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5日 星期日

鍛鍊思考力



前言:
繼續打發時間,有些事你無法改變,只能改變你能改變的事。讀不讀書是我唯一能改變的事。

隨記:
P.26 要培養出「思考」這樣的素質,就得多方閱讀。閱讀能超越時間與空間而得以接觸古人的智慧。
P.28 沒有寫下的點子,一點意義也沒有→我還是鍾愛自己的手札,當我需要認真思考時我還是會帶手札,手機畢竟沒辦法像紙筆一樣的筆順和展開。我用的是Note 10(有筆),別告訴我其他手機能比有筆的手機更好作書寫筆記。科技還沒超越紙筆,十年後再說吧。

P.36 法國作家莫洛亞:有一名學生,每天晚上喝下數杯以蘇打水稀釋威士忌的飲料,因而腦袋變得昏昏沉沉;於是便放棄威士忌,改喝白蘭地加薯打水的飲料,卻仍然酩酊大醉;接著嘗試琴酒加蘇打水。最後他的結論是「宿醉都是蘇打水造成的,這一定沒錯」。→查明原因的重要性,如果是蘇打水會讓人醉,那就單飲蘇打水作測試。
P.75 講道理的人,反而容易遭到詐騙。因人類是用《三段式論證法》。→三段式論證法的困難在於大前題之後的小前題常出現集合有跳脫的狀況。例:大前題:所有的人類都在呼吸。小前題:蘇格拉底正在呼吸。結論:因此蘇格拉底是人類。此推論問題就在於大前題的集合並沒有完全含蓋住小前題,這需要知識而不是只單靠邏輯。你得知道不止人類能吸呼且要想到這一點。意思就是「沒足夠的知識,邏輯是無用的工具」。

P.129 所有的「思考」都是根據「語言」而來→母語很重要(指國語),拒絕台語能讓你在脫貧上站在有利的位置。台語沒文字,你無法筆記。台語說是垃圾語一點也不為過。
P.145 在自由思考時,最會遇到的障礙就是「偏見」→如同上一句的筆記內容,當出現情緒性字眼「垃圾」時就是偏見,雖然論點正確,但已摻入「偏見」,這是在小事上不易出問題,但當需要思考一個超大範疇問題時,這一點點偏見會累成嚴重錯誤。如同信仰大多數入會走進宗教而被詐騙。當分析時先筆記,然後再刪除所有情緒字串、連接詞,剩下關鍵字。同樣用上面的筆記作例,關鍵字就是「紅字」,其他都是贅述。
P.180 在閱讀特定的著作或書本之後,有時也會深陷於特定的想法之下而不自覺。→這種定錨現象我也常發生,作者怎麼說我就跟著附和。但時間拉長之後會與新的思維衝突產生新想法,所以我把這定錨現象視為過程、必要的過程。透由作者對某一個觀點作最深入的理解。如果一本書中知識是前所未聞,就不要先用批判式閱讀法,先去理解其論點。當下次再遇到類似內容時再作批判式閱讀較為合適。一定會有下次,因為大家都是互相抄來抄去,尤其是創見(例:黑天鵝理論)更是抄的最兇(小黑天鵝、灰犀牛)。


心得感想:
思考不難,懶的筆記才是問題所在。像我的身體問題一堆,我很久以前就在作超展開來分析。最終把許多病痛都解除了。這張表是五年前的身體狀態分析,你得擁有這種展開的分析力,才可能把工作做好。記憶力再強也不可能辦到,這需要「工具」。很好玩吧,你不需要記住一切,只需要一點技巧。

