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7日 星期日

複雜問題的策略思考&分析



前言:
目前讀書改採「目的」導向為主,不再是隨機閱讀。發現讀一堆用不到的書,是件很糟的品味。例如讀沉思錄不如食譜來的有用。

隨記:
P.8 建立起解決問題的流程架構:界定問題(what),深入診斷(why),尋找解決方案(how),最後是實際行動(do)。→what與why可合併成,找出問題。但作者想突顯why的重要性。
P.9 釐清問題之後,接著找出原因,根本原因。→表徵和病因常常不同,,例如腸漏症,所引起的全身性隨機發炎。隨機是指你身體最脆弱之處最先發難。此時各種痛都只是表徵並是病因。
P.10 很多人會急促地採取行動,仰賴本能反應給予答覆,但這麼做的效果恐怕有限。→電影中的主角總是急中生智做出優異的決斷,而受此影響,大家都以為這是有效做法。其實那是編劇苦思數月才產出的劇本。如果有看過《Detroit:Become Human》的劇情路徑圖就會明瞭了。
P.10 專案定有卡(或稱「what卡」彙整細節
.專案名稱
.明確目標
.時間表
.資源
.可能問題
.緩衝方案
.超出範圍(你不需要做的事
.決策者
.問係人

P.11 問題診斷分析圖(why):尋找所有可能的解釋,整理成圖
P.11 (how)開始探討可行方法。這個階段與診斷步驟大同小異:製作解決方案定義卡,繪製問題分析圖(這次是「解決熱案分析圖」),擬定假設,尋找及蒐集檢驗假設所需的證據,最後下結論。
P.12 (do)行動→最後一步驟才是執行,謀定而後動。見機行事、見招拆招都是迫於急迫性所採行的方式,而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至少在文明國家很少有急迫性,連綁架都有時間可驗證其真偽。除非對方根本沒綁到人,不然很樂意花時間證明給你看。
P.13 「問題」的定義:只要事情當下的情形和目標狀態之間存在著差異。解決問題就是消弭兩者之間的落差。
P.13 複雜(complex)、定義模糊(ill-defined)、非迫切(nonimmediate)的問題(CIDNI)。
.「複雜」是指問題當下的狀況、目標狀態,以及過程瞬萬變,牽一髮動全身、以及可能無法視而不見。
.「定義模糊」是指無論起起始或最終情況,以及解決之道皆模糊不明。
.「非迫切」是指擁有幾天或數週的時間,可以尋找解決之道。
P.14 當問題牽涉到人際互動(利益),許多面向就會變得混沌不明。
P.14 若是涉及大量道德、情感或心理因素,這類支援可能幫助不大。→最理性的決策一定是出賣情感,所擠出的選項。
P.16 運用「擴散式」與「聚斂式」思考

P.16 「擴散式」思考是指發揮創意,無設限地尋找新可能。
P.16 「聚斂式」思考則是嚴格審查,透過蒐集資料來分析,比較每種可能,最後選出最佳方案。
P.17 善用「問題分析圖」→意思就是多畫圖表,思考緒能有效率的拓展開來。

P.17 分析圖可以統整所有答案,集結成「彼此互斥」(mutually exclusive)、「詳盡完整」(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分類,簡稱MECE。
P.18 這些新選項可能不是首選,但重要的是,如果最後我們終究捨棄了這些方案,一定是經過有意識地思考,而不是因為忘記列入考慮

P.18 學習合適的技能→處理新的問題通常需要的就是該領域的知識、能力,常識是有限。最近在新家弄個水龍頭就搞了半天,還用了暴力破解法(失敗)。最後買對工具(一種長像極醜的鉗子)才轉開水龍頭前緣,解決濾水器問題。
P.21 崇尚簡約,彰顯基底結構:在其所有條件維持不變情況下,應選擇符合事實且最簡單的理論(方法)。
P.22 勿自欺欺人,例早就預見事情的發展「後見之明偏誤」(hindsight bias);或是片面解釋資訊「驗證性偏誤」(confirmation bias)。
P.23 以證據為本→勿依從直覺、感覺。
P.25 支持問題解決程序的五大主要原則
.擴散、聚斂
.採取MECE
.尋求他人協助擁抱多樣性
.崇尚簡約
.勿自欺欺人

