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二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 [二讀]



前言:
[一讀]
基因不佳,只好多複習。

隨記:
P.6 對許多人來說,真正的刺激不是擁有金錢,而是賺錢(過程)。→值得省思,我似乎是這種人,不然我的行為決策應為守財奴,但事實上我賺大錢後喜歡分享少部分給過往幫助過我的人。嗯…我媽一定很納悉為何她沒收到。
P.6 每當自己投機成功時,我先感到高興的,不是投機賺了錢,而是我和其他人有不同的見解,並且被證明是正確的。→我不知道我會不會走到此境界,就目前來看我不認為預測是適合我的操作方式,至少現在不是、十年內都不可能是。或許我該做些嘗試,可能這是下一階段的關鍵。等下次大崩盤後再說吧。
P.9 大家不應該跟著上漲的股價指數後面跑,而是要面對下跌的股價指數→追價vs接刀,這沒有對錯,而是能力是否足夠。這區塊值得研究,因為接刀真的充滿暴利,一來一往本身就相差四倍價差。超越平凡似乎這個逆向操作是關鍵。隱含條件應為,超級大刀才有利可圖。下圖來看,唯有方形才是有價值的接刀,而對圓形的是沒價值的接刀。另接刀的件件非常嚴格:1.要評估局勢能力、2.時間長度(壽命)、3.財力要厚(日子要過)。從這論點看來(高度),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金幣,只有大樓掉下來的才是刀子

P.11 過分執著金錢的人,不會投資。因為他害怕失去錢的風險。→唯有把錢當工具而不是價值時,錢才能賺錢。賭場行話就是把錢換成籌碼看,這錢已不存在了,直到結算出場。
P.12 單憑想法還不夠,發明家的智慧還必須和商業頭腦結合。→現在簡單方法已不存在,都需要結合其他方法形成複合式才可能有所成就。這就是文明化的代價,簡單有效的早被人占走了。Coca-Cola、Microsoft、facebook、等都是簡單只做好件事就成功,但後繼者不可能用相同辦法成功。要打敗只有複合式的創新。可樂被文藝咖啡侵蝕、微軟被跟平台的瀏覽器侵蝕、臉書應該是被運氣快用完的Mark Zuckerberg所害。
P.13 我不僅在價何上漲時投機,也在價格滑落時投機。我投機各種東西,完全見風轉舵。→我太侷限台股了,這個自我設限一定要想辦法突破。或許放個十萬塊作資金,建立世界觀應該也值得。
P.13 投機是種藝術,而不是科學。→依稀能描繪出輪廓,但沒辦法精準畫分。如同雲,你看得出來、感受的出來,但無法精確的杖量出來。

