容易掌握的小目標就行了。→看來得寸近尺是可行的策略,一開始訂太高會被隊友打臉。

P.129 當我們被打斷後,要花25分鐘的時間才能重新進入情況。→在盤中我都把email關掉、Line永遠是靜音模式、facebook不會跳出訊息,因為好友都刪光了。
P.137 別再受目標控制
P.138 透過系統,非追求目標來過日子。系統是「一件你經常做的事,這件事有助於提高你獲得長期幸福的機率」。系統可引導我們一步步獲得充實的人生,而不是畫一個美好的最終目標。→每個人生十字路口都採最優決,勝過偏執選朝向人生目標的逆徑。人生有夢最美,但夢大多離你最遠。偉大的成就來自於意外。
P.221 懸念→連續劇引人之處在於,明天請繼續收看。
P.307 運用意志力的人反而最快淪陷投降,努力避開誘惑的人比較有好的表現。→收盤後不看報價、不看新聞會比較容易避開夜盤交易的誘惑。看著指數的跳動根本無法產生睡意。夜盤不能碰是為了保住睡眠品質,睡眠品質決定長期的專注力。只要專注力失控,很快的整個操作就土崩瓦解。
P.307 遠離誘惑的環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沉迷魔獸是因為環境使然,房間的電腦,自然而然的就開機登入了。

心得感想:
我也是魔獸世界成癮者(曾經),其中斷斷續續的進出。魔獸可怕吸引力不是單一元素,是集結所有可以讓人沉迷的因子。解任務的回饋、社交的回饋、升裝的回饋,尤其早期的遊戲設計極為細膩(除了畫質),更是迷人。戒除的原因很複雜,總體來說是暴雪毀了魔獸才讓我能完全脫離。真是可怕的遊戲。而即使離開,後遣症還是在。我的面對面的社交能力可能還比大學生差,因為社交經驗停在大學時就沒什麼長進。視力也受損嚴重。代價真的很高。好處大概只有專注力極強,或許這就是宅之力吧。做任何事都能很專注、很細膩。這對作研究具有很大優勢。
《World of Warcraft》


[2018年3月10日 進步才是目標]
在想人類一直在追求什麼?超越目前的極限。但圍棋已被人工智慧完全超越了。所以圍棋已不再是一個挑戰,而成為一種娛樂活動了。棋靈王故事在追求的神之一手,現在已被達到了。而且很意外的是由人類創造的電腦達成。這是蠻奇特的,在程式設計領域有一個笑話:程式最多是跟程式師一樣的程度。而人類一再打破自己的極限,靠的是大腦和雙手,創造工具來達成。所以在選擇認為有意義的事做為人生目標時,其實大多都只是當時的意識形態作用。真正好的選擇是創造,而不是被設計。遊戲是一種被設計好的東西,即使拿首殺還是在框架中。呃,大概看完棋靈王大腦還處於混亂吧。有些感觸但又混雜了不當元素,需要點時間作分離。或許我想說的是,像這種懸念系的動漫破解之道就是,一次連看20集。很快就能斷沉迷了,看到後來會產生神經麻痺的感覺,而停止沒有繼續的渴望。

[2018年3月11日 沒有答案]
最近也碰到這問題,我很容易寫出我知道答案的自問自答。但我發現這讓我無法成長,所以對此產生了警戒感。也就是最近筆記走的新方向。我找的問題本身沒有明確的答案,只有一堆問號。這很讓人厭惡的寫作方式,沒有答案是很令人沮喪。但我逃開或為了寫出個勉強答案只會讓我停在原地打轉。我該跳脫已知道答案的簡單問題,而去嘗試思索困難且沒有答案的難題。

