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8日 星期二

當代最新哲學應用



前言:
讀這本書深刻的感受到日本正在衰敗中,平凡的內容,沒有創見。就收集一堆資料,也沒有分析篩選。不知是作者能力不足,或是我推想的日本總體已停滯不前的訊號。

隨記:
P.3當時代面臨重大變革的時候,通常也是哲學發展最活絡的時候。→當絕大多數人類衣食無虞時,社會主義可能取代資本主義成為主流並且持續發展和演化。資本主義之所以為今日的主體是物質生活匱乏。當科技解決物質生活不足後,世界的主要思想將會產生重大的變革,新哲理又因此蘊孕而生。或許數百年後人類讀我們這時期的世界史,會嘲笑我們居然信奉資本主義,根本是野蠻人!!但他們也不知我們面對的現況,如同我們嘲笑君主時期的人民一樣,居然有人信,君是天命。
P.18 齊克果,著作《致死之病》是存在主義哲學家。
P.18 叔本華,著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華言行不一的人,但論點又很有哲學價值。我對此人還真不知該怎麼解析,因為連他本身的無法以身作則實踐自己的哲學理論,那他的哲學論是屁話還是有價值??不小心讓我想到邱吉爾,滿嘴大道理,自己的做的又是另一回事。鄙視邱吉爾,但又讚嘆他一些名言佳句。居然可以說的如此冠冕堂皇得人心。
P.19 黑格爾,唯心主義者,以辯證法而為人所知。
P.20 康德(Immanuel Kant),著《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這三本讀的懂,世界上的書都難不倒你了。嗯,我讀不懂。無限抽象!!
P.25 海德格,著《存在與時間》
P.25 沙特,著《存在與虛無》《嘔吐》
P.25 存在主義以現實中人類個體的存在為哲學中心的思考取向,批判一直以來的理性主義思想。
P.34 語言學的轉向:哲學上的諸多問題可藉由語言改革,或者加深對我們在使用的語言的理解,而加以解決或排除。→我們的語言其實還沒有完備,太多東西說不出來。例如超越數,π就無法用數學方式表現,只能給予一個特別符號。而超越數不止π,意味著還有很多數學東西還無法用我們的語言表達。同理生活中也很多事物表述不清楚的狀況,不是知道字太少而是從來沒定義過,我們的語言工具離完備還差的遠呢。
P.39 約翰.希爾勒,著作《行為與合理性》,並在《心靈導論》中提到:幾乎在整個二十世紀,語言哲學就是「第一哲學」(唯一主流)。哲學的其他領域都被當作語言哲學的衍生物。而心靈才是哲學的核心議題。語言或意義的本質、社會的本質、知識的本質等…,都不過是人類心靈特質,這種普遍性問題的特例罷了。→定義核心很重要,不然後續發展出的枝葉都會很扭曲。但心靈真的是哲學的根本嗎!?或者只是像語言學派一樣,一個時代的流行罷了。
P.48 媒介學:與傳達作用技術結構有關的高度社會機能學問。
P.59 新實在論著作《為何世界不存在》
P.61 古典實在論只討論「沒有觀看者的世界,而建構主義則只將「觀看者的世界」視為現實。新實在論則是「這個世界既不是一個沒有觀看者的世界,也不是一個只有觀看者的世界」。→新中間路線是吧
P.62 新實在論:存在不是只有物理對象本身,還有與之相關的「思想」「心靈」、「情感」、「信念」,甚至是像獨角獸的「幻想」。
P.65 通俗心理學:即使是一般人也能極為成功且清晰地分析甚至是預測他人的行動,而通常在做這樣分析或預測時,標準的做法是提及行為者的欲望、信念、恐懼、企圖或知覺等。→我終於知道為何喜歡讀哲學的書了,那種言簡意賅的表述,讀起來真是一種享受。
P.68 心靈的狀態或運作不是只禁錮在大腦中的「內在主義」而是與自己身體或周遭環境連結互動的「外在主義」。→思想可以極致純粹,但現實是要與外在互動的務實。
P.70 科學解釋道德,約書亞.格林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明確指出大腦運作部位有哪些不同,說明腦部的哪些構造與運作左右了善惡的道德判斷,讓由來已久的道德問題可藉由腦科學而獲得實證的解答。→或許證明不了什麼,但可以發現原來大家都是偽君子,言不由衷。
P.71 湯瑪斯.內格爾,著《本然的觀點》
P.85 社群媒體並不是單純的民主化的工具,它同時也是可以用來監視的手段。→社群媒體的危險性在於只要政府透過ip捉到一人後,可以串連出所有同志。所以社群網路可以推廣民主,可能並不能視為因果。可能先有民主,然後有社群,而推升民主。在不民主的國家,自由本身就是違法的事。為了民主你願意犧牲嗎?即使成誤,功名也讓別人接收,你願意嗎?柯文哲到底是算計之能手,還是幸運之寵兒?真令人玩味的市長人生故事。為何太陽花這群年輕人,不支持同袍,而琵琶別抱,抱老人的大腿呢?難道是文人相輕的原理?
P.96 我們確實已進入「控制社會」的時代。→我們自由但被監控嚴密,像我可以看文章流量,每當使用特殊用字,流量會爆增。各大國其實已在監控網路上的文字,而且是自動化偵測的能力。如果我被列入潛在問題者,我並不感到意外。如果我真要執行公道行動,我怎麼會告訴你(警察)呢?只有小屁孩才會宣示自己將幹蠢事才會上網打屁話。但居然沒人注意與預防。就可以反推一個更可怕的陰謀的存在。如同邱吉爾那惡毒之心,我知道德國要炸小鎮,就放給你炸。反正小老百姓的命不值錢,可以犧牲。如果小屁孩宣告要殺高官或大奸商呢??我想鄭捷還沒走出家門就被捉走了吧。人人生而平等,根本沒這回事。你的命根本不值錢,有錢有勢才能享有你認知中的平等。
P.150 「不朽」的問題有五點:不公平、無趣的人生、缺乏人格一致性、人口過剩、維持健康的費用增加
P.151 當我們在拯救生命時,其實就是延緩死亡的到來。→在佐證延長生命的治療是合道德,只是推論起點就誤導。如果把救人標的再分解成救年輕人vs老人?語言真是暗藏資訊不對稱。一個垂老之人,救活了死期也不遠,救了的意義在那?道德方面呢?人是救活了,慢性病根本治不了,你在折磨老人,真是高尚道德(鬼扯)。同樣的資源,花在年輕人與年邁者綜效差別太懸殊了,不知這些人在想什麼。
P.152 生命擁有必須認可的性質→殺人犯也跟你談生命可貴,你信嗎?法官信了!!這世界真是病態。你把狗當家人嗎?嗯,真是病入膏肓。
P.156 大腦智力與道德的運作在不同區塊進行。→各自獨立
P.187 資本主義是以擁有私人財產的自由為前提,以從事追求利益經濟活動的自由為中心的體系,所以自由原則是資本主義的基礎。
P.198 隨著市場與生產流程的全球化,將產生全球化秩序和新的支配性邏輯與結構,一言以蔽之,就是嶄新的主權型態帝國,正在我們眼前變成實體。→我們期望任何美好的制度,終被有心人給扭曲,並轉為私用。這種現象稱之為人類劣根性-自私。
P.205 全球化的三難選擇→真的難嗎?問題似乎只有一個,其他兩個都是假議題,民主政治良好完善,其國家或世界皆會發展出好結果。超全球化的最大問題是絕對的權力,一定會腐化領導者。但各國何嘗不是呢?超全球化感覺會成為帝國,但細想就發現,比較可能發展是像歐盟的議會制,德國再強也是要通過議會表決,反而單一國家,容易出現壓倒性獲勝,而進化至獨裁。聯合國、歐盟等全球統一概念的形態,從未演化成帝國。所以國家主權未如圖表顯示為最佳選項。該論點的支持者:丹尼.羅德里克(Dani Rodrik)。該推論出自《全球化矛盾:民主與世界經濟的未來》(The Globalization Paradox:Democracy and the Future of the world Economy)。

P.210 信用與清算機制才是貨幣基礎,才是金錢真正的本質。
P.253 宗教不會被科學消滅嗎?→我也想消滅宗教,但如同消滅蟑螂一樣困難,繁殖力太強。而人類又懶又笨,沒兩下就被騙進邪教。
P.254 科學與宗教是在不同領域發揮作用,史萊芬.古爾德,稱之「領域互不重疊原則」(NOMA : Non-Overerlapping Magisteria)→好傢伙,一刀劈開科學與宗教,來規避宗教的不正確性。
P.257 宗教主張:「上帝假設」、「道德假設」。科學方式推翻上帝假說後,剩道德假設,即使沒宗教,人類還是會做出道德的行為。→哈,柯林頓.理查道金斯的批判更顯張力。著作《上帝的迷思》(The God Delusion)
P.263 並非所有事物都可以用自然科學來解釋。例如要理解國家的本質或機能時,很難說得清楚,因為國家根本就不是物理上的存在。→在說科學無法完美解釋人性?乍聽之下覺得有理,但細想加布里埃爾《不存在的世界》,有嚴重的兩個問題,限定「自然」科學。科學的子項,不代表科學全部。其次是目前不能不代表未來不能。一百年前還沒電腦,工業革命至今才二百多年。玩弄時序。而其本身也無法證明宗教能解釋國家這東西。恐怕連貨幣這個文明產物也解釋不出個所以然吧。看到宗教信徒提出的反擊真令人莞爾,無法證明宗教存在的必要性,只能反詰對方。宗教要證明上帝的存在太簡單了,叫上帝出來跟我當面對質。但就是辦不到。如果存在必然出現,如同國家就一定看得見,不然各國元首都是不存在的嗎?而本書作者保持中立,真的覺得很廢呀!寫一本書,然後什麼都沒想過、什麼都不知道,這人讀哲學,結果一問三不知,連推理都不行,只會左抄右抄。

