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9日 星期四

一個計量金融大師在華爾街


前言:
讀書讀久了也是種病,強迫症是吧。我有病請小心一點!!
本書沒有什麼勝利方程式而是經驗之談。讓你知道有些錯誤的方向你該該避免,至少初期時不該嘗試,或許有一天成就不凡時,可挑戰看看。

隨記:
P.169 股票交易是一種簡單,需要膽量的風險事業,不需要太多聰明才智或技術資本。債券比較複雜:債券牽涉到數字、計算、代數甚至微積分。如同我的交易員友人說過的,在股票業,聰明不算一項競爭優勢。
P.171 電腦科學家(1980年代)雖然了解離散數學(discrete mathematics)和布爾代數(boolean algebra),對連續數學(continuous-time mathematics)經常並不在行。→有時間研究一下連續時間數學。
P.203 由於股票的未來價格不確定選擇權才有價值可言。而隨著未來的時間愈久,股價愈不確定。選擇權理論的關鍵之一,便是針對未來不確定性提出模型。下圖以簡化的方式顯示布雷克和休斯如何看待股票未來價格的不確定性。隨著時間過去,未來股價可能落缷的區域大幅擴大。

P.224 當所有證券的每個單位風險全部相同時,價格與市場將處於均衡狀態。→不是很懂,先記起來。
P.276 以一個標準的股票選擇權而言,股價是最主要的風險因子。
P.276 風險證券的價值,(在於)未來可能狀況的範圍。→本段在述說風險價值的評價概念,風險評估是一種理性計算,而不是漫天喊價。SellSide如果訂太貴,BuySide可選擇不進場,最好的價格是有點貴,但又不會貴的嚇人。這個空間就是SellSide有利可圖的空間帶。所以選擇權的權利金=真實價值+風險價值。也就是BuySide必定是買貴,出手前最好想清楚。
P.285 選擇權是對某種可能永遠不會發生的未來情況所進行的一種賭注,投資人希望成本越低越好。
P.294 自全球股市在那天崩盤起(1987/10/19),投資人始終了解,市場可能瞬間暴跌,因此願意花錢尋求保護。價外賣權是最廉價、最好的保險。→最有利可圖的SellSide是遠期價外的商品,這裡才有頂級客戶要的東西,而且價格不斐。下圖是8個月後的選擇權報價。(想要我的財寶嗎?想要的人…就到『選擇權遠月賣方』去找找吧!我把它們全放在那裡。)

P.317 你所走的是沒有章法的路,當地的住民並不尊重你的原則。愈深入檢視市場與理論之間的衝突,我愈能看清財務模型與人類行為的模式兩者的極限。
P.320為了競爭,這些公司無可避免地擴大規模。
P.325 風險值並非萬靈藥,而且有許多合理的反對理由存在。最重要的是,風險值採用統計分佈來預測企業未來的價值,而統計數字難免以過去資料為依據。然而過去並不會如出一轍重現:人會依據過去的經驗學到教訓,並且在貪婪與設法避免重蹈覆轍的掙扎中犯下新的錯誤
P.327 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不是風險,而是不確定性
P.330 模型只不過是模型,是針對理想化世界所提出的概略描述。簡單的模型預測的是一個簡單的未來。比較複雜的模型涉及比較複雜的未來假設情況,這些情況可以更貼近說明市場現象。然而,沒有一個數學模型可以掌握人類的微妙心理
P.335 十七年過後,我要毫無遺憾地說,事情發展未如我的預期(找到完美模型得到合理價格)。統一理論(完美模型)並不存在。→一塊黃金重量可以精算,但價值隨著人心而不斷波動,無從計算。簡單說:人心難測是問題所在
P.337 所有財務定理都大錯特錯…真正問題在於,這樣的理論錯到什麼樣的程度,還有,無論理論正確與否,那項理論究竟多好用。對於你在任何一本理論財務書中看到的所有討論,包括本書在內,都不可照單全收。→ 得證:你的對手強大,但並非無懈可擊,耐心等機會。唯有大好機會來時要智勇雙全奮力一擊。
P.340 世界可以透過原則加以預測,人性偏好的卻是保持神祕。當人類允許理論自成一個世界,並放任狂妄自大演變成盲目崇拜,結果便是一場大災難。在這兩個極端之間,多運用一些常識,但不要流於盲目崇拜,就是抽象模式的明智運用方式。如何找出其中的界線?一切端靠判斷。→判斷歸諸於智慧,智慧來自知識和經驗。最後要提醒的是勇於承擔後果,不管好壞。

心得感想:
我似乎低估選擇權的複雜度,我知道玩選擇權要作賣方才能賺錢,但進場後發現並沒那麼簡單,問題在於賣方會賺錢不是在一個點位上布棋,而是在棋盤上所有點位布棋,一個顆棋保證金就約2萬元,至少要布近遠期和各點位(百點距)就至少要花3(個月)*20口(2千點)=60口,60口✖2萬=120萬,選擇權光入場費就高的嚇人,而這還只是一碟小菜,如何在速盤時操作60顆棋,而且分散在各節點?思索到這裡就已發現超越一個人的極限,達違背物理水準。除非你有半自動軟體輔助,一個人是無法操作好選擇權。所以現貨跨進期貨難度可接受,就速率快10倍而已。而期貨要跨選擇權是複雜度多10倍(且逆邏輯),而複雜度是一個人無法克服的障礙。下圖是我研發選擇權的記錄,想提醒的是研發階段,不該用實單操作,當醒悟時50張小朋友就跟別人走了…。在系統成形前不該動用實單,至少要到beta測試階段才行使用實單。那一點一滴耗損累計起來也蠻可觀。對了再次提醒自己:凡事要做總虧損管制,而不只對單一一筆作停損控管。這次的最大問題是沒設總量虧損上限。

本書給我最深刻的是印象莫過於,我在選擇權這個賭桌上,沒有策略優勢,只有5%的運氣(BuySide)。常態性的操作將會造成期望值為負的結果。對手太聰明而且都是成群結隊而行。他們唯一弱點只有一個-燒錢怪獸級的營運成本。而我唯一有利的就是等待機會,一千點的機會,經驗來說是二、三年才會發生一次的暴利機會,其餘95%月份不該進場,因為都是權利金耗損歸零。
這本書讀起來有一種韻味,是近幾年新書中所缺少的。滑順的翻譯文句,對照今日各種跳針式的語句就感受極強烈。問題在那?問題應該是台灣比想像中的衰老且快速。唉~我的悲觀果實又在發作了~"~。

[2016年10月3日智慧財產權]
讀這本書你看到一個奇異世界,科學界的分享精神,在不久之前的年代科學並不存在智產權,而是追求聲望。而今日來看會覺得不可思議,把苦心研究的最新發現公諸於世,但人類文明度大爆發最核心時期沒有智產權的概念,全部精英在拼研發速度與創新,而今日文明發展遲緩嚴重。這點似乎有某些關聯性。大家不再忙於突破創新而花極大量時間在攻防智產權上。直言在未來看智產權應該是貶意,是個文明進化過程的歧路標記。也就是說未來會證明智產權是個錯誤的產物。如同香煙盛行一時,當大多數人類發現害遠大於益,最終會被其他更好的事物(思維)所取代。