[2018年3月14日 一成不變]
最近生活上發現變成一種循環模式,長期來看都在做相同的事。這讓我感到很不舒服,代表目前的狀態就是最佳化。操作上的損益跳動很大但結算差距很小,對此我很困惑。經過多次後發現問題是虧損規避現象,我對破產的恐懼似乎嚴重影響到操作。因為人生走到此,已沒有三轉的可能。我沒那個重新再來的時間與精力,導致目前狀態就一直在這裡上上下下。或許就是我在這領域的經驗還是不夠,尤其是跨選擇權領域。我認為還是低估了學習曲線的虧損量,太早加碼,導致2月6日那一波選擇權操作傷很重。現在又重回一個循環的起點,這感觸實在是很感傷,一年的時間又過去了。我的人生計畫也一直卡在這升不上去。計畫變成一種障礙,我想按步就搬的前進。但這世界總是對我開玩笑,一而再、再而三的玩弄我。面對這種困境,只能說準備永遠不會好,時機來了就要跳到另一台車上。不能一直在同一個循環中消磨掉所有時光。也就是說我到了一個十字路口,這時我選擇沒走過的那條路走才可能有機會走出這個循環。安逸是一般人依循的路徑,但我天生就不喜歡看到終點的人生。在同一個工作久了,很快就知道這條路會走去那。所以工作對我來說都做不久,因為看完長官的人生大致就明瞭這條路的後面發展。我在想什麼,我想我大概近幾個月會作出一個重大變化吧。自由很貴,所以我想存到目標再實現。但剛好有機會出現,把握住或許會轉進另一層的人生。因為那條路是未知

2018年3月6日 星期二

瘋子的世界



前言:
我在,自言自語。

隨記:
P.61 你們都是神好了,我甘願做惡魔,就算你們全都選擇光明,為了證實你們的光明,我將是最後一個撒旦。這就是我的存在!→暗,這世界虔誠的教徒全都太弱了!這個神經病才是第一把交椅的虔誠。神魔相對論,如果一切都好,就不存在惡。為了證明好,只能我為惡。犧牲不就是宗教中至高無上的精神所在。信徒不過是偽善者罷了。
P.69 返祖現象→人類很多功能已退化,聽覺、嗅覺…等,而進化最明顯的就屬視覺,所以人類以視覺作為主要接受訊息的來源,而有些人因基因活化了其他接受訊號的器官,而導致看到的世界是另一種面貌。像嗅覺如果跟狗一樣靈敏,那世界就是不同的面貌。
P.77 角度問題:其實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本身就有點問題,只是沒人發現。
P.126 人類的眼球是球形。球形晶體,根據透鏡原理,景物投射在視網膜的是上下顛倒的圖像,但大腦自行處理這個問題,左腦控制右手,右腦控制左手,這樣問題解決了,但本質上,我們眼中的世界是顛倒的。
P.127 當你知道的越多,你就和別人越來越不一樣。→知識的代價,孤獨。
P.142 沉默型不是裡面天才最多;侃侃而談型才是天才最多的。→這讓我想到自己,是沉默型,所以是天才的機率很低。再進一步思索,我為何沉默?我覺得我無法用一句話表達心中的思想結構,所以漸漸的變成一位沉默者。反正說了對方也聽不懂,而且一定會誤解,還是不說的好。
P.160 想像全都是依託在認知上的,超越不了認知。→我發現我比較喜歡跟瘋子當朋友,思維太具有洞見。只是隨口應答都有創見。
P.334 應用→讀書為何?拿來用呀。知識是拿來用的。