心得感想:
當代的哲學家沒一個聽過,而我們卻對康德耳熟能響,且其哲學思維還超越今日普遍水準。偉大的哲學家不太可能在其時代就被認同,而是百年後的人因驗證才發現這是個偉人。想當哲學家最好還是家財萬貫吧。先知這東西燒錢燒很快,且不會在活著的時候有所回報。
語言是一種工具,熟練度很重要,且其運用深受其先天的限制。例中文在代數問題上就顯得極為困難運作。但在語意表現出色,一個字可壓縮出極大量的訊息。反之英文在表述能力極為費力。要很多字才能表述一個意思,但對時序、代數等表述能力又極為優異。
作者給我的感覺不是很好,對很多議題根本沒深入鑽研,像比幣特幣的理解更是淺薄。只說滿足三要件:信用、價值單位、會計制度(清算),就這樣!?照別人的稿子抄一遍就反問讀者:「比特幣的存在其實增加了貨幣的可能性,不是嗎?(P.211)。這算什麼呀?信用怎麼來?定價怎麼算?問題根本沒解答呀!!真是隨便複製貼上就能出書呀!!貨幣信用,在沒有國力支撐下根本經不起打擊,尤其又是對國家主權核心的挑戰,國家不會作勢不管,現在不管是尚未形成威脅,等勢成直接斷你交易主機連線。完全忽視現實。作者專精哲學的歷史發展研究,但本書主旨並非介紹哲學史,而作者的其他知識水準與一般人無異。這本書來亂的吧。
當讀完這本書發現,又浪費我的錢買了一本沒什麼收藏價值的小品文本。如果真的要讀書還是上圖書館較佳,因為庫藏量大而且沒有金錢的投資報酬率問題。且如果是一本好書,也不可能會晚讀而有所損失。好書不可能長腳跑掉。而且當大家一窩蜂的讀同本書,通常均衡會被打破,大群人會同一時間點的高密度集中共嗚,而讓新知優勢變成相對弱勢。例如比特幣最熱門時,相關出版品也最多。然後就泡沫發生了。黃金也是現在連1200點都快失守了。而我一直都很喜歡黃金,且看好她的價值。但現實價格是一直向下走。泡沫化總是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恢復,以年為計算單位。

[2018年9月19日 觀察自我]
最近心智似乎有點不平靜,至少在隨記上可以發現一些變化。用詞變得有點渲洩式,不是很平靜的樣貌。但這個月的交易操作還蠻順遂,所以不是交易引起的現象。似乎問題直指著「魔獸世界」,這遊戲會入迷,而且會引發情緒上的反饋。可能還是得戒掉玩魔獸世界,心思擾動的太強烈了。殺來殺去,戰勝與失敗。贏時爽快,輸時憎恨。而且這裡認識的朋友是很奇怪的狀態,跟社會上的朋友結構又不同。我們只是一起打裝的同伴,其他什麼也不是。嗯,不知問題在那,但至少我發現我變的有點走調。或許問題在更深層,只是我看不到。人的問題總是深層且複雜…
[2018年9月19日 玩遊戲被遊戲玩]
晚上散步想著,魔獸這一次改版至今約一個月了。每天被升裝等趕著跑。這是在玩遊戲嗎?何況我只玩積分戰場,裝等也不是關鍵點。但魔獸玩家還是看裝等在選人。所以結果還是變成農裝等成為必要。玩著玩著發現魔獸世界玩積分戰場的人少到我有點吃驚,尤其華人更是沒幾個。我在找積分戰場的公會團,發現完全沒有。這跟原先預期的落差極大,大到我認為已沒有繼續玩的價值。經典之所以經典,是因為曾經的美好,但現在已過時。美好的記憶還是別拿出來再品味,滿滿的腐味。魔獸世界早已變質了,改的面目全非,改的跟泡菜遊戲一樣。玩家還以為自己是在玩遊戲,但其實是被遊戲玩。當玩光劇情,把珍娜救出來後就差不多玩光這一版的內容了,剩下的就只有每天做同樣的事。能捨才能得呀,希望我早點放下。
[2018年9月19日 憤怒反應與理性決定的差異]
我想兩者所做出的結果可能一致,但差別在那呢?
玩不爽怒刪遊戲→憤怒反應(不經大腦,立即行動)
玩不爽找出原因>分析思考>決定刪遊戲→理性決定(暫緩、慎思、後動)
好吧,那就實作看看,剛好魔獸是例子。
不爽在那?
1.職業不平衡:鳥德傷害奇特的高出平均值,沒有優勢。
2.積分戰場問題:魔獸的PVP只剩33競技場,積分戰場非主流,且華人玩家少到足不出一團。而我最想玩的就是積分戰場,如果沒得玩,我留下來的理由不足。
3.交朋友問題:這個月在公會我發現很難與他們溝通,他們思維還太低階(大多是年輕人)。找工作室代工在他們心裡只有鄙視,完全沒有代工的觀念。時間不該浪費在農裝備、重打成就上。我解釋半天,他們還是,不懂。認知落差極大,我想這就是代溝吧。來這邊認識朋友,對我而言絕對是錯誤的選項。
4.語言問題:我一直想借由與外國玩家交流學英文,但有人比喻的好,你學中文會上ptt學嗎?ptt大多使用鄉民語言,非正式用語。故語言學習要件根本不成立。
5.目的問題:是來享受樂趣,而不是浪費生命。一堆聲望、成就、世界任務要打。而且每週重複做同樣的事,這是自虐,並不是享受。
--
分析差不多,這時就很尷尬了。如果我不依從理性分析作決定,我就違反了自己的依從理智的原則。刪魔獸世界遊戲居然不是選項,是必須。
[2018年9月20日 小象喬治的鎖鍊-試誤原理]
每隔一段時間很容易又跑去玩魔獸,我想問題就是「小象喬治的鎖鍊」故事太有啟發性了。以前不能,不代表未來不行。但嘗試後才會發現能不能,這次結果就顯得愚蠢,因為我又犯錯了。我又浪費了一個月。但如果我不嘗試,可能又犯了喬治的錯誤。從結果來看是失敗,從嘗試角度來看是合理。當知道結果後還繼續玩才是真正的錯誤。這時心理會出現嚴重的失落感和沉默效應(投入的時間與金錢),但也只能把心態歸零。從此時這個點,作出最佳的選擇。天呀,我的生活又突然跑出好多時間。
[2018年9月20日 情感需要被滿足,因為我是人]
今天操作出了一狀況,起因於昨晚縱欲喝了一罐啤酒,導致今天大腦整個有點遲頓。所以今天是虧損,導致我心情有點低落。接著又遇到與大樓打掃的外藉女工,溝通不順遂。我希望開窗,但會增加她打掃工作量,而反對我開公共窗戶。一來語言不通,二來不想把局面弄僵。這事讓我蠻煩心的。一連串的不如意,到了一個水準。最後引暴的是野狗對我亂叫,嗯,我也狂暴了。對吼回去。吃驚。原來我吼的聲音這麼大,越吼越大聲。還蠻爽的,這是種奇妙的意外發展。我狂暴了,但我渲洩掉了不滿。最後回家吃了一碗不該吃的東西-泡麵。爽!!兩個分叉路都做出不理性的抉擇,讓我身心感到滿足。哈,印證了本書的「新實在論」,理性不是哲學的一切,還包括身體、心理、感情的元素。在對工作上用理性是上策,但在生活上滿足感情是要件。尤其是負面情緒過量時,理性在處理這問題顯得極度無力理性解決問題很有效,但情緒不是一個問題是個需求
[2018年9月21日 自我感覺良好]
我以為我變強,但我連一個人孔蓋都征服不了,才發現我的知識總量、能力水準不堪一擊。受限於所知條件,我居然無能為力。我們進入了一個專業分工的時代,我沒有相關知識和工具,且法律保護壞人的特性,我對人孔蓋一籌莫展。



[人孔蓋後記]
後來有維修人來過,讓我看到底部構造。而他處理的方式居然是用水泥紙袋撕一塊去塞縫隙,我知道他在敷衍了事,我也沒多說什麼。當知道鐵蓋下面的構造後,我就知道怎麼做了。灌細沙直到填滿「L」型的底部,然後最上面那用水泥作防水層。就這麼解決了。這讓人想到無知之幕這詞,我們永遠看不到幕後是什麼,猜想總是與幕後有很大的落差。很有趣的現象。我的原先假設存在嚴重的錯誤,因為我不知道人孔蓋下面的構造。除非你知道「不知道」的部分,才可能做出有效對策。在此之前的做法都是亂槍打鳥,非常難命中目標,解決問題。

[2018年9月22日 沒有能力才會做壞事]
原本對這句話還蠻鄙視的,但身處其中才發現。原來做壞事才是劣勢者的優勢選項,不然劣勢者只有一直挨打的份。如果我有能力我早就發明了永動機,然後成為世界首富並且當好人撒錢幫助世人,名利雙收!!可惜現實不是,我面對的是虛弱的機體,和絕對不出色的智力。尤其身體的問題一直困惑著我,最近胃炎又發作了。我真的很無言,而且感到憤怒!!我在健康上的投資很高,但回饋卻是如此不堪。我認為我已做好每個我能做的事,克制不吃外面的垃圾食物、正常睡覺還有午睡。但只因玩魔獸,整個健康就崩解掉。這機體到底是怎麼回事,脆弱成這樣。另外看著自己老人斑的出現,更是無言。我吃的比以前健康數倍,但老化卻持續進行中。所以很明顯,我無能為力。我只是個平凡的人類,不出眾。推導出我沒有能力,所以我應該選擇優勢策略,做壞事!!何謂壞事?這是另一個議題了,但很明顯絕對不會是做好人這件事。
Deadpool 2
[2018年9月25日 自由]
自由的代價是孤獨,但孤獨的另一面是無後顧之憂。而無後顧之憂是一種優勢(我能做,別人不能),賭身家的優勢。如果我不善用此優勢,我將浪費自由的好處,無法發揮自由的優勢到達最大化,將會是一種嚴重損失。另一個面相來說,我可能是熱愛追求完美,導致我愛情總是荒蕪。看不上眼就是看不上,勉強終是災難的開始。為何看不看,眼高手低。就是我希望的目標在天上,而我在地上。錢是讓我升上去的唯一方式。智慧這東西對女人而言,根本沒價值。當柴米油鹽醬醋茶一弄,智慧只剩自我嘲笑,美其名稱為幽默。所以終須下重注,才可能跳升上去。自由跟一般人想的不一樣,自由一點也不輕鬆自在,如果是逃避某事自由不是理由。除非你渴望自由,不然自由的內含價值會遠低於其望,自由就是個元素,元素沒有偏好或壞,意思就是你得到自由,你也損失其他元素作為代價。