P.34 只有當消息影響深遠,動搖了預測基礎,推翻原來假設,才會重新規畫。
P.37 任何學校都教不出投機家,他的工具,除了經驗外還是經驗。→經驗只有從現實中學習,無菌研究室(學校)最多教出理論但無法體驗,結果變成紙上談兵的趙括,打起仗馬上被坑殺40萬。
P.37 在這八十年裡,我最寶貴的經驗得自損失慘重的交易。→贏了不會有動力檢討,唯有慘敗後的痛徹心扉,才有真正的渴望和動力,找出錯誤之處並加以改進。當然慘敗後需要一段時間沉澱。
P.37 每次交易上的虧損,同時也是經驗上的獲利。→勇於嘗試,帳面上是虧損但經驗具無形價值。當然前題是沒被自己的好奇心搞死。
P.38 經濟學家只會計算,不會思考,他們的統計不僅錯誤,也發現不了數學背後隱藏的東西。他們懂得從書本上學到的所有東西,卻忽略其中關連。→光一個「時間」因素,經濟學就從沒考量其影響,計算正確但效果可能是數年後才發生,那這計算就不具意義,反而有害。Amozon本益比一千倍,是要花一千年才回本。另外股價超出市場總和問題。唯一解釋,人性天生樂觀,願為其而亡。(我又在預測了,不要理我。在這一千年中,總有一天我會是對的!!)
P.40 我早已不只對股票進行投機,我的大量獲利是靠債券賺來的,但我在外匯和原料市場也很活躍。→何時才能跨入多重市場呢?
P.53 發現某種貨幣行情和正常價值間的差價,是愈來愈難了,即使發現差價,用處也不大。外匯市場被短期炒作控制,完全走了樣,所以某種貨幣可能要持續幾年,才能達到正常行情。
P.56 原料投機只適合熟悉風險、承擔得起損失,有經驗的投機家,最適合那些出於職業因素,和原料生產有關的人。→生產者優勢:專業知識和手上庫存(實物),不止有地利優勢,還多一張王牌。
P.60 長期看房地產價格是向上發展,但從聯邦銀行利率水準來看,其增值速度比不上通貨膨脹,所以房地產所有者只是名義上賺錢,實際上並沒有獲利。→沒想到貸款房子是完全負期望值。除非買到有潛力的地區,不然平均下來為負。帳面上可能是獲利,但通膨+付息下是倒賠。沒有眼光就不要貸款買房子。現金買倒是可以考慮,成本(通膨、貸款利息、交易手續費、稅金…)讓整個期望值為負。房市最好賺的是銀行放、房仲抽傭,買賣雙方都是輸家,成本超乎預期,更別說是時間。房奴真的不是叫假的,真的是在做奴。奇怪的事是他們樂在其中。
P.62 總體、長期來看,股票是一直向上走的,且結果比其他任何一種投資方式都好。投資者分不出部分財產,購買大型且穩固的公司股票,就會得到最好的機會。→這點值得留意,加入風控系統。當獲利存進金庫,當市場價格受到嚴重低估時分散買進長期持有。
P.75 證券市場無法顯示當前的經濟狀況,也預測不了未來經濟的發展趨勢。
P.80 一切取決於供給和需求。市場傻瓜多就上漲,股票多就下跌。
P.80 分析發展趨勢時,應對各懂影響因素進行評估,並要能看出未來供需情況。
P.82 投資者只要在某處嗅到火藥味,便不會投資股票。→前陣子南北韓火藥味那麼重,南韓股市居然還上攻創高,其中鐵定有姦情。
P.86 金本位→最大問題是通縮效果無解,錢會越來越值錢,何必冒險。
P.93 貨幣+心理=趨勢
P.93 只有在貨幣和心理都呈現正面時,股票指數才會上揚。兩個因素都為負面時,股票指數會下跌。→現在貧富差距太大了,這裡的心理面指的是富人的心理面吧。現在1%人口占據50%財富的是蠻糟的事,未來全球大動亂是可預期的事。
P.93 結論是,如果大小投資者願意,且有能力買股票,指數會上漲。他們願意購買股票是因為他們對金融及經濟形勢抱持樂觀看法;他們購買股票,是因為口袋裡有足夠的資金。這就是行情上漲的全部祕密,即使是經濟呈現不利的態勢,也都適用。
P.98 只有中央銀行為消除通貨膨脹而採取的各項措施,才會對證券市場產生負面作用
P.100 投機者必須密切通貨膨脹,也應估計各國中央銀行對通膨反應。
P.100 通貨緊縮時,貨供給額持續短缺。
P.101 利率越高,即支付貨幣的價格愈高,將導致貸款的需求降低。
P.104 中央銀行強勢提高利率後,指數下跌只是早晚的事。最遲12個月後,指數會跟上貨幣。
P.105 只要利率下降,大家就毫不遲疑進入股票市場。
P.106 關鍵在債券利率高低,如果債券利率高於通貨膨脹率和股票紅利,大家就會選擇債券。如果長期債券利率低,投資者便甘冒更大風險,轉而投資股票。結果是債券市場利率愈高,可供股票市場利用資金愈少,反之亦然。
P.106 長期利率不是由中央銀行,而是由供需決定的。→央行只能看見通膨跟著調升利率,看見通縮調降利率。而不是想調就調。
P.115 絕對不要借錢買股票→跟借錢買房子是一樣的,房價如果跌一半,銀行會來查封。即使未來大漲上去,也早已死在半路上。
P.115 要有自己的想法→這點可能不適合我,因為每次只要有想法,我就會賠錢…。天生沒有成為大師的天分。
P.116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我已在想當掉到8千8時我該做什麼....
P.119 投機中賺的錢,是痛苦錢。→耐心,漫長的過程和無盡的起伏。
P.120 需要一點運氣
P.139 每次證券市場中的崩盤和潰散都以暴漲為前導,而每一次的暴漲都以崩盤收尾
P.144 只要拿起一隻鉛筆計算一下紅利,或自問是否真有希望獲得紅利,就夠了。
P.156 「逆向」是成功的要素。→百則接之!!用一百塊接一元,喔喔!!股價最低只會跌掉100%,前題是不會成為壁紙。總結:用自有資金買台灣50。
P.157 只有藉長期積累的經驗,才能讓人具備敏銳的觀察力
P.157 在出現不利消息時,市場沒有下跌,就是市場出現超賣,行情已接近最低點的徵兆
P.158 市場對有利消息不再有反應,就是超買和行情暫時處在最高點的信號
P.158 如果行情下跌時,某一段時間裡成交量很大,這表示有大量股票從猶豫者的投資者手裡轉移到固執的投資者手裡。→爆量是個訊號,不一定是反轉點,但代表有人開始承接或賣出。反而是無量的走勢是最安全的趨勢行進,因為雙方無異議,不出手
P.158 當成交量小,且指數還繼續下跌時,就表示市場前景堪慮
P.159 當成交量愈來愈大,股票還不斷看漲時,也是前景堪慮
P.161 勇敢對自己說:「我知道,其他人都是傻瓜。」→成功必定是與眾不同的思維和行動,這並不容易,身邊的人死命道德勸說你加入人多的一方,他們自認為是正義聯盟。
P.161 在指數持續上漲過程中,行情回跌總是一再重複出現。→如果能抓到最低點和最高點,三年後你就是世界首富。問題你能讀得懂我的文字,代表你已國小畢業。這麼多三年過去了…,你還是...!?問題就是在現實中,不可能抓到最高點和最低點。這是個明確的限制。
P.162 指數是在第三階段才急遽上漲→現今世界股市太成熟,越來越不明顯,所以主要大市場很難看出明顯變化,但新興商品倒可先行反應。Bitcoin值得觀摩,能從中看到世界資金供給的變化。資金極端充裕下,就會漫延到這種最投機的商品投機,也就會一直爆漲。但當市場資金供給開始下滑時,這會變成首當其衝的商品,暴跌。
P.162 樂觀的態度很可能在24小時內轉成悲觀態度
P.182 既成事實→「預期心態」會先反應在股價上,所以當成真那一刻只是宣布符合預期,股價不再有什麼進一步反應這消息效果。除非結果與預期不同(超乎,或相反)才會對股價作出反應。
P.184 如果戰爭爆發,證券市場肯定崩盤,也有可能提前關閉交易所,政府會同意延期償付。→唯有錢放進口袋才是真的。當關鍵性變數暴增時,脫身才是上策,不確定性就是最可怕的風險,因為無法評估。這種複雜的未來變化,只要有一項沒算對或根本沒想到,就可能造成全軍覆沒,不值得下注。保命成為這些選項中的唯一選項。
P.189 大眾所期待的事,包括戰爭,在發生的那一刻,就已經成為過去式了,對證券交易所不具任何意義。但有一種訊息,即使在未來也會有影響,那就是影響貨幣的事件,且不按大眾的粉望。→QE撒下來,結果人民更窮,貧富差距更大。
P.190 投入長期投資的投資者們,不會對這些天天發生的事作出反應,但為了得到投資方向,難道不必解釋這些消息嗎?答案是不用。→大家急忙找新聞與指數跳動的關聯性,但只是已反應的過去資訊,對未來沒有價值,只不過是「既成事實」。新聞只是資訊的殘渣,免費的最貴,絕對是有其道理。
P.209 機會和風險沒有任何關係→在槓桿為零下,10元的最大虧損只會是10元(未稅)。在說股票特性,尤其是轉機股的玩法。
P.210 我認為分析家經常說「繼續持有」建議,完全是胡鬧。如果證券帳戶,放著我已不會再買進的股票,那我便必須賣掉,有什麼理由要保留顯然已不會再上漲的股票?→這邏輯妙,不會再上漲的股票,賣掉是上策。而賣掉的觸發點是不想再買進,因為找不到買進的理由。一般人會掉進線性思考,以前漲未來也會漲,但這不是定存,只上不下。
P.214 雙重頂與雙重底理論→作者認為這是唯一有效用的技術分析法

