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日 星期三

食物無罪



前言:
地球真危險,還是躲在書中好些(2018/8/3 -10%黑天鵝)

隨記:
P.20 美國營養學家絞盡腦汁,就是想不透為什麼法國人這般熱愛美食。毫無顧忌地吃下一堆營養學家認為有害健康的東西,心臟病死亡率竟然遠低於時時控制低油脂攝取的美國人?
P.21 營養學本身有諸多不確定性。
P.26 在1960年代左右,在食品工業化後,人們幾乎沒辦法維持傳統的飲食方式。→基改、化肥、農藥已成生產方式主流。
P.46 在營養學主義的思考中,似乎認定每一種好營養素,都有個對應的壞營養存在,鼓勵人們追求前者,並經由後者造成我們對食物的恐懼
P.99 用個別營養素組成的營養科學會出問題,是因為把營養素從食物中抽離,又把食物從飲食情境中抽離,也把飲食從生活型態中抽離
P.107 營養學家通常努力地想找出他們研究的疾病是因為吃太多壞東西所致,而不去想是不是好的食物吃太少。→之前對食物充滿各種恐懼,深怕吃錯。結果身體狀況更差。身體需要充足的營養,勝過是否完美。一個念頭一改,就知道為何吃到飽餐廳會比有機餐廳好。食物多樣性效應,遠勝單調無毒食物。
P.113 比飲食或運動更強而有力的心臟病預測因子,就是社會階層。→有時問題癥結是思維之外的事物所引起。像肥胖直覺是飲食,但可能是壓力、環境或基因。解決問題的方法通常很簡單,困難在於找到真正的問題原點。
P.127 營養學以科學的面貌解讀食物,但它不是科學,而是意識型態。→維生素產業的行銷手法,而媒體和政府是其幫兇。
P.158 五千年前的一次基因突變,可以一直製造乳酵素的基因迅度地在以放牧為主的中北歐人口間傳開。→相信地中海飲食是最佳的方法嗎?可能你無法分解葡萄酒,先自損三分。
P.161 西方飲食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充滿了會欺騙人類感官的食品→漢堡、炸雞、可樂,不止美味,還很便宜。雙重攻擊,輕鬆瓦解判斷力。
P.176 自李比希發現土壤中植物善以成長的氮、磷、鉀三大元素(NPK),以及弗里茲.哈伯研發利用化石燃料合成氮肥技術,我們的土地便持續受高劑量的氮磷鉀肥,提供給土地的其他養分卻少之又少。→吃了一堆養分不足的食物!
P.176 土壤中的微生物、蚯蚓和菌根真菌在地底下形成的複雜生態體系,對植物的健康起了很大的作用。施用強效的化學藥劑和殺蟲劑,會抑制甚至研壞這些生物活動,迫使作物只能依賴簡單的NPK存活。→造成作物的營養含量比以往掉了大半。變成得吃更多份量才能吸收到足夠的營養素。這問題蠻嚴重的。看來找有機蔬果是必要的選項,傳統市場是很新鮮,但營養密度太低,效益出不來。難怪我吃很多,但身體還是有時反應餓的訊號。我知道肚子是飽的狀態,那是缺乏某些營養的訊號。
P.179 隨著工業化農業興起,作物的種植採大量單一栽培的方式,只有少數幾種有機會留下,大部分都是穀類。
P.181 過去的人吃的食物種類高達八千多種,其中三千種還相當普遍。今日玉米、大豆、稻米和小麥,佔據絕大飲食比例
P.181 人是雜食動物,要維持健康必買攝取50~100種化合物質和元素來支撐。
P.182 要吃到1940年蘋果提供的鐵質,現在要吃三顆才行。→營養含量掉的真的太兇了。
P.252 你吃的動(植)物吃什麼,你就會變成什麼樣
P.256 選擇來自健康土地的健全食物
P.257 多吃野菜野味
P.264 黃豆內含許多抗營養因子,會阻礙人體吸收維他命與礦物質,干擾荷爾蒙運作,也會讓身體無法分析大豆中的蛋白質。也只有亞洲飲食文化有能耐把這種不良植物變成高營養食品。→豆腐

