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君王中,最喜歡的就屬李世民了。
隨記:
P.2 唐太宗之所以受到肯定,並不在於他是沒缺點的君主或治國盡善盡美;他的可貴之處在於願意學習。
P.3 在開國戰爭中,他並非光靠騎兵正面衝鋒取勝,反而經常沉潛拒戰,以消耗敵人士氣與軍資,才迎來最佳的戰機。→他知道手上有一張王牌(騎兵2千),大多忍到最佳時機才發動這張牌,一舉殲滅全敵。
P.4 唐太宗在當上皇帝十年後,對自己身為皇帝的自我要求,漸漸不如以往,驕傲慢慢掩蓋對運用權力的自我警惕,終於帶來不幸的後果與挫折。除了親征高麗失敗之外,他的兩個兒子也因爭奪皇位而引起紛爭。縱情的惡果並不會馬上顯露,但一旦瓜熟落地就會造成重大傷害。當人類還真是難,堅持理智極為艱難。
P.26 隋煬帝把瓦崗軍(李密)作最主要的危險,根本沒注意到起兵叛隋的李淵父子,這就給「乘虛入關」創造有利條件。→李淵起兵形得義軍三萬,雜牌軍只是剛好沒強敵。時運,真的不可控。在此也再次見證,槍打出頭鳥的現象,最強者必遭所有人算計,阻力必然最大。所以中華文化的韜晦之術盛行就是這類對奕發展所衍生出來的生存法則。然後就成為今日的文化包袱,變成一種中華文化的劣根性-見不得人好。
P.27 南下入關,支持與響應者為數眾多。→天下動亂,人民沒得選只有從軍,而且會選勝利之軍,最好是仁義之師(不亂殺)。李世民堅持積極進攻著實有遠見,只要撒兵,義軍就會鳥獸散。只有打下長安才能站穩,而且是唯一活棋。撒軍就散兵接著等人來吃。遠見其實充滿危險,必須挺過當下的危機。近利與遠見差別只有在於,何時面對危機。通常延遲危機會讓難題更難處理,變成災難。所以養成習慣:當問題來時,第一時間就面對並處理掉。
P.36 我士卒新敗,銳氣猶少。賊以勝自驕,必輕敵好鬥,故且閉壁以折之。待其氣衰而後奮擊,可一戰而破,此萬全計也。→李世民第一次吃敗仗(高墌之役),在新敗8個月後,薛仁杲進犯長安。此次不再採無腦式硬碰硬作戰法,開局改採守勢,對壘近60天後,對手糧盡後,反守為攻,一舉破敵,滅之。
P.37 劉武周軍陷晉陽(唐起兵之地,大後方)。對壘相持於柏壁,長達五個月。→李世民在出發前,說給他三萬精兵,必克復。而直覺是李世民是去打快攻。沒想到是打「堅壁不戰」,待宋金剛軍糧困乏,部眾大餒,不得不後徹。李世民才開戰,一日八戰,行軍二百餘里。時機似乎是可以知道,而且輕易區別出來。或許真有些技巧能抓到時機。但就我現行的方法是不可能,因為我封鎖一切資訊來源。而且我能取得資訊來源不外乎是新聞,這是極劣質的資訊來源。除非我擁有資訊網,不然我永遠無法抓到時機。前題本身就不可行,或許還是得回歸限制條件問題,我無法取得資訊為前題作系統設計。很有意思吧,如果我有正確情報,只需要有一般人智力就能做出正確判斷。所以現實難題不在本身智力而是在情報取得。
P.55 堅壁挫銳,敵飢以持久弊之。當敵強我弱的時候,李世民善於「持久」戰,堅壁對壘,拖住敵軍,磨耗其兵鋒和糧餉,竭力改變雙方的力量對比,然後捕捉反攻致勝的戰機。
P.59 每次戰鬥中都親率精騎,深入敵營附近,作細緻的調查研究。→李世民真的很勇敢,親自到敵區偵搜情報,以取得優質的第一手資訊。其中數次被敵人碰到,其中一次被敵將單雄信撞個正著,對方領兵萬人,李只有五百騎兵,幸好有猛將尉遲敬德,陣前斬單雄信,而突圍。做這種高風險的事,遲早會撞到牆。所以手上必須有王牌才能化解掉危機。越有風險的事,越需要有底牌作保護。千萬別想信好運會幫你,因為好事難成雙,壞事易連莊。理論很簡單:(他人視角)天與不取,反受其咎。
P.78 在京師處於劣勢的李世民,在玄武門將領身上打主意,這確實老謀深算。→在與太子建成鬥爭中,李世民後期近乎快被打倒了。李世民真的是久經沙場磨練,習慣以少打多。這點值得我借鏡,劣勢還有可為,放棄直接死棋。我得習慣以少打多的痛苦困境。