P.39 知道原因後再找方法→一階段、一階段走,不要用跳躍式。跳躍式就跟直覺沒什麼差別了。
P.40 質疑關鍵命題,絕對是項聰明投資→問題本身的目的為何?一再質疑問題本身,常常會有意外突破。像買車目的是為了方便,結果把圖展開就發現在都市叫計程車才是最佳決策(方便且省錢)。最近的如家裡沒浴缸,在思索怎麼買個泡澡桶來用。結果目的不是需要浴缸而是要能讓我流汗的方法。結果買個泡腳盆就搞定了。省水、省錢、省時間。
P.43 使用精準的詞彙並非賣弄學問、咬文嚼字,而是為了邏輯結構的明確性。→本書的缺點就是用字很不精確。像confirmation bias翻譯成「驗證性偏誤」,你媽看的懂才怪,認知偏誤會比較合適。另「p.89善用類比手段來處理不熟悉問題」,你爸知道你在說什麼嗎?類比、類推傻傻分不清楚。用字精準很重要,本書就突顯其用字不精確的問題,讀者看半天才知道你在說什麼。
P.51 關鍵命題是「現況」結合「難題」的必然結果,且符合邏輯要求。
A:以「現況」定義問題時空
B:利用「難題」引發對改變的需求

P.58 問題分析圖迫使你使用擴散思考模式,進而降低以下幾種相關行為影響。
.思考僵化(Fixation),即無法跳脫既有方向尋求解答。
.妄下定論(Premature closure),即未考量所有可能就斷然做出結論。
.定錨效應(Anchoring),即思緒受到最早取得的資訊所影響。不管從問題中獲得或主觀形成的資訊都有可能。
.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包括態度與認知
.驗證性偏誤(Confirmation bias),即依個人理念產生與詮釋證據,這一直是難以克服的人性缺陷。
P.59 問題分析圖透過將資訊整理成群組,為所有證據與相關假設建立連結,儼然就是問題的中央資料庫,能攂助改善工作記憶。這種能力彌足珍貴,因為一旦工作記憶不足,我們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也會連帶受限。→條列式清單已很強大,再配合圖形化連結特性。思考將能無美擴展,尤其是我的記憶體不足的缺點。這點一直感到微妙,思考對我來說像順水推舟,但記憶卻是如逆水行舟。數學與英文的成績落差特別明顯。這就是我的優勢與劣勢,雖然不願意,但只能接受這個限制。和知道自己並不夠優秀。
P.59 問題分析圖應一致回答關鍵命題→找出問題癥結就是這階段的目標。別在找問題時同時想答案,會犯思慮不周。
P.68 關鍵命題>可能答案>正式假設>分析>綜合評析→決議階段才把不可能的選項作駁回,而非在思索各種可能時就排除。分工明確才能把思考力發揮到最大化。