2016年9月27日 星期二

尼采超人講座



前言:
剛好颱風天趁機讓大腦不碰咖啡因,隨興翻翻一本書吧。

隨記:
P.26 如果欲望得不到滿足,我們就會覺得痛苦,但即使欲望得以實現,滿足感和幸福感也不會持續很久。→大部份的快感只存在過程,欲望達成快感也消退的很快。
P.30 我們會想盡一切辦法以爭取對方的愛情,可是當真的得到時候,由此帶來的幸福感卻並不會持續很久,兩個人不多久就進入厭倦期,最後無法忍受這種厭倦的重壓。
P.96 「人與人之間如同兄弟般相互關愛的社會」-只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罷了。
P.96 生命體之間的爭鬥並不是為了滿足各自的感官欲望,而是為了確認和提升自身的力量。這個世界的所有生命體都在相互角力,客觀冷靜的承認這個現實是非常重要的。→理想-相親相愛。現實-相欺相害。
P.100 為什麼憎惡和恐懼競爭?→這倒值得捫心自問的好問題。
P.116 基督教並沒有把人類的性欲、好勝心、佔有欲、報復心等自然情緒加以昇華,而是將其歸結為邪惡並試圖扼殺。對此尼采批判說,這些情緒都是生命本質,將它們徹底根除,無異於切斷生命。
P.137 耶穌和佛都是一樣的,即極度傾向於弱者。也就是,他認為耶穌精神和佛教精神從根本上說是相同的,都源於同樣的生理狀態,都試圖用內在的和平來逃避現實。
P.151 征服和占取是人生的本質。
P.161 信念是壓迫人生的負擔
P.162 偉大的人必是懷疑者。執著信念的定是懦夫。→原理就是:不變的道理就是變,為何你堅持信念到永遠呢?因為你害怕改變,害怕成長過程中的未知。
P.180 自由意志指的是不屑於理念所賦予的慰藉,而用開闊的視角來看待這個世界以及各種事物。只有擁有這種自由的意志,人才不會成為任何信念的奴隸。→試著把信念降階成工具箱中的工具,而不是崇高的理念。看看商人怎麼運用信念吧!真善美不就成了一個商標,變成生財道具。學著點吧。
P.208 當不再能驕傲地活著時,就驕傲地死去。自願選擇死,適時的死,心境澄明而愉悅,→死亡這是個確定的未來。當我病老到行動不便,要完全依善別人才能生活的時候,與其依靠醫術和藥物來延命,倒不如選擇自殺。
P.239 成為你自己
P.240 我們之所以如此在乎別人的評價,源於存在於我們身上的奴隸本性。在古代奴隸社會,奴隸不能作為主體來評價自己。因為只有主人才有權力評價他們。奴隸們隨著主人對他們的稱讚或責備而或喜或悲。如果我們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和評價,就等於將自身下降到奴隸的地位。
P.267 凡不能毀滅我的,必使我更加強大。→多讀幾遍這句話,才感受得到其美妙之處。


心得感想:
疑,讀完了。但我還真的沒什麼特別感想…
沒有咖啡因,我無從思考。


2016年9月26日 星期一

圖解:大秦帝國與戰國


前言:
身體狀態處在低水位,進入划水階段。

隨記:
P.11 長平殲滅戰的意義:由於最有實力抵抗秦國的趙國遭受毀滅性打擊,震懾了諸國,更使秦國實力大幅超越諸國,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進程。→白起選擇坑殺40萬趙兵實屬上策,那是個冷兵器時代,沒有機關槍。關不住放不得,放了後廉頗就有兵可用了。
P.12 秦滅六國之戰→只花九年,但前置花了七百年打基礎。前230年滅韓,前228年滅趙、滅魏、前223年滅楚、前222年滅燕、前221年滅齊。

P.22 變法初期,無論百姓還是官宦、貴族,都對商鞅持反對態度,只有秦孝公力排眾議堅持變法。→可以想見商鞅的變法只有一個人受益,其他人都受害。大家的疑問,百姓沒有受益嗎?沒有,人民只是生產工具,變法的目的是富國強兵,意思是把人民的勞動力盡可能發揮出來。
P.26 商業為末業→以前會覺得古代人真傻,商業才是強國的核心。但自從我從商(現代該稱金融相關業),大多數的商業行為是傷害國本來賺取差價。過程稱不上勞動付出和智力貢獻。只是單純的低買高賣賺套利行為。而這差價來自其他人的勞動力(含智力)成果,本身並沒有貢獻還損害生產者收益和增加消費者支出成本。所以政府真心想改革,一定會拿金融業開刀,但現實是竭盡所能的巴結這些金融業者。
P.58 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爾!一個人若想有所作為,就必須追求最好的環境,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幹出一番大事業。
P.77 尉繚之謀,以賄買、用間等手段分化瓦解大國。「願大王毋愛財物,賂其豪臣,以亂其謀,不過三十萬金,則諸候可盡。」→秦國本身就強大,再加上離間用到出神入化。才如此快速的統一。不然光長平之戰(廉頗)、邯鄲一戰(李牧),這兩大戰拖個幾年,嬴政一死,秦國也就後繼無力了,即使扶蘇登基也改變不了秦國的沒落,從他接到詔書就急忙自殺就知道,他沒有嬴政的能力,只是一個平庸水準的太子。所以別小看時間因子,處在逆境時只要守住最後一口氣,時來運轉的機會比你想像的多出許多。

心得感想:
秦國興起主要是抗擊西戎,幫周平王遷都,這一些事在民間來看是應該被罵狗政府的決策,但在統治者角度來看是項值得投資的花費。這兩方觀點,誰對呢?看齊國的例子或許可解出一些疑惑,齊離秦國最遠,所以不協助他國抗秦。但最終也跟著其他國家滅亡。如果你可以選國家,會怎麼選呢?當秦國人最終會勝利,但也最辛苦。做齊國人是爽到最後但做亡國人,亡國者常常都是次等人民。看來當秦國人民期望值還是最佳。關鍵在於強國的人民擁有的優勢比其他國家多。總結:人民不管怎麼選都是輸家。只能選個受傷最輕的結果當最優決。
當不瞭解細節時,對嬴政越多誤解。他的決策都可看出是依長遠的目標在規劃行動。而他也不是讓秦朝走向衰敗的帝王,反而秦始皇才是把秦國推向最強盛時期的帝王。問題是他死後所有一切的變調,趙高、胡亥二人只花一年就把秦朝整個毀了,歷史總是讓人不勝稀噓。鉅鹿之戰是秦軍40萬對上5萬的項羽,如果不是秦國內部出了問題,這場戰役不是破釜沉舟就能打贏的戰役。