P.218 經驗是投機者最好的學校。
P.218 一個懂很多的笨蛋,比無知者還要加倍愚蠢。→牛頓懂很多,但不懂交易。結果誤認為能跨界複製成功經驗,結果因盲目的自信而加倍受傷。人生勝利組大多死在這個盲點,超乎預期之外,根本就是完全相反的結果卻發生了。
P.227 最不可能原諒的錯誤,是設定獲利的上限,卻讓虧損不斷膨脹
P.228 職業投資者的工作,95%是浪費時間,他們閱讀圖表及營業報告,卻忘記思考,但對投資者來說,這才是最重要的。→思考才可能推測未來發展,讀這些圖表和報告只是「既成事實」。預測未來發展才具有價值。
P.231 如果不能享受美食、上等葡萄酒、漂亮女人、還有意樂,生活將多麼單調。→沒有開盤的日子很難受,這是沉迷股市的特徵。耐心是操作獲利的關鍵。嗯,我該從廚藝來分散注意力,我還蠻喜歡自己煮。外面的食物大多不合我的胃口,頂級餐廳…嗯,目前沒那種財力可以這樣花,去一次低消五千元,我不認為現在可以過著如此打腫臉的生活水準。
P.239 十律
   八、只有看到遠大的發展前景時,才可買進。
P.240 十戒
   三、不要想把賠掉的再賺回來
   六、不要對任何風吹草機作出反應
   八、不要只想獲利就賣掉股票