心得感想:
你是蘑菇嗎?這是神經病的經典故事。但在本書只是小兒科,神經病的世界很多都具有非常連貫的邏輯結構。如同福爾摩斯的的世界,如果進入那個世界,你並不會覺得神經病有大腦毛病。最簡單的案例,如果天天都作同一個夢。你到最後一天會想辦法解決這個困擾,這就是神經病的反應,他們在解決一道難題。或許他們的理性程度遠勝一般人。
瘋子與人不同之處,可能只在於思維中少了一塊結構,而形成的另一個世界觀。這個遺失的結構拼圖,通常就是對現實迴避的一個重要邏輯。像我很習慣把感情這功能抽離大腦,整個世界觀就完全有別於他人,而在無情邏輯結構讓我洞析很多事,且行事上變得果決具有優勢。我還蠻喜歡進入無情邏輯房中,運作我的人生。比較中文的說法是理性思維。比較情緒的說法是冷血。要人性我也是可以辦得到,但得切換大腦模式。通常是去電影院時才會開啟情緒功能。因為這樣才能享受電影中的情節。想想這能力好像不是先天,而是後天磨練出來。所以沒有人天生是瘋子,只是經歷人生許多事後的演變。符合社會期望的叫名人,不符合社會期望的叫瘋子。
少數不正常的人,問題只是少數,而非不正常。正常不過是數量優勢罷了。如果數量代表合理,世界上貧窮就是公理。那大眾在憤怒什麼?
我的精神困境應該是金錢,而解決方法,只有達成目標或放下目標。達成目標預計需要十至二十年,放棄只要一秒。沉沒效應對上歸零理論,外加遞延享受,似乎達成目標有最終優勢,所以金錢枷鎖是已知,但放不了的兩難困境。

[2018年3月7日 無知當有趣]
無知不需要追求,因為這東西太簡單了。當讀書讀到一定程度之後就知道自己的渺小,所以何苦去追尋無知。到頭來會發現在玩弄文字,如同我的標題一樣,無知當有趣。別把事搞的太複雜,人生已夠複雜了。

[2018年3月8日 無花果之蜂]
繁衍的代價都是拿命去換,雄的交配完跑出無花果自殺、雌的飛到另一無花果生產完後自殺。所以自殺對榕之蜂來說是一種愉悅的事。從這想想死亡讓人難受只是恐懼,只是情緒的反應。死亡本身並不痛苦,如果還有荷爾蒙幫助下,還會有一種喜悅感與滿足感。人類為何反對自殺呢?主要是道德觀點,道德又是什麼東西呢?原來只是統治者給予的精神枷鎖罷了。這東西不是原生性,求生本能才是。但禁止安樂死不是。