我真的很喜歡中國歷史,時間跨足五千年、空間遼廣、人物豐富、史記完整。相較之下外國史就弱了許多,最悲慘的應屬古埃及,文字文化皆被毀滅。讀了這本後發現我該去找一本秦始皇傳來讀,發現他稱自己為皇帝,其實還蠻名符其實的稱號。

[2016年10月3日 不可逆的決策,需再三思量才可執行]
關於扶蘇是否能成為偉大的君主,我覺得該再深思。先天上(基因)並不存在問題,就血統上是具有足夠的條件。問題是後天,一來扶蘇沒有當上君王,所以從未有機會學習帝王經驗,或許扶蘇並未如我想像的差,只是尚未有實戰經驗,不知道儒學是管理學的一派,但絕對不是帝王核價價值觀。從這點看出經驗不可能天生,而是真的要親身體驗才會懂的東西。另外對扶蘇不利的是即使嬴政傳位給他,但嬴政死後才空降成為君主,真的有足夠能力管理現成的「超大」帝王嗎?問題在於前因後果完全不清楚,只有嬴政自己清楚。因為全是他架構出來的國家。但這是未知。假設扶蘇可行,接著又有另一個問題,以扶蘇人格來說,當皇帝應該會轉向與民休養,而非胡亥的加重勞務。這裡就出現政策發酵是否在民怨沸點前完成的時間差問題。
但這一切都是白說,因為扶蘇急著自殺。自殺就是種無可挽救的錯誤決策。或許年紀太輕所出現的特性:未經深思熟慮,急著去死。


2016年9月25日 星期日

資本主義投資說明書



前言:
沒什麼想說的

隨記:
P.9 貨幣是一種媒介→一開始起源的概念,今日貨幣變成了財富本身,偏離原本目的。
P.30 消費-商品和服務的最終銷售額。
P.31 投資-為了未來的生產而發生的支出,它並沒有被消費掉。
P.31 儲蓄-沒有被消費掉的所得。
P.39 對多數人來說,世界上最好的財務投資,就是投資自己未來的產值。→而一段人直覺是儲蓄,更好一點的是買股票,但很少想到最棒的投資是對自己大腦和身體的投資。看看泡麵總是長紅產品,就瞭解人類多麼吝嗇投資自己。
P.39 我認為最好的資本主義制度應該要建立在一個簡單的理解上:唯有為他人效勞,才能成就最好的自己。→這是應該說是一種對資本主義最好的期望,但並非理解。簡單反問:老闆何時為員工效勞?員工不要過勞就不錯了。
P.64 在調整過通貨膨脹因素後,股票市場每年的報酬率大約只有8%,而那個表現還是來自世界上最優質企業(例:S&P500指數成分企業)
P.68 最好還是把次級市場(股市)看成一個配置儲蓄的場所,而不是挖掘明日之星的寶山。比較可能找到明日之星的方法,應該是投資你自己,或到初級市場(IPO)去挖寶。
P.72 你要自己持有一桶原油,或寧可持有一家懂得如格將一桶原油轉化為某種更有價值物品公司?
P.72 把原物料商品視為一種投資標的是很危險的,因為這個資產類別傾向於無法創造正面的長期實質報酬。
P.72 以「實得的實質報酬」來計算,(自用)住宅的報酬率只勉強略高於零,我所謂的「實得實質報酬是指扣除稅金、手續費和通貨膨脹後報酬。→稅金和通膨是每年都會支出的經長性費用,而經常性費用是感受不強烈,但傷害最重的支出。
P.78 波動性(beta系數)不等於風險
P.79 市場價格永遠是市場價格(真實的價格),但不一定是合理的價格(理性的價值)。
P.84 愈來愈多企業變成全球性的實體。
P.85 市場上有為數眾多的分析師研究人員、企業內部人和高頻電腦演算法,無時無刻都在努力篩選任何可用來套利的股票,並仔細搜尋透過市場獲取利益的方法。→一個人只靠一顆腦袋和一雙手就妄想當伯樂,隨便買都是黑馬,認真選就是千里馬?
P.86 投資是基於未來的生產而發生的支出,它並沒有被消費掉→總覺得作者詮釋投資的概念很囉嗦。投資就是花錢買一個獲利的機會,消費就只是肉包子打狗。儲蓄就是像存乾口糧放到失效。
貨幣價值的時間流逝比你感覺快上非常多。(參P.183)

P.88 最致命的假設莫過於「風險等於報酬」,這已成為普世公認的概念。→應該是高報酬附帶高風險,但高風險並不代表擁有高報酬。不然酒駕一定會成為今日的投資主流策略
P.93 當一個資本主義體系處於穩定狀態,它接下來勢必會漸漸擺盪到不穩定狀態。→人性的貪婪會在此開始動用槓桿並逐漸加重,進而產生回饋效應,最後爆炸。
P.169 千萬不要把現金當作較主要的現代貨幣,那是錯誤的觀念,因為現金主要只是扮演內部貨幣的促進者角色→現金(紙鈔)占貨幣比例極低,真正的總額只能用數字呈現,而沒在實體鈔票流通。如果不好理解,把台灣所有房子看成鈔票就知道為什麼了。這已不止是億來億去而已,而是兆來兆去。
P.248 大局比以前任何時刻都重要→全球化是近一個世紀才逐漸成熟的架構,現在不只是管好自己國內,還要看各大國的反應。


心得感想:
本書不是一本什麼說明書,而是一種進階型的書籍,從另一種觀點在看當今主流想法。當發現這問題時,也已讀了大半,並陷入了閱讀障壁階段,後面就讀的索然無味隨興翻過。另作者的文筆實在也不怎麼好,越解釋越複雜,我知道你懂的比我多,但我不懂你在說什麼。

The Intern

2016年9月21日 星期三

檸檬水,這樣喝最正確



前言:
身為檸檬愛好者,來看看別人怎麼食用檸檬。

隨記:
[快速翻閱]
P.3 維生素C,具有使皮膚美白以及清除黑斑、暗沉的作用。
P.3 檸檬酸則是人體進行新陳代謝,最主要的原料。
P.14 在所有的水果中,檸檬所含的檸檬酸最多。→奇異果的廣告播太多次了,反而覺得應該沒有那麼好才對,不然怎麼一直花錢打廣告。而且廣告次數與售價成正相關,越賣越貴惹。
P.15 檸檬酸是將脂肪、蛋白質和糖轉化為二氧化碳的重要代謝過程「檸檬酸循環」的主要化合物。在身體作用上,有助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
P.29 葡萄糖在細胞代謝之後會被分解為二氧化碳與水,在這階段,如果沒有完全地分解會產生乳酸。
P.40 乳酸會使血液轉為酸性。→除了補充鹼性食物外,泡熱水澡增加血液循環,可達到加速效果。
P.44 維生素B1能夠輔助酵素,盡量發揮酵素的功能。
P.46 建議從平常的飲食攝取維生素,不需要以維生素藥劑攝取,以免容易過剩,反而對身體不好。→初期時保健維生素綻很有效,但隨著食物品質的提升後,要棄掉大多數的維生素補充劑,太容易過量了。對身體而言沒有什麼東西叫多多益善,再好的東西過量都是災難,連水喝多了都會生病。
P.80 對歐美人士來說,他們認為黃色的檸檬叫lemon(檸檬),而緣色的叫做lime(萊姆),剛好跟台灣的習慣相反。
P.82 為了使檸檬更明顯發揮療效,最好別加入任何糖。→蜂蜜呢?我試過的心得是,0分。我以為會是加乘效果,但常常拉肚子。後來就單純喝檸檬汁才感到明顯改善。而且發現蜂蜜似乎沒有絕對必要的地位。
P.82 太濃的檸檬汁會刺激胃部。一個檸檬的榨汁,利用200cc的開水稀釋最理想。→原來要稀釋呀…,我一直都榨兩顆直接乾杯!
P.83 最好吃飯時同時飲用。→空腹太刺激,我通常先吃水果再喝檸檬汁,然後就這樣去爬山,健步如飛外,回家也不會有肌肉酸痛的問題。