心得感想:
為何政府鼓勵買房?背後動機真是蠻邪惡,隨便想想就有三個理由:
1.社會安定:成為房奴就很好控制,綁定二十年。
2.官商勾結:太肥了,比軍購還肥。大雄法院進行式。
3.稅收:納稅是人民的義務,不解釋。

金本位有好有壞,作者很反對金本位理由是他是從投機者,從自利的角度看待事情。如果就國家和百姓而言金本位似乎是益大於弊,人民收入受到最高等級的保障、政府無法亂花錢、金融耍不出騙術、央行不能任性的操控貨幣。所以金本位的惡名,又是一場官商勾結罷了。
在P.102說明了今日正在上演的劇碼,原來1980年代早就發生過。同出一轍的劇情。各國央行在通膨與通縮間,用利率作各種甩尾特技。目前面對通膨問題。只要一個閃神就會造成崩盤的連鎖反應。什麼問題?通膨如果大爆發,央行就只能猛力升息。市場資金立即中斷,資金短缺下,崩盤就成為必然。當下只有繼續看各國央行玩利率甩尾特技,就不要翻車。一翻就翻到後面的斷崖下去了。小英捨得讓彭總明年走,是在挖洞給自己跳吧。我想不出緣營有什麼人才,能駕御即將到來的通膨怪獸。啊!!對了用愛。
資金充裕,這是玩現貨的入門條件。言下之意沒有大錢別玩現貨。現貨是有錢人把閒錢再投資的方式,這樣才具有優勢。舉凡借錢和生活都成問題下,現股是抱不住。把現股想成高利息的定存,只要約期未滿就解約,就是損失。這閉鎖期跟景氣循環大致相同,至少要四年才具有效益。明顯現貨市場的時脈非常緩,一個月檢視一次都嫌多。
股票優勢在於長期是上漲,但弱勢就是要花時多時間耐心等待。延伸思考:老人沒時間,退休後投資股票是智障行為。投資股票的正向期望值是十年後產生,三十年後暴發。一切都是複利效果,而其需求很簡單,「時間」。不需要看財報的會計知識,不需要看技術分析的統計知識,不需要心機整每天算計財經知識。但生命有限,珍惜生命活久一點就會有錢的傻瓜賺錢法。
積極的行為vs自信的心態,兩者是不同的東西。操作積極得到的結果是虧損連連,而自信讓大腦處在極度活躍,思緒一直在閃爍著,看事件越看越深、越看越透。
這麼書其實不完全適合我,因為我操作的不是股票。原理是有些共通,但又有些不同。畢竟現貨主要是買進然後賣出為主,期望超過1000%的報酬,和最大損失為100%。但未來勢必會把現貨納入資產配置,還是盡早學習現貨知識吧。這應該是一個大瓶頸,不知會不會出現人格分裂…。但目前來看,我從期貨跨進選擇權,並沒產生這問題,我想只是心裡障礙吧。多嘗試和多被桶幾刀就會上手了。期貨與選擇權雖然都是衍生性商品,但邏輯上非常不同。前者核心是暴利機會,後者是有限時間、空間內的合理利潤高勝率機會。邏輯錯誤將會導致所製作出來的系統會虧損連連。現貨似乎就是孵蛋邏輯,買了就一直放著等到孵出來後就穩定了,最後變成大雞時賣出,然後買新蛋的循環。期貨像盤商,低買高賣。選擇權像是保險業,賣保險給蛋農和盤商,賺個風險益酬。
逆境的人生要過的輕鬆,吃喝玩樂為主。順境的人生才要加倍努力。這是傷害減半與乘勝追擊,效率與效果加倍。逆境中很難變得更好,因為痛苦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阻力。做什麼都沒氣無力,事倍功半。享樂是逆境中最好的處置方式。但前題是早脫離貧困階段。貧困時別無選擇要先讓自己從病態回到常態,完全得燃燒生命才能脫離。當處於正常狀態追求更高一階的狀態,這時靠蠻力是無法突破,必須有良好的環境和順境的心態下,相互作用產生正回饋效果力,靠這力一舉突破障壁。所以真正具有創意的人,生活品質一定很好、人生處於順遂時。唯有在身心處在極佳狀態下,才可能激發出超凡的思維和動力。所以在逆境時目標是擺脫泥沼,順境時才是大步向前。站的位階不同用的方法也不同,如果亂用對策只會耗費或浪費


