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單是由《藥都不能吃了嗎!?》而來的,但內容似乎被該本吸收的差不多了,就這樣快速的掃過去,看有什麼值得記筆記的部分。
隨記:
P.26 百分之85的「疾病、症狀」原因不明。→這是作者引用《美國醫學會期刊》的報導,主要是說去醫院,醫生大約只能確定15%的問題所在,其他都是猜的,疑似什麼什麼的,但不能肯定,也就是說不常見的病會在第一次看診就發現的機率…非常低。何況醫生一天看上百個病人,除非這病人很重要,不然不會額外浪費時間和醫院資源作調查。醫生也是有KPI滴,很蠢,但世界就是這樣運作。
P.41 現代醫學即使對性命安全毫無影響的症狀也要冠上病名,一般人也會毫不質疑地接受治療。
P.41 現代大多數的偽疾病,都是因為接受治療而造成的。從感冒症狀到胃腸不適,身體疼痛、頭痛、精神不濟、頭暈等,或是各式各樣的精神問題(憂鬱、不安或失眠等),甚至連生活習慣導致的不適及過敏,這些其實都不需要治療,或者應該說「這些都不是應該透過,醫學來治療的症狀。」→大多症狀都是身體在告訴你缺少什麼或太超過。頭疼、精神不濟大多是告訴你睡眠不足,再不給我睡,你就等著真正的生病(超過負荷)。吃止痛錠關掉警報器,以為問題解決了,結果是準備接受真正的身體崩壞降臨吧。
P.41 有可能造成死亡或是瀕死的狀況才需要去醫院。→我覺得少一個,需要身體資訊時也需要到醫院,因為那邊才有設備檢查。像視網膜檢查,一個人辦不到吧!
P.44 沒有所謂「為了根治而製造的藥」。
P.48 抗生素是劇毒,人類需要與各種細菌共生共存,而抗生素卻會破壞這個平衡,甚至引起像是抗藥菌之類的問題。坦白說,人類要是因為傳染病而瀕臨死亡,反正放著不管也會死,那就不如使用有風險的毒物來「賭一把」,這才是醫學的真面目。
P.50 「副作用」這個說法也很奇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副作用。因為這些藥物反應不是副作用,而是「本來就會造成的結果」。→產生符合預期的叫效果,其他的叫副作用,商業口號真令人咋舌。
P.70 氯是帶有特殊氣味的黃綠色氣體,具有毒性及腐蝕性。有機物和氯起了化學反應後會產生致癌物:三鹵甲烷。→關於這點我一直很在意,但無能為力,我們的自來水可說是毒水,只是無立即危險,經過最近的自體實驗得到一個很另人訝異的結果,喝瓶裝礦泉水對身體的回恢力有非常明顯的差異,台北市自來水似乎並不純淨,不知是水源還是水管有污染。看看南勢溪最近狀況,可推測上游一定遭受嚴重破壞,看來大台北自來水系統似乎已低於可信賴的水準了,經費夠的話還是裝濾水器吧!說白點政府保證自來水符合標準,但與民眾認知的安全是充滿很大的落差。保證安全是指喝不死人,不代表喝了會健康。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做實驗,找一次連喝一個月礦泉水,比較看看。(註一)
P.71 氟化物擁有很強的氧化作用及劇毒。→最近很中意高露潔的一款牙膏,牙齦護理,真的很有效,但我也不敢天天用,能殺死牙菌斑又能長效12小時,這種抗菌物黃也太頑強了吧!所以只敢一週用一次,具那次會事後多潄口,減少殘留量。
P.73就算極微量的鋁也含有劇毒,且對神經系統造成的影響特別嚴重。→看來鬆餅少碰…
P.78 大部分的疾病只要接受現代醫學的治療就會更加惡化或是變成慢性病症,結果就是又創造出一位金主。健康保險制度的目的就是為了維持這個機制,使其金錢來源不致中斷罷了。→遊戲公司最懂這個了,月費制才是最棒的收費方式,買斷制(看醫生才給錢)會造成金流不穩,這在魔獸世界(WOW)與激戰2(GW2)對比就會特別明顯,而激戰2沒落之快,大概就是資金來源非常不穩的關係。同理未來醫療可能走向免費,參考英雄聯盟(LOL)的掘起。這種垃圾作品是對遊戲進化的羞辱。3D遊戲最終敵不過2D免費遊戲而退敗。一流藥品最終會因三流藥品而退出市場。但願我想錯了(學名藥)。
P.84 所有生物的必經之路罷了。→死亡是必然的,老人醫療是非常沒邏輯性的行為。癌症、胃病、骨質疏鬆都只是衰竭的表徵而不是本質,本質是這個機體可用期限到期了!