心得感想:
美白最有效的就是直接把檸檬塗在皮膚,原來有這招呀!!但限制還真多,一來太刺激、二來會與光線起作用,讓皮膚出現局部暗沉的反效果。
台灣檸檬主要分兩類,有籽和無籽。我覺得最佳的是帶籽的檸檬,香氣足酸度爽。而無籽檸檬喝起來就像…化學藥劑,還蠻噁心的感受。效果有沒有差呢?我「感覺」有差!!另外濃縮檸檬的氣味就像外面喝的汽水一樣,我是完全不考慮再買來食用。
[2016年9月22日 晚上喝檸檬汁?]
作者在本書說他,每天早晚各半顆檸檬汁來養生。但晚上泡澡時突然想到作者的邏輯有問題,晚上怎麼可以喝檸檬汁!就說是驅動體力的關鍵物質。在睡覺前喝下去,是打算一夜七次狼,不想睡了嗎?(檸檬酸循環)

2016年9月19日 星期一

法國女人教我的事2



前言:
看完真的好無言,為何當時不懂她的暗示。

隨記:
P.13 烤個好吃的派比在大家面前把事情而清楚來的美妙多了。
P.35 男人最愛善於交際的女人。
P.35 交際要得體,一切都是「優雅」兩個字。
P.86 不管什麼時候,只要離開家裡那塊私人的小天地就絕對會盛裝打扮;原因非常簡單,她們總認為:「哈,妳永遠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喔~愛情來了。(廣告詞)
P.87 一位法國女人帶著一本研究蝴蝶的書來到住家附近的咖啡館;她對蝴蝶的熱情無庸置疑,但她也知道,如果只是宅在家裡看根本沒有機會遇見任何人。→在外面穿著雅緻是一種訊號,我下次要留意觀察。妹子舞妝,意在誘惑!?
P.89 打理自己是一種藝術形式的表現→對男人來說真正的藝術就是妝點後的美女。
P.98 為什麼「認識」這件事這麼重要?→感情是漸層不是黑白分明。
P.122 用心體會梳妝打扮所帶給你的快樂,以及別人的目光所能帶給妳的愉悅感受。→台灣許多妹子都不知道什麼打扮,連我隔壁的女大生,連件裙子都不見穿過。她晾衣服每次就那幾件褲裝。如果不是見過本人,不然肯定會認為住在隔壁的是男子漢。
P.130 長久以來,女人卻總是對自己的性感風情充滿懷疑;事實上,就性徵而言,女人的生理表徵實在美麗的令人屏息,而無可取代。→這就是女人看自己的乳房,就只是乳房。男人看到女人乳房就像飛蛾看見火一樣,反射性的想撲上去。p.s.不包括我,我對大奶妹並不迷戀。(真奶必是豐腴體態,大奶纖腰其中必定有詐。)


P.135 法國女人從小便學會,外界的注意力其實是無傷大雅的。→成為注目焦點再自然也不過,因為~小姐,妳真是迷人!但最近倒是發生一件讓我很不解的事。路邊注意到一位美女就盯著看,注視到擦身而過時,她皺我眉頭送我白眼,頓時我從讚嘆者變成一個電車痴漢。唉~台灣女人真是不是普通的難理解。
P.140 說真的,就像我們愛慕他們一樣,男人也是同樣愛幕著我們。→原來大家都一樣,男女心態是無差別,想追求心中所想的白馬王子(白雪公主)。


P.140 抬頭挺胸、挺直腰桿。→儀態是需要學習的,而非天生就會。
P.141 她不會把上美容院視為一種溺愛自己的獎勵行為,對她來說,讓自己看起來更美一些絕對是必要的,就像吃飯睡覺一樣,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當然,這不代表她得要花很多很多錢在自己身上。→有打扮就有60分,沒打扮-0分。
P.159 當她們展現自己對於知識領域的熱情時,絕對是最性感的時候。→內涵價值,身為男人第一眼當然是只看外表,但第二回時就會看到內涵。別認為男人只是膚淺,那只是第一關而已。反過來說第一關被刷掉,第二關還真的一點意義也沒有…。
P.187 曖昧就是愛情最美妙的地方!→這是愛情遊戲規則,不到最後一刻,禁用告白。
P.187 若是法國女人真的想誘惑某個男子,她一定會花時間慢慢來。→準備作業其實比想像中的複雜且深層,住家的打理、體態的優化和狂敲心機計算機。
P.191 世界是一個舞台;人要金裝,不論男人或女人都是如此。→看來我得考慮品味的穿著,一來讓自己更有自信,二來魅惑到16歲妹子就一本萬利了!!或許先從髮型開始…。
P.194 男人總是為我們內衣瘋狂;他們根本不需要實際看見它的存在,他們就知道它存在。→我們男人的眼睛具有透視能力!!(誤)其實我們這方面很具有想像力而已。
P.214 我們大多數人仍舊和前男友保持聯絡。→接受現實吧!女人都有個祕密花園,連目前情人也不知道的地方。
P.236 練習謹言慎行的藝術,不要告訴妳的愛人或任何有可能成為妳愛人的傢伙,妳所有日常行程,即使是面對妳先生也是如此,就像那句話說的:「上床要像蕩婦,但出門要像貴婦。」
P.238 雖然我們可能不用為了晚餐買單,但前置準備工作經費卻很嚇人,我們要買衣服、化妝、修指甲和除毛,每項都要花費。→看來出去約會男人買單是合理的,前提是對方在打扮上也付出一定的代價。不然…對方只是定位你是哥們、暖男、工具人罷了。這時最佳策略是保持目前狀況,等下一個目標出現時,用來拉來抬高自己的身價(暗示身邊也是有高水準的女性友人)
P.239 如果他當天打電話約妳晚上出去,絕對不要赴約,因為他的意圖非常明顯,他只是要和妳上床罷了。→原來不能當天約呀!以前習慣想到就約,倒沒想到女人會這樣想,或者是說我為什麼沒想到可以直接上床!!這個草食男,唉。
P.240 不要再約會:如果妳並非在一群朋友的陪同下,而是透過傳統一對一的約會模式來尋找伴侶,那妳只會覺得那過程不但枯燥乏味又令人精疲力盡
P.241 若是一對夫妻或情侶無論做什麼都形影不離。他們上就會厭倦這無聊的黏膩日子。
P.242 為了緊緊抓住男人的心,並讓彼此間的關係充滿熱情和生氣。她們偶然得讓生活脫序,也就是說,要有變化。
P.242 讓他吃個無傷大雅的醋。
P.244 讓她的男人知道外面的世界仍有許多男人覬覦她的美麗,比每天抱怨「你為什麼不再對我多用點心呢?」來的有效多了。因為抱怨往往會把我們逼入死角。
P.245 當男人發覺他已經「擁有」這個女人時,她便會失去所有吸引力。這也是為什麼法國女人即使面對自己的先生也總保持讓人猜不透的個性。
P.245 這些微妙的行為都足以對她的男人提出警告,他其實並沒摸透她,她仍舊是個謎樣的女人
P.247 除非法國女人想要和那個男人上床,她才會邀請他單獨來家裡坐坐。→我這個木頭!!!