P.62 在分析圖中填入完整答案,並記得使用「概念完整的肯定句」而非「標題」
P.63 呈現問題分析圖的元素時,必須善用「動詞」來形成短句。使用對稱的動詞有助於清消弭可能的縫隙,讓思考更為敏銳。
P.63 問題分析圖應從關鍵命題推衍至結論。
P.76 答案本身不一定需要遵循MECE→分析問題時MECE能有效把問題依照結構組成方式條列出來(尤其是在第一個節點),而答案可能是複合的共病現象(comorbidity)。結構重在獨立、完整、詳細、沒有重複、沒有遺漏。
P.79 自由思考的關鍵是必須先允許你自己無拘無束地大膽思考,之後再加諸實際性、實用性、合法性、成本、時間與道德等各方限制。自由思考是種不自然的行為,幾乎沒有人可以毫不費力地輕易做到。所以,記得要克制評論想法的衝動,先別考慮想法是否不切實,不可能導致問題的原因。只要符合邏輯、切合關鍵命題的答案,無論多麼牽強都應該放進分析圖中。
P.79 在「但求滿意」與「最佳化」之間取得平衡。「但求滿意」(satisficing)融合了「滿意」(satisfying)與足夠(sufficing)的意思。尋找問題的答案時,一旦找到足可符合最低門檻的選項,就先立即接受。面對許多選項時,若不清楚問題的結構,往往很難評估每個選項,這時「但求滿意」不失是種決策原則。另一方面,「最佳化」(optimizing)是指尋找最佳答案。無論過程中發現多棒的解答,依然繼續追尋更好的選項。
P.80 首先,盡力「最佳化」→盡可能把所有路徑找出來。理想(最佳化)是目標概念,務實(但求滿足)是執行時的底線
P.81 找到絕佳想法的方法,就先擁有許多想法,再把不好的想法丟掉。
P.81 請勿輕易使用「其他」,相反地,你應該有意識地思考,為該選項所包含元素想出名稱。
P.82 決定停止的時機→擴散思考有助元素收集,但後期的擴散思考效益會嚴重遞減,額外資訊需要花錢、再擴大會加倍耗損能量。
P.85 分析圖應具有洞察力→分類做的好,後續結構才會又穩又快。
   step 1:思考圖中第一個節點的可能內容→第一個節點關係到MECE的分類大項。
   step 2:探究每個可能選項的「所以呢?」個別評估洞察力→挑選分類要依現況來評估。像氣溫有四季、攝氏、華氏、絕對零度。依當下作選擇採用那種分類,因為以上都符合MECE。
   step 3:選擇最具洞察力的方向,就能捨棄其他選項,開始拓展分析圖了。
P.91 考慮使用既有架構,例:SMART,PESTLE,BCG,行銷4P,波特五力分析,麥肯錫7s,3C模型,SWOT(優勢、劣勢、機會、威脅),...等。皆是現成且符合MECE特性的分類。
P.98 區別互斥(ME)與獨立性質。如果可能的解決方案並不互相排斥,那應該考慮將其合併。有時,結合幾個不完整(但獨立)的解決方案。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例誠品賣書不可賺錢,但停止賣書也就停止了賣時尚價值。所以變成賣書(賠)+賣攤位(賺)的結果。誠品賣的是書藉的品味和品牌價值。但收入從其他攤商收取租金。
P.98 ME的反例,飛機備援系統設計
P.102 定具有洞察力的假設組合,由於問題分析圖通常具備許多元素,逐一分析不可能且不切實際。比較適切的做法,是將元素審慎分組,各自歸納成一個正式假設。→很多分支最後可以並入同一個假說,是其特性。

P.108 無法證明為錯誤的假設沒有意義,因為這表示假設空洞沒內容。
P.112 處理假設時,通常採用演繹、歸納與提設等邏輯論法
P.126 一旦發現新證據,務必不斷添加到問題分析圖中,並假設畫立連結
P.165 由於繪製問題分析圖需要同時動用創造力與分析思考的能力,因此相當費神,你很有可能說服自己分心處理其他事,逃避繪製分析圖的艱難工作。→小心此點,我發現很常找理由不畫分析圖。但這是一個重要步驟,省不得。因為透過支狀展開,很快就能找到關鍵解答。而直覺的解答通常都不怎麼好,只因捷思想偷懶。
P.193 追求快速易得的小規模勝利→開始行動時會感到阻力很大,因沒有貫性力幫助。所以在開始行動時先達成一個小目標,會對起動有很大的效用。像計畫要出門,但遲遲不想出門。可能誘個簡單任務(超商買個飲料)作為開始。只要啟動後面就自然而然了。

