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6日 星期一

康太宗傳


前言:
歷代君王中,最喜歡的就屬李世民了。

隨記:
P.2 唐太宗之所以受到肯定,並不在於他是沒缺點的君主或治國盡善盡美;他的可貴之處在於願意學習
P.3 在開國戰爭中,他並非光靠騎兵正面衝鋒取勝,反而經常沉潛拒戰,以消耗敵人士氣與軍資,才迎來最佳的戰機。→他知道手上有一張王牌(騎兵2千),大多忍到最佳時機才發動這張牌,一舉殲滅全敵。
P.4 唐太宗在當上皇帝十年後,對自己身為皇帝的自我要求,漸漸不如以往,驕傲慢慢掩蓋對運用權力的自我警惕,終於帶來不幸的後果與挫折。除了親征高麗失敗之外,他的兩個兒子也因爭奪皇位而引起紛爭。縱情的惡果並不會馬上顯露,但一旦瓜熟落地就會造成重大傷害。當人類還真是難,堅持理智極為艱難。
P.26 隋煬帝把瓦崗軍(李密)作最主要的危險,根本沒注意到起兵叛隋的李淵父子,這就給「乘虛入關」創造有利條件。→李淵起兵形得義軍三萬,雜牌軍只是剛好沒強敵。時運,真的不可控。在此也再次見證,槍打出頭鳥的現象,最強者必遭所有人算計,阻力必然最大。所以中華文化的韜晦之術盛行就是這類對奕發展所衍生出來的生存法則。然後就成為今日的文化包袱,變成一種中華文化的劣根性-見不得人好。
P.27 南下入關,支持與響應者為數眾多。→天下動亂,人民沒得選只有從軍,而且會選勝利之軍,最好是仁義之師(不亂殺)。李世民堅持積極進攻著實有遠見,只要撒兵,義軍就會鳥獸散。只有打下長安才能站穩,而且是唯一活棋。撒軍就散兵接著等人來吃。遠見其實充滿危險,必須挺過當下的危機。近利與遠見差別只有在於,何時面對危機。通常延遲危機會讓難題更難處理,變成災難。所以養成習慣:當問題來時,第一時間就面對並處理掉
P.36 我士卒新敗,銳氣猶少。賊以勝自驕,必輕敵好鬥,故且閉壁以折之。待其氣衰而後奮擊,可一戰而破,此萬全計也。→李世民第一次吃敗仗(高墌之役),在新敗8個月後,薛仁杲進犯長安。此次不再採無腦式硬碰硬作戰法,開局改採守勢,對壘近60天後,對手糧盡後,反守為攻,一舉破敵,滅之。
P.37 劉武周軍陷晉陽(唐起兵之地,大後方)。對壘相持於柏壁,長達五個月。→李世民在出發前,說給他三萬精兵,必克復。而直覺是李世民是去打快攻。沒想到是打「堅壁不戰」,待宋金剛軍糧困乏,部眾大餒,不得不後徹。李世民才開戰,一日八戰,行軍二百餘里。時機似乎是可以知道,而且輕易區別出來。或許真有些技巧能抓到時機。但就我現行的方法是不可能,因為我封鎖一切資訊來源。而且我能取得資訊來源不外乎是新聞,這是極劣質的資訊來源。除非我擁有資訊網,不然我永遠無法抓到時機。前題本身就不可行,或許還是得回歸限制條件問題,我無法取得資訊為前題作系統設計。很有意思吧,如果我有正確情報,只需要有一般人智力就能做出正確判斷。所以現實難題不在本身智力而是在情報取得
P.55 堅壁挫銳,敵飢以持久弊之。當敵強我弱的時候,李世民善於「持久」戰,堅壁對壘,拖住敵軍,磨耗其兵鋒和糧餉,竭力改變雙方的力量對比,然後捕捉反攻致勝的戰機。
P.59 每次戰鬥中都親率精騎,深入敵營附近,作細緻的調查研究。→李世民真的很勇敢,親自到敵區偵搜情報,以取得優質的第一手資訊。其中數次被敵人碰到,其中一次被敵將單雄信撞個正著,對方領兵萬人,李只有五百騎兵,幸好有猛將尉遲敬德,陣前斬單雄信,而突圍。做這種高風險的事,遲早會撞到牆。所以手上必須有王牌才能化解掉危機。越有風險的事,越需要有底牌作保護。千萬別想信好運會幫你,因為好事難成雙,壞事易連莊。理論很簡單:(他人視角)天與不取,反受其咎。
P.78 在京師處於劣勢的李世民,在玄武門將領身上打主意,這確實老謀深算。→在與太子建成鬥爭中,李世民後期近乎快被打倒了。李世民真的是久經沙場磨練,習慣以少打多。這點值得我借鏡,劣勢還有可為,放棄直接死棋。我得習慣以少打多的痛苦困境。
P.82 太子李建成與李世民相比較,無論是才能還是戰功,都是相差一段距離。→張婕妤早就探知李世民動靜,且告知李建成,而李建成自以為京城「兵備已嚴」,而完全沒想到玄武門可能被收買,這是戰爭經驗不足的代價,從沒領教過意外的可能。如果身經百戰一定會對任何跡象作防備,以防不測。結果就太有自信、輕敵,被李世民一箭射死,並且附贈元吉陪葬。李世民的層級超出兄弟太多檔次了。奇妙之處是同父母生的,所以先天智力水準應相差無幾,差別應是後天的磨練,而後天造就天壤之別的表現。代表我可能太高估資質,或許吧。但看一下我家族同輩的表現。並沒有出類拔萃的人物(沒人念到博士學位)。所以資質似乎又具重要性。難怪,親戚間很愛作比較,還蠻有其道理。因為基因品質相近,起跑點大致相同。
P.87 年僅29歲的唐太宗(登基),精力旺盛,奮發有為,勵精圖治。→對照李淵此時早已無心政治,只想逍遙過日。所以李淵在玄武門之變後順勢交棒還蠻明智的選擇,一來無心治國、二來避開新一輪的家庭革命。年紀是一大關鍵,十年前我思維像李世民,而十年後我思維可能也會如李淵,機體的老化,讓阻力越來越強大,這是物理困境。像現在每日起床感到精力充沛的日數漸漸不如以往。年紀問題絕對超出小鮮肉們能理解的範鑄
P.123 「貞觀之治」23年,後期漸不克終。從清靜簡約到驕暑縱欲。→自律難擋時間一點一滴的穿鑿,最終還是會顯露出人性。成功必然帶來驕縱,只要不要太超過。只要意識到自己在縱欲,大致上都能克制在不出亂範圍內。
P.165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尋找意見別只找一二個人,要聽很多人之言,才能形成多視角無遺漏的分析,然後只要普通智力就能做出優質決策,讚。嚴重的錯誤大多發生在失算,失算就是沒想到。而很少事是所有人都沒想到,只要肯聽取眾人意見,一定能避開嚴重後果發生。
P.256 運籌稚幄,決戰千里。→戰略層次,完全不存在親力親為。所以戰略層是指純智力,戰術層是指半智力半體力,戰技就是純體力。這種分類定義,我還蠻喜歡的,簡單明確。→其實我不一定要升到戰略層的人生,李靖老了還是一樣能領兵打下吐魯番。所以只要避免到戰技層交易就行。意指夜盤交易我絕對不能碰,年紀絕對不允許熬夜。
P.257 康太宗不計局部戰役勝利之一得,而著眼於「一舉可滅的全局戰略。→這才是帝王呀,以全局觀點作出戰略。讓李靖、李勣等純武將作戰術規畫和執行。突厥完全被打翻掉。帝王主戰略,將軍主戰術。這才是完美的運事系統。李世民和康熙一作對比,完全是不同等級,康熙瞎忙不是蓋的,連新疆動亂,都御駕親征。還真是手中無將可用,變成開十萬大軍去震壓幾千名叛軍。蠻瞎的康熙,歷史給予的評價有點太超過了。
P.258 相機進取→這點是超群的一個重要能力,我一直很渴望得到此能力,但總是做不到。本質與紀律操作邏輯違背。唯一解套方法就是獨立出來形成一個新系統,名為奇兵。平時不動,只有大好機會來時才作用。難在這系統必須有情報能力,而這似乎不是我可擁有。我沒有情報系統,所以我預判必然只是幻覺(感覺),不是好機會而是隨機
P.261 有功不賞,以罪致戮。→這現象我身上也常發生,當獲得重大戰果後,我捨不得犒賞自己。然後接下來交戰就發現交易品質下滑,有時還嚴重影響後果。滿足身心是交易的一個大課題。
P.262 彼乘吾弱,逐奔不過數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陣後反擊,無不潰敗。→騎兵衝殺力才可破敵致勝。騎兵層奇兵,非正兵。步兵才是正兵。如征突厥,出兵十萬,只有一萬騎兵。而打崩頡利可汗是騎兵奇襲,步兵平推,掃盪、佔領。跟股市一樣,步兵是現貨,騎兵是期權。看來我該朝現貨研究,而非再鑽研期權。因為我沒有正兵,就無法形成正奇用兵。而正奇用兵才是化繁為簡的概念理論。
P.400 嗜好良馬,每戰必乘駿馬,衝鋒陷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還有更深層的意思。逸品不止品質好,對信心的提升也極具效果。神兵利器的雙重效應(好物加信心)。把錢花在投資交易相關裝備上,絕對是划算的花費。一來滿足慾望,二來對交易有益。例如買張好床勝過買台車。
P.415 西元649年貞觀23年5月去世,享年54歲。→古人真的活不久,智慧還沒萃煉完全就已死亡。或許對古人評價不該太嚴苛,早亡一直是他們的困境。但從另一個觀點來看呢?古代成大事者都在六十歲前,活六十歲其實已非常夠了。項羽也才活31歲,卻已列入傳奇人生。越在乎長壽越可能平庸。這現象有趣,長壽是放棄機會的結果。你要嗎?我不要平庸,願拿長壽換富貴的機會。

心得感想:
當看過韓信的一級戰術後,再看李世民的用兵,就明顯感到層次不同級,韓信每次大戰都有創新,而李世民就很單純,近乎只有一招,堅壁挫銳,待其糧盡氣竭,一舉進攻。所以看來要研究戰爭還是要多著墨於良將,而非帝王類的傳記。
李世民經歷多次大戰役,為何他願意冒生命之險做這些事呢?人不可為了他人去冒死亡的事,尤其成全兄長登上皇位。這存在一個目標,李世民想要的夢想支撐他不畏死,而其目標必須超越死亡為代價,也就是必須是存在極端暴利。這倒提醒我,我不該修改我的目標,當夢碎,戰意會跟著消退,而形成負回饋。堅持理想想才能解除自殺意念的擴散。很奇妙的心理學。自殺是絕望的結果,絕望是因夢碎,所以堅持追逐夢想是消除自殺想法最好對策。「專注夢想,其它勿想。」妙哉,預留20萬作自殺基金,然後結束自殺議題。後路已備,那就該全心全力專注進取。不畏死,另解釋是先知道如何好死,方可取得勇氣來作戰。

[2018年11月27日 對手也是人]
我總是放大對手的優勢,但連唐太宗在得政後,還是犯了許多錯誤,尤其是晚年做了許多不符他水準的決策。意思就是不管誰都會有弱點,人性的弱點更是無法避免。耐心等待對手犯錯,尤其是自處弱勢時完美不可能存在,連完美本身就存在極大耗損作為代價
[2018年11月27日 超越自我,必須克制縱欲]
縱欲本身無傷大雅,但畢竟是一種阻力,尤其在劣勢時經不起這類耗損。在相同條件下要表現超出水準就必須擠出資源,而其方法就是克制欲望。但看似容易,其實很難長久堅持。好在其實不必堅持太久,只要回到水準之上即可。
[2018年11月28日 行動力]
李世民的學問比楊廣還不如,但成就卻大大超越隋煬帝。知識力似乎沒有如預期的那般強大,似乎有一個比例問題的存在。以目前讀的書量早已超越均值許多,但成就卻不相稱。我的問題應該不是讀書不夠,而是行動不足。該把精力用在作研究、做事上。思想層已超出需求,出現遞減效果。行動才可以具現化,空想只會讓機會從腦中飄過
[2018年11月29日 專業知識]
最近在思索這問題,我讀的書偏向心理、思考的書。但對交易上沒有幫助(該類知識早已滿足要件水準)。當看到學霸的讀書方式,發現我這個嚴重的問題。我讀了很多書,但對我沒幫助。那我讀這麼多書意義在那裡??當然不是說讀書不好,而是生死交關時,讀書顯得時機不對。我該專注解決交易問題,而不是放著交易問題不處理,來品書。越品越覺得人生無意義。很奇妙的感覺。再看看學霸白讀書什麼,更是一種啟發,統計、商事法、國際經濟學、公共經濟學…,全是專業類型的書。目的是為了國家考試。意指她讀的書都是為目的而讀,而我現在讀書是漫無目的,盡挑思考類的書,而非增加硬功夫的書。所以推論至此,我必須暫停品書隨記一段時間,改去讀專業書籍
白噪音
捨得,捨棄是為了得到。捨棄困難在於選項在框架之外。本站暫緩算小意思,我另一個放棄才真正撼動自己,堅持二十年的品味、習慣、偏好。代表著我真的心已落底、歸零,完全的重新檢視一切,從根本檢討一切邏輯結構。並作解構、分離、重組。



2018年11月23日 星期五

康熙傳



前言:
[提醒:近期隨記都非常的黑暗,最好避開。我在嘗試透過閱讀傳記研究死亡]

我已意識到我過度傾向死亡的思考,但我不覺得我該阻止對於死亡的進一步思考。死亡一直是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事,但我覺得我這方面思維還是不夠透澈。如果我必須繼續在交易操作,我就得好好把死亡這事想清楚。

隨記:
P.1 康熙帝玄樺,是順治帝的第三個兒子
P.2 康熙依恃太皇太后通過實踐,逐步熟悉國家的政治活動以及各類代表人物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從中增長自己的知識和才幹。→實踐是學習的王道呀!!比讀萬卷書更有效率、第一手資訊、身歷其境。讀書的弱點,知道並不瞭解
P.22 為了麻痹鰲拜,康熙用了古人的韜晦之計,他竭力裝作酷愛戲耍,疏於政事的樣子,精心選出一批年輕力壯的侍衛,天天和他們一起耍練摜跤的一種布庫戲。即使鰲拜上朝奏事,康熙也照常同小侍衛戲耍,從不迴避。鰲拜屢見這般情景真以為康熙年少幼稚,好耍武藝,還沒有把心思用在政務上。從此鰲拜「心益坦然」,他常在宮中進進出出,從不戒備。→16歲本身就有欺敵最佳效果。康熙擁有超齡心智,我學不來呀。
P.53 吳三桂自恃憑著自己的汗馬功勞和強大 的軍事實力,只要自請「撒藩安插」的奏疏一上,擺一下忠於清廷,並無異志的樣子,就可消釋清廷對自己的疑慮,取得康熙信任,讓他永鎮雲貴,世襲藩封。他沒有料到,康熙竟然同意他的請求,結果弄假成真。→政治算計,算到最後自己中計。康熙聽到吳三貴造反也很驚訝,怎麼成全你也反。更扯的是朝中根本沒人想到吳三桂會造反。說康熙英明,根本太超過了。
P.166 鄭經逝世,馮錫範串通劉國軒,勾結鄭經諸弟聰、明、智、柔等發動政變,殺害鄭克𡒉,立鄭經次子十二歲的鄭克塽繼位。→鄭氏亡於內鬥分裂。中國打台灣一直存在天險難關,海象極差。所以看的出來康熙手中無大將,全是靠對手內亂才有機會擊敗。
P.168 施琅悉海,本是鄭氏部下。順治初年,鄭成功殺了他父弟,他才棄鄭投清,後因功升任清水師提督。→憤怒似乎不一定是負面作用,如果不是施琅渴望打倒鄭家,就不會拿仕途下去賭完全負責的作戰了。
P.482  1722年康熙病逝,享年69歲。第四子胤禔(雍正)繼位。→讀歷史人物最讓人難受的就是結局,必須死。總讓人說不出的空盪。不管是誰,死亡是人生的終點。如果死亡是永恆的真理,不管如何努力掙扎還是死。這點太玩味了!!活到今日才體會出生孩子是活著的動力來源,是延續生命的唯一出口。到中年才領悟,還真是後知後覺。想想當初絕後的理由:本人基因品質不佳,不可禍延子孫。蠻有遠見的想法。可能也因此讓我提早離世的後果。我根本在這世界無毫無牽掛,不如意時,想走隨時都可以走。

心得感想:
康熙在南方動亂中表現的很差,八旗軍各種叫不動。如果吳三桂別犯蠢,不止於江南,而積極進攻。歷史就會改寫了。滿清得天下後,八旗軍開始享受榮華富貴後,幾無戰力。如果康熙使用懷柔,取消剃髮,戰事很快就結束了不會拖那麼久和那麼廣。因為剃髮是漢人最憎恨之處,連鄭氏因招撫條件「欲登岸需剃髮」,直接談不成。就明瞭滿清作繭自縛,對三藩之亂弄的雞飛狗跳,最後只能用暴力破解法,比耐力比人頭。最後吳三桂經濟力不夠且先病死,整個南方動亂自我瓦解掉,清軍只能算是趁亂取之,根本不是自己軍事強過對手。
施琅消滅鄭主要人物,從他身上看到許多故事。其中比較特殊引起我注意的是,當他取得提督之位時(康熙20年10月),並沒馬上進攻。他是先練兵造艦,提升戰力,等待時機。於康熙22年4月才開戰,花了近18個月的時間。18個月!!成大事前的準備根本不是日來計!!準備和等待機會出現,都需要很有耐心,不是想幹就幹。所以小羽你急什麼,急著送錢嗎?觀摩成功者的耐力,會讓你大開眼界,原來以年月在計,不是以日。等休假完再詳作計畫和準備,莫急著交易。學習等待時機的出現
知識真是個可怕的東西,每讀一本傳記,就增加一次人生過程體驗,當讀盡偉人故事,也同時領會人生百態,但終點不變(必須死)。在無形中會被暗示死亡意念。而讀偉人傳記的負面效果還會加劇這思維作用。這些偉人每個都是超級星星,風光一時。看看自己默默無聞,從未發光。多麼強烈的對比。成也讀書、敗也讀書。知識能幫助人成功,但知識也養大野心。知道越多,越不甘於平庸(看過別人吃肉,自己甘願只吃草?)。在這貧富兩極化的時代,要致富更是困難重重。努力已不可能致富。要致富只能拿命賭。