P.82 太子李建成與李世民相比較,無論是才能還是戰功,都是相差一段距離。→張婕妤早就探知李世民動靜,且告知李建成,而李建成自以為京城「兵備已嚴」,而完全沒想到玄武門可能被收買,這是戰爭經驗不足的代價,從沒領教過意外的可能。如果身經百戰一定會對任何跡象作防備,以防不測。結果就太有自信、輕敵,被李世民一箭射死,並且附贈元吉陪葬。李世民的層級超出兄弟太多檔次了。奇妙之處是同父母生的,所以先天智力水準應相差無幾,差別應是後天的磨練,而後天造就天壤之別的表現。代表我可能太高估資質,或許吧。但看一下我家族同輩的表現。並沒有出類拔萃的人物(沒人念到博士學位)。所以資質似乎又具重要性。難怪,親戚間很愛作比較,還蠻有其道理。因為基因品質相近,起跑點大致相同。
P.87 年僅29歲的唐太宗(登基),精力旺盛,奮發有為,勵精圖治。→對照李淵此時早已無心政治,只想逍遙過日。所以李淵在玄武門之變後順勢交棒還蠻明智的選擇,一來無心治國、二來避開新一輪的家庭革命。年紀是一大關鍵,十年前我思維像李世民,而十年後我思維可能也會如李淵,機體的老化,讓阻力越來越強大,這是物理困境。像現在每日起床感到精力充沛的日數漸漸不如以往。年紀問題絕對超出小鮮肉們能理解的範鑄。
P.123 「貞觀之治」23年,後期漸不克終。從清靜簡約到驕暑縱欲。→自律難擋時間一點一滴的穿鑿,最終還是會顯露出人性。成功必然帶來驕縱,只要不要太超過。只要意識到自己在縱欲,大致上都能克制在不出亂範圍內。
P.165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尋找意見別只找一二個人,要聽很多人之言,才能形成多視角無遺漏的分析,然後只要普通智力就能做出優質決策,讚。嚴重的錯誤大多發生在失算,失算就是沒想到。而很少事是所有人都沒想到,只要肯聽取眾人意見,一定能避開嚴重後果發生。
P.256 運籌稚幄,決戰千里。→戰略層次,完全不存在親力親為。所以戰略層是指純智力,戰術層是指半智力半體力,戰技就是純體力。這種分類定義,我還蠻喜歡的,簡單明確。→其實我不一定要升到戰略層的人生,李靖老了還是一樣能領兵打下吐魯番。所以只要避免到戰技層交易就行。意指夜盤交易我絕對不能碰,年紀絕對不允許熬夜。
P.257 康太宗不計局部戰役勝利之一得,而著眼於「一舉可滅的全局戰略。→這才是帝王呀,以全局觀點作出戰略。讓李靖、李勣等純武將作戰術規畫和執行。突厥完全被打翻掉。帝王主戰略,將軍主戰術。這才是完美的運事系統。李世民和康熙一作對比,完全是不同等級,康熙瞎忙不是蓋的,連新疆動亂,都御駕親征。還真是手中無將可用,變成開十萬大軍去震壓幾千名叛軍。蠻瞎的康熙,歷史給予的評價有點太超過了。
P.258 相機進取→這點是超群的一個重要能力,我一直很渴望得到此能力,但總是做不到。本質與紀律操作邏輯違背。唯一解套方法就是獨立出來形成一個新系統,名為奇兵。平時不動,只有大好機會來時才作用。難在這系統必須有情報能力,而這似乎不是我可擁有。我沒有情報系統,所以我預判必然只是幻覺(感覺),不是好機會而是隨機。
P.261 有功不賞,以罪致戮。→這現象我身上也常發生,當獲得重大戰果後,我捨不得犒賞自己。然後接下來交戰就發現交易品質下滑,有時還嚴重影響後果。滿足身心是交易的一個大課題。
P.262 彼乘吾弱,逐奔不過數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陣後反擊,無不潰敗。→騎兵衝殺力才可破敵致勝。騎兵層奇兵,非正兵。步兵才是正兵。如征突厥,出兵十萬,只有一萬騎兵。而打崩頡利可汗是騎兵奇襲,步兵平推,掃盪、佔領。跟股市一樣,步兵是現貨,騎兵是期權。看來我該朝現貨研究,而非再鑽研期權。因為我沒有正兵,就無法形成正奇用兵。而正奇用兵才是化繁為簡的概念理論。
P.400 嗜好良馬,每戰必乘駿馬,衝鋒陷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還有更深層的意思。逸品不止品質好,對信心的提升也極具效果。神兵利器的雙重效應(好物加信心)。把錢花在投資交易相關裝備上,絕對是划算的花費。一來滿足慾望,二來對交易有益。例如買張好床勝過買台車。