心得感想:
思考時要慢慢想,謀定而後動,行動要見機行事。靜與動是依階段不同而做法不同。事前萬全準備,開動後隨機應變。最近弄搬家弄的我筋疲力竭,事前我規畫已盡可能完善了。而執行時還是狀況連連,最後結局並沒如預期理想。我找的是空氣好、視野佳、噪音小的住宅。但我完全沒想到小馬路半夜還是很吵,我真的第一次住在靠馬路邊,我已刻意避開大馬路了。但只要是馬路就是會有車聲,而我這種超敏感神經的人根本無法忍受。木已成舟了,房租都預付一年了(為了殺價)。另外不如預期的是冰箱。我真的犯了嚴重的「認知偏誤」,我心想冰箱是何等成熟的產品,差勁不可能到那去。東元冰箱真的讓我嘆為觀止,居然可以這麼大聲,二道牆擋不住那低音波的噪音。我認為這次搬家已做到最大化的準備,結果只算及格。就可見得結果不會如預期完美,完美是理想層。現實層能取得80分就已算很好的結果了。只是我只得到70分,因為睡覺得用耳塞。現實總是多少讓人感到不滿但還能接受。但如果我完全沒盡力準備呢?我想結果可能會差勁到連60分都得不到。另一個更奇特的想法,我理想的住宅環境應該是我無法承擔的花費吧。全部條件都好,一定只會房租價格不好為代價。
本書讓我發現,我需要一個好用的分析圖製作軟體。因為一個分析作下來,可能都比家裡牆壁的空間還大,還沒算到需要一直修改的功能。
你以為一天能做很多事?沒有一天就只有兩小時能做事。別高估思考、分析的速度,一件大事分析,至少都是一週起跳,花一個月的時間是常態值。
簡單來看本書在介紹:問題、原因、方法、行動,四階段的順續和各階段的方法和目標。而what,why,how,do,真是來亂的,標準的5w遺毒。讓人抓不住本質。定義明確才能做好事,那英文也用錯字,question,reason,method,action還比較貼近文意。
這本書的核心是放在找出問題,而不是分析。最近在想如何改善轉倉問題,就依書的步驟來處理,結果發現問題就是如何改善轉倉問題。暗,瞎忙。這本書教的是如何在不知道複雜現實下用技巧找出問題點,前兩個步驟(what,why)。如果不知道問題原點,這本書很多技巧能發現思考的陰影部分。像階段式分工思考、不遺漏且不重複的分類原則、現況難題關鍵命題法…等。但後半部就偏弱了,統計貝氏理論、剃刀理論用一頁解說完。還是找專門的統計書來看吧,不然連變異數需要(n-1)的事都忘了。到最後專案計畫也草草帶過。
一表一圖是本書的各階段技巧,先列做出定義卡:現況、難題、關鍵命題、…等。然後用分析圖從關鍵命題作展開。
《定義卡》

《分析圖》


原來我真正欠缺的可能不是系統有問題,而是失去勇氣。解決方法是先賺個小錢,讓我恢復信心。從這點就發找到真正問題點是多麼困難的事。尤其是當事人,而只要知道根本問題,解決的方法相對容易,因為你擁有正確的基礎點(問題原點),大腦有著力點,思緒就能事半功倍。

[2018年7月3日 實戰練習]
階段一:直覺找答案
現況:房間空間流通不足,想開門讓空氣循環。
難題:門外偶有蚊子出沒,跑來家來很惱人。
關鍵命題:裝紗門來解決問題

階段二:從答案找真正的需求
真正的需求:空氣流通+隔離蚊子

階段三:從真正的需求找方法
新答案:開門+裝抽風扇!!

結語:其實這問題困擾我有一星期,但就是遲遲不肯畫分析圖,因為感覺太簡單的事何須動用方法論呢!!但在準備網路下單購買紗門時,我遲疑了一下,覺得這事這麼簡單,拿來試練不是很好。結果很出乎意料之外,根本不需要裝紗門。因為滿足需求要件是有更省錢、更好的方法。如果沒展開再收斂很難發現,紗門問題,一進出不方便、二不確定是否有用、三不能用螺絲作固定很不穩。這三張圖展現了擴散、收斂的技巧,和尋找問題(真正需求)的關鍵思維,最後更好的答案像似水到渠成般自然跳出來。讚,還真的不能偷懶,尤其是分析圖太強大了。把記憶寫出來,大腦專注在思考。這種分工造就超強的處理效率。
(發現)在畫分析圖,用鉛筆效果卓著。不像原子筆會有謹慎的壓迫感,而且那種磨擦力回饋讓人很雀躍。




書籍資料:
書名:複雜問題的策略思考&分析:從「一隻走失的狗」開始,演練問題解決的綜合技術
原名:Strategic Thinking in Complex Problem Solving
作者:阿爾諾‧謝瓦里耶
原文作者: Arnaud Chevallier
譯者:張簡守展
出版社:大寫出版
出版日期:2017/12/26
閱讀價值:高,跟我品味不合的好書(看到狗就倒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