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打誤撞買到這本書,我要找選擇權書,但看完才發現,詳情請看《交易,選擇權》。心中不免滴咕兩聲。
隨記:
P.24 法人機構如何利用選擇權
1.價格變動是波動率套利的根本:價格不是策略運用核心,波動率才是重點。
2.Delta-gamma 策略是產生風險套利策略的原始來源,因為他們發現現貨與選擇權既然不是線性關系,那麼其他交易標的也可以使用相同觀念進行策略開放,於是風險套利就有了基本框架。→說的那麼迷濛,我猜應該是指小台(線性)+選擇權(曲線)的玩法。
3.針對無法賣掉的部位進行風險管理→我用不到,因為我喜歡在市場裸奔!
4.操盤績效外的額外、相對穩定的現金收益。→賣個價外之外的Sellside。看來作者也是作遠月的投機者。
P.25 邏輯化操作有紀律性,更需要靈活性,而選擇權策略是彌補靈活性的需要。→邏輯化操作混合了量化操作與主觀操作的一種混合操作法。所以這邊點出選擇權本質就是彈性空間極大的工具,無法精確量化。所有因子都可以造成價格變化,即使股價不會還是會因時間而衰變。
P.26 有了部位,第一要是考慮價格的型態-格局。其次,以判斷趨勢的方法來說,斜率是最有效率的工具,斜率偏向是價格趨勢方向;斜率角度是價格強弱程度。
P.26 乖離程度便是判斷極端情境的重要工具。
P.27 當市場出現強者恆強,弱者恆弱時,支撐與壓力不具備意義。→支撐與壓力只存在盤整時期有其阻力。
P.28 核心:
一、部位:從零到多數部位
二、價格形態:多空力量壓縮結果形成進場機會
三、斜率:以10日EMA作為價格走勢方向→原來是移動均線,而不是看K棒。這問題困擾我很久。而均線會因時間軸縮放而斜率不同,所以斜率角度是相對性,參照歷史資料來對比。
四、乖離:代表市場過度反應的結果。在斜率之上作空,在斜率之下作多。→只用最小單位作的嘗試單,只是覺得怪怪的,期望值似乎為負。真的有必要性嗎?[2017年3月13日]作者是用選擇權,所以有可行性。
五、嘗試單:以最小單位架一口摸底(反轉區)→原本覺得這招很新鮮,但細想覺得不應該。因為那也是錢,不該投入任何一筆期望值為負的機會。
六、停損點
七、支撐與壓力:向下貫破後,支撐變壓力。向上突破後,壓力變支撐。
P.30 機會常常有,沒必要每次都參與。→只是想提醒自己,錯過就放手吧。別念念不忘。尤其是IKEA絕版品(庫存)出清,絕對值得放棄。
P.36 利用乖離加試單→看到這張圖我才想起,試單應該是用選擇權SellSide,而不是期貨。這邊猜錯機會很大,而選擇權有投降輸一半和贏者全拿的特性。
只是讓我微詞的是他說用10日EMA的乖離,就目前來看台股的10日線乖離率實在不怎麼有利可圖。也就是說他可能在說新興市場,或者是指十年前的台股。
另外檢視EMA和SMA均線,真的存在差異嗎?還是個人習慣而已??似乎只是微操作或者是優化時才有微小差異。很明顯這不是關鍵差異。
P.42 善用模擬交易→我反對這說法,策略想好了,就用小台/選擇權來測試,有真實損益的跳動才體會得到恐懼與貪婪的人性反應狀況,而且大腦在真槍實彈下才會真的思考,測試只要歷史資料跑就好,模擬交易太浪費時間了。呃,還是作者又犯了語意不明!?他說的是回測而不是模擬交易!?另外我的經歷似乎不需要從零開始,十年業餘現貨賠錢專家,五年專職期貨賭徒。所以這句話是在跟第一次操作的人說的吧!?