心得感想:
本書前二章意指征服男性,用美食是個最好的策略。
打扮原來本質就是個強烈訊號,我還以為愛美是女人天性。但人性本質都不會浪費精力做無意義的事,打扮需要額外花許多精力!
這本書勾起蠻多以前的記憶,我以前看不懂得對話意涵,突然很多被解開了,原來我錯過這麼多愛情,只是我從來沒讀懂那些暗示。誰沒事會大老遠飛回台灣只為了跟我看電影…、誰沒事天天跟我講電話一兩個小時…、誰沒事單獨邀我去她房間…。暗,你不是還在場外找入口,你早已在場中央了。
從男人角度來說,這是一場賽局,而這本書在教女人如何用最佳策略來應對男人,而男人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女人運用了儀態、內涵、打扮和神祕性等優勢牌組,早先佈好棋局。如果男的對這方面知識一無所知,就如同野獸無時為刻都踩到陷阱,而處於弱勢。當看懂得這些愛情知識後才可能有基本反制能力。不然女生故意製造醋醰子,你就吃味生氣直接中計。你該立即弄個醋醰子來看誰魅力高!
本書雖然以法國女作代稱,但很多技巧是大部分女人都慣用的策略。心機根本是女人天生的本能吧。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心機是智慧的外溢表現。有心機的女孩可以間接得證,此女具有一定的智慧水準,才能從期望目的,反推組合出如此複合的行動。

2016年9月18日 星期日

理性之夢



前言:
看到理性讓我興奮的想看看作者說些什麼。

隨記:
P.92 接近混沌時,會出現兩個像π(圓周率)的普適常數。→混沌似乎脫離不了曲線,順勢是種圓滑,或者圓滑才是混沌特徵。(颱風、黑洞、星系,全都是旋渦偏收斂,看來並非巧合。俯視都呈現逆時針,這意味著我們所知的宇宙也受到一個更大的重力或公轉所牽引?)
P.128 「未來的電腦」將是高度平行作業,同時能高度容錯。可是設計這樣一種機器相當困難,要不是人腦本身是高容錯與平行處理的活證據,我們可能早就放棄了。
P.158 一般認為市場總是對的,即根據市場價格可以準確評估未來發展,即使會有哪些發展還不清楚。對此,我持相反看法。我相信市場價格「總是錯的」,因為它代表對未來的偏見
P.160 有效的國際通訊及計算早已破壞了套匯市場,使得貨幣兌換率只有微小的差異。→代表著中間匯商承受著高風險但低報酬的處境,所以衍生性商品(選擇權)是這些中間匯商所要的避險工具,人家賺手續費就飽了,波動留給投機者。
P.160 在交易市場附近一擺一部電腦的唯一優點,就是爭取到一百毫秒,因為光纖需要一百毫秒才能跨洲旅行。但假如我們有一個快速演算法將有莫大助益。→玩美服魔獸體會很深,延遲至少150毫秒起跳,而連台服只要3毫秒不到。造成我常常技能放不出來。如果在交易上就吃到大悶虧了,看到但永遠吃不到的目標價位。
P.162 《財務煉金術》(The Alchemy of Finance)一書中,強調個人的偏見明顯影響市場。因為這樣的偏見受到政治發展及文化因素的影響。因此不可能成為國際經濟的可靠模型。國際經濟就像天氣一樣,是一個不可模擬系統。但使用數學模型短期預測及觀察長期全球趨勢,或許仍然可行
P.163 現今商業交易的主要形式,是金錢而非貨物或服務。錢成為一種資訊,它能以光速移動,人們能夠很容易的投資、傳送及借出。→現今已非實物時代,已是虛擬時代。商機一直存在,只是不在馬路邊,而是在網路上。別再看新聞聳動的博士雞排就興奮的跳下去,學人家做那殺紅眼的路邊攤生意。例:50元便當,假設一個便當賺10元,一家店至少要三個人才營運的起來,一個月期望有3萬元薪水,那就要賣出9000個便當,一天就要賣300個才行,光想到包300個便當就傻掉了,還不包括開業前的準備和收工後記得留下來洗碗。

心得感想:
很怪異的一本書感覺是掛羊頭賣狗肉。理性沒有,倒是很多夢話,夢話的特徵就是囈語,遠聽像是說話,但細聽又是雜亂的胡謅。

2016年9月16日 星期五

混沌




前言:
體驗混沌最生活的方法就是每天喝咖啡,喝到身體無法代謝,接著就會瀕臨混沌效應的感覺,大腦快要爆炸了。趕緊用這四天連假好好休養吧,暫停咖啡因的攝取,直到大腦發出頭痛欲裂的快感,然後消失。終於睡飽了,來讀讀書吧。

隨記:
P.19 相對論否定了牛頓對絕對空間和時間的描敘;量子理論否定了牛頓對於控制下測量過程的夢想;而混沌理論則粉碎了拉普拉斯(Laplace)對因果決定論可預測度所存幻影。
P.43 勞倫茲(Edward Lorenz)吸子→重點在於二維和三維的表述。大多時候我們把圖簡化成二維模式,造成圖形上總看不出規律性,而當轉化成三維時,整個規律性會一下子被透視!