本書中有些多部分寫的不好,結論更是帶有些弔詭假設「人類是被創造出來」。但大致上是不錯的思考入門教材。

[2020年3月22日 迴圈困境]
昨天到誠品找新書,但走完一圈發現盡是新瓶裝舊酒,了無新意。
新知應該是隨著時間推演而不斷產生,但現實卻是舊元素再作「重新排列」而已。
空手而回…
知識是如此的寬廣,但有興趣的卻是如此的窄小。
小說,滾。
宗教,垃圾。
科學,卡在量子力學的猜想,答案在黑洞裡是吧(梗)。
歷史,讀來讀去就那些名人。
健康,看到《恐怖的自體免疫疾病療癒聖經》還能再出版我都要笑出來了,錯誤知識遠遠流傳,傳成暢銷紀念版了。
財經,盡是再版再版的書,這邊的知識早已透析了,除了設備更新,本質就那些元素。
我似乎到了一個知識高原區,這邊看到的就是一再重複的知識,只是重新組合。
如果要再深研就進入了專業知識領域(ex:數學),但對我人生已沒什麼幫助了。
有點讓人沮喪的發現,新書只是一再重複的內容。
在某個領域鑽研,當大多未知區塊都探索完成後,跳脫似乎是最佳選擇。
何謂新瓶裝舊酒?《魔鬼終結者:Dark Fate》是個不錯的例子,詮釋了看到新書的感受。核心元素不變,只是重新組合。沒有新鮮感。也不能說沒有變化,看到的是莎拉.康納變老女人了,讓我心理有些…dark fate。



寡人



前言:
本篇請略過,只記錄我讀過。

隨記:
P.0 目錄
求和親不惜一戰的藏族贊普——吐蕃首領松贊干布
梨園祖師 溫泉迷——唐玄宗李隆基
戲子皇帝「李天下」——五代十國後唐莊宗李存勖
萬稅君王「不睡龍」——五代十國吳越武肅王錢鏐
禮遇文士的「賊王八」——五代十國前蜀高祖王建
當臣子的僮僕常挨大臣揍——五代十國吳景帝楊隆演
「雞湯君王」——五代十國楚衡陽王馬希聲
隨風倒的牆頭草——五代十國南平文獻王高從誨
春聯鼻祖 「送子張仙」——五代十國後蜀後主孟昶
信鬼崇道遭子殺害的皇帝——五代十國閩太宗王延鈞
貪財枉法、過河拆橋的皇帝——五代十國閩景宗王延羲
三姓兩名大難不死的皇帝——五代十國南唐烈祖李昪
每欲用大臣先必閹之的皇帝——五代十國南漢後主劉鋹
有「虎」氣也有「猴」氣的皇帝——北宋太祖趙匡胤
誤盡蒼生的藝術大師——北宋徽宗趙佶
從亡國之帝到一代高僧——南宋恭帝趙㬎
死後被做成木乃伊的皇帝——遼太宗耶律德光
靠擲骰子給群臣授官的皇帝——遼道宗耶律洪基
為子所弑的三姓君王——西夏景宗李元昊
迷戀天魔舞的「魯班天子」——元順帝妥懽帖睦爾
勞動鄭和七下西洋的人——明建文帝朱允炆
自封為大將軍的皇帝——明武宗朱厚照
二十五年不見群臣的宅男——明神宗朱翊鈞
「再世的老僧」 出世的皇帝——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
「大頭症」患者 「十全老人」——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

心得感想:
這本書讓人看見在戰亂時,戰神們能創造出國家卻不會統治。但比較讓人困惑的是古代平民為何能忍受呢?而且耐性極佳。尤其本書中的五代十國,根本是各種昏君的大集合時代。本書我無法作筆記,因為作者的文筆讓我很出戲。我無法進入作者描繪的情境去思考昏君們的思維,因為呈現在我眼前的文字是很假的感受。作者的另一本《本宮》我也只讀到第二篇武則天就直接棄坑了,一樣很出戲的劇情帶入,很突兀的筆鋒。雖然作者一直強調有史料佐證,但主要是依結論回推發生過程。意思是真正歷史可能不是如作者推論的過程,一個皇帝25年不上朝,是否意味沒在私下聊呢?不知道,但群臣卻認的出很少上朝的明神宗,這不就意味其實常常見過面嗎?其他的故事不就也很可疑其真實性了。但本書有一個特色,介紹了我幾乎很少接觸到昏君皇帝的故事,像雞湯君王強到少用一隻雞也能發覺味道不一樣。