P.42 交易部位的獲利來自順勢單→原來作者主線放在趨勢上,形態、斜率、乖離、試單、停損、支壓,全都只是支線。
P.45 筆者最喜歡的形態是市場價格在過度反應後的收斂型。→就說高手喜歡跟大眾逆著來,這樣想的話,的確是存有報酬正期望值。問題是怎麼作評估,覺得10日EMA格局太小。算了,先將作基底參考,之後再行調整。
P.45 台灣過去幾次選擇權賣方失敗,幾乎是因為沒抓緊趨勢變化的極端情境,並積極處理。→作者會在作逆勢價內SellSide時,當超出預期時會再架期貨來避險。原來有這招!起手用選擇權的裸賣,而不是一般教課書教的選擇權是期貨的避險工具。這邊用選擇權作主軸,然後用期貨來避險。這招要來試試看,主選擇權SellSide然後輔期指避險。目標吃掉大部份的時間價值。原來鎖時間價值的方法不是盒狀、不是蝶式,而是直接架期貨。選擇權時間價值本身就是利潤所在,所以利潤不能用選擇權來保護,任何新的選擇權倉位只會耗損本身利潤價值或增加風險,而無法作到鎖時間流逝價值。結論:無法鎖時間價值,風險只能承擔、轉嫁,但就是無法消滅(相消)。p.s.我的指的時間價值含波動率,相對內含價值而言的時間價值。
P.78 不利:停損,有利:加碼。→關於停損是無庸置疑,但當獲利後加碼這點我一直想不透。因為都已噴出一段了,此時再加碼期望值會高嗎?我反而認為風險加倍利潤減半,期望值劣於隨機平均值。既然作者在實戰上使的出來,我覺得我該嘗試看看,即使我知道問題,我還是該嘗試犯錯。先試試看小台,在每個段作一口加碼。但作者沒有教怎麼下車!?呃,真是很雷,重點不是出手,是怎麼收手。但收手也沒提。
P.79 作者認為沒有所謂唯趨勢無他、趨勢代表一切。→讀三次才懂,趨勢最重要,但不是全部,也就不是絕對,才能導入選擇權賣保險(SellSide)。我承擔風險收益其溢價空間。
P.81 正確判斷、合理推斷、執行果斷,也就是邏輯化操作。→這點我也很納悶,不管一開始我如何思考,最終還是形成一個系統化、邏輯化的操作模式,之前的感知系統,主要是推論事評估作操為操作核心,結果最後還是變成一種模型,依著趨勢通道架選擇權,而且還標準化操作。結果感知系統變的一點也不感知,變成半機械式。除非有大事發生不然就真的照表下單。
P.83 越是陡峭,市場便是快市;不論是往上或往下,只要陡峭程度越大,投資人的BuySide策略越有利。相對的。如果看到斜率執士越平緩,走平程度越接近零,表示市場的時間成本消耗越大,這對賣方有利。→對於BuySide我總是無法理解,作BuySide不如直接下期指。唯一比較有優勢的只有跨式(bc+bp),因為這是期貨辦不到的下單方式。
P.88 建立部位建議表:→喝,這張表說明了作者是混合兵種操作者,而主軸是選擇權。所以他專精是選擇權,而不是期指或現貨。也就是說之前讀他的作品我都沒用正確商品作思考,沒有用選擇權特性作基準,大傷呀。這代表我可能要重讀之前的書。
P.88 一般來說,歷史波動率或隱含波動率的變動模式,可利用10日EMA斜率的陡峭程度來判別。目前價格趨勢的快市還是慢市。