[2018年11月24日 終點必然是死亡,我只能控制長短作出一張牌。]
從結果論推回來看,死亡是必然發生。所以人生一定是有限為前題。那這就出現一個有趣的選擇權。活到現今已過膩平凡的人生,代表活著的價值已不足支撐活下去的動力。所以拿餘生去博個有錢的機會,輸了就認賠結束人生,贏了就消遙餘生。非常有意思的賽局回推思維。這論點我很中意,先保留下來。在這前題下我該怎麼作準備來提高勝率呢?和確保敗了可以有好死的方式。看來難題越來越接近解開了。
[2018年11月24日 死亡不能解決問題?]
每次看到這句話我都覺得非常有意思的藏意語法,死亡的確不能解決問題。但誰的問題卻不敢說出來。我的問題還是你的問題??明顯死亡是解決我的問題,至於你幫我收屍並不是我的問題。所以「死亡不能解決問題」本質是別人的問題不是自己的問題。偽善者堅持口惠而實不至的不破方針,「死亡不能解決問題」這句話真是徹底展現其精髓呀!!道德制高點,不管你是死是活,通通算我贏。欺世道名,真混蛋也。
[2018年11月24日 誠實為上?]
誠實是件美德、誠實為上,但細想覺得沒道理可言。我盡可能誠實,並不是因為誠實是上策,而是我資質不夠好,誠實是最佳策略。所以我其實蠻討厭誠實這個屬性,意指我智商真的很平凡。我真的受夠了平凡這東西!!
[2018年11月24日 死亡困境:經驗不足]
這事無法演練,只有一次。我懷疑我全部的思辯架構在不可驗證性上,這點很麻煩。代表無法優化、無法預測、無法評估。惱人的困境難題。
[2018年11月25日 同性戀入國教?過分]
原本沒在理會選舉,但昨晚不管在什麼網站都被選舉資訊全面滲透,根本躲不掉。市長選舉大多沒什麼新鮮事,在台北,綠營使出慣技陰損101招,要死大家一起死的策略,但還是沒能拖下柯文哲,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柯p會記住綠的背叛,不到四千張險勝藍丁。高雄我就看不懂了,綠營不知在想什麼,陳菊不知在算什麼。管他的懶的去找資料分析了。接著看到公投比較引起我注意,因為同性戀議題。看到洋洋灑灑10個公投案,我的都傻了。分二個主題一個插花,火力發電和核電延役,大眾終於吸飽空污醒悟了。鄉民想法總是生於幻想死於現實,後知後覺。接著是同性戀議題,我看到中選會公投第11案(註一),讓我驚訝,同意700萬,反對居然還有340萬。可見得網路是多麼可怕的工具,讓訛以傳訛發揮到極致,如同當年的反核歪論一樣擴散效果。同性戀不屬感情而是情欲。朋友之間就已達到感情層次的滿足,再上去就情欲。你跟另一半親膚之親的感受叫感情??明顯就是情慾,什麼是情欲,性之喜好也。好了那如果同性戀可以入國教,戀童癖、溜鳥俠、性虐戀、性轉置...通通都該入國教,這都是性的喜好(真正的多元,只怕你受不了)。再延伸下去彩虹頻道(色情台)就該立即解鎖並轉入八點檔、開放妓院國中小學可進入、色情業一般化、性產業全面便利商店化。這就是同性戀入國教問題:同性戀如果不屬限制級(註二),所有色情都不該有所限制,特別是年齡。所以這340萬人在反對什麼呢?無知,只知道標新立異,自以為時尚品味,卻不知「斷袖之癖」這成語典故早在西元前27年漢哀帝就出現同性戀了,同性戀根本不是什麼新東西,且從來沒成為主流(多數)的鳥東西(次文化)。
註一:
第11案:你是否同意在國民教育階段內(國中及國小),教育部及各級學校不應對學生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所定之同志教育?
註二:限制級問題
限制級不是指永遠限制,而是當心智到達一定階段(通常18+歲)後才可接觸。小孩要先知道世界「正常」結構,再去增加多元觀點。不然會出現思考上邏輯盲點。例:軍人可以殺人,所以我也可以殺人。同性戀婚姻就出現這屌詭的邏輯推論,異性戀可以結婚生子,所以同性戀也可以結婚生子。這不是權利問題,這是本身就違反大自然法則的根本錯誤。而鄉民智商也不夠,居然相信婚姻和生小孩可以完全分離,用點腦吧!!只要想一下婚姻和生小孩子,根本是盤根錯結的關係,豈能一刀兩斷

[2018年11月25日 自殺要件vs無限迴圈觀點]
自殺要件前題在於「未來」將無幸福可言(參《令人著迷的生與死》《人生智慧箴言》),就目前現況來看我似乎未來存在很大的希望,至少資金尚足、健康尚佳。但從另一個觀點呢?希臘神話的《西西弗斯》推石頭上山故事,永無盡頭而又徒勞無功。自殺要件不成立卻存活在永無盡頭而又徒勞無功的事中??這兩者邏輯形成一個悖論。李佛摩發現這件事,並作出預判。自殺是唯一脫離這迴圈的唯一方法。李弗摩不會轉職嗎?這個就是年紀可怕的作用力,你沒有時間再創造成功,然後享受它。如果你無法享受成功,那回推到當下,自殺就是最佳決策。很神奇的前推倒理,目前賽局樹來看我還不會走到這步,條件未達,至少資金、健康具在,還有未來的希望。但如果未來一再徒勞無功,這個無限迴圈效應就會漸漸擴大、資金減少、頭髮漸疏,三重反饋將會有一個臨界點。身為男人發現頭髮變少是多麼讓人憂鬱的事,我都不知道我能不能承受稀疏髮的我。


2018年11月19日 星期一

千古一戰神:韓信



前言:
韓信絕對是共嗚度極高的人物,人生有夢,但一生盡是不如意。從韓信的人生看到許多值得借鏡和省思之處。

隨記:
P.10 讀懂韓信,也就讀懂了苦難的人生。→堅持一個夢想,勇氣面對一次比一次更艱難的戰事。
P.23 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敵人多堵牆。→我知道但我做不來,異常低能社交力。別人感到我是怪人,我自己也驚訝不已。
P.33 在別人的恥笑聲中堅持活下來,遠比憤怒地目殺更為艱難。→說的好像自殺很簡單似的,作者肯定沒思考過這問題。好吧,作者語意是指長期失意的折磨比較難過。
P.42 能忍人所不能忍,方能為人所不能為。→胯下之辱,這件事算是事後諸葛,事事難料怎麼可能知道韓信真的完成理想。所以胯下之辱只是證明韓信為了夢想可以忍,也因為夢想的支撐他活著的意義。很有意思的邏輯結構。
P.82 漢中、巴蜀雖是險地,猶足以資王業,天道有變時,還定三秦,一舉擊楚,天下未必不可圖。→在劉邦夢碎時,蕭何分析很有意思。尚有希望。而四個月後居然出現超大意外發展,韓信成為大將軍,項羽忙著齊亂分身乏術。漢軍突然從滿手爛牌變成滿手王牌。時運不可測,而且超出想像。不到一年劉邦佔得一半江山。從兵力3萬vs40萬,變成五五波。
P.90 侯嬰喝止劊子手,並把韓信押到他面前。→從楚跳槽至漢,差點因「連坐法」被斬。又一次的離死亡如此近的體驗,我想韓信在成名前早已習慣與死亡同行。我是否還是對死亡不夠熟,導致交易這階段過不去,好問題。關鍵點是恐懼發作時我的反應是戰還是逃!!下次對戰時要注意這因子。
P.98 韓信來到這裡,不是做什麼治粟都尉,哪怕月俸兩千石也不要,他要的是當大將軍,即使月俸六百石也無謂,有碗飯吃就可以。→有意思的內含價值,但我的目標就是錢耶,還有什麼可以捨棄!?哈哈,我放棄一切,但連大錢都還得不到。我到底在幹什麼??到底是那個環結出問題了??推理到此真是讓我感到驚訝,我可能連問題在那都不知道。這應該就是失敗引發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我被擊昏了,有點茫
P.98 繼續尋找做大將軍的機會,為了實現這個在許多人看來非常可笑的目的,寧可浪費整個人生,這是多麼可怕的堅持!→這個我懂!因為我人生就這麼幹。我渴望賺到心中那個數字,我寧可放棄人生眾多選項。當我想到心中的目標,內心深處燃起熱力。而當我思索接受平凡時,我內心整個冰封。看來我已過了紅線,沒有退路,只有向前。支撐我的人生是夢想,如果夢碎時人生意義也就不存在。
P.110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能力來自歷練強度,歷練太難評估,很容易被輕忽。
P.204 李左車之計,並沒被陳餘採納,所以大將運不必擔心。→讀到此時,心中也跟著罵,暗!!李左車之策是堵井陘,狙糧道。如果不是陳餘智商太低,沒採納,韓信真的要兵敗太行山。韓信一生大致上都不順遂,只有蕭何推薦一次和太行山之役。兩個最緊要關頭出現超級大好運,抵過一生不如意。最後成就一番偉業功名。很奇妙吧。平常感到運氣不佳並不一定是壞事,福禍相攜。有時一次清算,有時慢慢扯平。英雄人物全都心理不正常,全是賭很大。貪心與意志根本是一體的兩面,失敗叫貪心過度,成功的有志者事竟成。文字真奇妙的東西。我很明顯不具備成為英雄的要件:天分、能力、運氣,皆屬平凡。普通是我擁有的牌組。是我不夠努力嗎?或者說我一直努力錯方向?或就真的平凡??如果早知道,或許還在是精子時就不逆流而上了。如果早知道…,我根本不可能知道。醒醒吧。問天為何,不如想想該如何。問也是白問,依舊保持沉默。因為不存在。
P.216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有錢後就怕沒錢,如果我無法克服這層心理障礙,我是無法突破此關。如果作絕些就是先找到自殺的好方法,再與市場對決。自殺成為一個可行的方案,那我就可以擁有超越眾人的勇氣。很有意思吧!置之死地而後生,這已超乎常理,超乎邏輯。本質成為一個不存在的選項。富貴與死亡的對決,平庸的餘生不在選項中。交易的本質與戰爭無異。
P.272 濰水囊沙破龍且→這一仗展現出韓信超越一等名將的能力水準,兵弱外,龍且是天下第二猛將。半夜到上游攔水,然後渡河佯攻撒兵,待楚軍過河半擊之。龍且困在敵陣中,形勢一瞬間反轉,然後戰死。韓信真的太奇才了!!敵人永遠不知道韓信怎會在那出現,然後用想不到的謀略攻克大軍。韓信的兵並不強,只是韓信創造良機,讓士兵順勢吃掉對手。連背水陣也建構在對方大後方失陷的算計下而執行謀略。(劉邦三番二次的抽掉光韓信練好的精兵,每次大戰幾乎都是新練出來的新軍。)
P.281 破魏以木罌、破趙以立漢赤幟、破齊以囊沙、彼皆從天而下,而未嘗與敵之血戰者。→全是智取,幾乎不使用力取。韓信把奇謀發揮到淋漓盡致
P.300 道德可以殺人,也可以來縛一個人的思想。→韓信過不了道德這一關,他明知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但思緒還是無法跳脫道德框架,忽視劉邦過往的種種背棄行為。
P.346 君子善忍,不以一時之怒拔劍自毀。
P.393 天才往往習慣於寂寞,但其實更害怕寂寞。他們人生的價值在於不斷超越自我,而不是困在活死人墓裡虛度光陰。→這裡的寂寞是指無事可做,並不是內心空虛需要人陪。最近才發現這差異,我弄好臉書,但弄一弄發現問題不是需要朋友,而是虧損。所以這方面我還蠻懂那感覺,雖然我希望我是天才,但不是就是了。哈,去他媽的平凡機體。
P.394 韓信人生的悲劇所在,他自己重感情,便認為天下人都重感情。韓信總是一廂情願地把曾經幫助過他的人視為恩人,別人對他有過滴水之恩,他必當湧泉相報。→蠻值得我借鏡思考,一廂情願
P.405 英雄往往重悄,但也往往栽在「情」字上。
P.408 英雄最怕寂寞(沒事做),而老人總是不停地在懷舊。→小心懷舊這感覺,代表心老。心老會造成萬事無成。這是目前不能有的心態,我必須把過往包袱清光。功成名就再找回這奢侈的品味吧。

心得感想:
自問韓信能成大將軍是有真本事,我有嗎?好問題!我該如何確實評估呢?
韓信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這兩句根本不夠表述韓信的天才戰術,韓信架出了三層。第一層明修棧道(蝕中道),第二層是不走褒斜道(敵人料想得到的替代路),第三層才是走陳倉道(別名故道)。這才是完全料想不到的路線,不止路險還多繞四百里。連自己人都想不到,更別說是敵人。這樣說也沒人聽得出其玄妙之處。以台灣來說吧。中共打台灣一定要採速攻,大家都知道「速」這字的意含但沒懂其存在的時間落差。直線一定是速之最,所以走淡水河口一定是首選(第一層),而台灣也重兵在關渡口。接著會思索不走正面通常會選擇背後基隆,所以這就是第二軍會架在基隆附近(第二層)。但出人意外的中共選擇擎天崗空降(第三層),走外雙溪控橫山指揮站。然後正面開始佯攻渡海,台灣總統照標準作業流程會去橫山指揮所,共軍早已守株待免(第四層)。懂了吧,韓信可怕的就直接跳過前兩個敵人知道必守之地,而在一個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守兵不能分散,必須集中兵力。這守的難題,如果連擎天崗都要派兵守,那北台灣所有的高爾夫球場都要兵守,所以當戰術架到第三層時,已防不可防的層次了。當架到第四層,就是戰神級的水準。而韓信就架出第四層,守在陳倉等章邯來攻,以逸待勞、主客互換。
章邯失陳倉這個錯誤後,因心急而引動更大的錯誤。這點值得注意。當錯誤發生不是馬上去作補救,急病亂投醫,而是想清楚再行動。章邯完全是氣急攻擊,完全失心,沒有理智分析就急著殺去陳倉。我可能犯了章邯相同錯誤(今年)。我急著救回損失,而強行採用未成熟的新系統。急呀,急著賠錢。急有何用!時機來時急才有用。大多時間得耐心等待,等待是多麼逆人性呀!因為人是「動」物,不喜靜止不動。
時來運轉、意氣風發,劉邦領二十萬大軍兵不血刃拿下彭城。人生真是得意至極。劉邦暗喜軍事能力不輸韓信,親自帶兵也能打天下。當項羽得知後從齊地帶三萬精兵,繞西邊突襲彭城,兵敗如山倒,二十萬兵幾乎賠光。時運真是奇妙的東西,來得快去的可能更快。學著習慣作最壞的打算,再慶祝
書中詳細介紹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對峙蒲坂,偷渡夏陽。兩次的瞞天過海。而偷渡夏陽更是奇策,用木罌缻的空瓶浮力所建的木笩,可承載五人,造千組。每次戰術都是創舉。我真的好想像韓信一般的用兵方式(靈活)。天才!!這想法衝擊著我目前的交易原則:紀律操作。這個困惑在於:我沒有能力,還是沒自信?話說今年年初我意氣風發的認為自己是交易天才,行事改採風騷而不是以往的穩健式的系統改良法。一路大膽採用跳躍式改良,最後慘遭血洗收場。運氣不好?這倒是一個因子,但最可能的根本問題是系統存在嚴重暇疵,運氣不好只是補刀放大效果。所以我似乎不是交易天才型人物。我是看輕自己嗎?不知道,沒有人能看清楚自己。低估總比錯估好。只怕我的低估還是高估自己,哈。
以歷史為鏡,看英雄人物是如何克服困境,解決難題。從中領悟要訣,並模仿其精髓。韓信的背水陣,領三萬新兵克二十萬大軍。後見之明讓我們誤以為背水陣是無敵陣形,說白了是死亡陣,完全沒後路。而在事前規畫,韓信敢把自己方進死地,決心視死如歸!!千古戰神都在關鍵戰役以小搏大,拿命去賭。我呢?小羽你在怕什麼!!成就夢想,代價不斐。(怕的是不得好死,我想得先解決好死的問題,再上戰場。賭徒遠比大家想還要理性,根本超出人性)
韓信小時那麼窮困,根本沒錢讀書,為何他能在後來成就如此多樣的戰術運用??不可能只靠天生直覺!!這太讓我困惑了,他怎麼習得的??沒人教,且小時沒機會讀書。這種橫空出世的軍事能力到底如何生成呀!?這對我的邏輯、認知帶來極大衝擊。書是經驗的文字,韓信直接在歷練中習得一切軍事知識,再加上天分。「實戰勝過萬卷書」,實戰中才能習得最新戰術、實戰才能身歷其境切實體會。意味著增加能力最好的方法是實戰培養能力。那我現在缺的不是知識,我現在需要的是養精蓄銳,徹底休息。氣竭是我當下的問題之一。另一個就是進場「時機」。時機太飄渺了,換另一種觀點。當我休息夠了,產生極高度的交易渴望感時,就是最佳進場交易時機。

[2018年11月21日 歷史與電影]
韓信結局是真實世界反應(集所有人之利益算計),電影就相對簡單且美好。如果就追尋疑問的答案時,複雜的真實未必是好事,很容易讓人迷失方向,或許根本問題的答案是很簡單。電影中主角因巧合放下工作,到鄉下過了一段生活。看著看著想到,我何不趁這次機會放個長一點的假呢!享生一個空檔,沒有交易的生活。算是因禍得福吧,難得空閒。時機還真有意思,時機不一定是出手,可能是個放假的好時機(順勢而為)

[2018年11月23日 道德關卡]
劉邦與項羽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在此,劉邦一生來看他也沒比項羽好,每次帶領十多萬的軍隊給項羽送頭,而至少三次劉邦都棄大部隊逃走,其中光彭城之役就死了二十萬,完全沒有內疚,繼續抽韓信的兵(約五次),來送頭。大殺功臣。特別是項羽背景者,全部秋後算帳。道德這東西是內心的東西,如果要條列出來就會顯得迂腐。不然看儒學列出來的明文,現在看來大多都是垃圾。最近我也被道德觀所困,欠人情怎麼還,如果還不了怎麼辦?無能、無能為力。死死算了,把身上的錢作還人情還可讓人感謝。所以我真的很能理解韓信為何過不了道德關,這種內心的壓力真的非常巨大。可能比死亡還讓人難受(我不確定因為我沒自殺過)。所以韓信敗了,敗在人性的弱點。這是個非常值得細思的議題。也是我目前人生的十字路口,該怎麼走??繼續戰到最後一兵一卒或結束一切。沒有第三條路,中年了重新來過不是選項。關於死亡問題我也研究了一下,台灣自殺是非常困難的事,困難是指自殺的材料異常的難取得(連四級安眠藥都無法自由購買),受到許多管制。難怪一堆自殺的人選擇木炭這種古老的方法(失敗率高)。其實還有一個怪異的想法,何不開油罐車衝總統府。並寫請願書,總統你不讓好死,我拉著你一起死!!或許能幫助台灣開放安樂死的法律限制,當群眾知道限制他人死亡之自由,代價就是拉著不想死的人一起死時。他們的大腦才會開竅,假愛心會害死更多人。但我知道燒死是死亡中最痛苦的事,所以這事當然只是想想就好。傻子才會幹這種利人不利己的事。話說看著台灣走向沒落還真讓人不勝稀噓,曾經是欣欣向榮的國家。暗,怎麼越想越遠了。拉回來,道德關卡。這難題要怎麼解決呢??賭下去我可能有機會翻十倍,但輸了最多歸零。假設機率各為50%,期望值約目前資產的五倍。代價就是如果輸了,欠的人情是不可能還,還得麻煩人幫你收屍,但如果贏了還可以加倍給回報。似乎答案很明顯。理智來看繼續交易是最佳選擇,道德堅持並不是。心中道德關怎麼解?用理智分析尋找最佳對策,並依此行動

2018年11月17日 星期六

忽必烈傳



前言:
一個沒有共嗚創業帝王,在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創業帝王:秦始皇-羸政、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隋文帝-楊堅、宋太祖-趙匡胤、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清聖祖-康熙,忽必烈的存在感最低。其真正大戰屬蒙古內鬥,至於滅宋根本不是忽必烈的想法,只是各種意外的巧合。而他認真想拿下的日本、安南、緬甸、爪哇、高麗,全部失利。

隨記:

P.4 1206年,鐵木真被尊為成吉思汗。立國號「也客蒙古兀魯思」(大蒙古國)。
P.29 1232年父親拖雷逝世的噩耗,對剛滿十八歲的忽必烈,無疑是沉重的打擊。促使忽必烈迅速成熟。→每個意外產生的難關,都是跳躍式成長的磨練,面對困難,克服它。很痛苦、很艱難,你會感到「為什麼我這麼倒霉!」但只有面對並克服才能成長並活下來。人生道路上盡是不如意。坦然接受,才能快速站起,繼續向前。被擊倒和放棄是兩回事。被擊倒只是前進過程,而放棄是投降結束
P.56 總領漠南軍事權力的解除,是忽必烈人生歷程中的第一次大的挫折。「禍兮,福之所倚,禍之所伏。」接著引發蒙哥汗親征川蜀和猝死釣魚城等一系列重大事變。繼而,又給忽必烈帶來了東山再起的新機遇。→只要活著,人還在舞台上,機會就不會熄滅。事事難料,尤其在你渴望放棄時,堅持下去才看得見希望。(p.s. 堅持要有所本,你得知道你做的事是符合邏輯分析後的結果。如果邏輯推理上發現謬誤,放手是上策。留得青山在是其要領。)
P.81 事機一失,萬巧莫追。→交易有很意思的是,一年大概就兩次大好機會,其他時間大多是打雜時間。這事妙在你不知何時發生。
P.96 忽必烈戰勝幼弟阿里不哥,並非輕而易舉。特別是軍事力量稍弱和政治倫理弱勢。依靠聯盟,依靠漠南漢地雄厚的人力物力支持。才贏得這場汗位爭奪。其間,也鍛煉並顯示了忽必烈個人較為高超的政策謀略和軍事才能。→相對弱勢並不是絕對弱勢。從故事中得知忽必烈因經歷(曾統千軍萬馬打仗過)。戰爭經歷彌補其軍力不足,且有擁有經濟力優勢,可打資源消耗戰。最後是能力,忽必烈的政治軍事能力都高出阿里不哥一大截。我嚴重低估能力因子,天分和學習。如果我還想進步,學習必須持續努力
P.257 忽必烈:「汝以事宋者事我,即以汝為中書宰相!」
文天祥回答:「天祥為宋狀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
忽必烈又說:「汝不為宰相,則為樞密。」
文天祥的最後回答是:「一死之外,無可為者。」
→從書中得知,文天祥一直被當寶,所以被抓後過的並不差,至少沒用過刑。所以看不出真正的人性反應。他一心求死,別無所求。或許只能知道他不是貪生怕死之人。比較有趣的事是文家並非一門忠烈,文氏家族成員改而仕元者不乏其人。在文天祥身上看見一個詭異,國家領導都下召投降了,文天祥還是不降。這到底在堅持什麼?忠臣但又不依主子。忠字是不合理的詮釋。無法理解其大腦在想什麼,完全沒邏輯性。或許從文天祥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知道他想什麼。他想留名於史罷了(私心)。如果私心觀點來看,文家全部都依從自私在行決策,具有一致性表現。
P.325 忽必烈不通漢語→一個統治中國的領導人不懂漢語,本身就說明著他根本不認同漢文化。不管歷學家怎麼圓這個外來政權,融入中華文化種種表現。都是在打臉。

心得感想:
忽必烈之所以對漢人友善,可能源自於他的政治地位弱勢,而身處劣勢一方,在待人接物上不會帶有過份的天之驕子的心態。而當忽必烈得天下後,他漸漸的顯露本性,元朝分四階級: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而後兩者其實差不多並沒有極明顯的差異。人性大致一樣,環境才能塑造出不同人格。沒有痛過是學不到教訓,也就無法成長,挫折是成長激素,沒有挫折人就不會成長
讀書有何用?可以增加知識力,但不會增加經驗。也就不可能形成智慧(=知識✖經驗)。這幫蒙古人沒讀書,卻成就世界最大帝國版圖的成就。去除天時地利人合外,成吉思汗的行動力才是成就的根源。知識很廉價,或者說可代工(謀士)。領袖只要用對人即可用少量的智識力構築出的判斷力來做出優質決定。如果這樣論點合理,那知識是技末,而非主幹。很微妙的邏輯悖論,知識沒有你想像的重要的詭異觀點。再從另一個觀點來看呢?這麼多智謀提出建言,採用何者?難道這不需要更高的知識水準嗎?好吧,那個判斷能力稱為智慧。智慧是知識與經驗的綜合體。似乎推導出,經歷歷練是領袖的最大優勢。當在一個領域經歷過大大小小的各種事件後,他將得到該位子(主管)。
這本書寫作明顯嚴謹,文中常常夾帶史籍原文,也造成品讀上的不順,每每遇到文言文句,就得慢速下來才讀得懂。到後來已無心讀文言文句了,大多跳閱,因此造成內文的斷層現象,無法連貫起來,理解力大受影響。所以這本書雖好,但並啟發價值並不高。比較像是參考書(字典類型),偶爾想找元朝相關資料,這本書是個好幫手。
從阿合馬事件看到,什麼叫家臣地位。忽必烈最喜歡的財務大臣,而其恃寵專權長達十幾年。而忽必烈放任其誇張的行徑而不願去思考,直至阿合馬死後數年被找到證據,才知道自己錯誤很嚴重,然後對阿合馬抄家。但當真相大白時並沒改善對漢人的看法,而是更對漢人不放心(狙殺阿合馬的心理陰影)。其實從阿合馬事件看到的是忽必烈中心是有種族歧視,他並不是明君而是軍事能力高,政治能力普通的帝王。所以看這本書無法找到共嗚,忽必烈就是一個外來種族,在中國歷史舞台留下一個元朝時期。跟清朝一樣。少數民族最終還是被融入中華文化中,並沒有改變中國。這跟埃及演進完全不同之處,埃及算是完全消滅了,文化已被穆斯林取代。政治、文化是兩個元素,並非一體。中國歷史展現其微妙多次,出現數次少數民族的王朝。元朝版圖是中國史上最大,跨到北極海,但漢人地位也是歷史低點。承認元朝是中國朝代成了一種奇異的感覺,缺乏認同感。

[2018年11月19日 知識沒有想像般的重要,承擔風險才是重點]
成吉思汗因為無知所以在天時地利人和下,征服舉世無雙的帝國版圖。他靠的是行動,而代價是承擔風險。而他從小就在死亡邊緣遊走,所以死亡無法對他造成心理影響,至少跟大家心理上是不同程度。所以鐵木真能成霸業全是拿命去換來的結果,也就是願意承擔死亡的風險。意味著想要創造他人無達到的成就嗎?必須拿生命(時間與金錢)來下注。

2018年11月11日 星期日

隋文帝楊堅



前言:
讀完心中更是惆悵,精彩的人生。創業時期看到各種出色的表現,但當晚年後幾乎都在犯錯。心境,這個東西隨著年紀不同看待世界與行動也會改變。話說我還真的非常喜歡這類的歷史故事,細細品味才會發現,原來我的折只是小巫見大巫

隨記:
P.49 周武帝韜光養晦多久,整整12年,12年如一日地忍氣吞聲,一來消除 宇文護的戒心,二來慣著宇文護讓他狂妄自大,讓宇文護樹敵。572年宇文直因作戰失利遭親哥宇文護罷官,周武帝一看敵人內部分裂,旋即謀策,待宇文護從同州返長安,殺之。→原本宇文護可以逃脫,結果宇文直補了最後一刀。這個恨意濃呀!
P.52 周武帝找錢,從佛寺裡找。具體作法就是沒收寺產,銷毀塑像,勒令和尚道士一律還俗。→台灣財政其實很充足,只需要抄光這些寺堂,國債直接打平歸零。政治自殺,所以台灣沒有政治家,只有政客。每個本質上就是來混水摸魚,不是來真心為民。
P.68 時未可也:楊堅是一個穩健的政治家,他不是不想造反,他只是評估自己的實力。→創業帝王是名超級大賭徒,但賭要賭勝算高利潤極大者,不是亂下注。這點倒值得警惕自己,我似乎認為賭只需要勇敢下注,而低估時機問題
P.70 人生猶如長跑賽,不只拼爆發力,還有耐力。楊堅萬萬沒想到,持久戰根本沒打多久,楊堅上任南兗州總管六個月後,周武帝忽然去世,年僅36歲。→又見「意外」,局勢變化有時十年不變,有時一日三變。都有一個共通點,「等待」局變有利時才出手。年輕,時間是一個大本錢。等待是必要成本。大好機會一出現,必須奮力一搏。因為下一次的大好機會不知 何時才會再遇見。
P.80 楊堅一年前才從地方回中央,那時還以為從此飛黃騰達,沒想到又被打回原形。政治鬥爭風雲變化,誰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回來。→風雲萬變,變化莫測。太有感了,常常苦盡甘來時,以為就此一帆風順,但常常馬上出現新一輪災難等著我去面對。
P.87 周宣帝暴卒,加上劉昉、鄭譯等人的幫助,楊堅突然鹹魚翻身,從一個備受猜忌、性命難保的倒楣蛋,一躍成為北周輔政大臣→時運來時,再強大的對手都會莫名其妙的掛了。周武帝36歲、周宣帝22歲。這怎麼算、怎麼預測、怎麼想得到呢。計畫完全跟不上局勢的變化速度。這問題對我是個嚴重困擾,因為我喜歡做計畫,照計畫走。但實務上這套方法是存在極大問題。
P.94 楊堅在整個事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幫助他的劉昉、鄭訪、李德林、盧賁等人,或是楊堅平素結交的朋友,或是楊堅在關鍵時刻網羅的人才。→如果不是交友廣,周宣帝早殺成了楊堅,每次危機時刻都有人幫他說項,而周宣帝沒想到自己的親信早以全傾向楊堅這一方了。
P.95 天道精微,難可意察。竊以人事卜之,符兆已定。季才縱言不可,公豈復得為箕、潁之事乎!→當跨過紅線,就只能向前衝,沒有退路了。
P.95 楊堅的夫人獨狐氏派人傳話給楊堅:「大事已然,騎虎之勢,必不得下,勉之。」→楊堅其實內心是在顫抖著,以大丞相的身分輔政,其實已邁出篡權第一步,集軍事、政治、人事於一身。最終還是要押上所有的一切來賭一個成敗,成則得天下,敗則抄家滅族。
P.149 因為漢人在總人口中占絕大多數,漢文化當時的發展程度也遠遠高於其他文化。→武力是一時,文化與人數才是長遠。愛台灣最好的做法是拼出14億個娃。(台灣人真愛作夢)
P.151 楊堅身分變了,納諫的心情也變了。→建隋朝後,本性大開,忠言變成極為刺耳,不想聽。首席謀士李德林因而被疏遠,隋文帝大開殺戒,誅光北周宗親,一個不留。
P.219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隋文帝決心統一天下,連陳朝都準備打了,怎麼允許後梁再存在下去。→後梁方圓二百里,人口十幾萬,隋朝附屬國。後梁王蕭琮對楊堅,畢恭畢敬,最後也落得亡國。很有意思的歷史。台灣被併吞時,也別太意外。中共在等時機罷了,畢竟現在,世界和平,中國想也不敢。中共在等美國出事,最好是內亂。美國即使不會內亂,但國力不再頂盛。但離勢均力敵還有五十年的落差,五十年中美台領袖都不知換幾輪了,未來真的太難預料,看誰先出昏君。雖然很久沒看電視,但覺得川普不算是昏君,以商治國,最多只是走偏路而已。
P.222 當年苻堅未來打敗東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內部不統一,因此離心離德。而現在一般大臣都對勝利充滿信心,說明舉朝上下在認知上是一致的。團結就是力量。→中國人習慣師出有名,這點倒值得留意。如果印度跟中共開戰,別因此想混水摸魚,搞出台灣國。可能中共會轉頭先滅台灣,給印度來個嚇馬威,形成不戰而屈印度之兵。一箭雙鵰
P.231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機來了就要伸手抓,不然終生懊悔。什麼是時機到了呢,例如運鈔車掉出一大袋錢,四下無人時。這可能是陷阱、也可能從此翻身的機會。(沒有零風險的好機會。)
P.264 不要只想依靠和親換和平,而是依靠制衡。→北方突厥有三支勢力,東邊都藍,最強。西邊達頭,次強。北邊突利,最弱。與突利結盟可達到制衡效果最佳。空心菜還不去遊說美國,幫台灣會比南韓效果強上千萬倍。別再偷幫三星了。三星技術不是自己研發出來,橫空出世,多有隱情。南韓、台灣奇蹟,一點也不奇。美國弄個技轉和關稅優惠,就變出來了。比較奇怪的反而是中共,把朋友向外推,各種反台日韓,犯了戰略級錯誤,中國歷史五千年都不肯讀一下歷史嗎?空心菜也是,妳抱日本有什麼用,人家只是美國附屬國。
P.279 不盲目迷信武力,重視智力比拼(離強合弱),重視結交盟友(遠交近攻),這才是中原王朝的優勢。→可惜今日用不上,因為強敵在地球另一面,而身邊沒朋友。為何如此呢?開國君毛澤東的短視,對所有人都搞上樑抽梯,以為自以為高明,實為國害。
P.289 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P.306 楊勇,率意任性,無矯飾之行。→不會討父母歡心,而父母看在眼裡。而楊廣很會裝,全騙過父母,代表其智力水準高於父母,所以隋文帝改楊廣為太子並沒有邏輯上的錯誤,而且在賽局論來看是正確選擇,只是沒人知道後來楊廣當上國君後性格大變。

心得感想:
楊堅是年少苦難,中年得志,晚年失智。得天下者必屬集好運於生的人,但楊堅的好運真的只發生在關鍵時刻,大多時間都處於極差運勢。簡單說當上皇帝是陰錯陽差,不是他的長期計畫得到成果,而是歪打正著。人生最失意時,都剛好抽到王牌。全局整個翻盤。我們都只看到偉大的成就,楊堅創建大隋帝國,而細看其中劇情發展,真是困難重重。如果不是時運和對手弱,隋朝真的沒那麼快就統一中國。而且這麼優秀的帝王,看到做出種種的錯誤決策,會感到很奇妙的感受。原來世界的容錯度比相像中的高很多倍,隋文帝常做出錯誤的決定,但都補救的過來沒出大亂。晚年失子喪妻後,心智更是急轉直下,表現的才脫離常軌太遠,而出現帝國危機。好在楊廣還正值年輕力壯時期,穩定住局面。比較有意思的大概是在危機意識下,隋朝的君主都表現的可圈可點,但當沒有危機時就開始表現的荒腔走板。尤其年老後更糟。心境並無法隨著年紀而一再提升,人老了思維會放縱,美其名稱為看開。對此要小心以對,這是荷爾蒙造成的人格改變,而歷史來看這種改變後果都不是正面效果,而是悲劇的起點-衰敗,由盛轉衰。為何會這樣?我也還沒想透。當死亡將近,接受死亡的同時也是接受不想有作為的開始,滿足欲望取代了深度思辯。晚節不保是常態,看來長壽不如大家想的好,因為思想會轉入灰暗,人生將面對一波波的挫折。那將會是一個絕望的歲月,落日餘輝。所以從結果反推回來,我得在年老前幹出一番事業,年老禁不起苦難,心有餘而力不足是必然現象。

[2018年11月15日 擊倒與放棄]
人生如拳擊場,常常面對的是被對手擊倒。而擊倒是必然發生,所以被擊倒不該歸類失敗。擊倒是一個過程。如同發明你在嘗試所有方法,其中你會發現有些看似可行的方法,並投入大量資源。當接近成功時突然發現這個不可行,這是也是一個擊倒。你損失很多資源(時間、金錢),你得到一個明確的證明,此方法不行。接著是重新來過再嘗試。而放棄是當被擊倒後,就躺著不起。研究犯錯,就不再研發嘗試。這兩者來看,擊倒只是挫折,而放棄是絕望(徹底失敗)。當然訂立目標也要有智慧,做出超光速飛機就是個錯誤(註一),做出更快的飛機才是正確。
註一:超光速問題
光本身沒有質量,飛機一定會帶有質量,所以飛機不可能達到超光速。這是定義錯誤,所以堅持需要智慧的輔佐。

[2018年11月18日 韜光養晦]
讀創業帝王會發現其中許多挫敗的發生,都伴隨著一個長時間沉潛。而這個認知中的擊倒後馬上站起來的直覺反應是不同。像電影都不會超過二小時沉澱期,都立馬站起來。然後馬上時來運轉、克服重重難關,最後來個happy ending,收工、好片。這都是虛幻的,當你被擊倒時,你根本心慌意亂、根本不知所措、根本想去死死算了。如果被擊倒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世界上就沒有什麼叫悲劇了。在逆境時是如千鈞重負般,不管心理還身體都是這種感受。所以第一步根本不是馬上奮起再上,而是順勢倒下,然後先讓氣力恢復、再讓心智平沉澱、放下、歸零。做法就是休息一陣子,參考歷代英雄人物,至少都以年在計算,如果很巧發生好運,也至少也要數月。那放自己個幾週假,稱不上浪費人生。簡單說法:時間很珍貴,但急也沒用。或許我該借這機會好好放個長假,重擬戰略計畫。現況條件已改變,我的原本計畫也必須因此調整。大挫敗後給自己休個假吧,別先把自己給逼死了常勝軍可以以戰養戰,越戰越勇。時空條件全變後,對策也要跟著更動操作策略是照紀律、勇氣。但更高的層次需要使用理性、智慧
Chef




經濟自然學



前言:


隨記:
P.137 看不見的手,亞當.斯密認為毫無約束的競爭一定能替所有人帶來最大的利益。《國富論》:「在追求自身利益時,他對促進社會利益所發揮的作用,經常比有心為之更見成效。」
P.138 在物競天擇作用下,有利個體繁衍後代的特質與行為會占上風。至於對整個物種是否也具有正面意義,則通常不是重點所在。→肌肉男、大咪女、公麋的大角、公孔雀的羽毛,這都展現了個體特質超過族群效益。另一個稱呼為軍備競賽的演化,為了吸引另一半,而不是為了更好生存能力。所以天擇是問題的根源,但卻無法成為問題的解答。多現象不是適者生存,而是為獲得交配權的代價。換句話說,如果我要追妹子,我得買台跑車。而買跑車對我是沒有其他正面效益的事。
P.139 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如果個人的利益大於成本,個人就會採取行動。如果這項行動的效益與成本全都直接歸屬決策者本身,就形成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只不過,許多個別行動卻導致波及他人的效益與成本。
P.204 任何事物的成功只要具有隨機的因子,那麼一旦獲得異乎尋常的成功,接下來雖然未必百分之百走下坡,但出現這樣情況的可能性的確比較高。→關於「向平均數迴歸」我是有深刻的體會,迴歸現象是存在,但時間長度會比你想像的隨機。有時馬上反應,有時可能一年半載後才反應這現象。所以理論上最好的對策是,把每一次新局都當隨機、獨立事件,別考慮迴歸因子,因為太難掌握了。意外,總是突如其來的發生。你算計太細,只會被複雜的公式給害死。
P.239 最好的禮物往往是我們捨不得買給自己的東西→禮物價值重於金錢價格的計巧在於此,送一個對方想要但捨不得買的東西。
P.246 1960年的8號遠比今天的8號小得多。→在說女人的尺碼不採用標準尺寸的原因,因為女人追求size小的衣服,所以女人尺碼與標準尺碼因此脫勾,而且越來越遠。男人的36腰十年前一樣,十年後也是一樣的尺碼。男人不在乎這東西。


心得感想:
這本書差不多該丟棄了,太舊了,裡面許多故事都過時許久。十年前一罐鮮奶可能不到50元,現在都漲到90元了。呃,好吧這比喻有點差,因為台灣鮮奶世界第一貴,莫名奇妙。

2018年11月4日 星期日

人性枷鎖



前言:
這是一本文學類,傳記題材的作品,內容在寫市井小民的故事,很貼近真實,因為全書都是對作者毛姆本人人生經歷的投影,苦悶的人生。比較奇怪的事是哲學界對這本很感興趣,所以我對書名有印象。在路過時抓來瞄一下。

