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這本書是很奇怪的選擇,教的是企業產品創新,但我深深的被書名吸引,因為人生路上充滿著阻力,但大多數的阻力是可避開且不影響結果。所以買來看看,是否有我所遺漏沒想過的方法或我對這句話想歪了。
隨記:
P.17 一旦你創造出一個新結構,你的生命就會興起一股全面性的動力,就像河水的水力一樣,幫你達成你真正想要的成就。直接通往那些成就的道路,就是最小阻力之路…→呃,跟我原先預期的概念差很大,我的想法是除非必要,不然遶過障礙。簡單說是目的不變,方法路徑可以調整。這目標不是非常稀有性的目標,像諾貝爾和平獎,而是種困難的挑戰,像買間台北市最貴的豪宅(這裡用的是不指定性標地)。
P.18 生命的三大洞見
1.你的生命就像一條河。你所走的人生道路,都是最小阻力的,重點是我們都一樣-不管是人類,或者自然界所有事物。→我想反駁,因為我做過很多超極限的事,燃燒生命狂加班,挑戰不可能的工作(把手腳綁起來再蒙眼的任務),我並沒有遵守最小阻力,而台灣大多勞工也沒有。所以人生並非遵守最小阻力,除非領悟到這點才可能做出最小阻力的選擇,我後來離職了,因為能量燒光,然後做對某事才發現這個最小阻力的概念。工作是為了賺錢,錢怎麼賺才最省力?答案是用錢賺錢。
2.最小阻力之路是由你生活中的潛藏結構決定的。→簡單說環境決定了結構,馬思克在南非弄不出特斯拉,除非他到美國矽谷附近。這就像古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3.人生的根本潛藏結構是可以被你改變的。→看到這裡我實在覺得作者三條的洞見太多餘了,他在解說發現方法的過程,但就我看來三洞見就只有一句話,嘗試、犯錯、修改再嘗試。意思很簡單如果不做改變永遠就是在同一處執行無窮迴圈。
P.20 思考是把多事件予以孤立:而「理解」則是將它們聯繫在一起。「理解是一種結構,」富勒(Buckminster Fuller)宣稱,因為它意味著把事件之間的關係找出來。→沒想到有這種詮釋,我的詮釋是,把事物抽像化,然後重組將可發現創新。像檸檬和蜂蜜。這兩個物質,檸檬可抽出檸檬酸,蜂蜜可抽出附加價值最高的單糖。而這兩個結合服用,讓體力倍增,所以週六爬山前我都會來杯純蜂密檸檬原汁,那感覺不像在爬山,而是在跑山。運動飲料整個太弱了。
P.53 也許有些人認為自己想像出的音樂比貝多芬的作品更棒。但創作者不只是想像或預想,他們還把想像的東西創作出來的能力。→ 股市賺錢,說的很簡單,就買低賣高。做的時候九成都會賠錢。就知道化想法成真是種能力。所以貝多芬稀有是這個原理。大多數的人只是假突破真賠錢。那貝多芬為什麼成功?人家號稱天才兒童(6歲),關鍵字是兒童,不是天才,從小就在練,跟現學現賣是不同層級。股市要會賺錢,先練個十年再說吧。
P.68 光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是一種技能。我們的傳統教育體系並不鼓勵學生去了解自己想要什麼。學校所教的,只是從有限的人生選擇中去挑選「正確的」順應方式。這通常與我們自己想要的東西沒關係。→這句話很多人以為懂,其實不然,到高級餐廳看菜單,怎麼選?一般人都是價格選,而這並不是真正的選擇,真正的選擇是我想要吃什麼。大多數人以為自己在選擇,其實只是被價格篩選。同理人生上真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的人並不多,大多都是被選擇,不是自己在選。被選擇是很有趣的事,代表著不管你怎麼選都是損失。