2018年9月17日 星期一

窮查理的智慧語錄



前言:
花了大概一個月的飯後散步時間,把這本書給解決了。有些主題很有啟發性,邊走邊思索。

隨記:
P.28 退場:人生有部分像在玩撲克牌,你得學會即使拿的是一手好牌,也要放棄-你必須學會應付錯誤,掌握輸贏機率變化的新情況。→下車難,下車的時機總是很難掌握。最近兩個月的結算來看,上次如果不放手,就會吃的滿臉的損。這個月放手,大概就少賺很多。你面對的是未知,已知的只有手中的籌碼。
P.30 要射中桶子裡的魚,我的想法是先把桶裡的水放掉→第一個直覺想法通常沒效率,通常好的方法是拐一個轉,從別的角度突破。這就謀定而後動,衝動只是會用暴力破解法,一開始有效,但當遇到問題層次越來越高時,那種阻力呈現指數上升,很快就被擊倒了。養成習慣對任何事都要找好方法來處理,而不是靠直覺反應。
P.40 承認你有所不知,是智慧的開端。
P.48 你該要牢記,好的主意不常出現-大好機會找上門時,要多押一點籌碼。→這點要做到真的很難,非常困難。至少我從未把握住任何大好機會,而任憑她從我眼前飄過。我還需要再鍛練才行。或者本身從事的就是投機已是高風險,不像買股票,逢低買勝率極高。兩者之間是存在很大的不同。這句話我可以要質疑並三思了。大好機會是指有限風險和高期望值,期指並不存在有限風險,期指本身是高槓桿,也就是高風險本質不會因大崩盤而改變。
P.52 我從來無法準確預測。我也不靠預測準確賺錢。我們只是常買到好公司,然後就待在那裡。→蒙格根本不使用「預測」這方法,而是計算價值,低價買入放著。所以大多數人都用錯方法論,感知、預測、先見之明,根本只是幻想。
P.61 耐心,我成功是因為我注意力特別持久。
P.68 複雜的東西,本質上就可能存在欺騙和錯誤。→股票很簡單明瞭,權證就讓你一頭霧水。玩權證最奇怪的事是莊家跟你捉對廝殺,他們一團的圍事跟你一個人玩。我實在不懂玩權證的散戶勝算在那裡,除非有內線才可能贏。
P.76 所有人性的問題都源自於,人無法獨自一人靜坐在房間裡。→人性不喜歡靜止不動,人類根本是過動兒。
P.93 認清現實:我認為人人都該認清現實,即使他不喜歡現實;應該這麼說,特別是當他不喜歡的時候。→當虧損時你會渴望逃避,但此時是最需要的是面對。反而人們喜歡當賺錢時盯著看,然後很快就把持不住手癢去賣掉。認為是賺,其是該賺沒賺到是另一種虧錢。
P.95 不做傻事,會淹死的都是很會游泳的人。→藝高人膽大,遲早會失足。能力是一個籌碼,不該每次都打王牌。當沒有牌可打時,就是死定了。
P.106 等待是最困難的(waiting is the hardest part):整天呆坐什麼事都不做,只是等待,這違反了人的本性。→股市不是一直進進出出就能賺錢,這裡努力操作是沒有任何意義。但一般人無法忍受不動作,因為會感到不勞而獲是一種罪惡感。人性渴望行動後的收獲,勤勞=收獲。這個錯誤的等式,深深烙印在大腦中。對策當然也不是逆著人性,你可以在等待時去「玩樂」。如果興趣是讀書的話更好,不然打打魔獸也比盯盤好。
P.109 勇往直前-當情況非常糟糕,所有其他人都按兵不動的時候。→多麼逆人性呀,連我都還做不到這層次。這裡不是順勢操作,而是逆勢承接。
P.118 沒有單一公式→你要瞭解規則、相關知識、經驗累積、一直演化。之前流行的找聖盃,我只能說沒有聖盃。你登到山頂後沒看到聖盃,只會發現「風險」。風險導致必勝方程式根本不存在。想要我的財寶嗎?想要的話可以全部給你,去找吧!我把所有的財寶都放在那裡了。意思就是冒險,再直白一點就是拿命(人生)去搏。
P.157 胡蘿蔔與棍子→這篇完全沒說服力,國家繁盛是造人民的勒奮努力。但蒙格勤奮根本無助國家,把員工的收益抽出轉到自己的口袋。本身沒有貢獻什麼能力在國力上。作者你是在造神運動嗎?把缺德說成高尚的事。在投資者角度來看,他是至高無上的王者。但在國家的角度來看,蒙格是個混蛋,沒有貢獻度。
P.234 想找到好伴侶,最好的方法是自己是好的那一半。→妙,但反思呢?你找個比你差的人同行,會比一個人好嗎?
P.244 承認愚蠢:勇於承擔錯誤的責任,並認真檢視出錯的原因。
P.246 犯錯:要好好歷練人生,就不可能不犯許多錯誤。事實上,一個人生的訣竅就是去犯錯,才能掌握錯誤。→書上文字說的除非親身經歷過,才可能體悟其層次、其範圍。
P.250 如果你不斷思考、不斷閱讀,你就不需要工作。→很有意思。為了不需再工作,所以目前努力工作,結果一生都在工作。因為根本沒學習成長呀。麥當勞打工學的是當勞工,認真努做個好勞工。
P.254 每一年過去,如果你沒有摧毀掉一個你最心愛的想法,那麼這一年就白過了。→思想的進化就是捨棄某些舊的信念,例如:追求完美,這是多麼棒的想法。然後就會跟我一樣孤獨一人。我知道要放下完美,但我心底根本沒放下。(繼續孤獨)

P.256 保持理性,是道德的無上律令。你絕不該笨到超乎自己可容忍的限度。→最低底線的原則。那怕知道死定了,也要理性作決定。如果喪失理性,連最後一絲絲機會都不會有。
P.258 我對自己不是很感興趣的事,從未得到大成功。如果你找不到真正對某件事非常有興趣,即使你很聰明,我也不認為你會多成功。→感興趣才可能積極行動,且堅持到最後一刻
P.262 避免過度強烈的意識型態,因為它會偷走你的腦子→學生很容易對做法執迷於某種形態,尤其是必須具有公平、正義、道德、純粹…一堆夢幻元素。結果讓目標根本不可能實現。很令人玩味。他們追求的是過程,遠大於目標達成,輕重不分。
P.272 巴菲特只專注在閱讀→新世代的年輕人,喜歡兼一堆工作。這世界不缺半調子的人,因為滿街都是呀。專業工作一開始讓人感覺得蠢,但後期就知道專業是這時代的主流。因為這是個分工極細的世界。企管系不是給一般人該選讀的科系,那是給家族企業子弟在讀的。
P.278 交朋友的祕訣就是要像個朋友,想要在你有需要的時候,獲得幫助的祕訣,就是對有需要的人先伸出援手。→交朋友跟澆花一樣,先要付出才能得到些什麼。
P.292 推動世界的不是貪婪,而是嫉妒。→人只要一比較,就會激起怒氣,不管死活就想爭個「贏」字。如果你是第一名,你根本無心再追求更高一層。因為超越第一(自己),根本沒有誘因。
P.300 我不時看到有人在人生中崛起,他們既不是最聰明,也不是最勤奮,但他們卻是學習機器。→成功方式有很多種,有一種是找到簡單有趣的方法-閱讀。
P.302 悲劇:當你面對一個難以置信的悲劇時,絕對不要因為失意挫折而衍生出第二或第三個悲劇
P.308 我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我從沒花力氣注意健康。我從不做任何我不想做的運動。→你照做嗎?如果是那就傻了,對蒙格的話照單全收,是放棄思考的證明。
P.319 如果你有個很自豪的觀點,卻不能把它的反面主張說的比你的對手更好,那就不妙了。這是很好的心智訓練。→為何我常常提無神論,因為聽到神論者的反駁。我必須說出更好的說明才能證明我的觀點是較優。不然其實也不用浪費口舌,就不存在呀。

心得感想:
一開始接觸蒙格時,會覺得他真是超人、天才。但當越接近越瞭解後就覺得他一點也不聰明、也不全然正確。他是一個平凡的人,但在股市發揮個人特質。除了在股市外呢?他表現蠻糟的(P.308)。一個年近百歲的人還在工作,還在遵守節儉。完全不懂得享受人生(P.252,P.260),簡直就是生活白痴。世界沒有完美的人,學習一個人的優點,但別照單全收。他的生活故事最好還是跳過為妙。什麼最感謝的是前任妻子的老公(P.306),酸呀。如果不是懷恨在心揮之不去,就不會想提這件事。船過水無痕,你壓根子不會想到這件事。