2020年3月11日 星期三

是你把問題想得太複雜



前言:
繼續躲在書海中,恐懼會從跳動中散播出來…

隨記:
第1章 停止猜測→如同感冒你不要猜測,你依病狀來分析可能性。不是單一符合就是COVID-19,而是複合越多可能性越大。
中央社

第2章 嗅聞問題→找出問題發生的規律
第3章 擁抱無知:承認自己無知,並問出別人可能會認為「常識」的問題。→意指常有人覺得是以前就這樣做,卻其實也不知為什麼這麼做。有沒有覺得跟習俗很像呢?一群鄉民不知自己在瞎忙什麼。元宵節放竹炮驅邪!?
第4章 了解你要解決的問題:將時間投資在確認所要處理的問題是否明確定義,可否作為變項來測量、可否精確表示系統或流程出了什麼問題。
第5章 追本溯源:聚焦在了解是什麼原因控制了問題,你便能夠限縮需要探索的相關科學,而不必同時全面掌控。→你是來解決問題,而不是來優化全部系統。針對問題處作深入知識補充。例:馬桶不通,並不需要了解家用電表。而只要了解《虹吸》原理。
第6章 別依賴專家→這篇寫的不好,說專家也有不懂的地方,那是找錯專家、問錯問題吧。
第7章 相信有簡單解答→一個機器發生問題,通常是發生在某一個癥結點上,只要找出來,答案就很簡單。例《星際過客》中系統全面失控,但問題點只是一個小零件壞了,只要更換就解決了。呃…因劇情需要,才把解決過程,弄的異常困難。
第8章 依據事實做決定:避免依據意見做決定:投票、權威或主觀等,都屬於依據意見的決策。→多數決弔詭之處,一人一票但問題是智力不高的超過一半。
第9章  緊守目標→去大買場採買,最後該買的沒買,卻買了一堆一時興起之物。

心得感想:
這本書適合在蒸氣室讀的書,小菜一碟。

2020年3月10日 星期二

孫權傳



前言:
這才像本書,精緻的書皮,紮實的考究內文。

隨記:
P.0 三國時期彊域圖(西元262年)

P.4 曹操以權術相馭、劉備以性情相契、孫權以意氣相投。
P.11 曹操是靠鎮壓農民起義起家,其實曹、劉、孫三家完全一樣。
P.53 孫策盛年而逝,事來突然,孫權只有十九歲,竟能處事不驚,很快穩定局勢。→磨練過才可能有如此的表現,孫權很年輕就上過戰場,見過血才能領悟真實世界為何。人生過程就是一場戰爭史,社會就是一個戰場。很多人還是不知道這個現實世界面貌
P.57 張昭、周瑜等認定孫權可以與之「共成大業」,因而「率群僚立而輔之」。→政權轉移重臣的意向才是關鍵。繼承者在此時是最脆弱的時刻,孫權或許沒有天大本事,或許任何人都沒有。時也運也命也,在說的就是這種不確定性。孫權人品在重臣間認同,而拱上去。
P.62 張昭有點看魯肅不起,「非肅謙下不足,頗訾毀之,云肅年少粗疏,未可用」。→張昭從結果來看是三國智慧最高者,在孔明之上。孔明沒看到曹魏是正統,張昭已看到結局。正史主線一直是在魏晉(中國)。
P.69 外部有利條件:一、曹操首要平定北房(主袁紹),二、西臨劉表。→此時孫權控有揚州六郡之地,需要發展才能成氣候。
P.76 劉表「坐觀時變」「從容自保」的中立策略,不僅讓曹操得以安心地馳騁河北,也讓劉備在荊州界內坐大。→中立也是要看時機,大多結果是下下之策
P.80 東臨海疆,有漁鹽之利。→三國時代的中東產油國,天然資源當財源,想想台灣還真的只能靠智力和勞力來賺錢,本質來說是弱勢。這塊地不是富裕之地,先天條件並不好。而島民卻因隔離於世,覺得自己是幸福的。有沒有感覺到台灣人民像北韓人民一樣呢?幸福感來自於無知。同時我也對此感到困惑,因為年輕世代的英文明顯比我這代好很多,但他們的知識卻低到讓我無法解釋。他們有工具向世界找資料,卻不願花時間去找資料了解真相。youtube的黃標更讓這現象嚴重,對真實噤口不言。大多數youtuber都屈服了,多的是裝成環保鬥士,很虛偽。但每一次虛偽的演出後就讓他們演技進化一層。最終你已分不出誰在演戲還是說真話。
P.92 孫權舉兵攻李術於皖城,李閉門自守,終破後孫權遂屠其城。→這形象不是曹操,怎麼孫權也是!?形象是塑造出來的,三國演義看太多惹你。台灣在拜關公就知道這問題是多麼嚴重了。關羽殞落之快,是歷史少見。他是被眾叛親離而敗,人品差到這種程度,現實中你不會喜歡他的。
P.124 張昭投降主張:第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候,師出有名;第二、吳失長江之險,曹控上流,順水而下。其勢難擋;第三兵力相差懸殊。
P.125 周瑜勝曹理由:第一、曹操有後顧之憂「北土既未平安、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第二、兵用其短「捨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第三時令對操不利「又今盛寒,馬無槁草」;第四、北兵水土不服,戰鬥力將受大損「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兼聽則明,老闆比你強的原由,他的資訊管道很多,只需要他願意聽。
P.132 赤壁之戰前軍事部署示意圖