隨記:
P.5 《人性枷鎖》出版於1915年,為毛姆揚名世界的代表作。故事記述立志成為藝術家的孤兒菲力普一連串夢想幻滅的成長過程。絕望之際,「愈勇愈挫」,要如何活下去?人生意義何在?菲力普歷經霸凌、情欲、背叛、貧困、自虐虐人等試煉,被宿命壓倒在地後才終於醒悟:答案就在扭脫「人性的枷」。
P.7 人類太自私,拒絕承認人生本無意義。→一句話,直插我心坎裡。也解答我近日的最大的困惑,我活著的意義。我錯誤的追尋一個不存在意義的人生,導致苦悶總是揮之不去。因為意義不存在,所以意義這個擔子就此放下,在生活上找些讓自己開心的事來做吧,追求幸福感才是生活。吃到美味的食物、品嚐它。看見美麗的風景,欣賞它。在冬天躲在暖暖的被窩裡,享受它。這些都沒有意義,但會讓我感到幸福。另外身為男人,視覺型動物,女性完美的體姿,是一種感官享受。
P.7 社會營造「真、善、美」三大價值,讓人生看似有所追求,實乃自欺欺人的假象。《人性枷鎖》的脈絡:菲力普成長、幻滅、覺醒的過程,就是逃離「真、善、美」三大束縛的蛻變。→看來我不讀內文是正確,因為我早就不信這三個信念。為何?因為違背人性,虛偽。
P.8 自由所換來的,卻是人生另一種枷鎖。(P.11)人心卑劣,不敵人性的枷鎖:「答案明顯擺在眼前:人生並無意義。」
P.8 強烈的欲望本身,反倒剝奪了一切的樂趣。→我的欲望是賺到心中的那個數字,這強烈的欲望讓我錯過好多樂趣,友誼、愛情、親情、玩樂....,全部的樂趣。又是一句直接我心的佳句。
P.10 情感乃人性枷鎖,迫使人臣服於命運。受到本能與情緒的掌控,無力改變局面。→理性與感性,我常常在這兩個思維體切換,在純理性時,我看到的是超然,但感性思維會很努力的把我拉過去,因為我是人,人性需要溫度。而當進入感性(情感)狀態時,你會對人生感到各種情緒糾纏,喜怒哀樂…等。然後思緒就沒完沒了的在迷宮中迷走著。
P. 748 織毯師傅編出繁複的花紋,不為了別的,單純是滿足個人的美感,故人類大抵也是如此活著;假使不得不相信行為別無選擇,人類也能在回顧人生時,看看一路走來的軌跡。這並非出於需要或實用的目的,僅是滿足一己樂趣罷了。人類基於生活各個面向、行為、情感、思想等,可能創作出不同的人生樣貌,可能平凡、可能精美、可能複雜。人具有選擇權可能只是錯覺,不過是表象與月光交織而成的美妙幌子,但這些都沒有關係:若看似如此,那就是如此。既然意義並不存在、一切又不重要,面對生命這條巨大的經軸,每人可選擇不同縷線編出人生面貌,從中汲取個人的滿足…當下不論發生什麼事,都是有助於人生面貌更加繁複,終有一天生命走到盡頭,他會滿懷喜悅地見證其完成,宛如一件藝術品的誕生,唯有他知曉這件作品存在,因此散發的美麗不在話下。隨著他離開人世,作品也會立即消失。→人生無意義,你只是像作家,在創作並從中得到滿足感,當作品完成之時也是消滅之日。很妙的人生比喻。我們絕大多數的人,都屬社會底層人物,歷史上不會記錄支字片語,在人類史上是不著痕跡。你的存在只為你而在,對於人類而言你沒有存在的意義。所以人生是為自己而活,如何活就是依從各人喜好,而非為了意義。

心得感想:
這本書隨便翻一下,我真是對文學類的書非常排斥,一點興趣也沒有,如果不是他人為作者濃縮精華,這本書我肯定直接跳過。三十萬字,這在1915年是可容忍的時間揮攉吧,因為百年前真的沒那麼多書可讀。現在要浪費讀三十萬字的時間在一本書,我不想這麼做,尤其是一本讓人會讓人昏昏欲睡、平凡人生的文學作品。

2018年11月1日 星期四

人生智慧箴言



前言:
我在人生很低潮時讀這本書,讓我從另一面看待孤獨。過去我讚嘆一個人的完美,直到嚴重的挫敗時才深深感受金錢的虛幻和一個人的空洞。我從人群走向孤獨,又從孤獨走向人群。別人早已妻妾成群,喔不,是妻小成群。我還在品嘗一個人的滋味,一杯白開水的味道。

隨記:
P.17 對我們的幸福與快樂而言,主體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客體,例:饑餓是最好的廚師。
P.17 健康尤其重要,壓倒一切外在佳品,任何品皆與財富都無法替代
P.17 健康對每個人來說,那是孤獨中陪伴他的,別人既不能給予也無法攫取的,是他自身之所是。
P.17 聰明才智之士,即使與世隔絕,仍能憑自己的思維與幻想怡稅心神;蠢笨愚鈍之人,就算走馬燈一樣社交、看戲、遊戲、遊玩、娛樂,也逃脫不了錐心刺骨的無聊。
P.20 自以為能力出眾,其實不過爾爾。→當真正面對災難打擊時,才會體會到,原來我如此平凡、手足無措、驚恐萬分。我以為我是天生交易好手,但2018年給我的打擊實在很大,各種悲劇的發生,怎麼這麼巧全衝著策略系統的弱點在打。原來之前不是我能力強,而是運氣好。時運主宰絕大多部分,簡單說就是玩命,沒什麼道理可言。
P.20 財富能滿足我們現實的,自然的需求,除此之外,它對真正的快樂貢獻甚微。實際上,維持龐大的財富,勢必令人操心費神,從而破壞愉悅心情。→當錢多到生活無虞後,錢的效益會從指數上升變成對數上升。這存在一個金錢閥值。這閥值大約就是全國平均資產價值的二倍。再上去的阻力會大過幸福感。
P.27 生命的本質就是運動,人體內部充滿不停的快速運動,心、肺、腦、腸…。然而,無數人的生活方式是成天坐著,完全缺乏戶外運動,於是,身體的外靜與內動形成嚴重的惡性失衡。→每天操盤那種內心的跳動會讓人內分泌過度,所以傍晚的飯後散步成了必做的事。
P.28 我們幸福十分之九建立在健康之上,只要健康,一切都是享受的源泉
P.32 人生的幸福有兩個敵人,一個是痛苦、二是無聊。痛苦與無聊處於雙重對立中,窘迫貧困製造痛苦,平安富足產生無聊
P.33 精神越豐富,越接近卓越,留給無聊的空間越小。具有卓越精神的人,思想不知疲倦地活躍著,既有力量也有衝動不斷探索內心與外界五花八門的現象
P.35 每個人的合群程度與他的精神貧困程度與庸俗程度大體相當。
P.36 庸碌之輩只琢磨怎麼打發時間,才智之士才考慮如何利用時間。笨人倍受無聊擺布。→有時還是要糊塗一下吧,把時間看太重,友情自然被消滅。別被時間給操控了
P.38 自身越美好,所作所為越偉大,越能在身內找到快樂的源泉,也就是幸福。→我們總是拼命的追求外在的幸福,而幸福可能是在內心裡。
P.38 幸福與快樂的外在來源,本質上極不可靠,難以尋覓,短暫易逝,即使在最適宜的條件下,也容易乾涸斷流。→你無法掌控外在是其根本難題
P.39 年老後,幸福的外部來源幾至枯竭殆盡,勢所必然。→你熟悉的同伴逐漸淍零,年老是一個減法的世界。
P.40 為了換來獨立與閒暇,他樂意付出適度與節儉。他越是不像別人那樣依善快樂的外在源泉,就越來實現這種交換。
P.40 人的幸福,在於盡興發揮自己的卓越能力。→但我對此感到困惑,因為我不知道我強項在那...。我以為我知道,但最近這強項被打趴在地上。
P.43 三種享受:
   再生力、體現為飲食、消化、休息、睡眠。
   體力,體現為漫遊、跳躍、摔角、舞蹈、擊劍以及各種運動遊戲,狩獵、格鬥與戰爭。
   智力,體現為青觀、思索、感受、作詩、繪畫、音樂、學習、閱讀、冥想、發明。
P.59 一旦命運把我們的財富的量變小,我們就會在同等程上把索求的量變小。真正讓人痛苦的,是遭遇不幸後的適應過程;一旦適應過程完畢,痛苦就越來越小,最後感覺不到。
P.64 富有的女生,早已習慣處理錢財,開銷審慎。娶窮女為妻的人提個忠告,不要讓她繼承本金,只可給她年金。要特別留意,不要把給子女的財富交在她手中。→太有感觸了,看著我媽一直在股市賠錢,賠到賣房。因為房子在她名下。八位數以上金錢數字對她已超負荷了,她無法理解、無法運算,除非回到可數範圍,不然就一直流失。(提示:當八位數後要使用百分比作度量,而不是數字。)
P.64 真正獨立自主,才是自己的時間與精力的主人。→有錢才能實質獨立自主。
P.70 名譽感是建立在人類的這個特質上,它促進很多人從事良行善舉,對這些人來說,善行是道德的替身;但是,對於人本身的幸福,首先是對幸福必不可少的安寧與獨立,這種名譽感的作用更多是攪擾與妨礙,而不是促進與提升。→被人讚美會飄飄欲仙,被人嘲諷又如墜深淵。
P.72 他人的意識中發生什麼,本身對我們來說無關痛癢。此外,一旦我們充分認識到絕大多數人的想法何等膚淺無聊、概念何等狹隘、心態何等渺小、看法何等荒謬、錯誤何等眾多,我們也會逐漸無動無衷。
P.76 人到暮年,感官享受能力已經枯竭,能與貪婪分享霸權的,只剩下虛榮與傲慢。→誡之,別用年紀壓人,要用道理。
P.80 以謙虛為美德,很可能是為平庸之輩服務的重大發明。若遵照這個美德行事,人人言談都應該顯得庸庸碌碌。如此一來,人人被拉平扯齊。→槍打出頭鳥,見不得人好。人性呀,什麼人性本善,缺德才是真實、裝傻才是務實。
P.81 最廉價的驕傲是民族驕傲,它洩漏出這樣一個底細:沾染它的人沒有任何引以為傲的個人特質,否則他不會把手伸向與數百成千萬人共有的東西。→成龍偷吃後超屌的一句:我犯了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奇怪的事我怎麼沒犯這錯,難道我不是男人!?最後大家不承認成龍是男人比較合理解釋,變態。
P.82 頒發勳章,為國家節省大量財富。→軍人的節操真的很廉價,榮譽萬歲!!(碎滿地)
P.132 給予他人美譽,必須自我貶斥。→客套話是與人交流必備工具,社交與虛偽是綁在一起。
P.147 明智的人追求的是無痛苦,不是快樂。(換句話說)明智的人追求的不是享受,而是無痛苦。→有道理,但還我是質疑這句話。
P.148 種種快樂都來自解除並擺脫意志受到的壓仰,因而必定短暫。→作者把快樂當作是負指標在觀察,覺得很另類而已,並不覺得很有意義。為了證明「空白」的美好,而把彩色當作負面表述,以證明去除彩色後的純白才是真正的好。跟我玩白馬非馬?玩文字遊戲??
P.148 我們不要專注人生的享受與快樂,而要盡量躲避人生數不勝數的苦厄。→多麼優雅的思維,但真實世界並不是這麼運作。厄運之所以稱之為厄運就是你閃不掉,不管你做什麼,就是盯著你在打。厄運本身沒有道理,跟骰子一樣,隨機。即使你躺著一樣也是能中槍,這才是厄運。如果能理解厄運本質,就同樣能理解好運道理。因為都是隨機碰到。這意思就是說,勇敢與退縮的期望值是大致相同,不如主動選擇想做的行動,至少不會得到懊悔。
P.148 快樂只是一場夢,痛苦卻真實不虛。→當生病時,那痛苦楚和出門玩樂的快感相比,會明顯發現痛苦的質量超出快樂。快樂是一種幻覺,痛苦才是真實。
P.148 從幸福學角度回顧一生,不應計算總共享受多少快樂,而應當計算躲避多少苦厄。「幸福生活」指的只是「較少不幸的生活」,亦即可忍的生活。→有點怪異的哲學思維,如同低能兒而之所以快樂,因為低能到理解更多快樂的存在。不能理解的話,請到自稱最幸福的國家-不丹看看。落後、原始叫幸福!?可能只是沒跟先進國家生活作比較罷了,無知的幸福幻覺。
P.148 人生在世其實不是為了享受人生,而是為了度過它,放下它。→這句話有盲點,如果人生不會幸福,自殺會是上策。
P.149 一個人終其一生,從未遭受巨大的痛苦,無論是精神的痛苦,還是身體的痛苦,他的命運最好。→不懂,為何人生上使用「比爛法則」。
P.150 快樂總是負面的;以為快樂令人幸福,是一種幻覺,嫉妒心製造了這幻覺。結果是懲罰自己。相反。痛苦總是被正面感到;所以沒有痛苦才是人生幸福的標尺。即無痛苦,也不覺無聊,本質上就實現了人世的幸福,因為其餘都是虛幻。所以萬萬不可為了換取快樂,而忍受痛苦。→感覺有幾分道理,但又知道不太正確,卻又說不上來。詭辯!?
P.153 造成巨大不幸的,正是追求幸福、榮耀、快樂的拼搏奮鬥。落入十分不幸,易如反掌;相反,贏得十分幸福,不是困難,而是根本不可能。→有共嗚!!可能只是因為我也算是悲觀主義者吧。人生過程是一場悲劇,努力把結局扭轉成喜劇。
P.158 人生實現種種計畫來說太短。此外,人間萬事,失誤不斷、障礙重重,能達到目標者寥寥無幾。→ 或許我的目標真的太遠大了,不是我一人能完成。我覺得那金額並不高,滄海一瓢。但現實我並沒那麼優秀、運氣普通,變成近乎不可能的奢望。
P.158 做計畫時沒有考慮時間給我們自身帶來的種種變化,因而也就沒想到我們並不能畢生保持我們的能力,不論是做事的能力,還是享受的能力。結果,我們常常執著地為獲得某些東西而努力,終於得到時,它們已經不再適合我們。→歲月會慢慢地一點一滴改變初衷的渴望。如果回到十年前,我想我會選擇愛情而不是專注事業。我太幻想了,先成大業再成家。但現實卻是你成不了澈空熾夢,並賠上愛情。
P.160 在這個世界上,可以發現道理。然而找不到幸福。→不懂,活著作啥。還有道理也一直在變,你根本找不著真正的道理。
P.160 除了求知,我別無樂趣。→不懂,活著作啥?知識只是生活中的一個元素,又不是全部。
P.163 很多人過分關注現在,活得輕浮草率;另一些人過分關注未來,活得憂心忡忡。只有極少數人把握得恰到好處。
P.163 唯有現在真實不虛,唯有目前確定無疑。相反,未來降臨時,幾乎總是跟我們想的不一樣;其實即使是過去也與我們想的不一樣。
P.164 我們的生命僅僅存在於目前。因此,我們應當時時刻刻愉快地欣賞現在,清醒自覺地,原成本本地享受每個可忍的時辰,每段沒有煩惱沒有痛苦的時光。→作者應該在說人生該像開車,注意眼前,偶爾瞄一下遠方。後照鏡只有當切換車道時才需注意。享受駕御樂趣。
P.164 已經發生的事,就讓它成為過去;不管多麼痛苦,我必須平心靜氣。→如果失意還動怒,導致狂暴,最後的代價太高了,你會付不起。放下損失,重計估量。因為你沒本錢再揮攉了!!
P.165 我們必須養成這樣看問題的習慣:不一定發生的,就當它永遠不會發生;不確定發生的,就當它肯定不會近期發生。→壞事發生的話,就已成為過去。專注手上的牌,把每張牌打到最好,這就是你能做的部分。剩下你無能為力。放心,我在上個月連續被市場打臉,臉腫到不行。能怎麼辦?不能怎麼辦,爛牌時刻你還是得繼續打下去。這就是人生。叔本華的哲理根本經不起實務的考驗,逃避挑戰所以不會輸,就是一種幸福。還是那句送他,你活著幹嗎?
P.165 把一切可能的索求悉數驅離,回歸單純原本的自在,我們才能得到心靈的安寧。安靜是人生幸福的基礎,心靈安寧,才能欣賞現在,方能享受人生。→問題錢從那來,暗。原來叔本華不用為錢煩腦。我們生處在不同國度,我在台灣不是在德國!!
P.168 面向外界活動的生活令我們分心,引誘我們離開書齋,也奪走心靈從事純理智活動所需的安靜與專注。另一面,持續的精神活動多多少少會削弱我們的生活能力,令我們難以應付奔波忙碌的現實生活。因此。若是我們處境由於某種原因要求我們全力以赴從事某個實際行動,那就不妨乾脆暫停純理智活動。
P.169 我獨自承擔全部自我,是幸福的首要條件。幸福屬於自得其樂者。理由:其一、除了自己,誰也靠不住;其二、社群帶來種種煩惱困難危險挫折數不勝數,無從躲避。
P.170 任何社群都必然要求成員彼此接納,相互適應;因此,社群規模越大,越索然乏味。→我喜歡質疑,所以最近弄了facebook帳號。嘗試看看社群世界。其實我脫離社群很久了,我也感到生疏。這帳號只加認識的老友。單純的嘗試看看社群是如作者說的那般不是嗎。用了一週心得是,大家都好安靜,臉書熱度好像正在消退。所以目前心得是,賣出NASDAQ: FB是不錯的選擇。

P.171 天賦高的人慣於離群索居。任何社群,一旦成員眾多,就會被庸人掌控。→我有加入costco的臉書社群(別的假帳號),發現蠻符合這現象。怎麼人多的地方傻子特別多。各種正義魔人,奇怪的事是他們根本不是股東,卻從店家觀點看待事情,而不是從客人的觀點。水果品質爛成這樣,也能圓出一堆好話,真不簡單。
P.170 社群用人為的區分取代自然的差別。→每個人都有優缺,但社群中的位階卻只依某種單一標準,例學校排序是成績,工作是依業績。這就存在取捨,你必須選擇有利的社群,而非渴望。這種取捨我忍為是智慧,而作者大概會覺得是種狡詰。唉,我實在很難把叔本華的意念融入我的邏輯結構。同樣是悲觀主義者,但他的太多元素在我看來都是不切實際。
P.172 高雅品味,一旦與真正卓越碰撞,它就會暴露其虛弱本質。→高雅品味是財富的外溢效果,屬不切實際用來張顯自我優越感。跟優雅是不同的概念。優雅是內含價值很過所外溢現表。舉止得體、談吐大方。呃,我好在在說定義...
P.178 愛孤獨不是本初的喜好,而是出自人生的經歷與反思。
P.185 年老的優勢實際有多大,取決於心力究竟有多強,所以這優勢在頭腦卓越的人身上最為突出。→老人、卓越,這兩個不同的元素,作者似乎很想把他們合而為一,或許全文在說倚老賣老是一種卓越,以安慰叔本華自己年華老逝吧。
P.186 有的人出於正當理由厭惡眾人,常常因此逃入孤獨,然而還不能長期忍受孤獨的單調。對這樣的人,我的建議是:養成習慣,把一部分孤獨帶到社群中去。從而學會即使在社群中仍能在一定程度上獨處。自己有想法,不要立刻告訴他人。別人說了什麼,也不要當真。無論是在道德方面,還是在理智方面,對他人都不要抱很高的期望。
P.186 我們可以把社群與火焰相比,聰明人與火焰保持適當距離,借火取暖,不像傻子那樣,貿然闖入火中,遭火燒傷才遁入孤獨,逃進寒冰,哭訴大火燒人。
P.189 凡是發生的,必然發生,不可避免。→千金難買早知道,你不會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所以發生某事是必然發生,你怎麼悔恨也沒意義。這裡說的必然是指未知事件發生時成真時,那這件事屬必然。不是佛教因果論中的必然。兩者八竿子打不著,好吧,如果要進一步說,宗教的必然屬歪打正著。歪理罷了。如果早知道,我他媽的早就成為世界首富了。怎麼可能還待在股票市場被人虐,而不去環遊全世界。好吧,太沒教養了。換個說法,如果你相信必然,那請到銀行和朋友那把錢借滿,然後到賭場第一筆就全押下去。反正你相信宗教的必然,那你人生如果未來是美好,這一把一定必然贏,反之你人生就是場悲劇,那這一把你必然賠光。你相信宗教的必然嗎?如果不敢賭那就是不信,既然不信你還要宗教做什麼。心靈安慰嗎?對空氣自慰是蠻變態的事,如果你邏輯正常的話。或許能相信宗教本身就沒邏輯可言。不解,對宗教信仰者總是無法理解。
P.190 不論什麼事,只要關於我們的悲喜苦樂,我們就該緊緊捆住想像的翅膀,我們更要留心,不要由於想像那些僅僅有可能發生的災禍而心神不安。→坦然,我覺得這詞會比緊緊捆住想像更有效用。我覺得叔本華經驗不足耶,尤其是災難。他本身就是逃避大師,大概體驗不足,才以為圍睹有用。
P.192 一旦夜晚來臨,燈火點燃眼睛就不像在白天那樣看得清晰,理智也是如此。所以夜晚不適合沉思嚴肅事物,尤其不適合思考不愉快的事。思考這類問題,早晨才是好時候。→晚上是最好的休閒活動時間,培養睡眠情緒,放過大腦吧。腦力早在白天消磨殆盡了。
P.192 健康狀況、睡眠、飲食、氣溫、天氣環境與其他很多外在之物對我們的心情有重大影響,心情又對我們思想有重大影響。所以,我們對一件事的看法取決於時間,甚至取決於地點。
P.195 我們失去了一個東西,才真正知道它的價值
P.206 人的個性無法改變
P.210 任何人都看不到超越自己的東西。一個人本身有多少,就能在他人身上看到多少
P.220 被征服的人成為勝利者的奴隸,而那些繳納戰爭稅的也必須為勝利者勞動。
P.221 任何個性,都不能讓它自行其是,也不能聽之任之,需要概念與格言的指導。→順從你的個性,但需要知道界線在那。
P.221 你想用大棒趕走本性,本性總是會再次爆發。→個人喜好不該過度壓仰,在未危及他人下,該順從本性。本性沒道理可言,只因為他喜歡做某事能給予快樂感受。像《滴妹》,嗜糖者,吃太多糖不健康,但她想要,只要小小的花費就能得到極大的滿足感,而身體並沒有不良反應(有的話,她就不會想吃糖)。這突顯人各有異,她對糖的消化力異於常人,我喝全糖珍奶會倒胃。再舉另一個極端《美食千千》,任般她怎麼吃都不會胖,但看她吃的滿臉幸福,何樂而不為呢?
P.224 眼睛的天性就是往外看,不是看自己。所以要意識到自己的過錯,我們需要鏡子
P.226 朋友是否真誠,最有效的檢驗是,遇到了情況,需要他大力救助,需要他做出重大犧牲。
P.226 空間距離與久不相見,對所有的友誼都有傷害。
P.227 朋友自稱坦誠,敵人真正坦誠,所以我們應該利用敵人的斥責認識自己
P.228 要討人喜歡,唯一的辦法就是披上最蠢動物的皮。原因是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就是間接指責他人蠢笨無能。此外,平庸本性,一旦看見它的反面就會躁動不安,暗中挑起躁動的是嫉妒。
P.228 要滿足虛榮,唯一的途徑是與他人比較,最令人驕傲的,莫過於心力優越,對一個人展示自己絕對的心力優越,而且在眾目睽睽下,實屬最大魯莽。那個人會因此覺得受到挑戰,十有八九會尋機報復,訴諸誹謗與侮辱,借此脫離理智領域
P.229 在社會上,品皆與財富總是可以期待敬重,心力優越卻絕對不可抱此奢望。
P.229 心智喜歡令人舒適的優越感。那些相貌醜陋的,她們容易贏得心地善良的名聲,因為能為他人帶來優越感。美麗出眾的姑娘找不到女友,甚至找不到女伴。
P.230 人格優越是借助比較與距離發揮作用。品皆的優越,卻是通過反射映照發揮作用。→官階財富是實體,而智慧是虛體。所以一個人的智慧看不到,摸不著,只能間接觀察。
P.230 信任是懶惰:我們本應該自己探究觀察與行動,但我們寧願委託他人。
P.230 信任是自私:只因我們需要找人談自己的某件事,就對他人坦露心跡。
P.230 信任是虛榮:談論的事令我們引以為傲,於是我們相信他人。盡管如此我們總是要求他人不辜負我們的信任。
P.231 不信任是正直地承認誠實極為罕見。
P.231 禮貌是一種默契,彼此心照不宣地忽視對方道德的低下與心智貧困,不予凸顯。→我覺得中文應該指的是謙卑,而不是禮貌
P.234 若想令人相信自己對判斷,表達必須冷靜,不帶激情。→激動是渴望把事做好的外在外表,而別人眼中只是失去理智的表現。人在逆境時,是加倍的阻力。
P.234 如果我們疑心一人撒謊,應該裝作深信不疑;這樣他會膽子變大放肆撒謊,從而敗露
P.236 我閉口不談我的秘密,秘密是我的囚徒;我讓它逃走,我就成了它的囚徒
P.244 時間的高利貸,不能等待的人都會成為它的犧牲品。→年少時,為了小錢去打工,代價是耗損未來賺大錢所需的知識力。
P.245 俯視可能發生什麼,需要理智。觀看自己已經發生了什麼,只需要感官
P.245 無論發生什麼事,既不要欣喜若狂,也不要悲痛欲絕。其一、萬事變動不居,瞬間既可逆轉;其二、何者有利,何者有害,我們常常誤判
P.245 學會接納萬事萬物的殘缺不全,時時刻刻預期事故發生
P.250 只要天空還有一個藍點,就不要對天氣失去信心。只要仍有可能化險為夷,就不要動搖,應該專心抵抗