2018年3月4日 星期日

防彈腦力



前言:
隨興翻閱,書很厚但我就是一直對這作者存在很多懷疑。

隨記:
P.75 壓力和憂鬱:造成海馬迴中的神經萎縮、神經元死亡。→壓力在心理處於很陽光時是完全感受不到其恐怖,但當處於人生低潮時。那種排山倒海而來的感覺,一定會讓你痛苦至極。尤其是在長期虧損更是摧枯拉朽。最近的操作讓我再次體驗這種感覺,每年都會遇到,只是不知何年會成真。風險利潤來自於風險本身,所以風險就是交易者無法避開的問題。
P.75 有趣的環境:豐富多樣的環境增加動物的神經元生成。→出門走走,看看花花草草是有意義的事。我重大思考大多是發生在出門散步,頻率最高是發生在坐在車上看風景時。這時不知為何眼前流動的景色很容易產生靈閃。這絕不是密閉空間可辦到的事。也就是如果進入監獄的人,絕對沒辦法產出高品質的創意。而宅在家是另一種監獄形態罷了。
P.76 光線和水:每天讓皮膚暴露在沒有過濾的陽光下幾分鐘。
P.76 性:連續14天都有性行為的老鼠,在第一天之後,皮質醇就沒有大幅增加,但是牠們的神經生長率依然持續改善。→老鼠能連當14天狼,我想人類應該不適用,但適當的性應該會大腦是有益。
P.76 只要攝取多酚,就能輕鬆合成擬桿菌門菌種→不用喝優格,自己用腸道養就好了。
P.88 說到身體的發炎反應,其中最重要卻經常被忽略的一種賀爾蒙,叫做血管活性腸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以下簡稱vip)。vip可以防止發炎、控制並傳輸神經訊號、誘發其他賀爾蒙分泌、改善大腦功能、睡眠,以及控制葡萄糖。動物實驗結果顯示,當動物的vip不夠時,血糖和胰島素都都會上升,此時動物就會想吃甜食。當你生活方式或接觸到的毒素使vip降低時,你也會有同樣的狀況。但甜實會誘發全身性的發炎反應,減少少vip分泌。你也就因此才會被困在不斷擴大的惡性循環中。→留意想吃甜食時,是飢餓還是發炎加劇。
P.96 花點時候赤腳去戶外踏一踏,吸收地球的負電,並吸收紫外線和紅外線。→其實水泥地也不是絕緣體,不然剛洗完澡碰電腦主機被電到是幻覺嗎?
P.101 多酚(polyphenols)是植物裡面的抗氧化劑,特別是植物中深紅色、紫色和藍色的部分。多酚保護細胞免於氧化的傷害、提供大量保護成分給粒線體。→綠茶、咖啡,但台灣選綠茶會比較好,咖啡豆幾乎都受到黴菌污染,而且台灣盛產茶葉。最近斷了咖啡,只喝綠茶明顯感受到關節炎的減少。才發現這問題的嚴重性。
P.119 如果找不到優質的魚油,最好乾脆都不要買。尤其是特價品,打開這些膠囊時,魚腥味也比較重。
P.136 赭麴毒素A( ochratoxin A,以下稱ota),在富含多酚的食物中最為常見,例如咖啡、巧克力、紅酒、穀物和啤酒。許多研究都指出,ota會干擾細胞,使細胞凋亡、損害粒線體、造成氧化壓力。
P.138 2016年有一項檢驗,共有超過8千種穀物樣本送檢,發現其中96%都含有至少十種黴菌毒素。世界上至少25%的穀物都含有赭麴毒素A。→代表生酮飲食法有效,可能問題是黴菌攝取過多的關係。
P.161 絕不要吃油炸物!油炸會傷害脂肪,讓脂肪變得有毒。
P.161 盡量選購有機的商品,因為基因改造生物通常都噴撒了有毒殺蟲劑。→看到蜜蜂大滅絕,就該知道農藥真的很毒。吃不死是體積大,並不是無害。
P.164 黴菌毒素根本沒有所謂的安全值盡可能減少接觸黴菌,因為生活中已到處都是黴菌。
P.179 一些提升自然排毒(重金屬)系統的方法:做蒸氣浴、運動燃燒脂肪、綠藻(Chorella)、找醫生(螫合療法)
P.181 身體會把素毒儲存在脂肪中,所有任何能分解體內脂肪的事,都能幫助你排毒
P.187 藍光「會透過DNA內的活性氧化物(reactive oxygen species)活動,造成細胞功能障礙,可能會導致細胞老化。藍光會改變粒線體的形狀,在眼睛內製造壓力蛋白質,可能會引起黃斑部病變。
P.187 自然光譜白熾燈泡→目前主流是LED照明,目的不是為了你的健康,而是廉價成本。
P.188 藍光會使得自由基的產量增加,卻不會觸發清理的訊號,要求細胞製造更多抗氧化劑。所以超量的自由基不會移動到細胞核,反而停留在細胞膜下,造成黃斑部病變、減少能量製造,在眼睛以外,它還會造成皮膚提早老化
P.203 LED和螺旋型省電燈泡有太多藍光,會傷害你的粒線體,這就是垃圾光。買些紅色LED燈來平衡眼睛從各種螢幕接收到的藍光。→紅色LED燈?這太讓人困惑了,LED燈本身只能製造藍光,紅光怎麼產生的?只是貼層紅色玻璃紙就叫紅光?不懂。
P.297 鎂:在超過三百種與酶有關的程序中,身體都會用到鎂,包括所有和ATP製造有關的程序。其實鎂可以抵消壓力對大腦造成的影響,因此能提升你的記憶和認知功能。
P.298 陽光製造的維他命D3比其他任何形式都優秀
P.299 活性碳是一種碳的形式,有大量表面積而且帶大量負電。碳會結合分子帶正電的化學物質,包括黃麴毒素和其他極性真菌素毒,以及常見的殺蟲劑。一旦化學物質吸附在碳上,你就能正常排除它們。碳也會吸附好的物質。→活性碳並不會區分對人體好壞的物質,凡帶正電的都會結合吸附掉。
P.314 臭氧療法:一般氧氣是由兩個氧原子組成,臭氧是由三個氧原子組成,而多出來的第三個氧原子,臭氧能刺激細胞斂收更多氧氣,這能幫助粒線體製造更多能量。→感覺像吃毒藥然後激發潛能,代價是否太貴了呢?
P.325 聰明藥:阿尼西坦(aniracetam),脂溶性,根據記載能改善記憶力。苯基吡拉西坦(phenylpiracetam),它能給你非常多能量。(按:以上兩種台灣皆未開放進口)→我覺得編按很嘲諷,政府禁止一切讓人民變聰明的方法。

