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

哲學的40堂公開課



前言:
漫步哲學世界

隨記:
P.10 蘇格拉底樂於揭露世人對事物真正理解程度的極限,質疑他們賴以建立生活的種假設。如果對話結束時,人人都領悟到自己知道的事何其稀少。對他來說就是成功。→例:存心騙人算不算不道德?然而你有個朋友想自殺,你把刀藏起來?這種悖論如何解釋!
P.12 「哲學家」這個詞來自希臘語,意思是「智慧之愛」。
P.12 哲學傳統所重視的智慧是以論證、推理與發問為基礎,而不是只因為某位要人告訴你這些話千真萬確就信了。→父母的話要聽。聽了就完蛋了。大多數人生都屬平庸,就機率來看生對家庭的機率小於10%,大多是一般家庭。而生在有問題家庭的機率偏高,因為知識落後者,偏好多生幾個。
P.12 只有在你思索自己作為時,生命才值得繼續
P.13 我們大多數人都誤把表象當成現實。我們自以為了解,其實不然。→你永遠不可能知道真相,最多只是看到結果,殺人犯殺了人,隨機?當然只是說詞,背後的成因沒人想知道也不想知道,因為真相太複雜了。
P.29 沒有人知道任何事情甚至連這一點都不是不確定的。你不該仰賴你相信為真的事,你可能錯了。一切都可以質問,一切皆可疑。所以最佳的選擇就是保持心胸開放。不要投入信念,你就不會失望。這是懷疑主義的主要教誨。
P.40 對伊比鳩魯來說,人生的關鍵就在於體認到我們全在追求快樂。→做自己覺得有趣的事,不在乎世俗眼光,例:集電影票根。我是說舉例,這行為對我言是很浪費生命與金錢的行為。
P.40 別為了得到你無論如何構不著的東西而把一輩子耗在工作上,過簡單的生活就非常好了。如果你的欲望很簡單,就很容易滿足,你也會有時間跟精力去享受真正要緊的事。這就是伊比鴆魯的快樂祕訣。→這段話有兩個問題:1 當你達成簡單之後呢?另一個是什麼叫要緊的事?免於物質匱乏算是嗎?如果是,那不就是現在大多人在做的事。似乎並沒解決問題。
P.47 我們應該只擔憂我們能改變的事情;對於所有其他的事,都不該情緒激動。→我們控制不了天氣,但我們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P.65 沒有一件事本身就是可怕的,這一切全看你怎麼想。快樂是一種心靈的狀態,而不是世界的狀態。
P.65 財富、權力與榮耀都毫無價值,因為這些東西可能來而復去。沒有人應該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這樣脆弱的基礎之上。快樂必須來自一種更加紮實,不被拿走的東西。→原本期望波愛修斯找到永恆的東西,沒有!他找到一個不存在的東西來填補他的空虛-神。這邏輯最強的地方是神沒人偷得走,但最大的弱點是根本不存在。
P.68 如果神可以預先決定,那我對我自己的所做所為肯定就沒有選擇。我們因自己的行為而得到賞罰又怎麼會公平?如果我們不能選擇要做什麼,那神怎麼能決定我們是否該上天堂。→全知全能的神存在本身就是悖論。如果相信神,那殺小女孩的人是合理行為,那就不需要法院和死刑,因上帝要他殺了那小女孩。再推論下去,原來兇手是上帝。(如果你信上帝的話)
P.72 神就是你想像得到最偉大的存在,要不然那個東西就會是神了。→同理我無法想像神這麼弱,弱到連個小女孩都救不了,所以神根本不存在。為什麼當時沒人跟安瑟倫說這事呢?或許當時數學還不發達,看不出無限大的相反就是無限小。
P.83 憐憫會帶來災難→如果你過度憐憫你的親人,結果就是大家一起痛苦。如果你有智慧你必須冷酷無情下決策,以帶領大多數親人脫離困境。這就是我面對的問題。我的仁慈反而讓家族的財務黑洞越來越大,最佳決定是強硬取得財政大權,而我仁慈讓我錯過二次!所以這句話我感受很深。當然前題是你要確定你是家中最有智慧的那個人,如何判斷誰最有智慧?嗯!?好問題,雖然我知道我是,但還沒想清楚明確定義。智慧、知識、成功!?