P.250 勇敢活著,厄運來襲,挺胸面對。不過在這裡,也可能做過頭,因為勇敢可能變成冒失。考慮到我們在世界的處境,一定程度的畏懼必不可少;懦弱僅僅是過分畏懼
P.251 恐慌的特點,就是並不清楚地意識到恐慌的理由,它更多是是假設理由而不是知道理由,甚至會把恐懼本身當成恐懼的理由
P.258 失望的產生意味著幻想時代(童年)的結束,失望會繼續發生,越來越大,越來越徹底。
P.259 前半生,特點是無休無止地渴望幸福;後半生特點,是提心吊膽地躲避災禍。原因是到了後半生,我們會在不同程度上認識到,幸福虛幻不實,痛苦真實不虛。於是,至少性格比較理智的人,會更多地追求沒有痛苦紛擾,而不是追求快樂享受
P.260 人生的下半篇,較少執著奮鬥,較多平靜放鬆。原因是,年少時,認為世上有奇妙的幸福快樂,只不過難以贏得;年老後,知道世間本來就無可收獲,因而心平氣和,享受可忍的眼下,直至細小瑣碎之事為樂。
P.263 在少年眼中,人生是無窮無盡的未來;在老人眼裡,人生是短短的過去
P.267 幾乎每個人的性格都主要適合一個齡,所以,他在這年齡段表現最佳

心得感想:
常在想為何幸福離我這麼遠,我想要愛情、我想要富有、我想要成就。本書提到這些想都是外在之物,檢視手中擁有,健康和自由。問題可能是我過度追求物欲的滿足,而忽視內在擁有。
作者一心在追求超凡入聖,藉由求知方式,期待明理悟道。這樣的內心讓他安詳深沉。生活無趣、平淡無奇。所以我不懂,叔本華為何不去死一死?當把快樂當負面因子,去除快樂。人生的期望值歸零,那活著就是浪費生命。死亡才是叔本華的正解。但他沒自殺,比較合理推論是他在說謊。還是害怕疼痛,畢竟自殺會痛。這裡就有一個更有趣的議題了,為何我們身在自由意志的世界,卻沒有無痛自殺方法。可能答案是非常恐怖吧。我們即不自由也活的不怎麼快樂,所以國家必須確保人口數而封鎖所有無痛自殺的管道。(鬼島是正解)
貧道,這是我對本書的核心觀點。人生是一場悲劇,所以保守為上。如同打牌以守為上,不求大贏只求不敗。可能打牌還太超過叔本華在追求的無為境界。連牌都不想打。清苦過完人生。我實在很難評斷其優劣,但我並不認同這樣的人生觀。一個沒有夢想的人,不去逐夢、不願冒險,人生活著已無意義,苟延殘喘何必呢。我目前還沒老到可以認同這種人生觀。
不知為何讀這本書很卡,叔本華在說的價值觀屬無為,類老子學派。而我比較喜歡的是非攻,屬兵法學。這兩者存在很大的差別,無為是完全放手,非攻是直到最後關頭才出重手。叔本華哲理太消極了,變成一種浮誇。我不太認為這種哲理能讓人生美好,比較像是在販賣一種品味。

[2018年11月16日 ]
看這類的書看的心理都變灰灰的,此時需要來點有趣的事來讓自我陽光一點。心累最好的藥方就是找個簡單的方法讓心歡樂一下,心念一轉才能觸發新想法,而不再鑽牛角尖

[2018年11月17日 看著別人的幸福]
最近走回朋友圈,看著朋友們的人生,大多都結婚生子了。有一種奇妙的感受,我不太解能解釋那感覺,美好、完整人生的感覺。但我的父母婚姻很失敗,昨夜還是夢到家庭惡夢,冰冷的成長過程。想想我的經驗造就我的人格,走向孤獨。我最近嘗試走回人群,經過多次的觀摩和體驗後,我發現我並不是因孤獨而感到痛苦,我只是因交易挫敗造成的痛苦。這發現是在昨晚在人來人往的風景區沉思時發現的,人群熙來攘往但我感到空洞(外加現在女生變胖了)。這微小的發現,導出我新嘗試是錯誤。因為我需要的是交易勝利的成就感,而不是人際交流。雖然走回人群的嘗試失敗,但我也間接發現婚姻的另一面,一個人並不完全,兩個人才能讓人生完全

[2018年11月18日 為何活著?解決一道道難題,所帶來的享受]
本書並沒告訴我們為何活著,只教我們如何活的比較無壓力、降低痛苦。逃避是本書一核心論,叔本華大概不知道自己解說了半天,本質就是在逃避難題。這就發現一個關鍵-「難題」,人生是一個動態,所以活著的意義也是動態-「解決」難題,是個動態。難題之所以稱為難題就是這問題並不容易解決,帶有未知性。而當解決一個難題後帶來的成就感是喜悅、滿足、快樂。然後繼續向下一個難題挑戰,編織出一個無盡任務的人生。所以解決難題的過程和克服,是繼續活著的意義。

[2018年11月20日 為何活著?逐夢]
解決一道道難題似乎沒解答為何活著,無盡的任務本身就存在盲點。所以活著是為了追求目標、追求夢想。我渴望達到心中那個目標!!

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BBC知識 Knowledge 雜誌



前言:
目前在科學類的雜誌中我覺得《BBC Knowledge》是最佳,《牛頓》雜誌不知為何什總感覺一再剪下貼上。《科學人》似乎有點進階,圖比較少。但都可以到圖書館翻閱,消磨時間的好讀物。而這次我嘗試google圖書,買一本來嘗試。

隨記:
P.38 到目前為止,通過蟲洞唯一辦法,是用奇異物質的負能量來防止愛因斯坦-羅森橋坍塌。「量子效應容許一定程度的負能量產生。」
P.59 全球不孕症的比例約8至12%,台灣每七對夫妻中就有一對患不孕症。→文明的代價,例:笨二甲酸酯、多氯聯苯(PCB)、殺蟲劑、重金屬、環境和工作場所中的化學物質。
P.66 記憶並不是在腦中的資料櫃翻找事件,「記憶比較像是在說故事。」所以大腦會自動補上被遺忘的細節。我們很難知道哪些部分與事實不相符,充其量也只能認同,「記憶就是我們所擁有的事實。」→我一直對某個女生告白感到困惑,我記憶是如此的清晰,但邏輯推論我不會幹這種沒道理的事(作夢的記憶??)。我對這事一直耿耿於懷,只能說記憶真是不可靠。
P.73 尼安德塔人就遺傳上而言並未真正滅絕,因為他們的基因還有二到七成留在我們身上。所以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是智人同化了尼安德塔人,而不是滅絕。
P.100 正常老化過程也可能讓我們變得有點閱讀困難→視力呀!!一點一滴正在流逝,年輕時還是多讀點書吧,老了看字真的是加倍辛苦。到了一定年紀後會發現天呀,大學為何我能讀那麼小的字體而不吃力!!
P.107 全世界目前有75億人跟12億輛車。每個人都擁有一輛車,需要56億公頓的鋼鐵,是全世界每年生產量的3.5倍。

心得感想:
電子圖書
優勢:價格太便宜了,紙本訂價280元/本,電子165元/本。
劣勢:太難閱讀了,我電腦24吋,一個畫面無法展開來讀,得縮小但已超出舒適閱讀圈了。

電子檔的舒適閱讀畫面

全開畫面,字已很難閱讀了

紙本


心得:
覺得google圖書做的還真的太陽春了,簡直可以用簡陋來形容。排序功能有排跟沒排一樣,很多新書不在排序清單中,只能用搜尋才找得到。比較舊的書都沒字體縮放功能,只有版面縮放。造成手機無法方便閱讀。電子書市場除了價格優勢,還真是滿滿的缺點。

索命訪客



前言:
我一直很鄙視小說,因為沒什麼營養價值。但最近一次的大挫敗我發現生命價值不在每分每秒的向前,這次的挫敗把我打回兩年前的水準。生命到底有何意義呢??不知道,我只知道目標又離我更遠了,我得再嘗試新思維。我已在思索另一個一直不想去思考的議題:接受平凡的人生。

隨記:
P.9 完美的方法不易執行,徹底的準備十分重要→要做好一件事,其實付出可以是十倍心力。只是沒看到別人的努力,而誤以為對方運氣好。其實這兩句話都很重要,完美的計畫總是不可行,至少我最完全的計畫在今年執行,然後不到三個月就停損認賠中止該計畫。中止還沒止住血,因為喪失了勇氣,一路挨打。還真是第一次體會到勇氣是何等重要的操作元素,你以為你照紀律操作,但實際上你並沒有照紀律操作,因為沒勇氣完全執行而不自知。

心得感想:
本書中的探員都在找尋犯人的規律性,然後用邏輯辯證來篩掉不可能的人。而本書故事很特別在於不管怎麼篩都存在不合理之處,也就是沒有共通點。但最妙之處已在《Jack Reacher》中使用過了,所以回頭看這本雷同故事就覺得聊無新意。不同之處只是隨機殺人下隱藏一個真正目標,而這本書是看似有規律下的殺人,但細查後發現規律性不存在。
我一路都是用跳的方式在讀這本書,因為太多贅詞了。整本書充滿雜訊,因為作者就是要困惑讀者才能營造懸疑感受,或者對我而言是沒什麼啟發智慧之語。比較精煉的語句常在每章節開頭,總之我還是不習慣品讀小說,無法真正放鬆心境來享受虛構故事。或許小說已不適合我,直接看電影才比較好的選擇。除非題材是無法在電影中展現,例如《Fifty Shades of Grey》這方面的小說,只是借喻而已,這種輕量級感官文學簡直是幼幼園等級。但大眾已為之瘋狂,真是奇妙的少見多怪。

鋼鐵人的盔甲能用多少錢買到?



前言:
我還蠻討厭南韓的,但我得抵抗內心那感覺。嘗試看看吧!!結果符合預期,沒什麼內容的書。我覺得海賊王漫畫都比這本書更具啟發。和之國章例外,航海王劇情越來越弱了。

隨記:
P.96 每個人都擁有「相對優勢」→我們總是把對手想像的太強太完美了,即使雷神索爾也還是有弱項,非常不會組隊當隊長。而在漫威中多弱勢的黑寡婦、鷹眼都沒超能力,卻能表現出像超人水準。在說蠻力無法擊敗比你強的對手,只有用自我優勢打擊對方弱勢處。這件事很重要,因為我在交易市場上處於相對弱勢。照常理來說我是沒有勝算,但奇妙的情況下我具有短暫的相對優勢,可以攢到一些錢。所以在面對難題時不要聚焦在對手的強大,而是專注解決難題上。一定存在優勢策略可以突圍,但只要放棄就滿盤皆輸。認知中的世界觀一直是錯誤的,愛與和平。那是人類的理想不是現實。而任何問題的解答絕對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你的優劣勢決定什麼是最佳方法。別讓學校養成的考試思維來限制了找解答的方法。
P.107 林格曼效應(Ringelmann effect):指組織愈大反而削弱個人成果的現象。→吃大鍋飯一定存在很多混水摸魚的人,因為權責重疊。大企業的效率極低,只是勢大的關係。而如果想要獲利,組一個小隊來作戰可以獲得較高報酬。
P.177 如果黃金數量稀少到無法在市面上流通,那麼市場就會萎縮。→物以稀為貴,當物品稀少到一定程度後就沒有流動性,也就無法作為交易媒介

心得感想:
本書在用一些生活故事來解說經濟學理論,但理論都是非常入門的知識。鋼鐵人值多少?在說供需問題,有戰爭需求就高價格就會抬升,沒戰爭還可能買一送一。賣個書名、賣個文創罷了,沒什麼內容。同樣的時間我覺得看個漫威電影可得到更多,至少讓你完全放鬆,還有爽度的滿足。或許覺得想學的什麼,那不如讀本正規的經濟學書然後自己看漫威電影就行了。不需要這樣拐一個彎來學經濟學皮毛,效益太低。

人生就是一場生存遊戲



前言:
圖書館隨手一抓

隨記:
P.7 年輕人還不夠明白如何謹慎處世,因此會企圖嘗試不可能的事-並有所成,代代如此。→年紀大了會知道後果,所以小心,再加上復原力下滑,所以加倍小心,然後一事無成。年輕有太多優勢(時間、鮮肉、社會包容度較高),值得冒險嘗試。尤其要忽視金錢,因為年輕時能省的、能賺的都是小錢。

心得感想:
本書主要方法就是自我激勵法,說自己辦得到,堅持下去。他是做到了一些不易達成的事,像登上聖母峰。但我覺得最值得閱讀的是他曾社父華特的故事。一戰期間不怕死的鬥志,很幸運的華特大難不死,光榮退役。但運氣終究用完時,在1953年搭上維多利亞公主號渡輪,碰上少見的暴風雨。大膽的習慣讓他死於非命。連帶的是妻子瑪格麗特,一年後受不了心碎而死。這件事其實可以避免,天氣壞到飛機都停飛了,但華特執意要賭下去,找任何方法完成旅途。這就看到一個幸存者的偏誤。成就是一個習慣造就而成,但這習慣也同時是失敗的主因-挑戰極限。或許在本書能學到的是重新認識「平凡」,接受平凡的人生,以換得壽終正寢。

2018年10月11日 星期四

生命的躍升



前言:
10大關鍵:生命的起源、DNA、光合作用、複雜的細胞、性、運動、視覺、熱血、意識、死亡。而最想知道的生命的起源是臆測,讓人感到失落,提不起讀完的興趣。

隨記:
P.24 演化本身並沒有遠見,也不計畫未來。這裡並沒有創造者,也沒有所謂的智慧設計。但天擇卻把萬物的所有特性拿來做最嚴的檢驗,最後讓適者勝出
P.25 (演化中的)創新必須要讓整個行星的生命世界發生變革,例光合作用。
P.26 視覺,大大改變所有生命行為模式。
P.27 意識可以算是演化最重要的創新之一。→大腦全由元素表的物質組合而成,但居然可以組合出意識,這點太奇妙了。邏輯推論上是無法做出從無機物組出意識生物。所以邏輯是很強的能力,但對未知卻一點辦法也沒有。換另一種說法,當你知道越多,邏輯推理能力越強大。無知的邏輯推理能力:零分。
P.28 化石常是在極端的情況被保存下來。
P.64 DNA是基因物質(遺傳材料),它幫助地球上所有生物編碼,從人類到變形蟲,從蕈類到細菌,除了少數病毒不用它以外。
P.64 人的基因,裡面有近三十億字,行話就是三十億個鹼基對,單一一個細胞核就拿有三十億個字母。
P.66 細胞複製時重寫這些字母的精確度簡直可稱為奇蹟,它要把這些DNA長鏈從頭照順序寫起,然後每十億個字母才出一次錯。→意思是平均每個人會有3個地方突變(10億分之1)。人類一直在突變,但非常不明顯。
P.131 真核細胞(eukaryote)地球上幾乎所有的東西(特指複雜生命形態)都是由真核細胞構成。

P.133 真核細胞的體積平均來說大於細菌1萬到10萬倍。
P.141 DNA只有四個字母,而突變就是把原來字母換成另一個。→也有可能突變後又再突變回原字母,所以每人突變後就成了一個新起點,很難回溯。所以生命起源改採別的方法。例追溯ATP最早使用的生命體為何。
P.339 感覺→作者推想是意識的來源,電腦無法有意識就是沒有感覺。沒有喜怒哀樂更沒有死亡的恐懼,與生命的喜悅。也就無從作出比較,符合人性的維度。

心得感想:
當讀到DNA介紹後我果斷棄坑。這本書是生物學進階讀物,而我並不感興趣。這是一本適合使用偷懶閱讀法的書,看完目錄和引言就可以收工的書。

川普,永不放棄



前言:
人生很奇妙,尤其是交易人生。看似前途似錦,但一覺醒來可能身陷泥沼。

隨記:
P.91勇氣意味著永不放棄。「放棄」是比較容易的,輸家都這麼做
P.91 被擊倒是一回事,在低潮中堅持又是另一回事
P.120 當你了解最佳決策是「離開」的時候,要毅然設下停損,並繼續往其他方向前進
P.153 將焦點投注在問題的解決方案上,而非討論問題怎麼發生。
P.168 我們很容易自滿,因為過去實在有太多的成功經驗。但風險就在身邊。勤勉地做事前準備,藉此避免自滿的心態。以為自己不會失敗,正是讓你陷入重大錯誤與失敗的歧路。
P.172你的成功以及所有發生在你身上的好事,都是努力之後的直接結果
P.253 我越努力,就越幸運