P.88 在資產管理操作,非常重要的一環是經驗,甚至可以說是決定賺錢或賠錢的關鍵技術。→以前不認同,但隨著資金越來越大後,越來越倚重資產管理。資產管理與期望值完全相衝突的思維。如果導入資產管理是降低報酬率,這是邏輯背離。但當資金越大後,越會感受到另一個問題的重要性-活著。而隨著經驗增加會發現期望值沒有無限這數值,存有極限。而且極限中有存有一個時間區塊內最大幅度的上限,也就是漲跌有限。這裡就存有利潤空間,大眾因恐懼與貪婪會無限上綱,如果SellSide一個價外之外的保險給大眾,將會是個暴利,因為該價近乎不可能觸擊。這個我稱為餘熱價值,在主力保護下,架出價外之價的逆勢SellSide。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賺投機錢,思維真的很複雜,只是操作時很簡單。
P.161 牢記盡量在極端情境才進場,雖然那是不容易做到的!→呃這件事值得警愓,選擇權才剛實戰不久,但操作的口數暴增到超出預期。我一定又不自覺得犯下這個錯誤。小心一點。
P.161 不知道風險在哪裡?盡量不要建部位→好概念,有時怎麼算都覺得後面棋局整個混亂難以處理時,在未造成損害前先行平倉該策略,因為機會多的是。複雜的就先行捨棄。
P.161 大部分時間除了承認錯誤、修正錯誤之外,沒有什麼事可做。→這是選擇權特性,沒事就別動他,讓利潤自己滾利潤。即使大盤不動,時間價值流逝也是賺。
P.161 注意消息面變化是分析師的工作,不是投資人的事。→投資者應該改用交易者。這邊語意又不清了。
P.161 部位與趨勢共震。→這句作者應該是指共嗚吧!?但我對共震突然有另一個領悟,共震時的時間價值,來降低停損所造成的資金耗損幅度。[2017年3月14日 靈感]如果這是共嗚,那我弄出五線譜呢?這不就成了一個樂章!!第一眼會發現其中的幅度的節拍!!(小心使用,這兩年特有的超低波動性蠕動現象。)
歷史總是殘酷的驗證,這一波出現兩次暴走。第一次(綠方)應該就重傷,第二次(黃圈)是完美的死亡。
總結來看,共嗚樂章應該可以用,只是要知道曲終人散(何處必須避險)。
P.161 波動率不是代表過去或現在,而是代表未來。
P.161 假日前,減持部位是必要的。→疑?不懂,是指長假嗎?唯一能合理推論的是絕不因單純只賺時間流逝價值而留倉,時間流逝價值只是附帶加利息收益。另一種說法是調整部位到最佳化,只是這說法似乎也不太好,多動不如不動。每交易一次都一次成本支出。
P.162 短線交易時,成交量的作用性最高。(成交量在)其他時間可以忽略。→這句話我應該刪掉,我不做短線,沒優勢。
P.162 作選擇權賣方策略的執行者而言,需要具備:
1.極低手續費,否則交易頻率過高,成本衝擊太大。→不知現在行情是多少,該去查一下最新行情價才行。但我也不喜歡砍營業員的手續費作為增加收入的手段就是了,因為那是個雙輸的賽局,好的營業員值得給予合理報酬,才能提供足夠的動力讓他們付出經驗與勞力。但前題是也不是讓我當怨大頭太多就是了。只要高於平均行情一些就足夠占有優勢。但現在行情是多少呀!?該死的券商要求不能公開報價,讓資訊不公開。可能演變成砍到見骨才會停止的惡性循環,因為資訊不公開,只好無限砍價,先砍先贏。
2.趨勢追蹤能力要非常高超。→完蛋了,這是針對我的弱點的嚴重打擊。我主格是混純理論,從不預期未來會怎麼走。
3.避險策略的熟練度與執行力。→ 一轉快市時因倉位複雜,如無足夠經驗常造成重大損失,思考不夠快,送單操作慢一步都是重傷。
P.163 訓練自己更多交易策略,在靈活度運用能力上,有高度技巧與經驗。→看來我有好理由練習各種選擇權組合下單!!