P.183 劉備帶兵回到公安部署部隊,為力保荊州準備同孫權決戰,此後形勢突變,曹操打敗張魯,占領南鄭。北抗曹操成為劉備當務之急。劉備不僅失掉了湘水以東和沿江的土地,而且孫權的勢力直接構成了對於南郡、公安、益陽等地關羽駐軍的威脅,為孫權謀擊關羽和後來夷陵之戰打敗劉備提供了地理上的優勢。→奪三郡,這一棋的威力是在數年後才起關鍵性作用。這棋下的妙不可言。在決戰前要先佈下大量的棋於四周,圍棋真的該多接觸才行。正合奇攻。
P.191 陸遜21歲為海昌屯田都尉,並領縣事。十數年間,政事、軍事能力都得到了鍛鍊。→年長者總是低估後起之秀,只因為沒聽過,但如果看到履歷就不會低估了。關羽的情搜能力實在不太糟。今日來看古代英雄常在犯低級錯誤,因資訊力不足。這點很有趣,你不用多強,只需要情報比對手多一點,就贏了。對方智商高卻沒足夠資訊,一樣是廢物。廢物…這字有點言重了。當我在作劇戲效果吧。智商高沒資訊也是無用。
P.192 陸遜至陸口,便針對關羽喜歡戴高帽的弱點,立即給關羽一封信,將其大大吹捧一通,並深表欽慕之情。關羽讀了陸遜的信,覺得「有謙下自託之意,意大安,無復所嫌。」陸遜察覺到時機已經成熟,遂向孫權「具啟形狀,陳其可禽之要。」→敵人的讚美才是最危險的訊號。主將需要軍師,一個人根本思慮不周,劉老闆給了太多命令。關羽本身已忙不過來。劉備手上沒人了,真的給不出軍師。劉備的魅力是對百姓,卻對高級知識分子引力不足,曹操挾天子這招太強了,劉備名不正言不順。孫吳是累世家業,劉備經營益州時間已遠遠落後魏吳太多了。
P.198 擒殺關羽→這段歷史,表現出競合賽局的極致。吳家老闆都親自跳下去演戲了。孫權求和於曹魏,最後合擊殺了關羽,接著秀出暗牌,呂蒙潛進得江陵,讓曹操坐山觀虎鬥的好棋,卻讓孫權輕取荊州之地,變成爛棋。事後再反悔臣於曹魏。完全是把時間差牌組,發揮的淋漓盡致。說好的誠信呢?百姓不在乎,吳臣不在乎,只有讀者在乎。真實世界呀…並不是服從感受。我也喜歡動漫,但我會提醒自己動漫是為了滿足人類對理想世界的渴望,現實多是不盡人意。
P.215 劉曄,(當劉備為關羽報仇時)應該乘機亡吳:「今天下三分,中國十有其八,吳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比小國之利,今還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興師徑渡江襲其內。蜀攻其外,我襲其內,吳之亡不出旬月矣。吳亡則蜀孤。若割誤半。蜀固不能久存,況蜀得其外,我得其內乎!」→妙!但曹操沒採用,因吳稱臣,最大的優勢策略是聯弱打中,而曹操居然沒看出來,所以作者說曹操並非一名優秀的戰略家,是公允的註解。也推論其曹氏兵法書格局只適用戰術教學,而戰略級就成了失敗教課本。曹操強在急中生智,但弱點是無法深謀遠慮。天才也是分很多類型。反思…,如果攻吳是背棄明約,之前合殺關羽時才結成一氣。當時的人會不恥,這又該如何解呢?你要收納群臣,需要保住承諾。作者或許太單方面思考了。
P.234 夷陵之戰