心得感想:
低潮時刻,在每篇中都會出現的不如意事情發生,追求目標過程中,都會遇上非預料的麻煩,所以在挑戰任務時,必須有所體悟,一定有未知的難題等著你去處理。奇怪的壞事是常態,存在於大多數計畫執行時
問題越大,機會也越大。別人放棄的事必有其難處。不然早就有人做了,但只要解決大問題,你將會獲得極大利潤,足以抵消數次的失敗。
別問我川普現在怎麼了,我已很久沒看報。連10/11大跌都沒讓我衝動去看報。讓你見識病態們的紀律是多麼頑固。定下紀律就是遵守到底,除非發現錯誤才會改變。

[2018年10月14日 挫敗才是真正檢視你是否真的對這事業有興趣]
在一般工作上,當你受到很多次挫敗後,你會堅持不下去。因為你感受不到任何意義。何謂意義,就是你喜歡挑戰這事而不是非常在乎金錢回報。工作與事業差別就在於此,工作會有一個底線,金錢收入要大於投入成本,成本除了金錢成本外還有時間成本。一次挫敗未必看出你真的是否感興趣,而是連續、長期的挫敗才能真正檢視出是否感興趣。興趣很重要嗎?我工作最長的一次是工作三年多,然後就撐不下去了。而期貨交易已過了六年,我還沒離開。別覺得才六年,每一年都出現過至少一次死亡將近的感受。這跟工作時的壓力程度相差太大了,為人工作拿固定薪水的壓力只能算是輕度。我面對的是破產負債的壓力水準。如果不感興趣,我早已在某次低潮中退場了。
[2018年10月14日 時間優勢]
川普為何能在負10億下反轉成資產20億呢?時間,以拖待變。他負十億時是因為紐約房地產下滑所導致的帳面虧損,他頂過房地產風暴後的房價上揚。他什麼也沒做,他只是運氣很好。活在美國國力還是世界第一的時代。這是後話。重點是時間是一個元素,是在金錢之外的重要因子。當面臨困境時,你會感到時間壓力,時間給你一個壓力,每分每秒的煎熬。你渴望讓時間感受到的痛苦消失。而讓其消失的方法就是做些事!!做什麼事??不知道,但你只渴望做些事來解脫這痛苦。其實還有另一個選擇,不做事,一動不如一靜。有時期你在研究局勢後,會發現不管你做什麼都沒有很好的勝算,而且任何決定都可能引來嚴重傷害時(標準的滿手爛牌)。不如讓時間化解掉難關。或許會問等價交換原則不成立呀!!沒有,是成立。你耗損了時間,讓目標更晚達成。你損失了時間,但得到活著

2018年10月8日 星期一

這個觀念該淘汰了



前言:
在放肆縱欲(之前狂玩魔獸)徹底休息後,才能強烈感受到讀書真是美好的一件事。讀書很好,但久了會乏力。所以不想讀時最好不要品書,而是做些別的活動。人類的心靈狀態,真是個難搞的東西。

隨記:
P.33 智力商數(IQ)→我也很困惑這個指標意義,如果智力商數有效,為何我數學與英文兩科的表現是兩極化??兩者學習都需要用大腦呀,那IQ分數到底評斷的標準是什麼?如果不是全腦表現,單究某一區塊的表現就說是智力商數!?所以智力商數(IQ)跟大腦智力關聯性還蠻弱,這東西還真是害不不淺、「毀」人無數。又是一個簡化理論的失敗案例。
P.35 神經元能夠依經驗改變其結構→熟能生巧是真的!天分可能剛好那一區塊神經元結構剛好符合,但興趣才能長久(展開更大的連結網絡),在某個程度後會超越天分。所以做任何事興趣才是最重要的要件。天分極具優勢,但沒興趣的天分可能會讓你笑不出來。而現實中這事太常發生了。所以工作與玩樂分離是合理的做法,不完美但最佳化。那你就會發現平庸是正常態現象。要超越大多數人的表現,其實非常容易。真正的對手並沒想像的多。那什麼是這推論的要點呢?工作絕不選擇完全沒興趣的事,至少要有一點點興趣的工作才做的久,才有機會成功。最簡單的,如果你不喜歡人群,那仲介就是非常差勁的選擇。這已不是後天學習問題,而是天生就不喜歡人類的好惡問題。我遇過很成功的營業員也遇過很失敗的營業員,後者並不喜歡被打擾。我想他會一直被困在那個他不喜歡的位置很久很久上不去。人生棋局真是奇妙。在某一個地方下錯棋,後面一路挨打很難扭轉。而因為沉默效應不敢棄子投降換新局,就這樣挨打到一無所有的人生故事。再更深入思考他的決策困難,有家人要養。這點就是玩味了。我們一直信奉家庭是一切的根本,但當你陷入泥沼時。家成為你無法離開泥沼的枷鎖。那我們認知中的家庭是人生正確的選擇嗎??或者家庭應該是一種享受,但前題是需要有足夠的財力證明。如果家庭是一種享受,而不是我們認知中的人生根基呢??喔喔,人生哲理會徹底改變。家庭是種奢侈品,而不是生活必須品。你想要有幸福的家庭嗎?沒錢閃遠一點吧,你買不起幸福。
P.44 皮質灰質的體積在10~20歲之間減少了15%,影響認知表現的不是腦的硬體,而是裝在硬體上的軟體。智慧軟體並不需要更大的硬體基座。表現超高效能程式可能需要很多設計,不論是透過天擇還是學習。→ 所以合理推論很多人表現天資聰穎可能不是腦力高,而是抓到技巧。,用對方法。對手通常不是天才,但已被嚇傻。方法、方法、找到正確的方法。鯨魚大腦超大(5倍以上),但只要是人就能輕鬆超越其智力水準。說明腦容量與智力不是呈現正相關。或許鯨魚腦跟人腦不同,但人與人之間的腦容量差異更微乎其微。意指運算力是大致相同,表現差異這麼大就應該是另一種原理造成。
P.58 無窮→所有事物都是有限,無窮不過是一種表述方式。意思應該有限但超出可計數的程度。
P.80 沒有任何事物干涉改變,電子永遠不可能轉移到其他能量(位置)。
P.82 量子力學的悖論,單單是我們對粒子的觀察就可以「導致」另一個遠方粒子處於不同狀態。但其實根本就不矛盾,問題就是因為想把我們的故事架構套用在一個不適用的情況下。因果並不存在自然中,它們不過是由我們心智因便利所創造的產物
P.84 種族→我沒有歧視黑人,但我就是不喜歡黑膚色的女人。我只是對黑色人種不感興趣。如果誠實是錯誤,那虛偽就是嚴重錯誤。誠實與虛偽當然是選擇,如果迫不得已,我才會使用虛偽(希望不要用到)。因為意味著生活困頓,必須販賣誠實(品格)來換取生存。如果喜好是一種歧視,那我該理性的跟母猩猩交配繁衍??再作進一步反推,我不跟母猩猩交配所以說我歧視母猩猩??低劣的人總是拿道德來自抬身價,喜歡站在道德制高點的人,最可能的就是一無所有的社會敗類罷了(因一無所有,只能抓高尚道德觀來保護自尊)。
P.114 美學動機→科學中對公式常會出現對美學的追求,原本是有很效的過濾方法。但隨著探索數學越來越深度,就發現公式越來越複雜。也就觸發沒有美感的錯覺。所以如果要進入更深層的數學世界,美感(簡約)應該退位了。因為簡單的數學都被研發差不多了。如同黃金開採,簡單的的露天礦床早被挖完了,新礦脈都是藏在深岩、大海之下了,也就不可能簡單可得了。
P.118 超大型強子對撞機(VLHC)一直永久不停地付愈來愈錢,而得到愈來愈少的知識。犧牲合理經濟範圍。→當科學追求純粹,脫離現實越遠。意味著放棄很多好機會,如果務實一點,我們可能已進入太空殖民時代了。
P.123 科學淘汰哲學→命題錯誤吧,科學跟哲學屬不同範籌。應該是哲學淘汰宗教,因哲學與宗教才是在研究心事。科學最多只是補刀(證明宗教一堆錯誤,例地球中心說),而且還不是故意,無心插柳柳成蔭。所以今日形成兩種思考方式:科學與哲學,這兩把刀在處理人生大小事會發現極有優勢。處事會用科學,待人會用哲學。各自發揮其優勢特長
P.125 「xx的科學」是科學修辭學的一例,認為任何被稱為「科學」的就是科學,其實是修辭而已。比如「科學家已證明,或是更普遍的簡短版「研究顯示」,這些訴諸科學權威的詞彙,不管他們得出的結論和據稱的研究(結論的根據)到底是否一樣。→小心修詞學行業(廣告、媒體報總)。英國研究,這四個字已暗示,他在逗你的。
P.127 科學在尋求證明自己是世俗知識的至上形式時,已不小心地,將自己升等為神學。→作者論點有問題,為何作者會假定科學是原理,而不是方法?作者該小心自己不自覺的走向神學而不是科學。
P.127 科學並非實踐而是意識形態。→這是作者的推論,但並沒發現自己掉進神學陷阱,方法並非意形態,相信真理的存在才是一種意識形態,真理會讓你自我設限,這就是一種意識形態。這就是科學專家的盲點,哲學學分修不夠,所導致的推論謬誤,科學目前能力無法破解神學,必須要透過哲學(以其之矛攻彼之盾,反射回去)。唯心論喜歡超脫真實,那你就不該用唯物論跟它們爭論。唯心論最強的就是此中有真意不需要證據的奇妙邏輯。哲學也是探究心靈,特殊之處是帶有理性。我不得不說,理性依然是超時代的能力。我突然笑了,我的人生走的很崎嶇。但大學主修的是程式(理論),現在工作是交易(實務)。造就我理性思考超乎常態(大多數的人)。天生資質不佳,但學會理性並天天在練習。人生得以反轉向上前進。真是奇妙的人生發展。理性不好嗎?對大多數人來說不好,冷酷無情,人生無味。但就實務上來看,至少幫助我脫離下層世界的人生。正常人現在正在上班,且過朝九晚五的人生。我是每天得找事來做,以打發時間。如果說比較痛苦的是什麼,我想會是晚上九點睡覺常被垃圾車聲音吵醒。但想想正常人還在忙著追垃圾車,就又轉身含笑而終(X),在微笑中入睡。
P.163 大部分先天心臟病,有著父母基因裡都沒有的突變,大概佔了嚴重心臟病出生缺陷的10%。→我一直注意到10%這字,因為太常出現在基因突破發生率。似乎這數值是演化最佳變化率。人類一直發生突變,但不是為了變更好,而是保持10%的不同,讓人類能在環境變化時有10%的人能具有優勢,而存活下來。所以我們會約有10%的人類超出均值,而大多數可能不是人類喜歡的變異。只有少數變異讓人喜歡(例如天才)。但比較納悶的是如果天才是人類喜歡的特質為何無法繁衍開來呢??歷史上的天才都是突然乍現,後代很快就回歸平凡。被稀釋掉嗎??這問題太複雜了,或許天才根本沒空生小孩、或知道生小孩是劣勢選項、或優生學概念生一個就好。這樣說也太多盲點。明朝開國君王朱元璋很聰明,但看到明朝的接班人的平均智力卻是放牛班。似乎無法證明人類演化是朝向變更好的論點。那麼,物競天擇的論點似乎跟認知上是有落差。不是物種變更好,而是適者生存。適者可能是隱含"量>質"的特性。那接下來推論會讓華人感到爽到不行:未來是華人的天下,因為數量遠遠超過歐美,對環境的適應性更是無與倫比。下圖顯示了強國的小強們是多麼驍勇善戰,毒不死滴。
《windy》

P.203 攝取橄欖油的人比較富有,教育程度較高,對健康更有知識,以及更在乎健康,他們比較不可能抽菸或酗酒,而比起使用玉米油的人,他們可能住在毒害較少的環境中。這些變數都可以是社會階級和死亡率有關的真正原因,而不是攝取橄欖油本身。→複迴歸分析所發現的因果關係,可能只是相關性而非因果。話說橄欖油已食用很久了,但並沒有感到其優異性,這點真讓我納悶,而當我食用豬油卻明顯感到腦力上升。
P.206 問題是沒有「和人類狀況相仿」的合適小鼠模型。兩個原因,第一.目前沒有可取代的模型。第二.食品藥品管理「創造了惰性」因為它一直認為這些(模型)是預測藥物實用性的黃金標準。→這產生一個邏輯盲點,老鼠不是人,有些真正的藥物可能對人類有效。但過不了老鼠測試,也就不可能進入人體測試階段。我們可能因此錯過很多醫學發現。
P.211 輻射量一定有一個閥值,在閥值之下的輻射量是無害→在世界各地所承受的背景輻射量(6~60)毫西弗,並沒出現輻射與癌症的線性關係。如同氣溫在15~25度的溫度(10度間距),對人類來說都屬舒適範圍。或許再加大10~30度間,也還是在可接受範圍。不是很舒服但也不會對健康有負面影響。只是輻射量目前找不到關鍵閥值,大多是臆測。
P.228 我們應該停止假裝大數據無所不能。→電腦可以分析數字,但還沒強到分析語言,不然用現今知識的總量。如果電腦懂得語意,早已開啟新文明時代了。電腦還是無法融合A+B的知識是什麼,創意是人類與電腦競爭最大優勢。可預期的應該是人工知慧在我死前應該都還無法有意識。畢竟要讓電腦有真實感受,需要建立如人類的神經系統,但目前還沒有發展起來,或者說根本還沒開始做。所以要做出真正的人工智慧,還還早得很呢。
P.274 知道離成功不還遠的很呢。→我們知道太陽能是終極能,但要達到可用階段還真的很遠。怎麼樣才算真正使用太陽能呢?把太陽全罩起來。反之,目前地球表面是能接受到多少陽光呀!!大眾不理性看待太陽能,只是裝高尚,幫這些未來航太業買單罷了。飛向宇宙浩瀚無垠!!放心太空船沒你的坐位,別想了。
P.275 沒有資訊超載這東西,只有過濾失效
P.302 碳足跡→只是人們傷害地球無數方式的其中一種,生態系統破壞湖泊海洋酸化作用,氮磷問題,各種人造污染。→你放大某事,為此事你可能做出更多傷害地球的事。商人為了減少碳足跡而使用高污染的化工替代。而環保人士迷戀碳足跡這玩意。為何會成為狂熱的環保主義者呢?可能最佳的解釋就是智能太低,永遠無法從更大的思維去看環保本身的謬誤。為何環保商品會比較貴呢?如果做對的事,它必然物美價廉。如同食物中的地瓜,根本沒有人會花錢買廣告說明地瓜真是棒極了。如果連吃牛肉都是錯誤(碳足跡提高),那何不考慮殺光第三世界的人,直接有效減少碳足碳。你認為不吃牛肉就沒有傷害,那殺掉為數眾多的窮人不也是達到目標。反正你的目的就是減碳。減少牛隻和減少人口是同樣的結果,而且減少人類的效果更顯著。好吧有點玩過頭,跟環保人士一樣,犯了偏誤的問題。現在碳足跡似乎熱度開始下降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玩意-碳手印。真是很會玩。整天創造口號,環保人士還是坐下來,認真作研發科技吧。
P.337 牛頓有名的不是因為他發現蘋果和軌道物體垖會落下,而是解釋原因。→現象是結果,並不是原理。找到牛頓的蘋果樹也不可能發現黑洞裡面是什麼。
P.343 心理健康不是由一種情緒的存在而決定,情緒是多樣性。→如果你堅信正面情緒,你永遠找不到錯誤之處。因為你相信自己棒透了!!當你失意時感到落沒,當你得意時感到開心。情緒是溫度計而不是空調機。你不能靠催眠自我達到改變情緒,你必須靠改變現狀來改變情緒。目前主流都在教你正向思考、或來點負能量什麼的。都是錯誤看待情緒,情緒警報器大作,你不是掩耳盜鈴、目空一切。而是知道有事發生了,並去積極處理。讓情緒恢復正常溫度。
P.396 我們不能期望優雅之道,一直保證我們的方向是對的。
P.416 奧坎簡化論:如無必要,勿增實體。→這是一個很出色的概念,但所有人都如此執著將成災難,費曼打趣的說,F=ma,R=F-ma,R=0。看R=0真是簡約至極,太有美感了。但這毫無意義。
P.420 複雜性,不一致性,模糊性和終極不確定性,定義我們的現實。我們不該限制自己。→勿用單一理論作為中心思想,這是本質錯誤,捨棄中心思想,擁抱複雜,才可能跨入更高層次。
P.446 科學是在數據的困惑中尋找原因和解釋。→而現今主流是把大數據、統計報告奉為圭臬,其本質剛好反過來。大數據和統計是依主觀訂出條件作篩選出的報告。而常誤以為是因果,其實是巧合而不自知,因為數字報告無法得知原因。除非你知道原因,不然數字只是巧而,而非顯著因果關係。

心得感想:
萬有理論(Theory of Everything)、統一論(Unification)、簡單法則(Simplicity)都期盼用一個公式解釋一切,這想法太迷人,但這可能只是個迷思,而非物理原理。溪水中的滾石向下滾,原理很簡單。但計算公式卻極為複雜,光個擾流就讓人眼冒金星了。所以我們長久相信的完美理論可能不存在。各種「力」交織而成,複雜才是真實的面貌。
追源的盲點,如同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邏輯上就是推理不出原點。是在某次異變發生後才出現雞或蛋。在那個變異後產生了新原點,也就多了新物種、多了新變數、多了新演算法,加入這個世界一同運作並產生影響。下圖說明這個困境,回溯近乎不可逆向追蹤的事。

突變思考,觀察人類約有10%的人是離均值很明顯(大腦、體格),喜歡的會稱之為天才或運動頂尖好手,反之則稱為智障或殘障,比隱性的如人格特質(冷靜、熱情、偏好...)。這似乎說明著突變是非常頻繁的事情,人類一直在突變,生小孩跟買樂透一樣刺激。所以突變是進化嗎?似乎是不可能的推論,演化中的突變是隨機性,而當這突變具有存活優勢他會擴散出去。當他是劣勢時他會自我凋零。然後新一輪突變又可以再次出現。侏儒與巨人都還會出現,即使不喜歡,他們永遠是變異的常客。很多人們不喜歡的變異還是會一直出現,而不會永遠被消滅。所以關於金髮女郎會永遠消失,就不必擔心。遲早還會出現變異出純種金髮妹子!!如果那個時代還迷戀純血金髮妹子的話。話說我是有點悲觀就是了,看到南韓全民整型運動。美女質與量將會呈現退化。如果牙齒矯正常態化後,後代幾乎都不會有天生滿口好牙。如果覺得這個還不夠證明什麼,那看男人的雞雞和女人的小妹就會發現,醜極了。人類為何演化那麼久,私密處居然沒進化成更完美的形態!?嗯,因為人類很早就穿衣服,導致無從比較,而讓生殖器官一直處於隨機而沒有篩選的進化。
作者只是科學專家,而不是全知專家,別什麼都信了。藉由作者,我才知道科學家在談論非科學議題時,一點都不像智者,反而表現的跟一般人無異。這之間的落差,稱為權威效應。專家說什麼都對,其實專家在非本業上,所知不多,不過就是常識水準。
本書並不是每個主題都有價值,例在討論人工智慧,作者在說的是人工智慧的感情能力,這是人工智慧永遠達不到的目標。而一般人認知中的人工智慧是能思考這件事。所以作者推翻的人工智慧變得風馬牛不相關。這類的主題還不少,尤其在後半部。
作者的核心思維是反簡化主義,在說任何一個簡單原則都充滿嚴重暇疵,也就是單一面相。這是個複雜世界,真理並不存在。各種思維都只是這世界的一個元素。而沒有任何一個元素能主宰這世界,也就沒有任何一個主義是完全正確。所以任何一個主張都存在議論空間。換個簡單說法,你可以相信理論,但要知道其限度範圍,當超出時你的警報器必須起作用(質疑這理論)。
人們需要地板才能前行,也就是必須相信某些理論,也就是信念。但要避開迷信。而其方法就是質疑,觸發於敏銳的發現那微小的差異(通常是觀察到某事物變化時)。當結果與預期出現不合理之處。例速食是垃圾食物,這已成為當代常識(信念),但你因潔淨食物信念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你會變成食物恐慌者,幾乎所有食物都不能吃,然後飢餓過度,身體崩壞。當信念到達絕望時刻,吃下豬肉滿福堡,然後打從心底傳來一聲,幹!!真有夠美味。然後就發現速食也是食物,而且是出品於衛生合格的店家。從中發現潔淨食物和垃圾食物存在不合理的理論空間。你會質疑你的潔淨飲食理論並作出修改,美味帶來的幸福感是有其價值不該忽略。但當吃了三次後你就不會再有對漢堡感到美味了,過陣子後再來吃吧。