P.73 在創造歷程,環境只是一種能夠為你所用的力量而已。→這句說到一個關鍵,窮人無法賺錢,是因為環境,有錢人能賺錢也是環境,差別在使用環境的方法不同,一個用自己的勞力,一個用別人的勞力。說白了,窮人捨不得花錢買別人勞力來賺錢。(這存在一個實務上的邏輯背離,先成功然後知道原來是這樣呀。)
P.74 兩害相權,取其輕。→當在突破時有這個感覺在,這就不是突破。真的突破是一箭雙鵰的感覺。差一點的也有一分損失,十分報酬。
P.87 你必須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東西,但當你知道後,就讓那東西帶領你。如果它似乎要帶你離開常軌時,別抗拒,因為你的本能也許就是要帶你往那裡走。如果你抗拒了,只想去那些你去過的地方,你就會開始枯燥乏味。→最後一句太客氣了,我會說回到之前的平庸狀態。
P.96 張力一旦出現後,最小阻力之路就會引領著我們走向彈力趨緩的目標。→作者舉橡皮筋為例,拉開最終會縮回去。股市來說就是最終會走回年線。
P.129 正向思考令人感到無力:正向思考到底有什麼錯?一言以蔽之:與事實不符。→妙!本書是強力反對那些自我安慰課程,問題根本不是內在,而是外在。住在火車軌道旁,再怎麼心理建設還是心神不寧,要改善的是外在,方法是搬家。對的方法不會感到勉強,而是舒適,如果用的方法感到很費力,最終會退回原點。
P.149 概念與願景之間是有差別的。先有概念,繼而才有願景。概念是籠統的,願景是具體的。→這思路很有趣,不是先有目標,而是看手上有什麼優勢(工具、能力…等),然後發揮能用的東西,最後才設定具體目標。這…真是打了願景派一大把掌,願景派都是先畫餅然後再用心想事成法,但現實通常是,達成了目標,但也損失了其他珍貴的東西。像夢想買台跑車,最後散盡家財,買了一台二手跑車。對夢想成真了,但損失的也很慘重。而作者似乎有針對性,在批判卡內基,只是沒明講。為什麼我知道,因為我上過卡內基也看過相關書籍。我有使用那套方法,結果很受傷。還真的是與事實不符的策略。那卡內基的課有價值的地方在那?花錢交新朋友,那些人是肯花錢學習的人,也就是去建立人脈的地方。但對我無益,我的事業不需要人脈,只需要資金。而照估計我的資金上限也快滿了,台灣市場太小容不下鯨魚,太多資金也無用武之地。
P.156 當你感到不知所措時,實在是因為吸收太多訊息,無法一起處理。→生活上最容易撞到的就是到賣場所碰到的困境,選擇太多,差異太小。後來我用價格法,盡量挑貴的。理由1.讓大眾幫我篩掉地雷,越便宜中地雷機會越高。2.省時間,沒空在那慢慢比較微小差異。那大事情呢?我都留在晚上到天台上一條一條的列出來,然後分類用權重法加總,最後就能得到一個比較好的選擇。最糟的就是這種問題發生時,立即做決定,通常都錯誤的。大多事情都可以緩一緩,根本沒必要立刻做決定。但也不能一直拖著不管,這種重大問題不是放著不管就會消失,通常放太久會讓事情完全失控到自己無法收拾。
P.172 觀察眼前的現實時,人們通常看不到自己眼前的一切,而是都只看到自己概念中的現實。→最近才發生,前陣子我買了一批新黃豆,我一直相信我花錢買的是品質好的黃豆。但喝起來就是怪怪的,有點燒喉感。我還是不以為意,直到最近覺得身體狀況極度不穩定,才在檢查所有事物,而在洗黃豆時才發現,這批黃豆有問題,明顯是放很久的黃豆,但原裝袋上卻標示很新,我才恍然大悟,包裝袋是偽造的。為什麼因為這是我第三次買同品牌的東西,我早已失去戒心。我看到但完全沒察覺,暗,喝了三個月有問題的豆漿…。