P.49 對混純研究者來說,數學已變成實瞼科學,電腦取代了充滿試管和顯微鏡的實驗室,圖形成了關鍵。混沌專家會說:「不使用圖形的數學家是自虐狂。」
P.64 相空間描繪面貌→突然想到圖中上半部想成二維,下半部相成三維。上半部不就如同股市圖!我們一直搞不懂股市波動變化,可能就是人類為了方便而創造K棒(一切的災難原點)。而因太方便推廣到全世界,成了今日的大盤走勢圖。而這圖是對現實作了降階。不管我們怎麼分析歷史走勢圖,得到的結果只有-隨機漫步!這不是巧合,這就是對真實層作抽象降階(時間、價格)的結果。而股市變化要看透走勢必須跳出時間軸的二維世界。只是當我跳出後,發現這層級似乎不是我一個人能處理得來的更高維度空間。也就是說每跳升一個維度,複雜度也呈現非線性的暴增。


P.69 複雜的系統可以同時擁有紊流和密合結構。→洋流系統、木星大紅斑,都在表述可能造成偏移,但離大循環不遠。
P.81 如果你能寫出微分方程式的解,那麼它一定不是混沌的。要寫出解答,你必須找到不變量,像角動量那種守恆的東西。你找到足夠的這類性質,然後寫出答案。這恰好是過濾混沌可能性的有效方法
P.81 最先傳來的訊息是不規則,而物理學家和數學家希望找到規律性。人們會說,不規則有什麼用處。但是若他們要和不規則打交道,勢必要了解內容。→科學最怕不科學(不規則)的東西,現實如同走出實驗室,你得學會與不規則打交道才能生存。簡單例子:法律規定跟實際規則是兩回事。暗盤交易你感覺得到,但你無法證明。然後只要說出來就變罪犯,依誣告起訴。
P.83 當參數值很小的時候,梅伊的簡易模式歸向穩定;當參數值大時,穩定狀態開始崩潰,族群數量在兩個數值之間擺盪。而當參數值非常大時,同樣的系統變得高深莫測。→現在股市就面臨資金趨向無限供給下,股市這系統已變得高深莫測。我們唯一知道的只有這不是均衡狀態。這是極度不穩定的狀態。只要有大災難出現,都是一場華麗的煙火秀,一場超大型連鎖反應。這就是全球化的代價,共榮共毀。
P.106 如果假設股票從六十元跌到十元的途中,必須經歷五十元價格中間站的話,這種股市策略想必要失敗。
P.107 假使一處地方的乾旱已持續甚久,那麼該處繼續旱災的可能性愈大。→台股量能持續下探的機率逐年增加!回不去了。
P.107 雲朵不是球體,山川不是圓錐體,閃電也從來沒有沿著直線進行過。→這世界是不完美的狀態,宇宙的真相是崎嶇不平的、皺巴巴的;是一種包括凹洞的、滿布斑點的、破裂的、扭曲的、糾結混亂而理不清的幾何學。
P.107 了解自然複雜程度,心理需暗自思忖,這種複雜性好像不似隨機的,不像意外的。→河流路徑看似隨機,但我們知道原理只有水往低處流,扭曲的河道轉變處只是在告示此處有障礙物的存在而非隨機的河流方向。股市有一派理論最小壓力線,與些概念極相似,但我至今還是沒抓到真義。可能是太多因子了。一個人的能力下,這是種超極限的方法。還是直接捨棄比較務實。
P.111 數據結果視觀測者與其對像而改變。→太遙遠的恆星只有一點,而進一點的看起來像圓形(太陽),如果再拿望眼鏡看,就能察測出是個球體。是點是圓是球,所有的描述都沒有錯。
P.116 自我模仿就是尺度一層層縮小的對稱性,它意循環重現。

P.130 科學家肢解事物,一次只研究一件事。如果他們想檢查次原子粒子的相互作用,他們才再把兩、三個次原子粒子又放在一起,而這已經夠複雜了。自我模仿的力量運作於複雜度更高的層次,這是綜觀全局的視野
P.131 我們對美的感覺,來自於自然界一亂一序,疏落有致的安排,比方雲朵、樹林、山嶺、雪花。
P.135 紊流到底是什麼?它是一團混亂,包括各種尺度,大渦流中藏著小渦流。它不穩定又很容易耗散,也就是說紊流會消耗能量,產生阻力。它往往從平穩跳至混亂。
P.139 絕對正確-假如你擁有無限龍大而又乾淨的數據。
P.139 面對現實,你只能將就這些有限的、髒巴巴的資料
P.198 只要你用正確的方式看待非線性系統,它們的結構都是一樣的
(參P.190 逼近混沌)

P.238 無限反覆的回饋。→兩面鏡子對照(無限縮小)、麥克風貼近音響(無限放大)。
P.252 我不認為機率和生物學有任何直接關聯。生物學上,混亂即是死亡。每件事皆是結構井然有序
P.287 科學毫無意圖去闡釋什麼,甚至也不說明什麼,它的主要任務是建立模式。所謂模式就是指一具數學架構,連同附帶的某些文字,說明描述觀察所得的現象。這樣一具數學架構能否成立,端視其是否發揮效用。

心得感想:
混沌有說觀察一滴水和一片汪洋是兩回事。汪洋是由極大量水滴所結合而成,但作用效果跟水是不同的世界。
混純是個過程,而這過程最終會朝向均衡,可能是靜止,如氣流最終到無風狀態。可能如地球軌道穩定的動態。
混沌理論定基了世界一個真理-不可預測!不論科技再如何發達,無法測得的因子永遠存在。
所有系統中擁有不同的因子,而有些因子沒有上限值的閥門。只要該因子串起連鎖反應,將會漫延到整個系統,可能是正向發展也可能是負向發展或許混沌告訴我們的不是如何預測發展,而是觀察各因子的計量變化,也就是當事情發生前會有徵兆,而徵兆就是某個因子已達到變異的臨界值。颱風形成就是如此,我們無法預測未來,但當氣象圖出現大範圍的氣旋時,就宣告著生成颱風的可能已瀕臨臨界點。也就是混沌效應重點不是演算法,而是觀察數值的變化,即可預測事件發生的機率,當數值超出臨界值,就是事件的爆發點。如同者開水,當達沸點時,笛聲突然的爆出尖銳的聲響。
混純是一組非線性的方程式,而不是一本字典。字典厚是因為記錄所有結果。基因可能並非我們想像中的身體字典,而是各種方程式的集合和初始值。如果字典有必要存在的話,必定是存放在母體而不是基因中。

2016年9月11日 星期日

尼采



前言:
這本書採用的是論點分類作編排,這是難人可貴之處。只是這樣做就無意間把尼采的缺點突顯出來了。尼采的強項是單一論點加上文學的語句,但所有論點無法交織出更高層次的水準,反而會發現其空缺處極多。這就是先知的盲點,創先但並不完備,需要後輩的充實才能成為成熟的哲學邏輯觀。