P.87 「他們」究竟是誰呢?簡言之,便是「統治階層」。→這不是指總統也不是指高官,而是最有權勢的那群人。不管你選誰,他都能叫總統做某事的人。總統或許不愛錢,但總愛他的家人吧。世上有那個總統沒有家人?這點實在非常吊詭,邏輯上選民已被設定好選誰了,因候選人名單已全是他們的人。
P.111 膽固醇在氯的作用之下,會堆積到血管表面。→問題不是膽固醇而是氯,也就是其他因子。
P.113 精製鹽幾乎完全是氯化鈉構成,天然鹽原本含有的各種營養價值所剩無幾,這才是造成日本人血壓升高的元兇之一。精緻鹽把人體所需的礦物質(鉀、鈣、鎂)幾乎全部去除,導致人體內的礦物質失去平衡。→天然鹽真的蠻貴。因為有人說牛排要加用天然鹽,所以有買一罐。還有作者說精緻鹽加工很黑心,但沒寫怎麼個黑心法…。
P.160 輸血的壞處起因於保存在血中的氮氧化物會在血液採集後三小時內消失。→作者在表達輸血的壞處有可能比益處更多。看來如果要輸血,最好找現採的才有用。而捐血似乎越來越覺得論點很怪,因為以前我常常捐血,有一次還捐到面無血色…。我的論點是什麼,捐血是種強制更換細胞作用,理論上對我是有益,但實際上發現負面效果非常明顯,虛弱。看到這篇文章,我更無言,對我無益也對輸血者有害。我到底是在幫人還是在害人?
P.183白砂糖裡因為完全不含礦物質,所以在代謝的過程中,反而會消耗掉體內的礦物質,尤其是鈣質及維生素B。恐怖的還不只白砂糖,三溫糖、黑砂糖都一樣。相較之下,蜂蜜雖然也會造成相同的問題,但畢竟天然蜂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說不定可以相互抵銷。不論如何,大家必須了解砂糖是極度有害的物質,才能避免罹患現代疾病。→這我也只能用自身經驗來說。當我貪吃時,巧克力、冰淇淋,各種甜食下口,三天後便便全然反應,極度惡臭。腸道像是被惡菌佔領似的,殘破不堪。然後準備一周都處在不舒服狀態。嗯,除非真的特殊狀況,不然我不會碰高糖食物,真夠傷身的。
P.189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脂肪酸含有抑制發炎反應的Omega-3脂肪酸,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和脂肪酸則含有促進發炎反應的Omega-6脂肪酸。這兩種Omega脂肪酸都很重要,對健康有益,偏重任何一種都是不行的。→結果就是雜食,越雜越好。當然食物本身是天然的才行,吃十款洋芋片,並不是雜食。
P.216 在購買食物的時候,盡量避免含有添加物的食品,多多攝取無農藥的青菜。→我的身體反應非常明顯,基本上市場買到的葉菜農藥都用的很兇,我身體是這麼告訴我的。只有高麗菜(扒掉很多層的)吃起來感覺像是道菜。空心菜、小白菜(身體反應最激烈)、A菜、波菜,我次日身體都感覺有點不舒服。嗯,對大多數人來說是無感的,大多數人對微毒早已神經麻痺了。除非很健康,不然不會知道什麼是健康。只要常碰糖的人根本無從知道真正的健康身體是什麼樣的感覺。
P.216 肉類的話,則是以優良豬肉及雞肉為主。→常到市場買就知道雞肉有分肉雞和土雞,土雞為什麼貴?慢慢品嘗其中差異吧。怪異的是作者完全沒提牛肉…,但我吃牛肉的次日是身體狀態最佳時候…,難道是我的錯覺,我吃進的是生長激素!?
