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6日 星期一

如何閱讀一本書



前言:
我以為這是本好書...

隨記:
P.14 媒體,經過太精心的設計,使得思想形同沒需要。→媒體報導直接取代你的思考,幫你下結論。而非提供正確情報的功用。其最大問題就是代理了你的思考和判斷,最終讓人成為應聲蛆。
P.23 思考只是主動閱讀的一部分。一個人還必須運用他的感覺與想像力。一個人必須要觀察、記憶,在看不到的地方運用想像力。
P.23 學習的技巧:敏銳的觀察、靈敏可靠的記憶、想像的空間、訓練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
P.26 閱讀的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檢視閱讀比較有趣,是書本快篩的能力,大多書光看目錄就知道有無閱讀價值,非常有效率的刪書方法。如果再放大一點的視角,圖書館分類,光看到宗教、小說直接刪去,就發現圖書館至少有一半是廢書,連路過都嫌浪費生命。
P.28 檢視閱讀是系統化略讀技巧,大多數人都忽略了檢視閱讀的價值。他們打開一本書,從第一頁開始讀起,孜孜不倦,甚至連目錄都不看一眼。因此,他們在只需要粗淺翻閱一本書的時候,卻拿出了仔細閱讀、理解一本書的時間。
P.29 分析閱讀就是全盤閱讀、完整的閱讀,永遠是一種專注的活動。
P.29 如果目標只是獲得資訊或消遣、就完全沒必要用到分析閱讀。分析閱讀就是特別在追尋理解。→分析閱讀是極耗專注力和時間,而我每星期天都習慣去圖書館。家裡是無法達到心無旁騖。因此圖書館無可取代,所以政府少搞什麼文創,把圖書館弄好就是最棒的文化孕育中心了。
P.30 在做主題閱讀時,閱讀者會讀很多書,而不是一本書,並列舉出這些書之間相關之處,提出一個所有的書都談到的主題。但只是書本字裡行間的比較還不夠。主題閱讀涉及的遠不止此。藉助他所閱讀的書籍,主題閱讀者要能夠架構出一個可能在哪一本書裡都沒提過的主題分析。→不止深入,而且要擴展到其他學科。聯結成一個主題式的理解。
P.48 在無關緊要的間隙部分讀快一點,而在比較困難處應慢慢閱讀。→好書困難處往往是增進理解能力的精華所在。所以閱讀一本書的速度是一直在變化,而非定速。大跳閱,並不如感覺損失嚴重,因為知識具有擴散性。在別本書遲早會讀到這個沒讀到的要點,如果這個要點很重要,它必然會出現在別的書籍之中。
P.52 在第一次閱讀一本困難的書時,不要企圖了解每一個字句。→先速讀建立全觀,再細讀理解內容。先抓到結構再探索細節,才不會迷失在文字之間。
P.62 一開始你必須要分別學會每一個單一的動作→養成好習慣
P.63 當你對每一個步驟都很熟練之後,你才能將所有不同的步驟連結起來,變成一個複雜卻和諧的動作。→一開始會感到困難重重,但一切上手後會感到行雲流水。複雜度並沒下降,而是熟能生巧。學習曲線是指數型發展,欲速則不達。
P.70 不用記住書名,但要去想想其中的含意。→書名往往決定主格觀點角度。另翻譯書直接看英文書名說什麼,台灣出版社自以為是,常常常亂取以為能增加賣相。結果只會誤導讀者,讓人讀半天完全抓不到作者的思想空間。
P.116 利用上下文自己經了解的所有字句,來推敲出你所不了解的那個字的意義。→書本中的字,意含常常不同。像《道德經》中的「道」字,在文中至少有七種意義:真常、創生、動力、週遍、規律、準則、自然。
P.132 在錯誤的地方暫停,慢慢閱讀。為了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句子而暫停,卻不會為了感到困擾的句子而暫停
P.134 如果你無法放下作者使用的字句,那表示他所傳給你的,只是這個「字」,而不是他的「思想或知識」
P.198 理論性的原則會歸納出出色的行事規則→本難得出現的精準表達
P.336 閱讀一本爛書也是很困難的事,因為那樣的書會抵銷你為分析閱讀所做的努力,每當你認為能掌握到什麼的時候又會溜走。事實上,一本爛書根本不值得你花時間去努力,甚至根本不值得做這樣的嘗試。你努力半天還是一無所獲
P.339 你該自己去找對你有特殊價值的書→經典之作跟你無關也沒意義。像莎士比亞全集不可能跟我會有共嗚,因為外語能力根本不行,所以莎士比亞對我而言只是永遠沒價值之作。

心得感想:
閱讀需要暖機,通常前三十分鐘會感到力不從心,尤其是很久沒閱讀,但只要大腦暖機好,接下來的一小時會腦力大爆發,思考力和專注力會呈現四倍的加乘效應,而進入這階段最怕被打擾,所以在暖機期就要排除掉任何打擾(例手機靜音)
這本書並沒讓我感到化繁為簡,反而把簡單的概念複雜化。我知道作者想表達完整的說明,但對於新手而言,這本書會讓人如入雲霧之中,所以我並不覺得這本書適合當第一本書,比較適合讀了百本書後,想優化閱讀技巧的參考書。但對讀夠多書的人來說,這本書內容太雞肋了,尤其用詞不夠精鍊,抓不到要點,不知是作者文筆差還是譯者功力差。或者相輔相乘(誤)。
[第三篇 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已過時,1940年代實在太落後了,娛樂在今日改採看電影效益高太多了,文學、小說、經學等書籍可刪去不讀,因閱讀力是有限,不該在此揮霍。簡單說一幅畫就可含入千言萬語,一部電影是可把莎士比亞全部元素納入進來。意思就是:與時俱進吧。本書已明顯禁不起時代演進,而不再是經典之作。

如果用一句話來解說「如何閱讀一本書」,我想我會說:讀越多書,越會讀書。

[2018年3月28日 思考優勢是第4度空間-時間]
我們身體受限於物理,只能依3度空間而運作。但思考可以前推倒理,這本質是4度空間(時間軸)的發揮。所以一切都處於變動狀態,知識也一樣。別固執「真理」,這東西並不存在。呃…又離題了。我想說的是要超越群眾就得善用思考力,而其關鍵就是運用「時間軸」的特性。



書籍資料:
書名:如何閱讀一本書
原名:HOW TO READ BOOK
作者:莫提默‧艾德勒, 查理‧范多倫
原文作者:Mortimer J. Adler, Charles Van Doren
譯者:郝明義, 朱衣
出版社:台灣商務
出版日期:2016/12/07
閱讀價值:中,太多過時的章節已侵蝕其價值

1 則留言:

  1. 台灣出版社愛亂改標題的例子:

    丟掉40個「虛假」的好習慣:放下似是而非的假東西,你才能在成功的路上遇見真實的自己
    1つずつ自分を変えていく 捨てるべき40の「悪い」習慣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