心得感想:
原來營養學目前只是一門新概念,概本還不能在真實世界運作。這是一門科學方法的研究,但還在研究階段。可是因為掛個科學之名讓人誤以為是個理論,其實只是散亂的實驗報告,根本離通透還差得遠呢。看來我可以把營養學的書丟了,全都是假設。
營養學如同在實驗室研究一滴水,而真實世界運作是大洋流。
目前的科學工具還不足以對食物作完整分析,所以營養學只能靠統計推論,而統計方法又常常採用問卷,回答方式是文字。這種化成數字的統計成了神喻,因為每個人解讀大不同。而解讀權是落在營養學家。這很明顯營養學家可能只是現代版的祭司,完全在瞎掰。科學的語言是數學,如果科學使用人類語言作分析,結果就不是科學了。除非科技已達能解析分子,不然目前營養學還無法有效的分析食物,全是在瞎子摸象。
精製食物的問題應該是單一成分被濃縮,其他成分被抽離,結果異常的過量導致失衡
營養通膨觀點來看,有機蔬果值三倍工業化生產的蔬果的價格。這意義很重大,食用有機食材,我可以多吃三倍不同的食物於一餐!!那現在最大問題是那裡買得到新鮮的有機蔬果。
讀這本書讓我發現今日的書厚的很沒道理。為何2008年的書,薄薄的一本,但質量卻高的嚇人。觀點正確,輕輕點兩下就讓人領悟。現在書是比字多,跟今日工業化生產的蔬果一樣,浪費我的消化力。
親自下廚是唯一能控制的食物鍊環節,別期望銅板價能得到多好的料理水準,青菜有洗就要笑了。

[2017年8月14日 關於氟]
這點倒奇怪的一件事,因週日我會固定出門去圖書館且我會帶我的保溫瓶。但星期天常常是身體最不穩定的一天,次日常常感到腎臟在痛。為了找出問題我列出可能的清單。
1.圖書館的水質→買超商礦泉水
2.保溫瓶內層受損釋出有害物質→買超商礦泉水
3.咖啡有問題→買星巴克
4.晚餐的紫菜、薑、香菇有問題→改吃別的
5.香蕉→改吃別的
首先是全部更換掉,身體就正常了不再有腎痛的問題。所以兇手就是其中一個!!
在多次測試後,發現香蕉是影響心臟不關腎的事。紫菜、薑、香菇是有益食材,星巴克是重咖啡因也沒造成腎酸痛的感覺,目前測到剩兩個圖書館的飲水機的水和保溫瓶,我在思考需不需要測下去。因為兩個都可能有問題的複合性問題(兇手不止一人)。暗,上次在捷運站中招後,我就不該再相信公共飲水機的水能喝。至於保溫瓶看內層是算正常,但我拿來泡茶和咖啡,細微刮傷應該是很多。食者不疑,疑者不食。還是少用好了,在家喝完咖啡再去。




書籍資料:
書名:食物無罪:揭穿營養學神話,找回吃的樂趣!
原名:In Defense of Food: An Eater’s Manifesto
作者:麥可.波倫
原文作者:Michael Pollan
譯者:曾育慧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09/06/01
閱讀價值:高,溯本清源。有些觀點過時,但可接受的耗損。

2 則留言:

  1. 然後有機蔬果又要種在健康的土壤上, 台灣有這種環境嗎 ... ?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你對土壤的定義太嚴苛了。
      空污的降雨vs農藥和工廠廢水是很大不同等級的事物。
      你可以弄個小花圃玩玩看,就知道地力循環是怎麼一回事了。
      我窗台上的土從黃色被我養成黑色,我想就是健康的土壤的意思了。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