2018年10月3日 星期三

劍橋活用英語文法:初級 (Basic Grammar in Use)



前言:
既然單字學習法提了,連帶的文法也順便介紹一下好書作品。讀過後你可能回頭把台灣人寫的文法書全給燒了,學校的課本呢?應該很早就丟了才對,根本燒不到。

隨記:
P.72 go to work,go home , go to the movies。→這篇是接續[a][the]的區別後,在實際運用不同之處。書本不會告訴你,定冠詞 "the",不定冠詞"a","an",這種很惱人的解釋。他會借由圖示表達,或歸類方式讓你感受到 "a","the"之間的不同,和不使用的情況是那些。像這篇就說work,school,college,class,prison/jail,church,bed,home都不會使用到"a"或"the",但你會在多讀幾次後感受到其規律性。我抓到的感覺是(常態、固定會到的地方都不需要"a"或"the"),我在腦中自然形成一種分類。這種學習方式讓我感到自在沒有被台式的文法書給搞死。台式的就直接是if /then的套公式死背概念。

p.s.照片不是故意弄糊的,手機背蓋摔爛在等料件中。

心得感想:
什麼是一本實用的好書?這本書破爛成這樣說明了其道理,真是本出色的作品!!
其實我一開始不知道是本好書,所以帶進浴室當讀物。因讀了很多回,且無可替代就成了浴室常駐書。如果真要挑剔的話,我會說是圖畫實在太醜了,醜到我一開始不認為會是本好書。
如果從國中就遇上本書,我人生可能就是走向另一個道路上了。真想看看平行世界在這個分叉路我會走向那裡(幻想娶外國妹子)。應該會做對人類比較有貢獻的事吧,而不是現在的專職的期貨交易者。關於貢獻這想法也有可議之處,如果為了賺錢當然就是從錢著手。好吧,可能另一個人生是去美國作交易,依然不會做對人類有貢獻的事比較合理。

[2018年10月17日 學英文的效益與時機]
人生走到此,學英文還有好處嗎?職場上英文能力具有優勢,但現在我沒工作了。目前工作是交易,而其壓力指數與耗損精力程度來看,而學英文其實很耗精力與時間。就發現目前學英文對我的人生並沒有太大幫助。那學英文要做什麼??發現在我這階段英文是一種品味的滿足,而不是實際的需求。所以中年且無職業需求,學英文是浪費生命。除非對英文感到興趣,而我似乎沒對英文感到特別有興趣,我只是想學會這個技能。但現在發現這項技能投報率太低,沒有價值。不如拿來多睡覺,睡飽一點才能做好交易。我真的不知道我壓力大到這種程式,最近三天狂睡16小時。原來我這麼能睡。

[2019年2月11日 目的為何]
承上,英文在工作上用不到。所以學英文沒用。但如果我為了玩魔獸學英文呢?這個觀點很有意思。《World of Warcraft》並不是很好的學英文方式,
單字問題:魔獸世界用了大量的冷門單字和自創的名詞光地名就全部跟真實世界不同,像他們的星球稱為Azeroth。更別說是人物名了。所以光單字來看這是效益極低的學習地方。
網路用詞:lol,afk,gg,Bfa....,其實懂了在現實中也用不到。
非英文語系玩家:很多是拉丁美洲玩家,說的英文並不道地。
但,
如果就興趣來說呢?我想玩魔獸,所以英文成為「有用處」
那麼,以上的沒意義,已不重要了。因為我有學英文的需求,即使效益很差、也不正統。

[2019年2月12日 笨方法卻有效]
太會算計,結果可能什麼都得不到。以前追速是不看任務內容,速刷為上。現在換另一種思維在玩,又是另一種感覺。不管裝備等級,就只是解任務,把每個任務內容都慢慢看。也不管單字實不實用,看過有個印象也不特別背單字。或許熟能生巧、一萬小時學習,大概就這意思吧。玩魔獸學英文,很愚蠢,卻比放棄治療好一些。因為此時英文真的用的上
學英文最佳方法或許是,找有趣之處和有用之處。如果用不上,學英文一點意義也沒有。

[2019年2月15日 隨興,不刻意]
學英文如果是存在目的,可能本身就是錯誤之處。
像這樣解任務,也不刻意思索這些字有什麼意義,就只是自然的接觸並習慣。
或許印證了,「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微妙之處。
刻意會有阻力產生,無意才能自然而然、長長久久。


[2019年2月26日 心病]
早上思索著如何繼續強化英文學習,我知道字根學習法是很有效的學習方式。但我看著看著發現內心出現排斥感,這些字我記不住,我想記住但大腦不想記住。這問題太詭異了,內心的反抗現象。大腦反抗如此明白。初步推論有兩個可能:1.小時候對英文長期負面感造成的貫性現象。2.這些字對我來說是呆板無聊。真的很惱人的問題,我得配合這機體,而不是機體配合我。如果我用意志力執行,十之八九又是慘遭失敗收場。英文學習上我會出現「閱讀障礙」。意味著我不能用書來學英文,對我這條路是死路

[2019年2月26日 繞遠路]
在看電影時,我就不會出現排斥感。似乎我比較適合走這條學習路徑,讀書的確是我的強項,但不知為何碰上英文我的強項居然變成弱項。對我而言學英文,「聽見」似乎是大腦認定的必要要件

[2019年4月6日 走調的魔獸世界]
一開始任務解不完,但當滿級後。變成一成不變的日常任務。同一個任務重複的解,最後變得無趣,只為了追求裝備提升不得不做的事。似乎靠遊戲學英文最後還是會與英文脫勾,變成追求裝等、追求技術、追求成就的結果。英文原本是主要理由,到後來就漸漸失去意義。
[2019年4月6日 別靠意志,靠習慣]
我是做對用習慣來學英文(魔獸世界),但結合的很不順利。或許看Disney卡通電影應該是比較好的選擇,很多科幻片是很迷人,但用字都很深來,突顯科學專業感。所以並不適合當作我學英文的入門選片。Disney的電影用字遣詞很用力的簡單化,連《Pirates of the Caribbean》系列電影都盡可能不用很艱深的用字。哥倫布有句話說的超棒的:意志是不可靠的。

[2019年4月9日 關於英聽學習]
看了哥倫布的經驗分享,發現我學音聽的問題在那。
訓練無意識聽力,就是只聽聽得懂的英語。而不是聽很吃力的英語。主要聽力練習是讓大腦能自動分解並了解在說什麼。太難的就會動用到有意識聽力,有意識就是耗損大腦專注力,而很快就大腦就因為用力過度,最後就放棄了。所以看來我應該先挑幾部簡單的卡通電影來看。難怪我喜歡睡前看《Storks》,一來輕鬆二來聽得懂。另一個要領就是不要開字幕!!


2018年10月2日 星期二

一看就會唸的英語發音法



前言:
讀了這本發現,用KK音標學英文絕對是一個錯誤的起點。學英文這麼多起點,不懂當時為何是從音標(文字)開始,而不是從發音開始。我是台灣教育的受害者,希望後來的人別跟我一樣被制式教育給荼害。不然這類的教學書沒什麼好筆記的,只是覺得這本書值得推薦,因為起點的方向選擇,關係到後面走的路是否輕鬆得意還是困難重重。

隨記:
P.iii 美國小朋友在初學英語時,都會使用「Phonics」和「Rhyme」的方式來學習,這就是把發音學好的有效方法!
P.iii Phonics指的是學習字母與其對應的發音規則,這是學習將所有聽到的音化為字母,或一看到單字就知道怎麼發音的重要基礎
P.iii rhyme則是運用押韻來練習語感的遊戲學習法,利用邊唸(或唱)邊玩的方式,讓人快樂地練好發音。
P.iii 若無法正確發音,除了口語無法進步,聽力也會蒙受其害。→這是與外國人使用語音時發現的奇異現象,明明對方用的單字是最基本的(約2千字內)單字。但我聽不懂。但他用打的我立馬知道說什麼。英文學習最失敗點就是起點不是從發「音」學起,本末倒置,死於無趣。語言是一種有意義的音符作為開始,文字是附加不是主體。


心得感想:
Phonics,我喜歡這方式切入英文,對比KK音標(註一)作切入點。這個才是有效的學習方式。
rhyme的學習方法我就不喜歡了,因為常為了押韻而讓整個句子變得沒邏輯性。即使念起來很順口,我對沒邏輯的東西沒輒(內心強烈排斥,似乎人格特質,如果抵抗反而害大於益)。所以本書學Phonics發音就好了,不必讀完整本。
那我讀了很多回,看到單字會自然發音嗎?我會說能!!但準不準確?不準確。Phonics只是一個很好的起點,把大多數的遇見的字組找出可能的發音方式。也就是粗略的規則,這對一開始學習會有極大的成就感!!接下來會面對實務上還是會遇到各種奇怪的組合(viogin,我自創的字,我遇到的老外每個人念法都不一樣,唯一肯定的是我期望的發音近似是violin,但大多偏向virgin)和特別的發音(thoughthoughtthrough,ough有三種念法)。所以別妄想靠Phonics法則走天下,沒那麼容易的事!!這是個好的起始方法,引領你進入英文世界。有興趣才可能面對更進一階的複雜階段
音標要學嗎?可能跟注音一定要學才會說中文類似的問題?沒有絕對必要。而且注音與音標本質很多不同了。我們用注音查中文字,但沒人用音標查英文單字。所以注音和音標的比喻其實還蠻不合適。外加英文是全球通用語,光最主流的英國腔、美國腔在同個字念法常不同(更別說印度腔了),追求標準發音,可能本身就是錯誤。我的意思是說別把音標看的太重要了,我已被KK音標毀一生了,別跟我犯同樣錯誤,太執著音標是死路。
本書主體不是書,而是MP3聲音檔,從聽覺學會自然歸納、從聽覺找到感覺,別買來就死命k書,那是錯誤學習語言的方式(註二)。

[2018年10月3日 英文本身就是拼音文字]
我們太常用注音思維去探討音標,但我們需要注音是因為我們是象形文字演化而來。字和音完全是分離,而英文本身就是拼音文字,就能自然拼出發音,那音標學習法是嚴重錯誤。

註一:KK音標的問題
1.你得重新學習另一種文字符號和念法:拐一圈來為單字找唸法,很沒效率且蠢極了。
2.音標與個字母常重疊唸法不同(註三):錯亂,這跟注音是完全兩碼字的事,注音不會與中文重複用字,不會出現錯覺。
3.KK音標也常標錯音:broadcast這字的唸法,oa這地方kk音標是o的音,美語是發r的音。這點是說音標也不完全準,如果認為音標是標準,那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的說法。
4.KK音標是很冷門且過時的音標:查了一下資料,美國也沒再採用這兩種作音標。而是新一代改良,但沒簡稱。而連google翻譯也沒採用KK音標,而是使用IPA音標。IPA:fuck/fək/,KK:fuck/fʌK/,DJ:fuck/fʌK/。要查kk音標我還得用本士軟體Dr.eye才查得到。
感謝kk音標陪伴了我學生時期,敬kk音標!!
Wanted
p.s.我好幼稚,但不知為什麼我會有種蠻爽的感覺。

註二:台灣標準讀書方式
從拿到書開始從第一頁開始讀,一直讀到最後一頁。封面封底不讀、作者介紹不讀、目錄不讀、前言不讀。其實很多作者都是寫完一本書回頭才寫前言(導讀),幾乎精華會在前言直接說出來。而目錄是直接把架構寫出來,有時看完前言、目錄書都讀了八、九成了。這意思是學校制式教育讓你不懂如果讀一本書,老師都是從第一頁開始教到最後一頁,所以任何一本書也是如此(直覺反應)。這種錯誤方法,導致壞習慣養成而沒察覺到。讀書要用方法,尤其現代書很多都附有影音檔,善用影音檔學習才快。這就是無效方法與有效方法的差異,長期下來就是很可怕的天差地遠。錯誤的方法會導致你學習越來越感無趣,最後中止學習。

註三:字、字母、母音、字音。
字(單字):fuck,love,sun,moon...。
字母:a,b,c,d,e,f,g,h,i,j,k,m,n,o,p,q,r,s,t,u,v,x,z,y.
母音:a,e,i,o,u.
子音:字母-母音,b,c,d,f,g,h,j,k,m,n,p,q,r,s,t,v,x,z,y.

[2019年11月10日 發音學習技巧]
史嘉琳的回音法提出了關鍵,靜靜的聽完對方說的話。讓對方的話進入耳內傳到大腦。急著複頌反而有害。
回音法mini-conversations線上教材
英語語音學 (含發音練習) 一 外文系    Karen Steffen Chung 史嘉琳


2018年10月1日 星期一

廚房裡的偽科學



前言:
買書成了我一大困擾,因為這裡附近沒有像樣的書店。無法再用快速翻閱找書,可預期未來買到地雷級的書的機率會大增。原本有三本候選,《你吃的是營養還是負擔》、《植物的逆襲》,在沒有過目前。我的選擇從譯者是誰來挑吧。所以就是這本了,沒想到這方法還不錯。

隨記:
P.0 忍受不確定性是困難的→人們痛恨不明確,但我們所面對的現實就是充滿不明確。所以生活感到痛苦是正常的現象,但醫生會跟你說你有憂鬱症,需要吃藥。收錢是真的,至於療效嘛...是感覺問題,不然再丟句「正念」給你回家慢慢領悟吧(誤)。這就是人生,花錢花時間買經驗。從錯誤中學習,直到瞭解真正知道問題是「不確定性」。坦然接受,然後再繼續向前進。但大半的人都會在各種迷信中渡過人生,從未體悟出「不確定性」的存在和如何面對。下面電影在說一個由極風光拳擊冠軍,一瞬間家破人亡。電影太過化戲劇了(長眼的子彈),但人生也類似,你不知道明天會怎麼樣,可能很棒,也可能讓人不知所措。主角向你展現兩種面對方式,一開始就是逃避(自殘、喝酒、吃藥、鬧事),逃到死地。然後一無所有後才清醒,認真面對現況。
Southpaw