[2017年11月15日 對統計刑求]
感恩節前買進美股抱到年底(勝率80%)》,這篇在今天feedly出現,這種統計蠻讓人玩味。現在58台在新聞也常常出現這種統計法,某節日、某月分,統計出現高勝算的報導。這是對數據刑求後的所製造的人為假象,不應該依此為根據。要玩統計需要從原理去思索,需要個想法。然後才用統計去驗證是否為真。而這種從片斷的統計中找勝率是不具意義。樣本數少的可憐能證明什麼?(註一)
註一:
台灣證交所成立於1961年,至今55年,也就是只有55筆資料。
[2017年11月16日 人才的稀有性]
央行的彭淮南、台積電的張忠謀、鴻海的郭台銘…等,這些人學歷有高低,但經歷卻都一等一。平常是看不出優秀能力,只有出大事時才能知道其差別有多大。要養出其中任何一位都是耗損掉大量人數所堆積出來(一將成名萬骨枯),大多人都在半路上被各種篩掉,其中最無法計算的運氣更是隨機揮砍掉許多優秀人選。在重重關卡下站上去的人享有更高一階的歷練,這又是另一個稀有歷練(人脈)。言下之意,明年過後,彭、張兩位一級統帥退休後,至少會有深遠影響。如果不幸又發生意外災難,那就是加倍打擊
[2017年11月16日 不熱嗎?]
市場到底處於高點還是低點,或者半山腰?這時找出日線來看是完全看不出端倪。但當時脈改成半年線圖時,你會感到明顯感受。如果再看更大市場(s&p),應該連白痴都知道目前是處在那個位階。想買教訓的這時進場,應該能賺到滿滿的經驗值。未來可以跟孩子說:「我是經過大風大浪的真男人」。(我嘛,在岸邊欣賞真男們的英勇表演就好。)

經濟循環中除了生產力外還要有消費力,生產力掌控在有錢人手上這部份絕對不成問題點。問題出在消費力因貧富落差再加劇下,大多數人根本無力消費。結果整個循環就此中斷,股市最終必定要反應這個事實,獲利遞減的事實。當然科技力增加速度夠快,可消彌這問題(例工業革命),但當看到蘋果iX的創新度匱乏,就知道科技增漲速度明顯下降(沒有大爆發)。手機能再變出什麼花樣,AI運用。但看的出AI目前也陷入瓶頸,非一時三刻能突破的了。至少十年內都還無法突破。十年…,十年夠股市來回二次了。只是有一個走勢讓我很困惑,就是Bitcoin。就資金來說,當市場開始回收資金時,bitcoin這類屬極端投機的商品會因此受到最直接的影響。但今天又漲回到新高點附近。代表資金充足,還是最後掙扎!?