隨記:
P.94 一顆平庸的靈魂,並無值得別人理解的內函,因而也不會感受到真正的孤獨。相反,一個人對於人生和世界有真正獨特的感受,真正獨創的思想,必定渴望理解,可是也必定不容易被理解,於是深深的孤獨。最孤獨的心靈往往蘊藏著最熱烈的愛。熱愛人生,忘我地探索人生真諦,在真理的險峰上越攀越高,同伴越來越少。→超理性冷靜的人其實是最具有感性的人,因為感知力太強,你的一絲絲虛偽都躲不過超人的觀察。而尼采就是這種超感官者。因為我對感觀敏感度比一般人感,那感情衝擊是一般人強烈。如果不學會理性方式面對,其實應該會抓狂。何謂理性面對?你會有一套方法在與人交流時建立一層透明的防護層,能有效的減少感情的衝擊,但對方也會覺得你很難相處。這…真是兩難,先保護自己那脆弱的心為上、人際交流次之。
P.95 哲學家之所以孤獨,是「因為他們感到有一條可怕的鴻溝,把他們同一切傳統分離開來,置於恆久的光榮之中」。這是虛偽包圍中的一個真實的人的孤獨,這是向一切傳統挑戰的思想戰士的孤獨。
P.106 人的個體生存誠然有其悲劇性質,作為理性的存在物,他能知無限追永恆。作為有限的生物,他又是必須死的,這種難堪的矛盾只有在人身上才存在。
P.121 當不可能驕傲地活著時,就驕傲地死去。→這不知該不該記錄,因為尼采最後十年是處在發瘋狀態的慢慢死去。
P.225 他(尼采)深深厭惡那種無靈魂的逐利行為,同時也公開仇恨人們的偽善的「無私」。
P.230 「健康的自私」所倡導的是一種自愛、自強、自尊的精神。
P.247 要恰如其分地看待科學價值,它只具有工具價值。如果把科學當作目的本身,漫無止境地追求對物的支配,結果只能喪失人性本生的意義,使人成為物的奴隸。
P.252 哲學開始於理性的覺醒。理性覺醒的第一個徵兆就是對感官的懷疑。
P.293 上帝死了!你們天天進的教堂是上帝的墳墓!你們把死人當活人一樣相信著,欺騙著自己,其實你們根本沒有信仰。→比我更犀利!你們這些信徒根本沒有信仰!信是假的,所以只是徒勞無功,自欺欺人。
P.298 隨著上帝之死而發生的價值真空反而提供了空前的機會,使人可以著手建立新的價值。在這沒有上帝的世界,人生並無所謂「永恆的背景」,而且只有人才是評值者,一切價值都是人自己建立的。人必須自己為自己生活探索一種意義。過去人把上帝尊為唯一的創造者,自己屈居被創造物的地位,由此建立的一切價值都顛倒的「重估一切價值」就是要把被顛倒的評價重新顛倒過來,否定一切被肯定者,肯定一切被否定者。這也就是「價值的翻轉」。→這一篇應該就是尼采成就歷史定位的主論所在吧!顛覆傳統核心價值。孩子,學會做自己的主人吧!別認為這是件容易的事。自由意志對缺乏自我約束力者是一場災難。自由是給認真者最大的助力,但對懶散者是最大的災難。我怎麼如此肯定?因為我家人正天天使用無紀律的自由。受感情所支配的自由是場災難。不信嗎?回想年少時基因瘋狂的製造賀爾蒙,你滿腦子的就是發情狀態,莫名的性衝動。如果服從感情,自由必成災難的原點。
P.301 道德批判尚是一個空白領域。上帝死了,可是上帝的影子還在作祟,這影子就是道德。→道德長久以來都是判斷善惡的標準,而道德的標準由來如果沒細想會認為是自內心而來,但再深思後會發現,道德標準是你接受社會價值觀所形成的標準,不是發自內心的標準。也就是說道德已被操弄而不自知。如果還不懂,想想為什麼會有善與惡的定義?你會驚覺善惡都只是主觀的產物,從來都不客觀。
P.307 道德不是「自主」的,它僅僅是「意見」甚至是「對於本來不存在事物的意見」。
P.307 自然生命本身是非道德的,萬物都屬於永恆生成著的自然之「全」,無善惡可言。
P.316 敢於像自然那樣成為非道德的。
P.342 善人的生存條件是謊言
P.342 善人的虛偽之狀不可勝數。他們露出慈悲的面容,做出施予的模樣。他們的一切德行都指望豐厚的報酬。他們倘若大權在握,還要假冒服役者。如此等等。
P.378 生命的本質於不斷自我超越

心得感想:
本書附一有尼采傳略,我終於對尼采人生稍微有所了解,也知道為何對他如此共嗚,厭惡社交生活只不過是看穿虛偽。如果你知道這些行為是錯誤,你還跟著大家一錯再錯(虛偽),最終失去的就是自我。虛偽與真我,兩者如果能力有限下你該如何抉擇?尼采選擇真我,我也選這條孤獨之路,但我沒有尼采的智慧,可能是對我極度不利的選項。明顯我不會成為偉人,但可能成為眾人的厭惡對象,或許有天我會被冠上正義魔人的封號也說不定。當說謊變成一種習慣,你就不自覺得活在虛偽中,而不自知。只要有人說實話就會暴跳如雷、狂吼~那不是真的!!但的確對方是說真話。尼采的人生值得警愓之處在於,純真最後走向的是發瘋。或許驗證了,水至清則無魚的現實狀態。尼采批判叔本華終極虛偽,自己反向走進終極純真。結果兩者皆是錯誤-極端。這是前車之鑑,是兩大哲學家在探索未知所留下來的標記-錯誤之路。或許該嘗試享受有點骯髒的人性,而不是完全純粹。
先知並不是全知,先知只是給一個正確的方向,而不是給一張詳盡的地圖,尼采戳破眾人的謊言-上帝,創造新邏輯觀,但其他許多論點就不代表正確,超人論應該是光環效應下的代表論,對我而言超人論就覺得不怎麼好的論點。所以合理來說尼采在哲學上主要的地位是宣告:上帝已死、道德破滅的核心論,這棒敲碎上帝架構後所留下非常巨大的空缺邏輯,就待後人一點一滴的重新建構。

[2016年9月12日 謊言與憎恨]
眾人痛恨謊言,但又無法接受實話。這問題很有趣。我盡可能的只說實話,因為說謊是災難的種子。一開始很方便而且越用越方便,簡直就是這世界的快速通關技巧,但每說謊一次就是加深自己的虛偽,虛偽從一開始的配角,漸漸的佔據了你所有心靈,最後成了主人。這似乎不可能成真,但事實就是如此。我因為離職後就戒掉了EQ這東西,因為對自己不需要什麼EQ,誠實面對自己就是最佳策略,而目前已養成誠實的習慣,所以很不習慣說謊。而這變化讓我發現奇妙之處。當我誠實的跟家人說話,對方強烈的反應我是壞人!!這感受很強烈,媽說:你以前上完卡內基後變的比較正常,現在反了。這點讓我驚覺世人容不下誠實,然後我就暗暗的改變策略,虛偽包裝了言詞。媽的反應感覺我又變好了。但其實我是變壞了,因為我說謊。這謊言的代價是很微妙,受益者是我,受害者是全家。因為對方信了我的謊言,強化了她的信心。相信她的投資策略是完美的、超倫的方式-股票買來當定存,啵棒滴。我變成受歡迎的人,但家庭總財富是持續下降中,而預期是無底洞。連家人都無法接受誠實,眾人更是不可能。這推導出:別人憎恨我不說謊,但我會憎恨自己不誠實。這誠實是內在的的真誠,唯有對自己真誠才可能進入正向回饋之路。這也就是尼采容忍不下他人虛偽的關鍵處。虛偽是傳染病,當虛偽擴散到全部的人。世界成了虛偽為主流價值,價值觀被顛倒了!
[2016年9月13日 母體與樣本]
我一直在想,或許我觀察的樣本數太少,出現的極端值現象。平均來說人類不該那麼懶和笨,不然文明早就滅亡才對。