P.174 當現實遭到概念遮蔽,我們就很難察覺周遭的實際情形如何。不管是懷疑論者、基本教義派、浪漫主義者、極端主義者、種族歧視者或者理想主義者等等,都可能會曲解或誤解事實,進而強化他們的世界觀。因此,他們很難感受到那些與自己理論相左的事實。→網路上常有迷信的人在跟我辯,但總是說不出個理,他們思維從不考慮現實,他媽的上帝已爽約很多次了,這些迷信的人總是能拗出新理由來自我安慰。
P.175 當你開始觀察現實的時候,你必須把自己當成一無所知。把你的概存概念與觀察結果區分開來。
P.179創造的週期:萌芽、同化、完成。每一個完整的創造歷程都會走完這個三階段的週期,而且順序永遠是一樣。→就一開始一堆創意想法,然後重組,最後找到最佳的組合,然後執行。
P.192 迴避有效的選擇:
1.有限的選擇-只選擇那些看來可能或者合理的選項→妥協將會讓熱情消失,還不如不要。
2.間接的選擇-選擇過程,而非結果→這比較有趣,像找另一半常常有人搞不情楚要的是過程還是目的,直覺是要一個能出的了廳堂的人,但真正結婚目的是要進得了廚房。
3.用消除法來進行選擇-把所有其他可能性都消除掉,讓唯一的選項留下來。→在說常因個人喜歡在亂刪選擇。
4.藉由棄權來進行選擇-透過不選擇的方式來進行「選擇,因此不管接下來怎麼樣,似乎都不是選擇的結果。→放棄選擇就是一個抉擇。
5.有先決條件的選擇-在選擇上面強加一堆條件→這我以前太常犯了,常受道德、倫理、法律等框架所限制,其實這些根本沒必要也沒意義。呃,還是補充一下,法律有限制的不能做,像殺人放火,但法律很多沒說的可能做看看。什麼是沒說的呢?像逃漏稅呀,不然巴菲特不會說他繳的稅率比他祕書還低。這種沒有道理的事,但不違法。
6.7.8.囉嗦不想筆記了,就公司開會常常出現的問題,附和高層、批鬥對方、古有云…(都民國一百年了)。
P.201 當你把大量能量聚焦在人生的問題上,你很容易就只看到眼前那些問題。→這就是沒必要的阻力,其實無關緊要。當突破現狀後這些問題就不會是問題,只是大多數人會被這些事所絆住,因為太具有吸引力了,觀察情緒反應,如果有波動就是被這種事所吸引,並耗損極大精力在空轉。
P.260 時間差→當在做改變時,效果通常不會馬上出來。這很惱人,但真的常常發生。光一個泡菜是否能改善我的健康,我到現在還是不能肯定。
心得感想:
作者用了很特殊的名詞「結構」,什麼是結構?在P.17頁有述說,路的形成是由最易走的路徑所構成,所以結構是指最省力方法的集合。像航行最好的方法1.最短路線2.順風3.洋流,而這就是個結構,遵守結構就能用最小力做最大的事,而且在其中會得到順勢效果,越做越省力。所以古語有句話是對的,水往低處流,越流越順。而人往高處爬這是錯誤的,根本是用錯方法,不該自己爬,而是向下走到機場坐直升機上去。
第一章是本書的精華,但我看的有點焦慮,懂的人就知道他在說跳脫目前人生迴圈的概念-發現方法。最小阻力線類似舒適圈,如果要進化就要突破舒適圈,但作者在說明與突破舒適圈概念不同的地方是,如果突破後沒有新結構的支撐,最終還是會退回原來的舒適圈,也就是找到新的結構才可能保持在新的迴圈而不會退回原點。
第二章在說假突破,一種只想從內部去改變的反抗,但最終會被原有的迴圈拉扯回到原處,因為你並未找到新的方法來解決舊有的引力。像抽煙的人想戒煙,只用意志力(內部改變),最終還是會抽,除非你找到方法(例:斷絕抽煙的朋友),才可能真的突破現狀。
第六章在說張力之道,我用掃的帶過,覺得太囉嗦,什麼拉扯,這概念太多餘了,簡單說用對的方法就能到更高一層定居,而不會退回原樣。就像打腫臉充胖子,當消腫就回復原樣,用錯方法的結果只是暫時錯覺。有效的方法是天天喝十杯珍奶,不胖也難。呃,這舉例有點負面。