[2017年11月21日 感知的邏輯困境]
感知是主觀推理,所以帶有主觀。而當新資訊進入腦中時,你會以為能理性評估,並做出公允的判斷。但其實那是主觀判斷並不是客觀。這就造成解讀資訊時的偏誤,變成誤判進而變成錯誤的行動。所以「感知」不僅是資訊的不確定性問題,還有更深一層的認知問題,自以為公允,其實都只是主觀。或許有人真的能做出色的判斷,但我確信一件事,我不行!!暗,平凡這個事實,真是讓人憎恨與厭惡。科斯托蘭尼居然能用感知方式賺到暴利,真的是個奇葩。或許就是因為太稀有了才備受眾人的崇拜,但值得我去效仿嗎?這讓我想到科老讓我不解的一句話,投機者沒有破產兩次不算是投機者。為何世人讚許的偉大投機者都必須破產過?李佛摩、科斯托蘭尼等。為了自己的信念而破產?感知就是這東西,為了滿足自我(成就感)。結果成功者寥寥無幾,即使有也都有破產記錄。這是個大問題。選擇走這條路,不止是心知道死定了,置之死地而後「死」。死完了再重新開始,但台灣社會安全網是假的,下去就上不來,這個與歐美不同,造成台灣並沒出現偉大的投機者的主因-他們倒下了就再也站不起來。

[2017年11月22日 個性與時代]
從《2017-2019投資大進擊》到這本,看自己的筆記發現,我主觀是喜歡看空,不管何時都是如此。索羅斯的成就都來自於放空,而不見長於作多。那麼這樣看來我的人格特質(做空)是在錯的時代(史上最長的上漲),這真的很有趣的對比。也是第一次發現我的思維的偏向性。下圖給我一個奇妙的視覺震撼。原本想說能聽到眾人的慘叫聲,結果是自己的尖叫聲。時勢造英雄,這句話讓我有更深一層的體會。時勢方向與個性相符者, 在交互相乘性下能創造出超越平均值的英雄人物。即使背景很差的馬雲、馬克·祖克柏也因時勢而起(我稱他們為超過份的僥幸)。時勢與個性,兩者都不能掌握,但卻左右人生。這意味著我高估了自己能掌控人生的比重,不確定性已夠讓人煩惱,居然還有人格特性的存在。

[2017年11月22日 生命體特性]
生命體是世界最複雜的東西,而世界中以存活下來為目的,也就是說正確與錯誤並不是生命體在乎的地方。那數學表達方式就是:生命體=存活率*數量。如果正確與錯誤影響的是存活率,那就低估數量的影響力。