P.163 多認識不同管道的人,讓你隨時得到第一手資訊。→這點我不知怎麼辦了,我會交易,但不會交際。惹毛人我倒是蠻拿手的,反正真話總是很傷人。而我不說話對方也會很受傷。人類真的惱人的物種。
P.163 「EQ比IQ重要」,這是巴菲特的名言。→放屁!IQ才是操盤的要點。你根本不該在操作上有任何感覺,何來EQ!!有EQ反而讓你賣不下手,因為對這筆交易很有感情的。巴菲特並非任何事都對。帶種點,學他天天吃麥當當的垃圾食物。巴菲特是奸商。目前地表現役最強的的銷售員。手上有麥當當和可口可樂的股票。在股桌上別跟他對賭,在買賣上別當他對象,因為基於職業本能,他會行使任何騙術以達到目的。而不會感到任何不適,且感到自豪。老巴賣股自賣自誇。當我越瞭解巴菲特,我越討厭他。王牌大騙子。
P.169 駕馭風險是贏家的真正能力。→覺得駕馭不太切中語意,計算應該比適合。我知道那感覺,就不是帳面上跳動的數字,而是看到其中的利潤和風險差價。和外加一個警報器,當警鈴大作時就先退出場。警鈴由來是發生無預期的新事件,導致原期望值偏移或混亂,讓整個計算複雜化。當計算一複雜我大腦就會當機,這時果斷出場,簡化一切。
P.170 錯誤行為中的條件錯誤
1.自己特殊到可以比他人成功。→我真的有這感覺耶!交易對我來說不困難,但交際對我來說根本是無言的高牆。人際是一重互饋,而這種無限交互糾結讓我直接關機不想理會。我討厭人類的複雜度。
2.在短線交易上耗費手續費。→同意,我發現期望值太低的系統長期會因資金耗損過鉅而金盡人亡。
3.以為交易時機可以量化出來→我還真的量化出來,已連續四年都賺(驕傲狀)。作者應該找看看James H. Simons的資料來看看,量化交易時機只是小菜一碟。
4.越複雜的,才是代表專業→同意,我操作很單純,買或賣。但建構一個系統所加入的元素量真的還蠻複雜的。作者總是講一半,另一半都不講。今日文明度已讓任何事情沒有簡單的方法,但也不能複雜到無法實作。現實是種有限度的條件,不可能是理想中無限的完美。
P.176 大格局思維→我拿這個在定價外之外的點位在那,然後作SellSide。嗯,我反著用大格局!!
P.219 不知未來會發生什不可怕,不知道應對風險才可怕。→蠻深層的思維,未來的確不存在什麼叫可預測性,也就是其實都是無法肯定。也就並不存在真正的可預測這邏輯,交易只能控管風險(具體說就是槓桿)。
P.223 我能躲過災難,是因為每次都拋得過早。
P.223 人們為股市歡呼時果斷賣出。
P.227 金融市場是賠錢無限獲利有限的世界。→這句話我喜歡,代表我作SellSide的期望值比預期高。賠錢無限很容易理解,停損(無限)+手續費。獲利有限就是減掉上述耗損,外加有限波動區間(台股從未0也未達2萬點)。而一年內、一個月內都存有有限漲跌幅,只有偶發乖離過大。在一定時間內,空間是有限度。
心得感想:
選擇權SellSide操作的問題:1.成本費用,造市者擁有近乎零的交易成本(券商本身和交易所給的反饋金)。2.經驗不足,我連選擇權策略都還沒摸熟,更別說運用。3.工具不熟,例快市問題,手動處理絕對來不及。4.設備,對手都是高階伺服器和專線連交易所。5.人脈,我根本沒有內線消息來源。唯一優勢.我只要少少幾口賺足夠利潤就能養活我自己。所以看來選擇權策略必須簡單,最多用到跨式,而蝶式以上的複雜策略必須放棄,快市和手續費上都處於絕對劣勢,這就是一個人極限和有利可圖的狹小空間。