P.9 只要直視他們眼睛,你就可以明白他們真心相信。→信念狂熱者眼中總是散發著高亢執著,他們沒說謊,因為他們相信他們所說的一切。只是他們不知道他們相信的本身就是錯誤
P.14 我必須在幾秒內決定,然後繼續前進,否則我就會淹沒憂資訊大海裡。→社群網路爭辯是很沒營養的事,因為大家比的是直覺反射。壓根本沒在聽你文字中的深層語意。那參與討論你得到的是一堆垃圾資訊還是真知灼見?所以在跳進去爭辯時先想清楚。尤其是高密度的鄉民集中營-ptt。在想政府也是傻了,搞出18禁網站提示。是我看到18禁我一定點進去看。因為沒告訴我「為什麼」禁止,所以我只好自己去探索何謂色情、暴力。政府做事就是少根筋,不說原因只有條文。
P.14 我們這時代最大的矛盾就是當我們接收越多的訊息,卻似乎變得越來越沒有見識。→而且形成一種強烈的意識形態和偏誤的知識,因為之前常跟我媽討論股市。我說統計學和機率學,她是完全無法理解且否定。她相信文茜小妹大、前線百分百和少康站情室,她認為這些頻道提供了真知灼見新聞、深度專業的報告和公允的辯論。但事實只不過是一堆雜訊和劇戲效果。電視本身就是最差勁的知識來源。這個對老一輩的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事(三十年前準時收看晚間七點新聞是家家都在做的事)。年輕世代或許不看電視,但上網找知識也算是換湯不換藥的相同錯誤。全都想偷懶不想耐著性子讀書。網路知識通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例如讀我的筆記以為能快速得到知識,其實錯過原書中太多你該知道,而不知道的地方。我只記錄我想筆記的部分,非關書中重點,且不常記錄原作推論過程。這種知識其實蠻危險,很容易一個變化就出現思考謬誤而察覺不到。
P.14 有些人說運動(特指慢跑)是無聊的,但對我來說,這份無聊正是它迷人之處。→因為無聊,所以邊跑邊想東想西。而因為血液循環微幅加快,常常跳出靈感。像今早慢跑我一直對我一直對我身體不堪用感到無奈,跑著跑著,大腦跳出《魔獸世界》,並看著火法在pvp弱勢成無法取勝,然後想到意識形態的問題,為何我要堅持玩火法?而不玩冰法(pvp專精天賦)。因為我熱愛火法的魅力,意識形態(偏好)而讓我事倍功半,且表現平庸。意識形態是因內心深處對完美的堅持。而堅持的另一個表述就是固執。成功時人們稱之為堅持,而對失敗者會給予固執。其實都是指一心一意的追求完美,心中的完美。而正確的做法是依目標選用方法,但實務上真的太違反人性。關於魔獸的世界的結局是刪遊戲,而不是改玩冰法。這例子其實是失敗案例,因為不玩火法,我寧可選擇刪遊戲。因為玩的動機消失了,跟著就是玩魔獸就不存在意義。目標居然因方法被消滅而連帶著失去意義。所以這個例子蠻糟的。言歸正傳,方法、找方法。尋找有槓桿作用的方法。也就是我這個身體能給予我的就這麼多資源,不可能藉由再優化飲食、作息而大幅度改善。當追求健康到達一個水準(80%)後,後面的效益遞減的非常嚴重。所以到了這階段方法不該是再深度優化健康,而是處理事物時善用這有限的心智能量來把事做好,尤其是尋找更簡單、有效的處理事情的方式,而非使用暴力破解法。例如吃的選擇,A7和牛肉和Choice牛肉。最優化會選A7和牛肉,但正確應選擇Choice牛肉。營養價值一樣,口感差異而已。魚肉也是白鯧和鯖魚的選擇,目的是吃海裡的魚肉,那白鯧就不是依目的而作出的選擇,反而選鯖魚才是上選。
P.22 無麩質訊息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乳糜瀉非常清楚的地定義了一個特定營養和特定健康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這個訊息強烈吸引我們渴望簡單敘述的直覺腦。→我也曾深深著迷,因為太簡單明確。我花了近三年在這自體實驗上《小麥完全真相》,而實驗極為困難證明。因為太多共伴變數的存在。最近才因意外發現了另一個可能,然後才發現頭痛與麩質是相關性而非完全因果性。麩質具有黏性,所以很容易卡在牙縫中,然後造成牙周病加劇。通常麩質引發的頭痛非立即性,書中解釋是發炎反應是三天後才傳至大腦。其實是牙周病需要三天左右生長足量危害牙齦的程度。(推論)因此引發自體免疫系統發作,而造成全身性發炎反應。或許麩質是會有負面影響,但不會是最魁禍首。比較像所有澱粉都會引發想睡的後果。發現真相其實非常困難,根本只能猜想的程度。這麼簡單的麩質問題我測了二年還沒有定論,食物問題真的極為複雜,當今世人妄想用一個論點解決所有健康問題,根本是痴心妄想。各種健康論(偏食),你還信嗎?信了只是把口袋的錢掏出來送給這些騙子罷了。當我到超市看到藜麥的價格,我第一個反應是,有詐。主食(澱粉)怎麼可能會是這種價值!!
P.23 我的信念是,科學方法是人類最偉大的傑作,它提供我們分辨因果和相關的能力,辨別容易被相信的論述,接受不確定性,並且不斷追求真相。它也讓我們否決直覺腦,讓思慮由更週延、更深刻的自我主導。→很多人誤以為科學是一種真理,這是是一種錯覺。科學是一種試誤的方法,另一種說法是推翻真理的方法。所以科學本身不可能成為真理。
P.26 排毒迷思三步驟
1.現代生活讓我們不斷暴露在前所未有、高度危險的毒素之下。→合理
2.它們會以某種方式儲存在我們身體組織裡。→合理
3.特定的食物治療和處理可將這些毒素排除掉。→不合理,有趣當前面兩個說yes,第三個你很難說no。
P.28 人類身體的確每天暴露在數百萬種不同的化學成分中,但每樣東西的組成本來就是化學成分,而排毒倡導者卻傾向將這些化學成分區分為好與壞兩種,特別是被歸納為天然就等於好,非天然就等於壞
P.28 在思考毒性時,形成毒害的關鍵是劑量。→其實還有累積性,像已長出巨大的啤酒肚後,必須先消除掉啤酒肚才適用合理劑量。因為你全身性發炎很久了,那怕一點點都是加重傷害。肝腎早已超載且長久(乏力)了。
P.28 水是一個人們普遍攝取的化學物,一旦過量也會要了你的命;而肉毒桿菌毒素完全是天然物(如果想要,也可以製成有機),卻是我們所知最具毒性的物質。
P.29 重金屬毒素是真實的,但不論我們檢視哪一種重金屬,都沒有證據顯示在實體的世界裡每天接觸到這些金屬的程度會對健康有任何有害的影響。→鉛水管、鋁鍋都已大幅改善。今非昔比。
P.29 我們居住的世界一直像個沸騰的化學球體,在整個生命史中,暴露在有害物質這件事早就已發生。→身體對環境的適應性比感覺高出非常多,十倍間距,對身體來說只是日常工作。例如要引發拉肚子的大腸桿菌量不會只是超標10倍,不然路邊攤每吃必拉。胃可以承受如此大的彈性生菌量,那肝腎也絕對不遑多讓,也一定具有相當水準來處理毒素問題。所以排毒太攏統,除非知道你中什麼毒,而且有具體中毒反應(代表過量)。而市場上號稱的排毒療法根本沒意義,只是抄你家的小朋友的安慰劑。騙,就是無中生有。先讓你相信你有病,然後花錢幫你治好這無中有生的病。有效,當然有效,因為你根本中毒呀。宗教不都這麼幹,只是信徒看不清。一入教就劈頭說你有罪!?來付錢買張贖罪券解厄吧!!世界為何這麼多傻子??很有趣吧。神如果缺錢,代表它法力有問題。這麼弱的東西你還信,你智力太低沒人幫得了你。不如這樣吧,把錢給我,我滿足你的高尚的道德品味,同時也滿足我的口袋需求。突然我感覺到我跟教宗的思維同步了!!
P.31 藍莓、薑、羽衣甘藍、胡桃、大蒜、綠茶、以及其他很多申稱具有解毒功能的物質,也是一點證據都沒有。→作者指的證據是人體實驗,大多網路流傳的科學證據只是動物實驗報告(老鼠、魚類等),而且刻意先其中巨毒。在正常環境、飲食不可能到達的狀態。換句話說就是你沒有中毒,何需解毒。如果理解,那買排毒商品不就很沒道理。沒病別亂吃藥呀!
P.34 恐懼是有效果的,因為它挖掘了某些深層和原始的事物。我們害怕陌生和看不見的敵人。→「不存在」是製造恐懼的萬用方法。欺騙的本質就非真,非真就不存在。虛構一個不存在,只要你相信,就成了甕中之鱉了。詐欺在法律屬輕罪,這點不合理。誠信是做人的根本。但這個根本居然在法律上沒有地位、沒有份量。我猜想是制定法律者本身就是騙子出身吧。知道自己一路騙成政客、騙成立法者。當騙子是種"錯誤的選擇",還是"因地制宜"?或許誠實又是一個品味,我們誤以為是個真理,因為小學課本這麼教,我們不假思索的說出誠實是好事。這樣說太單面相,會讓人聽不懂。另一個解釋會比較好。不誠實會讓你產生罪惡感,罪惡感只是一種感覺。所以當你發現這感覺沒有必要,誠實的框架就被你打破了。反而可以利用誠實這元素當達成目標的工具。把「真理」轉化成一種「工具」真是有趣的思維改變。一念之差,整個邏輯結構完全不同了。從奴隸變成了主人。
P.35 歷經一週新苦排毒課程後,飢餓和幻覺伴隨她熱切渴望某種營養素的身體,讓她在幾秒之內便吃下一盒家庭號巧克力冰淇淋,結果差點暈厥。此外、偏頭痛也讓她以為自己罹患了動脈瘤,必須打電話叫救護車。→這情境還真是似曾相識呀!!可能發發生,中秋節大解放,各種食物百無禁忌,狂吃!!吃到極撐難受為止。當然伴隨而來的就是不舒服。身體渴望的某種營養素,我似乎發現了什麼!!優質的飲食把一些感覺次級的食物給長期排除在外,而有些營養是由這些感覺不怎麼優質的食物擁有大量充足的份量。認知偏誤。例如腐食(醃漬品)、小麥製品、起司、辛辣物…等。如果優質食物有效用,那你感到飢餓是很奇怪的事。光這點就該好好質疑優質食物清單為何還會讓人長期感受到飢餓感,別說吃的不夠多。因為大多數都海量在啃這些優質食物,但吃到撐還是感到飢餓感很重。因為我常幹這類的事,找到優質食物狂吃。沒有什麼叫超級食物,只是偏食罷了
P.42 當我們呼出二氧化碳,便能提升血液的pH值。這表示,飲食控制相比,改變呼吸頻率是更有效能的。→之前廣告常看到一堆鹼性水,還叫不出名字當賣點。再看看客群,嗯,年輕人的錢果然好騙。追求的是時尚是吧。就賣你一個品味。鹼性如果這麼好,喝漂白水最有效。(誤,提醒:漂白水是劇毒物且有強烈的腐蝕性)
P.45 羅伯特.O.楊格(Robert O . Young)《酸鹼奇蹟》(The pH Miracle)作者,於2016年因偷竊和無照醫療遭起訴,目前監禁在加州監獄。→鹼緎灰飲食的原創者,還出過書。很妙的感受吧。書應該充滿知識,但現實是什麼人都可以出書,只要有人買就行。所以一堆騙子、江湖術士…等,掛個專家連相關文憑都沒有就宣揚健康飲食。或者來個瞞天過海,說自己是博士。反正就是來騙當然全部都是假的也不足為奇。不然電話檢察官那麼多是怎麼來的??
P.49 回歸平均值→感冒是個不錯的生病,因為放著不管它也會好。通常你會受不了在感冒最嚴重時去找醫生拿藥,然後認為醫生的藥有效。偏方有效就是靠這個原理,當狀況最壞的時候,不管做什麼都不會再壞了,不然就死了。其實有效的是身體免疫系統開始作用罷了。
P.65 目前可確定的是,氫化油對人體極有害。→大多是植物油固化,多使用在麵包類。
P.66 精製或初榨加工過程並沒有讓脂肪酸結構改變多少。精製油和初榨油的構造極類似→前者是高溫加工法,後者是低溫萃取法。只是我不懂,如果結構類似,為何初榨的耐熱點硬是多出精製油20%!?
P.67 偽科學最常用的一個花招就是過度誇大特定效果。→作者舉椰子油含有45%的月桂酸,而效果是有效抗微生物。抗菌效果是你食用椰子油主因!?看來葛妮絲.派特洛拿來當性愛潤滑油是最佳使用方式。
P.70 任何人吃進一湯匙的椰子油,幾乎吃進一湯匙的長鏈飽和脂肪,這種高熱量密度的食物已證實會提高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一點點化學知識對你的人生絕對有益。→看來我要找些化學入門書來讀,網路騙術大多很容易破解,只需要一些相關學科知識。問題大多數人都不可能學那麼多專業科目的知識。所以只能用常識去處理騙子說的話,結果就各種中招。
P.73 椰子油的氣味過於強烈,加了椰子油後,什麼東西嘗起來都像是防曬乳液。
P.73 我得澄清我對椰子油沒任何成見,沒有一種食物應該被貼上「健康」或「不健康」的標籤。我有意見的是,把椰子油歸類為超級食物,並賦予它神奇的力量。就食物而言,關鍵是多樣化。
P.77 超級食物不存在
P.88 水果裡面含的糖其實和精製糖的化學結構非常類似,只是當它貯存為纖維和果膠環境而成為完整水果時,被釋放到體內的速度比較慢。
P.88 糖就是糖,沒有好壞之分。
P.95 原始飲食把我們帶向另一個極端。→但不懂為何相信原始飲食的人,沒看到原始人個個短命到不像話的事實。或許這是人類不可思議之選擇性失憶現象。
P.99 演化是隨機過程,沒有終極目標,事物也沒有被設計成與環境完美配合的模樣。→演化不是讓你更完美,而是讓族群存活下來並完成繁演後代。兩者概念其實差很大。如果太難懂,直接放掉演化吧,其實它與你無關。你只需要知道你得到一組基因,其中有喜歡與不喜歡的部分。接受這個機體並讓利用它完成你想做的事和接受後果。
P.99 演化不曾停止→我們消化系統已演化(退化?)成無法承受過多的生食,也不可能像豬一樣吃那麼多腐食還能長大。
P.118 抗氧化劑的效果完全不存在或微小到幾乎無法察覺。→對於抗氧化的認知大多根深柢固認為是好東西。但當科學把這類維生素獨立出來測試時發現沒效。β-胡蘿蔔素對抽煙者沒有效,還顯著增加罹癌率。可能根本就推論是錯誤。抗氧化劑大多存在新鮮食材,而推論者只看到抗氧化劑的存在,而忽視了整體的「新鮮」「食材」的存在。如果這推論正確,那使用保健品(特指藥丸類),不就顯得極不合理的行為。問題不是單一維生素,而是吃新鮮多樣的食物才有效。毒害通常是指單一過量,這跟吃單一維生命不謀而合。這個論點值得再作進一步的自體實驗看看。
P.111 科學就是這麼掃興,偏偏不停地要求事實和證據。→黃豆,我是那麼信任的優良食物。
P.119 科學進展的代價-放棄現有想法,才能追求真相。
P.137 偽科學信念通常是來自科學的誤解,僅根據一點點的真實性,然後經過很多次的過度推論,最後變成勢不可擋的大型怪獸鬼話。→從一個好論點作過多的推論和過遠的推理,這事也常發生在我的推論上。單隻腳的理論很少經得起現實複雜的考驗。
P.141 我不認同古老智慧,我不相信一個想法只是因為堅持得夠久,就代表它有價值
P.144 中醫五行和陰陽之說→身為華人多少會知道一些寒涼溫熱屬性的食材,且真的有效,薑湯驅寒、西瓜解暑都很明顯,古老智慧沒用的論點似乎不成立,但也有很多藥材被科學證明有毒(馬兜鈴)或可替代(犀牛角)。那中醫核心在說什麼?均衡。而古老的藥方可能已過時,畢竟李時真在編《本草綱目》時,還沒有現代科學。而如今有科學幫助,中醫顯得極為落後,尤其還在遵守古籍者,更顯荒謬。
P.166 最尖端的領域裡,永遠存在著不確定和懷疑。→在越新的知識領域預充滿著不確定性,如果你走在時代尖端,你要小心別被自己相信的尖端給刺死。新知是非常迷人且充滿錯誤,而不該認為自己是先知,而忘記極度不確定性的風險
P.203 飲食失調→這章點醒我過度對食物潔淨與否,而導致飲食出現嚴重失調而不自知。尤其每天晚餐明明吃的份量很大,一斤肉,二把菜,但常常還是在飯後感到飢餓。澱粉類被我分拆到中午吃,我知道看起來很像生酮飲食法,但我反對生酮理論,只是晚餐已超量放不進也不想再多煮飯。但弔詭的事就是分拆的結果是失調。後來晚餐硬是塞進澱類後飢餓感沒了,且晚上睡眠品質也上升了。題外話,有人說睡前喝杯含糖熱可可有效,我只能說那碳水化合物含量太少了,且如果加重精製糖反而出現反效果。血糖變化太快。另外就是潔淨食物是當今主流的營養意識形態,太在乎食物來源而常常不敢吃,而形寧可挨餓也不知次等食物(例:速食)。這種潔淨食物的思維,其實已形成了一種過度的食物恐懼。至少我發現我真的犯了這個錯誤,別挨餓為上,找不到好食物吃包泡麵也比空腹好。
P.217 在所有潛在結果不好的情況下,我們會傾向於更冒險的選擇。
P.217 在遭逢艱難的時刻,成年人也會卸下具有自我保護的懷疑心態,心甘情願去相信幾乎任何事情。→得了絕症的人,大多會選擇偏方,因為正規醫療體系已宣告你死定了。(最多延長幾年)。偏方一直不滅就是販賣一個叫「希望」的產品,而代價是你口袋裡所有的錢。即使發現可疑也只能當作沒看見,不然一清醒就是立即實現人財兩失的直接結果。信念成了唯一的選擇。人因信念而創造偉業,但大多數人因信念而死於非命。多數人都誤解信念,以為是好東西,其實信念只是想法的放大器,本身沒有好壞。
P.218 自閉症不必然是需要「治療」的一種狀態,或許他們的大腦只是以不同方式在作用。→我是蠻能體會自閉症,因為我算類似吧。我的理性程度常常超越正常標準,連家人都覺得我冷漠無情。我自己覺得我很正常,反而覺得他們不正常,怎麼一直感情用事。誰有病!?大家觀點不同罷了,都屬正常。至於那個有利決策,那就是另外話題了。但這邊發現一個有趣的想法。有效處理問題都是把感情需求抽離,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但這種人會被世人鄙視成怪物。反之沒有處理問題,只是挖東牆補西牆,標準的搓湯圓的和事佬,不做事的嘴炮成了公認的處理問題專家。而從不做事且最會嘴炮的會當上總統。世界真奇妙,處處有驚奇。
P.244 即便在高含氧環境裡,糖酵解似乎依然是癌細胞的首選。利用糖酵解產生能量的效率比較低,但在細胞分解時,葡萄糖不僅能夠產生能量,也是生產其他細胞組成的基礎構件。
P.244 不讓身體吃到葡萄糖,並不會讓癌症停止生長。為了維持正常功能,我們身體小心翼翼地把血糖維持在相同數值。如果碳水化合物供應不足,便會從其他營養成分中加以合成。→因為癌細胞是身體細脆的變異,吃的都一樣。先餓死自己比較快。
P.245 所有碳水化合物都會分解成葡萄糖。這是我們細胞賴以維生的必須品
P.262 加工食物→這篇寫的沒有說服力,開水是加工後的水(煮是種加工),這個加工是在玩弄語意吧!然後作者在說重點是過量的問題,可接受。但看看統一牛肉風味麵的成份,我打從內心深處吶喊了一聲,幹。我實在不懂一碗麵的成份可以寫成一篇文章的長度字數。好吧,我學作者也用跳的。直接說我最大困惑,凡化工是分離合成物,我怎麼區分這是石油提煉來的,還是從食物提煉來的?或許會說化學結構一致,但雜質成分絕對天差地遠。所以作者還是沒解決化工食物最大疑問-萃取來源。我無法認同吃土是件好事,或者也還稱不上是件壞事。但我不認為我該認可吃土這事。食物的基本要件應該是由真正食物(加工)而來,我想這底線應該被遵守。再舉一個例子,市售的含咖啡因飲料,其咖啡因大多不是從咖啡豆萃取而來,而是由尿素萃取而來。只是因為不知道怎麼來就莫名其妙的喝尿,我不知你的感受是什麼。我只覺得不該出現這種資訊不對稱,而且超出一般認知標準,而非法律(漏洞)標準。心情又被弄的有起伏,果斷吃了這包泡麵壓壓驚。

P.279 人們廣泛認同的意見,不管是不是完全荒謬,都不足以做為證據:事實上,基於大多數人的愚昧無知,被廣泛接受的信念更可能是愚蠢而非明智的。
P.284 知識的詛咒→你知道某項知識,它都會產生定錨現象。你以為你知道,其實可能是不正確的知識。
P.291 愚昧之人和狂熱分子總是對自己非常確定,但聰明之士卻滿腹疑問。→對任何知識即使再認同也要保留一份質疑作為底線
P.297 營養師(registered dietitian,簡稱DR,註冊營養師),「營養師」一詞受法律保障。→在台灣,營養師是專用詞,受法律保障。(維基百科)
P.298 營養學家(nutritionist)、營養治療師(nutritional therapist)、營養專家(nutrition expert)都沒有取得合格學歷者,給自己弄個沾邊的稱號。

心得感想:
減肥是所有流行健康飲食法的根本目的,作者發現大多數追求健康飲食法的人其實都是只在追求減肥,根本不是為追求健康。所以各種健康飲食法,其實就是偏食所造成的減肥效果。
豆漿,一直以來是我認為華人最佳的食物,因為華人基因很善長處理黃豆,但最近因意外發現豆漿可能導致我常常發生胃炎的最大嫌疑犯。因為中秋連假我暫停自製豆漿來飲用,而在中秋節後開盤,恢復正常,弄豆漿來喝。喝下去後不到一小時就明顯感受虛弱感,胃氣很虛的感覺,伴隨的強烈倦意。讓我直接躺平在床上瞇了十分鐘。這發現是很奇特的,因為太強烈。可能中秋節三天過太舒服,才讓這份感受特別明顯。但可疑之處還太多需要多做幾次實驗,濾布太久沒換,導致黴菌數過量?或是週一症後群?天氣轉冷黃豆屬涼加乘效應??飲用過量(1kg/月)或...!?總之,我發現了一個可能造成我胃炎的問題明確點-早餐。
質疑,這是一種能力,但並不容易。大部分的人對已接受的信念深信不疑,完全不會質疑已在心中認定的理念。這也是為何聰明、受高等教育、見多識廣,不乏科學家,卻常出現根深柢固的錯誤信念。質疑自己是件逆人性的事,而且非常耗損精力。你的人生驗證過的真理法則,還要一而再再而三試驗!?除非吃飽太閒(我!!)。時間效益來說,自我質疑、批判是沒邏輯性。但時間存在一個奇異特性-流動。一直向前推進,而信念卻是當生成後就根釘子,死死的定在原地(僵固)。或許有些信念十年前有效,而十年後無效(例勤儉)。所以最迷信的人最可能就是年邁的精英分子。這是說一種概念,優秀不代表正確,更別說是過往的優秀。還好我不夠優秀,不然我就能做出毀天滅地的大事了!!(哈)或許這就是自卑感沒被淘汰的原因,自卑感讓人很容易質疑自我,換另一個看法。我是自卑者!?不然為我我常質疑自我!?認識自我其實還蠻不容易的事。因為我還是不肯定這推論,怎麼可能有人會自卑。連騙人布都能自我感覺良好到不行(魯夫手下最弱的隊員)。
飲食失調,這問題可能就是我常常感到飢餓的警訊。我食量很大,但不均衡。首先是一個人煮飯根本不可能讓我食材呈現多樣性。其次是潔癖有點過度。留意這問題
本書說了很多謬誤的健康方法,看的我都笑了,因為有些方法我還真的試過,其中葛森療法也玩過,就無知便是勇呀!!在跌跌撞撞之後才漸漸走出許多錯誤陷阱 ,找到比較正確的飲食保健方法。很玩味的往事。一開始全然無知,在一個一個的嘗試、犯錯後,漸漸探索出比較清晰的健康地圖。我想十年後的我,一定會嘲笑今日的我吧。
科學到底被爛用到什麼程度呢?最近在博客來找未來出版品是否有好書可期待,但看到這個我就噴飯了,是怎麼樣因為「科學」這字正流行,什麼妖魔鬼怪也來摻一腳。掛個科學來賣是吧。科學講的是證明,帶我去異次元空間。如果辦不到,這博士跟江湖術士有何差別?跟我玩權威效應,可惜我看到權威第一個反應就是質疑,因為太可疑了!!擺明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2018年10月1日 自製蔥燒陽春麵]
材料:純小麥麵條、豬肉、紅蔥頭、豬油、櫻花蝦、客家豆拌醬、醬油、辣椒。
費用:50+元
心得:成本問題蠻嚴重,真材實料需要的成本遠遠超出泡麵售價(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