[2017年11月24日 蘋果品格]
從skype在中國下架,且申明遵守中國規定。那讓我想到他們新一代的人臉辨識系統,這功能太強大了,從登錄的那一刻起你的臉就登入進去,而且是解析度很高的700萬像素解析而來。這麼高準度的臉部數據被蘋果得到,且能連結到你的所有行動(生活狀態)。這資料比定位更具隱私性,就這樣自願的送給了蘋果,而且還是花了1149美元的高價購買。天呀!!我真不知道人類的愚蠢是多麼沒有極限。這問題自蘋果對中國是再商言商,沒有公司的高品格堅持來看。能期望這資料不會外流(受壓力、或不小心)?如果我是中國政府我一定補貼手機費,全免費,像《金牌特務》中演的同出一轍。只是你的頭不會爆炸,只會被監視的很好。難怪中國手機這麼便宜,但還是輸給蘋果,人家取個資還能賣高價。這背後一定有猶太人參與,太精算又極深層了。
[2017年11月27日 財報和效率市場]
投資美股必備好幫手-最豐富的公司財報資料》看到這篇時,我感覺這個好沒意義。第一個問題是個股(具極大風險)、第二個問題是效率市場假說,如果一家企業財報亮眼早已反應在股價上,且溢價(預期未來收益)。先暫時記下這感覺,來去睡回籠覺。星期一凌晨總是失眠,看來星期天真的不能再這麼狂喝咖啡因,身子已沒那麼強大的解毒力了。但我又很喜歡大腦處於極限活躍與專注的時刻。真令人左右為難,但年紀這個因子似乎要順從,硬來只會增加耗損並不會得到多大的效益。這感覺好奇妙,當我蓄勢待發時,身體已不堪摧殘。生在錯的樹苗永遠成長不到巨木,這問題的答案是,別製造種子增加開支,把資源全留給自己過好一點。人生大半是在幫前人收拾他們捅的簍子,絕大多數的長輩都是混蛋罷了,不值得尊重。
[2017年11月28日 預測三見]
看對叫遠見、看錯叫偏見,只是未來永遠屬於不可見。這幾天的跳動讓人感受到昨是今非是什麼感覺,上週的超仰角陡升讓人覺得未來一片美好。結果假期結束一根大黑棒,打的大家不知所措。什麼遠見、什麼偏見,都只不過是描述未來的看不見。不可測原理之所以強大是目前人類的能力還是無法縱觀全世界資訊和人類的心理變化,即使有如此強大的電腦也辦不到,要計算地球人類行為就要有另一顆地球的能量才能模擬計算。如果這論點是正確,那未來AI操盤的勝率最終也只能一半一半,因為AI們之間的大戰最終就是讓原本可預測變成不可測。除非市場被少數AI所攏斷。但長遠來看不可能,因為世上的有錢人不止一個,每個國家弄個國家隊就有2百多個,最終形成至少二組勢力,二組就夠形成不可測(熵化)。和平永遠是斷暫的假象,試問什麼才是不敗?先下手為強,偷襲對方才是上策,中策是兩方都出手偷襲而維持均衡,下策是假定對方是君子,然後被偷襲。
[2017年11月29日 關卡:心如止水,寧靜]
這二個月以來,資金耗損漸漸的麻痺(誤)。我一直在想系統的問題,但漸漸的發現不是系統的問題,從隨機漫步的角度來看,次日呈現的是隨機性。所以系統不管怎麼修正都還是會遇到交集的脆弱點。那這次經歷或許是學會「看開」。這境界不是說不會死亡,而是對任何變化都不會感到情緒反應,進而生活變得平常,不會因股市跳動而上下起伏。這是另一層的境界,我比較少練習到的境界。因為太接近死亡,平常根本不會靠近的地帶。這裡的經驗是珍貴難得,在資金充足下在這地方練習是件好事。因為這邊最需要冷靜且靈活的能力,沒有多的容錯空間。成長或比想像中的困難,因為真正的成長是經歷危險之中。我們總是低估了危險這不具體的詞彙,如同「富貴險中求」這句成語一樣,真的很危險的險,拿命去冒險的險。啊~思緒被文字帶開了。其實我想說的是,不受損益的波動,能每天安心睡覺是我這次要面對的重大關卡。置之死地而後生,這句話說的真好,但並沒把其中的時間點(數月),作展開。死很簡單只要一刀,但如果是慢慢流血呢?暗,我就是在說個關卡:過程的折磨,外加結局的不確定。
[2017年12月7日 團戰]
在看到這篇《亞馬遜效應才正要爆發?走向億萬美元的王者》,引起我注意的不是內容。而是對方是怎麼做研究。有論點並佐以圖表數據。非常專業,所以我想說是何許人也,看來源發現是大陸網站,但經過上次經驗,再回頭看內文。發現是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報告。中國要強真的還遠的很,還處在抄襲的層次,還沒達到獨立研究的水準。以上是題外話,我覺得這種報告突顯的是團隊的優勢,分工細膩。這只是外流的報告(通常無價值才會外流),還不是內部在使用的報告。也讓人一窺人家專業是怎麼作企業分析研究。此時就要反問自己,我有什麼優勢能與之匹敵??不可能,這就是團隊優勢、組織威力。個股不是我能碰的東西。



書籍資料:
書名:一個投機者的告白
原名:Die Kunst über Geld nachzudenken by André Kostolany
作者:安德烈.科斯托蘭尼
原文作者:André Kostolany
譯者:唐峋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14/08/21
閱讀價值:高,雖然很多過時的故事,但不損其歷練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