作者一直在敦促事前準備,但我就是一直在準備所以選擇權遲遲無法有進展。智者最大的問題就是裏足不前,就是踏不出第一步。最近開了一個專為選擇權交易的帳戶,把少許資金轉過去,讓資金和帳務從主系統獨立出來。在物理性控制資金上限,開始靠真實操作練兵,突然一切變得進展快速,我認真的找書來看,空檔時也一直思索新策略。整個人動了起來。這絕不是模擬交易可比擬的境界,而且選擇權怎麼可能量化?心算給我看,這又不是期貨白刀子進紅刀子出,1點1元。連回測都顯得意義不大,無法感受其時間價值的波動性。那模擬就變得非常不牢固的驗證,導致內心根本不相信。結論模擬效益低於期望非常多。話說我是沒回測,只用目測歷史資料就是了。抓個幅度、空間與極端值。很不精確但還蠻有效果,至少知道台股這二年是很反常的低波動,做SellSide根本削翻了。但時間拉長就發現SellSide真的不好操作,所以要別用重倉。且要多留幾組伏兵等接技。總之,我踏出第一步了,然後就自然而然會走出二、三、四、五步,因為太迷人,引人入勝呀。成功是一次偶然(奇蹟事件)的結果,之後只是複製貼上和改良等簡單工作。
[2017年3月23日 觀察失敗者的行為和思考]
觀察失敗者是我成功的捷徑,讓我省了許多錯誤路徑。我想找這個機會整理一下,到底失敗者們思維和行動是怎麼樣。
1.經驗法則:玩股經歷三十年,也賠了三十年。認為經驗是有價值的。
A.錯誤的知識累積,只會越錯越大。
2.拗單法則:用50萬下注放空小台,不管漲幾點都不放手。直到賺到2千元後出場。
A.因為小錢不當錢看、期望值錯誤、期貨新手發現放空的世界而雀躍,忘記原本世界有多的存在。
3.忠實電視觀眾:每天準時收看晚上的財經頻道(52、57、58台),認為知天下。
A.資訊不代表知識,而且上報才知道的資訊都是已反應完的殘渣,吃多有害。
4.歲月法則:活了三十歲、六十歲,認為看事看的透澈,不需要再充實知識。
A.讀書是知識的最主要來源,資料是經過作者整理、分析過,才具有全觀和深入性。看我寫的筆記不算吸收知識,這只是片斷瑣碎外加天馬行空。當然更別說是ptt或跟其中小階層人的談話,充滿有毒性內容。想取暖不如燒炭比較快。
5.沒有計劃:開盤前不先想好,開盤後再隨機應變。
A.盤中不是用來思考的,而是用來執行。思考是盤前的事。
6.純手工操作:手上抱著幾十檔股票,但全靠手動處理。
A.治眾如治寡,用一籃子下單工具。或比較好的只操作台灣50就好,反正散戶只看大盤的指數跳動,而與眾同樂與眾同苦的同船心態。
7.手續費:因為玩的口數小,所以不在乎。
A.當看到對方一口大台手續費是120元時,我都沒把握能賺錢了。年化平均一口能賺5點已是高手級,手費費吃掉了2點。是損失40%。
[2017年3月25日 小心自己習慣性的把問題複雜化]
[16,06,68,88,??,98] 試問??是多少。這題就是絕佳的例子。我花了半小時算出36這有瑕疵的答案(對稱性亂跳),當看到答案時,我驚覺已習慣也喜歡用複雜然後更複雜的方式,處理問題(賺錢)。小心這陷阱,87。
書籍資料:
書名:邏輯化操作+選擇權策略
作者:黃怡中
出版社:大億出版
出版日期:2016/09/01
閱讀價值:中,算是本進階書。新手會看不懂,作者表達能力不算優,需要佐以實戰經驗才知道作者在說什麼。連我都不能肯定解讀正確,他雖然有說明要點,但關鍵細節(現貨、期貨、選擇權配置)都語焉不詳,巧巧的帶過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