第十三章在說一個人的主格影響了方向性,簡單說就是個性是主格,會引導你走個某一個方向,然後你再利用這個主格特性建立目標,會有加乘效果。作者提的愛因斯坦學校課業不及格、求職不順,但並不影響他的科學成就。主格適合科學研究,目標也是走向科學發展。過程倒是走最小阻力之路(彎彎曲曲的人生道路),看似背道而馳,但最終還是伺機轉進目標之路。我不能說每個人都這樣幸運有好的結果,但這章在解說有這種現象。
第十四、十五章簡單的說就是正向回饋效果,作者真不簡單能為六個字寫出二章…
第十六章在說千金難買早知道,就跟你說不知道了別再想,想想現在能做什麼。
作者的最小阻力之路是在說,人會依最省力的方式在做選擇,除非知道新的方法才可能突破現況到下一個更好狀態且最小阻力之路繼續運行。超過第一章之後…,就跟書名沒什麼關係了,我想大聲的說,又是本賣書名的書。
本書我決定給閱讀價值低,因為可讀性很差,簡單的理道理用極為複雜概念呈現,且語句極為不順,如果不是作者表達有問題不然就是譯者根本沒懂作者要說什麼,全照字翻而不是照意翻,另外那粗體字非常不清楚,看的我散光加重,頭好暈。。雖然很多概念很棒,但很難懂。除非已經懂,不然看這本書根本看不懂。懂的人不需要看,不懂的人看不懂。那這本到底寫給誰看的?
書籍資料:
書名:最小阻力之路:以創造力修練取代「不斷解決問題」的人生結構革命
原名:The Path of Least Resistance: Learning to Become the Creative Force in Your Own Life
作者:羅勃.弗利慈
原文作者:Robert Fritz
譯者:陳榮彬
出版社:大寫出版
出版日期:1996/06/25
閱讀價值:低,語句不順,無法清晰簡約的表達所指。
ISBN:9789865695347
目錄:
新版序
前言 人生的改變由「結構」決定
這本書讓你能夠用截然不同的方式去面對人類成長的問題。過去在各種關於人類潛能的研討會中,心理治療師、心理學家和與會人士都有許多無法達成的目標,但這種新的技術卻能幫你達成……。
第一部 創造的要素
第一章 最小阻力之路
一旦你創造出一個新的結構,你的生命就會興起一股全面性的動力,就像河水的水力一樣,幫你達成你真正想要的成就。直接通往那些成就的道路,就是最小阻力之路……。
第二章 反抗─順應取向
順應或反抗不只是一種面對人生的態度,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活的取向。這就是我所謂的反抗─順應取向。在這種取向中,你會根據自己目前或者未來的處境來決定要採取什麼行動……。
第三章 創造與問題無關
當人們把「問題」與「創意」相提並論時,通常是指設法用某種不尋常的方式來擺脫難題。在此,所謂「創意之道」是指一種風格,而非實質內容。它所指的也不是過去數個世紀以來藝術家與科學家們的創作方式……。
第四章 何謂創造
藝術家對創造歷程的了解最深入,創造出來的成就也最高,因此向他們學習創造歷程是怎麼一回事可說是明智之舉。這種技巧與你在學校、在家中、在職場上所學到的都不一樣,然而它卻是你一輩子所學到的最重要技巧……。
第五章 創造的取向
在創造取向中,你能自問的最有力問題就是:「我想要什麼?」無論何時何地,不管你身處的環境為何,你總是可以自問此一問題。當你自問,「我想要什麼?」問的其實是成果。也許你應該用一個更精確的方式來問問題……。
第六章 紓解張力之道
張力─舒緩系統主宰著我們要採取哪一種行動,而在這種結構裡,具有主宰的會從某個系統變成另一個系統。我們也許可以稱之主宰系統的轉移,就是這種主宰系統的轉移才會造成來回擺盪的行為……。
第七章 彌補性策略
為了面對每天所遭遇的人、事、物,你必須「全神貫注」與「打起精神」,但這實在令你筋疲力竭。終究,因為你採取了彌補性的策略,你會與自己想要的成果漸行漸遠……。
第八章 結構性張力