關於交易蒙格表現出高超的智慧水準,但相對於他的生活表現就顯得糟糕透了。

這本很適合用手機閱讀
[2018年9月20日 個人特質]
最近接連碰到許多挫折,我實在不懂怎麼都無解。連租屋水壓不足、馬路的圓蓋噪音問題我都解決不了,更別說英文一直學不好的重大障礙。我實在感到很大的挫折感,連遊戲都玩不好。但玩期指對我來說來很容易呢??這種相對性讓我很困惑,如果我智能是一個指標,或許隨著年紀而提升。但英文為何還是沒有多大的進展呢??數學相對容易,英文相對困難,其他事物相對平庸表現。個人特質似乎是真實存在。我玩遊戲一直玩不好,魔獸也玩了十年了吧,我表現出來的水準沒有應有的專業度。如果個人特質上的優劣勢存在,那我該如何面對人生呢?因為我假設是我的能力隨著知識、經驗而成長,但可能這假設不成立。如果我相信個人特質的存在,我應該更精進我的交易操作,因為我這方面具有優勢。在這競技場我具有優勢,不止提高獲利且得到成就感。值得再進一步思辯這問題,因為如果這個推論正確,那我該完全專注交易,而其他事拆出去委外代工,找管家(例煮飯、打掃、採買…)。
[2018年9月20日 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結果我賠錢了]
我批判蒙格,但我也嘗試他的論點。結果是我的論點正確,因為賠錢了。昨夜想說刪掉魔獸時給自己一些獎勵。就選擇買啤酒來喝,但違反自己訂的規則:「在開盤前一天要保持最佳飲食和睡眠」。酒當然是要避免的項目,但想到蒙格能隨便吃。這麼棒!!我也嘗試看看。結果今天早上頭痛、遲鈍,我是知道糟了。所以今天就不喝茶了,直接喝咖啡。但還是無法提升大腦到最佳狀態,反應力、思考力就是無法提升至靈活狀態,可以運作但沒那麼順暢。結果盤中的速盤時,在操作多個系統時,發生反應不及,其中一個系統發生嚴重失誤。當發現時已滑價許多,真是懊惱。犯了如此低級錯誤。但也印證了蒙格另一句關於交易的智語:「當你面對一個難以置信的悲劇時,絕對不要因為失意挫折而衍生出第二或第三個悲劇。」唉,我用我當實驗,來印證我的推論是正確。不知該笑還是該哭。蒙格交易的智慧高人一等,而其生活的智慧糟糕透頂。
[2018年9月23日 問題三能力:找出、解答、執行]
這個把問題(事情)拆成三階段,而個人特質(屬性)將在其中一至兩者會具有相對優勢,另一個通常是劣勢。張良、劉邦、韓信,三個人身上就看出其差異。三個人都各自有處理問題的能力,但在各階段表現的會出現明顯的差異。張良在找到問題在秦始皇,但解答和執行卻顯著落下風。劉邦說錯話被張良踩了一下立即反應過來找到正確的回覆。韓信帶兵一等一,執行力天下無敵,但最後還是敗在劉邦聯合智謀蕭何被殺。也就是無法找出問題所在。所以沒有完美的人,只要找到自己的定位點才可能有所發揮。所以就我的強項就是思考,弱項是執行力。這裡的強弱是指相對性,因為本身就是平凡的智力與體力。只是智力表現比體力強一些。而智力表現中又以思考力大於記憶力,另外就是我的敏感性比較強烈,所以我的表現是「找出」>「解答」>「執行」。實際驗證:我期指操作的好,是因為觀察力強,尋找出規律性。這就是「找出」的特質表現,相對需求「解答」和「執行」並沒那麼大要求的工作,所以我在此具有相對優勢。而只要跳脫出期指交易,在生活上、愛情上、人際上,我就顯得像低能。我的執行很弱,我一定要準時上床上睡覺、中午午睡、三餐定時,每天運動。這些紀律性的代價就是,不可能交到朋友。因為你不夠朋友、不夠上道。半夜找不出來那算朋友。哈,這發現真是有趣。
[2018年9月24日 智仁勇]
在想有沒有更具簡的代表,找出、解答、執行的三個字,發現智仁勇是很接近,但仁這字似乎是誤導。但我找不到一個介於智與勇之間的最佳字彙,智與勇之間存在一綜合體,半智半勇,在跟謀士比智落居下風,在跟勇士比勇也輸。但有一個均衡的智勇,比較像魅力、統御力、決斷力,一種綜合型的優勢。智王勇、智合勇、智魅勇、智御勇,找不到合適的字。如果用仁又感覺言不及義,仁者王道也。但仁字太光明了,稱王的沒有一個那麼光明,且現實中仁是個說服他人的工具,所以仁在智仁勇中並不是正確用字,跟真善美這三個字一樣(三個字全是誤導),讓人感到很陽光,但與現實不符。且我在找的是處理問題的三面相,跟王無關。智決勇!?
[2018年9月26日 天才的定義]
在理想世界天才跟智商有絕對關聯性,但由蒙格的交易和生活上的表現發現,我們對天才的定義跟智商有很大的落差。天才似乎是指特別項目的優異表現,其表現的方式不是思考的速度作判定。而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時間的反應速度不是其關鍵點。這點發現很奇特,天才不是像電腦般的運算速度,跟想像中的「機智」反應是有極大落差。而且不是「全能」。是專一某項長處,而在解決問題上擁有超乎常人的能力。而稱之為天才。而這就產生嚴重的認知偏誤,天才=全能+機智。所以只要你在某一項事務上擁有超越常人解決該類問題能力,那代表你擁有天才的能力。但要小心的就是天才大頭症,以為跨界也一樣表現如此優秀。是存在一些全能,但絕大多數天才都不是。推導出你要小心天才說的話,當他們在非本業之外的發言,通常是相對白痴表現。相信將會是錯誤的起點。例:牛頓絕對是科學上的天才,但其投資學卻是場災難。如果你相信科學,那牛頓的科學上的權威效應,會讓你邏輯推論上得到聽牛頓的投資理論是正確選擇。而其中的謬誤很難被發現。投資學不屬於科學,互為獨立的學問、領域。疑!!我不是在尋找天才的定義,扯的越來越遠了。似乎天才是在某一個狹小領域擁有超乎常人解決該科目下問題的能力,但跟智力水準和時間反應沒有絕對關係。所以天才是類似Marvel世界的超人,擁有特殊能力。除了少數是全能型的超人,絕大多數都只擁有一種特殊屬性的超能力。
[2018年10月4日 嘗試與粗心的兩種犯錯]
嘗試的犯錯屬必要因具有投資價值。而粗心犯的錯是不必要、只有損失沒有潛在價值。最近因手機掉出口袋摔車重傷(觸控介面完全失效),這粗心大意的錯誤讓品嘗到不該犯的錯的惡果。因手機是我網路備援線路,所以這事成了重要特急事件。我必須在最短的時間處理以避免死棋(註一)的微乎其微的發生。我額外花了8個小時才處理妥當。從一開始的分析買新手機修舊手機,接著尋找附近的商家。意外的處置(XZ1藍色斷貨,維修料件無現貨),從買手機改成修手機且得親自跑趟台北市(運氣好)。往返台北市的額外開支和時間耗損(超出預估一倍耗損)。然後途中機車後照鏡受損(意外通常會伴隨新的災難)。所以如果當初不粗心犯錯,我就不用額外花費3千元和8小時處理。小心不要犯錯是很具價值,這裡的錯是指粗心大意不該犯的錯。所以平日你不該做事求快速(匆忙),而是以高品質為最優先考量。把事做好,不出錯將會得到長期效益的回報。而只要出一次錯代價就是得額外做對十次才補救的回來。最簡單的運用就是:送單前請再三確認下單條件是否正確
註一:死棋
何謂死棋:手上完全沒牌可打或沒辦法接技,剩下運氣(完全被動)。
註二:運氣好
沒手機我其實已回到古代世界,對外資訊全中斷。我不確定台北市的手機維修站是否有料件,但我當下的評量是如果沒料件或修費太高我直接去買新手機(下下策,沒中意的手機)。去到時,店員說只有面版料件,背蓋缺料件。然後維修很順利,只有螢幕更換(2千元)沒有額外問題。真的實屬運氣好。我居然在這賽局打到沒牌了,只剩運氣。
[2018年10月4日 運氣]
運氣這東西是不可控制性,你完全無法知道運氣會對你做什麼事。但運氣也是一張牌,很隨機的牌,而認知中的運氣會帶給我們好的結果。所以睹徒或新手總是找各種奇怪的儀式或迷信來讓自己有好運(錯覺)。這種想法完全是錯誤的使用運氣,運氣是山窮水盡時,沒牌時的最後底牌。這是什麼意思呢,比較通俗的說法就是盡人事聽天命。比較合邏輯的理性說法是我已盡全力做好我每件事了,不管好壞接受結果。通常你盡量時已抵消許多壞運氣,而此時你得到好運的機率會>50%。更明確的表示就是絕大多數你會在使用運氣前就已把事處理完了,很少會期望好運的幫助。運氣不該拿來用,運氣根本不該存在你可使用的牌組中,運氣是當你打完所有牌(盡所有力)後的隱藏底牌。如果你把把都打到隱藏底牌,很快會被打爆。新手好運就是打沒兩下就使用隱藏底牌(隨機運氣,剛好是好運)。所以新手很快就會嘗到運氣回歸現象(機率50%),當然新手發現賠錢後會開始找認真學習,而第一個接觸的通常不是專業知識(門檻太高),而是股市入門123的書籍,感知(感覺認知)操作法,誤以為有效(因為簡單,看報推理就能賺錢)而因知識水準經驗不足,導致勝率不是隨機的50%,而是瞬間爆跌剩下10%。新手進入撞牆期(好事多磨)。如果你還沒進股市,就別下海嘗試了。賣書的從不跟你說,賠錢毀一生是多麼糟的後果。因為出書目的就是為了賺稿費,沒人會出理財書叫人不交易。這樣不會賣錢。如果預期不會賣錢,那就不會出書。所以絕大多數的財金書籍都是垃圾資訊,看看自己書架上有多少本吧。
呃,這樣說好像也不太正確,是有好書只是跟市售相比之下,其實是鳳毛麟角。慎選書單吧。該死這張圖對我不利,上面證明我讀過期貨交易法規。到時如果出事上法院對我蠻不利。我不能裝無辜…好在我考試沒過(勉強證明我知道是一堆錯誤法規,所以不及格)。
[2018年10月5日 規律+預期心態,產生理性幻覺]
預期心態(感覺像理性),其實只是幻覺(自證:找到規律)。無法有效的幫你做出優秀的決定。各種情緒(恐懼與貪婪)才是引起預期心態的起源。如下圖未發生近兩個交易日下殺前,你會看到一個非常顯著的收斂形態。你會預期在黃圈點作反彈向上的預期,結果輕鬆貫穿(10/3)。然後(10/4)在第二個上升線時也預期底部了,但結果依然是貫穿,發生恐荒性賣壓並伴隨是高速反彈(10431瞬拉至10606),接著又回到趨勢向下。當苦戰了一天後,在收盤會覺得差不多見底了吧,因看到一根頭好壯壯的下引線。會讓你誤以為「理性」來看這邊承接是絕佳點。但次日早上(10/5)一醒來看了昨晚的夜盤交易,你就發現你認為很理性其實還是預期心態,根本不是理性,但你會誤以為是理性。你以為看到規律其實走勢根本無規律可言。

2018年9月16日 星期日

你沒看過的數學



前言:
作者台大數學系畢業,又留美博士,根本是人生勝利組的代表!!但太有自信,結果也沒跳脫出數學結界,還覺得高人一等。聰明反被聰明誤,這例子真經典,因為寫成一本書來證明這句話。

隨記:
P.7 我們的制式教學沒有適時說明學習幾何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嚴謹推理的能力及欣賞數學之美→學幾何是學習思考、學習解決問題的技巧。背定理和證明是意義不大,因為幾何是已知的學問,公式只要翻書就找得到。另外我該去買本《幾何原本》來放到我書架上!!除了經典之外還具有啟發性。人類由此(時間點),進入理性時代。
P.119 當一個社會用修辭學取代邏輯推論時,民主精神就被摧毀了。→每當聽到政客用台語發表演說時,我就警覺大起。他不是來講理的,他是來賣矯情的。
P.119 數學教育與民主制度的相依關係被完全忽視了。當今學校的數學教育只著重數學的實用部分,也就是計算,卻完全忽略了數學素養對民主的社會的重要性。→數學背不起來,要理解、推理,但我們的教育居然是填鴨式要你「套」公式。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結果數學真正有趣之處就被消滅,只剩無味。尤其幾何學是最有趣的部分,因為有很多圖形,方形、三角形、圓形…之間的組合。多麼出色的視覺和思考的享受,但就這麼被制式教育給扼殺了。
P.121 學數學能學習民主意義,更向下延伸可以學到更多的公民素養,數學讓老師與學生是平等的地位,只要有問題、瑕疵就可以不認可該公式,可提出質疑,可自由提出異議,而這就是民主的素質之一。→在數學討論下,你會發現平等的真義,並且真實體驗。而不是書上教的人人生而平等,你完全感受不到這平等是什麼意思。因為你看到的人生和體驗的人生跟平等本意落差太大了。你不可能站在馬路上跟總統車隊議論,為何你有可以把馬路清空?特權,因為我是總統。也不可能跟槍擊要犯在馬路上對質,你為可以殺人?形勢,因為我是殺人犯。現實中很難真正的體會平等是什麼意思。
P.133 數學素養:正確的邏輯推理能力及獨立思考的能力。→當解題越多越能抓到思考的技巧和邏輯推理的習慣,跟數字耍情緒一定沒用,久了就自然而然的不帶感情處理問題。但作者在這裡犯了很嚴重的錯誤,因為知道的太少,而無法用有限的知識來作邏輯推論。變成瞎子摸象的困境而不自知。但瞎子一直都很理性,這個事實別忽略。只是知道的太少,無法推論出全貌。而得出的邏輯推論很荒謬,但瞎子絕對不會認為荒謬。他相信他說的是正確,完全想不到「以偏概全」的存在。
P.145 儒教重禮,凡事先講禮,再論理。並且上下層級非常嚴格,下完全不可以對上無禮。否則就無法討論。所以產生奇怪的問題,到底是禮貌重要,還是解決問題講道理重要。→我一直對這社會格格不入,我就是不懂為什麼我不想說話時,一定要擠出笑容,假關心一下。如果我不這麼做,對方就對產生敵對感。這社會只有兩種人:我們的人和敵對的人是吧。我專注力有限,就不能把時間留給自己思考嗎?這群人下層人就沒事幹,只想拼命的找人聊天刷存在感。不理他們的話,那脆弱到不行的理智線還會瞬斷,狂暴。
P.172 狄摩根原理(De Morgan's laws):