P.216 魚類則要注意產地和多吃青背魚。→我很生氣,因為市場上很難買到青背魚,可能太便宜沒利潤,口感也不佳的關係吧(用煎的很香)。就我經驗來說真鱈魚肉是所有蛋白質中最高等級的來源,那種體力恢復力比牛肉還更高檔,是種長效型源源不絕的感覺,不像牛肉是爆發力的感覺。蝦子少吃,我覺得除了增加性衝動,其他沒什麼效果。
青(背)魚
P.216 不吃麥當勞等垃圾食物→這點看是處在什麼位階,比路邊攤我比較建議吃麥當勞。但目前我也不吃麥當勞,因為我自己煮,光食材原料費用都比去吃牛排還貴,這等級的食物,麥當勞反而變成有害物食物。
P.216 除非逼不得已,不要用微波爐烹調食物。→這點我一直很困惑,理論上就水分子加熱。我真的很心動想去買一台來用。
P.216 微波爐的原理是以高速震動分子來加熱,如果在顯微鏡下看,用微波爐調理過的食物分子皆爆裂壞死,營養素也所剩無幾。→譚敦慈大家應該有印象吧,說微波食物不會致癌。我想大多數人,就這麼信了,無害!公眾人物的話能信幾分?
心得感想:
看來交個醫生朋友蠻重要的,不然都不知醫生說的話是真的還是假的,現在最讓我好奇的是醫生會不會捐血。這點實在太困惑我了,醫生護士那麼多,為什麼醫院會缺血?這點太不可思議了。我猜想這個問的解答可能是,不要問,你會怕的。
讀完發現《藥都不能吃了嗎!?》內容許多都是謄錄這本書,也就是這本書原本該給高價值,只是我先讀了《藥》,所以這本書變的不再有創新感。
註一:自來水問題
最近在實驗新方法,可能最大關鍵是氯的問題。也就是做曝氣容器,讓自來水靜置三天,再煮沸來喝。這個方法或許比較折衷可行,因為礦泉水光想到要提回家,這基本上就不是長久之道。
書籍資料:
書名:醫學不要論:90%的醫療行為都是不必要的!別讓醫院偷走你的健康,日本現役醫師的良心建議
原名:医学不要論:全く不要な9割の医療と、イガクムラの詐術
作者:內海聰
原文作者:內海聰
譯者:李琬婷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4/08/07
閱讀價值:
目錄:
前言從精神醫學到醫學
第一部醫學是必須的嗎?
1.醫學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2.醫學村的實態
3.以數字來看現代醫學的謊言
4.疾病的真面目
5.藥物的真面目
6.替代療法的功與罪
7.生命之輪,及其「三種輪」
8.社會毒是什麼
9.健康保險的迷思
10.統治階層究竟是誰
第二部疾病該如何處理?
1.精神疾病
2.動脈硬化與心臟疾病及其藥物
3.腸胃疾病及其藥物
4.肺部疾病及其藥物
5.癌症及其藥物
6.免疫性與過敏性疾病及其藥物
7.血液疾病及其藥物
8.傳染病及其藥物
9.營養疾病及其藥物
10.皮膚、耳鼻或眼睛疾病及其藥物
11.骨頭與關節疾病及其藥物
12.腦部與神經疾病及其藥物
13.重新審視急救醫療
總結要怎麼樣才不會生病?要怎麼樣才能治療疾病?
後記不要再迷信醫學和醫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