P.85 人類很好騙,會被外表欺瞞。所以身為領袖,你或許可以看似誠實又仁慈,實際上卻不守承諾,行徑殘酷,結果仍蒙混過關。
P.96 任何可能為假的都不是真的→疑者不食,食者不疑。感覺食物有問題就丟棄,而不要捨不得。同樣原理運用下,在做判斷時只用最可信的資訊來作決策,所得到效果是最佳的,對股市操作,這點極為重要,而運用此概念到極端的學派就是純技術派,只看圖形不看新聞和基本資料。
P.96 只有在你確定這個信念不可能出錯或造成誤導的狀況下才接受。只要有一丁點懷疑的空間,就不接受。
P.100 我思故我在,一旦你開始懷疑自己的存在,懷疑之舉就證明你身為思考之物而存在。
P.110 並不是每個人都覺得巴斯卡的論證很具說服力。其中最明顯的問題是如果神存在,可能不會非常喜歡那些只因為這樣賭最保險所以信神的人,那信神的錯誤理由。這理由實在太自私自利了,完全奠基在你自私地想不計代價拯救自己的靈魂,那導致一個風險就是神會確保採用這種賭徒論證的人永遠進不了天堂。→原來最佳反擊點是:在天堂的原來都是賭徒,而不是信徒。(巴斯卡屬詹森派-天堂坐位稀有論者)
P.150 休謨認為,一件事要稱得上奇蹟,就必須違背某條自然律。→人死不能復生,這就是自然律。連續100次擲硬幣同一面,這不能稱為奇蹟,是有可能,只是個微小的機率,1/2100
P.162 我們看得見現象,卻看不見本體。
P.164 通往現實的道路:可確定的經驗知識。
P.171 定言令式是跟假言令式相對的。假言令式的形式是:「如果你想要X,就做Y。」例如:「如果你想避免坐牢,就不要偷竊。」 定言令式則不同,它是下命令給你。例如:「不准偷!」這是一道命令,告訴你的責任是什麼。
P.191 生命是痛苦的,沒出生比較好。
P.201 無論是誰高等與低等樂趣都體驗過以後都會比較喜歡高等的樂趣。豬不能閱讀或聆聽古典樂,所以在這方面豬的意見不算數。但如果豬能閱讀,牠也會喜歡閱讀勝過在泥巴裡打滾。→在推論下去似乎很恐怖,我們身邊一堆豬。只愛玩泥巴不讀書。
P.203 別人可能自以為知道什麼會讓你幸福,但他們通常是錯的,你比他們更清楚你真正想過什麼樣的人生。而且彌爾主張就算你不知道,讓你去犯錯,會比強逼你順從某種生活方式來得好。→我該學捨棄一種思維-規勸他錯誤的行為(例:喝酒),因為他們喜歡那樣做,這是他們的自由。
P.204 冒犯跟傷害不該混為一談→天才行為常有驚人之舉,例:裸奔是種冒犯,殺人才是種傷害,兩者存在極大不同。疑!彷害風化這條法律大有問題!
P.227 馬克思相信資本主義最後會自我毀滅,無產階級注定要在一場暴力革命接管一切。到最後,從一片血腥屠殺中會浮現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人不再受剝削,能夠發揮創造力並彼此合作。→這段話出現了很有趣的前真很偽的表述,暴動是一定的,但最後無產階級接管的世界並沒發生,而是一再循環財富重分配,大多數還是窮人,或者感覺自己是中產階級但本質還是窮。如果人民富足為何美式賣場會出現萬人排隊?排隊是一個表象,說明一個本質-窮。窮的定義:金錢價值>時間價值。
P.230 人性比馬克思承認的更具競爭性,更貪婪,共產主義國家裡不可能有完全的合作。
P.244 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裡寫到了「超人」的概念。他描述的是一個想像出來的未來人,不會被傳統的道德規範阻礙,卻會超越規範,創造出新的價值觀。
P.256 宗教幾乎總是製造更多苦難而非幸福→本來沒任何負擔,但只要信教,你就額外多出許多責任與義務,只因「貪」求能上天堂。