→有機會要找集合的書來複習一下了,邏輯分析很好用的技巧。
P.216 要了解平均在大多數情況都是沒有用的,必須加上標準差才更清楚。→外加圖表
P.241 如果這題解不出來,肯定是有比較簡單的題目還未解出來。意思是只要逐步地解決小問題,那整個問題一定可以得到答案。→把困難的問題先拆解成許多小問題,然後個個擊破就得到答案了。
P.249 高斯對於事情,重質不重量。「寧可少一些,但要求完美」(Few,but ripe)→不懂在指什麼意涵,先記下來。
P.250 經驗世界是真實世界的投影→經驗不一定正確,但大多情況也不會偏離太遠。這裡的經驗應該不是社會傳承的經驗法則,而是親身經歷的經驗。畢竟老一輩說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結果我失業了(當時的加班時數可是常勝軍)。努力跟回報是兩回事。錯的地方你永遠只會是表現平庸。

心得感想:
作者的盲點:意識形態,而其之所以可怕就是,連這種天資聰穎的人都看不到自己的盲點。簡單說,寫出政治類舉例已說明其意圖就不理性。而下意識的取用了偏誤命題,來證明其理性分析正確。命題本身就是錯誤、就是狹礙,你能證明什麼?井底之蛙也犯類似的錯誤,視角太低、視界太小,導致看到的世界不夠充分,理性一點用也沒有,還發生了誤導。核電問題,作者單就「P.159 蓋核電就有電,不蓋就沒電。」這種片面,來暗示否決核電。你的理性只是依附在一個觀點推導出來,如同用E = mc²公式,就用這公式推論全部物理。結果當然是謬誤(更高一階的時間元素呢?),而作者完全沒發現,因為不止一例,因為政治文貫穿第三章-數學與邏輯。天呀,這是一本教人的書耶,不該像我隨便寫寫心得打打字。所以中文作家該讀嗎?連這麼傑出的人都如此不及格,其他中文作者,就別期望了。還是少看中文出版品,多看外國人寫的作品。至少你會得到不同觀點,而不是只有台灣視角。0.23億人要培養出出色的作者真的有其困難,而74億人要培養出出色的作者相對太容易多了。

[2018年9月20日 標準是絕對還是相對?]
看到台大畢業,我們會肅然起敬。這是台大效應,同時我們會對他們的期望相對比較高。所以評論時相對會出現高標準的現象,這不知是好還是壞。但換另一種說法,如果我採用相同標準來對人,那為何對方挑明說自己是台大畢業呢?所以他自己就表示其優秀性,所以我認為要求用較高的標準來看待他的論點是比較合理的事。

2018年9月2日 星期日

後真相時代



前言:
讀書樂趣或許不在求知,而是享受閱讀過程中的思考

隨記:
P.9 藜麥富含鎂與鐵的無麩質種子,蛋白質含量比任何殼類都多,還擁有一切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的必要胺基酸。NASA宣稱藜麥是完美地球營養物質。→唉,我真是糟糕,還沒嘗試過藜麥,只因對這名詞感到陌生,所以在貨架上看到藜麥時,下意識的看見而跳過。改天來試試藜麥看看吧,沒想到有這麼優異的澱粉類食物。
P.20 矛盾真相也可以有建設性用途→望梅止渴的典故,曹操撒了一個謊,但結果激勵士兵向前進。
P.21 高露潔公司一向在廣告宣稱「超過80%的牙醫師推薦,使用高露潔牙膏」。事實多數牙醫都推選了不只一 個品牌。即使這段廣告標語沒有說謊,最後還是遭英國廣告標準管理局禁止了。→我們的國家只會禁止人民自由,不會管理詐欺廠商,何況是這種狡詰的統計誤導。牙醫推薦市售品牌牙膏大多有效,而高某故意把市售當自己。集合裡面的一個成員,一個成員不可能等於一個集合。所以高露潔沒說謊但不誠實,品牌價值下降。
P.22 「妳的孕史會影響妳罹患乳癌的機會。如果妳把寶寶生下來,未來就比較不容易罹患乳癌。研究顯示,墮胎將無法增加妳對於乳癌的抵抗力。」→這段話一定會誤導你相信墮胎會增加罹患乳癌風險,而且出自於德州官方的健康建議。多麼會運用文字的模糊空間來創造欺瞞呀!!把無法證明為真或偽的科學研究,當成一種科學證據,以佐證自己的歪理。政治、宗教、商業中比比皆是。反正你也無法作出強力的反駁它說謊。(asshole)

P.23 溝通者簡單三種類:→不管那類人,我們接受到的訊息都不完全正確。
1.倡議者:為了實現某個目標,選用矛盾真相來營造某種還算正確的現實印象→從源頭就暗藏非真。
2.誤傳者:出於無知散布矛盾真相,卻在無意間扭曲了現實→玩過傳話遊戲就知道最後一個聽到的話跟第一個說話的通常差很大,中間傳話的人不是故意傳錯,而是必然的雜訊結果。
3.誤導者:故意利用矛盾真相來製造某種自己明知不對的現實印象。→不管對方說什麼,找中對自己的利的片斷話語,再傳出去。斷章取義。
P.25 世上有些基於事實而成立的真相,都是可以透過研究或科學測量查證的事實真相(factual truth)。然而世人仍會發表許多既非基於事實,也非造假說謊的言論。在談論某樣東西好不好,值不值得擁有,或價值多少錢時,這些言論通常主觀的判斷,我們卻把它們當真相。當我們談論到對未來的預期以及關於意識形態或宗教信成,也常出現同樣的情形。
P.31 當我們對世界的理解突然改變了,眼前浮現出嶄新的可能性。→一念之差,有時是整個世界觀的天翻地覆,寶島這讓你誤以為島之重,而忽視海之廣。如果你把島民思維轉成海洋之子呢?瞬間從3萬6千平方公里,拓展成1億6千萬平方公里的空間。太平洋是我家後院,而且沒有人,真是超級大藍海。可惜台灣人怕海,政府腦殘列出一堆禁止海邊活動。


第一部:部分真相
第一章 複雜性
P.35 真相是一面破裂成無數碎片的鏡子,而每人都以為自己那一塊碎片就是全部
P.35 現實很複雜→多元素、多面相、多維度的綜合體。有圖為真相也不是完全正確,圖只是平面展現,側面都可能被遮到,背面就更是完全看不到。除了三度空間問題外還有時間的動態連續問題。
P.57 小心誤導者用大量瑣碎資訊來掩蓋重點和無意義關聯來攻擊他人。→看過地球暖化人士列出排山倒海的圖表嗎?用海量的資訊來轟炸你的大腦,直接癱瘓掉你的思考運算能力。結果一堆圖表證明不了什麼。或許方法是鎖定一張圖表,只要證明不為真,即可否決對方一切。科學方法真的很直白有效。
第二章 歷史
P.68 選擇性的歷史→記得小時候讀到連橫這人,心裡嘀咕著,為什麼阿貓阿狗都能編入歷史教材!?而且還要會成為考試題目。
第三章 脈絡
P.95 框架→以色列人相信,耶路耶冷是上帝應許之地,驅離巴勒斯坦人是合理的行為。這脈絡原自上帝應許(框架),但證明不了上帝的存在。然後在這框架下引出的公理成了荒謬的推理。
第四章 數字
P.105 折磨數字吧,它們會把一切從實招來→屈打成招。數字的確不會說謊,但製作的人會、解釋的人更會。
P.112 讓數字看起來大一點或小一點→得寸近尺、前置條件的篩選數字
P.121 千萬別以為兩組數字具有相關性,就表示它們之間一定有某種因果關係。例網路上流傳著海盜數量隨著全球平均溫度上升而下降的曲線。
P.123 統計數字不是謊言,只不過同樣是真相,統計數據比單純的數字更有可塑性。
P.128 GDP的功用不過是混淆視聽→愛爾蘭2015年GDP成長率26%,中國才7%。因為低企業稅12.5%,把蘋果等大公司引入,資產總值暴增,但跟民眾收入絲毫不相干。或天災後GDP也會上升的假象。
P.132 深入挖掘真相,了解在爭論過程中被提出來的每個數字及其真正意義。
P.132 小心誤導者精心挑選對自己有利的數據,或刻意不說清楚自己用哪種平均值。
第五章 故事
P.133 誰管事實怎麼樣!我們需要的是故事!→人類很難理解理論,但對敘事體故事卻很容易理解,但代價就是偏誤必然發生。如同向長輩解釋電腦,硬碟=長期記憶,心臟=電源,CPU=腦力計算,但關機解釋睡眠??電腦不需要休息是常識呀,關機解釋成死亡?但人一關機不就領便當了?故事是好的開始,但結果卻是災難一場。耐著性子弄懂理論才是上策。懶人包只會讓你變得更蠢罷了,一知半解的知識比無知更慘
P.135 所謂故事,就是從一段轉變過程中整理出連貫的選擇性敘述,強調形勢和事件之間的因果關係。→看電影感受最深,導演運鏡焦點是引導你的注意力。有時刻意的淡化關鍵直到最後成了關鍵點。你的思考早已被算計了,如果覺得被騙也不要覺得可恥。對方有心你就難防,如果真要防,你大腦早已不堪負荷,當機了。這就是為什麼喜歡找熟人交易,節省腦力。商人誠信很重要,只要建立起信任,這客人就是你死忠戶了,因為人性-懶,懶的再去嘗試。
P.139 敘事謬誤:在看一串事實時,很難不去編織故事,或對這些事實強行加上邏輯連結
P.147 故事藉由突顯某些因果關係,來削弱其他可能存在的因果關係。
P.157 殺人是被禁止的,所以殺人犯都受到懲罰;除非他們殺了一大堆人,最後吹響了勝利的號角。→這世界總是如此的弔詭,奸商是惡人,最大的奸商成了慈善家。