P.415 西元649年貞觀23年5月去世,享年54歲。→古人真的活不久,智慧還沒萃煉完全就已死亡。或許對古人評價不該太嚴苛,早亡一直是他們的困境。但從另一個觀點來看呢?古代成大事者都在六十歲前,活六十歲其實已非常夠了。項羽也才活31歲,卻已列入傳奇人生。越在乎長壽越可能平庸。這現象有趣,長壽是放棄機會的結果。你要嗎?我不要平庸,願拿長壽換富貴的機會。
心得感想:
當看過韓信的一級戰術後,再看李世民的用兵,就明顯感到層次不同級,韓信每次大戰都有創新,而李世民就很單純,近乎只有一招,堅壁挫銳,待其糧盡氣竭,一舉進攻。所以看來要研究戰爭還是要多著墨於良將,而非帝王類的傳記。
李世民經歷多次大戰役,為何他願意冒生命之險做這些事呢?人不可為了他人去冒死亡的事,尤其成全兄長登上皇位。這存在一個目標,李世民想要的夢想支撐他不畏死,而其目標必須超越死亡為代價,也就是必須是存在極端暴利。這倒提醒我,我不該修改我的目標,當夢碎,戰意會跟著消退,而形成負回饋。堅持理想想才能解除自殺意念的擴散。很奇妙的心理學。自殺是絕望的結果,絕望是因夢碎,所以堅持追逐夢想是消除自殺想法最好對策。「專注夢想,其它勿想。」妙哉,預留20萬作自殺基金,然後結束自殺議題。後路已備,那就該全心全力專注進取。不畏死,另解釋是先知道如何好死,方可取得勇氣來作戰。
[2018年11月27日 對手也是人]
我總是放大對手的優勢,但連唐太宗在得政後,還是犯了許多錯誤,尤其是晚年做了許多不符他水準的決策。意思就是不管誰都會有弱點,人性的弱點更是無法避免。耐心等待對手犯錯,尤其是自處弱勢時。完美不可能存在,連完美本身就存在極大耗損作為代價。
[2018年11月27日 超越自我,必須克制縱欲]
縱欲本身無傷大雅,但畢竟是一種阻力,尤其在劣勢時經不起這類耗損。在相同條件下要表現超出水準就必須擠出資源,而其方法就是克制欲望。但看似容易,其實很難長久堅持。好在其實不必堅持太久,只要回到水準之上即可。
[2018年11月28日 行動力]
李世民的學問比楊廣還不如,但成就卻大大超越隋煬帝。知識力似乎沒有如預期的那般強大,似乎有一個比例問題的存在。以目前讀的書量早已超越均值許多,但成就卻不相稱。我的問題應該不是讀書不夠,而是行動不足。該把精力用在作研究、做事上。思想層已超出需求,出現遞減效果。行動才可以具現化,空想只會讓機會從腦中飄過。
[2018年11月29日 專業知識]
最近在思索這問題,我讀的書偏向心理、思考的書。但對交易上沒有幫助(該類知識早已滿足要件水準)。當看到學霸的讀書方式,發現我這個嚴重的問題。我讀了很多書,但對我沒幫助。那我讀這麼多書意義在那裡??當然不是說讀書不好,而是生死交關時,讀書顯得時機不對。我該專注解決交易問題,而不是放著交易問題不處理,來品書。越品越覺得人生無意義。很奇妙的感覺。再看看學霸白讀書什麼,更是一種啟發,統計、商事法、國際經濟學、公共經濟學…,全是專業類型的書。目的是為了國家考試。意指她讀的書都是為目的而讀,而我現在讀書是漫無目的,盡挑思考類的書,而非增加硬功夫的書。所以推論至此,我必須暫停品書隨記一段時間,改去讀專業書籍。
《白噪音》
捨得,捨棄是為了得到。捨棄困難在於選項在框架之外。本站暫緩算小意思,我另一個放棄才真正撼動自己,堅持二十年的品味、習慣、偏好。代表著我真的心已落底、歸零,完全的重新檢視一切,從根本檢討一切邏輯結構。並作解構、分離、重組。書籍資料:
書名:康太宗傳
作者:趙克堯、許道勛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7月
閱讀價值:高,帝王代表當推李世民。
謝謝你一直以來的分享
回覆刪除祝你捨得後的得到,圓滿豐碩!
普通知識到一個程度後,再繼續讀的效益很低。
刪除目前熱愛程式開發,我想近期都不會寫隨記。
感謝支持,並祝你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