P.242 在劉備眼裡年已38歲的陸遜仍被看作是不諳軍旅的年輕人。→年紀不是越大越好,大約在33~44年齡時是人生巔峰,此時的知識、體力、智力最大化交合處。年紀再上去就開始走向坡了,知識也跟著時代進步而顯得落後,精力也漸漸下滑。四十五歲前後大約就是個人登峰造極的極限點了。
P.334 峻刑苛法,果於殺戮固然不可提倡,但對於鞏固孫權的權力是非常重要。→讓人想到戒嚴對台灣的好壞影響。

--
後面就在說內政,跳略。


心得感想:
戰略很有趣,很少是強攻城,而是攻敵必救,讓對方棄車保帥,就這樣作交換,一直換到攻主城後採圍城。生活上也該採取這方式作利益交換,先取小利,集成大勢,最後以大吃小作收
看到關羽兵敗之速,就發現他真的不得人心,南郡失守是沒有抵抗的秒掉城。瞬間將士的家眷全在孫權手上,最後落得敗走麥城,真的是舉目無親。他在最需要支援時被自己人(麋芳、士仁)給賣了,劉備到底挖了多少坑給關羽跳呀。
孫權的強項「拖」,他利用稱臣方式,拖住曹操的攻擊,再用送子為質的方式拖住曹丕,但當解決蜀漢攻擊後又裝傻。解決南夷叛亂後又不送人質。孫權比劉備滑頭太多了。孫權把有限兵力,發揮出最大輸出力。同一時間點,只會在一處開戰。如果預期會發生兩面作戰,他會先用外交方式拖住一方,把兵力集中於一方。