第二部:主觀真相
第六章 道德性
P.158 《雙邊論證》好壞沒有絕對,一個人視為良善的事物,在另一個人眼中反倒成了邪惡。在不同文化彼此相異的道德價值中,就蘊涵著這種觀念的證據。
P.168 我們不該殺人,這是放諸四海皆準的道德真理,但大部分的社會之所以能夠存,靠的就是一群願意拿命殺人的同胞來維持。我們把這群人稱為軍人,並不斷灌輸他們另一個道德真理。→我一直覺得殺人是很有趣的議題,因為總是能有例外,而只要有例外代表殺人是惡的定論不成立。既然不成立就沒有遵守之必要,也就世人的道德觀是誤誤。再推論下去世俗的道德觀為偽,相信世俗道德觀的人,是智力不足的證據。無法從邏輯推論看穿道德這個無形的牆,所以永遠困在下層世界上不來。
P.173 銀行家只想知道自己的行為合不合法,如果合法,就沒什麼值得在意的問題了。銀行業職員的工作遊走在法律邊緣。→法律又在一次證明其不足以為信的東西,只能防君子不能防小人。相信法律代表的只是你的思想太迂腐。你該知道法律條文、世俗道德觀,然後不當他們是法則。只是達成目標的條件限制。怎麼知道自己是善還是惡,你心中自有維度。畢竟從守法進化到無法,已證明你智慧已足夠區分其界線了。
P.174 (各行各業)各自發展出一套道德真理(價值觀),皆和社會上的其他人大相逕庭,由此可見,道德真理不但是主觀的,也是可以改變的
P.175 改變始於理解,理解始於對他人產生認同。一言以蔽之,就是同理心。→不認同,因為當你認同某事,你的心已失去中立。瞭解即可,無需認同。既然作者拿同志當材料,那我的反證是當我瞭解其無法產出後代,就知道這血脈已走到盡頭。如果想要有孩子,如同太監的思維,得不到的渴望,而非源於愛。愛是種不求回報的爛事。除非親生不然絕大多數人做不到真愛的程度。除了心理病態,如果立法為了保障少數病態,是件愚蠢至極的事。所以大多數人被同志團體的組織力給誤導,他們訴諸的感情宣傳。而絕口不提問題核心,因為他們就是生不出來。想想這些同志團體智力不足很嚴重(或許又是人多的地方智力下降的佐證)。總是執迷於渴望但做不到的事。這方面我倒經驗富豐,我渴望天資優秀,但試了數十載,得證為偽。我渴望我帥到萬人迷,但試了數十載,還是孤家寡人,得證為否。天生如此,接受事實才能可能向前,不然你的指針總是指歪,走向泥沼,越陷越深。我接受我資質平凡和外貌普通的事實,我才開始找到出路。至少我現在沒打卡上班,自由這是條我沒想過的路線。真是奇妙人生發展,如果我堅持拼智力?可能未老先衰,因為對手用他們的天生優勢就輕鬆超越我了,還沒用力呢。
P.176 道德德行是習慣的產物→愛國教育之所以有用,就是一再的對你洗腦值到呈現反射狀態。當大腦神經生長出聯結後,你必須非常用力才能扭轉那想法和感覺。小心壞習慣的自然養成。
第七章 吸引力
P.191 預期某樣事物能夠帶來愉稅,我們就更有可能愉悅地享用它。→IMDb的評分給人預期感受,當得知分數很高進去後你會預期感好片,然後在此催化下你通常會在看電影中放鬆享用它。這種影評太方便了,但也毀了很多好片。像《A Good Year》評分不高,但我超喜歡這部片子。《Storks》因不是Disney出品的卡通,分數還不如舊片重拍的《Beauty and the Beast》。還有如《Transcendence》題材跟當今主流意識形態「反人工智慧」而成了爛片,其實內容元素很有意思,給人工智慧意識(人性價值觀)之後,人工智慧將會出現另一種面貌與發展。
P.201 小心,煽動人士和其他誤導者可能耍手段,誘使你厭惡特定的群體或事物。→我討厭狗,如果養狗的人,最好遠離本站。因為我最喜歡罵養狗的都是自私的狗東西、狗奴才。養狗是一種放棄人格的行為,而且以為自己是主人,其實只是狗的奴僕。還以為狗對你笑,其實只是演化的結果罷了,它們壓根子沒有那種想法,只為了食物。

第八章 金錢價值
P.203 你付出的是價格,得到的是價值→資訊不對稱,市場很有效率,但不是馬上同步價格和價值。而形成暫時性的價差空間,直到資訊充分散播。
P.213 塞西爾.羅德斯(Cecil Rhodes)成立比爾斯公司(DeBeers),運用壟斷勢力限制鑽石供應量,並營造出鑽石稀缺的假象,數十年來牢牢支配市場價格,並運用結婚這最會放縱亂花錢的活動,來販售鑽戒作出海口「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但經不起大火的試煉,一燒既成灰。女人的錢真好騙,妳期望如鑽石的堅固的愛情,但鑽石卻經不試試煉。那要鑽戒是暗示男人該去偷吃嗎?
P.215 如今有四分之三的美國新娘配戴鑽戒,而且幾乎沒有哪個女人會賣掉自己的訂婚戒指,這間接保住了鑽石居高不下的價格。主觀估價,遠高二手市場買家能接受的價格。鑽石如貞操戴過就不值錢,這現象挺玩味的。想想愛情還真是完全不理性的東西,我用理性推論鑽石成了無意義,問題是在於感性。
P.219 用錨定價何來影響估價→去牛排店點雞排,因為牛排價格最高,「相對」雞排很便宜。其實點雞排「相對」不划算,店家估的每一個套餐收益一樣,只差別在食材等級。點最貴的是明智的選擇,固定成本攤下來最小。呃,好像感覺那裡有推論錯誤..

第三部:人為真相
第九章 定義
P.235 對猶豫不決的消費者來說,「科學認可」是一種難以抗拒的產品屬性,但「科學證實」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商人定義的各種詞彙和正常人的標準落差極大。至少看過很多符合國家標準都沒符合預期水準。
P.239 人們經常有意識地以不誠實的方式使用這類字眼。也就是說使用這些字眼的人心中自有定義,卻默許聽者以為他指的是截然不同的意思。→誠實、不誠實、謊言,其中不誠實不等於謊言,在發言者心中,不誠實只是說出對自己有利的部分,沒坦白。而就聽者而言不誠實就是說謊。法律呢?保障不誠實,並推給道德問題。嗯,法律又再次證明是很糟的文明產物。法律條文已充斥很糟的邏輯,再配上恐龍法官的遠古價值觀。台灣這麼亂不是沒道理。當所有一流的人才都跑到金融,剩下的社會組成變得極為脆弱無力。更別說所有職業中最重要的老師。低薪的負回饋,孩子們保重了。各種三流教師荼毒後代。
P.243 定義並非不可更改。定義會隨時間改變。→空穴來風、不求甚解都跟原義完全相反了。

第十章 社會建構
P.254 社會建構是人類集體想像的產物,由無數人貢獻了一點點或一大堆不同的見解和願望,才能形成各種社會建構。→如果大多數人不相信美元、歐盟,那這兩者都會消滅。前者存在信心,後者存在假想國度。兩者本質是虛構。
P.263 人權畢竟是一種社會建構,因此可以任由人們各自詮釋。→動保團體是反人權主義,但他們覺得他們是正義而且樂此不疲。打狗看主人,因為法律居然給予狗權,奇怪的平權思維。再推演下去政府支出費用養流浪狗,但路上還是有乞丐、流浪漢的怪異現象。這說明我們活在別人定義的人權,跟你認為合理的人權有極大落差
P.264 當人們對某一種特定的保值工具失去信心時,我們就能清楚地看見社會建構的本質。→虛幻的價值感,覺得錢重要是因為大家搶著要,而本質是沒有任何價值。所以真正有價值的只有生命,你的命。別人的也沒有價值。但這樣似乎已把「價值」一詞的語弄的的極為混亂了。
P.265 比特幣這種「集體想像」能不能贏得夠多人的信任並長久維持下去,還有待觀察。→沒有國力的背書,且本身沒有實質資產作後盾。完全依靠的是稀缺性和信任。如果不是世界各政府亂搞貨幣,虛擬貨幣根本不可能風行起來,這是對政府的反動。就政治立場我支持虛擬貨幣成為世界通用貨幣,但就本質觀點我會保守看待,風險太大了,我承受不起明天起床虛擬貨幣憑空消失和巨大的價格波動性。如下圖每天都在衝浪,這天-12%,應該會讓擁有者笑不起來吧。

P.268 認清社會建構是想像的產物,如果有必要,我們還是可以改變它們。→剛過的鬼月,真的很惡毒的中國節日。上個月每天都被迫接收這類的洗腦文,我相信每年都這樣洗。久了就會讓很多人相信鬼的存在,但從來就沒看到過。但恐懼會讓其產生幻想。半夜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讓他們誤以為有鬼東西。這種鬼月傳統如同瘟疫般每年這時傳染一次,不管怎麼躲遲早會陷落並相信(寧可信其有,這思維就代你已中招了)。真的很糟的傳統習俗。最怪的是政府帶頭做這事,台灣根本不止政金合流,已是政治、黑金、邪教共同體。想想大多數人無為脫離是因為社會建構早讓他們無法脫離。

第十一章 名字
P.269 如果玫瑰叫薊花或臭鼬草,我就不信它還會一樣美。→英文比較美rose,中文名也不怎麼好,所以玫瑰花並沒有得到華人很高的喜好。鬱金香、百合反而更得華人的喜好,名字取的好真的很吃香。
P.282 改變名稱也改變看法→吳郭魚是很廉價的魚,改成台灣鯛就質感就提升。但吃起來都一樣呀。比目魚在傳統市場還是叫鱈魚,身價也亂翻。高麗菜掛個梨山是,而且大多數人也分不出來,因為一直誤把平地高麗菜的口感就是梨山高麗菜的口感。公斤台斤都是斤,傳統市場見證比下流的集合之地,市場最後不敵台斤的減40%的相對價格比較便宜的假象而取代了公斤。而誤以為台斤是正規度量單位,其實盤商到產地收購是論公斤。嗯,其實我還蠻討厭傳統市場,代表的不止是環境的髒,更隱含著思維的骯髒(偷斤減量、賤貨高賣…等)
P.287 反墮胎團體,使用「支持台兒生命權」。反對方則寧願被稱為「支持人工流產選擇權」,而不是「支持墮台」。→我比較想用「我生你養權」,來吐糟反墮胎團體的可笑之處。人窮時總透過追求道德高尚,來拉抬自己的身價。尤其站在道德高點,讓他們高潮不已。
P.288 「遺產稅」就是「死亡稅」→文字的調換,讓感受大不同。遺產課稅合理,向死人課稅感覺怪怪的。但想想人都死了,那全數充公,好像更好!!但這種二階思維,太不直覺讓人很難立即明白。
P.289 比起「全球暖化」,氣候變遷聽起來比較不恐怖。→前者明確惡化,單向。後者只是變化,雙向。語言真是邪惡的東西,同件事能有多表述法。
P.291 慎選名字→我知道,但中華民國禁止我把名字改成羽澈。這意味著你生在一個權威主義的國家,打從出生就處於一個不是平權思維的世界。