創造者不但能容忍落差,甚至喜歡與歡迎落差,因為落差中包含著能讓你用於創造的力量。我把創造歷程中最重要的結構稱為結構性張力,它就是由「你想創造的」與「你現在所擁有的」之間的落差構成……。
第九章 將概念化成願景
願景像一雙眼睛,可以看出哪裡還沒有到位,可以超脫現狀,看見還有所欠缺的地方。像這樣能夠超脫現在與過去,從未知的境地構思出尚未存在的東西,這是人類的天賦異稟……。
第十章 勇於面對現狀
認清現實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有人是因為生活所迫,被迫去接受現實,也有人用主動的方式去接受。當你試著去認清現實,了解何謂現實,你才能夠創造出對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事物……。
第二部 創造的歷程
第十一章 創造的週期
創造歷程的三個階段都會讓你產生不同的能量,每一種能量都能幫你繼續往下一個階段邁進。萌芽期的能量幫你往同化期邁進,同化期的能量促使你得以往完成其邁進,至於完成期的能量則是可以幫你走向另一個新的萌芽期……。
第十二章 萌芽期與選擇
做選擇是創造歷程中的關鍵部分。你不只必須選擇自己要創造什麼,一路上你也必須要做出一個個策略性的選擇,與你的行動、實驗、價值、優先順序、等級以及是否要繼續努力等有關的選擇……。
第十三章 首要、次要與基本的選擇
如果你處於創造取向之中,一旦你清楚了自己的首要選擇,無論在達成成就之前你需要做多少次要選擇,一路上你都會很清楚自己的首要選擇為何,做次要選擇時也會比較容易……。
第十四章 同化期
每當你把學到的東西同化時,你的同化經驗都會變得更為深入。甚至你也把未來的學習經驗都予以同化了。因此專業演員在背台詞時才會越來越快。音樂家在演奏一些困難的樂段時,也會越來越熟練……。
第十五章 創造的動能
在創造取向中,當你能夠持續把自己一路上採取的步驟予以同化,潛在的結構就會自行重整,因此最小阻力之路就會直接邁向你想創造的東西。而且,不斷增強的動能也能幫你更有效地在路上行進……。
第十六章 以策略輔助創造
當你發現環境不如你意的時候,其實你正處於創造歷程中極為有力的關鍵時刻。無論你喜歡或不喜歡你現有的環境,它都是一種必要的反饋,你能夠藉它了解創造活動的現況為何……。
第十七章 完成期
當你認可自己創造的東西,一股完成期的特有能量就會因此爆發出來。這股能量的功能之一是驅使你邁向下一個創造循環的萌芽期。每當你完成了一次創造活動,你都會讓一股生命力聚積在一起……。
第三部 登峰造極
第十八章 當下及未來的趨勢
在邁向二十一世紀的路上,文明的本質已經發生劇變,對地球上的每個人都有所影響。未來,每到世紀交替之際,總是會有新的可能性出現,新的做法廣為世人接受,新的生活哲學流行起來,還有新的領導特質足以促進新世界的誕生……。
第十九章 超越的力量
生命本源與本我這兩種力量之間會互相吸引,而且兩者之間的這種關係本身就是結構性的,它衍生出的最小阻力之路會終究會讓兩種力量結合在一起……。
多虧你寫了這麼篇心得,讓我決定看完第二章就好
回覆刪除很高興我的隨記對你有所幫助。
刪除謝謝。
另外那粗體字非常不清楚(同感,真的是標心酸的),看的我散光加重,頭好暈。。雖然很多概念很棒,但很難懂。除非已經懂,不然看這本書根本看不懂。懂的人不需要看,不懂的人看不懂。那這本到底寫給誰看的?(我笑了,勉強看了半本,偷懶之餘上網找心得,看了你的分享,決定——放棄。
回覆刪除看來我又幫一位讀書人省了半本書的時間,開心。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