2016年9月4日 星期日

步兵戰



前言:
繼續研讀戰爭中的知識

隨記:
隨興翻閱

心得感想: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各國將軍其實都不知怎麼打。剛導入機械化,而那機械化又是很原始的工具,戰車是披著薄板金的汽車加一門機槍,還不是炮台。機槍這太新穎的東西沒幾個人知道它的威力。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戰變成是一場學習場所。但這場學習中將軍毫髮無傷,但下面的士兵死傷慘重,這點很玩味。士兵是給上面拿來練經驗的耗材,而歷史上也沒有人在乎死這麼多士兵,將軍該出來切腹謝罪。沒有。這些士兵非常的服從上級,衝向敵方的機槍陣而死。只因將軍認為在新式熱兵器時代,理當勇敢的衝向前就是最佳的策略,但事實是因為機槍的發明導致防守方有利,火網交叉射擊實在太具有阻敵進攻的優勢,且鐵路的建置讓守備方的集結兵力比歷史上更具有優勢。這兩點讓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防守方具有比進攻方還要好的優勢。
第二次大戰的發生不是意外,是殖民主義的延伸而已。在當時擁有殖民地是種主流思維,打下一塊地變成自己的殖民地是當時所認同的想法。德國、日本、俄國只不過是學著英、法、西、葡、荷的腳步跟進而已。這是現代無法認同之處,因為目前主流思維是世界和平,殖民主義在這時代是不合理的論點,算是人文進化吧。
在第二次大戰後進入代理戰爭,美俄避免直接對戰(直接對戰就是核戰),而從地緣國家作競爭。韓戰、越戰、阿富汗戰爭。韓國最有爭議的大概會想到麥克阿瑟原本有機會反攻中國,但被杜魯門免職。從本書得知,杜魯門做的決策對美國的確是有利且符合現況。中共非常重視韓戰,根本是佈下重兵,美軍如果增援進攻,其實也會打的跟越戰一樣慘烈,韓戰與越戰看似有限度的戰爭,但背後的國家都可採行無限戰的消耗。如果美國沒有理性的採取抽身策略,美國總統會被人民解決,如果身為總統就會選擇自己來終結韓戰,結果比越戰的結局理想。守住一半韓國,剩南韓(這自卑的民族稱自己是韓國,其實只有一半。)。總結來看越戰與韓戰美國其實都能贏,只是看是否要舉全國之力而已。但意義何在?舉全國之力通常只有一個條件,戰爭打到自家了,才會使用的終極策略。早該放手才是上策,越戰、韓戰是兩場無關勝負的戰役,從現今來看,美國是最大輸家。阿富汗美國出手更是玩味,純報復性質比較高,因俄國在韓國、越戰在後面供應,讓有限戰成了無限資源耗損戰。美國也在阿富汗戰爭中回以同樣的方式,供給阿富汗的游擊兵讓俄國怎麼也拿不下全部阿富汗。最終俄國也是失敗收場。但美國別高興太早,自己養出的塔利班和基地組織,造就911。
到了波斯灣戰爭時,海珊嚴重的錯估世界觀點。身為第四大軍事強國,伊拉克的確擁有自信可以打一場戰爭,只是俄國的解體,導致全世界處在和平狀態,世界各國都很閒。海珊的如意算盤是吃下科威特,世界各國不會有所反應,因為不想有戰爭。但各大國家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因非常在意,才剛發生過。對海珊這種行為非常敏感,此時北約不用處理俄國,因為俄國內亂中,普丁還在力爭上游,並不現今的主權者。在這種背景下,伊拉克成了世界公敵。海珊這決策真的錯很大的賭注。
近代比較大的問題是聯合國的維和部隊問題,聯合國理當是中立性質的調停者,但沒有任何實質兵力,全是各國提供的士兵。也就沒有主導力。之前很熱門的電影-黑鷹計劃就是這個背景的故事。大家應該跟我一樣,只記得美軍在那瘋狂殺敵,但事實是美國在主動式的插手索馬利亞內部問題。導致當地人民根本反對美軍。如果美國有利於當地民眾的地,當地人民為何會反對?可見做的並不是對當地有利的事,而是對美國有利的事。而美國的行動代表聯合國,聯合國變成非中立者,導致聯合國的存在變成美國的幫兇而已。聯合國不在是聯合國。這事值得深思,當下次世界組織介入國家事務時,別太高興。美國是獨立行使用兵權,不服從聯合國指令。到後來的波士尼亞內戰再一次突顯這問題,北約軍與聯合國的關係非常緊張,常常美國就直接出手打他認為不聽話的那一方(塞爾維亞人,31%)。但最終塞爾維亞人又改採游擊兵戰術對上先進的美軍,又把美軍的銀彈燒光後,迫使美軍退出戰場。接著就是血洗波士尼亞境內多數的穆斯林斯拉夫人(44%)。所以引狼(美)入室前先想清楚,來的並不一定是光明,可能是更黑暗。
美國軍事力量已進入了絕對領先的地位,但這種科技力的代價就是極度昂貴的成本。而這種怪獸級的燒錢法,打不起近乎零成本的游擊兵。這很妙。美國可以打國家級的對手,但打不贏恐怖分子。科技力對上只拿AK步槍的士兵是顯得無力,對手連手機都不用。對手現今不在藏身在深山原野裡,而是偽裝成平民。這種新型態的戰爭模式又讓所有賽局回到原始的均衡點。除非連同平民一起殺,不然美國沒有優勢。所以問題在那?軍事力量是最後手段,政治才是要務。中共要解決台灣,如果犯了相同的錯誤,也會變成有限戰爭中的無限資源戰。除非殺光所有游擊兵。但只要多殺一個平民就會引發更多平民變身游擊兵,最後變成得殺光所有台灣平民。那這場耗損中國受得了嗎?所以理性來看,中國也不想用軍事力量解決台灣問題,因為太不划算了。同樣的代價,買下台灣所有公司還比較划算。這也就是台股跌不下去的心理面重要因素吧。
我們最有力的多方是國家的最大敵人-中共

世界局勢你得聽看看李光耀怎麼說再決定。
可惜死了。
退而求其次,
台灣股市你得聽聽看左岸領導人怎麼說再決定。
疑!!

給點關鍵字吧...
台股心理面瓦解必須是中共領導人說,尊重台灣2千3百萬人民的自由意志。
爆跌宣言!
可能說的出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