第四部:未知真相
第十二章 預測
P.331 明天的天氣不會受到天氣預報的影響。→預測是機率是樂趣,但預測並會決定結果。看財經頻道無法預知發展,結果只是徒勞無功,效果還比看八點檔還差,至少你看肥皂劇可以放鬆。看前線百分百,你很容易不小心認真起來。即使你知道那是假的也一樣。有智慧不代表有定性,有智慧是知道我一定把持不住,所以先行關掉電視。別試煉自己的人性,絕對不堪一擊

第十三章 信念
P.323 (作者)把信念定義為一個人認為是真,但無法被證明或駁斥的觀念。→作者文筆出眾,可能就是對詞彙的定義下過苦功,台灣翻譯者大多沒修中文底子(中文系),導致太多水準很差的譯著充斥市場,再好的書沒有好的譯者也能翻成爛書。前陣子最出名的例子《快思慢想》譯者洪蘭,經典的翻譯文,翻給自己看的書。
P.325 意識形態也是一種信念,是達成我們所有人理想的最佳途徑→像我討厭狗,這明顯是一種意識形態,狗其實只是一種生物。生物是元素的組成,元素並沒有什麼好壞善惡之分,只是一種中性的物質,但我還是想消滅狗為樂趣。即使我知道這不理性且浪費生命,或許意識形態證明我的存在和我的平凡。絕對聰明的人為何在這世界很少,近乎不會帶來偉大的人類進步呢?可能是思維終極之後是無意識形態,對任何事的思考發展最終都是中性,所以無從比較。那再推回現實表現就是無為,讓世界自然發展的思維。所以人類的進步靠的不是極端天才,而需要是天才的程度。所以合理推估當智商超越200之後,表現的不是超人而是像小孩。
P.326 信念不只具有推動人們做大事的力量,更重要的功能-團結群眾。→儒學之所以魅惑眾人,只是其論點吸引人,仁義之說。借此信念團結民心,然後為君主所用。歷代創業帝王都說一套做一套。沒人吃飽沒事幹,專為人民謀福利。何況是殺頭風險的建國之事。
P.327 在團體中,新興的信念可以透過自我鞏固的過程快速傳播,也就是所謂的「疊加效應」(availability cascade)。換句話說,只要在團體中越來越多成員陳述某個特定想法,那麼,不論他們是真的相信或只是想要融入群眾。那個想法都會令人覺得越聽越合理。→如下圖,一群人像納粹一般抬手,在那阿門來阿門去。路過時我只能嘆氣,群體盲從。你真的勇氣脫離人群,很難吧。因為你渴望認同和歸屬感,邪教盯著你的弱點打。邪教話術演化了數千年,你還活不到一百年。其實被算計是正常現象。

P.341 闡釋宗教經典→如果真理是存在,就只會有一種解釋。而每個時代對聖經總是各自表述。這不就說明根本沒有真理這回事。這時宗教會說與時俱進,那就放把火把聖經燒了吧!為何世界還這麼多蠢蛋,思維還停在千年前的迷信水準(聖經、可蘭經、佛經)。可能是人性懶,不肯讀書,只想靠本能反應,任由荷爾蒙分泌來決定人生。無知的代價真的貴的嚇人。更慘的如同信徒讀錯書,更是悲慘。小心選書,尤其帶「聖」字的書,要萬分小心。
P.343 本書通篇強調的就是選擇、溝通和接納「正確」真相的重要性。→中文書名不知是誰訂的,沒有透析作者本意,「後真相時代」絕對是很糟的書名。語意帶有轉折、不明確、模糊感,會誤導讀者思考。順向用字才能彰顯本書,讓人毫無阻力的抓到作者想法。不知為何現在主流中文書名喜歡用否定詞。可能是從反脆弱這本引領的風潮吧,但變成爛用過頭了。讓很多書的中文書名與內容脫節太大,讓人很難領悟。
P.345 我們得費好大一番功夫,才能超越自己對某個事件的直覺反應。→我直接封鎖新聞節目,以節省專注力耗損。當你經歷過眾多的世界末日(新聞報導),你會發現在世界末日像是日常一樣,船過水無痕。尤其2000年的世界末日事件更讓人體驗到世界末日是個商品,是個團康活動。即使世界末日真的發生,其實一點都不重要。反正你死定了。

心得感想:
這本書用字精確,作者功力了得,譯者也是高手。能把truth分解成真相與真理並定義明確。
前幾年資訊爆炸,各種書都厚的莫名其妙,而內容卻空洞匱乏。大多都是抄別書的重點集結成冊,而屬於原創部分少的可憐或者根本是垃圾創意。所以聽到非議者說觀眾不喜歡讀很厚的書,其實是不喜歡讀含金量極低的書。讀到這本感覺作者們和書商終於發現這問題了,不再追求厚度,懂得刪減和把字體放大讓閱讀變成是享受而不是考驗眼力。
思考是個工具且是種技能,書本是思考的成果。那這兩者不就抵觸了?捨棄讀書多自己找事來思考不就事半功倍(提升思考力)?讀書的好處如上館子,別人幫你料理好一切,你只要坐著享受別人辛苦的成果,所以忽略了「效益」觀點。你節省了腦力和時間,讓專業人士幫你收集、整理、做初階思考等代勞作業,所以讀書是種找人代工的方法,非常具有效益。我還蠻想三餐外食,一個人開伙的代價太昂貴了,每天花三小時以上在廚房真的很傷時間,但想想外食要達到我自廚的費用應該很可怕,食材成本乘以三倍是合理的外食價格。算一下外食合理代價是2萬4千元/月,所以蠻納悶一般上班族怎麼可能保持健康?又扯太遠了。重點是盡可能找代工(購買服務),保留自己的精力和體力在最具生產價值的部分使用。買星巴克是錯誤,其實問題不是價格,而是你賺錢的能力未遠喝星巴克的水準。真正的問題是越級享受代工服務。時間價值是動態標準。大部分理財的書籍都是教如何做好一位窮人,暢銷書之所以暢銷常常是寫給窮人們看的,用來滿足他們在匱乏下的自由意志-窮的時候還是可以作選擇(扯蛋)。還是想盡辦法脫離貧窮吧。
文字定義是很有意思的東西,說謊的人很習慣遊走在此模糊空間中,而深不知謊言是一把雙面刃,而對自己的刀刃是無形,因為那是深藏在潛意識。謊言說久了,會當真。這裡沒說會成真,而是誤以為真。而在思考時,因為快思功能,你會察覺不到這個錯誤。但你的人生會嘗到極多挫敗卻不知問題在那。
關於人工智慧的預測,其實也不用預測,就三個發展。1.為人所用、2.和平共存、3.人類滅亡。前二個結果都對人有益,和平共存有何益?魚幫水、水幫魚,互利對各方都有益。至於最後一條路來看,人類壽命有限而且很短,所以人這個東西並沒感覺這麼偉大必要,反正終究一死,而人工智慧是人所創造,從生命延續觀點來看,人類沒有被消滅,而是另一種形態的延續。所以拒絕人工智慧的問題,癥結點是害怕死亡的恐懼,而非理性判斷。
清醒的代價可能是孤獨,或許這世界上根本沒幾個人是清醒的,造成我們嚴重誤判局勢的發展。
關於無知的代價貴的嚇人,這想法如果接受,就會對知識力量的期望過大。知識擁有強大的力量,但也無法超越你機體(身體、智能)上限。知識是可以幫你賺到輕鬆的錢,但很難讓你巨富。巨富涉及到風險。所以賺到生活無虞是容易的事,而期望靠知識成就大業是過分的期望。當你晉升到前10%時,你面對的對手都是你水準之上的競爭者,沒有口可的大魚可吃。如果升到前10%你只有兩條路,一是就此打住。開始出門玩到死。另一條路是開始經營累世之業。如果執意加速向前1%邁進,最可能是歸零,人生空一場。線性思考總是忽視限度(極限)問題
知識要變化成常識,而形成社會共識需要一段時間,就目前來看花一百年算是樂觀的速度。神權(數萬年)>君權(數千年)>民主(數百年?)>理智(數十年??)。

註一:truth定義
在本書中「truth」這個字和資訊有關的部分翻成「真相」。和理念有關的部分翻成「真理」。

[2018年9月3日 意識形態和情緒阻礙理性運作]
最近寫的文章都帶有政治味,罵綠蛆罵的很爽。罵綠蛆明顯是一種意識形態,很爽是一種情緒表現。雖然無傷主體思考運作,但這是個壞習慣。當重要且緊急事情發生時,這個壞習慣將導致無法讓理性作反射性的運作,而導致關鍵時刻引爆狂亂出錯。理性的感覺是什麼呢?你遇到任何事時,心無波紋。不慌不亂才可能在有限時間內擠出思考空間,來作出最佳抉擇。養成好習慣,別放縱感觀。下面這影片要認真看的不是僵屍,而是Brad Pitt全劇的表現行為舉止。全程理性到一種極致,不帶情緒反應,尤其越是危險越是如此。

[2018年9月10日 真相、後真相的詞意問題]
如果truth是一座山,那後truth是什麼。山之後??所以中文書名把山搞丟了,讓人一頭霧水。玉山一直是玉山,我們說玉山就知道是指那個山、那個意思。本質就是本質,沒有叫後本質這種沒邏輯性的說法。真相即為真相,後真相成了不倫不類的東西。真相指的是為真,那後真相不就指真相是假。那真相這字的定義被自己反噬。又是一本中文書名毀了一本書的代表。(總編,你的中文要重修)