P.257 第一因論證的邏輯問-如果有一樣東西沒有起因,那麼「所有事物都有起因」就不可能為真。對羅素來說,與其相信有什麼東西能夠沒有任何其他事物當作起因而存在,相信上帝也有起因還比較合理。→一路讀下來發現哲學並不是一門從一開始就成熟的學科,而是花費千年所累積出來的智慧,之間出現許多錯誤分叉,像宗教硬是想把哲學納入自己門下,但後來被被自己信徒所想出來的哲學打臉,哲學是雙面刃,越近乎完美邏輯,反射的殺傷力越大。
P.258 羅素發現,一個集合指涉到它本身的時候,這種悖論就會出現。→例:「這句話是假的。」
P.264 「形上學」是指針對我們感官範圍之外的現實所做的研究
P.267 「我房間裡充滿了不留痕跡的隱形天使。」這也不是從定義上為真的句子。但它是經上可驗證的嗎?似乎不是。如果隱形天使真的不留痕跡,就沒有任何想像得到的辦法能偵測出它們。你不可能嗅到或聞到它們,它們不留足跡,也不會發出聲音。所以這句話儘管看起來有意義,卻是完全胡扯。有正確的文法,但要當作一句關於世界的陳述,它既不真也不假。它是沒有意義的。→這邏輯觀妙,直接否定所有看不到的東西。我不需要證明看不見真的不存在,這立基點好。如果看不見的東西真存在,該由那個認為看得見的人來證明是存在。
P.269 在《語言、真理與邏輯》的另一章裡,艾耶爾攻擊的論點是「我們能有意義地談論神」。他論證道,「神存在」這信句子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又是一句沒意義的廢話。
P.277 (存在主義)我們首先發現自己存在於世上,接下來就必須決定我們要如何過自己的人生。
P.277 (沙特)我們的存在先於我們的本質,至於設計出來的物體,卻是本質先於存在。→水果刀被製造出來是依原本就有意義才會被創造,人反而是先被創造才去發現意義。沒有人知道這嬰兒未來是聖人還是殺人犯,直到他達成某事被人定義出其價值、屬性。
P.281 (維根斯坦)他相信語言把哲學家引向各種混淆,他們降服於語言的魔咒裡。→跟集合出現的悖論一樣,語言本身或許存在盲點,導致語言會出現悖論而不自知。就像有時感覺的出一個邏輯架構,但用語言具現化讓1與0切割太明確,導致哲學被邏輯所牽制。
P.282 我們以為我們說的是同一件事→蘋果真棒!,你想的是iphone,我說的是水果。即使你想的是水果-紅色的,而我指的是青色的。問題就在語言存在差異,平常不會有覺得問題,但在作深度問題討論時,這就會是個大盲點。
P.282 語言沒有「本質」,沒有一個單獨的共同特徵能解釋所有範圍的語言使用方式。→例:「遊戲」,橋牌、足球、扮家家酒…等並沒有共同特徵,只是我們用家族概念把他們歸納成一個群體-遊戲類。
P.301 一個科學假說是你有機會否證的東西:它做出的預測可能被證明為誤。→平行宇宙看來是偽科學的候選人,沒人能證明這種可能不存在的存在。
P.317 自由原則:每個人都應該有權行使一整組的基本自由,這種基本自由是絕對不能剝奪的,譬如信仰自由、投票選舉領導人的自由,還有廣泛的表遠自由。
P.317 差異原則:我們應該安排社會讓最弱勢者得到更平等的財富與機會,如果對最弱勢者沒有直接幫助,就不容許出現大家得到金錢不等量的不平等狀態。
P.317 如果讓羅爾斯來主控,沒有人能多取大量的財富,除非最後會讓最窮的人得到更多錢。
P.319 擁有運動天賦或聰明才智是贏得「大自然樂透」的結果。→不同意,這代表連智障都無法被自然淘汰,歐美懼怕優生學到一種極端。
P.329 你的作為正影響其他人的生命軌跡
P.331 如果某人持續處於一種無法逆轉的植物人狀態,只是身體活著,卻缺乏有意義的意識狀態,將來也缺乏任何痊癒的機會與希望,那麼辛格主張安樂死或慈悲殺害可能是妥當的做法。他相信讓這種人活在這樣的狀態沒有什意義意,因為他們沒有能力感受樂趣或察覺自己偏好的生活方式。他們沒有繼續活下去的強烈願望,因為他們根本沒辦法有任何願望了。→辛格感興趣的是當事人的生命品質
P.331 污染了亞利安種族血統。→納粹殺猶太人的主因,是對是錯不知道,但我知道目前德國是歐洲第一強國。