心得感想:
空氣、陽光、水,這三者是營養學上沒有的東西,但具有極大的關鍵地位。最近空污讓我難過了好幾天,睡眠的確是一覺到天亮,但代表的意含可能是身體需要花額外很多能量去處理吸進的髒空氣(睡覺都有開空氣清淨機)。水是清除的關鍵,但需要裝濾水器。陽光大概是我目前最困惑的東西。陽光明顯會讓我長出老人斑,而且很難消除。老人斑要一個冬季才可能淡化掉,且要配上檸檬敷臉。我一直有奇想,戴UV全罩安全帽去曬太陽(哈)。
他不是醫生沒有受過專業知識的訓練,全是經驗法則。根基不穩的問題很明顯。像他推薦的冷療法讓我很困惑,我不認為那是有效的做法。我知道氣溫在20度上下能讓大腦的轉速達到最有效率,太熱會導致思考力大降。但他用的方法是接近零度(拿冰塊來降溫),我覺得太超過了。還有運動時降低吸入的氧氣量,我覺得這是有病的做法。簡單說他把身體摧出一個極限來提升健康,這本身的邏輯就有問題。用比喻的說法就是,拿刀捅自己一刀,傷口那區的細胞會長的更好??
本書的核心要角就是粒線體,如何活化並強化粒線體是所有章節在追求的目標。從營養、睡眠、運動、環境等因素在探討如何讓粒線體能處在極佳狀態下。而最終都是導向作者公司的產品上。所以最後幾章可以略過不讀,而且也太前衛了。屬於白老鼠階段的東西。例草醯乙酸(oxaloacetic acid)、麩胱甘肽(glutathione)、複合吡呂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 quinone)、頭顱磁刺激法(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高壓氧艙(hyperbaric oxygen chambers)、臭氧療法,我認為這些太未來了。等這些白老鼠成功再說。作者也說了,他必須從錯誤中學到教訓(P.202 睡冰床後像被亂棍打過似)。這一小章節是全書最重要部分,代表他全都還在實驗與嘗試階段,不是定論。
所以我跟作者一樣,被黴菌殘害太久了,身體許多機能都衰退過度。尤其是視力。看來我需要專注解決黴菌問題將能大幅改善我的健康。先從禁吃堅果類吧!!話說自從完全斷除咖啡後,我的關節炎的問題明顯獲得改善。我現在改用台灣高山綠茶替代咖啡,效果非常顯著。咖啡本身沒問題,問題是黴菌。這大概是一般人想不到的節點吧,我我是喝了二十年後才發現這個問題點,身體也受到不可復原的程度。這世界就這樣,充滿了騙術。把劣質貨用文創變成高檔貨在賣,引領潮流就是其關鍵點。所以潮流是充滿劇毒的意識形態,別跟著潮流走,命才會活的久。

[2018年3月11日 陽光]
昨天更改計畫去騎自行車,曬了二個小時的陽光。奇妙的事發生了,我自戀的雙眼皮又回復年輕時的弧度。害我一直照鏡子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