資本主義:金錢、道德與市場



前言:
隨便翻、隨便記,我越來越隨便了。

隨記:
P.007 從工業革命展開後迄今,資本主義就逃脫不了「利潤→投機→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股票市場恐慌→經濟衰退」的特有週期。
P.50 一個人之所以能成為企業家,主要和他能輕易取得資本有關,例如透過手邊的遺贈金,換言之,主要取決於他的命運,而比較不是取決於任何特定心理特質。→一窮二白的人想創業,最好想清楚。創業的失敗率高的嚇人。
P.75 從十九世紀開始,銀行開始放棄合夥制,採用有限責任制。這是一個重大進展,因為合夥制所代表的無限責任就像是一種嚴密的緊箍咒,讓銀行無法隨意從事輕率的業務;在合夥制下,一旦銀行倒閉,債權人擁有對合夥人個人資產的追索權。而合夥制轉化為股份公司後,股東依舊能享受到無限的獲利潛力,但他們必須承擔的虧損金額,最多不過是當初用來承購銀行股份的錢。→邪惡的財團不是亂說的,真的很邪惡。拿你的儲蓄來玩,賺了算他們的,出事算你的全家的(全民賣單)。銀行是特種行業,但法律上卻是最寬待的行業。比色情行業還寬。想想窮人還真的很可憐,窮就算了,連娛樂也不行。想要娛樂嗎?只能當強暴犯。
P.119 金融業的擴張消耗了原本可用在其他領域的稀少資源。此外金融業的高額獎勵吸走了社會上最優秀且最聰明的人
P.119 犧牲工業並過於偏重金融業業展,是國力衰退的徵兆之一。→觀察英國是很有意思的事,他們拔掉工業,以金融業為自居。結果整個國家空洞化和脆弱極為明顯。與德國相比,一來一往真是強烈對比。金融只能當國家配角,不能當主角。當主角大家就等著喝西北風吧,台灣正走向這方面。金融業比重過大,小小的島居然能生出這麼多銀行,可見銀行業真的很肥很好賺。好賺到王道都能插進來分杯羹。在非金融業工作的人成了傻子,這就是政策面出了嚴重的問題,合理的解釋只有,「黑金」真的是國家問題。
P.175 整個世界是受物質利益主宰,而不是受概念或非物質的價值觀主宰。→這句感覺是合理,畢竟沒人跟想跟錢過不去。但看到中國前陣子反日、反南韓行動就發現,人群的意識形態會做出很多跟效益過不去的事。而去追求慾望感觀的滿足。
P.181 美國總是傾向於利用弱勢美元的手段,來讓其他人頭痛。→再多用幾次世界各國產生共識後,美國將會為此付出代價-操縱貨幣最大國。
P.184 貿易的崩潰是刺激德國與日本帝國主義復活的關鍵,因為他們迫切需要取得食物和原物料,最後不擇手段發動戰爭。→美國短視的川普正在玩火,美國民眾不止開心還歡聲雷動。什麼樣的總統就知道什麼樣的人民水準。空心菜絕不是空穴來風,群眾的智商低落也絕不是錯覺,真的很低劣。只有白痴才會被政客騙,所以投票的多屬白痴。投票行為是判斷一個人是否是白痴的強力依據。聰明人忙著賺錢,那裡有閒跟這些政客瞎攪和呢(跟騙子談什麼都是沒用的)。何況理性的人屬少數!!在一人一票機制下,理性的人群,永遠是弱勢。所以理性的做法就是不浪費時間去投票,讓下層人們自覺吧。如何自覺?一直吃痛,吃到最後就會覺醒,只是時間極為漫長。從宗教演進民主花了數千年,你期望民主開花結果,樂觀一點也要百年。
P.215 近代的債權人還是繼續享有,能將倒債的借款人送進牢裡的非凡法律力量。→我們認為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的事,不還錢坐牢。但從立契約來看,被倒債是風險。有風險才有利潤,如果借方不需承擔任何風險,那貸方坐牢就成為不對稱的懲罰。這裡的貸方是正派經營的企業主,因外在因素而破產,非故意者。
P.227 當一個社會上保守看待債務的人多於開明看待債務的人,那社會就會形成一股非常利於高利貸的風氣。→在說日本創業極困難,因為很難借到便宜的資金。台灣也是借錢需要抵押資產,就沒錢那來資產。台灣各銀行的神邏輯配上腦殘政府,前景堪憂。唯有比爛了,希望中國更爛,台灣就會比較好。嗯,綠蛆信念天下無敵。高雄淹水了嗎?沒有,因為高雄不在地圖上所以沒淹水。南部人只剩下自嘲,一點辦法也沒有。八八風災是因為對當時是屬未知事件,但今年大水算未知事件嗎(貝氏定理需重修)?是很想知道菊媽會怎麼拗過去。但算了忍住不看新聞(節省專注力),且不關我的事。高雄人開心就好。
P.240 銀行用它們的方式報復了主權債務人。然而,如今付錢收拾銀行爛攤子的並不是各地的主權政府,而是倒楣的納稅人。
P.240 虧損不斷傳播且愈滾愈大,直到終於找到承受得起這些虧損的人,最終來說,那代表納稅人必須出來買單。或者以歐元區的案例來說,那是外國納稅人買單,因為希臘、塞浦路斯、西班牙、養大利或其他任何國家的主權債務虧損不再被侷限於本國疆界。白痴才會相信德國人能逃避支付這些帳單。→讚嘆金融的偉大發明,一國之債可以全球各國人民分擔買單。對這些天才而言,世界如綿羊世界,他們是狼群如入無人之境。怎麼鬥呀?似乎沒辦法,綿羊也不在乎,你在乎是很奇怪的事。優勢策略只有不要變成肥羊成員,然後跟在狼群後面撿剩的還有賺。狼群勢必是成群結隊,即使迅度也不可能像一個人那麼快速轉向。吃狼豆腐是有利可圖的事。唯快不破還真有幾分道理。有人疑問是狼為何不針對你突襲呢?當然可能,但大炮打小鳥是經濟效益極差的事,他們也不可能常常這麼做。所以只要活著就必然能吃狼群的豆腐。在市場活著是第一守則是正確的做法。
P.262 在我們這個時代,黃金也一樣反覆無常。所有在1971年至1981年間的黃金多頭市場高峰購買黃金的人。接下來二十年的實質投資價值萎縮了80%。→黃金一定有其價值,但其真實價格就很難估量。只能說是可以保證不會像紙幣一樣歸零,但不保證買到合理價格。如果有人說黃金沒價值,那是因為他沒擁有過黃金,你會被那光澤深深的吸引。
P.263 雖然黃金沒有收益,但持有它就像是針對未來的通貨膨脹投保。過去六千年的經驗告訴我們,不管這張保單的給付額有多麼不確定,在貨幣失序且高通貨膨脹的時期,持有這種保險總比持有政府債券更好一點。畢竟政府有可能違約不償債。→歷史證明,黃金是唯一沒有違約過的貨幣,保值
P.268 金錢就像詩,因為這兩者都牽涉到學習如何用一種壓縮的語言溝通,這是一種能將很多意義和結論壓縮到最簡短語句的壓縮語言。金錢像詩的另一個原因是,至少以數學的抽象層面來說,金錢的運作模式自有它的美:沒有虛偽、累贅、華麗的裝飾或任何自以為是的成分
P.308 如果民主體制最終是要懲罰擁有經濟力量的年輕人,那麼這些年輕人一定會群起反抗,對老一輩的人課徵通貨膨脹稅,以取得他們心目中理當屬於自己的那一份資本主義體制戰利品。→老人的貪婪,在當年為自己畫下的大餅。最終只會自食惡果,年輕人不會為你們買單。說年輕人無法無天,最後就是當道得天後立法,依法有據,玩死這些老驢。上樑不正,妄想後人做好人扶正?當數量到達一個程度後就不是機率性,而是因果的必然性。像大賣場偷東西,被抓是機率性。而當一堆人在偷東西,賣場裝監視器就是因果。看來賣場還真的常常被偷東西。
P.330 企業最高主管的薪酬卻是根據相對短期的標準來決定→專業經理人的問題就是最大利益導向,尤其一年一期的契約。家族企業沒這問題,但通常後繼者都很平庸的回歸現象。也不能說是回歸,說的好像後繼者的智力回歸正常人。其實是運氣回歸平均值,後繼者沒有創業者那般幸運度破表的好運。其實創業者大多是運氣佳的結果罷了,其他失敗者不乏更聰明、更勤奮的人。但運氣就是這麼回事,在對的地點、時間抓到的人得獨得天下、獨占市場。努力是必要條件,但不是成功關鍵。努力最多只是能拿到入場門票罷了。而很多人是躺屍流,躺著入場(例富二代)。真是有趣的世界。
P.338 在葛林斯班的繼任人柏南克和葉倫領導下,聯準會繼續支撐資產價格,無形中鼓勵投資人承擔更高的風險。而投資人願意承擔高風險的原因是,他們期盼能在負實質利率時代取得一丁點兒的收益。→高風險低報酬是現今實際狀況,而不是經濟本質的轉好,而是變壞。當利率上升時,只要一個災難就是連鎖效應發作。因為不良債問題根本沒有決解。
P.340 資本主義,最終來說,過去兩個半世紀,商人在市場體制下的種種努力,的確讓世界各地數億甚至數十億人得以脫離貧窮。資本主義雖然帶來傷害,但那些傷害和它造就的巨大福祉比較起來,顯得無足輕重。→社會主義很美,但不符人性。沒有個人追求目標的驅動力,再美也只是夢想。現實與夢想的落差極大


心得感想:
暴政必亡這是千古定律,但推翻的方法卻是跟普遍認知不同。反抗政府是極為困難的事,造成有理最終還是會坐牢以正視聽。你明明做的是對國家整體有益的事,卻還是得坐牢來作為維護法律的權威價值。所以討厭這國家想推翻它是錯誤的做法,因為第一關法律就過不去。國家可用法律先搞死你-叛國罪。那對此為惡的政府就無可奈何嗎?嗯,真的無可奈何,法律是他訂的。但很多真正的叛國者卻都沒事,像魏家搞的全國人民生病、像財閥把人民的勞力壓榨到極致,低薪高EPS財報,政府真不簡單竟然默許這類事發生。好吧,這就看出一個端倪。助紂為虐才是推翻政府的根本辦法,就跟著政府財閥去壓榨下層世界的人,直到政治瓦解。看懂了嗎?反抗有理但無用,只有幫助為惡者讓其自食惡果才是正確的方法。一來你會越來越有錢,二來從結果倒推回來看,你在做正確的抉擇。一舉數得。暗,世界就是這麼曲折。如果你期望某事,直線是死路。但切記別同流合污到最後,因為對方大到不能倒,也就不能跳船,而你可以跳船閃人。嗯,真是皆大歡喜。如同法國大革命的結局,路易十六領便當,貴族(財閥集團)潰散、平民慘勝,你名不經傳但賺到所要的財富。大到不能倒意味著大倒跑不掉。形勢真的很有趣,有時絕對優勢居然成了絕對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