心得感想:
哲學史出現很多言行不依的哲學家,像康德的不說謊,但現實中倒是運用扭曲法-誤導,意圖使人會錯意。叔本華,沒出生比較好,但本人卻沒有自殺的打算。理論與實際是存在不同象現的微妙差異。說了半天原來巴斯卡下注是輸了,在第一關就被天堂死當,因為他是名賭徒,而不是信徒。
本書中找到一個令我激賞的哲學家-彌爾,不傷害別人之外的大自由。大概從他之後的哲學才需要品讀吧,中古世紀太多宗教家假哲學之名來說誤導人們,大多可以跳過那段暗黑的哲學時期。
我在想當知為何沒買這本書,內容寫的不錯,在閱讀中突然知道原因,我嗅到一股欺騙,所以直接被刷掉,因為留白空間占每頁近乎一半,花錢買白紙太不合邏輯了。

台灣真的太無知,從本書找到好多書單,完全沒中譯本。像《語言、真理和邏輯》、《邏輯哲學論》、《語言的蠱惑》。這真的讓人很氣餒。大多數人應該與我感覺是一樣,我們台灣是自由、文明、知識充足的地方,但以上這些書居然只有簡體字?這太怪異了,左岸人為什麼能讀這些書?這些是深度思想的書,為什麼他們思想比台灣解放?我完全無法理解。這些思想可是算很具爭議的思想犯罪教學,台灣怎麼更像一個鎖國的國家!?我該不會是那隻火雞吧!?我以為我是自由的,其實只是等著在感恩節被拿去當料理的有機體。再從另一個面相想,我可能用錯方法,自由,網路自由(wiki)所以資料盡在網路,導致許多書根本不會出現紙本!?那我要做的是去買台印表機,因為我偏好讀紙本。

如果我純理性、中性的在讀書會出現無法思考的現象-我沒有感覺。如同Spock困惑的表情,誠實與救命之恩各自獨立事件或說等價,因此想不通Kirk你在不爽什麼。那哲學如果純理性下是否也出現這盲點呢?



書籍資料:
書名:哲學的40堂公開課:從「提問的人」蘇格拉底到電腦之父圖靈,與大師一起漫步的哲學小旅程
原名:A Little History of Philosophy
作者:奈傑爾・沃伯頓
原文作者:Nigel Warburton
譯者:吳妍儀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4/09/04
閱讀價值:中,內容充實。但因空白太多(感覺存有詐欺意圖),讓高評價掉到中等。
目錄:
01 提出問題的人 蘇格拉底與柏拉圖
02 真正的快樂 亞里斯多德
03 我們一無所知 皮羅
04 花園小徑 伊比鳩魯
05 學習不在乎 愛比克泰德、西塞羅、塞內加
06 誰在操縱我們? 奧古斯丁
07 哲學的慰藉 波愛修斯
08 完美的島嶼 安塞姆與阿奎那
09 狐狸與獅子 馬基維利
10 骯髒、野蠻又短暫 霍布斯
11 你可能在做夢嗎? 笛卡兒
12 下你的賭注 巴斯卡
13 磨鏡人 史賓諾莎
14 王子與補鞋匠 洛克與里德
15 房間裡的大象 巴克萊(還有洛克)
16 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 伏爾泰與萊布尼茲
17 想像的鐘錶匠 休謨
18 生而自由 盧梭
19 玫瑰色的現實 康德(一)
20 要是每個人都這麼做呢? 康德(二)
21 實際的福佑 邊沁
22 米涅娃的貓頭鷹 黑格爾
23 現實的一瞥 叔本華 
24 成長的空間 彌爾
25 沒有智慧的設計 達爾文
26 生命的種種犧牲 齊克果
27 全世界的工人團結起來 馬克思
28 那又怎樣? 皮爾斯與詹姆斯
29 神之死 尼采
30 經過偽裝的思想 佛洛伊德
31 現任法國國王是禿子嗎? 羅素
32 呸!/喔耶! 艾耶爾
33 自由帶來的憤懣 沙特、波娃與卡繆
34 語言的蠱惑 維根斯坦
35 不問問題的人 鄂蘭
36 從錯誤中學習 波普與孔恩
37 失控列車與不請自來的小提琴家 傅特與湯森
38 透過無知達成公平 羅爾斯
39 電腦能夠思考嗎? 圖靈與瑟爾
40 現代牛虻 彼得・辛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