2020年3月9日 星期一

機上的驚奇科學課



前言:
讀書…
真是一種享受。
或讀書跟醉翁之意不在醉的哲理很類似,不是為了獲取知識而是沉醉於文字之間。
或許我…只是想躲在書海中,躲避狂亂的跳動。

隨記:
P.11 機場嚴格地分隔出兩個區域:陸側(groundside)與空側(airside)。
P.23 十三恐懼症(trishkaidekaphobia),由於13在西方仍然常被視為不幸運的數字。→如果你對4很有意見,那看到西方同樣對某個你不覺得特殊的數字恐懼,就能化解那恐懼感了。
P.29 飛航用煤油(或稱石蠟油),飛機燃料的分子基本上都比汽車用的汽油或柴油來得大,因為大分子的燃料較不易揮發。若想提供十公斤飛航燃油所產生的能量,則需要一公噸重的高科技電池才辦得到
P.33 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來衡量,飛行的確是最糟糕的運輸方式。→少很少責怪飛機、船隻、卡車、公車,卻對機車很有意見。嗯,這是有有趣人性表現。總是圍攻最弱的,而不是最需要改革的地方。美國對華人可以放聲大罵,但生活上真正有威脅的是黑人(偷拐搶,沒有騙因智商不高),卻成了不了說的祕密。
P.35 能量(energy):做功的能力,是驅使物體運動的能量。
P.35 動力(power):做功(或提供能量)的速度,指每秒所使用的能量的多寡。
P.35 瓦特(watt)衡量功率:1百瓦燈泡,代表它每秒消耗1百單位的能量(焦耳)。
P.35 馬力:一馬力大約是750瓦特,或稱四分之三瓩。
P.36 推力反向器:通常用在降落時。很少用在倒車,因噪音、狂風和與易損害起落架結構(逆向)。
P.46 (起飛時)感覺自己正在沉入座椅當中,事實上是你的椅子推著你向前移動。鬼加在你身上的力=你的質量x你前速的加速度。
P.53 加速度是速度的變化,而非速率。
P.57 飛機受作用的五個力
.重力
.升力
.推力
.阻力:空氣阻力→好妙,得益於空氣,也因空氣而受阻。這讓人困惑為何火箭要垂直向上而非先靠升力,然後在空氣稀薄處才用重直上升突破重力?
.亂流
P.110 要破壞機窗是件很難的事,內層有塑膠薄層保護,且外層非常堅固。萬一你真的弄出一個小孔,機艙內的壓力應該還是可以維持穩定,不會發生爆炸性的急速降壓。即使把整個機窗拔掉,小東西或許會被吸出窗外,但是人被吸出去則是非常不可能的事。→電影特效看多了會當真…
P.116 太陽持續產出的能量只有少部分抵達地球(890億百萬瓦),約太陽產出量的十億分之一。但此數量已是目前全球能源消耗總量的五千倍。→看到這會覺得好多,但現實卻是太陽能電池轉換率只有25%、太陽能電池模組很貴、地更貴。作者也在作夢。
P.125 機艙門並不需要上鎖:氣壓差異迫使艙門固定在正確的位置,你必須要跟氣壓對抗才能把它打開,而這遠遠超過人類肌力的範圍。
P.126 尚不曾有現代飛機因亂流下來,你不會因此失事墜機
P.138 電磁輻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跟游離輻射(ionizing radiation)很不一樣,後者是從放射性物質所釋放出來的輻射,其中包含X光以及能量更高的伽瑪射線。游離輻射可以穿透皮膚並且破壞人體細胞內部的運作。
P.141 太陽釋放出的輻射量會以11年為週期循環變化,2016年最低,在2022年年會是下次的極大值。→我一直認為二氧化碳是商人的幌子,理由就在此。真正影響地球溫度的是太陽,二氧化碳的《空氣》佔比0.04%,跟《火星》的96%真的差太遠了。外加單位明明是ppm,卻用公噸來標示碳排量。這已是公然羞辱人類智商了,但我更困惑的是為何人類居然信了!!連這作者都覺得種樹來不及,搞的好像明天就世界末日。我能說的是到我死地球都還好好的,越急越搞出更多污染和浪費錢罷了。
P.163 艙內氣壓相當於海拔8千英尺的高度處,水溫大約在90度時就會沸騰。在飛機上還是乖乖喝咖啡,別點茶。
P.175 你大腦的功能會因低氣壓而無法如平時般靈活運作→在飛行時其實不適合工作,電影上演的都是假裝認真。
P.177 質量:不論你站在地球表面、月球表面,或漂浮於太空中,其質量不變。質量表達的是要對其施加多少力量,才能讓該物獲得一定程度的加速度。質量越大,需施加的力量越多。
P.177 重量反映出重力的影響,月球表面只有1/6重量,太空中則重量為零。
P.190 由於新生山脈,使該地區降與量增加,而這些季風雨會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發生反應,二氧化碳和雨水結合所形成的酸會下滲溶解岩石表面,生成穩定的碳酸鹽化合物,鎖住二氧化碳,防止它跑回大氣中。喜馬拉雅山的出生,是後續使整個世界改頭換面的一系列冰河時期之導火線。→這論點真有趣!!冰河期原因是空氣中二氧化遽減!?只因五千萬年前的印度與亞洲板塊運動造成的。先去除可能性,但這化學式卻讓人驚豔。如果可行,那只需要去炸山,把外層去掉。
P.207 視神經與眼球後方的連接處,會導致盲點的產生,讓你的眼睛看不見某個區域,大腦會靠受過訓練的猜測來填補在此區域內發生的事。你的眼睛會持續不斷地輕微震動-一種怪為眼球顫動(saccades)的快速運動(這也是大腦如何彌補盲點的方法之一),經由大腦處理過後,我們就會得到平穩的影像。
P.207 長久以來人們認為我們之所以能將圖像看成動畫,是拜「視覺暫留」,但這不過是無稽之談。不只是因為眼睛移動太慢無法以此種方法建立影像,即使影像有殘留,畫面看起來也會是混在一團的樣子,而非會動的影響。事實上,人類之所以能看見會動的影像,是因為眼睛用一系列各種模組來建立假影像,因而誤導人類認為自己正在看會動的影像。→這想法蠻有意思,但為何大家都看到相同的假影像?

心得感想:
這本書適合飛行中的小品,因身歷其境、現學現賣。其中論點我存在許多疑問但其學歷是劍橋大學物理學士及自然科學碩士,我可能需要的是反思我有些論點是錯誤,需要去補充更新的知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